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真的很惭愧不知道阅读课外读物是如此有益的一件事。在我们还是学生时,家长们是非常反对孩子们看课外书的。我的记忆中,从小学到初中结束我没有一本课外书。我还可以清楚的记得是《三重门》、《三国志》还有一本书虫,仅此而已。这对我来说是一生的遗憾,我真的很羡慕那些看过很多书的人。因为他们不论是从说话、写作还是成绩方面都比我优秀。现在我才真正认识到阅读的力量有多大。听闻后我便迫不及待的买下了它。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其实它应该是由中小学老师和家长的来读才是。因为原作者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们明确有效提升阅读兴趣的因素,提倡“自由自主阅读”,并且澄清了看漫画书和言情小说其实与孩子的偏差行为没明确的关联,反而可以引导许多人养成阅读习惯。作为成年人,我们倾向于读网络上的快餐文字,加上图片佐料更是美味。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在坚持不断地读纸质书呢?我们要是能了解这种阅读的力量,对于语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文章中主要提倡的是自由自主的阅读。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要写读后感、回答问题、为生词查字典。放弃阅读一本不喜欢的书,再另外找一本喜欢的来读,这种阅读方式是所有具备高识字力的人经常使用的阅读方式。
“睡前阅读令人愉快。善于思考的人较爱阅读。读的越多的人越没有“写的恐惧”。阅读能力好的人有更多的自由阅读。阅读能力跟不上的学生被要求写更多的作业和练习,这些都只是更加深阅读能力的鸿沟。有人念书给他听时,即使是大学生也会变得较爱看书,及读较好的书。大声朗读对增进识字力有多重功效。在家中或在学校有人规律念书给他听的孩子,阅读测验和词汇测验的成绩都会比较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人念故事书。越读,会越爱读。” ——种种观点让人感叹啊!
我最感兴趣的是文中提到的提升阅读兴趣就要制造亲近书的机会。正如书中说的那样“你可以牵马去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可是,首先我们得确定那儿有水,当马儿到了水边,它终究会喝水的。”一是家中接触书的机会越多,阅读也越多;二是教师的书库越好,阅读也越多;同样,学校中的图书馆越好,阅读也越多。
写作不是从写的过程中学的。读得好的人也写得好,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好的写作风格。写作风格可能不是有意识地学习而得,大部分是“吸收”来的,或者说是由阅读中潜意识地获得。增加写作的量并不会影响写作的质量。你看了之后会发现,他强调的并不是多写,主要是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理解他人、善于表达自己„„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文写作”的时候,“中文写作”都还不过关呢。”
但是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想得更彻底,并且解决问题。写作可以帮助思考。看较多的电视和减少阅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电视不提供高素质的语言资讯。儿童书籍的字句远比儿童电视节目来的复杂。电视中的语文量相当低。只有看过多电视时才有负面影响。
我相信只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创造孩子们自由自在的阅读空间,他们的未来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篇:读书心得知识就是力量
读书心得知识就是力量
读书会显著提高人的素质。读书的人视野更开阔,志向更高,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在待人接物方面胜人一筹。下面是读书心得知识就是力量,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读书心得知识就是力量
“书籍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获取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书启迪智慧,用智慧润泽心灵,在读书中我们感悟人生,感受生命的伟大,启迪自己的智慧。
人生这本书可能不像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样优美深刻,不像诗歌那样抽象晦涩,它的内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开水。但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人生中的每一位朋友,师长,甚至是每一位过客,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只要善于品读,每个人都能给人启迪,哪怕是无家可归的乞丐,也能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品读他人,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学习。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那一千多次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盘。品读失败与痛苦,不仅是品读失败的教训,更是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品读失败与痛苦,是一种面对是一种感悟,是从失败中获取教训。
品读人生,还要学习品读成功与喜悦。人生道路中既有荆棘也有鲜花,品读成功与喜悦,是让人学会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也让人学会进取,不止步,不满足,向更高的高峰发起冲击。现在生活条件大有改善,幸福感却大幅降低,为什么?因为现代人忘记了品读喜悦,忘记了珍惜幸福。品读成功,正确认识了成功,才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读成功与喜悦,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超越。
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书,等待着人们亲手去书写,也等待着人们细细去阅读、去品味。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其中的每一句笑容与泪水,每一句成功与失败,都会在反复品读中不断润色,不断美化,成为颗颗璀璨的珍珠,成为我们毕生的宝藏。因为读书,因为感悟,心灵才得以升华,生命才得以升华。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读书、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要想把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更要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读书、开阔视野,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读一本好书,我们就多一次与智者交流,读一本好书,我们就少一次鲁莽与困惑。我们都渴望人生精彩,我们都渴望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成功做人。面对复杂的社会,面对多元的知识,让我们努力多读书,多感悟,用理智摆渡人生。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
