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

时间:2019-05-13 23: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

第一篇: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1933年15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了他的脚堂。任老头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长征时留下的。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递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因为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说:“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经历是红军长征的缩影。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于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70年了,整整70年了。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师大附中的莘莘学子,凝望着校园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绩,红军长征途中,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那一幕幕历史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它就是长征的力量!

光照千秋,流芳千古。

第二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是《南方周末》1999年的元旦献词,也是一套“语文教材”———《青春读书课》中的一篇文章。作为一位普通语文老师,严凌君的努力不禁让我们为之感动。不久前,一套个人编写的另类语文课“教材”———《青春读书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市。向来以出版严肃、高品位的社科类专业图书著称的商务印书馆,魄力出版这套“非学术背景的学生读物”,并将其作为重新进入基础教育读物阵地的首个选题,足可见得这套书的内在魅力。该书一上市,就立刻以其鲜明的民间立场与个性色彩,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对当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再次反思。严凌君,作为这套书的编写者,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教学矛盾日益突出是语文?

语文之痛,痛在何处?缘何如此痛楚?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学语文教育已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有一位网友曾经有这样一段留言:“我是个高中语文老师,我多么渴望每堂课我都可以给我的学生读一些我喜欢的、我感触很深的小说或散文,让他们也能和我一样感受文学的魅力,可是我能吗?我如果那样讲课不知道会有多少家长把我赶下台,不知道有多少班主任不想和我合作,不知道有多少学校要把我开除!都说是老师不好,我也想要那样的课堂呀,但是可以吗?” 因为长期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工作,严凌君也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我们真正想教给学生的东西是课本里没有的,学生想听的也没有。我们的语文教材几十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那种教化的色彩太浓,没有用一种东西去打动、感染他们,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语文教育的矛盾越积越多。如果我们对这种状况不做点改变,学生只好去找些流行文化来填补自己的精神空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也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改革难题。课程教学越来越精细化,考试答题越来越标准化,从而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异化,内部矛盾日益突出。

学生缘何厌恶语文?

谈及语文学习,学生们如是说——— “上了三年高中,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在考试,听老师讲考题,不知道语文究竟应该学什么,很难找到一点关于语文的美好回忆。” “语文老师也常鼓励我们创新,但现实中能允许创新吗?”“对文言文学习始终难以产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太难,字词意义的变化太复杂,总希望老师讲;另一方面是因为整天听老师讲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句式、翻译„„讲白了又没有多大意思,老一个模式,真难熬。” “高中作文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老师很少指导,我也懒得练,反正练与不练都一样。一场考试下来,不及格的少,得高分难。只要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不偏题,考试就差不到哪里去。”„„ 学者谢泳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本身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不是哪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成果丧失了开放和从容心态后导致的必然结果。严凌君这套书的价值,应该说是很大的,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僵化教育体制的挑战。严凌君认为,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和思考,这样一批批“优秀”学子的“精神家园”何在?中学语文课是否存在严重失职? 然而,仅仅埋怨是不够的。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面对语文教学这门“学问”,严凌君说:“我不允许里面有虚伪,有欺骗,有大量的泥沙。” 10年前,“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指责,让他为自己的职业羞愧。10年后,他撰文说:“化育天下学子是读书”。

源自民间的“新语文运动”

“我惊异于编著者给他的孩子,以及我们这些成年人,展现了一个如此广大,如此丰厚,又如此美好的人文空间。这些天,我都徜徉其间,如痴如醉,乐不思蜀,它让我忘记了一切:战争的疯狂,病毒的猖獗,以及自己身体的不适。„„” 这是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给予这套“青春读书课”的评价。这套书的编著者正是深圳蛇口育才中学的语文老师严凌君,1990年从江西吉安师范学校跳到深圳特区。他来的理由也很简单,“在这里可以有更多的钱买书。” 来深圳十多年了,严凌君老师依然不改在大学时的那种抱负和理想情怀。在大学时,他曾担任过学校诗社的社长兼任刊物主编。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然而这十多年来,他究竟如何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和愿望呢? 严凌君说,在大学时经常写诗。后来在读书和教书的过程中,一边收集和整理资料,一边作笔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青春读书课》的雏形。《青春读书课》最初是一套油印本,是严凌君课堂教学讲义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积累和完善,严凌君尝试着把这些选读文章结集在一起。该书分为七大卷,每卷一个主题,包括《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古典的中国》、《世界的影像》、《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及《人间的诗意》,完成了从“成长”、“心智”、“文学”、“中国”到“思想”、“文化”、“诗意”的过程,涵盖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科学、自然、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严凌君说,编写《青春读书课》就是为了让中学生读者有更加健全的青春和丰富的人生,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读名著不是任务,也不是目的,文学是人类巨大的精神遗存,每一代阅读文学的青年都是从这个辉煌的通道中去品味生活以及世界的存在。由初中到高中一套六卷,时间涵盖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到当今时代,空间涵盖从中国文化到世界文化。主题构成体现在内容上,力求打破框框套套,强调思想的丰富和宽容,文化的深厚与博大,以读书无疆界、思想无禁区的全球视野,力争浓缩人类文化的精华,以期达到对青年学子进行文化启蒙的目的。这就是严凌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一场源自民间的“新语文运动”进一步展开。这套书的选篇不拘一格,尤重时效。《读书》1998年12期的编辑手记《请国人温习常识》,《南方周末》1999年元旦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乃至崔健的中国摇滚和罗大佑的《童年》这样的流行曲调也收编在内。从选本中能够明显感觉严凌君对目前日渐势微的诗歌的偏爱。他表示:“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补上这一课。”而争议也集中在严凌君自由化的选篇风格上,一些学者表示了“很多读本所选的作品良莠不齐”、“如果要把这些选本作为课本,不适合我们的教育机制”等类似的质疑。然而,在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遭受众多诟病的今天,一位教师,一套“民间”语文选本,究竟以什么魔力打动了几乎所有接触过它的人?

