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能长兴电厂深化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华能长兴电厂深化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2月19日,华能长兴电厂23名运行人员登上了飞往广西南宁的班机,他们将前往广西贵港华电涉外项目培训中心进行为期2个月的仿真机培训。培训取证后,他们将走出国门,前往印度开展600MW级机组运行技术服务。这是该厂为积极贯彻落实华能国际“抓机遇、闯难关、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要求,不断深化“走出去”战略,盘活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新举措。
近年来,长兴电厂为了摆脱发展困境,一方面,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上大压小”项目;另一方面,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走出去”,打造窗口示范工程
2005年,长兴电厂在玉环电厂成立项目部,承接该厂4台100万千瓦机组燃料脱硫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这是长兴电厂寻求发展空间的第一步。长兴电厂机组小、人员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中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上大压小”是首选,而“走出去”,学习先进管理模式、新技术,努力把人员多、包袱重的劣势变为人才多、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玉环项目部成立伊始,它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赋予,所以注定要比一般的路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玉环电厂脱硫系统技术含量高,项目部初期人员配备相对不足,与玉环电厂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需要进行对接和融合,生活后勤服务相对滞后。面对诸多困难,长
兴电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致力把玉环项目部打造成“窗口”示范工程。
随着领导力量加强,技术力量支援,派驻精英队伍,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等,项目部的各项工作一步步走向了正轨,“窗口”效应逐步凸显,通过加强外委队伍的管理,开展运行小指标竞赛等劳动竞赛,玉环项目部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管理型”转变,各项工作得到了玉环电厂的肯定。
2010年,玉环项目部以安全管理、节能降耗、设备整治等为重点,攻坚克难,不懈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脱硫投运率和脱硫效率分别达到98%和96%以上,全年累计接卸煤船153艘次,卸煤量达952万吨,6月8日,还创下单日连续接卸7.16万吨的好成绩,朝着业内标杆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1月25日,在华能国际2011年工作会议上,长兴电厂玉环项目部被授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玉环电厂四台机组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为长兴电厂从事大型项目的运作积累了宝贵和丰富的经验,员工在大机组、大企业的管理中得到锤炼,思想认识、技能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后备人才,为长兴电厂深化“走出去”战略开了一个好头。
“走出去”,不断做大检修市场
长兴电厂原安装有2台135MW等级的小机组,在对外承接业务开拓检修市场上困难重重,没有大机组检修的经历让业主方持怀疑甚至不放心的态度。长兴电厂在一墙之隔的300MW级机组的长电公司,一
开始只是承接一些辅机系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沟通争取和紧急关头的“雪中送炭”(抢修),逐渐取得了对方的肯定和信任,从锅炉本体管阀到锅炉设备的所有项目再到汽机仪控侧的工作,长兴电厂一步步打开了这个市场。
近年来,长兴电厂先后在苏州热电厂、巢湖电厂成立项目部,两个项目部运作良好,业主方评价积极。为实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增强整体竞争实力,长兴电厂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调研检修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特殊工种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等培训工作,同时加快完善对外项目承包检修资质体系,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两台机组全面停役后,长兴电厂对原检修部、检修公司、燃料部三个部门进行合并,成立检修业务部,大力拓展检修市场。2010年该厂全年工程总标的突破1600万元。成功承揽兰溪电厂检修项目,首次参与该厂600MW机组锅炉引风机解体大修,并取得一次启动成功;同时,针对北仑电厂检修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拓展,在2009年的基础上工程收入同比增长900%;在巢湖电厂和苏州热电厂两个项目部维护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分别承接巢湖电厂#1机组配电系统B级计划检修任务,以及苏州热电两机三炉多项计划检修工程;长电公司的检修市场更是占了长兴电厂当年检修收入的20%。
外拓检修市场过程中,进一步优化长兴电厂对外检修项目的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带动了员工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积极转变,广大检修员工努力克服家庭和个人生活工作的诸多困
难和不便,积极投身于对外检修工作,其中不乏双职工家庭夫妻双双离家参加对外检修。2011年春节期间,全体检修人员和往年一样,奋战在玉环、长电、苏州等各个检修战场,以出色的表现、过硬的技术、良好的素质,在外部检修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走出去”,努力提升员工素质
时间往前推一年,长兴电厂外出参加技术服务工作的90名职工中,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自己将跋山涉水,借调到离家千里的玉环、滇东、北京工作。
12月中旬,长兴电厂59名职工分两批奔赴华能滇东能源公司。滇东能源公司,地处云贵交界,四面环山,海拔1800多米,职工刚到那里时,存在高原反应睡眠不好、上班时间长、管理模式不适应、部分职工血压升高等情况。面对诸多困难,长兴电厂职工努力适应滇东电厂的工作节奏和方式,认真学习滇东的企业文化以及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以最短的时间内独立上岗,得到了滇东电厂的认可好评。而从18位借调至玉环电厂人员的反馈情况看,玉环电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饱和,工作标准高、要求严。面对巨大挑战,长兴电厂借调人员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积极融入了全新的工作环境,主动去适应玉环电厂的管理要求。