读书,是一条河流,穿过我们的生命,一点一点地给我们滋养,我们要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充实人生。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是吸纳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的过程。读书让人生永不听任命运的摆布,把握自己,执着地走向梦想的天堂。坚持好读书、读好书,才能真正实现读书好。做一个读书人,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
读书是一种清福,这种境界被吴延康说得直白:“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开花亦是缘。”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片读书的心境。我们不是哲学家,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参悟人生,但我们可以像吴延康这样,静静地做个读书人,在一片芸芸众生里感悟人生收获快乐。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人生因阅读而美丽,民族因阅读而兴旺,国家因阅读而富强,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成就事业读好书,为建设祖国读好书,为奉献世界读好书,让我们在书香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让书香伴随着我们,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健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爱读书吧!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篇二:读书心得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文化的激增,我越来越感到知识含量的不足,文化底蕴的苍白。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读书是迫切的希望!但由于平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一直没有去读。在教育局的“教师素质提高年”文件的要求下终于实现了静下心读些好书的愿望。
早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出了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的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不可救药的学生。到了中学就有一大批上课睡觉在校混日子等拿毕业证的学生。这个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在现在也一点也没减少。在上学期我所教的班级中,就有许多满分与个位分之差。说起这方面的原因,以前我总是归结为学生不用功,脑子笨,而没有积极从自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做出以下解答: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 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学校一直提倡的“即备教材又备学生”。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境。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读完之后我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在不同的班级,对不同的学生,提着相同的问题,留着相同的作业,考的是相同的试卷,做错之后也不能及时个别交流......所以差生的存在就成了现实。学生不会,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程,就会违反纪律,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教师每天被学生折腾的心浮气躁,筋疲力尽。
怎么样才能从这样的怪圈中解脱出来?我感到困惑。每天要面对这么多的学生,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要上课,备课,改作业,辅导,谈话,写各种资料,整天有忙不完的事追着自己,哪有时间?这个问题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条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我们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我们做具备的知识海洋中的沧海一粟,这样在教学工作中就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也就不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这让我想起了一代千古雄君——康熙就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种巨大的力量,所以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中经久不衰。还有发现万有引力的力学家牛顿,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发明地动仪的张衡......他们不也是这句经典名言的真实写照吗?我们作为育人之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天天以好书为伴才能站在知识的前端,与激增的知识赛跑。用知识的力量去劈波斩浪,勇领学生通往知识的海洋。且博学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只有拥有了前卫又渊博的知识才能站在教育舞台上,人生舞台上奋力拼搏,去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与价值。
篇三:读书心得知识就是力量
偶尔间翻起《大江南北》这本书,书中一篇名为《知识就是力量》的文章像磁铁一样一下子吸引了我。
文章主要写了农民工韩培印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他欣喜若狂。几年间,他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供儿子上大学。一个信念支撑着他——儿子会“出人头地”。儿子大学毕业后,韩培印发现儿子的工资甚至比不上自己。他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还有另外一则消息:“重庆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样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考生。”以前,大学是无数青年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如今,读书真的无用了吗?
