第一篇:2014年7月31日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长10.9%
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长10.9% 姜昕
2014年07月31日
姜昕 重庆报道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智奎昨天说,今年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效果“符合预期、好于预期”,基本走势“平稳较快、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含金量提高。
重庆市统计局本月21日公布,重庆今年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9%,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增速比全国平均7.4%高出3.5个百分点。
张智奎昨天召开记者会说,“符合预期”是因为10.9%的实际增长“符合年初市政府确定的GDP增速目标11%左右”,“好于预期”是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年初预期目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则低于年初预期。
张智奎的“平稳较快、稳中向好”,指的是投资稳定长、消费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和民生稳步改善,工业经济总体向好、进出口保持高增长态势、财政金融整体运行良好。
中国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上半年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贵州以10.8%紧随在重庆之后,黑龙江、河北、山西则居于榜尾。
《中新网》早前报道,已公布上半年经济增速的北京、河北、上海、广东等20余个省市无一达到今年伊始所给出的全年增长目标,同时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亦出现放缓。不过,中国官方已反复强调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也多次强调只要新增就业机会达到预期目标,GDP增速可以低于中央政府年初设定的7.5%目标。
另一方面,重庆市政府今年已出台《重庆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还制定了《重庆市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直接促使重庆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
据重庆市中小企业局截至2014年6月底的统计数据,重庆中小微企业已达到44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较去年底增加4万2000户。预计到2017年,重庆的中小微企业将增加至70万户
第二篇:浙商网——浙江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在线·浙商网7月12日消息(通讯员 沈雁)在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浙江占203席,总量居全国第一;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浙江占19席;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浙江省有4位;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最能反映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浙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今天,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浙江民营经济运行报告及最新的浙江省百强民企榜单。浙江民营经济运行报告分别从增长态势、综合实力、浙江制造、科技助动、外拓经营等14个方面分述了浙江民营经济最新的发展情况;百强民企榜单则透露出许多民企发展新特征。
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省有私营企业40.6万家,投资者人数92.6万人,雇工508.6万人,注册资本金6936.7亿元,比上年底分别增长13.2%、12.9%、12.3%和34.3%;个体工商户走出前几年高位调整的徘徊期,年末总户数达179.8万户,从业人员364.8万人,自有资金62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2%、14%和3.2%。个私经济创造总产值12546.9亿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984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6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8.75%和11.9%。现有个私外向型经营户25331家,总数比上年略有减少,全年实现出口创汇额2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目前,全省民营企业正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增长态势明显上扬,综合实力持续走强
资金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量净增1770亿元,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0.1万家,1亿元以上的有435家,分别净增1.6万家、52家。全省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达170.7万元,净增26.8万元。
规模企业数量不断攀升。2006年,全省新开业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为8.05万家和38.7万户,平均每天有224家私营企业开业,比上年增加44家,总量突破40万家,创历史新高;个体工商户逐步走出高位徘徊的局势,增长速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全年平均每天新登记1076户,比上年增加21户。据调查,2006年末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超过1500家,年总产值或销售总额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1700多家;浙江全省现有私营企业集团1019家,比上年净增294家。前十强企业户均销售额达158.78亿元,比上年增加16.59亿元,排名第一的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销售额达到256.1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3.28亿元。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4户,比上年增加了3户。
“转型风”铺就科学发展之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广大民营企业主动转型,调整结构,逐步迈向科技型、质量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注重产品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清洁化”的理念正迅速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如浙江闰土集团公司通过硫磺制造硫酸
和硫酸用于制造染料、余热发电和低压供汽、二氧化碳用碱吸收等实现企业的循环产业链,使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达到10%,比未实行循环经济的销售利润率提高近6个百分点。浙江制造名品迭出,科技助动后劲十足