长兴电厂厂长毛俊海在厂务会上说:“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必然催生出不同的管理文化。我们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收集、梳理和总结,积极地学习借鉴其中的先进文化和理念,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赴外参加技术服务工作,是在全厂机组实施关停、力争上
马新机组的背景下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锻炼和学习,提升素质和技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的需要。”
„„
“走出去”,以检带培、以运带培,参加技术服务,为培养大机组所需的各类人才做好充分准备。在一步步“走出去”的过程中,华能长兴电厂职工们逐步转变了观念、深化了认识,能够直面压力、勇挑重担,自觉地将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篇: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内容摘要:清朝历史的惨痛教训早已告诉世人,闭关锁国政策必将导致一个国家无法适应世界潮流,处处挨打,最终失去生存空间。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中国营造了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才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必经之路
经济全球化
对外贸易
一、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分析
清朝时期,当局政府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虽说其目的是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它使中国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严重阻碍着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更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虽说我国打破了闭关锁国,但是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私企国有化的进程,任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的发展。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企业才真正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前,“引进来”战略是过去我国对外开放的侧重点,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模仿,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都站稳了脚跟。企业不断的发展使得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通过实施“引进来”的策略,我们不断获得世界先进一流的内容,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背景分析
随着各国之间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首次展现在世界面前。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资本形态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其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选择就是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不断成长。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也慢慢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新格局。到1998年为止,全球有六万多家跨国公司,它们在国外有五十多万个分支机构,总共占全球产值的25%。随着入世谈判的进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加快了开启的速度。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当今全球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都在提醒着我国企业应打开国门,把企业发展到国外去。
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一)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经之路
外向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动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的总称。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就是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把促进出口和推动国际贸易平衡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加速推进外贸战略结构的转型,尽快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能够将我国企业置身于世界市场之中,在激烈的世界竞争潮流中,不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以此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过大企业的规模,达到企业发展的兴盛。
(三)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中国企业有必要通过国际化经营向境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可以使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为国内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企业扩大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需要。目前的中国市场,通过各项数据表明,如果只是发展国内经济,企业只停留于国内,那么中国的发展将出现停滞状态,所以中国需要发展对外经济。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扩大出口,那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也是有限的,也难以长久地占领已有的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在国外投资办厂是一个使其持续经营的重要策略。在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由于境外加工贸易的内在特征,利用得好,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五)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不仅可以发展国内经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因为中国企业投资向东道国输入资本和的技术,能够增强其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另外,中国企业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因此企业对外投资能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可以增加两国的贸易来往,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六)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能够减少我国因出口而引起的贸易摩擦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在世界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据数据表明,中国近几年的出口总额排名很是考前,2011年世界排名第二,这就说明中国在世界中出口趋势很强,这就会引起其他进口国的高度警惕。