现在倾家荡产,挤破脑袋找工作的人比比皆是。穷孩子读书不容易,读完书找工作更不容易。人们有些悲观失望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读书改变命运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大学毕业生陈光标艰苦创业,取得显著成就。在家乡江苏泗洪,陈光标被奉为学习的榜样,农家子弟“书包翻身”的楷模。著名科学家毕思文曾做过一线煤炭工人,后经过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考上了大学,还获得了清华和北大的博士后,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谁说读书是无用的?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曾经漂洋过海,去国外留学。回国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为祖国的建设、社会的强大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前程。
读书会显著提高人的素质。读书的人视野更开阔,志向更高,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在待人接物方面胜人一筹。知识有助于培养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你受益终身。如果你想成为有教养的人,读书是最有效的途径。
生活中,有些人却说读书是无用的。他们总是说:“读书有啥用?工作难找;即使找到工作,工资又低,还要浪费那么多钱去读书,不如早点进工厂去工作,早点挣钱。”就像我奶奶的邻居一样。儿子大学毕业后,仍然在宜兴灯泡厂工作工资只有2万左右。他妈整天埋怨:“读书有
读书岂能无用——读《知识就是力量》有感啥用,还不一样?”就这个现实而言,我觉得人们的目光太短浅了。也许,暂时他的工资并不高,但他的眼界,他的知识一定会使他在不久的将来,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一旦有机会,这匹千里马一定会撒开四蹄驰骋千里的。
相反,我认为知识是我们最坚固的梯子,帮助我们通向成功的殿堂。为我们创造一个灿烂、光明的明天。就像我的舅舅,他从小认真读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当老师,曾被评为“电脑专家”、“优秀高级教师”......每年工资在7、8万左右,日子过得非常幸福。是知识为他创造了美好的前程;是知识给予了他幸福的生活。
读书有用吗?有用!绝对有用!知识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知识将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知识将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让我们好好读书,创造美好的未来,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记住:“知识就是力量”,“读书绝对有用!”
第三篇:复制的力量(读书心得)范文
复制的力量
——读《复制的力量》一书有感
无锡市峰影小学管庆锋
Ctrl+c(复制),是一个电脑使用技巧。小至一段文字,大至一部电影,只需ctrl+c、ctrl+v便可轻轻松松实现内容的轻松转移。这种复制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可是这仅仅是复制最最小的功能了。在《复制的力量》一书中,以麦当劳为例,展示了复制的强大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全世界十大餐饮集团之首是麦当劳,麦当劳有50多年的历史,中华老字号“全聚德”始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有144年的历史。麦当劳5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其中的30年中销售额实现了一亿倍的复制,30年一亿倍。到目前为止,它在120多个国家有三万三千多家分店,全聚德烤鸭店难望其项背。而且麦当劳可以实现跨文化的扩张,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都可以开。它在世界上扩张的速度非常快,巅峰的时期就是每隔三个小时就有一家连锁店诞生,就像是复印机一样,一按就出来一家连锁店。这种复制的力量显然非常惊人。
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麦当劳的员工特别聪明、能力超强呢?资料显示,麦当劳的一线员工往往只有高中的学历,而且有些人就是从下岗职工中招过来的,提供的薪水都不高。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麦当劳或者沃尔玛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前半句是:我们不需要天才的员工,后半句是:因为我们有一流的支撑体系。听完之后,我感觉我的认知体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我们身边,我都是这样被熏陶的,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需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所以我中师毕业学大专、大专毕业上本科,听说到2020年教育界还要普及研究生学历,看来12年后45岁的我还得学。可是只有高中学历的麦当劳员工居然就实现了30年销售额复制1亿倍的神话,如今我们峰影小学本科率高达75%,建校28年,虽然在校区、师生人数上有所扩大,却远没有达到麦
当劳般的辉煌。
