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作业3
《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2012-01-29 15:43:54)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前言、第1-4章):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规定的学生的相关义务;中学生应当履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学生的相关义务所作的具体规定。?
(三)努力学习的义务? 这是指学生应当履行“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这是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的一项特定义务。这项义务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目的,刻苦认真学习;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各科作业;遵守考试纪律,考试不作弊;完成各个阶段的必修课程,努力取得优良成绩等。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学生的义务有所不同。?
(四)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 这是指学生应当履行“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地顺利进行,需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教学、科研、德育、劳动、体育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对这些管理制度,学生有义务遵守。学生遵守这些管理制度,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实质上时一致的。从广义上说,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学生如果违反其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会受到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分。处分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进行否定,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分清是非、明确方向,督促学生自觉地遵守其所在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例如,受教育者应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维护校园正常秩序;讲究文明礼貌,公共卫生;出入校门遵守学校门卫制度,主动接受门卫管理;遵守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等。?? 作业三?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去的法人资格。”?(√)?
2、在公立学校中,国家是学校财产的唯一的和统一的所有人。?(√)?
3、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因行为或与行为相关的事件对他人的权利造成损害的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4、《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中规定,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
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伤害的事故。”?(×)??
5、民事诉讼的起诉要件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6、《教育法》中有关“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7、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 一种资格。(×)?
8、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9、《教师资格条例》由教育部制定。(×)?
10、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处罚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性规范是指人们在法定条件下,必须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2、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是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3、《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履行“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的义务。?
4、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制度条件和事实条件?。?
5、学生申诉制度的程序包括以下环节:?提出申诉、申诉受理、申诉处理?。?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法的渊源。? 答: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宪法;
(二)法律,这里所说的法律指的是狭义的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2、简述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 答:(1)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必须有合格的教师;(3)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论述题(15分)?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享有的各项权利的理解和认识。?答: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我国教育基本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原则性规定。?
1、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主要内容包括:(1)教师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量、本学科特点等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2)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3)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和完善。?
2、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科学研究权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主要内容包括:(1)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
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论文撰写、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创造性活动;(2)教师有权参加有关的学术团体和学术交流活动。我国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讲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
3、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管理学生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具体包括:(1)教师有权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2)教师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给予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3)教师有权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这一权利作为专门的职业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非法手段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获取报酬权是教师应当享有的一项维持自身和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物质权益。它包括两项内容:(1)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2)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住房、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利。这项特殊权利主要是针对教师劳动量大、体脑消耗比较严重、专业性较强的职业特点所作的规定,利用寒暑假的带薪休假让教师在假期获得身心休整。?
5、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是教师法律地位的人格体现。主要内容包括:(1)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2)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精神传递给青少年学生,让学生进行社会民主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知法、懂法与合法地参加民主管理的意识和精神。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教职工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的发展与改革等一些重大问题。?
6、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教师培训权是教师不断接受教育,获得自我充实和提高的基本权利和必要手段。主要内容:(1)教师有权参加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从而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2)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水平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权利。这项规定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权利的行使。因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师素质提高提出的要求。? ?
五、案例分析(25分)? ???学校拒收残疾儿童入学案? 某县黄家屯村村民黄某有一个男孩,因幼时患病,造成左脚跛瘸,导致行为不便。2001年,这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黄某带她到黄家屯小学报名入学,但学校以他是残疾儿童为由,拒绝收纳。黄某又带着儿子到附近的另一所学校龙门
