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第四章_电大作业

时间:2019-05-13 23:1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第四章_电大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第四章_电大作业》。

第一篇: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第四章_电大作业

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第四章_电大作业

练习二

1、借:银行存款500 000

贷:实收资本500 0002、借:无形资产300 000

贷:实收资本300 0003、借:固定资产185 000

贷:实收资本185 0004、借:银行存款120 000

贷:短期借款120 0005、借:银行存款1 100 000

贷:长期借款1 100 000

练习一

运费分配率=750÷(1000+500)=0.5(元/千克)

甲应承担额=1000×0.5=500(元)

乙应承担额=500×0.5=250(元)

甲材料采购总成本=8000+500+150=8650(元)

单位成本=8650÷1000=8.65(元/千克)

乙材料采购总成本=3000+250=3250(元)

单位成本=3250÷500=6.50(元/千克)

练习三

1、借:其他应收款——李明800

贷:库存现金8002、借:在途物资——甲材料160 000

——乙材料128 000

贷:应付票据288 0003、分配率=(1200+360)÷(160 000+ 80 000)=0.0065(元/千克)甲应承担额=160 000×0.0065=1040(元)

乙应承担额=80 000×0.0065=520(元)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1 040

——乙材料520

贷:银行存款1 200

库存现金3604、借:原材料——甲材料161 040

——乙材料128 52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161 040

——乙材料128 5205、借:原材料——丙材料4 000

贷:应付账款4 0006、借:应付票据288 000

贷:银行存款288 0007、借:应付账款4 000

贷:银行存款4 000

习题四

1、借:生产成本58 720

制造费用6 320

管理费用2 700

贷:原材料——甲材料54 400

——乙材料10 240

——丙材料3 1002、借:生产成本——A产品15 000

——B产品5 000

制造费用3 000

管理费用6 500

贷: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9 5003、借:制造费用800

贷:库存现金8004、借:制造费用2 900

管理费用1 900

贷:累计折旧4 8005、借:制造费用800

管理费用600

贷:累计折旧1 4006、本月制造费用=(1)6 320+(2)3 000+(3)800+(4)2 900+(5)800=13 820

借:生产成本——A产品13 820

贷:制造费用13 8207、A产品生产成本=(1)58 720+(2)15 000+(6)13 820=87 540

借:库存商品——A产品87 540

贷:生产成本——A产品87 540

练习五

1、借:银行存款32 000(80×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2 0002、借:应收账款—乙公司27 500(110×250)

贷:主营业务收入27 5003、借:主营业务成本38 750(50×400+75×250)贷:库存商品——甲产品20 000(50×400)——乙产品18 750(75×250)

4、借:销售费用1 500

贷:银行存款1 5005、借:销售费用9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9 5006、借:银行存款27 5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27 500

习题六

(一)1、借:银行存款1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 000 0002、借:主营业务成本650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650 0003、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00 0004、借:销售费用600

贷:库存现金6005、借:管理费用1 100

贷:银行存款1 1006、借:财务费用500

应付利息1 000

贷:银行存款1 5007、借:营业外支出300

贷:库存现金3008、借:银行存款1 400

贷:营业外收入1 4009、借:银行存款1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 00010、借:其他业务成本7 000

贷:原材料7 000

(二)1、借:主营业务收入1 000 000

营业外收入1 400

其他业务收入10 000

贷:本年利润1 011 4002、借:本年利润759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650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100 000

销售费用600

管理费用1 100

财务费用500

营业外支出300

其他业务成本7 000

利润总额=1 011 400-759 500=251 900(元)

(三)应交税额=251 900×25%=62 975(元)

借:所得税费用62 9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2 975

借:本年利润62 975

贷:所得税费用62 975

(四)净利润=251 900-62 975=188 925(元)

法定盈余公积提取额=188 925 ×10%=18 892.50(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8 892.5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8 892.50

(五)借:本年利润188 92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8 925

(六)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892.5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8 892.50

第二篇: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电大社会学概论_答案_作业1

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电大社会学概论_答案_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

三、选择题

1、A2、C3、B4、D5、B6、A7、B8、B9、B10、D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

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2、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

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

体。

4、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二、填空题

1、初级社会群体

2、四

3、泰写

4、社会人

5、人性的角度

6、滕尼斯

7、吴文藻

8、社区分析

9、等级论

10、剥削

三、选择题

1、B2、A3、A4、B5、D6、A7、B

8、C9、D10、C

四、简答题

1、形成条件: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功能:一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二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四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

2、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二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三是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四是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五是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构成社区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志气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三是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4、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五、论述题

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列宁指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现时消灭。

