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23:5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生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

因为缺少大量的阅读,导致阅读能力的低下,这个现象很普遍地存在着,特别在某些学生身上尤其突出。主要体现在:

(1)缺乏阅读兴趣。学生在课外玩电脑、看电视或参加其他文娱活动的兴趣远远大于阅读的兴趣。

(2)心理障碍严重,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担心读不好被嘲笑;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觉性低,出现不读书或少读书的现象。

(3)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朗读速度一般在每分钟200字左右,经过观察发现,学生阅读速度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从而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

(4)阅读时间少,数量也偏少。阅读读总量要达到40万字。根据调查发现每天有固定阅读时间的学生只占44%,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总量。

(5)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阅读能力低。从统计数据和卷面呈现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约占10%,“作读书笔记”的约占7%。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合理运用学习方法,其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差。

为什么学生阅读能力会如此差呢?根据调查分析,阅读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意识到阅读重要性,但阅读兴趣仍不高。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当今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状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看电视、玩电脑、看录像显得直观且活泼,更有意思,因此就大大减少阅读时间甚至不阅读。

(2)不重视基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默读、略读、边读边想等基本方法,学生的阅读才有可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能力和效率才能提高。因此,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应该也必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多元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以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很多教师把阅读仅看作是读懂一篇文章内容而已,主要以理解文章内容为目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文章的涵义,而忽略教给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方法,或者课堂上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迁移、运用,缺少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领悟文章体现的情感。

(3)限制性阅读或强迫性阅读。一方面,有些家长怕孩子学越受到影响,因此限制进行阅读,即除了一些辅导丛书或极少的几部名著意以外,一般课外书都禁止阅读;另一方面,很多家长给孩子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使孩子被动的接受。以上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甚至抑制了孩子的有阅读兴趣,导致阅读能力差的现

象。

(4)学业的负担减少学生的阅读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目也越来越多,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从而使课业塞满了学生阅读时间。

五、建议

基于以上认识和存在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更多的去了解有关知识。

(2)改善条件,丰富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联系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其次,可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积累词句、体会感悟;最后,班级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鼓励交流所阅读到的信息、知识,让学生写体会,及时交流,激发他们通过阅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

(4)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新课标总目标要求“学会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教学建议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也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方法,领悟学习方法。

(5)教师指导选择,广泛阅读。教师还要指导推荐学生读哪些合适的书,使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知识,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6)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从改善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应经常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附课标关于阅读部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

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

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

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

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二篇: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习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习,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习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

近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习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近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4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5

摘要:恋爱已成为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传统的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助。

学生恋爱的几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学生,谈恋爱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解放”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圈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圈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恢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助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6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近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7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8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近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近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平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11月,第32-34页。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1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习品质方面

1、生活习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习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习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习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习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习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习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习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习生活心态是很平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平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习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习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习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平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习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平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3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酷猫写作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阅读!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三篇: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习品质方面

1、生活习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习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习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习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习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习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习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习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习生活心态是很平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平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习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习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习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平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近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4

摘要:恋爱已成为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传统的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助。

学生恋爱的几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学生,谈恋爱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解放”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圈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圈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恢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助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5

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从20xx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但由于金融风暴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6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近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平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11月,第32-34页。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7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8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近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9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近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1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习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平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

近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习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3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习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习,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习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第四篇: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关系现状
1.概述
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所有活动 都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良好的人际关 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缓解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宣泄愤怒与压抑,减少孤独与 空虚.不懂得人际交往的人,在心理上不能成为健全的人.在对我院学生的自我概念的调查 中发现,有 13.6%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最烦恼的事情是人际沟通,有 9.9%的学生认为最需要 的帮助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见,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 我院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如何?当前人际关系的处理情况又怎样?学生在遇到困 难时会向谁求助?下面将调查结果一一进行阐述.

