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时间:2019-05-14 13:5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第一篇: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周怀恩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然而,城乡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而是由城乡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决定的。【关键词】城乡差距、语文能力、环境、影响

一、城乡学生语文能力差异的概述

1、听的能力

言语听辨能力它可以被分解为对听话角色的感知能力,对说话角色的推断能力,对话语本义的听解能力和对话语用意的辨识能力。城乡学生在相同年龄段对非听话角色和特殊听话角色的感知能力,从社会身分、相互关系、自我状态、参与度和知识背景等方面系统推断说话角色的能力,对大段话语,有同音词语的话语、含生疏词语的话语和病句等本义的听解能力以及对话语的零用意、空用意和多层用意的辨识能力,差别明显。

2、说话的能力

说话是指用语言表情达意,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过程。与农村儿童相比,我们发现城市儿童他们的口头表达、发音正确和吐字清楚、发言的主动性和大胆程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3、读的能力

城乡学生阅读能力的差距主要是阅读量的差距造成的,在这一点上由于城乡物质条件的不同,农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在学校也仅仅是语文课本而己。没有阅读量就没有语感,没有语感就谈不上快速准确的理解,更谈不上欣赏。相比较,城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从画报,卡通,画册之类的读物开始接触,等到上学后,家庭订阅的报刊杂志,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以及社区或市县的图书馆都能为城市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4、写的能力

写作能力—— 基本掌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比较熟练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具有日常应用文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所写的文章(含文书),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书写端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具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掌握文章(含文书)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文章(含文书)的习惯.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是紧密联系的,正是词汇量的匾乏,口语化的书面语言以

及阅读能力的地下,致使农村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内容单调乏味,故事缺乏想象力并且大多脱离农村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大多农村学生的作文都有结合课文,范文“套”作文,应付考试时“背”作文的毛病。

二、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

(一)城乡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影响

1、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按照言语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阶段幼儿语言发展有乳儿期、婴儿期和学前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说对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有关键作用。幼儿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因此在这个时期能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亲。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他们所采取的教育态度,教育手段和方式以及本身的素养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益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2、城乡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的差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与低文化的家长相比,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教育意识强烈,教育方式趋向理性、开放,教育行为更加自主、独立,对教育目的理解明确,眼光放得远。他们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情感状态,希望孩子拓展生活范围,开阔眼界,而不仅仅死绑在学习成绩上。他们容易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

城乡之间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差异那是众所周知的事。那么,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高低到底是如何影响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呢?(1)城乡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城乡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

人才观就是家长认为什么是人才,自己的孩子算不算人才。这一点上城乡家庭成员的认识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差距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概念的界定。农村家长对人才的界定仅仅局限于考上大学,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考上大学(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就是有出息,就是人才。而不认同孩子在其他行业上的成功,甚至是音、体、美等专业。但是在城市家庭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他们对成功和人才的界定要比农村家长宽泛得多;这种差异对中学生阅读范围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农村家长对书本的概念仅局限于课本,其他于课本没有联系的都不允许孩子阅读。在城市尤其是知识型家长从综合素质出发,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另一个差距是在将来能不能成才。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家长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不能积极认定,似乎对自己的孩子信心不足,这既是人才观的影响也是千百年来封建思想在作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的潜意识在落后封闭的农村依然有市场。而在城市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多数是很高的,孩子年龄越小期望值越高。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为他们设计梦想。

(2)城乡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的差异决定着城乡家长期望值的不同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种对孩子受教育而发展结果的希望。期望值越高对孩子的未来希望越大,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就越高。农村家长一般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没有具体的规划,谈到孩子未来一般都是希望能“考个学”,至于是中专,大专还是本科在他们没有具体的区别。孩子考学的目的基本上都是找一个饭碗,“成为城里人”。城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明显高于农村,尤其是文化层次高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最高的。城市家长大部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许多城市家长己为孩子的未来选定专业,希望孩子上完本科后接着要读研究生。他们不仅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还要上研究生,读博士等。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近年来一些大学的毕业生,在本科毕业后不参加工作而是在校或是在家复习考研,这都反映出城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我们就不难看出,正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不同影响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积极性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说城乡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与城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的差异有关。