镇小学报名,而龙门镇小学则以此小孩非自己所属学区为由,也拒不接收。? 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法律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1.本案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为:学校、学生及其家长。2.黄某的儿子虽有残疾,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尚可自理,普通小学应给其学习的机会,黄家屯小学和龙门镇小学拒收黄某儿子入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其违反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 ??(1)《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公民劳动、生活和教育。”由此可知,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国家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因而,黄家屯小学和龙门镇小学的做法是违反《宪法》的。? ??(2)《教育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征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而《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由此可知,残疾人和健康人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黄家屯小学和龙门镇小学的做法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普通小学、初等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其家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可见,黄家屯小学和龙门镇小学拒绝招收残疾儿童入学的做法,是违反《残疾人保障法》的。? ??(4)龙门镇小学提出的该生不属于其学区,故不能招收其入学的主张也是不合法的。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由此可知,就近入学是小学设置的要求,也是划分学区的标准。一般来说,对正常学生来说,应当依照所划定的学区入学,家长不能挑选学校。但对有残疾的儿童,则应当给予照顾。因为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教育,根据残疾人身心特征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三)特殊教育的设施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入学和在校年龄,《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2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 没有正式规定 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2.当有他人在场或与其他人共同工作时,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社会助长作用。
3.群体规范的功能有群体支柱功能、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评价准则的功能、行为矫正功能。
4、当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群体压力,这时人们往往会放弃原有的意见和行为,而采取与群体多数人意见一致的意见和行为。这种行为称作
从众或顺从。
5.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
6.罗杰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三个条件是真诚、理解、接受。
7、一般来说,领导过程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 所处环境 三个因素组成。
8、四分图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有高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低组织高关心人。
9、在费德勒的权变模式中LPC问卷得分低是以
任务
为动因的人。
10、职权包括合法权、奖赏权
和
惩罚权(强制权)。
11、权威包括模范权和
专长权(专家权)。
12、“途径—目标”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影响着介乎
行为与目标
之间的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群体成员以群体规范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可称作群体的(B)功能。A群体支柱 B.评价准则 C.对群体成员的约束 D.行为矫正 2.在群体决策时“强行通过”这种决策方式称作(B)。A多数原则 B.少数原则 C.缺少反应 D.基本一致原则 3.教师和家长是(A)关系。A.合作 B.竞争 C对立 D各自独立 4.教研室团体凝聚力的主要来源与基础是教研组长的(D)。A.事业心责任心 B.治学态度、教学水平C.组织能力 D.出于公心、民主作风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A.费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6.在“途径——目标”理论中,以下列哪种选项是正确的?(A)A.常规性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 B常规性任务——指令型领导方式 C多变化性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D.高难度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 7.根据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职工高成熟度的情况下,应采取(D)。A.命令型 B说服刑 C参与型 D授权型 8.在费德勒的权标理论中,下列哪个选项是以人为主的工作?(C)A.好、明、强 B好、不明、强 C.差、明、强 D差、不明、弱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简单的动作反应有明显的社会助长作用。(√)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会提高。(X)3.群体规范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4.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减少。(√)5.师生关系是由教师来创造的。(X)6.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是一种影响力。(√)7.LPC问卷得分高,说明这个领导者是以任务为动因的。(X)8.职权需要权威的支持和补充。(√)9.模范权是学校领导者、乃至教师最有价值的权力。(√)10.惩罚比奖励更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X)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
1、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 重要性:1).增进双方对学生的了解;2).形成教育合力;3).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影响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
2、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重要性 :1).良好的同事关系是教师个人成功的条件;2).良好的同事关系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3).良好的同事关系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3、教师与学校行政领导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教师和领导是不同的角色,应该互相尊重;2)教师不仅要支持协助领导,也要善于争取领导,比如自己的成绩应该让领导了解,对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可以主动和领导探讨,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
4、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中教师占主导地位。
2.结合实际谈谈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2)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影响(3)对学生学习时心境的影响 2.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人的自我概念既对自己的看法,并同时产生自我体验,即对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自我价值评价决定自尊程度;自我能力评价决定自信程度。与此同时,人按照自己的定义的方式去行为。因此,人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样的,而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
3.对学生性格形成的 教师影响学生基本需要满足的状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基本环境。
学生的基本需要为安全、关怀和承认。这些需要主要由教师和教师控制的班级中人际关系和活动来满足。当得到满足时,学生形成符合学校价值体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既好品德,好性格。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到学校价值体系以外的方式去满足,这些不正常的满足方式就是不良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不良性格了。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师生关系是教师时刻给学生做出的“做人”的示范,身教种于言教。
3.为什么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1.增进双方对学生的了解,良好的关系,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全 面情况。2.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和家长互相支持,默契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渗透,教育才更有效。3.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影响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与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高度相关。
4、结合实际谈谈你理解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卡曼首先提出的。他提出领导类型应当适应被领导者的成熟度,在被领导者趋于成熟时,领导者的行为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
这个理论将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作为一个维度引入领导四分图,于是构成了一个三维模式,如图。
被领导者的成熟度则通过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作为依据。
然后随着被领导者由不成熟——初步成熟——较成熟——很成熟,相应的领导方式是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
这个理论的特点是指出,对不同的被领导个体要实施不同的领导。
这一理论对学校管理有很现实的意义。
学校里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教师队伍中总是包括不同成熟度的教师。对不同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很重要的。对教师的管理切忌“一刀切”。“一刀切”的管理或者疏于对成熟度较低的教师的管理和指
导,不但不利于工作,而且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或者对成熟度高的教师是打击和束缚,也不利于学校工作。
5.作为学校领导者或教师,请分析自已有哪些权力资源?在管理中常使用怎样的权力模式? 领导者因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而获得下级的尊敬和信赖,依靠其指明方向。这是由对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期望而产生的尊敬和追随的愿望,从而主动接受其影响。