2.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
2.1 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吗? 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吗? 现状满意吗 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的满意程度依次是:满意的占 49.5%,一般的占 40.6%, 很满意的占 8.3%,不满意的占 1.6%.
满意 50 40 30 20 10 0 49.50% 40.60% 8.30%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60%

调查显示,57.8%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很满意和满意.另有 40.6%的学生对自 己的人际关系感觉一般.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顺利,只有少数学生存在人 际交往困惑问题.

2.2 你认为下列哪种关系对你的个人发展最重要(影响最大)? 你认为下列哪种关系对你的个人发展最重要(影响最大)? 学生认为下列关系对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依次为:和朋友的关系占 45.6%,和父母的关 系占 28.0%,和同学的关系占 17.1%,和老师的关系占 7.3%,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 0.5%, 0.5%的同学认为没有对自己个人发展最重要的关系,1.0%的同学认为对自己发展最重要的 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内.

50 40 30 20 10 0

和朋友

和父母 和同学 和老师 和兄弟姐妹 没有 45.60% 28.00% 17.10% 7.30% 0.50% 0.50% 其他 1.00%

45.6%的学生认为和朋友的关系对个人的发展最重要,这个也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
可见学生对友谊的渴求和重视.和朋友的交往和友谊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更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大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是和父母的关系, 有 28%的学生选择了该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是学生最为关 注的关系之一.其次是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这两大关系在校园人际中接触最为频繁.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种人际关系对你建立自信有巨大的作用? 2.3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种人际关系对你建立自信有巨大的作用? 学生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建

立信心有巨大作用的人际关系依次是: 好朋友(53.9%),父母(15.7%),同学(11.0%),初中老师(7.3%),高中老师(3.1%),祖父母 或外祖父母(2.6%),小学老师(1.6%),大学老师(1.6%),其中 2.6%的同学认为在自己 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建立信心有巨大作用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

60 50 40 30 20 10 0

好朋友

父母

祖父母或外祖 同学 初中老师 小学老师 高中老师 父母 大学老师 3.10% 2.60% 1.60% 1.60% 2.60%

其他

53.90% 15.70% 11.00% 7.30%

和上题的研究结果一致的是, 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仍然是好朋友对学生建立自信有巨大 的作用,可见,学生对友情的高度重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玩伴和好友对学生的影响不 仅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彼此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朋友和友谊的重视甚至超过了与父母亲的关系,15.7%的学生认为父母对其建立自信 有巨大的作用.另外老师对学生建立自信的作用方面,选择初中老师的同学要多于高中,小 学和大学老师.这个与学习状况的调查结果相对应,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业成绩比较满意的阶 段, 而高中阶段是成绩出现下滑比较严重的阶段, 这也就解释了初中老师对学生自信的建立 的作用要大于高中老师的原因.2.4 下列哪种人际关系曾给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下列哪种人际关系曾给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学生认为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的人际关系依次是:和同学的关系占 20.9%,和朋友的关系占 15.7%,和父母的关系占 15.2%,和老师的关系占 12.0%,和兄

弟姐妹的关系占 0.5%,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关系占 0.5%,其中 28.8%的同学认为没有 哪种人际关系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6.3%的同学认为曾给自己的生活造 成很大负面影响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
30 25 20 15 10 5 0 20.90% 15.70% 15.20% 12.00% 和同学 和朋友 和父母 和老师 和祖父母或外祖 父母 和兄弟姐妹 0.50% 0.50% 28.80% 其他 没有

6.30%

在对学生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中, 和同学的关系占的比重最大.同学是大学生人 际交往最基本的对象.大学生与同学间的交往最普遍,也最复杂.一方面,同学之间年龄相近,经历相同,兴趣,爱好相似,又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因此比较容易相处;另一方 面,同学之间在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交往频率过高,空间距离 过小,因而在交往过程中又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前面已经讲到朋友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影响最大, 同时朋友也是曾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 响的人.可见,学生虽然对友谊的渴求十分强烈,但是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容易对人际 交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

这也反映了学生情绪的不稳定性.

