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放松管制论文[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3: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业放松管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业放松管制论文》。

第一篇:银行业放松管制论文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明显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业放松管制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基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对外资有条件开放;那么,对于中国国内的资本而言,放松资本管制应当选择何种形式作为突破口?比较国际经验和中国的现实状况,社区银行应当成为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将民间资本引入银行业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所谓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地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bank on the personal touch),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在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1000万美元和数十亿美元之间不等。

一 美国的社区银行为什么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具有生存空间?

如同全球银行业一样,美国的银行业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合并之路,主要的大型银行通过并购不断扩大规模。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的银行界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规模相对小的多的社区银行同样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社区银行如何在大型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应当生存空间的呢?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 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2000年的统计,目前美国有8300家中小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机构等)被划分为社区银行,这些社区银行在全美有36803个网点,这些网点有54%分布在农村,29%分布在城市的郊区(suburban),有17%分布在城市。从社区银行在美国的区域分布看,26%分布在美国的中北部,21%分布在东南部,16%分布在西南部,18%分布在中西部,11%分布在西部,8%分布在东北部。

尽管因为美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因而银行购并活动剧烈,美国的社区银行的数量一度呈现减少的势头,但是,新的社区银行始终在不断出现,1999年,美国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就达到205家之多,达到历史性的新高;上一个设立社区银行较多的年份则是1989年,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在1989年达到了192家。

与美国的大型银行相比,这些社区银行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从市场定位看,社区银行主要面向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型银行则主要面向大型的公司。从资金运用看,大型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是十分熟悉本地市场的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而大型银行的业务管理者则通常是衣冠楚楚地坐在远离日常客户的办公室里。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的贷款时,客户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的代表,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的因素,大型银行在审批这些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时,通常只是根据一些财务指标作出结论,基本上很少考虑借款人的个人因素,客户在这个时候只是一些财务数据而已。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定相当迅速,而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同时,因为这些社区银行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因而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中小银行通常需要在开业3-5年之后才能盈利,需要经历艰苦的拓展市场、控制成本、完善制度等阶段,这些困难都是中小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目前美国的社区银行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的金融服务的咨询支持机构。

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事实上,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的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许多社区银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这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服务。

其次,社区银行提供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之大型银行要低。据美国有关机构2001年的统计,美国的社区银行在支票帐户等服务的收费方面较之大型银行要低15%左右。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多个行业性的自律性质的协会。例如,美国银行家协会专门设立了社区银行分会,全美范围内成立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等组织,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目前拥有5500多家社区银行组成的会员。

从经济环境分析,美国不同地区经济的活跃和繁荣是推动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区银行在美国市场的分布看,经济繁荣地区的社区银行相对多一些,因此社区银行的设立主要依据的是不同市场的繁荣程度及其可能给社区银行带来的业务机会。当然,美国的社区银行的经营要符合监管当局统一的监管要求。

从发展趋势看,因为美国银行业市场已经相当开放、发展也较为成熟、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因此不排除未来社区银行可能通过并购而出现数量下降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市场格局看,社区银行依然因为其独特的经营定位而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 社区银行成为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突破口的现实原因

中国放松银行业的管制,之所以可以选择社区银行作为突破口,除了美国的社区银行发展历程所显示出来的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因素外,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状况,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所需资本不高,便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

银行业放松管制的进程,也表现为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过程,如果设定过高的进入壁垒,能够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势必相当有限,客观上会抑制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目前的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包括部分上市的银行,其内部经营管理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有些银行基本是国有银行的翻版。这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现有的银行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导致的。

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如果经营不佳,其他民间资本可以以不高的成本对其进行收购,这无疑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形成一个市场约束。反观当前的股份制银行,即使不考虑政府干预等因素,其相对庞大的规模也使得其他民间资本的收购难度过大,在实际操作上几乎没有可能性。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一直不畅通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吸收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

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随着大型银行日益将融资的重点转向大型公司,中小银行势必需要寻求自身的融资渠道,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的社区银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难以有效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全国性的大银行实际上很难制定一个适用于全国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也很难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从而难以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必然促使大型银行更多地面向全国性的大型公司提供服务。在这一点上,立足于不同地区的社区银行在掌握不同地区的客户信息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社区银行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资金运行的“虹吸现象”,填补因为大型银行的战略调整所出现的“金融服务真空”

