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律 长征 第一课时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2、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3.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1.朗读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篇: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案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七律·长征
二、教学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学习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
3、情感目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长征路线图,有关长征的图片)
2、学生的准备: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吗? 指名说:如《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丰碑》等等(2分钟)师:那么课前老师让你们也搜集了有关长征的资料谁来告诉老师他都了解到了那些?指名说教师小结(2分钟)
师: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这就是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他们从瑞金出发,历经十多个省,一路跋山涉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的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两万五千里,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回顾了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七律就是七言律诗,共八行四句,每行七个字.来我们齐读课题。
师:我们再来看作者毛泽东,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总结(2分钟)
师: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走近诗人毛泽东,来学学这首诗。
(二)初读全诗
1、学生自学字词 师:(课件展示全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2分钟)
师:好!这一课有这么几个生字词:板书:礴()丸()崖()涯
岷()。逶迤 师:大家看一山子头的崖和这个三点水的涯有什么区别。(学生答)(山字头的崖是悬崖的崖,三点水的涯是天涯海角的涯)
师:对,你解释的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几个生字词自己读一遍,读准字音。(1分钟)
2、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师:读准了吗?
好,谁愿意为大家把这整首诗大声的、清晰的读一遍?(指名读)
请其他同学做一评价。还想听谁读?(读的真好,掌声送给她)全班齐读。(5分钟)师:读诗,不仅要读通,而且要读懂,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快速默读一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做好标记。然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试着解答彼此不懂的问题,(4分钟)(教师检验学习效果)(3分钟)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刚才在理解诗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质疑的词语:①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②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③等闲:平常、寻常。④开颜:喜笑颜开,露出笑脸。
(三)再读诗句、整体感知
师:好,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之后,你知道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1分钟)师:对这首诗主要写了:长征非常艰难,板书:远征难 但是红军勇士不怕艰难。)师: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学生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好,那么这一句中哪些词语体现长征难而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学生答: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只等闲)
师:对,红军勇士把万水千山只看做平平常常的事,那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分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三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的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学生自由朗读、思考)(5分钟)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说?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体现长征难和红军不怕难?(指名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说的真棒,从这句诗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指名学生回答)(2分钟)
师:嗯,五岭山连绵起伏,乌蒙山高大雄伟要翻越这样的山很不容易但是在红军眼里他们只是细浪、泥丸这充分说明红军不怕难)那么谁能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诗吗?(读完后,分组读)(2分钟)
师: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 学生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你能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吗?学生回答()(2分钟)师:这是描绘智取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我们可以看出红军在长征途中除了要克服地理环境的障碍还要与顽敌抗争。可见红军在长征路上要遇到千难万险。
师:谁能给大家把这句读一下,读的时候想像当时的画面?(指名读,男生齐读)(2分钟)师:除了这些,诗中还有一处描写了长征难,大家一起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千里雪,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2分钟)师:但是我们的红军勇士他们是什么感觉呢?(学生答:喜)
师:是呀,翻过雪山,即将迎来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让我们带着感情把这句齐读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长征路途艰险,但是红军战士们板书:勇敢、乐观。就像诗的开头写的来齐读一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读全诗。
师:这简短的五十六个字,饱含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勇敢、乐观。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2、其实在长征途中,毛主席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一首。(出示课件,朗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九、板书设计
21、七律·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勇敢
乐观 礴()丸()崖()岷()
十、教学反思
涯 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框架我准备这样说: 针对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我准备分四步来讲: 第一步,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以前学的课文引出课题,然后请学生介绍长征与毛泽东,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第二步,初读课文
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感知诗意。
第三步,再读诗句、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找出五幅“征难图”体会红军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三步、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这一部分主要是课外拓展,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 下面我开始讲授这节课的内容。
第三篇: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礴、丸、岷”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
2、理解诗歌意思,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意思,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二三句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查找资料:毛泽东简介、长征背景及其意义,长征途中几次重大事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诵全诗。
2.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初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诗句大概意思,初步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气概。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国庆假期,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有关长征的一些相关资料,你们都知道哪些长征的故事?给大家讲讲。通过阅读这些故事,相信你已经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藐视一切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惧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出示课题)它高度概括了红军经历的艰难险阻,诗的作者是毛泽东。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请大家观看一段影片你就更加清楚了。(播放长征影片,介绍背景)
