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好还是小好》教学反思
我的课是所有新教师中的最后一堂课公开课,也是自己作为新教师的最后一堂公开课,说实话倍感压力,《大好还是小好》教学反思。在讲课之前,我常常会问自己:作为新教师,我将呈现给领导是怎样的工作效果?我能传递给学生的是怎样的阅读体验?我会带给自己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收获?上完课之后,我把这些问题写在纸上,一样一样,进行反思。
一、教学技能仍需打磨
很荣幸能够从这学期初承担阅读教学工作任务,我很感谢领导给我的机会,也感激领导对我的信任。所以每一次去上阅读课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怎么做才能对得起领导的托付,真正使阅读课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课堂。对于这次的转正课,我更是将之视为自己这半年来阅读教学工作的一个“汇报”。成果汇报那肯定是相去甚远,不敢担当,但我却希望这堂课,能够让大家看见我们在阅读课上的努力,看见我们在阅读课上的探索。我希望领导和同事在听了这次课后的感觉是这堂课没有白开,而不是失望;能够希望将阅读课坚持下去,而不是动摇。周校长在评课时说,“听了课觉得韩鹏老师的教材选择得太好了”。所以,反思我的这堂课,效果应该是还差强人意吧。
听了周校长的话,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技能配得上这本教材!
我们不是一个教书匠,我们也不是在教教材,是在用教材传递给学生阅读的理念,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种生活方式,让书籍成为日用品而不是奢侈品。
二、“生本课堂”仍需坚持
检验一堂课的好坏不是教师教育技巧的高超与否而是学生真正收获的是什么。“生本课堂”不是一句空谈,我真正认识到一堂课如果不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教育岂不成了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教学反思《《大好还是小好》教学反思》。这次课堂上,我尽量在课堂上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阅读课上出现的就应该是书生琅琅,阅读课上就应该是生机勃勃,即使是默读,空气中弥漫着的也应该是阅读的热浪。另外,这次课堂上,我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这是一堂富有哲思的阅读课,尽管对于他们来讲有些难度,但是,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剥夺的,即使他们失败了,这也是有意义的。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孩子是有强烈的表达欲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去表达阅读的感受,去发表思考的结论。
当然,生本课堂是一条看似简单实则深邃的路,教师怎样去导,学生怎样去学,并不简单地存在于一问一答中。我始终认为:老师的手里应该有一根松紧带儿,让学生有相当的弹力空间,但是终究有一根绳子去引导学生的发展的。
三、教学探索有待斟酌
其实,这堂课上得挺没底的。总觉得,每一次公开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成长机会,所以,一定要抓住机会。但是,公开课若成了自己的一种表演展示就失去了意义,它应该是我一种教学探索的尝试。受今年“亲近母语”论坛的影响,我也想不自量力地探索下“儿童与哲学”这个阅读主题。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大好还是小好”富有哲学意味的主题,并力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哲学思维。但道路毕竟是曲折的,不得不承认,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分析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学生情况分析不足。这是一个需要辩证思维去思考的论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一个哲学命题确实有一定难度。第二,对阅读课实质认识不深。阅读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终身阅读习惯的读书人,而这堂课过于偏重哲理思考,冲淡了阅读味儿,反而使课堂更像一节思品课。
当然,这次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我探索的信念没有丧失,我也许只是无数人民教师中一只微不足道的小爬虫吧,虽然爬得慢,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为学校,为教育,献点绵薄之力吧。
我没有套话版的“万能反思”,我没有情感版的“激情反思”,我的反思,只是从职业信仰发问,从师者仁心发问,从心灵深处发问。问世间,水流云在,月到风来,我要对得起优秀的教材,对得起学生的期待,对得起对教育的一捧情怀。
第二篇:《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____”“ ”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2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
一、教学效果: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出示自探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圈画并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间互相读读生字。出示自探提示二(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第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横线、波浪线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三、不足之处:
“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了,课下看教案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以后在备课中要更下大功夫才能减少此类疏忽的出现。
四、改进措施:
力求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让学生用“____”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持之以恒。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3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全班齐读)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接着我引导学生梳理出主要问题进入下面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
(一)出示自探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圈画并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间互相读读生字。
(二)出示自探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展示朗读。
三、精读感悟,质疑解惑
师:课上到这里,你们还有新的疑问吗?可我这里还一个问题没解决,文中的小朋友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那到底 “他”是大还是小呢?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xxxx”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xxxx”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3)你们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呢?(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我再小结,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道理,并知道今后怎样做个懂事的孩子)
在教学中,我力求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让学生用“xxxx”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持之以恒。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4