3.学生当前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状况
3.1 在人际关系方面,你最渴望处理好以下哪种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方面,你最渴望处理好以下哪种人际关系? 学生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依次是:朋友 37.7%,同学 21.5%,异性朋友 13.6%, 父母 12.6%,老师 7.3%,兄弟姐妹 3.7%,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0.5%,其中有 2.6%的同学 没有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0.5%的同学认为自己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 所设计的内容范围.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朋友

同学 异性朋友 父母 老师 兄弟姐妹 祖父母或外祖 父母 3.70% 0.50% 没有 其他

37.70% 21.50% 13.60% 12.60% 7.30%

2.60%

0.50%

和前面的调查结果一致的是,对朋友和同学关系的重视仍是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主旋律.37.7%的学生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是与朋友的关系,21.5%的学生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 是与同学的关系.另外,排在第三位学生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为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大学 生已进入青春期, 对两性问题的反映很敏感, 因此建议学校重视对学生两性交往的适当教育 与引导.同时,与父母老师等的关系也是学生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之一.

3.2 你认为自己当前最难处理的是哪种人际关系? 认为自己当前最难处理的是哪种人际关系? 学生认为自己当前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依次是:和同学的关系占 22.0%,和朋友的关 系占 19.9%, 和老师的关系占 15.7%, 和父母的关系占 14.7%, 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 2.1%, 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关系占 2.1%,其中有 23.5%的同学认为自己当前没有最难处理的 人际关系.

25 20 15 10 5 0

和同学

没有 和朋友 和老师 和父母

和祖父母或外祖 和兄弟姐妹 父母 22.00% 19.90% 15.70% 14.70% 2.10% 2.10% 23.50%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比较高, 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 又容易对人际交往采取消极 的态度.同学关系既是曾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的关系, 又是学生认为最难处理的人际关 系.另外,和朋友,老师,父母的关系也是学生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

3.3 同学关系方面,你觉得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关系? 学关系方面,你觉得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关系?
学生认为在同学关系方面,最难处理的关系依次是:同班同学 37.1%,同寝室同学 21.5%,同乡同学 2.1%,同桌同学 1.0%,其中 33.5%的同学认为在同学方面没有最难处 理的关系,4.7%的同学认为同学关系方面最难处理的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同班同学 没有 同寝室同学

同乡同学 37.10% 21.50% 2.10%

其他 同桌 1% 33.50% 4.70%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认为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是同班同学和同寝同学的关系.同班和同寝是学生中最常见的人际交往,持续时间最长,最牢靠.但由于交往频率过高,

空 间距离过小,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学校教育者应该注 重班级同学间的情感建立, 多开展班级和寝室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 促进健康友谊 的发展.3.4 在性别上,你觉得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是什么关系? 性别上,你觉得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是什么关系? 学生认为在性别上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依次是:两方面都有 36.5%,同性同学 31.8%, 异 性 同 学 15.6% , 其 中 16.1% 的 同 学 认 为 在 性 别 上 没 有 最 难 处 理 的 同 学 关 系.

40 30 20 10 0

两方面都有 同性同学

异性同学

没有

36.50%

31.80%

15.60%

16.10%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 学生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上, 选择同性的同学要远多于选择异性 的同学.同性同学间的接触和交往比较多,因而也容易带来矛盾和摩擦.这里提示教育者关 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指导.

4.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
4.1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找谁给你提供支持?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找谁给你提供支持? 学生认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会找的人依次是:朋友 54.1%,父母 31.1%,同学 9.8%, 老师 4.4%,兄弟姐妹 0.5%.
60 50 40 30 20 10 0 54.10% 31.10% 9.80% 同学 老师 4.40% 兄弟姐妹 0.50% 父母 朋友

调查结果显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找朋友提供支持的人最多,占到总体的 54.1%.这 里同样可以看到朋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面的结论一致,在这里不多赘述.如果你找的是同学,倾向于找哪类性别的同学? 性别的同学 4.2 如果你找的是同学,倾向于找哪类性别的同学? 学生认为自己找的同学倾向的同学依次是:同性同学 55.9%,异性同学 44.1%.