为了保护国内经济,进口国肯定会设立重重贸易壁垒,进而有可能增加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比如美国就多次对中国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增加对中货物的进口关税。但如果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直接设立跨国公司,结果将大大不同。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平衡表中表现为直接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能够绕过贸易壁垒,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能直接利用东道国的资源,易于获得商业情报信息。
三、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可能性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向中央政治局通报“三讲”情况的讲话中,在全面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把“走出去”战略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2002年,在党的第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十八大中,又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十八大之后,中国将会相应调整对外经济战略,更利于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纵观最近的全国人代会,都高度关注“走出去”战略,因此,这一战略是可行的。
(二)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推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者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为我国提供了较低的成本,这也就使我国出口的劳务、商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每年吸收的外汇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因此外贸顺差和外资的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这将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常年的贸易顺差是我的人民币趋于上升趋势,这将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但与此同时,外国的资金价值较人民币来说就变得相对便宜,这将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海外并购的发展。
(三)加入世贸组织为“走出去”战略推波助澜
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将会直接和全面地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有步骤地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新的条件下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四、总结
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获取境外自然资源和先进技术,突破贸易壁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需要选择科学的战略模式。企业应根据东道国的风险与成本状况、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产业发展状况、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各种适合自己的“走出去”模式。对于“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国际、国内障碍,需要政府、企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只有这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才能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才能不断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是中国走向强盛。
第三篇:如何让核心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人才管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几年前,美国对发展最快的200家企业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这200家公司的CEO最关心的问题是两个,一是怎么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来为公司服务,另一个是如何留住这些最优秀的人才。那么不同性质的企业,是否有不同的人才问题?
创业型企业:留用人才易,吸引人才难
对于来自创业型企业的张邦辉来说,最头疼的事情不是人才的留用,由于采用了多种形式,以企业成果分享为主的激励机制,如组建合营公司的模式,年薪制或者分红权,甚至请人才直接入股(企业正在谋求上市),对于挽留人才起到了较强的吸引作用。让他们感到困难的是优秀人才的寻求。由于公司由研究型人才组成,其价值观尤为注重做事的过程及长远目标,而目前市场上缺少这样的人才,因此寻找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是公司遇到的瓶颈。除此之外,随着公司的壮大,这家创业型技术公司还面临着需要更高、更强的管理能力的问题,如今在全国已拥有8家子公司的天邦股份,需要进行集团化管理,而公司却没有这方面的管理人才。
国有企业:沟通与传递
拥有淮海路众多的商业品牌和商业网点的上海淮海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传华有三个问题。第一是在企业老总的眼光里,觉得自己的企业总缺乏优秀的人才;第二,在执行层和员工当中,却总认为自己是人才,没有得到老总的认可。这两个问题构成了一对矛盾。第三,公司找到了优秀人才并为他的培养做出了很大努力,还是没能留住他。一个实例是,该公司曾经引进一个硕士生,准备以后委以重任。就在公司打算只要经过最后两个岗位,就让他进入公司高层的时候,他提出了辞职。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的成长速度太慢,并且他需要更多的年薪体现自己的价值。核心人才不能充分理解公司的战略、文化和老总的思路,以及单纯追求以物质(如钱、车、房)和职位的提升体现个人价值,也是导致其最终与公司说再见的重要因素。