(3)城乡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差异与构建家庭语言环境的关系

家庭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城市家庭多数都能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家庭成员熟练使用普通话与儿童交流,为后期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并进行交流以及用书面语言进行作文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庭是儿童获得语言的第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语言的丰富性、规范性都相对欠缺,使得农村幼儿的语言家庭指导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城市幼儿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词语贫乏,语言的完整性、连贯性、流畅性非常不够,土话俗语多,普通话不标准。

反过来,城市家庭所构建的家庭语言环境有诸多有利于儿童语言发展之处。一方面家庭成员在交流过程中使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尤其是在面对幼儿时有意识的使用较为严谨的语言,说话不随意,注意不用粗俗的语言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关系,他们所构建的家庭语言环境能体现语汇丰富,用语得体,逻辑思维清楚的特点。第三个方面是城市家庭所构建的家庭语言环境能给幼儿以平等,协商,民主和文明交流空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他们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主动,大胆。尤其是能在集会场合大胆发言,演讲。这应该是说话能力中较高的一个层次,而这种家庭语言环境的建立对家长的文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3、城乡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的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一方面农村家长为了家庭的生存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谋生上去,也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心教育子女;另一方面农村家长没有经济能力为孩子提供较好的早期教育。例如,购买有关的读物,玩具和入托(或上幼儿园)。在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儿童基本上是不上幼儿园的,也就是说农村中学生大多在其幼年没有接受过早期学校教育。

由于城乡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它们在教育上投入比例的差异。可以发现城市的孩子可以拥有较为优越的学习条件,可以接受更好更完备更多样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手段。

(二)城乡不同的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影响

学校教育中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的素质,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及校园文化都是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

1、城乡学校教学设施的差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这里就农村语文教育的条件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媒介、设施、环境等)作真实的描述: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和一些城市学校的语文资源已呈多样化、系统化、立体化的今天,西部偏远山区小学的语文教育资源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本、一支粉笔”的极度困窘境地。三四十平方米的“陋室”是五六十位学生借以汲取语文营养的物理空间;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是学生用以厚实语文素养的惟一载体;曾被古圣今贤极力推崇的课外阅读在农村学校至今还居于零界线之下;校校无图书室,班班无图书角,人人无课外书。其他语文教育资源更是一无所有。

与农村相比,城市中的示范校和重点校就越发豪华化,城市化,贵族化,这些学校中有游泳池,有豪华的塑胶跑道的操场。城市重点中学不仅有雄厚的财政支持,而且还有高额的学费作保障,于是他们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他们的语音教室具有现代化水准。而农村学校一方面财政的投入就少得可怜,同时想从学生身上收,又收不上(农民本来就没有钱,如果学费太高,既没有人上学了)。于是仅有的一点钱除了维持教师的工资外,几乎连正常的教学工作都很难维持。也就谈不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就是城乡学校在资源设备上的巨大差异。

2、城乡学校教师素质的差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里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异的存在是影响城乡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教师队伍高学历,高职称,以及农村教师队伍的低学历,低职称,缺少优秀教师等方面。目前在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但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在教师队伍的数盘上,农村教师首先配备不足,目前,在农村学校有一个普通现象就是使用代课教师,之所以能出现这种情况与农村教师短缺有关系。(2)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教师待遇不一样,工作生活条件悬殊,致使农村很多青年教师外流。同时由于教育激励机制的不合理,认为把小学、中学的骨干教师调往上一级单位,从农村调往县城就是最好的奖励。这样导致农村教师整体水平越来越差,甚至不得不使用代课教师,给教师队伍的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3)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下,上面我们分析了,从教师队伍来说农村的教师数量就明显达不到基本的标准。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达标。

3、城乡学校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应试教育阴影作祟,教师的教学围绕考试要求转;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指标单一,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

于农村语文教学不同的是,城市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大多教师改变了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已经开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合作,双向互动,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由此而引起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们广泛采用点拨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

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城乡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不同影响。

(三)城乡不同的社会环境差异对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对学生语文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上,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娱乐条件,信息传播方式,人们使用方言俗语的情况等都是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因素。