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造成中国资金流动的“虹吸现象”,即本来急需资金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被转移到资金已经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这也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扩大的金融方面的原因、另外,国有银行也在加速从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撤出,这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形成金融服务的真空。社区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在本地市场,因而能够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国有银行撤出的地区设立社区银行,也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顺利转换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居民的存款成为银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居民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存款,实物资产所占的比率相当有限,居民所可能得到的金融服务种类也十分有限,这种金融结构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是缺乏效率的。社区银行强调的是面对一定社区内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消费者贷款等会成为主要的贷款形式之一,对于客户的服务也会较之国有银行更为全面和个性化,这对于推进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转换具有积极的意义。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上的竞争从表面来看已经较为激烈,但是从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看,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针对客户的需求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十分有限,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针对社区范围内的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也促使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调整市场定位,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增大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压力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对于网络庞大、客户基础众多的全国性银行的冲击力度有限,从其经营规模、针对部分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来看,与社区银行更为接近,开放设立社区银行,能够促使中国的金融机构迅速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经验,使得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 中国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十分广阔

首先,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对于金融服务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广大的融资市场。研究表明,小型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较之大型银行更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小型银行的组织架构灵活简单,易于解决贷款方法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易于了解大型银行所难以了解的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也就是所谓信息优势假说(Information advantage hypothesies)。另外,学术界也提出了 “共同监督”假说(peer monitoring hypothesis),认为社区银行这类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即使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社区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机会。

其次,是中国消费者贷款和个人金融服务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社区银行所强调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对于客户的了解使其在竞争这些业务方面可以获得优势。

第三,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会一直存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别、城市和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巨大差别,为地区性的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许多国有银行已经撤出的地方已经成为被金融机构遗忘的角落,将来即使外国大银行进入中国,它们也不可能向边远地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社区银行可以担负起这一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徐滇庆,《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中评网

徐滇庆,《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巴曙松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篇: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和管制次序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至80年代初期,罗纳德·麦金农、爱德华·肖、约翰·格利和雷蒙德·戈德史密斯等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欠发达”出发,认为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府财政赤字政策实际上是在浅化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活动,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金融深化。二是90年代初期以麦金农和马克威尔·弗莱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方法即金融自由化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金融自由化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就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健性。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因为金融抑制限制了竞争而导致金融的低效率,金融自由化先后次序理论说明金融深化是以发挥市场作用的一个有序过程。进一步地说,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性和金融主体的脆弱性必须以管制为基础,如何体现管制基础上的适度竞争,充分获得经济效率,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在监控每个机构运作方面,存在着有关管制体系和市场力量作用这两个主要问题。

中国金融改革和转轨指的是将金融压制、限制性竞争以及资源直接配置的体制,转变为稳定、结构良好的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运作体制。因此一方面要进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另一方面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加强金融管制。这两个方面的集合或者说金融自由化次序的基础就是实现管制与竞争的均衡。易纲,赵先信(200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竞争。第一次竞争发生在1984年至1997年间以机构扩张为主要竞争手段,依托的是行政层级;第二次竞争发生在1997年之后,以金融工具为主要创新阶段主要是对西方现代银行已经发明的金融产品的模仿。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过渡到以投资收益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依托的竞争阶段,实现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混业经营是西方国家放松管制后80年代以来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显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银行是以专业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混合型形式存在?那一个更好?即是否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二是金融业改革的次序问题;三是混合型金融中介是否会对金融体系稳健和安全造成威胁,即管制重建的问题。从美国经营模式的演变看,21世纪模式是新的自由主义哲理为基础,尊重和鼓励竞争。政策重点是消除竞争壁垒,防止风险扩散、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竞争与创新;二是控制风险扩散。(徐诺金2001)本文通过对放松管制下商业银行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SCP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规模不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垄断程度高说明竞争的不充分要求分业经营;而表现出来的范围经济对混业经营产生需求;在上述基础上决定了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次序。本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这是影响金融业实行混业与分业的条件。第三部分分析中国金融深化的次序;第四部分是结语,并给出管制重建的建议。

二、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绩效分析

我们将从银行自身、银行业和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化程度三个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深化绩效进行分析。