权威来自领导者个人自身的知识、才能,尤其是吸引人的个性品质。这种权力更多地关系到感情的权力,因此能改变人的信念、态度,进而改变行为,而且这种改变是长期而稳定的。它是一种内隐的,间接的,以内推力的方式起作用的权力。
纵观各种权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法权是最基本的,而模范权是学校领导者,乃至教师最有价值的权力。
每一种权力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因此,在管理上要考虑怎样对各种权力进行整合才更有效。一般说来,折中主义的最好。
以合法权为顶点,以模范权和专长权构成的权威为底边的权力三角形,是为一级权力组合,而奖赏权和惩罚权是二级权力组合,在中间对外围的三种权力给以支撑。
当一级组合的权力不足以使被领导者服从时,就启动二级组合。来维持合法的地位和应付各种挑战。
合法权力越得到权威的支撑就越有力,而权威匮乏者就缺少支撑的力量,于是就不得不经常借用奖惩权力来维持其合法地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越是没有本领和威望的领导者,越是爱用奖惩。
领导者应丰富自己的权力资源,而且主要依靠权威的建设。
(四)教师的权力教师也是借助权力来管理学生的,而比较理想的教师的权力模式与象征管理者有所不同,因为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主要以一个成人楷模的角色出现的,因此,模范权是最重要的。
五、案例分析:校长应该比教师做得更好 博伊丹校长衣着朴素,不讲究饮食,„„ 请用权力理论分析此案例。(1)本案例中的校长以“校长应比教师做的更好”的标准要求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2)校长的非权利影响力对每一位教师产生着积极的影响。(3)在管理风格上校长是民主式的,关心教师、学生的成长,满足他们的需要,建立了非常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管理层次就是组织的 纵向
等级数,它是一种
垂直
方向的分工形式。2.我们可以将一个上级直接有效地管理下级的人数,称为管理的跨度(幅
度)。
3.关于学校组织系统,可分为学校行政系统、学校教学系统
和 学校后勤保障系统
三部分。
4.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以下五项修炼:锻炼系统思考能力、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目标
和 开展团队学习。
5.学校组织文化是由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规范文化 和 学校物质文化综合而成的。
6.学校组织冲突具有两重性:,即: 破坏性 和
建设性
。7.勒温提出的组织变革的三个阶段是:解冻、改变、冻结。
8.组织变革可分为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以 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以
组织结构为核心的变革和以适应组织环境为中心的变革。
9.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 和人际知识。
10.我们将“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的知识称为 显形知识;将“知道怎样做”“知道是谁”的知识称为 隐性知识。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考虑问题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体,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在五项修炼中将其称为(A)。A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B追求自我超越 C改善心智模式 D建立共同远景 2.一个组织的纵向等级数,被称为这个组织的(B)。A管理方式 B管理层次 C管理幅度 D管理跨度 3.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教师中感受压力最大的是(C)。A 30—35岁 B 36—40岁 C 41—45岁 D 46—50岁 4.标志一个组织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被称为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是(B)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规范文化 D制度文化 5.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等主体所展现出来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属于学校的(C)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行为文化 D制度文化 6.以办学体制为突破点的学校组织变革,属于(D)。A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 B以任务、技术为中心的变革 C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D以适应组织环境为中心的变革 7.我们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称为(C)。A事实知识 B原理知识 C技能知识 D显性知识 8.柔性化的典型组织形式是(C)。A子公司 B网络公司 C扁平组织 D临时团队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追求自我超越,就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热望。(√)2.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3.压力越大,人的工作绩效就越大。(X)4.组织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属于表层部分。(X)5.解决学校组织冲突的有效方式是“有错必罚”。(X)6.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属于学校的规范文化。(X)7.刺激个人或群体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习惯和传统,鼓励接受新的观念,属于组织变革的改变阶段。(√)8.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9.在五项修炼中,圣吉认为锻炼系统的思考能力是核心。(X)10.教师对学校变革的态度会形成学校变革的动力或阻力。(√)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对学校组织特点的理解。
(一)学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
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行政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而言,都具有鲜明的科层性,体现在:有明确的分工、有鲜明的权力等级关系、有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严明的上对下的控制。
学校教学系统是学校组织的主体,学校教学系统却具有松散结合性。
(二)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
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学校应该营造组织成员(上下级、同级同事间)相互关心、尊重的组织氛围,实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
(三)学校组织是一个有多重目标的组织
总之,从学校组织内部系统的剖析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组织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组织的特点;从学校组织的教职员工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的特点;从学校组织的任务、目标来看,学校组织是一个受到多重影响的、具有多重目标的组织。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减缓教师的压力。学校应着力从这些压力源入手,试图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可以通过建设利于教师流动和利于学校筹措教育资金的制度,建立教师民主参与决策的制度,建立良好的学校组织气候,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增强教师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等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3、谈谈你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可侧重某一个方面)一所学校的组织文化是这所学校特有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规范文化的综合,指这所学校特有的价值、信仰、行为规范与物质环境;学校组织文化来源:社会文化;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学校组织文化内容: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规范文化的综合。
其中,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学校规范文化分为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如下特性:(1)独特性(2)共享性(3)弥漫性(4)实践性
学校组织文化的功能有:(1)导向(2)激励(3)约束(4)凝聚
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形成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可以结合校史教育、校友事迹宣传进行,要建立学校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景。既要继承学校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重构学校精神文化。就有形的物质文化来说,要注重校容校貌(建筑布局和风格、有代表性的装饰建筑和校徽、校标、校训牌等文化标识物)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就规范文化而言,建立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建设良好的学校气候(校风、班风、教风
和学风),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善于利用典礼和仪式塑造和传递学校文化。其中,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学校规范文化分为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如下特性:(1)独特性(2)共享性(3)弥漫性(4)实践性
学校组织文化的功能有:(1)导向(2)激励(3)约束(4)凝聚
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形成学校良好的精神文化。可以结合校史教育、校友事迹宣传进行,要建立学校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景。既要继承学校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重构学校精神文化。就有形的物质文化来说,要注重校容校貌(建筑布局和风格、有代表性的装饰建筑和校徽、校标、校训牌等文化标识物)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就规范文化而言,建立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建设良好的学校气候(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善于利用典礼和仪式塑造和传递学校文化。