社会学概论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

2、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

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3、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

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

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二、填空题

1、家庭制度

2、象征性设备

3、制度改革

4、罗斯

5、社会行为规范

6、环境压力

7、社会结构

8、人与环境关系

9、物质资料在生产

10、劳动资源

三、选择题

1、C2、C3、C4、A5、C6、C7、D8、B

9、C

10、A

四、简答题

1、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2、一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二是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是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四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控制所维护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的,而创新行为、改革则以原规范的破坏为前提,僵硬的社会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维持原体系,阻止创新行为,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

3、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

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4、一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原生环境问题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二是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

五、论述题

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学概论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

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3、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4、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

全球发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研究机构是罗马俱乐部。

二、填空题

1、国民收入

2、社区工作

3、农村社会保障

4、五行相胜

5、索罗金

6、柏雷托

7、家庭流动

8、第三次浪潮

9、罗马俱乐部学派

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三、选择题

1、B2、A3、A4、C5、A6、A7、C8、B9、A10、D

四、简答题

1、一是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二是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三是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四是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区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的特点:一是经济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二是社会性。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国家对其所有公民都负有进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三是合法性。近现代的社会保障都是依法进行的。四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人们对其同类所抱有的同情、爱护的感情与理性,是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性质及其涉及领域的广泛,决定了社会工作类型的多样化。

3、社会流动的类型分为一是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二是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三按流动参照物来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意义: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的涵义。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是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上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基础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申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拳的分析观点。另外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

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二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三是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四是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的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第三篇:电大作业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1. 联系实际例子; 2. 个人准备的提纲;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讨论成员:张芳、刘群弟、邹丽芬、姚如龙、黄春燕、席梅、邓席山、宁嘉威、彭

鹊飞、余延、梁健梅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题目与形式: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8年底以次贷危机为爆点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此中国政府重启了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出台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效果是不容怀疑的,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基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依旧更多的属于外延式扩张,如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且主要流向国有经济主导部门,而较少的涉及福利保障、消费刺激和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上,故而也有不同的声音聚焦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上,更多的关注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投资和消费环节,从而在完成总量刺激的同时,实现增长方式的扭转和增长质量的改善。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是如何实现与传导的,政府该如何借助于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优化提高财政调节的效率并形成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早已从“政府是否该干预经济”衍生到“政府如何干预经济”,财政支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也从理论争论和探讨发展到实证的检验和判别。并集中于不同体制、政策和发展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度量。将之与现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更加凸显出其价值与意义。大量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有效的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保证增长的同时,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消费和投资环节?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在一个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并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供长久动力吗?本文正是由此出发,从增长、投资和消费三个途径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再检验,并考察地方政府行为的典型特征如何反映在效应的传递上,从而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给出经验的判定。具体的,本文在第一、二章中对政府支出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借助于AD-AS以及IS-LM分析框架,刻画了政府支出的变化对增长、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系统的各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而形成了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此后,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中对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证实了地方政府财政调节的主体地位,这也为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省际政府提供了依据,但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更重要的是,政府支出不同构成对经济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政府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为突出,在当前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下,政府的投资饥渴和投资冲动、政府支出结构偏重于生产性支出和微观经济领域而忽视福利与公共品提供,就不难解释了,投资性支出的增加的确能产生更显著的增长成绩,结构矛盾正是源自于不同层级政府间激励机制的扭曲。第四章则主要集中在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关系研究上,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实际否定了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期有效性,虽然,在短期内,政府支出的增加确实能够促进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这样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逆转,长期内,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同时,中央投资的增加也无法显著的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变化上。这部分的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刺激计划更多的属于对私人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仅通过产生出直接的社会需求而促进增长,结合我国产业和部门经济的结构差异,或许,这形成了两种循环,国有经济主导的行业内部,政府支出与投资的增加形成了强烈的产业需求,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微弱的反映在传统的竞争性领域和民营经济行业中,也一定程度促进了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两个循环的相对独立、有限货币供给条件下稀缺性上升导致的资金成本增加,却会在更长的时期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形成“热者更热”与“冷者愈冷”的现实。如果再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及国有资本对传统和下游产业的介入,这种挤出将在更短时间内发生。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实际恶化了结构失衡的格局。在将视野从投资转移到消费环节,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改善消费水平,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又能够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驱动机制的形成提供帮助吗?我们在第五章中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型的灵活性,我们在构建区域消费的面板模型时,导入了度量政府行为特征的控制变量。并确实得到了显著的结果。政府支出相对规模的差异,即大政府与小政府模式,以及政府支出的约束强弱,显著影响着财政政策对消费的传导与效果。总体看来,大政府模式下,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的作用则正好相反。因此非生产性支出与转移支付的增加,确实能够对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切必须有赖于政府支出约束机制的建设与监督机制的完善。实证结果实际展现了这样一副情景,随着省际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边界的清晰化,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向公共服务建设,一个小政府的财政模式似乎是更为高效,但如果不辅之于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预算外资金比重的上升,地方政府资金支配能力的自主性得到强化,政府收支体系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加深,财政政策也许得到相反的结论:财政支出的增加反而抑制了消费的增长。最后,在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完成初步度量后,我们在第六章还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省际政府的财政调节智慧与政府支出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和目标诉求,我们调整了衡量政府效率时往往偏重于公共服务职能与公共品提供的能力差异的研究方向,重构了政府支出的投入产出核算体系,将政府支出效率的衡量更多的集中于调控目标的实现。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从这个角度将,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效率的改善,而非支出规模的调节上,是未来财政政策优化的重要方向。同时,分区域的政府效率考察也揭示了我国东、中、西部政府效率差异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特别的是,结果展示出中部地区存在一个持续的效率恶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政府效率的变迁与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论证实了“小政府更具效率”的假说,但有趣的是,在西部地区,更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及政府干预的进一步增强,似乎对经济增长及政府效率提高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政府效率的改善存在截然不同的路径。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