(设计意图: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历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但事情已经过去了85周年,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找资料,了解这一段历史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减少学习的难度。)
2.解诗题,知诗人 请用响亮的声音齐读课题;用豪迈的语气再读一遍课题。你发现这首诗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介绍间隔号)间隔号前面的“七律”是这首诗的体裁。你知道“七律”是什么意思吗?七律就是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板书)。那每行五个字的呢?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绝句吗?它和律诗有什么不同?(出示毛泽东青年及老年时期的照片)这位伟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介绍毛泽东)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七律诗,因此,对诗歌体裁必须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毛泽东的介绍,更能了解这位伟人的博大胸怀,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2)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3)根据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2.学生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3.检查汇报:
(1)师: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师范读,生再齐读)(2)读准字音:课件出示:逶迤
磅礴
岷山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3)认清字形
丸——九
崖——涯
岷——民
(4)规范书写:范写“崖”字。生在练习本上写两遍。4.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
(1)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教师质疑:“三军”。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觉学习的一项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这一环节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会学习。)
三、细读诗歌,了解诗意
1.默读全诗,全诗共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和我们刚才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先说说诗句意思,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试说。
3.总结理解诗歌意思的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 生:查字词典 生:看注释
生:先查字词典,看注释,再参考相关的资料。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些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4.指名说说诗句意思,其他同学补充。(幻灯出示)5.再读诗歌,想想这四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句<首联>总写了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第二三句<颔联>分写,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难”的具体事例,承接对上一部分的内容;最后一句<尾联>总结全诗,表达了红军长征胜利后喜悦的心情。)
四、想画面,感悟远征难
1.默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读完后,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2.生默读,概括、交流,师巡视指导。3.全班汇报,师归纳后板书。
(设计意图:在对全是意思有了大概的了解后,让学生总览全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前面的介绍,自己概括出红军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画面,既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发展了思维。)
五、感情朗读,课堂总结 师: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与友军胜利会师,他们的心情是何等激动?何等欣喜?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七律·长征》
1.播放《七律·长征》歌曲,渲染感情。
2.我们了解了长征的背景,又理解了诗意,听了长征的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心中会不由自主升起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豪迈之情再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设计意图:播放长征歌曲,渲染气氛,调动学生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比敬仰和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豪迈之感。)
第四篇:《七律 长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七律
长征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方法:感悟
朗读法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三、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布置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五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烦人的情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四篇课文中唯一的毛泽东原作,又是主题单元开篇之作,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一要教会学生理解作品,感受毛主席的诗作风格;二要让学生借这一扇窗口窥见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平时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一定的粗浅理解,对红军长征的故事兴趣较浓。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又加深了了解,对诗歌中表现的泽东和工农红军那种不怕艰难险阻,藐视一切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了一些铺垫。再加上第一课时通过交流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他们已经能初步感受到诗作中所体现的红军那种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他们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接触不多,了解不透,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对于毛泽东,学生听的较多的是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他带领工农红军推翻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但对毛泽东是著名的诗人了解不多。对这一点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好奇心,这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
2、理解诗歌意思,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意思,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法设计:教学本课,我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红军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图片展示、影片播放和资料介绍等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博大胸怀,再通过感情朗读将这种感情传达出来。同时通过谈话启发引导学生想象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话说说长征是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感情,发展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品读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长征的影片资料
学生提前查找资料:毛泽东简介、长征背景,长征途中几次重大事件,长征途中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2.师总结:这种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的精神我们从下面诗句中也能感受到。
这这一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齐读诗歌。(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能初步体会到长征的千难万险及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本环节设计得虽然朴实,却能紧承上一节课的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知识,调动学生情感,融入特殊的学习氛围,为更好地学文作铺垫。)
二、品词句,想画面,悟诗情:
(一)学习首联
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艰难:
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难、长、险
„„ 师:哪些词说明了长征之难? 生回答:远征
万水千山
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诗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你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师:面对困难红军怕不怕?哪一句说明了这一点?(“红军不怕远征难”)3.如果你们就是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面对横在眼前的艰难困苦,你们会怎样回答?