4、谈谈对学校组织冲突管理方法的理解。固守有“错”必罚的强硬的处理方式势必带来对学校冲突的无效管理。相反,假如把学校冲突看成一个积极的要解决的问题,强调合作是组织生活的本质,从而对学校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产生建设性的成果,使学校组织健康地发展。对冲突进行有效管理的校长不仅敢于承认冲突的存在,同时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组织冲突,让冲突曝光后采取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他们愿意和教师平等协商,倡导大家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宽以待人、解决冲突。
具体而言: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实践情况,采用各异的出来方法:内省法;行政调整法;互感法;促成合作法;冷处理法;防患未然法等。
5、学校组织变革的内容可以分为哪些方面? 可侧重一点谈谈自己的想法。学校组织变革内容也可以分为以人为中心的变革、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以适应组织环境为中心的变革。
(一)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学校里系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多集中在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即通过对教师或学校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识培训、教育心理知识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教学的知识、技能,改变他们教学和管理的行为和态度,实现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
1.学校的战略调整——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外合作办学
2.学校的技术变革——信息化
校园信息化建设
(三)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1.学校组织扁平化
关于扁平化学校组织的特点、优势第六章教材中有详细解释。
2.学校组织的柔性化
学校组织柔性化的典型组织形式就是学校中的临时团队。
3.学校治理结构变革——基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三会一长”制
(四)以适应和改造环境为中心的变革
1.以办学体制为突破点的变革 2.学校进行知识管理
6、谈谈对学校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认识
(一)学校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1.学校目标设置的合理性;2.学校管理层次和幅度合理
(二)学校领导、决策、激励、控制行为等合理有效
学校的合理化行为包括:采用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从教师的心理特点出发,注重教师的高级心理需求,多利用激励因素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对教师教学自主范围内的事,完全放权,加以适当监督。
(三)学校组织气氛和谐
合理化的学校应该是有开放、和谐的组织气氛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学校教职员工互相关心、支持、对学校目标一致认同、有敬业精神并且从工作中体会到身心的自由;学校校长平易近人、控制欲不强、关心人、注重教育工作质量、身先士卒;学校有浓厚的学术气氛、人际宽松、和谐。
7、分析学习型学校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型学校的特点 学习型学校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具有如下特点: 1.有着持续发展的学校学习机制。学校通过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学校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团队学习。2.有高效能的学校结构和团队。学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学校临时团队的增多,为学校同级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条件。3.学校领导发挥新的作用。学校领导是高级学习主管,学校领导从传统的科层化管理转化为以学习文化环境创设为核心的柔性管理。4.学校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学校组织有成员共同信守的教育理念、有全体成员致力于实现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8、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想法和建议。
1.利用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学校。通过科研和培训,改变教职员工的心智模式;通过学习团队的建设,推动团队学习;建立学校的共同愿景;领导者系统思考学校问题。2.努力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建设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和团队;建立持续发展的学校学习机制;领导者创造开放、有利于学习的学校组织气候 3. 学习内容和形式的改变。注重对隐性知识(知道怎样做,知道是谁)的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学习资源和媒体进行。
五、案例分析
某校的明文规定
某校明文规定:“教师要搞好团结,服从校长统一领导,不准吵架斗殴,否则罚款50元。”结合你对学校冲突的影响及管理的理解,谈谈你对该校做法的见解。
运用学校冲突的两重性及有效管理的知识分析此案例。
这种处理学校组织冲突的态度值得商榷。任何组织的冲突都有两重性,即破坏性和建设性。一方面冲突会潜在地给学校组织带来内耗,但同时冲突也反映不同的声音和视角,可以反映事物的全貌,为学校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冲突可以提醒学校管理者寻找冲突的根源,发现组织的弊端,这样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效
能,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对学校冲突的管理不应该固守“有错必罚”的强硬处理方式,不应该一味回避冲突。否则容易使学校变成封闭、专制的系统。
该校明文规定“不准吵架斗殴”,就是在“学校冲突只有破坏性” 的前设下、一味回避冲突。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容易导致学校冲突长期积压,反而提高了学校冲突潜在的破坏性。学校管理者应该把学
校冲突看成一个积极的待解决的问题,善于发现组织冲突,采取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从而对学校冲突进行有效管理。
第二篇:电大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核册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
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98年2月16日启动.(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98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案例: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它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
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相同,具体做法相似。
我国的医疗保险实施四十多年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保障了范围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增进健康水平的需要,使我国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特别是在解决职工患大病时的高额医疗费问题,通过“互助互济”,既有效分担了风险,又充分体现出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保险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案例分析与评价:
首先,众所周知,医疗保险是政府以强制方式,从多数社会成员手中获得一定社会资源,建立一笔基金以支付部分社会成员遭遇疾病时所需的费用。那么政府缘何要干预医疗保险呢?这是政府通过边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结果。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干预是因为:
(1)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完全竞争性。
(2)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3)对于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关键在于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第三篇:电大作业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1. 联系实际例子; 2. 个人准备的提纲;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讨论成员:张芳、刘群弟、邹丽芬、姚如龙、黄春燕、席梅、邓席山、宁嘉威、彭
鹊飞、余延、梁健梅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题目与形式: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8年底以次贷危机为爆点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此中国政府重启了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出台了规模空前的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其效果是不容怀疑的,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基于财政支出的内容依旧更多的属于外延式扩张,如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且主要流向国有经济主导部门,而较少的涉及福利保障、消费刺激和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上,故而也有不同的声音聚焦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持续性上,更多的关注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投资和消费环节,从而在完成总量刺激的同时,实现增长方式的扭转和增长质量的改善。财政政策的增长效应是如何实现与传导的,政府该如何借助于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优化提高财政调节的效率并形成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早已从“政府是否该干预经济”衍生到“政府如何干预经济”,财政支出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也从理论争论和探讨发展到实证的检验和判别。并集中于不同体制、政策和发展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度量。将之与现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更加凸显出其价值与意义。大量逆周期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有效的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保证增长的同时,能否有效的传导到私人消费和投资环节?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在一个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并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供长久动力吗?