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语文教学的建议
关于语文教学的建议
1、语文教学要把学生自主阅读和大量阅读摆在语文课的首位。(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读者)
2、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阅读,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
础。
3、有没有自由的大量阅读的童年,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成长至关重要。阅读的力量能够影
响孩子的一生。
4、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5、我们在课内多采取对有限篇目支离破碎地进行条分缕析,反复训练,对一个词语挖地三尺,而把大量、整体阅读的重要任务不负责任地抛给“课外”,事实证明,这条路低效、低能。
6、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但如果没有阅读作为
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7、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8、语文课堂上要少讲、多读。
9、海量阅读是在课内进行的,不是在课外。
10、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用一学期的时间读一本课本。
11、语文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其中的重点在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学生的读书热度,使学生的自主阅读不被老师的“好心”和“认真”异化为“被”阅读。
12、要教会儿童学习,这是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惟有方法和习惯才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13、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应有“教材全解”之类的教辅资料,否则,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都是无效的,因为学生都是照资料上在读答案而根本没有思考)
14、对于语文作业,坚决摒弃“语文练习册”之类的机械重复、针对性不强的题海之战。
15、一定要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读物,要允许和尊重孩子有自己的爱好。
16、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的是你给他的书。
17、教师要把语文读本、文明湖北纳入学生阅读教学的范围。
18、青少年的真正成长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19.语文课必须把讲、练的时间压下来,每周至少要保证留出一到两节让学生阅读。
20、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1)确定海量同读的数目,指导学生选好读本;(2)使用课堂礼记练习本,主要用于课堂记录和字词摘抄;(3)使用读书笔记本,主要用于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好句后适时加上自己的体会或感受,让学生就感动的文章写下读后感受;(4)钢笔练字本;(5)作文本;(6)日记本。要求是天天写日记,篇幅无限制,格式要规范,贵在能坚持。
21、语文素质教学的目标是:给学生一手好字、一个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具体包括五个维度:课本学习、主题拓展、扩展背诵、名著阅读、写作教学。
22、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要求: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老师们,赶快行动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需要等待!因为教育是有周期的!2013-9-24
第二篇: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福山中学 王敏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多的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忽视了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教学效果往往与我们的实际预期相差甚远。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学情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要真正达到不教这个目的,学生是关键。只有学生真正的学到了学好了,老师才能真正的不教,让学生自由的学习。“教学”由两个字“教”与“学”组成,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时期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可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并不如意,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期。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学生教学氛围看似活跃,学生似乎都在学,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课堂氛围貌似和谐,可一检查检测,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我所想。因此,讲得太多太深,就照不顾到整体,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的接受能力。刚开始,我备课时也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教训,我明白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后面的教学中,我逐步调整,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其实。这就是我下面备课中要讲到的问题。这也是教育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
因此,我认为教学最根本的是要了解学生的状况,也就是“学情”,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有所得。
二、细备课
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一节课老师有没有备课,备课充不充分,从它的具体教学中我们就能看出。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对课堂了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会视而不见,因此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备课相当的重要性。所以,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认认真真的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室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它是一个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要备什么呢?我认为除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以外,还要充分的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状况,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设”,预设多了,我们才不至于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显得茫然失措,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当然,学生都是具有充分的个人能动性的个体,我不可能考虑到所有情况,但是只要我们准备够充分,面对问题有一个端正平和的心态,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课堂问题。
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是我对自己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一般这样备课:首先研读课文,将课文读两到三遍,自己分析课文;其次,看教参,对文章有一个更真题系统的认识;接着从网上参看优秀教学设计,一般两到三份;再次,观看教学视频,看看别的老师怎样去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然后,再次打开课本,开始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看看两本练习册,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事实证明这样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会让自己学的更多,让学生学得更好,何乐不为?