在这个名叫林伟贤(台湾人,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所著的《复制的力量》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一流的规范、二流的管理者、三流的员工。为什么三流的员工可以创造一流的业绩、成为一流的执行者,这就靠他们的支撑体系或者说执行系统。麦当劳的成功很重要的就是他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正是这一点,使它非常容易复制。麦当劳已经成为世界上系统管理的代名词,现在美国有一个词就叫“麦当劳化”。把北京负责炸土豆条的麦当劳员工送到深圳,送到纽约,送到马山,他炸出来的土豆条还是一模一样。因为世界各地所有麦当劳的品质标准完全一样,所以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差别。也许有人会说,请不要搞错:我们是老师,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薯条。可是,我个人觉得,从人的智商分布来看,天才和白痴都只占人类的极少数,那么大多数的人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掌握同一水平层次的知识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缺乏一个先进的执行系统,可供复制的执行系统。
世界上一切成功的组织和个人,靠的都是系统。系统是创造财富的关键。人,要么成为系统创造者,要么成为系统的被管理者。创造系统的人获利,使用系统的人付费。就像比尔盖茨一样,创造windows系统给他带来滚滚财富,而我们这些使用系统的人,必须进入他的操作系统,遵循它的规则,而且要付钱。
作为一个可执行的系统,更大的构成要素在于流程。当一个企业卖产品的时候,我们说它还不是一个稳定的企业。如果能够卖出一个系统和流程,那是经营的最高境界了。就譬如麦当劳,所有的分店中,本身自己开的店只有九千家,剩下的都是加盟店和合资店,加盟店是用人家的钱来扩张自己的版图,企业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卖管理系统,这个东西是最能带来附加值的。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加盟一个教育方面的品牌联盟,譬如说类似于翔宇教育集团这样的,然后复制他们的系统和流程再结合峰影小学的实际,会不会发展的更快一些。或者是,我们自己发展壮大,形成自有品牌——峰影教育集团,然后吸纳教育薄弱地区的学校加入我们的集团,利用复制的力量进行,进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化,这个是我的想象,不一定正确。
我接触流程、思考流程,还是从开发公文流转系统开始,当时我就觉得做任何一件事都有流程,但是流程的多少、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影响做事的效率,流程是为了管理的更加方便、快捷、更具可操作性。当时,一个公文流转的流程分为4步,收文-批阅-承办-反馈,步骤不多但是执行3周后,王书记就指出了其中的一个不合理之处:那就是无法解决二次流转的问题。如果一件公文由秦校长批转给王书记,这时在流转中王书记就处于一个承办者,但事实上王书记还必须将它流转给具体办理的人(大队部、卫生室)。这种二次流转当时无法实现,折中的办法就是由王书记将秦校长转给他的公文重新以党支部的名义流转一次,这样一来就体现了这个系统流程的不合理性。于是,我们就在星期天专门来测试这个系统。后来,我们在不增加流程环节的基础上,在第三环“承办”中设置了“承办人办理”和“反馈意见”两个选项,如果需要继续流转的,可以选择“承办人办理”流转到具体负责的部门,如果不需要流转下去的,可以选择“反馈意见”向发文人或审批人反馈。从而优化了流程,使它更具合理性、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
从目前来看,这套系统完全可以复制。首先软件可以复制,拿到任何一个学校都可以使用,同时流程可以复制,我想这必将推动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的进程。而这一切,我想也只要具有高中学历就可以了。
我今天所谈的复制,有的人肯定会认为这与当今新课程、或者说与创新背道而驰了,因为复制的东西没有个性,而新课程倡导张扬我们的个性,但是我觉得复制的东西更具大众化,就好像快餐一样,你说在饭店里是快餐卖的快还是正餐卖的快?快餐,便于复制,每盒都一样,两荤三素伸手就来,正餐就不一样了,你要红烧排骨他要清蒸甲鱼,恐怕要等很久。但是从填饱肚子的效率来看,快餐的效率显然高得多。
所以,我欣赏复制的力量。
第四篇:读书心得宽容的力量
读书心得:宽容的力量
我读了《语文主题学习》这本书中的《宽容的力量》,被书中那一个个精彩的的故事所感动,又一次认识了宽容的力量。
书中说了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人很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的脚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哄”得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而且,身临其境的人们也不会怀疑,这美丽的宽容将会给女士留下一个永远难忘的美好印象。
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德。温暖的宽容也的确让人难忘。是的,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它是阳光,谁又能拒绝阳光呢!要以诚相待,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对待同学,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的为同学着想,只要宽容待人,同学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马克吐温说过:“当紫丁香把香气留在了那个踩扁了他的脚踝上时,那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