1.从银行本身角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分析。

(1)规模经济。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2002)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基础上按照“中介法”(Ashton,1998)建立成本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存在较弱的规模经济,绝大多数银行的E值小于1;但是,引入不良贷款与放款的情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呈现出规模不经济性。张健华(2003)对1997-2001年“14家商业银行和37城市商业银行,采用非参数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同时分析表明银行业存在较大的X—无效率。(2)范围经济。杜莉、王锋(2002)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costfunction)分析表明,在国有银行中,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范围经济并且范围经济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较强的范围经济性或较弱的范围不经济性。四大国有银行的范围经济性明显高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赵一婷(2000)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现状,指出,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窄,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不经济的原因。

2.从产业的角度,银行SCP分析。于良春、鞠源(1999)运用哈佛学派的SCP(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对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结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存在高度集中和国有银行垄断低效率问题。刘伟、黄桂田(2002)对运用SCP框架及其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中国银行业主要问题的思路及政策含义提出了批评,认为,国际上各个银行在努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率是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而不是行业集中的问题。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正在经历一种从高度垄断到竞争程度不断增强的变化过程,但到目前为止,该市场垄断程度仍然较高(叶欣、郭建伟、冯宗宪2001)。具有政府控制与卡特尔式的垄断市场,无论服务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银行业的高成本都说明绩效不佳。3.从宏观经济进程角度,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金融市场化采用两项指标来衡量各地金融市场上竞争程度(樊纲、王小鲁等,2003)一是金融业的市场竞争。使用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重来反映这一状况。二是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目前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但非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还只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一个相当小的部分。因此,我们采用较易取得的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中向非国有部门贷款(包括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外资企业贷款)的比例来近似反映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分析表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业的全面市场竞争尚未形成。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仅没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的国有银行部门,而且没有产生强有力的,能够与国有银行竞争的非国有银行部门。(赵志君等2002)中国金融机构大约有25的不良贷款,如果把无法回收的贷款从总贷款中剔除则调整后的贷款一存款比率从1987年的102下降到2001年的63,远低于人民银行要求(75g6)。该比率显示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利用的无效率非常严重(赵志君等,2002)。另外过多的不良贷款,产权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没有解决。(赵志君2002)总之中国金融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同时,在银行业中存在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共存现象,而范围经济与资产规模成正相关性。中国银行业存在较强的垄断现象;且经营绩效也支持这一点。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2002)通过对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中的政府所有制银行从1960—1995年的发展分析,发现在金融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中,政府所有制银行更为优越。其经验表明,政府所有制中银行是制度与金融体系不健全的产物。

三、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导向:管制的次序分析

从规模来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SCP范式分析也说明了银行业较高的垄断程度和经营绩效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金融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这些都说明要进行放松管制。同时范围经济分析说明混业经营对资源配置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这是中国金融改革次序的基础。

(一)建立以竞争为基础的管制。

中国金融业竞争的不完全性,与由于竞争的压力产生的混业经营的生成基础不同。放松管制、证券化、全球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影响太快了,增大了金融体系及单个机构的集合风险/政府作为风险吸收者(如风险社会化)以及司法当局在合同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结构转变。另外就是汇率和国际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相伴随的资本跨国界的大规模的转移。这些都会使混业经营的风险加剧。因此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 首先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管制的实际方案主要有管制机构和公有企业(Viscusietc2000)。国有银行就是对银行业管制的一种实践。由于明显的委托代理问题。加上银行业强烈的外部性如特大银行难以破产,使得国有银行缺乏市场约束,从而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包括国有金融机构的股份化与民营化。或许更重要的是增强国有银行的外部竞争,从而提供激励管制是我国国有银行业提升绩效的先行改革次序。

其次适度竞争下民营银行的发展。金融深化就是要在金融自由化前提下形成市场竞争,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民营银行的生成应是金融深化的重要举措。关于民营银行的生成,樊纲(2002)认为,通过在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的地区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建地方中小银行,将有望解决金融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钱小安(2003)认为,金融民营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成立新的民营金融机构:二是对已有的金融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造。实行金融民营化,就是要吸收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重组,从公平,竞争,效益的原则出发,采取适当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流动实现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发展。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金融领域均应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投资进入。(1)在现有银行的基础上,把中小银行商业化,把它们改造咸民营银行。尤其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改组为民营金融机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由国家控股转变为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企业重建金融体系,(2)在商业银行法的框架下,允许民间资本组建区域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同时要加大试点力度和对试点总结。浙江台州商业银行以私人控股的形式组建即是重要尝试,常熟、张家港、江阴相继成立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而且三家农村商业银行全都是由当地民营企业、信用社社员和职工八股,没有政府股份。对于这些新建民营银行应在鼓励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发展。(3)对于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在不动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民营化发展。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效率的分支机构,进行区域式的业务退出引进民营银行参与。或者对于不良资产进行资产剥离。资产剥离的形式多种多样:将子公司出售给其他公司、分拆、股权分离、管理者杠杆收购。通过并购或增资扩股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