三、讲艺术
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的学科,怎样将学生带入情境,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让学生真的理解它、喜欢上它,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注意,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爱上学习。
因此我也充分注意课堂的艺术性。从导入开始,悉心设计,让学生一开始被带入情境,并注意维持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心学生的动向,他们想要的他们乐于接受的,才是我们介入的最契合点。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文一成不变的语调,教参伤得重难点的再次翻新,就如“炒饭”一样,如果只是冷饭的再回锅,学生会接受吗?他们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课,为了让他们学得轻松,然我教的开心,我一遍遍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讲故事、名人体悟、配乐朗读、名家诵读、说自己,写故事,谈感悟„„准备多了,授课时心里也就有自己的算盘了。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四、激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换句话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学习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喜欢样东西,花再多的时间去做,也不会觉得浪费,反而无比开心满足,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累。如果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那么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学生一旦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因而也很难下去。这时候我们要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改进方法。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小幅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真正的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再者,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认真观察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以上是我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当然,学习结果如何,还要在通过作业测验来检测,但我在此提醒不要过分关注考试成绩,“一名老师,如果不关注学生成绩是不现实的;如果只关注学生成绩,是可悲的。”不然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越学越累,越累越学,得不偿失。
第三篇: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为了帮助教师使用好教材,现提出如下建议,供教师参考。
一、识字写字教学
1、弄清两套教材的衔接:
本册教材同以往三年级教材相比较,没学生字329个。因此,将书后生字表(2)中的生字300个,改为350个,插入字184个,另外145个字将在三年级下册中插入学习。其中插入字均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中出现。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好插入字。
2、识字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发现学生识字方法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要承认学生识字能力的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
3、加强巩固:
学过的生字要多见面,在阅读中多见面,在习作小练笔中多巩固。总之,在读和写中巩固学过的生字。
4、重视书写指导:
对于含有新笔画的字、结构复杂不易写好的字、笔顺易错的字,教师要进行板书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讲究写字质量,指导用铅笔写好生字本上的字。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教学:
⑴ 加强语文训练: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语文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理解、感悟、欣赏、运用的有机结合。主要的训练形式有:理解词语、句式训练、朗读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默读训练。
① 理解词语:
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精读课文要让学生理解,首先就要使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不懂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在教材中做了重点提示,如,课文第3课中“终于”,书中提示“从终于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有的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自己去确定,如,第3课最后一句话中的“汲取”一词应作相应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工具突破法,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用文字解读文字,但查字典后一定要结合课文理解。课文求解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胜地于字典的理性解释。生活体验法,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烙印。情境再现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可视可听,理解自然真切。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后定要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是准确的,也才能体会到作者潜词的精妙。
② 句式训练:
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课文当中有很多利于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句子,教师要留心加以利用。例如,第1课中的“有„„有„„有„„还有„„”,第2课中的“是„„也是„„”,第7课中的“一„„就„„”,第11课中的“„„像„„”,第15课中的“一边„„一边„„”,第19课中的“不但„„而且„„”等等。此外,像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并列句等,文中出现的句式都应根据学生实际加以训练。不同类型的课文承载不同的训练重点,如,有的课文中出现连续的动作词语,有的课文中有人物神态描写等,我们都应借助教材这个载体,抓住训练契机。
③ 朗读训练:
朗读应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始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使学生感悟课文,培养语感。读的形式有:范读、领读、听录音、仿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齐读、配乐读等等。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感悟事物事理。
教师要训练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从技巧上进行评价。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节奏。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语句中的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只有品味出语言内涵的意义和情绪色彩,才能决定采取某种语调。节奏是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的有机结合,朗读时籽音有强有弱、停顿有长有短、速度有快有慢、语调有高有低,这种强弱、长短、快慢、高低错综地出现,就形成了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就是语言的节奏。