软件业: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在以人才密集为特点的IT业,“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这句话得到了充分体现。由于IT人才一方面个性比较强,另一方面市场对IT人才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因此软件业的核心人才管理充满挑战。王兴山用“最不安静”四个字突出了这一行业的人才特征。在他的经验里,公司小的时候,有三个方面对人才很重要:事业、待遇和人情。随着公司规模化、国际化,感情的作用开始被淡化,而如何驾驭文化差异成了新的挑战。尤为让人感到启发的是,在浪潮的经验中,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困难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还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域。总部位于山东济南的浪潮公司,在开始时得益于山东人的安分稳定,不轻易跳槽换公司,人员稳定,知识得到沉淀,这对于软件业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随着公司扩展到上海、广东,当地员工的特点发生了差异,用山东的文化管理上海人或广东人就失灵了。而当分公司开到日本东京时,浪潮更面临着用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的方式来管理当地人员的难题。
王兴山得出的经验是,分公司的一把手一定要是本地人,但是技术支持可以从总部派去。在他看来,文化差异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对于高学历、高知识的空降兵无需寄托太多期望;另外,他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并不可取,应多多培养内部人才,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跨国公司:一不小心“为人作嫁衣”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监余华认为,在中国体育行业和零售行业是最缺乏人才的地方。由于阿迪达斯是一个龙头企业,因此很难找到能即时上岗的人才,如果到其他地方找,则需要经过很多的培训,这也是目前零售行业的一个困境。在中国目前的人才大战
中的挑战是,如何找到马上可以用的人,这个人能否融入公司,符合公司价值观和文化,有没有团队精神。第二大挑战是,公司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才成长的速度,也就是人才短缺,因此,如何培养人才快速发展,跟上公司步伐,避免“青黄不接”的现象是另一个困惑。很多公司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公司招这么多人,但好像能用的总是十几二十个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跨国公司的另一大难处在于,公司培养的人才很快就成为市场上猎头公司的对象。由于这些人的期望值很高,觉得自己非常有价值,面对这样的诱惑,如果原来的公司没有特别吸引他的东西,就可能跳槽。
十八般武艺话对策
尽管不同性质、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各所不同,但是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的认同以及人才的内部培养对于防止人才流失及企业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各位老总有不同的经验和对策。
核心人才的“三三”论
对于核心人才的发展与管理,淮海商业的杨传华有言简意赅的阐述。在他看来,核心员工应该具备三个要素:
一、对企业忠诚;
二、本身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
三、具有非常好的潜在空间。而对于如何让核心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他认为还是三个要素:一是普通激励要素,包括大家熟知的股权、红包、各种福利;二是需要给核心员工业务提升、职位提升和想象的空间,也就是价值空间;三是,给核心员工竞争,让他保持危机感,促使其不断进步。除此之外,杨传华还提出了核心员工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核心员工会被逐级提拔,自然地进入高层。二是,如果他认为自己和企业文化不相符,对自己的职位不满意,就会跳槽,但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三是,他工作上的生命周期结束了,那么就让他下岗养老。处在“婚姻”中的企业与人才
资信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黄既唯女士提到,虽然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管理工具,但是企业在运用时往往收效寥寥,其原因正在于“恰当”二字。使用者对于这些工具功能、性能、使用方法并不是特别了解,往往在不恰当的时候使用了不恰当的工具,因此达不到目的。所以,企业不应迷信工具的作用。
对于淮海商业的核心人才流失的例子,黄既唯将企业与人才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婚姻,是“结婚”的时候没有充分的了解导致了未来的分手,还是“婚后”有了其他的原因,令员工变心,或者是“第三者”的出现令员工跳槽?淮海商业的人事管理架构看上去已经颇为完善和成熟,为什么会出现老总和关键员工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硕士变心的情况?黄既唯认为客观上固然存在着环境变化导致人才“变心”的原因,但公司是否在不断强调和灌输公司的文化,有没有及以什么样的形式来验证公司的文化被有效地传递至整个公司,被员工有效地接受了,恐怕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传递,难免造成“同床异梦”,缺乏了解,容易影响上层决策的贯彻和执行。对于那个“出走”的硕士,如果早点告诉他公司对他的最终培养计划,也许事情的结局就不会是这样。
黄既唯建议老总们应该有一个“工作中的太太”,即工作上的合作伙伴。老总们通常十分繁忙,需要考虑的事情往往千头万绪,忽视了将自己的思想,以很好的方式传递给人事部、他的助手和伙伴,不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有效的沟通文化。
“软硬兼施”
来自华信惠悦咨询的袁凌梓女士,为企业碰到的“人事病”开出了八字药方:“认清现实、软硬兼施”。
目前中国人才市场的现实,一是人才流动频繁。根据该公司的调查,中国连续3-4年都是亚太地区员工流失率最高的地区。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大量发展机会,处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人才的心态难免浮躁,这可能是所有问题的最大根源。
第二点,求大于供。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环境还不能够培养出大量适合公司需要的人才,更缺乏马上可以用的人才。中国人才的职业化程度包括语言能力、职业精神、一般岗位技能等都比不上印度。人才本身的匮乏,造成了供给上的紧缺。另一方面,人才市场不够透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供给和需求无法匹配,公司找不到想要的人,而好的人才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
第三点,关于以人为本的问题。由于对人才的看法不明晰和标准不统一,尤其是老总的看法,也会给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很大的问题,无法明确人才的选拔、留用标准和激励方式等等。尽管很多老总都在说要大力培养人才,但是投个广告几千万没问题,人力资源要做个项目,即使只有一百万,也很困难。所以,其实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针对以上中国人才市场的现实问题,袁凌梓觉得解决之道在于“软硬兼施”。
其一是建立明确的“雇主”品牌。企业招人难,尤其是中小企业,用什么资本去吸引人才?即使公司有足够的资本,但是人才在选择企业时往往是综合的考虑。因此,企业应该树立“雇主”品牌,建立良好的形象,就像产品品牌一样,有效地传递到市场中去。