(1)、农村文化娱乐条件的现状及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当前的农村文化娱乐条件,是近几十年来最差的。相关调查发现,就以大部分的乡镇府所在地来说,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基本上为空白;更不用说在那些更为偏远的村镇了。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着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匾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电影少、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坡、世风变浊。

要说这种文化娱乐条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首先是在学生思想意识差生的消极影响。其次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没有任何帮助。

(2)、城市文化娱乐条件的现状及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

与农村精神贫困相对的城市文化娱乐条件发达,现在有学者用“城市文化的产业化”来形容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城市打开任何一台电视,你可随意的在三四十套节目频道上选择;剧院、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等策划观念为城市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伴侣;公园、绿地,文化广场市儿童经常光顾的地方。

良好的文化娱乐条件为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创造了条件。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给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教材”;看电影、戏剧、书报、电视中的少儿节目以及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这些既陶冶了孩子性情,又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说话方式;影视、戏剧、书报中的对话,流畅、生动、富有节奏感,为孩子学习说话提供了范例。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影响城乡中学语文的差异主要是由城乡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决定的。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谯城区古井中心中学

王明光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与教学理论学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针对农村初中的现状,提出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探求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时代步伐

学习习惯

试卷结构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信息交通、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应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今天,每个教师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扎实地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时代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第一次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培养,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影响教学质量的还应该有教师这个因素,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把教师比作园丁,在这里我私自把教师比作一株兰草,一株散发着淡淡清香,让教师本身人性美的芬芳散发出来,使学生心同身受,接受香气的沐浴,美的熏陶。结合本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一、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

2、上好课、备好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上既要有所创新,又要课堂教学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

3、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应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对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理解是,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之精华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离开教案教参能收发自如地进行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有思想准备与尝试,也为了让初中学生到高中能更好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接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首先,学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灿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朗诵比赛,班与班之间为了一争高低,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长了不少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其次,兴趣还来自成就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

2、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及时复习,是学生查漏补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勤练笔的习惯。做好这一点,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周记或日记,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课余练笔,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多写真情实感,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多练笔生花”,所以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的作文就是练出来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了的上课效果和没预习的上课效果。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

三、从试卷结构来分析

综观近年来初中语文中考题中,试卷有三个部分,一是“积累和运用”。二是“阅读理解”,三是“写作”。那么根据这三部分的考试题型,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重视文言文及课外古诗词的积累、背诵及默写。

要考好此类的题型必须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及积累,争取在这一题型上不要失分。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这一部分教师要在平时的讲课中注重练习,比如练习仿写,练习归纳能力等。学生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意义识记的能力,通过读读背背,使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反复出现。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每次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仅有现代文的阅读,而且有文言文阅读。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要包讲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做到四个字“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要把读书变成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再加上我们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条件的限制,见闻少,视野小,生活阅历单调,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基本方式是读。另外在文言文的阅读方面,要多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其意思。还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课外练笔也许是一种好办法 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除此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还得针对学生写作实际,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该表扬、肯定的应给予表扬。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有创新、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中国教育报》 3

《语文教学通讯》 4 沧浪语文网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谯城区古井中心中学

姓名:王明光

时间:二零一零年六月

第三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高等 教育 中城乡差异 问题 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该文通过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客观反映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并且从城乡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异和城乡家庭教育投资差异两方面来阐述此现象的原因。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结构性不平等导致了城乡 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城乡教育上的差异。本世纪初,中国 高等教育基本步入大众化的进程,适龄青年的入学机会大为增加,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仍然明显,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试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2001~2003年录取人数城乡差异状况,来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笔者选取这两所高校的原因是鉴于本人的一个 研究 假设,即在南京这样一个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城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尚且如此明显,那么全国的其他地区会更明显。本研究所采取的是个案研究,旨在通过所选取的这个特定城市来揭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中国经济地域 发展 不平衡的现状决定了研究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尽管如此,这两所高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状况。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一)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人数的城乡对比 表