④ 读写结合训练:
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时机,提高教学效果,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读写结合的训练包括仿写句子、段落、续编结尾,揣摩、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如第5课仿照描写灰雀的方法进行状物练习;第6课《小摄影师》文后的续编结尾;第9课把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第20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总分的描写方法;第27课《陶罐和铁罐》的读后感及对插图进行描写等。既巩固对课文的体验,也进行了习作的体验。
⑤ 积累训练:
学习贵在积累。教材中给我们进行了积累的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示,做好积累训练,通过背诵、摘抄的途径进行积累。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积累,既可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也可根据所学生字积累词语。如第10课《风筝》中的词语“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以让学生积累,另外,所学生字“精”可积累“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精神抖擞”等词语。
⑥ 思维训练:
新教材突出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年历问题,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例如,许多课文中渗透学会提问题的方法。第6课提示告诉学生遇事要动脑筋;第7课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第14课教给学生思维的过程;第21课教会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此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还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即读书想象画面,这也是读书阅读的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
⑦ 默读训练:
教学中要加强默读训练。要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即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书,边思考。要为默读提供条件,每次保证7~8分钟默读时间。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即动眼不动嘴,边读边想,边读边划,一目十行。
⑵ 两课时分配:
例一: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自学情况和相关资料,进行字词的教学。第2课时精读课文,积累和扩展阅读。
例二:第1课时在自学的基础上,直接感悟课文,进行朗读等相关训练。第2课时结合重点进行读写训练,完成生字教学,阅读,积累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任务量是固定的,方式是灵活的。
⑶ 利用好教材:
新教材有精读课文中出现了“问题提示”,教学中要以此为重点,进行精读课文训练。而课后问题的安排与以往教材也有所不同,第1题带一本打开书标记的问题是关于朗读方面的;第2题带一个小喇叭标记的问题是关于讨论、交流方面的;第3题带一支笔标记的问题是关于积累方面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资源,以此为重点,进行精读课文教学。
2、略读课文教学:
⑴ 在教材处理上,突出重点,取舍得当:
恰当地取舍教材内容,应当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从“阅读提示”去确定取舍的侧重点,努力体现教材编排意图;二是从学段要求去确定取舍的侧重点;三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以学生固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情感张度为依据,确定教学时要达到的要求;四是要体现单元训练重点,明确课文在单元里的定位和任务,突出重点,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⑵ 在教学策略上,自读为主,略而不简:
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教学必须注意凭借着“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重点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学丰。
① 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
② 凭借“阅读提示”──精略交互:
教学中,注意以略读为主,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阅读提示”以及学生特别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进行比较深入地精读与探究,余者必须作略读处理,做到精读与略读交互,整体感知与重点感悟交融。
③ 凭借“阅读提示”──内引外连:
教学中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等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与实践。
⑶ 略读课文教学基本步骤:
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形式,检查读书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3、口语交际教学:
⑴ 重视倾听品质的培养,养成良好倾听态度和习惯:
倾听是互动交流的第一步,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话的质量。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的方法,训练抓住说话的主旨,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的意识,哪怕记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人名。
教师要有较强的倾听能力。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规范学生的语言,顺学而导,点拨引导调动学生交流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⑵ 重视生活和阅读的积淀。
⑶ 重视评价的多重功能:
① 激励功能。
② 引导点拨功能。
⑷ 重视与平日教学、生活的紧密联系。
4、习作教学:
⑴ 重视习作批改。师生共同评价、修改“问题作文”;共同欣赏“佳作”,错别字要引起高度重视。
⑵ 注意等级和评语的激励作用。评语要用第二人称口吻,注重双向互动,有激励性、针对性、建议性,做亲切的沟通。切忌不下评语、只给分数或不批改。
⑶ 多设奖项。如好词佳句奖、外貌描写奖、开关结尾奖、最佳修辞奖、新颖题目奖、标点符号奖、奇思妙想奖„„赏析课上,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自信与日俱增。
⑷ 重视习作积累。通过编辑班级文集、个人文集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培养习作兴趣,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
总之,教师要细心钻研教材,精心进行备课,用心进行教学,留心注意观察,潜心进行研究,苦心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标的理念,完成实际意义的教学。
第四篇: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建议
1.关于学习习惯
(1)通过讲述名人故事、介绍身边榜样等办法使学生懂得养成“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2)反复抓,抓反复,将习惯养成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学期之中。