再次,注重金融结构的发展。包括股市的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等。“好的”金融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1][2]下一页

第三篇:论文3:对外贸易管制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现状

摘要

对外贸易管制是规范一国对外贸易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完善的贸易管理制度与相关法律的跟进,以及海关对此的有效监管,是保证一国对外贸易正常稳定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大环境,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政策与制度也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下文就我国的贸易管制现状,包括进出口货物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概述,并简单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的一些主要问题及我们对此应如何应对。

关键词:对外贸易管制 制度现状 问题及对策

目录

1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1.1.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1.1.1.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与特点

1.2.对外贸易管制目的的实现

2.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现状

2.1.货物进出口管理

2.1.1.禁止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2.1.2.限制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2.1.3.配额制度与许可证制度的比较

2.1.4.自由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2.2.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2.3.贸易救济措施

2.4.出口退税制度

2.5.贸易外汇管制

3.我国对外贸易相关问题

3.1.技术性贸易壁垒

3.2.反倾销

1.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对外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国内外政策需要以及履行所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的义务,确立实行各种制度、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和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的总称。

1.1.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对外贸易管制的最根本目的还是要为了维护本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保证本国企业不致受到外来的强烈商业冲击。同时,实施对外贸易管制也是对本国政治军事的一种保护,通过控制涉及敏感领域货物的进出口的方式,实现国家对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

1.1.1.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及特点

首先,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管制是为了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有序的对外贸易市场,保障合法贸易顺利进行的背景大环境。其次,我国民族企业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与某些发达国家大型公司的抗衡中略显竞争力不足,所以我国的贸易管制也是对本国幼稚企业的一种保护行为。但是当个人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外贸易管制也起到了整体调控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这种贸易管制是一种国家性的管制行为,是以法律法规作为后盾的政府的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中,为了达到最大化推动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维持对外顺逆差的平衡稳定,我国实行了一种由进出口许可证制度,海关监管制度等组成的综合性制度体系。同时要想有效应对当下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对外贸易管制政策的制定也要做到及时察觉形势的变动并随时进行调整。

1.2.对外贸易管制目的的实现

对外贸易管制是一种政府的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自然需要国家强制力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作为一国进出口门户机构的国家海关。海关是我国依法行使进出口监督管理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它被赋予的这种权利,使得它可以依法对进出我国的各种进出境活动实施行政管理,也决定了只有海关才能最有效最直接的贯彻实施我国贸易管制政策。

当然,海关监管能否有效实施,同时也取决于其他政府部门与海关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各部门根据各自不同的分工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其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可能整个海关监管乃至国家贸易管制制度的实施都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2.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关税制度,海关监管力度,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管理制度,进出口许可制度,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以及贸易救济制度。

2.1.货物进出口管理

2.1.1.禁止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对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濒危动物资源,如犀牛角,虎骨,象牙等;以及化学资源如四氯化碳;或涉及生产,卫生安全,对环境有污染的废物等。凡列入禁止进出口货物名单的各项货品均不得在我国进行进出口活动。

2.1.2.限制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同样在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中规定了我国作出限制进出口规定的货物。对其实行的管理制度包括配额管理及许可证管理制度。其中配额管理制度分为进口配额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以及出口配额分配管理和出口配额招标管理。现在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之后,进一步开放我国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已取消了原来的数量限制,对于限制进口货物仅仅只实行许可证件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也只是针对部分列明的限制进口货物。限制出口货物方面则是通过对申请并获得资格的企业方法配额证明或对一定时期内的总量进行招标分配。

除配额管理外,对于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我国还实行了一种非配额限制的许可证管理方式。此处的许可证值得是国家批准对外贸易经营者进出口某些货物或技术的证明文件,如黄金产品出口许可证等。

2.1.3.配额制度与许可证制度的比较

可以说配额与许可证制度一直都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国家在实施贸易管制时都会将两种制度结合使用。我国现在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降低贸易门槛,故只对出口货物还实行配额管制,对进口物品则是以许可证管理为主。这两种制度的使用,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及公民的利益,保护国内弱势产业,防止不可再生资源产品外流。