本文正是由此出发,从增长、投资和消费三个途径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再检验,并考察地方政府行为的典型特征如何反映在效应的传递上,从而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给出经验的判定。具体的,本文在第一、二章中对政府支出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借助于AD-AS以及IS-LM分析框架,刻画了政府支出的变化对增长、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系统的各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而形成了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此后,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中对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证实了地方政府财政调节的主体地位,这也为本文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省际政府提供了依据,但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更重要的是,政府支出不同构成对经济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政府投资的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为突出,在当前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下,政府的投资饥渴和投资冲动、政府支出结构偏重于生产性支出和微观经济领域而忽视福利与公共品提供,就不难解释了,投资性支出的增加的确能产生更显著的增长成绩,结构矛盾正是源自于不同层级政府间激励机制的扭曲。第四章则主要集中在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关系研究上,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实际否定了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期有效性,虽然,在短期内,政府支出的增加确实能够促进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这样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逆转,长期内,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同时,中央投资的增加也无法显著的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变化上。这部分的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刺激计划更多的属于对私人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仅通过产生出直接的社会需求而促进增长,结合我国产业和部门经济的结构差异,或许,这形成了两种循环,国有经济主导的行业内部,政府支出与投资的增加形成了强烈的产业需求,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微弱的反映在传统的竞争性领域和民营经济行业中,也一定程度促进了私人投资的上升,但是,两个循环的相对独立、有限货币供给条件下稀缺性上升导致的资金成本增加,却会在更长的时期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形成“热者更热”与“冷者愈冷”的现实。如果再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及国有资本对传统和下游产业的介入,这种挤出将在更短时间内发生。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实际恶化了结构失衡的格局。在将视野从投资转移到消费环节,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否改善消费水平,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又能够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驱动机制的形成提供帮助吗?我们在第五章中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型的灵活性,我们在构建区域消费的面板模型时,导入了度量政府行为特征的控制变量。并确实得到了显著的结果。政府支出相对规模的差异,即大政府与小政府模式,以及政府支出的约束强弱,显著影响着财政政策对消费的传导与效果。总体看来,大政府模式下,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的作用则正好相反。因此非生产性支出与转移支付的增加,确实能够对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切必须有赖于政府支出约束机制的建设与监督机制的完善。实证结果实际展现了这样一副情景,随着省际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边界的清晰化,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向公共服务建设,一个小政府的财政模式似乎是更为高效,但如果不辅之于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预算外资金比重的上升,地方政府资金支配能力的自主性得到强化,政府收支体系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加深,财政政策也许得到相反的结论:财政支出的增加反而抑制了消费的增长。最后,在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增长效应完成初步度量后,我们在第六章还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省际政府的财政调节智慧与政府支出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和目标诉求,我们调整了衡量政府效率时往往偏重于公共服务职能与公共品提供的能力差异的研究方向,重构了政府支出的投入产出核算体系,将政府支出效率的衡量更多的集中于调控目标的实现。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从这个角度将,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效率的改善,而非支出规模的调节上,是未来财政政策优化的重要方向。同时,分区域的政府效率考察也揭示了我国东、中、西部政府效率差异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特别的是,结果展示出中部地区存在一个持续的效率恶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政府效率的变迁与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论证实了“小政府更具效率”的假说,但有趣的是,在西部地区,更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及政府干预的进一步增强,似乎对经济增长及政府效率提高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政府效率的改善存在截然不同的路径。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2.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应缴纳资源税。
二、单项选择题
1. 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B)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2.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3.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决择 4.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5.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6.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C)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8.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的相同点在于(D)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9. 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B)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服务业 10. 耕地占用税实行(B)
A、定额幅度税率 B、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C、超率累时税率 D、幅度比列税率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政府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2.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
A、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控制 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C、文化市场调节 D、文化市场管理 3.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税 D、增值税 4.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监管内容的是(ABC)
A、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B、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C、协调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 D、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5.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主要有(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答:(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点。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
答:在直接民主制度下,1、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即所有成员一致同意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全体一致原则,就要求社会成员就每个人纳税份额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数量达成一致意见,其选择过程表现为在一系列的纳税份额组合中寻找均衡点,直到最后达成协议。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点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困难。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中之所以存在所谓“免费搭车”的问题,就是因为有人不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只愿意从政府得到公共物品服务,但不愿意为之纳税。再是为了达成全体一致,就税收分摊比例进行反复协商,随着社会成员的增加而难度增加,甚至不可能达成一致。
2、多数裁定原则,为解决全体一致原则存在的问题,多数裁定原则便成为一种选择。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应当承认,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在上例中,就仅仅因为赞成的人比反对的人多了1个人,就使得方案被通过,49人服从51人的决定。因而在决策中还需要适当关注这一问题。2.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答: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