二、单项选择题

1. 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B)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2.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3.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决择 4.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5.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6.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C)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8.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的相同点在于(D)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9. 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B)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服务业 10. 耕地占用税实行(B)

A、定额幅度税率 B、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C、超率累时税率 D、幅度比列税率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政府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2.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

A、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控制 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C、文化市场调节 D、文化市场管理 3.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税 D、增值税 4.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监管内容的是(ABC)

A、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B、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C、协调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 D、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5.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主要有(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答:(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点。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

答:在直接民主制度下,1、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即所有成员一致同意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全体一致原则,就要求社会成员就每个人纳税份额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数量达成一致意见,其选择过程表现为在一系列的纳税份额组合中寻找均衡点,直到最后达成协议。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点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困难。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中之所以存在所谓“免费搭车”的问题,就是因为有人不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只愿意从政府得到公共物品服务,但不愿意为之纳税。再是为了达成全体一致,就税收分摊比例进行反复协商,随着社会成员的增加而难度增加,甚至不可能达成一致。

2、多数裁定原则,为解决全体一致原则存在的问题,多数裁定原则便成为一种选择。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应当承认,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在上例中,就仅仅因为赞成的人比反对的人多了1个人,就使得方案被通过,49人服从51人的决定。因而在决策中还需要适当关注这一问题。2.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答: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

(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

(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题目与形式: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要求:

1. 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2.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该项政策进行分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长期以来,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尤其是在政府的对内政策上影响较为突出,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利益集团在政府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所增强,影响也有所上升。本文拟从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入手,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对外政策过程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会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利益集团在国家对外政策过程中的态度也较以往更加积极,游说的策略手段更加先进,作用也更加明显。美国联合研究性组织“美国会议”将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策略手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995年2月23至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美国会议(The American Assembly)文件。(1)积极参与而非被动反应的策略。研究指出,利益集团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机会去施加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效果。(2)提供信息。利益集团必须拥有清楚准确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供他们参考。如果这种信息有助于决策者解决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些信息便比较容易为决策者所关注。(3)宣传信息。如何得到媒体的关注是利益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能够使利益集团赢得更多的支持,从而使其政策游说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益集团也可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和发动群众的方式去进行宣传。(4)选择参与点。国会是利益集团的主要政策参与点,因为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通常要对其选民负责,要在政策取向上对“依赖于”他们的人负责,因而成为利益集团最好的游说对象。国会非层级化、非官僚化的组织结构为利益集团的政策游说提供了诸多进入点。由于国会对外政策委员会以外的许多议员也同样能够设法影响和参与对外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也成为利益集团对外政策游说的对象。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改革以来,国会议员的发言和投票状况均可公开,使利益集团的代表能够了解议员的政策观点,从而能够决定游说对象。与游说国会相比,利益集团游说行政部门的难度要大得多,行政官员对来自利益集团的压力不象国会议员那么敏感,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运作特征使它比国会更易于排除利益集团的影响。尽管如此,行政部门仍然是许多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的进入点之一。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一些高级官员,他们清楚地知道一些特殊领域的利益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而也成为利益集团游说的对象。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能够帮助利益集团去影响国家政策。(5)采取适当的游说策略。采取何种策略对于利益集团游说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利益集团的代表一方面要游说那些支持他们政策主张的国会议员,同时也要花更大的气力去说服那些犹豫不定的议员。此外,利益集团还需确定游说过程中的策略,如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是否需要些弹性,或者作适当妥协。弹性和相应的妥协有可能增加决策者与利益集团进行磋商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利益集团目标的实现。总之,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某种作用,表现为:第一,在政策选择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利益集团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努力“引起媒体和行政部门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并将这一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总统研究季刊》(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1999年6月1日。)。利益集团推动对某政策问题的辩论,并努力使之产生相应的政策结果。第二,协同国会进行政策监督。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国会通常发挥着“火警似的”监督作用,并依靠个人或利益集团去监督行政部门的行为。当利益集团发现问题的时候,便报告给国会,设法通过国会听证会的形式或通过国会立法予以纠正。利益集团的此类作用使国会能够保持积极灵敏的姿态,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第三,提供信息。美国的利益集团是重