60 50 40 30 20 10 0

同性同学 异性同学

55.90%

44.10%

4.3 如果你找的是同学,倾向于找哪类同学?.如果你找的是同学,倾向于找哪类同学? 学生认为自己找的同学倾向的同学依次是: 朋友 50.8%, 同班同学 26.2%, 老乡 13.1%, 网友 4.9%,其中 4.9%的同学找的同学倾向类型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
60 50 40 30 20 10 0 50.80% 26.20% 13.10% 同班同学 老乡 网友 4.90% 其他 4.90% 朋友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倾向于找的同学是同性多于异性,这与同性朋友间有更多的同 感有关.另外,在找同学方面,仍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倾向于找朋友,其次是同班同学和老 乡.朋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由为重要,友谊是大学生非常珍惜的财富.另外,虽然现在网 络普及,网络交友的方式也比较普遍,但是当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找网友的同学占的比例 仅为 4.9%.

5.小结.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在大学期间不仅影响学生的自信,更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方 面面.从我们对学生能力特征的调查发现, 学生认为自己最薄弱和必须优先发展的均是人际 关系能力.可见,学校应该加

强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 力.另外,在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朋友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同学.可见学生对友谊 的渴求和重视, 有质量的友谊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良药.同学关系是学生面临的最难处理 的人际关系之一, 学校应该重视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注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 能和方法,促进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心理健康.


第五篇:学生旅游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旅游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旅游现状调查报告1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旅游群体当中,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青年学生(主要指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另外,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旅游选择之外,受青年大学生影响而做出的家庭旅游的选择,在我国国内旅游活动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出游意向(动机)、出游地点和时间、出游态度和偏好、出游次数、旅游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游花费来源、旅游消费状况、旅游信息渠道来源和学校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等。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它具有以下几点旅游行为的特点:

1.在旅游态度及偏好方面,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有定的态度。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其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的偏好值最高。

2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其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寻找乐趣,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

3 .经济支出方面,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满足中低端旅游产品的消费,因为家长的供给依然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经济支出有限,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费用,个人小旅店虽然价格便宜,但小旅店经营的不规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顾虑;

4 .大多数学生出游时选择不定时间,不大喜欢受约束,乐意与同学一起游玩,并且在旅游的吃、住、行、购物、游玩中,相当多的学生都选择乐意把钱用在游玩上。

5 .目前学校没有过多重视大学生旅游,旅行社对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旅游产品,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学生旅游现状调查报告2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名校会通过自己搭建的企业网站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是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是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的时候,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学生旅游现状调查报告3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名校会通过自己搭建的企业网站“XXXXXX”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学生旅游现状调查报告4

导语: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学生旅游现状调查报告5

的生活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整个旅游市场的而又独立的组成大学生社会的特殊群体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宽松的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大学生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当今全国高校已达xx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xx万人可见的大学生旅游巨大的市场

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大学生的原因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旅行社大学生市场的潜力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有必要的

我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大学生对旅行社的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最直接最的数据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5%的大学生表示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钱其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调查也显示80%的大学生出游最的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出游的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

在调查中还不同学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人喜欢旅游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金钱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一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旅游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段不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段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一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较短旅游前的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不利于出游;另一大学生的课业重会周末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大学生课余做兼职或参加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休息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

在选择旅游消费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多于低年级这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与学生的个性

四、大学生旅游的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可以体验生活旅游乐趣解决旅途中的另一又可以双方的培养兴趣、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个人消费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

五、大学生旅游的`次数(每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1次为约32% 2次为约53%3次为约10%4次约3% 和5次为约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平均每年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有条件的学生也有年出游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游次数为五次的很少

六、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将其就许多大学生对在品尝时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表明现代的大学生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大学生的旅游