有句老话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为它极谦逊地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
像海一样宽容吧!那不是无奈,那是力量!既然如此,何不宽容——即便是与对手正逢时。
第五篇:读书心得《习惯的力量》
打破旧习惯,创造新生活
研究习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命运,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中国古代流传的俗语中提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与之相对的,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如果人们普遍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备受瞩目的命题应该是:如何建立符合自己人生观的习惯,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带着解决这个命题的期待,我遇到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查尔斯·杜希格,是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还曾经入围2009年普利策奖最终提名,因为他够专业,所以我想这本书值得一读。在读过之后,我也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因为正如这本书宣传自己时所说的那样: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们不能单纯地抑制某种习惯,我们能做的是产生新的更好的习惯,代替它。为什么抑制如此之难,甚至不可能,为什么可以产生新习惯,为什么新习惯可以代替旧习惯。书中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也正是这些论述的客观性,让我们发现,拥有有利于自己的好的习惯,是可以操作的,是可以实现的。旧习惯的顽固,源于他的生理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两个方面。从生理学因素上讲,我们的头脑倾向于处理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对我们遇到的所有事情做出响应,如果头脑已经习惯于对某种场景产生某种特定响应,那么当这个场景再次出现的时候,他就会直接给出答案,而不是重新思考。所以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响应,不一定理性客观,而是我们大脑优化运作的一种结果。从心理学因素上讲,人类具有远离危险的心理习惯,对同一事件采用不同的应对,尤其是在首次采用不同应对的时候,会产生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就是一种对于危险的直觉感知。走老路的人一般对于前方有什么沟沟坎坎,了如指掌,即使会遇到困难,也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措施;走新路,永远是意味着不定因素,意味着危险。正由于以上两个方面,旧习惯,非常顽固。然而,在我们定位出它顽固的原因之后,也发现,建立好的习惯的方法其实变得明确了。
同样是从生理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两个方面考虑。
在生理学方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中断机制。就是说当同一场景重复出现时,我们不是直接采取行动,而是停下来,意识到我要采取行动,而经常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这次,我要改变一个做法。捕捉到这个中断,是建立新习惯的核心。如何捕捉中断,我的方法是为直接采取行动创造困难。举例来说:随着微信的普及,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刷微信上。如何破解?我是这样做的,每次看完微信,都把APP退出来,然后关掉手机的无线连接和4G网络连接。这样下次,我再想打开微信的时候,我就需要让我的手机重新获得微信信号,然后重新启动APP。很麻烦,要等很久,所以,我就放弃了,重新回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来,或者以此为契机,建立一个新习惯。在心理学方面,我们需要的是自信。自信是在一次次勇敢面对困难后产生的,是在一次次克服困难后产生的。如果总是研习旧习惯,我们就等于主动放弃了收获自信的机会,而已经拥有的自信也会随着岁月的冲刷逐渐淡化。淡化已经拥有的自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至于我们几乎感受不到这个危机的存在,从而觉得不变就是安全,就是最优解。在理性的认识了这个结论之后,相信更多的人都会对于面对新方法,新情况产生更多的动力。毕竟,我们是有可能在新情况中收获自信的。而自信是成功人生的基石。简而言之,抱着原来的生存方式不变,从来都不安全,走出去迎接新世界,是更积极有效的方式。这本书,已经让我改变了一些习惯,比如我上面提出的刷微信的习惯,也让我建立了一些新习惯,例如每天中午坚持锻炼而不是午睡的习惯。尝试一个新习惯吧,你将获得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