(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题目与形式: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要求:

1. 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2.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该项政策进行分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长期以来,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尤其是在政府的对内政策上影响较为突出,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利益集团在政府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所增强,影响也有所上升。本文拟从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入手,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对外政策过程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会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利益集团在国家对外政策过程中的态度也较以往更加积极,游说的策略手段更加先进,作用也更加明显。美国联合研究性组织“美国会议”将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策略手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995年2月23至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美国会议(The American Assembly)文件。(1)积极参与而非被动反应的策略。研究指出,利益集团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机会去施加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效果。(2)提供信息。利益集团必须拥有清楚准确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供他们参考。如果这种信息有助于决策者解决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些信息便比较容易为决策者所关注。(3)宣传信息。如何得到媒体的关注是利益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能够使利益集团赢得更多的支持,从而使其政策游说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益集团也可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和发动群众的方式去进行宣传。(4)选择参与点。国会是利益集团的主要政策参与点,因为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通常要对其选民负责,要在政策取向上对“依赖于”他们的人负责,因而成为利益集团最好的游说对象。国会非层级化、非官僚化的组织结构为利益集团的政策游说提供了诸多进入点。由于国会对外政策委员会以外的许多议员也同样能够设法影响和参与对外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也成为利益集团对外政策游说的对象。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改革以来,国会议员的发言和投票状况均可公开,使利益集团的代表能够了解议员的政策观点,从而能够决定游说对象。与游说国会相比,利益集团游说行政部门的难度要大得多,行政官员对来自利益集团的压力不象国会议员那么敏感,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运作特征使它比国会更易于排除利益集团的影响。尽管如此,行政部门仍然是许多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的进入点之一。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一些高级官员,他们清楚地知道一些特殊领域的利益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而也成为利益集团游说的对象。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能够帮助利益集团去影响国家政策。(5)采取适当的游说策略。采取何种策略对于利益集团游说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利益集团的代表一方面要游说那些支持他们政策主张的国会议员,同时也要花更大的气力去说服那些犹豫不定的议员。此外,利益集团还需确定游说过程中的策略,如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是否需要些弹性,或者作适当妥协。弹性和相应的妥协有可能增加决策者与利益集团进行磋商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利益集团目标的实现。总之,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某种作用,表现为:第一,在政策选择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利益集团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努力“引起媒体和行政部门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并将这一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总统研究季刊》(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1999年6月1日。)。利益集团推动对某政策问题的辩论,并努力使之产生相应的政策结果。第二,协同国会进行政策监督。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国会通常发挥着“火警似的”监督作用,并依靠个人或利益集团去监督行政部门的行为。当利益集团发现问题的时候,便报告给国会,设法通过国会听证会的形式或通过国会立法予以纠正。利益集团的此类作用使国会能够保持积极灵敏的姿态,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第三,提供信息。美国的利益集团是重

第四篇:电大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核册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

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98年2月16日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98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案例: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相同,具体做法相似。

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保险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案例分析与评价:

首先,众所周知,医疗保险是政府以强制方式,从多数社会成员手中获得一定社会资源,建立一笔基金以支付部分社会成员遭遇疾病时所需的费用。那么政府缘何要干预医疗保险呢?这是政府通过边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结果。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干预是因为:

(1)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完全竞争性。

(2)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3)对于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关键在于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第五篇:2012中央电大监督学作业

2012中央电大监督学作业

监督学作业

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

题目:香港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有何借鉴意义?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 纲包括如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提分。要求能够谈 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联系实际。