以品牌引领新飞跃已成为我省民企新一轮发展的指向。全省民企不再满足于加工车间的角色,开始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正逐步从定牌加工走向创牌制造,从注重仿造走向注重品牌、研发,从简单的外加工合作步入企业联手打造区域经济品牌的良性循环。2006年,全省累计有注册商标27万件,境外商标注册累计近万件,是全国商标国际注册最多的省份。民营企业获得驰名商标125件,全省累计认定著名商标1295件,专业商标品牌基地36个,知名商号523个,品牌集群优势逐步凸显。全省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私营企业累计达5757家,获欧洲CE认证的累计1349家。
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内在动力。近年来,我省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注重人才、技术、管理等知识型要素投入,注重原始创新、引进技术再创新和集成创新。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投入技改资金和新产品开发资金达870.3亿元,开发新产品6165个。余姚、慈溪两地,2006年政府科技投入近2亿元,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超过15亿元,50多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撑起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并在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涌现出近百个行业技术中心,构成以强大的技术中心为后盾,通过联合攻关转化科技投入与购买技术的新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超500亿元。如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集高质量太阳能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2006年通过创新性研发,已形成月产300万片硅片的生产能力,月销售额将超过1亿元,进入全球同行前10位。全省一大批企业如万向集团、华立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飞跃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不仅建立了研发机构,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走出去”战略刺激外拓,新农村建设“反哺”家乡
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腾笼换鸟”战略的深入推进,“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已成为我省民营企业在更高起点上谋求更大发展的自觉行动。目前在外省经营发展的浙江人达400万之多,“走出去”在国内创业的浙江人在各地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万亿元,其规模相当于2005年浙江全省的GDP。
“走出去”延伸“三级跳”。浙江人不仅“跳”到了省外,还“跳”到了国际经济的舞台上。据初步统计,目前有100万浙江人在国外创业。浙江人、浙江企业、浙江资本的不断外拓、外扩,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突出现象,在全国东西南北中掀起投资热潮。
“量增长”转向“质提高”。据初步统计,目前有100万浙江人在国外创业。近年来,浙江企业走向国际化已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从以贸易代表处、专业市场为代表的传统“走出去”形式发展到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并购、海外上市等多种新形式。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开始用全球视野配置资源。
“回归”工程“反哺”家乡。浙商“走出去”给浙江腾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回乡投资高新技术,又正好填补了浙江的这个空间。截止2006年底,我省通过实施省外浙商回归工程,共引进省外浙商回归投资项目305个,协议资金286.72亿元,到位资金101.14亿元。而新农村建设便成为了浙商“反哺”家乡的一个重要载体。
据统计,省外浙商捐建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达119个,捐建资金2820万元。2006年,全省有2.53万家个私企业产品出口,实现出口交货值2507.2亿元,增长21.1%。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5874家,设立境外机构累计达686个,比上年增长146.7%。
“经济马赛克”彰显活力 第三产业日新月异
以个私民营为主体的区域特色经济,是我省制造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这些呈现区域集聚形态的“经济马赛克”被形象地喻为“块状经济”。近年来,我省块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相当一部分块状经济开始转化为现代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较强竞争能力的块状经济。块状经济集聚成大工厂。2006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753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8.2%;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8%、7.1%和12.6%。据测算,我省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601个,总产出占全省工业的64%。“块状经济”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社会化协作为纽带,从而集聚成一个无形的大工厂。最大的绍兴纺织区块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像杭州软件、宁波家电、温州皮鞋、温州台州汽车摩托车及配件、舟山台州修造船、永康五金、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相关产品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
第三产业成为最耀眼亮色。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是近年来我省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很大的亮点。全省房地产业高位运行、产销两旺,拉动了私营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融资担保、租赁服务等新兴行业日新月异。2006年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数分别占82.2%和52.8%,其中87.1%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业。新增三产的个私企业注册资金达666.7亿元,占总数的68%。
产业、行业分布更趋合理。个体工商户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比重为0.63:16.84:82.53,私营企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是1.37:54.20:44.43。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制造与商贸等传统行业热门依旧,水电与福利等开禁行业增长迅猛,涉农行业得天独厚,新型商务引人入胜,造船业在港口区域遍地开花。