指导朗读:突出“不怕”二字。
4.这句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红军不怕艰难?(理解“只等闲”:只是很平常的事)
5.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只是很平常的事?(翻越万水千山)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阅读,为下一步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这种精神在下面的诗句里也能感受得到。
(二)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指明读诗句。
1.你了解五岭和乌蒙吗?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弯弯曲曲连绵起伏、长达数千里的五岭,(用简笔画画出“五岭”的直观示意图)这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可以用诗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逶迤)2.那乌蒙山又是怎么样的呢?(山很高,气势雄伟、险峻)你能不能读好?请你读出五岭的“逶迤”和乌蒙的“磅礴”。
3.师:假如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山路崎岖、非常难走。生: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生:饥渴难耐,体力不支。„„
4.品读“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师: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呀!可是红军战士怕不怕?在他们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脚下滚过的泥丸),(师用简笔画画出“腾细浪”“走泥丸”)。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藐视。生:红军战士很乐观。„„
你发现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回答后是进一步强调:拿什么和什么对比?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多么强烈的对比,多么生动的比喻和夸张,“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都极言其大,而“细浪”和“泥丸”又极状其小。一方面,从实际形象上看,五岭、乌蒙这些大山确实是逶迤磅礴的,但另一方面,从红军的革命豪情来想象这些大山,却只不过是细浪粼粼,泥丸滚动罢了。愈写山形之大就愈见“万水千山”的“远征”之难,愈写看来之小就愈见红军战士“不怕”和“等闲”视之的程度,对一切困难的藐视。
从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充分感受到毛泽东和工农红军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勇气。让我们带着这种豪情再来读读这句诗。(齐读)
同时,这还是一句对偶句子,你看看„„ 指名说说对偶、比喻、对比修辞手法的诗句。
(设计意图: 诗歌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精神。这一设计,及帮助学生感悟到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单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敬仰之情。)
师: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呀,巍峨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这一句。
(三)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红军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
师:是呀,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
生:因为当时正值夏天,气温较高。生:因为红军战士„„渡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帮助,所以心里感到温暖。
师:有谁知道红军巧夺金沙江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生:(介绍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师:是呀,不费一枪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生齐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1)观看视频片段,体会“寒”:
师: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师:(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此刻你对“寒”字有了哪些更深的理解?
生: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所以感到心寒。(请你读出这种心寒来)生: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
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生齐读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这亦一寒一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
【设计意图:
对“暖”和“寒”的理解及其意境的体会,是学生比较难把握的,所以在学习这两行诗句时,通过借助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具体的事件、环境有了深入了解后,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以及对红军战士情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尾联
1.师过渡:如果说翻越五岭,走过乌蒙,是红军征服大自然的喜悦,那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则是红军战胜敌人的豪情。学习至此,你能总结出我们在学习诗句时的一些方法吗?
(学生总结:1.读。2.抓重点字词理解。3.说自己的体会。4.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找到了一把适合自己学习的钥匙。老师帮大家整理了一下,看(出示学习方法指导出示学习方法:1.反复读诗句。2.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3.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4.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请同学们用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两句诗。教师巡视,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师:你抓住了哪些词体会到红军战士翻过岷山后的喜悦之情?(生汇报)
(师:“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这份欢悦。(生读诗)
师: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生:„„
此时此刻,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毛泽东?又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情景?(生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胜利后喜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写出感受:
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道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跨过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生:不是。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 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战士无所无惧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们英勇豪迈的气概。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生补充:1.数十万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2.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尤其是李德、博古的纸上谈兵似的瞎指挥。3.张国焘的分裂中央的错误行为。4.缺衣少食,少药。5.雪山草地等恶劣地形的阻挠。)
师: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在长征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这些,在毛泽东的的这首诗中有没有提到?(只字未提)面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只有百战百胜一代伟人才可具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只有胸怀天下、总揽全局三军统帅才有的气魄!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乐观面对。它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意精神。(板书)让我们听听毛泽东主席自己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多么广阔的胸襟!多么豪迈的气概!只有具有这样革命豪情的伟人才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诗篇!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 生:长征是一首诗„„ 生:长征是一幅画„„ 生:长征是一段历史„„ 生:长征是一种精神„„ „„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对长征精神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集体诵读既是感情的一种宣泄,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全诗,升华主题:
1.师总结:85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
2.布置作业:
(1)写下学习《长征》后的感受。
(2)读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感受伟人的风采。
板书设计:
远征难
不怕
万水千山
等闲
无所畏惧五岭
细浪
乌蒙
泥丸
金沙江
暖
乐观主义 大渡河
寒 过岷山
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