1、表2反映出两校城乡录取人数的差异是很大的。不管南京师范大学还是南京审计学院,农村 子弟录取比例均很小。两所学校3年的数据显示,只有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农村录取比重超过40%,其他都在40%以下。以2003年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城镇录取比重为62.1%,农村为37.9%;南京审计学院城镇为64.1%,农村为35.9%。显然,农村子弟录取比重是比较低的,均不到40%。如果把城乡人口因素再考虑进去,这一差距更会拉大。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3.78%,这样算来,城镇子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弟的近3倍。(二)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城乡录取人数的男女生对比 表

3、表4反映出在城乡录取人数差异大的背景下,同时存在着城乡入学机会间的性别差异,即在城乡录取人数较大差异的层面上,女性差距远远大于男性。2001~2003年,南京审计学院农村男性分别占总数的43%、44.2%、43.8%,农村女性3年的比重均不到总数的1/3;南京师范大学三年的比重男性分别是45.1%、46.4%、44.5%,女性分别是39.6%、36.4%、33.7%,南京师范大学的差异略小一些,但也同样明显。

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现状的原因 分析 人们对 影响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因素有诸多见解,如遗传决定论、家庭经济、文化因素影响论等。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个人成就中能用天赋说明的只有20%。该研究认为,人的“能力”或“可教育性”主要是由环境决定的,只要给予同等的学校教育,每个人都能发展自己。而笔者认为,其只看到了环境的作用,而影响一个人入学机会的因素,还与个人所处的制度、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戴维·波普诺曾指出:“受教育机会是一个受到 社会 阶级地位强烈影响的生活机会。”本文旨在从经济层面来分析影响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异问题。戴维·波普诺的一项对大约9000名学生的经典研究发现,那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很高的人,中学毕业后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几乎是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出身的人的2.5倍。约翰·罗尔斯也认为,人们不同的机遇及生活前景是受人们出生伊始的社会 政治 经济地位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是决定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直接因素,即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这对于我国大量的低收入家庭来说表现尤为明显;另一方面,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倾向于让子女接受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多的校外辅导。当然,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下面笔者主要从微观方面城乡家庭子女教育经济投入上的差距来分析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问题。(一)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 城乡居民在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绝对额上还体现在占生活消费的比重上(表5)。这是因为农村居民在生活消费支出以外还有大量的生产性消费支出,再加上观念上对教育的需求农村居民也远不及城市居民,使得城乡居民教育消费上的差距远远大于收入上的差距。以2000年为例,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2.79:1,而教育消费之比却是3.37:1。城市居民子女教育费用除了学校内的花费外,学校之外也有很多的花费,如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各种费用。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五大城市的调查,自己的孩子 目前 或曾经学过 艺术 技能的公众达80%以上。而这些“学艺”费用是很高的,1小时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农村居民的教育消费主要是用在学杂费与购买所需的文具上,至于一些学校外的消费一方面农村偏远闭塞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消费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二)城乡家庭教育投资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对城市孩子家庭扶养费的调查表明(表6),女孩的扶养费普遍高于男孩。男孩的扶养费为93865元,女孩则为94830元。其中教育费,女孩为27000元,男孩为25072元,女孩比男孩高出近2000元。教育费在扶养费中的比重,男孩为26.71%,女孩为28.47%。

第四篇:城乡差异调研报告

湖北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城乡差距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城乡的收入、消费、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及其差距。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外部环境下,“扩内需”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也是下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刺激城乡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表现

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既有消费水平差异又有消费结构差异。具体表现在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1.居民消费水平的城乡差异。收入是居民消费的硬约束,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并与消费水平成正向关。1985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4元增加到22727元,增长25.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549元增加到9258元,增长16.8倍。与收入的大幅提高相对应,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85年的795元增加到2008年的15158元,增加14609元,增长18.4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474元增加到7072元,增加6598元,增长14.0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多,消费增长快;而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无论水平还是增速均要低一些。

2.恩格尔系数的城乡差异。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用作购买食品的支出与家庭总收入之比,通常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其一般情况,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即从长期来看,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如果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一些农产品价格涨幅,居民消费量稳定,费用就会增加,从而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如,2008年食品类价格上涨2.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水产品价格上涨8.4%,鲜菜价格上升5.9%,鲜蛋价格上涨22.9%。而同期,全省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出现上升,其中农村居民为38.0%,比2007年的36.4%上升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为36.4%, 上升1.7个百分点。