新兴产业破除藩篱。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政策进一步放开、准入进一步平等、市场进一步细分,垄断行业开始开闸蓄水,发展速度引人注目。2006年私营企业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达到620家、个体工商业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达到717家,同比分别增长了42%、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断兴旺,总户数比上年同期增长64%,增长量仅次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两大龙头行业;个体经营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发展势头迅猛,水、气、电等资源高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催生了一批小水
电、供水、供气经营户,其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倍。私营企业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企业数6495家,新增注册资金达123.77亿元。
现代流通业态发展迅猛 专业市场成为龙头老大
受益于全省商品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新型流通业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64个,成交总额8247亿元,同比增长14.9%。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538个,其中超十亿元市场125个,超百亿元市场13个,同比分别新增5个和3个,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市场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省消费品市场达3482个,年成交额4860亿元,同比增长11.9%。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等为代表的大型消费品批发市场成交额增长势头强劲。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双双突破300亿元大关,分别达315和301亿元,同比增长9.2%和9%。海宁中国皮革城和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成交额分别达57亿元和72.25亿元,同比增长5.8%和9.43%。
网上交易发展迅速。全年新建网站的市场有130个,开展网络交易的经营户达31175户,网上交易额大幅增长,达777亿元,同比增长145%。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以“中国科技五金城”、“中国五金博览会”、“今日五金”三大网络为平台,实现了网上网下交易并举。衢州粮食批发市场的“中国网上粮食市场”远程交易平台,通过举办粮交会,成功交易粮食3.7万吨,交易额5800万元。余姚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年成交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会展交易增势强劲。2006年,全省共举办展销会76期,达成交易299亿元,同比增长
9.5%。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交易额达94.5亿元,比上届增长16.7%。“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已成为我国商品市场的首个指数,充分体现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定位,引起全球商界瞩目。中国(绍兴)国际纺博会共实现产品成交额27.51亿元,比上届增长63.9%。企业家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社会责任显著增强
据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统计,全省私营(民营)企业负责人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以中青年为主,35岁以下的有11.48万人,比上年增长11.89%,占会员总数的33.7%。文化层次不断提高。私营(民营)企业负责人以高中专以上学历为主,高中专以上学历者比上年提高了
1.14个百分点,初中以下学历者比上年下降了1.14个百分点。职业技能水平大幅提高。私营(民营)企业负责人中获得高、中、低级职称的分别为10926人、27043人和4867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88%、32.05%和32.83%。
以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双重构架为引领,做经济建设和社会责任的生力军,是我省个私民营企业新一轮发展的价值取向。在资助教育、扶贫筑路、赈灾救灾、安置就业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我省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2006年,全省有10.22万个体、私营(民营)会员直接奉献社会各类捐献3.88亿元,其中赈灾捐款7318.2万元,扶贫助学捐款2.06亿元。关注民生,奉献社会责任显著增强。个私民营企业积极参加就业再就业服务周活动,全省共组织民企招聘大会156场,参加招聘企业8044家,解决省内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就业2.4万人,省外农民工在我省就业4.5万人。一大批民企踊跃参与“经济顾问”联村活动,担任农村“经济顾问”,实现工农合作共赢,通过民营经济“带出去、返回来、联起来”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联合会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联合会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即将过去的一学期,是经济与管理学院辛勤耕耘,收获硕果的一学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在这一年中,我们无论是“财经人”还是“管理人”,都始终坚持着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 “为同学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协助学院打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务求把各项工作精益求精,做得更好。
一、工作总体回顾
(一)立足常规,做好本分工作
稳定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经管人工作中的共识,因此,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本分工作,在细微处见真章,按质按量地完成学校和学院各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响应学校的学风建设活动,提高我学院的学习氛围,我院学生会重视围绕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结合各时期的特点,积极宣传动员,并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读书活动、学生说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端正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学生会不断发展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我院学生会尚处于发展时期,各项规章制度仍然不够完善,所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原有制度,实现学生机构管理的制度化,使学生会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各部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不断深化改进内部工作机制,如分工合作制,很好地优化分工,充分发挥各部门每一位成员的潜