《大还是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0xx年秋季修订版)第1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
课文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悟,以读促思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本节课的教学提倡合作探究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想变大还是变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行了思维训练,从而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明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我们能做到,有些事不能做到,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从小要培养自立能力,从小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给长辈添麻烦。
这节课的优点之处在于: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从图片导入到生字讲解,最后课文朗读,每个环节紧扣主题。在生字讲解环节,从“会认”到“会写”,按照“识、读、写”的顺序进行,最后进行组词。在课文朗读环节,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比如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齐读、男女生赛读、指名读等。理解课文时,采用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生字讲解环节时没有出示拼音,而是直接呈现了会认的生字词。应该是先给学生呈现出带拼音的生字词,读一读,之后可以把拼音去掉再让学生进行读认。
2、在朗读课文环节为学生设置的目标要求没有执行。这是我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3、板书不及时。课文讲解时应该及时将“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表现呈现在黑板上,但是在讲解时我把板书忘记了。需要在平时教学时更下功夫才能避免此类疏忽地出现。
4、在给学生示范朗读时自己的语速太快。老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但是自己的语速没有把握好,因此这次范读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也提醒了我在朗读课文时,语速要把控好,读出重音,读出感情,在课下要多练习。
通过《大还是小》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教学贵在坚持,我只是无数人民教师中一只微不足道的小爬虫,虽然爬得慢,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为学校,为教育,献点绵薄之力。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5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把课文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满趣味的。第2自然段的“大”,第4自然段的“小”,第五自然段“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第六自然段“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成功之处:
在指导孩子们朗读时,我指导学生按照段落内容先朗读,再自己示范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很大”要读出自豪、得意,“自己很小”要读出无奈、害怕。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例,说说自己“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并指名到讲台上给大家朗读,孩子们读的很认真,并带上自己的感情语气,虽然读的还不是特别流利,但是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喜欢朗读。
不足之处:
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生字时,课文要求会写字三个“自,己,衣”。这三个字看似简单,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教,我利用“自–白”“己–已”对比识记,让孩子们自己编儿歌学习,“日字加撇就是白,目字加撇就是自”“白字加横就是自”,“已经已经半开口,自己自己大开口”,当我提问时,还有很多孩子分不清楚。教“衣”时,先指导书空,并板书了一个大大的楷体“衣”,可单独提问时,还有很多孩子不会书空笔顺。特别是学生在书写作业时,有些孩子把“自”写成“白”,把“己”写成“已”。“衣”第一笔写成了撇,第四笔写成了竖勾,最后两笔也是错误很多。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看似简单的字,到了孩子们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大山,特别是形近字,平时的错误很多,有些是会写不会认,有些会认不会写,有些知道怎么写,可还是会写错。这需要我平时还要多想办法,让孩子们更好的识字写字。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6
今天下午听了一(4)班陈老师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无论是整节课的课堂设计还是识字讲解形式较好,生字重复认识较多。这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首先,课堂的开头,背诵《古朗月行》和反义词为开头进行复习巩固。反义词“大和小”引出课文《大还是小》,书写课题。接着出示本课生字(加拼音),从学习生字入手,让学生自主试读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出示未加拼音的生字,用“你来拼,我来加”的小游戏开火车拼读生字,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识字能力。然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这个问题很好,让其他学生也能借鉴,将生字与词语联合起来,熟识生字,更好地记忆生字,采用开火车,男女赛读等多种课堂识字形式来巩固本节课的生字,重复次数较多,课文和偏旁的讲解也是采用重复巩固的形式进行。
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将课文和识字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结合识字和课文,本课的主要重点就是识字,但生字和文章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把生字和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识字和文章联系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读的顺、记得牢。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朗读的语气和情感,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向陈老师不断学习的地方。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指导中悟出方法,让学生去想,去问,去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和兴趣。
听完了陈老师的课后有以下两点收获,第一:维持好课堂纪律,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表现欲。第二:在讲授新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旧只进行联系。并且多采用有趣的学习方式。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7