香港廉政公署是世界著名的监察机构,在反腐肃贪方面成效显著,当今香港是世界上廉 洁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廉政公署不仅受到香港民众的赞扬,也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的关注。世界上一些地方借香港的经验建立相似的机构,澳大利亚于 1989 年在新南威尔士 州设立了廉政公署。韩国于 2002 年成立与廉政公署相似的反腐败委员会。燠门廉政公署的 设立也借鉴了香港的成功经验。廉署的独立性是其获得成功的制度性原因。这种独立性,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机 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和办案独立。1.机构独立,指廉署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其最高官员“廉政专员”由香港最高行 政长官直接任命; 2.人事独立,即廉署专员有完全的人事权,署内职员采用聘用制,不是公务员,不受公 务员叙用委员会管辖; 3.财政独立,指廉署经费由香港最高行政首长批准后在政府预算中单列拨付,不受其他 政府部门节制; 4.办案独立,指廉署有《廉政公署条例》 《防止贿赂条例》 《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 等赋予的独立调查权,包括搜查、扣押、拘捕、审讯等,必要时亦可使用武力,而抗拒或妨 碍调查者则属违法。上述四个独立性,使廉署从体制及运行上切断了与可能形成掣肘的各部门的联系,从而 令反贪肃贪“一查到底”成为可能。香港廉政公署是一个建立在三权分立、法治、民主监督社会的独立行政机构,并依赖司 法中立以及自身的行政独立而存在。与中国内地的反贪污贿赂局中的内设政党思想机构的模 式、法院三权合作的执法方针性质大相径庭,因此不能比较,不能用“类似内地的反贪污贿 赂局”来形容 ICAC。就是因为中国内地司法并不中立,反贪污贿赂局无法独立于行政机构 与政党掣肘,无民主监督,因此无法存在各种“咨询委员会”而受民众监督,案件审判时当涉 及权贵就无法公正中立不偏不倚,因此反贪污贿赂局才不能像 ICAC 那样高效地执法,把中 国变成像香港一样廉洁。

监督学作业

2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四至第六章之后。

运用监督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包括网络、报刊报道等)撰写一份调查报告。(1500 左右)

关于党内监督的调查报告 党内监督是指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之间、组织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按照党章党纪的 有关规定,从思想、纪律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情 况的监督和督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 子主要负责人。搞好党内监督,才能保证党内民主,从而不断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内监督严格地说来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过程,是在党内组织内部范围内,依靠党自身的 力量实行的自我约束和完善,强调的是通过党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党内监督就其政 治含义而言,它是一种预防的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的重要手段。加强党内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关键环节。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党的党内监督,关系到执 政权力的正确行使,人民的根本和人心向背,党的阶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不断巩固。提高党 的执政能力,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集力 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虽然党内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在党内监督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领导缺乏党内平等的民主意识,自持位高权重,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只许自己 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而腐败现象又恰恰发生在这些领导干部的身上。二是监督不了。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是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一身,“党的领导”变成 “个人领导”,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三是无力监督。现行的纪检监察机关是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作为上级监督下级容易,而 下级监督上级就很难。就出现人们常说的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级监督 太软,法纪监督太晚,舆论监督太泛的现象。极易造成失监、失察、失真的现象,甚至出现 所谓的监督“真空区域”。四是监督渠道不畅。如在一些部门办事公开透明度不高,权力运作、重大事项决策、干 部选拔等工作公开性不强,公开范围不广泛,干部群众获取信息还存在不对称问题,致使在 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方面受到限制。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党内监督意识,努力营造主动监督、乐于监督、支持保护监 督的浓厚氛围。二是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要突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 是领导队伍负责人是党内监督的重点,要通过合理的分权,强化内部制约,变“集权”为民主 决策,杜绝少数大包大揽,个人说了算现象。同时要强化对腐败多发部位、环节和重点领域 的监督,积极探索、寻求规律,完善制度,防止因垄断等而引发权力滥用问题。要在领导干 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中实施监督,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首先积极报开展巡视工作,实现巡视监督 与信访监督的相互结合,巡视情况与干部考察的相互勾通,巡视成果与廉政档案的综合利用,推进巡视工作的规范化。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以上级纪委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 为辅的体制,保证纪检监察机关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权。同时要进一步扩大纪检监察机 关的职权范围,改变纪委对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只有初核权、没有立案权的现状,真正 赋予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案件独立的立案权,检查权和处分权,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权 威性、独立性。

监督学作业

3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七至第九章之后。

运用监督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1000 字左右)