力,使得大家在工作过程中既感到充实又没有负担,同时,大家也可以互相学习,集众人智慧于一体,共同把工作做好。
(四)举办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一学期的时间匆匆而过,但各部门的活动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紧跟步伐,且越发丰富多彩,我院一批高品位、高层次、高文化含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出,从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广大同学的第二课堂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创业设计大赛”作为我院的校级品牌活动,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提高。“创业设计大赛”不仅为众多同学提供了将创业梦想付诸实践的平台,更是进一步普及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同学积极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现青春的风采,将自己的的创业激情展现出来,凸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昂的精神面貌。2010级新生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更是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童话。与此同时,成教举办的元旦主题晚会也顺利落幕,为2010年整个工作画下了一个圆满句号。
(五)取得优异成绩,攀向更高山峰
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这一学期,我院参加的各项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文体方面尤为突出:校“健康杯”篮球赛男女双双夺冠,续写了男子“四连冠”的传奇,女子也坚强地卫冕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由校社团足球协会举办的“红河杯”八人制足球赛中更是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优异的成绩无不激励着经管学子在以后的活动展现文理精神,继续不断拼搏。
这一年取得的成绩有赖于我院全体同学特别是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工作的经验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如:
1.各项比赛和活动过程中人员安排的合理性和组织协调性仍须进一步完善;
2.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如电脑故障等,应该要有两手准备,以防万一;
3.面对两边校区开展工作带来的不便之处,我们须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交流;
5.在开展活动时应更加注意加强对质量的要求,力争使活动更加圆满,精彩。
三、工作展望
在不断总结、理清思路的同时,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再创佳绩。鉴于此,我们初步确立接下来的任务:
1.坚决拥护学院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团委的要求与指导思想。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学习,提高全体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我们还继续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干部努力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加大力度提升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以迎合为广大学生服务的要求;
3.加强与外界联系,加大与校学生会、各兄弟学院学生会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宝贵经验;
4.加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积极宣传开始“说学”活动,使学生能正在的理解“说学”,加强自身的内涵;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以“经管人”新的姿态展现我们的品牌与特色,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稳中求进,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各项新的挑战,用心做好每件工作,精益求精,为实现创建一流学生会的目标奋进。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联合会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两会关键词关于经济发展增速 一图读懂2018全国两会经济热词
两会关键词关于经济发展增速 一图读懂2018全国两会经济热词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两会关键词关于经济发展增速 一图读懂2018全国两会经济热词》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两会“热词图评”:抓好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突破点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傅莹为大会发言人。傅莹介绍,本次会议自3月5日上午开幕,16日上午闭幕,会期11天半,其中12日休会一天。议程除了审议六个报告,还包括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审议慈善法草案。此外,还在新闻中心准备了15到16场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全国人大有关负责
人等出席。
3月3日-16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2214名政协委员,2943名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会前会后,会上会下,期待多多、热议多多,实在难以一一呈现,于是记者冒挂一漏万的风险,根据采访所得,报道八大热词如下:
热词一:“十三五”规划
“本次大会重点是围绕‘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期间,‘十三五’规划是大家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无论是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还是3月4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和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发布会开篇便提到了“十三五”规划,由此可见,本届全国两会对“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审议工作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两会,在
8239件代表建议中,有近800件就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意见。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何代表委员会如此关注“十三五”规划TOP100范文排行?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界认为中国面临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形势也不是那么给力。在这种情况下,外界非常关心,想知道中国能够拿出什么样的魄力、什么样的智慧去破解难题。”傅莹坦言,社会各界对中国将用什么样的方案、什么样的措施、什么样的投入实现稳定增长,推进供给侧改革非常关注,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是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人们不仅给予了高度关注,还赋予了很多期待,希望能够吃到“定心丸”。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鄢一龙分析,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有三大