(3)恰当运用评价手段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各科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5)对于前几个学期的学习习惯依然要继续培养,不可放松。
2.关于汉语拼音
(1)与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相结合。
(2)利用学会的汉语拼音纠正方音。
(3)通过激励、督查等办法真正使普通话成为课堂语言、校园语言。
3.关于识字写字
(1)着力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字典等工具以及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造字规律等汉字知识进行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
(2)对“识”、“写”的生字不能要求一次达标,要为学生创造多次认读、多次书写、多次运用的机会与条件。《写字》本上的抄写任务不能要求一次完成。
(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水平,板书、作业批改的每一个字都要成为可供学生模仿的榜样。
(4)加强写字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保证课堂上有一定的书写时间。
(5)学生初学钢笔字、毛笔字,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通过展览、星级评比等策略,激发学生写好毛笔字,钢笔字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关于阅读
(1)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的阅读内容不应囿于教科书。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课中穿插阅读相关文章,在课后指导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提倡“一篇带多篇”,以读好课文为主兼读相关段篇的做法。
(2)着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读书要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查阅字典及相关资料的习惯。
(3)加强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极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在此基础上组织好全班的交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但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个性体验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
(4)要加强朗读、默读和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要坚持“声”“情”的和谐统一,避免脱离情感体验的纯技术指导。要将朗读指导与字词句段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结合在一起。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诵读,特别适合于诗文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读出语感、情趣和韵味。
精读要注重整体把握,坚决摈弃脱离语境的繁琐分析。略读除了凭借课本中的略读课文以外,主要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进行。
要将朗读、背诵、复述作为必须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
(5)培养语言积累的意识、方法和习惯;加强读写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复述、小练笔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6)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现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真正读进去;要给足时间,使学生从容地读、思、画;要引导学生读出个人的感受、体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导”,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因势利导;教师的“导”,要在师生共同学习、交流中“导”,有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教师的“导”,要使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
(7)单独设立“阅读”课,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要恰当利用《好书伴我成长》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注重家校联系,共同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要将课外阅读作为重要的语文作业,保证学生有读书时间;要想方设法为全体学生解决书源,如合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定期开展班级中图书交换活动等。
(8)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5.关于口语交际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不必照搬教材的规定内容,但要注意两者之间在内在要求上保持一致;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象节目,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师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
(3)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多回合双向互动。对那些看上去并不是能双向互动的交际话题,要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
(4)多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和条件,不必过多地传授交际知识
(5)十分重视在各科教学活动特别是语文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关于习作
(1)要将“文从字顺”作为首要目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2)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感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意,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3)将教材上安排的习作内容与实际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努力寻找习作的理由,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对于教材安排的“例文示范——讨论明法——摹仿起步”教学步骤不必完全照搬,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5)要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等方面进行模仿。
(6)指导学生写好随笔,通过赏读、评比、展览、投稿等策略,激励学生乐于观察,勤于动笔,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7)习作指导要常抓五件事:第一是激发兴趣,培植信心;第二是指导观察,积累素材;第三是引导读书,不断增加内容、文化、语言的积累,特别是语言的积累;第四是指导学生想明白了再写;第五是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8)课内习作12次左右。
7.关于综合性学习
(1)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校园、家庭或社会资源确立学习主题
(2)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问题——解决”式,“观察——表达”式,“活动——探究”式。