但两种制度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配额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出口的货物,且管制范围有限,而许可证管理既可以适用于货物的管理,同时也适用于技术的进出口。此外,配额管理制度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如关税配额通过关税金额上的变化,来达到限制进出口的目的。相对来说,许可证制度便直接得多,仅需通过是否发放进出口许可证便可直接控制货物的进出口数量。

2.1.4.自由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自由进出口货物,即除国家禁止及限制进出口外的货物,其进出口基本不受到贸易管制的限制,只对于某些特殊货物,需按规定实行自动许可证管理,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该类商品的进口数量进行监测。如对我国纺织品实行的自动许可证,即为通过对纺织品出口数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可及时向国内纺织品经销商发布预警信息,避免“被反倾销”的事情再度发生。

2.2.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是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商品检验机构前身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职能为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以及商品检验,现归入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进出境物品实行检验检疫是是对我国经济利益及国内生产及公民人身安全的保障。

2.3.贸易救济措施

贸易救济是指当外国进口货物堆一国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时,该国政府所采取的减轻乃至消除该类负面影响的措施。我国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及各种保障措施,如适用于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针对进口转移的救济措施,其他国家未履行义务时的救济措施,反规避措施,预警应急机制等。

2.4.出口退税制度

出口退税制度即国家返还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国内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旨在刺激经济,拉动出口的一种税收福利政策。同时,由于免去了部分商品税额,使得该商品在国外市场在价格上可以更具有竞争力,保护了本国商品的利益。

2.5.贸易外汇管制

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的是外汇核销的形式。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地海关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收付汇管理,防止外汇流出及外汇截留境外情况的发生,以此保障我国外汇储备的充足稳定。

3.我国对外贸易相关问题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飞速,对我国的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一个稳定健康的贸易市场至关重要。为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也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一些挫折,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考验便是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状况,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日后能够日臻成熟,尽善尽美。下面提到的就是中国现阶段主要碰到的问题。

3.1.技术性贸易壁垒

随着全球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已俨然跃居贸易壁垒的首位,也成为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巨大阻碍。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常见的技术贸易壁垒包括欧盟的REACH法规,美国TSCA法案等等诸多繁复,涉及多个领域的法案法规。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科技相对尖端的发达国家十分有利,使其可以合法有效地阻碍他国物品对本国市场造成冲击。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相对不利,影响了我国部分出口货品的正常贸易,但同时,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却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迫使我们规范生产,科技生产,从自身产品质量入手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3.2.反倾销

反倾销这一词近几年在中国对外贸易市场上屡见不鲜。中国已多次被欧美印

度等国家提起反倾销诉讼。虽饱受反倾销之苦,可也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且在市场规范还没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要经受的一种必有的贸易摩擦与贸易纠纷。加之最近经济的不断衰退,各国势必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利益,难免会出现些滥用规则的情况。我国对此的应对措施也应该是抱有一种积极的发展自己的态度,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

在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不断发展的道路上,由以上的各种问题可见,我们距离世界先进的政策制度还有着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了我们还需继续吸取各国及自身的经验,帮助中国真正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国,强国。

李丝雨200819010

第四篇: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政策不变

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政策

不变

记者 马靖妤 郭玉志

2013-4-13 6:03:32来源:2013年04月12日 16:56:01 中国证券网针对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政策取向会否发生变化的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今日下午对媒体表示,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政策方向不会改变,将继续坚持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两者并重,坚持创新与风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发言人表示,今年将按照“巩固、深化、调整、提高”的原则,抓好机构监管和推进创新工作,巩固已有的改革创新成果,深化证券公司基础功能制度的完善,加强风险监控和监管执法,持续推进行业的创新水平、能力的提升。

下一阶段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重点在于全面提升证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其服务水平,建立需求为导向,市场为动力,风控为保障的创新机制。

第五篇: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

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

制次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至80年代初期罗纳德·麦金农、爱德华·肖、约翰·格利和雷蒙德·戈德史密斯等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欠发达”出发认为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府财政赤字政策实际上是在浅化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活动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金融深化二是90年代初期以麦金农和马克威尔·弗莱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方法即金融自由化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金融自由化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就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健性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因为金融抑制限制了竞争而导致金融的低效率金融自由化先后次序理论说明金融深化是以发挥市场作用的一个有序过程进一步地说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性和金融主体的脆弱性必须以管制为基础如何体现管制基础上的适度竞争充分获得经济效率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在监控每个机构运作方面存在着有关管制体系和市场力量作用这两个主要问 题(注参见