监督的双向性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自侦案件、批逮的监督问题。人民检察院除监督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查外,还负 责刑讯逼供、徇私舞弊、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等案件的自行侦查工作。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 缺乏监督,几乎不受外部力量的制约。虽然,审查逮捕部门和审查起诉部门间有一定的制约 关系,但内部的制约监督流于形式,难于发挥实际效果,产生了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国 家安全机关的侦查活动,但自己的侦查活动不受监督的怪现象⑤。另外,批捕行为由自己实 施监督,自己监督自己,出现了监督的双向性。庭审过程中的监督问题。《刑事诉讼法》第 169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 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开庭审理活动检察机关既 是诉讼活动的参加者又是监督者。监督行为与出庭公诉行为合为一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 实践上来说,都是不应允许的。审查起诉、抗诉的监督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主体,又同样作为刑事诉讼活动 的监督主体,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同一身份履行监督和起诉、抗诉职能,容易出现监督的双 向性。, 减刑、假释等执行中监督的问题。执行行为也是法律监督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司 法实践中,有违法减刑、假释的现象,不断的减刑、假释实际上是将裁判权逐步的分化,现 在的监督机制当中检察机关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监督力度,笔者认为,减刑和假释等执 行行为应改由法律监督委员会实施专项监督。现行职能配制的弊端在于检察机关权力种类多,职权分散,权力重点不明确,内部机构 设置不合理。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意味着,检察机关应全面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而实际上检 察机关没有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检察机关拥有的监督权异常重要,责任重大。但现在检察机 关权力运用不够,造成监督权行使无力,监督效果不佳的状况。笔者认为,在宪法规定的框 架下,可以对检察机关的职能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为改变现阶段检察机关监督权力行使无 力的局面,防止监督的双向性,避免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系统中自己监督自己,我们将检察 机关的职权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追诉权(侦查权,公诉、抗诉权),另一部分是法律监 督权。法律监督职能应该从追诉职能中独立出来,单列设置,可以考虑将这部分职能机构隶 归人大履行监督权,负责对司法权进行全面监督。检察机关权力中,追诉权无疑是关键的权力。笔者认为,追诉权应包括有侦查权、公诉 权以及对一审判决的抗诉权。侦查权表现为追诉的准备,公诉权表现为国家追诉活动,抗诉 表现为追诉任务的最终实现。从程序意义上来说,侦查是追诉的准备阶段,提起公诉是追诉 的实施阶段,抗诉是追诉的实现完成阶段。侦查、公诉、抗诉都属国家追诉活动中的三个不 同阶段,三种权力具有内容和性质上的一致性。监督职能应与追诉职能相分离。监督权不得再处于刑事诉讼系统当中,自己监督自己的 活动起不到监督效果。根据监督的双向性理论,监督职能必须单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 应该从刑事诉讼系统中独立出来,建立专项监督体系。考虑到宪法的有关规定,检察机关可 保持名称不变,但应实行职权分离。一部分检察机关称为追诉机关,属于刑事诉讼系统内的 司法机关,行使追诉权(侦查权,公诉、抗诉权);另一部分检察机关则是专项监督机关,隶归人大专门行使法律监督职能,进行全面监督。(1)使监督机关与追诉机关相分离,虽然仍然称为检察机关,但两部分的分割使检察机关 实质上分立为两大块。这样的分权设计避免了长期以来侦查、庭审中我国检察机关自己监督 自己的尴尬局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监督在刑事审判中的中心控制作用,也防止了检察机关处 于刑事司法权的系统之中,产生自我监督的强双向制约互动关系(2)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法律监督职能位于刑事司法权系统之外,监督其他司法机关 的诉讼行为,能够排除系统内的干扰,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监管了刑事诉讼活动 的运作,防止监督的双向性,使刑事案件能做到公正审理。权力分离后,检察机关的职能有了明确的定位: 一是追诉职能;二是法律监督职能。建立法律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能单列强化了检察机关职 能特性,将不同性质的权力分属不同的机构,使监督机构全心力投入监督工作,有利于刑事 案件的公正处理和监督行为的具体落实。从具体细节上来讲,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委员会的法 律监督职能仍然是全方位的,包括侦查监督、公诉监督、庭审监督、执行监督以及对法院判 决的个案监督和对生效判决的抗诉监督,唯一不同的是不去自己行使追诉、审判、抗诉、执 行职能,他的法律监督是通过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完成监督职能,用法律手段控制刑事诉讼行 为的产生、行使和运作。被监督者必须对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行为具有法律意义,产生特定 的法律效果。侦查机关、追诉机关、审判机关和执行机关都必须无条件的对被监督事项做出 相应的诉讼法律行为,这也体现了系统外监督的刑事诉讼结构特点。(3)符合双向制约的机能。把法律监督职能划出后,侦、控、辩、审、执形成多方制约关 系,监督权则单独实施监督,实现了刑事诉讼监督与制约的双重机制。