(3)在学习过程中,突出综合,包括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加强实践,要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重探究,重应用;强调自主,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合作伙伴的选择、学习成果的表述等。
(4)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活动要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重视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5)综合性学习内容例举。
——参观考察本地的风光、动植物资源、环境,多形式报告见闻和感受。
——参加社会用字的调查活动,多形式展示调查结果。
——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调查并整理民俗民风、民间传说。
——调查了解家庭、学校、乡镇、工厂等发展史。
——开展读书讨论、电影电视欣赏。
——组织字谜、成语等方面的文字游戏活动。
8.关于练习
——学用字词句
(1)更新理念。要跳出以往分项训练的模式,加强整合。对于那些过去那些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的题目依然可以让学生练习,但要注意分量适当。
(2)激发兴趣。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二度创造。
(3)注重实践。要鼓励学生认真去说、去写、去做,使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读读背背及成语积累
(1)其要求是熟记,有所意会即可,不可人为拔高要求。
(2)教学时,要坚持“先吞噬,后反刍”的策略,强调爱读、多诵、乐背,鼓励学生在交际实践中尝试运用。
(3)教学成语可以采用如下办法:联系课文内容,借助生活经验,观察相关事物,凭借语言环境。
第五篇:趣味语文的教学建议
一、适度拓展
趣味语文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小小的“精妙点”,而每一个“精妙点”实际上都是一种精妙的语言现象的反映,但它在小学阶段往往只出现这一次,犹如“一滴水”“一棵树”。教学时,教师要适度拓展,让学生从这“一滴水”见到“大海”,以这“一木”,见到“森林”。
1.相同形式的拓展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中,“趣味语文”的内容是《妙答“一”字诗》。整首诗“一”字到底,妙趣横生。其实巧用“一”字入诗,在我国屡见不鲜。教师可以补充其他巧妙的“一”字诗,例如:
山林晚景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重逢
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一旧容,一番迟疑一番懵(měng糊涂),一番握手一番疯。
《山林晚景》与《妙答“一”字诗》中的诗一样,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诗中有情有景,有人有物,有声有色,是画一般的诗。而《重逢》是现代诗人流沙河写的,它重在叙事,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重逢时“开门、见面、发懵、回想、相认、握手、狂欢”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生活情景,人物的笑谈举止跃然纸上,其情其景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山林晚景》与《重逢》的拓展,从古到今,从绘景到叙事,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一”字运用之妙,赞叹中国汉字之妙!
2.相同主题的拓展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和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趣味语文”,内容分别是《说“言”》和《说“信”》,它们的主题是:一个普通的字,竟可以构成这么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充分展示了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根据这一主题,我们就可以拓展到《说“笑”》《说“客”》等等。为展示汉语丰富的表现力,还可以补充同一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的内容,例如:表示“死”的概念,就有“牺牲、逝世、殉职、献身、就义、天折、死亡”等;表示“动物的家”的概念,就有“巢、窝、洞、栏、棚、厩、圈、穴”等„„
词语的运用是如此,故事的拓展也一样。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巧问巧答》,讲的是法国作家雨果和出版商利用一个标点进行巧妙的问答。教师可以补充这样的故事:
巧改标点自传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每人用最简捷的语言写出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在场的人冥思苦想,提笔作文。
不一会儿,一位年轻人交给巴尔肯一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
巴尔肯问他这三个标点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年轻人回答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望着那位年轻人凄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又写了三个标点符号:‚、‛,‚……‛,‚?‛。
巴尔肯用鼓励的口吻对那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标点含义的体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名家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二、强化实践 “趣味语文”教材编写了经典的语言材料,并没有编写迁移运用的训练环节。教学时,要强化实践,尽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
首先,将“趣味语文”中的材料尽量转化成实践活动操作起来,如三年级的“趣味语文”,“绕口令”,让学生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猜字谜”,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创编;“看图说成语”,让学生编制此类谜语,开展大型猜谜活动。
其次,将拓展的语言材料,变成学生“比智慧”的训练材料。例如:
1.巧妙加标点
根据六年级下册单元二“趣味语文”的“有趣的标点”,可以讲周恩来的故事:
有一次,周恩来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辞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一词,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故事讲完后,让孩子们猜猜周恩来对“对牛弹琴”这个词的标点是怎么加的,巧妙在哪儿。(周恩来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
2.写写言外之意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八”编排了《手表广告》《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拓展材料可这样设计:
请你结合语境,开动脑筋,猜猜言外之意吧。
(1)某旅游景点有这样一则告示: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第一个“什么”指
;第二个“什么”指
。即提醒游客文明游览,形式上语言表达委婉得体,游客容易接受。
(2)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3)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
李雪健这句话的意思是:。
3.我们来‚推敲‛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趣味语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教师除补充诗人琢字炼句的故事外,还可以让学生尝尝“推敲”的滋味: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 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都在推敲,这是一个什么字呢?