功能:对公共资源配置有约束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约束性的指标,这对于市场的决定作用是一种补充;对于混合产品相关资源有引导作用,比如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要是由企业落实,但政府宏观上给予指导;有预测性功能,稳定社会预期。
“五年规划将市场的活力与政府的宏观规划相结合,有利于资源更有效的配置。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优越性。”鄢一龙指出,“很多西方国家没有类似的规划,即使有也只是执政党的一种政治愿景,还要经历博弈过程。而中国有一套机制推动规划落实,让整个国家沿着一个方向实现共同目标。”
热词二:供给侧改革
在全国两会现场,记者们频频针对“供给侧改革”发问,这是今年代表委员们重点讨论话题。根据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工作总
结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正在各地有序推进。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为政府、企业明晰具体的改革“路线图”。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降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如何推进落实供给侧改革,让产能与需求相匹配,这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分配以及利益的调整。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钱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给侧改革的落实重点应该在财政政策方面发力。
钱军指出,“去产能,肯定要靠第
三产业支撑,靠消费、靠新兴行业、靠创业,这就需要财政方面的结合,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给中小企业减税,尤其是给第三产业、新兴行业的企业减负。减税就意味着政府的收入短期内会减少,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不过中央政府的负债率是很低的,减税空间是有的。另一个方法是地方政府推动项目,当然,地方政府推项目前,应该评审一下哪些应该做,哪些可以做,哪些能够做。”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金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相同的观点,去产能最重要的还是财政税收方面有所落实,“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接下来应该减少税收,一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负债促进公共经济的发展。”
金煜同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切入口是,解决好人口流动问题。他表示,“从供给侧看,一个是要调整这个结构牵涉到的户籍制度,像上海最近
今年已经开始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如果要进行结构调整的话,人口因素还是非常重要,这也会牵扯到深层次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金煜认为,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结构的调整,希望把原来粗放型的经济向节约型经济进行转变,“无论是企业转型也好,还是人口转移也好,都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的投入,政府需要在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方面有一个组合。”
供给侧改革,除了在财政政策上发挥政策效力外,金融市场有无发挥的空间呢?
“当前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金融行业作用,帮助企业去产能。”全国政协委员、原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在本届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当充分发挥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范文写作引导作用,帮助实体企业去产能,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他
说,其中债转股的方式值得研究,这也是今年他参加全国两会递交提案的重要内容。
去杠杆方面,金煜表示,金融工具也有发挥空间,“政府目前的债务虽然较高但还是可控制的,所以去杠杆不应该从静态的角度去考虑,比如过多地发行新债去偿还旧债,政府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去杠杆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债务向未来分摊,通过金融市场的债务分摊减轻政府偿还债务压力,同时也鼓励了政府继续提供公共品,减少了系统性的风险。”
热词三:房地产去库存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房地产”总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今年房地产最大的话题是如何“去库存”。
数据显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38个城市环比上涨,一线城市房价平均涨幅超过20%。其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涨幅居前,相反的是,三四线城市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
力。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去房地产库存,包括首付降至20%、调降契税和营业税、公积金异地购房等措施。
“房地产库存问题应受到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张鸿铭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60多亿平米的库存,心得体会占用的资金总量约达到40万亿”,“1/3左右为开发商的自有资金,至少28万亿是向债权人融资的,其中又有14万亿是向金融系统融资的,约占2015年底中国货币供应量(M1)的%。”
张鸿铭认为,现有库存有两个难点,“一是非住宅库存。2011年中国全面实施‘限购令’后,房地产企业大量向非住宅(写字楼、商业)进行投资。如今,这部分非住宅项目的土地性质难以转化,并出现严重的积压。据估算,非住宅库存占用的资金规模约有十几万亿。二是三四线城市库存。这部分库存的问题,是简单的降价所无法解决的。”
如何解决房地产去库存问题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教授、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施建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式还是很多的,比如降低交易税费、降低房价等。
在他看来,一二线城市在消化库存上没有问题,一旦政策松绑,库存马上就能消化。但是三四线城市现在确实存在问题,不少的房地产开发商,包括大型房地产企业到三四线城市开发的房产消化都比较慢,“因为三四线城市消费观念不一样,对住房的投资性兴趣没有一二线城市居民大。”
消化库存的路径有何选择吗?