其二,建立明确的识别人才的体系。为什么企业看不到希望要的人才,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对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做一个非常好的定义。
其三,“两硬一软”用好人才。用人的方式,一是创建适合企业的激励体系,将激励杠杆融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将会对核心人才的潜力发掘以及人才保留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第二是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不仅有良好的人事环境,如很好的待遇,还要建立良好的业务流程,让员工做事能够更顺手,更放得开手,由此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要清除不利于人才保留的不好的企业特点,如官僚主义、公司政治,提高经理人本身的经营水平。这是“两硬”,指把人才的硬件环境建造好。所谓“一软”,指管理者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直线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带队能力。因为现在员工流失的一大原因是下属觉得上级的能力不够,所以培养领导人本身的能力非常重要。概括起来,“两硬一软”就是得强调激励、环境和领导者的能力。其四,价值观留人。留人有很多方法,很多企业都有所谓的员工保留体系,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是把薪酬体系优化再优化,然而根据袁女士多年来的经验,最终还是要靠价值观留人。在中国目前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要设置太高的员工保留预期。根据华信惠悦的调查,员工在一家公司留三年就很不错了。虽然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的人在能力上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一定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能够走到底,所以留人最好的方法还是价值观的认同。
第五,育人自救。由于当前中国人才市场最大的特点是缺少企业马上就可以用的人才,好的人才大家都在抢,所以企业一定要自救。根据华信惠悦对大企业进行的一个调查,像摩托罗拉、惠普都有长期培育人的计划。培养人必须要有投入,虽然短期内未必能够见到效果,长期必有回报,掌握公司重要资源的CEO尤其要重视这方面的投入。这也是企业解决人才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
承上启下,横向整合,拔苗助长
信德集团联席董事、中国区负责人谷庆作为职业经理人,为留用员工总结了三句话:承上启下,横向整合,拔苗助长。
所谓承上启下就是一方面将股东会和董事局的意思向分管的区域传达和执行,并代表所管辖的员工在必要时和董事会、股东会进行抗争。在启下时,谷庆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教练,培养下面的经理人,并给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横向整合涉及到与总部和其他区域的人员的协调,把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便于核心员工发展。谷庆的拔苗助长,指的是换位思考。让核心员工学习从管理层的位置进行分析决策,这样既可以考察其表现,又能让核心员工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满足和被重视的感觉。
把人才当作战友
邓华所在的龙旗科技也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对于公司尤为重要。龙旗的核心使
命是希望通过10年、20年的努力成为业界受尊重的公司。从公司使命出发,公司把核心人才当成一起奋战的战友,建立起很强的凝聚力。这些人才不仅在公司经营好的时候为公司效力,也能在公司跌入困境时,坚持奋战。与其他讨论嘉宾一样,邓华也认为公司的价值观对于留住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他建议,如果自己创业,要把企业的使命和人才观想清楚,而如果要打工,则也一定要了解公司的人才观。虽然人才管理有多种具体方法,但邓华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差异在于每个公司的CEO。人力资源部门是个平台,提供专业的方式、专业的方法,但CEO是关键。在招聘新员工时,龙旗十分注重价值观的沟通。而对于比较高层的人员,公司都送他们去读EMBA,此外,还有非常严格的培训计划。
第四篇: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如何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做好职业生涯的设计对所有工作年龄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
1、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
2、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
3、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本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本人的职业性向;
3、本人的技能;
4、本人的职业兴趣。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爱好,影响一个人职业爱好的因素有:
1、天资和能力;
2、工作动机和需要;
3、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奠定人生道路的基石。在员工的职业生涯中一定要走好第一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职业。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定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再一个任务,就是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年轻人步入职业世界,表现如何,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有些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到单位工作后不屑于做零星小事,不能给同事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一个年轻人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危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学习。根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识,90%是工作后学习的。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参加工作后学习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要一些不可或缺的能力,如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等等。职业工作能力开发:首先,增强实力。学习当然是根本措施。首先,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进入组织之后,千万不要停止对学历的追求,尤其是低等或较低文化水平者更是如此。学历标志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追求学历,是扩大知识面、增加新知识,甚至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这是任何一项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进入组织内的雇员要据个人情况,订出可行的上学计划,一步一层楼脚踏实地的向上走。其次,采取多种形式,不断自觉的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时代,停止学习,意味着原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丧失。必须积极、主动、自觉的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再者,丰富工作经验。不要拒绝一切提高自己,丰富发展自己实力的机会,特别是不要拒绝一些复杂工作任务或委以的重任。