3.居民消费结构的城乡差异。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城乡差异决定了城乡消费结构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别。城乡居民消费不仅在量上存在差距,而且在质上也有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家庭消费结构总体差异较大。城市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的消费性支出为15158元,比农村居民家庭的7072元高出8000多元,差距最大的三项是食品、衣着和文化教育。食品支出,城镇为5523元,农村2690元;衣着支出,城镇1546元,农村441元;文化教育支出,城镇1179元,农村499元。其他各项消费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如农村家庭医疗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7.2%,比城市家庭6.2%高出1个百分点;城市娱乐支出平均1017元,占6.7%,农村仅234元,占3.3%。

二是城镇家庭享受型消费特征明显。在衣着消费方面,2008年城镇居民用于衣着方面的消费占其消费支出的比重高于农村居民4.0个百分点。据有关资料,我国高档服装的消费者占城市人口的0.6%;中档服装消费者占城市人口的70-75%,占农村人口的26%;65%的农村

人口是低档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交通通讯消费方面,2008年城镇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消费(2393元)是农村居民(777元)的3.1倍。从消费顺序看,城镇居民基本上是按吃行穿住的消费序列,农村居民则是吃住穿行的序列。从1985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的消费序列转变为食品、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农村居民从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转变为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服务、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中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的支出是支出结构中变化最明显的部分。

三是城乡家庭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大众耐用消费品日渐普及。城镇和农村家庭彩电、固定电话、手机等的保有量差异不大,在中低收入家庭中也开始普及。而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摄像机等消费品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79.5台,照相机45.8部,而农村居民每百户家用电脑只有23.4台,照相机只有9.6部。家用汽车作为新兴的耐用消费品,农村家庭的保有量同样也远远低于城市家庭。

二、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原因

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也是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消费环境、收入差距、消费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

1.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农村居民消费增长趋缓,有效需求不足表现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福利制度不够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同,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村居民的风险预期,这就促使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也将加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

2.消费环境的差异。近年来,城市居民消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绿地、公园、广场等设施明显增多,流通现代化已达到新的水平。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虽有较大改观,但整体不如城市,交通设施、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等明显滞后于城市,如电力不足、交通不便、供水不畅、市场上供应的商品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等,大型超市、连锁店等现代流通

方式只有少量延伸到农村,这一切无疑也加大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消费对收入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农民的消费还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和档次上。农民增收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升级。

4.消费观念的差异。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别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差别、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仅对农民脱贫致富有制约作用,还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观念相对优于农村居民,信息来源较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家庭用品的舒适、品牌档次和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这种观念和素质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

三、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建议

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中国经济波动的情况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在当前环境和条件下,提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档次是目前摆脱困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完善全省居民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逐步消除家庭正常消费的后顾之忧,坚定家庭居民的消费信心,采取鼓励大众消费的积极措施。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根本,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快农村结构性调整,合理调整国家资源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普通家庭正常消费的顾虑。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必须建立在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机制相对完备的基础之上,加大教育投入和医疗保障,减少普通家庭正常消费的顾虑。要继续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努力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及大病统筹制度,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的开支,增加即期消费。目前,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保有量低于城市家庭,但其购买意愿却高于城市家庭,不同层次的农村家庭购买意愿均高于城市家庭。当前,中央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给农村家庭购买家用电器予以补贴,这有利于激活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3.向城乡提供同质的公共服务产品,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质量、改善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要调整不合理的消费政策,将巨大的消费需求转换为现实的购买力,及时取消限制消费的各项不合理的政策和行为,鼓励发展新的消费方式。积极为农民提高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创造条件。要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去改造传统的商业网点和建设新的网点,加强城镇与乡村市场的衔接,大力挖掘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

4.强化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生活中的难点、盲点。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

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镇化步伐。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本质上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城镇化。政府应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合法化和制度化。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去,实现农村城镇化。要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定居创业,实行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待遇。可按放开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度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原则,来改革完善城市的户籍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制度,逐步用身份证制度代替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浙江省统计局)