施建刚表示,消化库存需要分层次消化,“比如说一线城市,市场基本就能自行消化,二线城市,由于限购政策基本已取消,压力也不大。对于三四线城市,一方面,要想办法吸引一二线城市居民向三四线城市引导,尤其是65岁以后的老年人。范文内容地图怎么去吸引他们呢,一方面通过低房价;第二方面通
过税收,比如最近出台的印花税还是可以的;再一个是解决户口的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人口流动方向与施建刚的期待是相反的,这种情况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就不会跌,而三四线城市很有可能会跟风涨。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房地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思思指出,“三四线城市之所以去库存难,关键还是这个城市的配套设施比较差,之所以大家都想去北上广深,是因为这些城市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能够吸引人的流入。另一方面是城市的活力,包括就业机会等都是三四线城市所缺少的。”
张思思说,“目前很多房地产政策都是一种短期的政策,急于消化库存,缺少长远的规划,包括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的政策,如果没有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没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配套改革,以及很多大城市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的话,很难达到让农民工买房的效
果。”
针对去库存,金煜不忘提醒,去库存的同时还是要防范金融风险,“现在有一种说法:做一年的工作还不如去买套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逐步地去库存,这样可以较好控制某些区域内的投资泡沫。”
热词四:脱贫攻坚战
2015年底,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都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会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一场脱贫攻坚战正在中国多个省份打响。这是中国今后五年最艰巨的一场“硬仗”。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钱军认为个人简历,从金融角度上看,贫穷人口和富裕人口有非常大的区别。他指出,“很贫穷的地方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金融工具,最简单的比如说开
银行账户。非洲很多很穷的国家70%以上的家庭没有银行账户,银行考虑风险也不愿意去那些地方开。所以从金融角度来扶贫的话,金融能够做的实际上是让金融的覆盖面扩展到农村。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外,互联网也可以发挥作用,但是这方面安全还是很重要。农村要真的接触到金融服务,第一个他可以开个账户存钱,第二个他能够借钱,但借钱的风险要在能够计算控制的情况下。”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到了运用互联网来扶贫,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呼吁,应加大力度推进中国“信息扶贫”事业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互联网应用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扶贫。
杨元庆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帮助传统经济社会领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帮扶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最终推动扶贫工作实现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型升级
与创新。
“2015年以来,在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引领下,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浪潮,互联网对商业、金融、教育、旅游等传统行业产生的带动效益日益凸显。”杨元庆认为,当前,要实现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扶贫”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信息化基础建设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第二,各省市扶贫信息网站已初见规模,缺乏国家层面社会信息对接网络平台。第三,目前中国贫困地区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有待全面提高。
因此,杨元庆建议,要加强多方合作,完善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社会参与,构建全国性的社会扶贫信息对接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扶贫;提升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互联网应用水平。
热词五: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命题是在2015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如何更好地落实,也成为本届全国两会的重要讨论话题。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研究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已是当务之急。
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提出的两会建议: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一方面要发挥产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扶持“衣、食、住、行”大消费领域中的中华民族品牌,通过民族品牌的行业影响力带动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另一方面需要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如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样,推动制造业、民族品牌的创新升级。
周成建认为,“十三五”规划提出让制造业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热门思想汇报在这次转型升级过程中,民族品牌、制造业的发展必然要与互联网、高新技术产生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应用场景、互联网工具完成企业升级、品牌升级和竞争力重造,企业需要为这一深层次改造投入巨大努力。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几十年来,中国制造在产业低端链低端生存,是一个大进大出的格局,大量从国外输入原料元件,再把大量成品输出,企业赚取微薄的中间环节费用,并把污染留在国内。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克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此的“大进大出”意味着只能发展沿海城市。
“这些年的发展告诉我们,通过适当管理和政府指导,可以让上游的元件制造也放在中国,加上渝新欧铁路比海
运还低的运费,内陆城市也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下一步,就是要看如何通过互联网去中间化,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国外厂家和顾客可以更直接地跟中国人做生意、购买我们的产品,这其中比较加强教育,加强法制。另外,中国制造必需更慎重地考虑绿色制造,不要祸害后代。”赵克锋指出。热词六:互联网+