VittasD.1991FinancialRegulationChangingtheRulesoftheGame.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规管——变化中的游戏规则》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中文版P4.)中国金融改革和转轨指的是将金融压制、限制性竞争以及资源直接配臵的体制转变为稳定、结构良好的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运作体制因此一方面要进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另一方面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加强金融管制这两个方面的集合或者说金融自由化次序的基础就是实现管制与竞争的均衡易纲、赵先信(200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竞争第一次竞争发生在1984年至1997年间以机构扩张为主要竞争手段依托的是行政层级;第二次竞争发生在1997年之后以金融工具为主要创新阶段主要是对西方现代银行已经发明的金融产品的模仿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过渡到以投资收益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依托的竞争阶段实现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混业经营是西方国家放松管制后80年代以来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显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银行是以专业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混合型形式存在那一个更好即是否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二是金融业改革的次序问题;三是混合型金融中介是否会对金融体系稳健和安全造成威胁即管制重建的问题从美国经营模式的演变看21世纪模式是新的自由主义哲理为基础

尊重和鼓励竞争政策重点是消除竞争壁垒、防止风险扩散、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竞争与创新;二是控制风险扩散(徐诺金2001)本文通过对放松管制下商业银行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SCP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规模不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垄断程度高说明竞争的不充分要求分业经营;而表现出来的范围经济对混业经营产生需求;在上述基础上决定了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次序本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这是影响金融业实行混业与分业的条件第三部分分析中国金融深化的次序;第四部分是结语并给出管制重建的建议

二、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绩效分析我们将从银行自身、银行业和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化程度三个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深化绩效进行分析1.从银行本身角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分析(1)规模经济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2002)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基础上按照“中介法”(Ashton1998)建立成本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存在较弱的规模经济绝大多数银行的E值小于1;但是引入不良贷款与放款的情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呈现出规模不经济性张健华(2003)对1997-2001年“14家商业银行和37城市商业银行采用非参数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同时分析表明银行业存在较大的X-无效

率(2)范围经济杜莉、王锋(2002)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costfunction)分析表明在国有银行中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范围经济并且范围经济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较强的范围经济性或较弱的范围不经济性四大国有银行的范围经济性明显高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赵一婷(2000)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现状指出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窄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不经济的原因2.从产业的角度银行SCP分析于良春、鞠源(1999)运用哈佛学派的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对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结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存在高度集中和国有银行垄断低效率问题刘伟、黄桂田(2002)对运用SCP框架及其从行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中国银行业主要问题的思路及政策含义提出了批评认为国际上各个银行在努力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一定程度的集中率是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而不是行业集中的问题但是不容臵疑的是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正在经历一种从高度垄断到竞争程度不断增强的变化过程但到目前为止该市场垄断程度仍然较高(叶欣、郭建伟、冯宗宪2001)具有政府控制与卡特尔式的垄断市场无论服务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银行业的高成本都说明绩效不佳3.从宏观经

济进程角度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金融市场化采用两项指标来衡量各地金融市场上竞争程度(樊纲、王小鲁等2003)一是金融业的市场竞争使用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重来反映这一状况二是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目前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但非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还只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一个相当小的部分因此我们采用较易取得的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中向非国有部门贷款(包括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贷款、外资企业贷款)的比例来近似反映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分析表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业的全面市场竞争尚未形成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仅没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的国有银行部门而且没有产生强有力的、能够与国有银行竞争的非国有银行部门(赵志君等2002)中国金融机构大约有25%的不良贷款如果把无法回收的贷款从总贷款中剔除则调整后的贷款—存款比率从1987年的102%下降到2001年的63%远低于人民银行要求(75%)该比率显示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利用的无效率非常严重(赵志君等2002)另外过多的不良贷款、产权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没有解决(赵志君2002)总之中国金融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同时在银行业中存在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共存现象而范围经济与资产规模成正相关性中国银行业存在较强的垄断现象;且经营绩效也支持