(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
(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题目与形式: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要求:
1. 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2.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该项政策进行分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长期以来,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尤其是在政府的对内政策上影响较为突出,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利益集团在政府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所增强,影响也有所上升。本文拟从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入手,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对外政策过程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会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利益集团在国家对外政策过程中的态度也较以往更加积极,游说的策略手段更加先进,作用也更加明显。美国联合研究性组织“美国会议”将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策略手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995年2月23至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美国会议(The American Assembly)文件。(1)积极参与而非被动反应的策略。研究指出,利益集团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机会去施加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效果。(2)提供信息。利益集团必须拥有清楚准确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供他们参考。如果这种信息有助于决策者解决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些信息便比较容易为决策者所关注。(3)宣传信息。如何得到媒体的关注是利益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能够使利益集团赢得更多的支持,从而使其政策游说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益集团也可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和发动群众的方式去进行宣传。(4)选择参与点。国会是利益集团的主要政策参与点,因为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通常要对其选民负责,要在政策取向上对“依赖于”他们的人负责,因而成为利益集团最好的游说对象。国会非层级化、非官僚化的组织结构为利益集团的政策游说提供了诸多进入点。由于国会对外政策委员会以外的许多议员也同样能够设法影响和参与对外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也成为利益集团对外政策游说的对象。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改革以来,国会议员的发言和投票状况均可公开,使利益集团的代表能够了解议员的政策观点,从而能够决定游说对象。与游说国会相比,利益集团游说行政部门的难度要大得多,行政官员对来自利益集团的压力不象国会议员那么敏感,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运作特征使它比国会更易于排除利益集团的影响。尽管如此,行政部门仍然是许多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的进入点之一。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一些高级官员,他们清楚地知道一些特殊领域的利益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而也成为利益集团游说的对象。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能够帮助利益集团去影响国家政策。(5)采取适当的游说策略。采取何种策略对于利益集团游说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利益集团的代表一方面要游说那些支持他们政策主张的国会议员,同时也要花更大的气力去说服那些犹豫不定的议员。此外,利益集团还需确定游说过程中的策略,如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是否需要些弹性,或者作适当妥协。弹性和相应的妥协有可能增加决策者与利益集团进行磋商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利益集团目标的实现。总之,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某种作用,表现为:第一,在政策选择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利益集团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努力“引起媒体和行政部门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并将这一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总统研究季刊》(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1999年6月1日。)。利益集团推动对某政策问题的辩论,并努力使之产生相应的政策结果。第二,协同国会进行政策监督。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国会通常发挥着“火警似的”监督作用,并依靠个人或利益集团去监督行政部门的行为。当利益集团发现问题的时候,便报告给国会,设法通过国会听证会的形式或通过国会立法予以纠正。利益集团的此类作用使国会能够保持积极灵敏的姿态,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第三,提供信息。美国的利益集团是重
(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题目与形式: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要求:
1. 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2.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该项政策进行分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
在美国,长期以来,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尤其是在政府的对内政策上影响较为突出,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利益集团在政府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所增强,影响也有所上升。本文拟从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入手,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对外政策过程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会在对外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利益集团在国家对外政策过程中的态度也较以往更加积极,游说的策略手段更加先进,作用也更加明显。美国联合研究性组织“美国会议”将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策略手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995年2月23至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美国会议(The American Assembly)文件。(1)积极参与而非被动反应的策略。研究指出,利益集团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机会去施加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效果。(2)提供信息。利益集团必须拥有清楚准确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供他们参考。如果这种信息有助于决策者解决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些信息便比较容易为决策者所关注。(3)宣传信息。如何得到媒体的关注是利益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能够使利益集团赢得更多的支持,从而使其政策游说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益集团也可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和发动群众的方式去进行宣传。(4)选择参与点。国会是利益集团的主要政策参与点,因为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通常要对其选民负责,要在政策取向上对“依赖于”他们的人负责,因而成为利益集团最好的游说对象。国会非层级化、非官僚化的组织结构为利益集团的政策游说提供了诸多进入点。由于国会对外政策委员会以外的许多议员也同样能够设法影响和参与对外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也成为利益集团对外政策游说的对象。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改革以来,国会议员的发言和投票状况均可公开,使利益集团的代表能够了解议员的政策观点,从而能够决定游说对象。与游说国会相比,利益集团游说行政部门的难度要大得多,行政官员对来自利益集团的压力不象国会议员那么敏感,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运作特征使它比国会更易于排除利益集团的影响。尽管如此,行政部门仍然是许多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的进入点之一。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一些高级官员,他们清楚地知道一些特殊领域的利益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而也成为利益集团游说的对象。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能够帮助利益集团去影响国家政策。(5)采取适当的游说策略。采取何种策略对于利益集团游说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利益集团的代表一方面要游说那些支持他们政策主张的国会议员,同时也要花更大的气力去说服那些犹豫不定的议员。此外,利益集团还需确定游说过程中的策略,如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是否需要些弹性,或者作适当妥协。弹性和相应的妥协有可能增加决策者与利益集团进行磋商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利益集团目标的实现。总之,后冷战时期,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某种作用,表现为:第一,在政策选择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利益集团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努力“引起媒体和行政部门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并将这一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总统研究季刊》(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1999年6月1日。)。利益集团推动对某政策问题的辩论,并努力使之产生相应的政策结果。第二,协同国会进行政策监督。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国会通常发挥着“火警似的”监督作用,并依靠个人或利益集团去监督行政部门的行为。当利益集团发现问题的时候,便报告给国会,设法通过国会听证会的形式或通过国会立法予以纠正。利益集团的此类作用使国会能够保持积极灵敏的姿态,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第三,提供信息。美国的利益集团是重