“互联网+”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经济领域最红的名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递交的《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中呼吁,希望“互联网+”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而此次,他带上两会的建议中便是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地的。
目前互联网作为信息能源的基础设施地位明显,像水和电一样融入人民生活,融入各行各业,并催生出如互联
网金融、在线租车等新业态,在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下,电信业、制造业、软件业等一齐参与到“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进程中,共同推进国民经济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马化腾建议,相比“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程度,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还需全面提升;面对“互联网+”催生的创新业态,当前监管理念需要逐步转变;“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政策还要持续落地发挥实效;“互联网+”时代面临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挑战。
而在互联网+进一步落实和升级过程中,赵克锋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互联网产业的下一步应该是物联网,不少互联网巨头也预言互联网会融合传感网、移动互联网形成物联网,让万物可以联通、寻址、被控制。
“过去20年,互联网发展迅猛,不过,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说,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对传统消费模式的
颠覆的同时,新消费模式并没有真正崛起;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乏让创新乏力;互联网平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存在粗放式发展的问题。”赵克锋表示,“让互联网产业升级,真正普惠大众,互联网的监管是必要的,政府要多做研究,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
热词七:监管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金融市场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特别是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相关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总结,其中就包括监管方面的问题。因此,本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对金融监管体制如何改革的问题也比较关心。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金融跨业发展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加强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防
范金融系统风险,促进金融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两会关注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3月4日便向记者指出,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联合监管很重要。
“互联网金融扩张到金融领域方方面面,比如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业务扩展很多。很多业务是互相交叉,只靠一家分工监管肯定不行。”贺强指出,“监管部门应加强协同监管。这个要落实,比如设立办公室、小组、委员会,有实际机构有人员。”
贺强进一步强调,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监管层而言是缺乏人才,缺乏既要懂互联网又要懂金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所以监管人才很重要。因此,要重视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金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贺强认为,要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的行为,鼓励大的公司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有门槛、把关审查、持证上岗。
针对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钱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认为,让金融市场变得更市场化这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就是股市、债券、汇率的市场化。
热词八:绿色发展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对绿色发展高度重视。
自2013年以来的全国两会,习近平对绿色发展都有关注。201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强调,经济发展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中就有绿色这一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现实距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一到冬天雾霾围城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逆转。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刚刚履新不久,他在两会记者会上的专业性发言让大家印象深刻。到了今年,巴黎气候大会已经达成减排协议。另外,北京官方已经确定将通过建立城市通风廊道来吹霾,这引发热议。面对环保领域的老问题和新情况,代表委员以及决策官员会怎么说?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院院长罗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开展全国性的自愿减排交易试点,大力支持和鼓励自愿减排项目,“引导与激励全社会积极主动地自愿减排,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
据悉,从2013年开始,我国已经在七个省市全面启动了碳交易试点,2015碳市场交易总量大约6600万吨。
但在罗琦看来,“在目前国内碳排放权实行配额管理制度下,不排除部分控排主体在没有减排作为的情况下,仍有视作减排成果的结余配额转让,实际交易标的仅仅是没有用掉的配额。”
罗琦建议,进一步开展全国性的自愿减排交易试点。一方面,对自愿减排项目的支持政策至少与配额管理并重;另一方面,取消对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的区域限制,支持核证自愿减排量在国内市场实现全域流通。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城市、库存、改革、问题、中国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第五篇: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共青团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总支委员会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春华秋实,时光荏苒,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回首