3、具体的制度设计:(1)追诉部门批捕和提起公诉的决定,必须报送检察机关内设的法律监督委员会接受其监 督。法律监督委员会不同意批捕和提起公诉的,追诉机关可以报法律监督委员会的上级机关 复议,上级法律监督委员会的决定,下级追诉部门必须执行;追诉机关不批准逮捕和不提起 公诉的决定,如果法律监督委员会认为必须批逮或必须提起公诉的,追诉机关应当批逮或提 起公诉。(2)对于一审法院判决不服,追诉机关报法律监督委员会后,提起抗诉。法律监督委员会 不同意抗诉的,追诉机关可以报上级法律监督委员会决定,上级法律监督委员会的决定下级 委员会必须履行。法律监督委员会对本级法院一审判决不服,指定追诉机关抗诉的,追诉机 关必须抗诉。(3)对终审判决不服,当事人

和追诉部门可以提请法律监督委员会进行案件监督,法律监 督委员会认为案件存在错误,有权要求追诉部门抗诉,或者要求法院再审,法院不提起审的,法律监督委员会有权指令追诉部门提起审判监督抗诉。.(4)法律监督委员会在起诉和一审抗诉阶段对公诉的监督仅限于形式监督,只审查提起公 诉和抗诉是否合乎法定条件,对案件进行程序性审查,在终审判决后的审判监督抗诉程序中 才可行使事实审查和适用法律审查。我们把法律监督委员会的第一次介入称为程序介入或者 是公诉行为监督介入。第二次介入才称为实质介入或者是审判监督介入。法律监督委员会只 有在终审判决后才可启动实质性的监督介入。这样,使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由前往后自始至终 受到系统外的独立监督机构的监督。第一次介入使庭审活动依法进行,有利于刑事诉讼活动 的正常运作,第二次介入对终审判决进行审判监督,为案件的查清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提供 救济手段。法院对于审判监督抗诉必须启动审判程序,开庭审理。(5)法律监督委员会单列设置,形成公、检、法、司互相牵制,追诉权、裁判权、行刑权权 力分立,彼此都有对抗其它部门的合法手段的双向制约、单方监督的刑事诉讼制约机制。综上所述,监督的双向性理论表明,监督机构只有从刑事诉讼系统中独立才能行使好 监督权,才可避免出现刑事诉讼系统中内部监督和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场面。只有保障了监 督独立和让监督权发挥实际作用效果,侦查权、公诉权、审判权、执行权才会依法正确行使,我们的司法机关也才不会被外来力量所腐蚀,检察机关才能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尊重和 信赖。

监督作业

4一、名词解释

1.监督: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 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是指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国家是人民让渡自己 的权利交由国家统一行使而产生的,因此国家只是人民主权的委托管理者,人民拥有最高主 权并通过立法权来表达“公意”,对国家管理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与制约。

二、填空题

1.监督的内容是 被监督 对象行使公权力的各项活动。

2.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以 法律 为基础而不是以监督主体的正义感、道德感为基础。

3.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 公权力 谋求私人利益。

4、分权制衡 理论所提倡的一些基本原则对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起了 重要作用,是监督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之一。

5、政治原罪 是指在原罪的权力和原罪的人结合之后,人在夺取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 会生出种种罪行。

6、中国古代 谏诤 制度的确立,是对君主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

7、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亦称国家 权力 机关的监督,简称人大监督。

8、绩效 监督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及其组成人员履行法定 职责业绩、效率、效能情况进行的监督。

9、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是法律监督和 工作 监督。

10、为了保障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瑞典法律赋予监察专员充分的调查权、视察权、建议 权和起诉权。

三、多项选择题

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包括(ABCD)。A、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 B、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C、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D、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2.根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监督法》 和 等法律的规定,质询的程序包括(ACD)。A、质询的提起 B、质询的审核 C、质询案的提交 D、质询案的答复

3.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BCD)。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B、人民政协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 D、行政机关的监督

4.民主党派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BCD)。A、国家宪法、法规和法规的实施情况 B、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 执行情况 C、中共党委依法执政方面的情况 D、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方面 的情况

5.舆论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A、人民性 B、公开性 C、及时性 D、权威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间反腐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与特点。

国际反腐败合作组织的基本构架:

(一)国际反腐败合作组织及其相关机构:(1)经合 组织,全称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透明国际,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无政治倾向的 国际性民间组织,以推动国际与各国反腐败为活动宗旨,是一个专以反腐败为目的的民间组 织。(3)国际金融组织的反腐败行动,当今金融反腐败问题越发突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组织开始积极探索国际金融组织的反腐败措施。(4)联合 国及其他地区性的反腐行动。