这一点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2002)通过对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中的政府所有制银行从1960-1995年的发展分析发现在金融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中政府所有制银行更为优越其经验表明政府所有制中银行是制度与金融体系不健全的产物

三、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导向管制的次序分析从规模来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不经济SCP范式分析也说明了银行业较高的垄断程度和经营绩效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金融市场化程度比较低这些都说明要进行放松管制同时范围经济分析说明混业经营对资源配臵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这是中国金融改革次序的基础

(一)建立以竞争为基础的管制中国金融业竞争的不完全性与由于竞争的压力产生的混业经营的生成基础不同放松管制、证券化、全球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影响太快了增大了金融体系及单个机构的集合风险政府作为风险吸收者(如风险社会化)以及司法当局在合同方面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结构转变另外就是汇率和国际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相伴随的资本跨国界的大规模的转移这些都会使混业经营的风险加剧因此要进行金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展开首先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管制的实际方案主要有管制机构和公有企业(Viscusietc2000)国有银行就是对银行业管制的一种实践

由于明显的委托代理问题加上银行业强烈的外部性如特大银行难以破产使得国有银行缺乏市场约束从而不能达到资源配臵的最优效率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包括国有金融机构的股份化与民营化或许更重要的是增强国有银行的外部竞争从而提供激励管制是我国国有银行业提升绩效的先行改革次序

其次适度竞争下民营银行的发展金融深化就是要在金融自由化前提下形成市场竞争提升金融资源配臵效率民营银行的生成应是金融深化的重要举措关于民营银行的生成樊纲(2002)认为通过在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的地区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建地方中小银行将有望解决金融业资源配臵效率低下的问题钱小安(2003)认为金融民营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成立新的民营金融机构;二是对已有的金融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造实行金融民营化就是要吸收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重组从公平、竞争、效益的原则出发采取适当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流动实现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发展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金融领域均应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投资进入(1)在现有银行的基础上把中小银行商业化把它们改造成民营银行尤其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改组为民营金融机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由国家控股转变为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企业重建金融体系(2)在商业银行法的框架下允许民间资本组建区域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同时要加大试点

力度和对试点总结浙江台州商业银行以私人控股的形式组建即是重要尝试常熟、张家港、江阴相继成立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而且三家农村商业银行全都是由当地民营企业、信用社社员和职工入股没有政府股份对于这些新建军民营银行应在鼓励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发展(3)对于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在不动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民营化发展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效率的分支机构进行区域式的业务退出引进民营银行参与或者对于不良资产进行资产剥离资产剥离的形式多种多样将子公司出售给其他公司、分拆、股权分离、管理者杠杆收购通过并购或增资扩股改进资源配臵的效率再次注重金融结构的发展包括股市的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等“好的”金融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法律体系、良好的会计标准、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规范的公司治理(FranklinAllenDouglasGale2002)最后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加强跨业合作探索金融业混业经营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探索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探索混业经营一些银行先后与证券公司联手推出了“一卡通”等存取款和证券投资业务、股票质押贷款等带有明显银证业务交叉性质的业务;保险公司除了为银行提供信贷保险、按揭贷款还与银行共同开发了银保合作的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逐步构造范围经济特征明显的全能银行混业经营是很多大型银行的

战略选择但混业经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混业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获得范围经济优势;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家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达不到有效的经济规模缺乏竞争优势或者银行实行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进入不太熟悉的领域反而会加大风险因此混业经营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业务优势即使同为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其资源优势特征、管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中没有一种“最优”的模式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金融机构可以重点发展某一方面或某一地区的业务在国内同行中成为该方面业务的佼佼者没有必要进行混业经营;而规模较大、资源充足、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拥有很强的职员培训能力的金融机构就应该在单一业务专业化的基础上开展混业经营逐步构建全能银行发挥范围经济优势

(二)放松管制与管制重建金融机构的适度竞争问题只能由市场或以市场为前提来选择和决定这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也包含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外资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放松管制与管制重建尤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只能由市场竞争来选择和决定但并不意味政府不进行扶持按照现代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组建的法人组织必须具备规范的市场准入和完善的退出机制并接受严格的外部监管民营银行在定位上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与保持自由竞争活力之间发挥民营银行灵活有力的经营态势