获取新知识能力:人的职业生涯中会有很多转折点,充分的把握住这些转折点,对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对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抓住机遇,不断扩展自己的新能力,迎接挑战,才有前途。
适应职业需要发展个人能力,作表现杰出的突出人物。个人能力的开发,无论是深化原有能力,还是获得新能力,都不是盲目的。必须适应职业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能力开发。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考虑本人的职业兴趣,例如:喜欢旅行(适合于经常出差的职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在南方工作);喜欢自己做出决定;喜欢住在中等城市;不想为大公司工作;喜欢穿休闲服装上班;喜欢与大众人群交往;不喜欢整天在桌子后面工作等等。另外,本人具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项突出的技能,而这项技能可以为其带来收入,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当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除了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之外,还要考虑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给您提供哪些岗位,从中选择那些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如果在本公司没有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或者说,您所在的公司,不可能提供适合您本人的工作岗位,就应该考虑换工作了。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有责任指导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给出员工适合的职业通路。这样,企业才能人尽其才;员工才能尽其所能为公司效力。
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把目光投向未来。研究清楚本人现在做的工作,十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未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还是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
在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后,就能够给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了。
所以,自从很早开始,我考虑了很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认真真规划了自己的职业,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单位。曾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员工可以在邮政这个大家庭中获得发展的机会。
对此,我的答复是:是那些能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员工。
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认同邮政事业的企业文化,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二是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并且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公司发展,与企业一起成长进步。
曾经听过一个比喻,现也可应用到我的生活当中:邮政事业好比一条大船,那些在船上能按照舵手的指挥奋力划水,帮助船前行的人会获得发展;那些无所作为企图滥竽充数的人,迟早会被淘汰出局;至于那些反方向划水,或者干扰他人划水的人,是要立刻被赶下船的。
我们需要的是高度认同邮政的企业文化,并且能够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的员工。
过去的日子里,邮政取得了快速发展,企业资产总额和销售规模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我们员工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正是每一名员工的成长推动了邮政这个大家庭在过去的发展。
这些日子,公司一直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一直在努力构建一个利于员工创新、成长的空间,力图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里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使每一名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获得发展空间。
公司推行各项福利政策,突出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是希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真正优秀的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公司组织一系列培训,包括各类管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是希望所有的员工能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成长进步;
公司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也是希望能够为全体员工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使我们的员工能够愉快工作、健康生活。
邮政是一项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事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不断奋斗。这项事业的成功需要公司员工能将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联系在一起,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共同成长。邮政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会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宽广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只要我们将自己的事业目标和公司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公司一起成长,我相信邮政的未来充满希望,每一个邮政人的未来也将充满希望。