(二)国际反腐败公约及相关文件;

(三)国际反腐败会议;

(四)国际反腐败制度建设。特点:

1、加强反腐败合作的组织建设和法律建设。

2、积极探索改革措施,注重预防腐败。

3、综合性反腐败合作与专项性反腐败合作相结合。

4、国际研讨与交流成为国际反腐败合作的交流平台。

2.简述政府财务审计。

政府财务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种,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合 规性所进行的审计。政府财务审计的主要方式是书面审查。被审计单位依照审计机关规定的 时间和要求,如实提供会计凭证、账册。报表及有关会计资料,由审计机关派人到被审计单 位审计或者由被审计单位报送审计。

3.简述违法行政行为的认定。

违法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不具备合法条件。一般来说,行政行为应具备一下合法要 件,否则即视为违法。

1、主题合法。主体合法是指行政行为的作出主题必须具有行政主题资格。

2、内容合法。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3、程序合法。程序是指试试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包括方式、步骤、时间、顺序等要素。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有什么特征?

党内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依据《党章》和党的纪律在组织内部通过检查、督促、评价、揭露、举报、处理等方式作用于监督客体,以保证监督客体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党的纪律 的一种客观有序的活动。党内监督有什么特征: ①、广泛性。党内监督的广泛性指党内监督作为一种监督制度,它的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范围 广阔。主要体现在: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对象的广泛性、监督内容的广泛性。②、有限性。党内监督尽管在主体、对象和内容方面都十分广泛,但这种广泛性是受到必要限制的。首先,党内监督只能在党内进行,只能由党内监督主体对党内监督对象进行监督,这是由党内监督 的本质决定的。其次,党内监督在手段上是有限的,任何监督都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否则监 督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再次,党内监督在内容上也是有限的。但内监督的内容涉及党的 组织和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当尽管如此,党内监督的内容并 非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如对超出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要求的党员的一般家庭生活内容,就不 宜进行监督,对党员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正常的普通朋友性质的交往,也不适宜进行监督。③、强制性。监督的目的在于通过监督和督促,使监督对象改变或规范自

己的行为,使其为符合监督规范 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赋予监督者以一定的强制权,否则监督目的就难以到达。④、目的性。党内监督的目的性是指党内监督的确定和实施,都具有特定的目的,这就是: 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 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⑤、先进性。党内监督的先进性指的是,党内监督的标准高于一般党政和社会团体对其组织和成员的监 督。

2、试述检察机关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检察机关监督是检察机关运用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职权进行 的监督。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明确赋予各级各类人民检察院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 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镇压一切 判国的,分裂国家的和其他反革命活动,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主义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 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 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卫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检察机关监督的基本特征:(1)检察机关的监督具有国家性和权威性;(2)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专门性和独立性;(3)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规范性和合法性。(4)检查机关的法律监督具有强制性。

下载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第四章_电大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中央电大最新第四章_电大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电大审计学第四次作业

    任务4 一、案例分析题 【资料】ABC会计师事务所已于12月6日接受某制造公司的委托,对其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公司总经理介绍说,公司已于11月25日对存货进行了全面盘点,但因历......

    2011中央电大 电大2011企业战略管理小抄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答案 简答题一、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100 分。某企业经营烟酒业务,其厂址在华北某市,销售市场在华北、东北、华东及西北各省。产品以高档酒为主,企业最近......

    电大毕业论文,中央电大本科毕业论文071031095400及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一、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写作完成,严禁采取抄袭,网上文章剪帖拼凑,他人代写等手段编造毕业论文,如有类似情况......

    中央电大-四川电大2014秋招生简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专科、本科招生介绍 按ctrl链接访问学校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查询。 专科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行政管理、......

    电大物业管理作业

    电大天堂【物业管理实务(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物业管理实务(2)】形考作业一: 答:上海市在推行物业分类管理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这是因为:①推行分类管理适应了......

    国际私法,电大作业

    1.我国加入的调整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的公约是(D)。 A.《华沙公约》 B.《国际货约》 C.《海牙公约》 D.《国际货协》 2.卖方负责提供货物、提供与货物有关单据、承担货物越过......

    电大调查作业

    调查方案调查题目:关于XXXX公司开展“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调查 调查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8月15日 调查方法:1、访谈法2、实地考察3、查阅文献 调......

    电大作业一

    一、多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具有( )的特点。 A. 系统性和复杂性 B. 动态性和稳定性 C. 相关性和独立性 D. 竞争性和法制性满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