(1)建立专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法规民营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方面要根据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特点和金融集团化发展现实制定适当的市场准入规则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民营金融机构市场准入规则政策环境有待改进合理制定民营金融准入规则发展民营银行促进金融同业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同时要有有效的退出机制防止银行太多也无法退出造成银行过度(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由于民营银行的特殊性为了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及风险防范需要存款保险制度以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2.银行监管内容的加强与透明化导致银行体系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二是银行自身管理以及银行经营的结构性环境的弱点因此健全金融体系必须加强对民营银行的监管主要是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品格;提高民营银行业的透明度包括现实地评估银行资产、公开披露、审慎报告等;通过监管控制风险包括审慎管理和审慎监督3.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利率市场化问题、国际资金的监管同时在银监、保监和证监的基础上统一协调管理4.金融经济管制内容的完善从管制途径看管制过程及内容的完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金融领域为了实现配臵效率和生产效率的统一仍需对金融企业的进入、价格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干预但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管制失效的出现应引入激励性管制如区域间标尺竞争等激励性管制使竞争受到了利润刺激或竞争性刺激对于促进银行削减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以及资源配臵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对金融领域从垄断向竞争过渡过程中实现以保护有效竞争为目的的管制对于过渡时期在放松管制后虽有新的银行进入但原有支配性主导银行对于新进入的竞争性周边企业而言有压倒性的先动优势(包括产品差异优势、成本优势、信息优势和策略优势)实施策略性行为所以政府在开始应实施具有过渡性质的不对称管制而当市场开始形成真正有效竞争的局面时则要把不对称性管制改为中性的干预政策;三是在适度竞争实现后健全反垄断管制反垄断管制是在较发达的市场竞争体制下主要是针对可竞争市场里的垄断行为(而为垄断结构)就现阶段中国而言主要的管制是对银行的直接管制和具有过渡性质的不对称管制新的反垄断实践认为垄断结构本身并不说明问题只有出现滥用集中优势的垄断行为才应运用反垄断法目前在西方反垄断的实践中运用推理性原则(aruleofreasoning要求对被质询的行为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而非本质原则(或以在不考虑某些行为造成的影响的情况下禁止这些行为)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注重行为效果而非行为人的意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发展;四是在推行上述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完善社会性管制社会性管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环境保护和防止灾害为目的通过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及伴随它们的提供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从根本上限制特定行为的管制从本质上说社会性管制主要是为了

应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非价值性物品、信息不完全以及提供某些公共产品而设臵的以增进社会福利

目的「

」1.JohnAshton.Costefficiency.economiesofscaleandeconomiesofscopeintheBritishretail-bankingsector.BournemouthUniversitySchoolofFinanceLawWorkingPaperSeries.1998

(1

3)2.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GovernmentOwnershipofBanksTheJournalofFinanceVOL.LVll.No1.andFeb.2002.P265-301.3.W.KipViscusiJohnM.VernonandJosephE.HarringtonJr.“EconomicsofRegulationandAntitrust”

(secondEdith)TheMIT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LondonEngland2000.4.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5.徐诺金《从美国经营模式的演变看我国的金融改革》《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6.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7.易纲、赵先信《中国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8.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折》《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9.杜莉、王锋《中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状态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10.赵一婷《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问题探讨》《经济纵横》2000年第10期11.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12.叶欣、郭建伟、冯宗宪《垄断到竞争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13.樊纲、王小鲁等《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14.赵志君、马跃等《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理论分析与宏观效果——兼论中国加入WTO对大陆和香港的影响》《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15.FranlinAllen、DouglasGale《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下载银行业放松管制论文[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业放松管制论文[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业房地产信贷风险论文

    摘要: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对一个国家的整体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些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更是如此。在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如果有效的审......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论文

    最近,有关部门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这些举措给银行业的......

    管制主要措施

    2010年报关员考试复习笔记:管制主要措施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8-01 10:28 共 274人浏览[大] [中] [小] 一、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主管部门:商务部 发证机构:商务部配额......

    金融管制

    金融管制 金融管制:指一国政府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和整体效率而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管理和限制;具体包括: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价格、资产负债比......

    管制制度专题

    一、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驾驶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资格证后,方可独立驾驶车辆。实习驾驶员除持有实习驾驶证外,应有正式司机随车驾驶。严禁无证驾驶......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影响论文

    摘要: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一些商业银行、国际投资银行因此而倒闭,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

    我国银行业展望报告分析论文

    基于中国银行体系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至关紧要的影响力,近期世界不少有影响的金融研究机构、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如......

    银行业

    银行业现状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