xx
xx
第五篇:电信员工我与企业共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是来自电信公司的一名员工。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立足本职,我与企业共成长》。
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那就是:立足本职,与企业共同成长!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这小小的演讲台时,脑海里禁不住浮想联翩。年轻的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想到了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加耀眼、璀璨!XX电信公司的命运就是每一个电信人的命运,XX电信公司的骄傲就是每一个电信人的骄傲;XX电信公司的发展与壮大要靠我们每个员工的奉献与奋斗,而只有XX电信分公司发展了、壮大了,也才能成就我们每个员工。
“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为痴人”。作为电信事业的一员,我们苦的滋味胜过于咖啡,痴的程度不亚于一个孕育孩子的母亲。我们对自己职业的挚爱,日月可鉴;我们对企业的关注,超越自身。多少日子,我们披星戴月,伴着自己要倾注无限精力的事业,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多少欢喜的日子,我们舒展疲惫,品味着收获的甜蜜,笑了一回又一回。这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奉献的价值、追求的快乐,也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关心与呵护。为此,我们兴奋、自豪,同时更加地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电信事业。
X年前,我踏出大学校门,成为XX电信公司的一名员工。当时的电信公司还是一片未开垦的“荒地”,我参加工作的新鲜感很快就被紧张与辛苦所取代。眼前没有金碧辉煌的酒店大堂,只有满地的泥土瓦砾。我在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中参加了新员工培训。在培训的第一天,电信公司领导召开了一次动员会,会上要求党员团员和青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电信公司的“开荒”工作,共同创造电信事业美好的明天。听了领导的动员,激起我对明天的憧憬,培训中,我十分认真刻苦,几次业务比赛我都取得了头名。培训结束后,我积极投入“开荒”工程中,我事事不甘人后,争做苦活、脏活、累活,哪里工作紧张,我就赶去帮忙。
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发扬爱岗敬业精神。通过前台业务培训,我熟练掌握了操作流程。在工作中,我经常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做好工作不仅是对单位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同事负责。”这就是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将发生的事情全部分别记录下来,并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使问题及时改进和解决,我认真细致的工作,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好评。
积极参与青年活动,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电信公司员工百分之六七十都是青年人。基于这个特点,公司党委十分重视对青年人的教育和培养,提高青年人的思想觉悟,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我积极响应党委提出的“争创市级文明单位、争创优秀企业、力保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去落实党组织的要求。在政治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党委组织的青年积极分子党课培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文件,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许多青年人在接受党的教育以后,纷纷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我也是其中一员。公司团委结合青年人数多、岗位复杂、在一起活动时间较少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积极组织开展了许多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联欢会、运动会、青年书法展、青年征文活动、微笑大使评选活动、青年歌咏比赛、青年读书周等,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并起骨干作用。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把我们青年人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我也受到了教育和陶冶。
作为可以见证公司成绩的一员,我感到高兴,是公司赋予我经历了人生的这一段学习进步的机会。我们的服务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已经赢得了外界的目光和认同,初步实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目标及价值。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知识经济已席卷整个行业,我们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失败,只有在学习中才能进步,才能立足于生存。感谢公司,感谢
大家,正因为有了我们值得骄傲的经历,我们学习到了进步的法则,学习到了奋斗的天平。
今天,当我面对行业、面对社会、面对朋友时,对于事业,对于公司我可以侃侃而谈,我们是专业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自信,我们可以超越一切。在几年前,有人会问我:“你们是做什么的,你们公司如何如何?”,现在人们会说:“听说你们还可以嘛,XX电信公司,很专业哦……”。这就是对比,这就是成绩。在过程中我们学习,在过程中我们升级,可以说踏实地迈出这一步公司与我都打好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了。
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在狂袭,社会在进步,我们对于社会文明,对于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大,我们的任务和责任也会越来越重。但是我们不怕,相信公司的决策,相信公司的目标和公司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后面的工作还很多,明天是什么,明天的明天是什么,我们都无从所知,也无从把握。但是只要能够报以„我为公司,公司为我‟的目标,才会平实的向前一步。春天即将来临,新的一年和努力的一年也会过去,我们期待明天,期待辉煌。
把握自己,珍惜岗位,努力工作才有可能好戏连台。让我们以澎湃的激情,编织美我的未来;让我们以真挚的情感,和企业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