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学生们地兴趣一般,按照段落内容先朗读,再问题引导学生们谈谈感受。抓住朗读情感地指导。“自己很大”要读出自豪、得意之感,“自己很小”要读出无奈、胆怯之感。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课本,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引导学生说出感受,把语言学习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这节课最让我感动地是情景动画“我的成长”播放过程中,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吸引进来。第一遍播放时我还在旁边解释图画内容,第二遍就留给孩子们自己静静地观看。观看完成,抛出问题:“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此刻,学生们纷纷举手,都有想说的内容。“爸爸生病的手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妈妈加班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照顾弟弟的时候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这些回答就是学生们非常正确地引导,“长大”的含义在这些小脑袋中发出了萌芽。(当自己被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需要的时候,当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事情,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的手,我就在慢慢地长大。长大的我,就会越来越懂事、乖巧、聪明、伶俐……)在学生们发言结束后,简短的`告诉他们“长大”地理解和做法,给与学生们正确思想意识地引导和具体行为地指引,想来学生们会进一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且开始学会去用行动爱自己的父母。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了,课下看教案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需要在备课中更下功夫才能减少此类疏忽地出现。
第三篇: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教学反思
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学生们地兴趣一般,按照段落内容先朗读,再问题引导学生们谈谈感受。抓住朗读情感地指导。“自己很大”要读出自豪、得意之感,“自己很小”要读出无奈、胆怯之感。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课本,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引导学生说出感受,把语言学习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这节课最让我感动地是情景动画“我的成长”播放过程中,所有孩子的眼睛都被吸引进来。第一遍播放时我还在旁边解释图画内容,第二遍就留给孩子们自己静静地观看。观看完成,抛出问题:“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此刻,学生们纷纷举手,都有想说的内容。“爸爸生病的手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妈妈加班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照顾弟弟的时候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这些回答就是学生们非常正确地引导,“长大”的含义在这些小脑袋中发出了萌芽。(当自己被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需要的时候,当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事情,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的手,我就在慢慢地长大。长大的我,就会越来越懂事、乖巧、聪明、伶俐……)在学生们发言结束后,简短的告诉他们“长大”地理解和做法,给与学生们正确思想意识地引导和具体行为地指引,想来学生们会进一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且开始学会去用行动爱自己的父母。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____”“
”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了,课下看教案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需要在备课中更下功夫才能减少此类疏忽地出现。
第四篇:《大还是小》听课反思
听《大还是小》有感
小学部 赵
今天下午听了一(4)班陈老师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无论是整节课的课堂设计还是识字讲解形式较好,生字重复认识较多。这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首先,课堂的开头,背诵《古朗月行》和反义词为开头进行复习巩固。反义词“大和小”引出课文《大还是小》,书写课题。接着出示本课生字(加拼音),从学习生字入手,让学生自主试读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出示未加拼音的生字,用“你来拼,我来加”的小游戏开火车拼读生字,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识字能力。然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这个问题很好,让其他学生也能借鉴,将生字与词语联合起来,熟识生字,更好地记忆生字,采用开火车,男女赛读等多种课堂识字形式来巩固本节课的生字,重复次数较多,课文和偏旁的讲解也是采用重复巩固的形式进行。
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将课文和识字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结合识字和课文,本课的主要重点就是识字,但生字和文章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把生字和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识字和文章联系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读的顺、记得牢。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朗读的语气和情感,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向陈老师不断学习的地方。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指导中悟出方法,让学生去想,去问,去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和兴趣。
听完了陈老师的课后有以下两点收获,第一:维持好课堂纪律,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表现欲。第二:在讲授新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旧只进行联系。并且多采用有趣的学习方式。
第五篇:教学还是实在些好
——“江苏著名初中教改成果展”随笔整理:匡劲松 审校:朱桂生
今年十一月上旬,受学校委托,我与潞田中学的肖安华、唐爱平等一起,前往江苏参加了为期5天的第十一期江苏著名中学教改成果观摩活动。
会期不长,但我们跑了扬州、泰州、无锡三地,现场观摩了扬州梅岭、泰州洋思和无锡蠡园三所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几天的实地观摩,三所学校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办学规范,管理科学,师生充满活力。我们每到一个校园总能感受到学校充满那么一股按捺不住的朝气,问问学校的师生,他们的问答很真实:“进了我们学校,就有希望!”希望在哪?我看与这几所学校那很好的教学质量密不可分。
事例我就不列举了,通过几天对三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观摩,反思他们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绝非偶然。组委会安排我们在每所学校分别听一堂课,听一个报告,参观一些重要的馆所。可我们几位万安的同行却增加了一个项目——每到一所学校分别要找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那些学生老师们很大方,也较直接,让我们受益颇多。我们从听、从观、从访的诸多细节之中体会到这教学还是实在些好!而这“实在”就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下面我就讲讲他们究竟“实”在何处?