同学们,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里填什么字最好呢?说说理由。(阎伯舆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王勃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kòng)字呀!”王勃说:“对呀!是‘空’(kōng)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
教师可以根据材料,设计各种各样的训练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训练过程中,感受汉字的意趣和蕴味,感受人类的智慧。
三、联系生活
“趣味语文”的内容往往都是中国古代或国外经典的语言现象,但这些内容毕竟特别经典,似乎高不可攀,而故事的场景也离儿童的生活太远,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是《趣联巧对》的故事,呈现的分别是工整巧妙的顶针联和绝妙的数字联。
我们来看顶针联的教学设计:
1.品读‚水车车水‛(1)讲故事:讲一讲教材中《趣联巧对》的第一个故事。唐伯虎和祝枝山来到乡村,看到怎样的情景呢?(播放“水车车水”的录像)。他们即兴创作了一副什么对联?(读准多音字“扇”,读出节奏。)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2)品巧妙:这副对联趣在何处,巧在哪儿?
这副对联,将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写得那么妙趣横生。对联的前一节奏的尾字,是后一节奏的首字,首尾相连,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具有这样特点的对联,叫顶针联。
2.拓展‚山羊上山‛
(1)听故事:听老师讲《牧童难秀才》的故事,出示对子: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腰,哞。
(3)朗读想象:读对子,你好像看到怎样的情景?(课件配上与对联内容吻合的图片)
(4)你发现这幅对联与前一幅对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也是顶针联)
3.填写‚保俶塔‛
(1)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儿的风景吗?(课件出示西湖保俶塔和锦带桥的图片)
(2)填一填:有一副对联写的就是这幅美景,请你仔细看图,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组成一副顶针联:
保俶,塔顶,如,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洞,似镜,照万国九州。
(3)品一品:本联抓住景物特点,运用顶针的方法,写得细致入微又气势恢弘。
4.创作‚微风吹柳‛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拟一副对联。(学生也可以写春天的其他景色,还可以根据夏、秋、冬的景色拟对联。)
春天来了,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条在风中飘动。细雨绵绵地下着,被雨水滋润的桃花,已经在枝头盛开。
(这项创作,学生不仅能拟出“风吹柳条,雨润桃花”“微风吹,柳飞舞;细雨下,桃花开”等对仗工整的对联,而且还拟出“风吹千柳飘,雨润万花开”“风吹绿柳,柳飘舞。雨润桃花,花盛开。”“昨夜起风,风吹柳,柳飘四处。今日下雨,雨浇花,花开枝头”等数字联和顶针联。)
以上的教学设计,不是枯燥地评析对联,而是将它置身于故事,在故事的情境中展开,故事即生活。对联描述的内容,也用录像、图片、想象的手段进行生活场景的再现,“创作”的内容也来自生活,这些都让孩子们感到:原来,对联描写的就是生活中平常的小事、随处可见的景色。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对联的创作。
适度拓展,强化实践,联系生活,三者并不是割裂的,它们相互融合在一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这三点,那么“趣味语文”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精髓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