费用大家庭资助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来自家庭资助的

在旅游途中约76%大学生愿意投入到购物中的比重10—20%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安全在大学生旅游中感觉最的约占43%费用的约为23%舒适度约为22%旅游的经历约为12%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也趋向保守选择徒步及旅行自行车出游的人数也占了一的比例显然大学生旅游有的需要旅行社可以考虑徒步、自行车旅游的项目市场需求≤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七、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高(约占53%)网络搜索约占33%报刊广告约占12%旅行社咨询约占2%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的而种种因素的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到关键收集旅游信息大学生来说只较容易在收集旅游信息出游费用最关注的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程度的关注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的信息与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由此可见的信息与景观大相径庭

调查一半大学生表明学校极少组织大学生出去旅游并且大学生极少参加学生组织的旅游活动可见学校对大学生的旅游足够的大学生旅游的市场空间.

八、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

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34%和28%“擅自变更行程安排” 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 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导游的妥善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九、大学生旅游的优点

(1)开拓视野

旅游最的优点可谓拓宽视野来自于川大的is同学说:“我觉得出去旅游最大的优点开拓了我的视野我这次去了西塘见识了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这旅游我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我还在旅游期间吃了那儿的地方特产那里的水果也甜并且比这里便宜总之我觉得旅游好处多”

(2)强身健体

出外旅游乘车徒步旅行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旅游可以强身健体来自于武大陈应同学五一期间游玩了杭州的景点在我跟他聊天时他讲到道:“我出省旅游只在杭州逛了几天也不用带太多的行李不过也累得够呛走了这么多路我也锻炼了身体”

(3)放松心情

走出学校学业的可以尽情地舒展的身心来于中财王聪同学他笑着说道“旅游旅的心平时在学校里除了看书那样的活动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五一黄金周正放松心情的好的机会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出去旅游的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身心放松我可以忘掉所有疲惫沉醉在美景中我觉得在平时疲惫的生活中要多出去走走让疲惫的身躯舒展一下轻松一下”

(4)增进友谊

在我交谈中的几个同学与朋友一同出外旅游的问及旅游的优点都说可以的增进友谊来于川音小谢同学说:“旅游我与朋友们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在旅游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在旅游期间可以地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呈现特点:

1、出行固定大学生的空闲以学课程安排为准出行很固定主要在五一、国庆黄金周

2、消费较低大学生大都还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钱从的生活费或辛苦打工的所得中省的“穷大学生”选择最便宜最划算的旅游路线和方案在旅游中的购买力弱

3、旅游出行目的大学生旅游主要欣赏景观、增长见识选择的景点主要自然风景区

4、信息来源单一大学生经济上还完全独立大学生旅游要考虑资金的问题故旅游前的功课点我搭建了大学生自助游的平台

传统的随团旅游衣食住行不用操心但代价失去了自由;出行随意安排的自由但凡事都需操办难免玩得尽兴自助旅游似乎了两者的取长补短而调查结果也说明新型旅游潜力巨大这意味着在自助旅游市场上令一场战争又要开始。

下载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谯城区古井中心中学 王明光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与教学理论学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针对农村初中的......

    四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评价标准

    四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评价标准 倾听能力: A、课堂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并能领会讲解的要点;小组合作交流时能认真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并及时补充; B、课堂中能较认真倾听老师的......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为了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广泛阅读为......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古城镇舍利寺小学 王玉红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最终定稿]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但在学生宣传工作上却长期忽视校级学生媒体的建设,从而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宣传部门引导学生思想......

    关于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蒙动,幼稚成熟并存,从小学步入中学的学生,烦恼也日渐增。为了解他们心中究竟有些什么烦恼,我对本......

    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县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及建议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九年级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帮助九年级数学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督促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

    关于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体现,且作文在各种检测中的比重很大,然而学生作文之中,材料陈旧不新鲜,素材典型但不能与中心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