第五篇:四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评价标准

四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评价标准

倾听能力:

A、课堂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并能领会讲解的要点;小组合作交流时能认真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并及时补充;

B、课堂中能较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基本领会讲解的要点;小组合作交流时能较认真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并及时补充;

C、课堂中不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不能完全领会讲解的要点;小组合作交流时不会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

表达能力:

A、能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通顺连贯、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B、能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较清楚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C、能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能领悟但表达不清。

阅读能力:

A、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自觉的圈画批注,并能独立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B、有较好的阅读习惯,能圈画批注,能大概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C、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自觉的圈画批注,不能独立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感悟能力

A.能通过语言文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注意事物的联系。B.能在“注意事物的联系”的训练过程中,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概括中心思想、朗读默读与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C.理解浮于表面,稍有偏差,感悟不到位,表达不出来。

书写能力:

A.写规范字,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正确且到位,字体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匀称,整体效果好;字迹明显端正、规范,纸面整洁,书写速度较快,写字姿势正确。

B.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体正确;字体较端正,大小匀称,不写怪体字,纸面比较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C.写字不规范,有多个错字,字体不端正,结构比例失调,歪斜不稳,纸面不整洁,书写速度慢,写字姿势欠正确。

提取信息的能力: A.初读课文,从课文中都了解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好奇的问题?能带着好奇之心查阅资料。

B.初读课文,从课文中简单了解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好奇的问题?

C.初读课文,从课文中简单了解到了什么?

实践能力: A.学生能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融会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用以积累丰富语言,加强实践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

B.学生不能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且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融会语文,不能在语文中感悟生活,用以积累丰富语言。从而提高不了语文实践活动。

C.学生不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不会在语文中感悟生活,用以积累丰富语言。

自学能力:

A.能够独立预习,能看懂教材内容并提出问题,能够主动地和同伴合作交流,能够围绕核心问题深入思考,能够总结每天的学习收获,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B.能够独立预习,能看懂教材内容并提出问题,能够主动地和同伴合作交流,能够总结每天的学习收获。

C.能够独立预习,能看懂教材内容并提出问题,能够主动地和同伴合作交流。

合作能力:

A.能明白自己的分工,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组织地完成合作任务;交流时能积极主动地发言;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做出判断和适当补充。B.能明白自己的分工,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组织地完成合作任务;交流时发言有些勉强;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C.能明白自己的分工,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组织地完成合作任务;交流时基本不发言;倾听时不认真。

评价能力:

A.了解评价的标准,能够中肯地给他人评价。,B.评价标准模糊,不能准确地给他人评价。C.基本不给他人评价。

预习能力:

A.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能用学到的预习方法独立预习,能在课前作好充分预习,理解基本知识并能提出问题。

B.能在他人的督促下进行预习,能用学到的预习方法进行预习,能理解基本知识,不能提出问题。

C.没有预习习惯,不知道预习的方法,基本不能完成预习任务。

下载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语文能力城乡差异的原因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为了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广泛阅读为......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古城镇舍利寺小学 王玉红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结合......

    语文能力测试

    断句的重要性 有一老翁,生有一子一女,发妻死后又续弦,有生有一子,留有遗嘱。老翁死后,家人打开遗嘱: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女婿断句:七十老翁产......

    语文能力培养

    法律有情,家庭和睦 2012年11月7日,奈曼旗法院治安法庭接到一起起诉离婚的案件。原告胡牡丹请求与被告李乌力吉道格吐离婚,家庭财产分割,外债共同偿还,小女儿随原告一起生活。原告......

    兴趣引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

    兴趣引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罗灵 【内容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培养孩子语文能力,就必须训练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抓兴趣培养,就......

    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史林梅2012年7月,正值学生放暑假,伦敦奥运会召开了,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拼搏的精神让人难以忘怀,有很多世界记录奥与记录相继产生,有很多感人的画......

    新教材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教材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即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对于语文基础差、已习惯传统教法、学法的“老”学生来说,不能操之过急,就像炖老肉一样要用文火去烧。降低要求......

    引导自主实践,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引导自主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自主实践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