第四篇:电大作业一
一、多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具有()的特点。
A.系统性和复杂性 B.动态性和稳定性 C.相关性和独立性 D.竞争性和法制性
满分:2 分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
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劳动力的参与率 D.人口的受教育情况
满分:2 分
3.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A.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B.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 C.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D.公共部门绩效测量的困难性
满分:2 分
4.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C.指令性规划 D.指导性规划)的特征。满分:2 分
5.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的特点。A.经济高效 B.测评面宽 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
满分:2 分
6.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是()。A.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 B.人力资源政策体制建设环境还不完善 C.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滞后 D.劳动力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满分:2 分
7.对于公务员的任职,必须同时具备()这些前提条件。A.有编制 B.有职数
C.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D.有财政支持
满分:2 分
8.人才测评的内容包括()。A.能力因素 B.动力因素 C.个人风格因素 D.心理因素
满分:2 分
9.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预测法有()。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满分:2 分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满分:2 分
11.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有()。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满分:2 分
12.薪酬具有()的基本功能。A.补偿功能 B.维持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满分:2 分)。
13.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中的公职人员的需求和供给状况不可避免地受到其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包括()。A.经济环境 B.劳动力市场
C.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D.区域环境
满分:2 分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 D.竞争的需求
满分:2 分
15.对公共部门监控对象进行监控的内容包括()。
A.对公职人员勤政的监控 B.对公职人员守法的监控 C.对公职人员执法的监控 D.对公职人员廉政的监控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公务员法》要求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实绩,对公务员的绩效评估是考核工作的主体。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2.社会性是人力资源最基本的属性。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3.调配功能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4.根据新增长理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增长。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5.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是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核心部分。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6.在我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7.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8.品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9.新经济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0.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标志是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所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著名演讲,因此,他也被后人誉为“人力资本之父”。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一般分为判断型的评估和发展型的评估两种类型。目前,大多数公共管理部门所采取的考评模式均属于判断型评估的类型。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规划是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性环节,是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并增值的前提。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3.从人才测评的发展史上看,面试的产生远早于笔试,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加上其主观性较大,一直没能成为公共部门人才测评的主体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4.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福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福利项目的设置都带有“供给制”的色彩,社会属性体现较多,劳动属性和分配属性则体现较少。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5.了解员工的需要是什么是应用强化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7.价值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可以适当领取兼职报酬。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19.监控与约束不是功能不同,而是侧重点不同。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20.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效果模型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有影响力,并被广泛采用的培训评估模型,它从受训者的反应、学习成果、工作行为和结果等四个方面来评估培训的效果。A.错误 B.正确
满分:1 分
第五篇:电大中国文学作业
一、填空题
“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2.在80年代后,杨绛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 绣谷之恋》。
5.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最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6.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丈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7.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写了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8.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9.北宋词人苏轼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10.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诗坛的最高成就,他开拓了诗的题材和意境,打破了传统的婉约尚,开创了豪放词风。
11.在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中,格非是马原之后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而余华则发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探索。12.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其书名即上古之书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13.“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在唐代的两家是韩愈柳宗元。
14.清代诗人黄仲则对盛世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预见了社会危机的即将来临。
15.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6.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17.在《家》中,觉慧把鸣凤送给冯老太爷做小老婆,鸣凤自尽后,又换了一个丫环,婉儿。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的咏梅绝唱中的名句。
19.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的茅盾《腐蚀》,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20.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
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
2.莎菲形象的“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第二,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现代的、进步的。她一方面对两性关系持开放态度,一方面也努力保持着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灵与肉”和谐的爱。3.《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 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艾青诗歌中的忧郁色彩?