一、“读”得实在。
我们在梅岭中学听的是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课,在洋思中学听的是初三历史期中复习课,在蠡园中学听的是初二英语新授课,三堂课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读”——学生在课堂上声音大得有点震耳的诵读。
梅岭中学那节语文课复习的是一至三单元生字的音和形。课堂上,教师先发给学生的是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复习卷,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就要求他们大声读词语(整堂课读的时间估计不少于6分钟)。而洋思中学的那节初三历史期中第一单元复习课,则更是一节注重学生读的示范课。这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一节课学生要把握一个单元四个章节近50个知识条目。课堂上老师却是轻松的(课件的制作使老师得以便捷地展示出每章节十几个知识条目),学生是读得虔诚的(毕竟老师的归纳科学有序又简洁且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老师每个章节都给了近5分钟时间让学生读,四个章节下来几乎用了20分钟时间读。
二、“练”得实在。
首先、学生课堂作业的结构很具体。笔者刻意在洋思中学查看了初二某学生的语文作业,其作业内容包含“篇目”、“作者”、“题目”、“书名”、“精彩词句”、“主要内容”、“我的收获”、“考点追踪”等8个方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题目设计时既注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虑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似乎更为注重积累。教学还是实在些好
其次、老师设计复习训练的类型多样。在梅岭中学听初一语文复习课时,除了听到教师对前三个单元生字的音和形进行分类复习外,我悄悄地翻了旁边学生的书包,发现许多专项练习卷如“修改病句”“标点符号”“作家知识”“重点句子及相关名人名言”“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等等。我没有去具体了解梅岭中学初一年级究竟有几个老师教语文,也没有去了解这次期中复习他们究竟印发了多少专题复习卷,就算这四五千人的学校教师的工作量要少些,可他们在完成本职范围内知识归纳时肯定费了不少心血!我以为我们这里有这样刻苦钻研的教师是否少了些。
再次、学生课外作业注重持之以恒。在蠡园中学我们得到一张由王春雷老师责任编辑的第34期初三年级“美文悦读”资料,内容为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和余秋雨的《黑色的光亮
(一)》,两篇文章的后面各有一道题,名曰“若有所思”例如《白》文题为“白蝴蝶挣扎的过程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黑》文为“写下你读后所感”。据说,这种“美文悦读”资料是隔日一张。在洋思中学,我们得到的是一张A4方格练字纸,纸上写的是6联描绘四季景物的古诗,教师让学生每日依葫芦画瓢既练字又记古诗。试想,如若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基础哪能不扎实?成绩哪能不提高?
三、“学”得实在。
关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以为应该是本节课教师应教授给学生以前没有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说白了就是学生在本课内要学的东西。我校所购买的那本《洋思中学公开课教案汇编》上的所有教案(包括我们所听的那几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教学第一步为“揭题示标”,其作法就是一上课,老师就“开门见山”——通过多媒体将教学目标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在本课内要学的东西,目标就明确了。而教师对目标的展示,既为自己本课的教学任务定了框框,不致偏离轨道和方向,又能让听课者对自己的课堂过程进行监督,我以为这才是正确理解了目标教学的实质,真正做到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
从另一个方面观察,这几节课,要教师讲出问题标准答案,那才真叫“金口难开”。那答案从哪来呢?全通过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究(最大限度也只能是教师引个方向)得出结论。
由此我就想到孙云晓在其《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提倡教师“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他认为:“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才能唤醒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自觉努力达到自我提高。”这就是他所谓的“真正的教育”,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其实还是提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些东西。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也能象这几个学校一样,实实在在地去抓好每个环节,让学生读得具体,练得实在,学得明白,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