这半年来的历程,共青团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委员会在新的学期里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基层团学工作之路。在校团委以及院党总支的领导和关怀下,在院全体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我院广大青年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工作,为我校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育人氛围,也为学院“五个校园”建设做出了贡献!我院两委会始终坚持着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导向于应然,防范于未然为要求,积极配合校团委、学生会顺利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在本学期,许多活动都顺利的完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工作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工作如下:
一、组织建设情况
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我们认真地进行了新一批党员的发展。此举在同学们心中起到了宣扬党的先进性的作用,增强了党在同学心中的光辉形象,也让新一批党员感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
同时,我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团总支、学生
会进行了新一届的改选。按时完成了团籍注册及团费的收缴工作。开展了丰富有效的组织生活,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使组织生活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进而加强了团的凝聚力。通过这些组织活动使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着的沉甸甸责任,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目标。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一)团组织生活
我院如期的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团组织生活。每次的团组织生活
我们始终坚持紧扣主题的原则,使同学们能在团组织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进彼此友谊。
(二)顺利完成第六届“创业设计大赛”
我院顺利完成了重庆文理学院第六届“创业设计大赛”决赛。
从参加比赛的各个团队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更有着实现创业的勇气和实力。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创业兴趣,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灵感,更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三)成功举办第359期周末文化广场
积极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重庆文理学院第359期周末文化广场。
参加比赛的各个团队都积极准备。本次比赛内容创新、节目形式多样,充分彰显了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本次活动不仅获得了我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而且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四)举办“健康杯”篮球赛
星湖校区成功举办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届“健康杯”篮球赛。这次篮球赛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我院学生发挥着经管学子顽强不息的精神,在比赛场地奋力拼搏,成功举办了本次篮球赛,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顽强不屈的精神得到磨练。
(五)参加校篮球赛,并获佳绩
积极组织参加了校篮球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我院运动员赛出了
水平,赛出了风格。比赛中队员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我的同时也展现了各队的团结精神。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男女双双夺冠,男子续写了 “四连冠”的传奇,女子也再次卫冕,取得“双连冠”。
(六)参加校“科技文化月”趣味运动会
在我校“科技文化月”趣味运动会的足球比赛中,我院队员充
分展现了我院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比赛自始至终体现出一种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最后取得了非专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七)参加 “青春中国心走进文理学院”唱读讲传活动
积极组织和参加了“青春中国心走进文理学院”唱读讲传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院师生积极的表现受到了高度赞扬。
(八)迎新晚会在星湖成功举办
我院星湖校区成功举办迎新晚会,本次迎新晚会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院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行。通过这次晚会10级的新生们感受到了经管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也使他们更快地适应了大学生活,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去。
(九)迎新年,举办元旦主题晚会
在星湖校区活动中心四楼成功举办“我相信我能”元旦主题晚会,充分展示了经管学子的青春风采,提前为星湖校区的同学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三、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总结这学期工作,也算是瑕瑜互见。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我们
应更多地考虑许多细节工作,进一步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注重工作的同时也应更加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等。作为一个日渐成熟的团队,这一学期我们也曾经历过挫折,但也始终在顺利地成长着,我们收获了经验、自信和团结。而新的学年则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可以这么说:这学期是累的一学期,忙的一学期,快乐的一学期,收获的一学期。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却又是充实和快乐的。大家一起奋斗,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起享受活动成功的喜悦,这种合作的快乐让人回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要继续努力。“雄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们将不断总经验,积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注意保持先进性,时刻走在学校的前列,让我们期望经管学院团总支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共青团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总支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