通过以上各个不同角度、侧面的综合分析论述,对于艾青的诗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艾青的忧郁中饱含了深沉的爱,爱是其诗歌的内核和“诗魂”。他的忧郁是一种爱,“忧郁的爱”,爱是艾青诗歌忧郁的深沉因子。艾青诗里忧郁的色彩只是我们很易看到的表层显现,它有着悲怆的深度和震撼人心的力度。他的爱来自于对这土地、对这土地上人民、对民族和国家,以及对自由、光明与和平永恒的愿望。只不过这种深沉广博的爱浸染上了诗人忧郁的情感色彩。他的忧郁是在“爱”的追求过程中坚强的执著的信念的表现,是一种“力”的凸现,其反过来又促进了他对这爱的更加强烈的坚定不移的追求。因此,艾青式的忧郁表现出的是一种悲壮、崇高之美。其忧郁中迸发的是热情,其痛苦中蕴涵的是希望,其哀婉中燃起的是火焰。只要是人类还有悲苦,生命还受着扭曲,艾青的诗就拂不去的忧郁与悲哀的情结。2.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特点。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恨歌》对上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果。作品的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的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系,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冲突,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具体体现者。第二次
一、填空题
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盛唐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一个是以王维和孟浩然等人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一个是以高适、芩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4.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5.建安时期惟一的女诗人是蔡瑛,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言诗代表作是《悲愤诗》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后者的代表作则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9.巴金的小说《寒夜》主要通过汪文宣、曾树生等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国统区 的时代面貌。
10.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1.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12.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 和《锦绣谷之恋》。
13.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14.“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 很深。
1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其书名即上古之书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 编。
16.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17.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19.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启蒙文化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20.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 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二、简答题
1.《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2.小说《风景》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1作品主要是想表现社会底层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表现这个家庭成员全都疲于应付生存现状的种种沉重压力及“生存”本身的意义。
2从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可以产生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还原出赤裸裸的生存本相,充满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3.莎菲形象的“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的,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第二,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现代的、进步的。她一方面对两性关系持开放态度,一方面也努力保持着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灵与肉”和谐的爱。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2.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涅 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第三次
一、填空题
1.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启蒙文化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4.汪敬之的诗集《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爱情诗集。5.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 很深。
7.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
8.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9.杨绛在80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 写作姿态。
10.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11.明代作家康海的杂剧《中山狼》谴责了忘恩负义的行为,为其赢得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声 名。
12.阿城的《棋王》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王一生的故事。1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1976年“四五”运动中北岛创作的《光的赞歌》一诗。
14.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 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按其时间的先后分别是《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
16.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17.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18.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晚年的怀古名作。19.解放区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20.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2.简述汉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没落的时代风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古诗十九首》的另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例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情况简要加以说明。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
1、3 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
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三、论述题
1.《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3)“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2.举例说明《史记》文章的抒情性。
一、描写历史人物,融入了作者深挚的爱憎感情:歌颂明主贤臣、忠臣良将、仁人志士;批判鞭挞暴君昏主、奸臣贼子、贪官酷吏、势利小人,例如„„。这就使《史记》的文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激情。
二、史记》中有不少作品通篇像是一首抒情诗,像《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有的文章虽然未能全篇如此,但其中有的段落也有较强的抒情性,像《刺客列传》中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里项羽作《垓下之歌》一段等。
三、《史记》的文章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不少人物传记的结尾,作者也用“论赞”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也使文章带有较强的抒情性。第四次、填空题
1.小说《海滨故人》是庐稳的代表作。
2.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茅盾的《腐蚀》,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3.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4.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赵振开的《波动》是“文革”地下文学中最成功的小说。6.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在《围城》中,与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因同病相怜而结婚的是孙柔嘉。8.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9.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曰白的短诗《吻-》和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0.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11.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 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12.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启蒙文化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1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4.解放区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15.清代长篇英雄传奇《说岳全传》是岳飞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在民间影响很大
16.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评论家是茅盾。17.茅盾的第一部小说《蚀》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8.建安时期惟一的女诗人是蔡瑛,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言诗代表作是《悲愤诗》 19.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20.《青春之歌》之后,杨沫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就都没能超过《青春之歌》。
二、简答题
1.《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2.《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3.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 有哪两部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类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记载国家大事和君主言行的,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散文称历史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两部历史散文著作是《左传》和《战国策》。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涅 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2.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特点。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恨歌》对上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果。作品的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的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系,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冲突,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具体体现者。《中国文学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1.《诗经》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 篇,分为《风》、《雅》、《颂 》三类。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3.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世与孔子并称“孔孟”。
4.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创作精神上的特点。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个字。5.《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作者是班固,其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是《 苏武传》。
6.宋元话本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一是以讼狱事件 为题材的作品,一是以神仙鬼怪故事为题材的作品。7.崔盈盈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8.“二拍”是凌蒙初编著的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9.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0.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11.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在小说、诗歌和散文三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
12.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是《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和《民国日报·觉悟》。
13.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冯雪峰成立于杭州。14.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5.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邀请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宣告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16.茅盾说:“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也是‘末代’的诗人。” 17.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由《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组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18.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是出版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三部诗集的戴望舒。
二、名词解释
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第四次文代会: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召开。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关汉卿创作的思想内容。答: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
2、简要说明吴荪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杜竹斋的倒戈。
性格原因:刚愎自用、倔强不屈、性情暴躁。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华民族工业十分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 阶级的联合进攻。
3、简述《骆驼祥子》的思想意义。
答:主要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
四、论述题
1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答:《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2、结合《春之声》试析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新变化。答:《春之声》是王蒙在经历30年坎坷生涯以后,在创作中大胆借鉴“意识流”手法用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的代表性作品。《春之声》在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创新,表现在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主人公岳之峰为中心点,以大量感官印象引发自由联想,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线索,形成“放射性”布局结构,多线条、多层面、多视角地在过去、今天、未来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现实空间,加快了心理流程的速度,扩展了小说的容量,同时与五光十色、变化频仍的现实生活保持和谐。作品借鉴了意识流的手法,而不是纯粹意识流小说;注重心理探索,但不排斥描写客观环境和人物行为;大量的印象、感觉、联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经过了理性的筛选和梳理;内心独白、暗示、象征与客观叙事、描写结合,总体上呈现出乐观向上的基调,体现出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