他的真诚与可爱之处„„

“不成熟,正是青春的至纯至美。一切都还没有定型,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还可以从头设计。无数的可能性,无尽的选择,无可限量的未来,都在今天蕴藏。趁着心地还柔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播种。” 这是在他指导的《春韵》网站的“编辑手记”中的一段话。严凌君目前是育才学校《春韵》文学社和《春韵》网的指导老师。他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文学感觉、有文学情趣、能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美的人才,通过美好的文字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他还说,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东西,却不能教给学生;教给学生的,只是那些规定的、狭隘的东西。他强调,他选的文章,就是让学生感动。钱理群教授在读这套书后也有同样感触:我深信,编给中学生读的书,要让孩子们喜欢与感动,首先我们成年人自己要喜欢与感动;自己不喜欢、无兴趣的,千万不要硬塞给我们的孩子,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严老师曾说,这套读本是他送给学生的“礼物”,那么,把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作为首选或作详尽的介绍,都是很自然的。于是,就选了一般选本中少见的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而且破例写了长达五千字的“导读”,并且深情地回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如何陪伴自己度过“惶惑的青春”。还有海涅的那首《你是鲜花,你是亲爱的孩子》,短短的十六行诗,严凌君却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二千余字的《海涅———爱神悲悯》。他的努力让人感动。这些,正是严凌君的真诚与可爱之处,感动着孩子们一颗颗至纯至善的心灵。

第三篇: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空气中还回荡着那首《天空之城》的旋律,仿佛穿越千年的尘埃,从莽莽苍苍的远古响彻到忙忙碌碌的现代,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忽地有种莫名的感动,于是笔尖游走在纸端,留下一时的思考和感受。

我想,音乐最大的魅力便在于能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它唤醒人内心最真诚的某种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心也跟着那种节奏跳动,起伏跌宕,缠绵未绝。突然发现,所谓的余音绕梁只是因为音乐留在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从未消逝过。

于我而言,听一首曲子,仿佛是聆听作曲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呼唤,或坎坷,或豪迈,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每每这时,我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有时,自己听着听着竟发现眼角有一丝泪痕!我问自己,是因为那超乎寻常的细腻情感,还是艺术的魅力感染了我?最终的答案却无从搜寻,只是听到那熟悉的旋律便依旧感动,心中有太多的温暖和阳光。

其实,在这大千世界,能感动我们的何止是音乐!

望着孩童们纯真灿烂的笑脸,看着他们手拉手做游戏,奔跑于大街小巷、花园农田,任由轻风拂过他们的面颊,汗水湿透他们的衣襟。我想,你的思绪定会随着那蔚蓝天空下朵朵白云,飘向温馨而美丽的记忆之城;抑或是看着老人们坐在冬日的阳光下,一边剥着花生一边唠着家常,议论着谁家的孩子淘气,谁家的媳妇孝顺,任由阳光洒满他们的脸上,直到夕阳西下这又会在你心间留下怎样的浪漫和温暖?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被感动的心!

感动我们的,或许只是父母一贯的叮嘱,也许只是手机上一条来自朋友的祝福短信,也许只是陌生人提醒自己东西掉在地上的话语,也可能只是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从来不告诉别人的秘密!

这世间唯一能打动人的,只有真实。用心去感受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平凡却永恒的瞬间吧!我相信,最终就像完美是由许多不完美组成的那样,我们会感到无比幸福和感动的。

而此时,我只希望我们能放任这份感动涌上心头,然后望着东方既白的天空,满面泪流!

这篇文章很早就写了,今天突然在草稿箱里把它翻出来了。本来已经决定不再写什么文章,因为我发现自己还没达到那个高度,但后来想想,觉得写出来的东西,不管好坏,最起码是我的那些想法,感受,而用文字抒发感情是我喜欢的方式,那既然自己喜欢,又何必管它好不好呢?况且,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不觉得文章有好坏之分,只能是我喜欢这篇文章或着不喜欢,这种思想未免有点韩寒了。说到这,我突然发现,许多的他们都觉得我在学韩寒,其实不是的,韩寒是韩寒,我是我,他只不过把我想说的一些话写了出来,其他的都不是。中国不会再有第二个韩寒,也不会再有第二个我,所以我们没必要学别人而迷失自己,真正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就为着这个梦想而奋斗,不同样美丽而铿锵吗?梦想没有大小,而没有梦想,人就渺小了。暗暗的在心里为自己鼓劲,加油,告诉自己,我可以,我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接着,去奋斗,去用心的做好每一件事,也就无悔于我们的青春。最后,当你历经沧桑而再度聆听这首《天空之城》时,那种心酸过后的感动,那种颓废之中的挣扎,那种勇敢去梦想的眼泪,会在你的脑海里愈演愈烈!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次被感动?

人的一生,能感动别人多少次?

第四篇: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空气中还回荡着那首《天空之城》的旋律,仿佛穿越千年的尘埃,从莽莽苍苍的远古响彻到忙忙碌碌的现代,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于是笔尖游走在纸端,留下一时的思考和感受。

我想,音乐最大的魅力便在于能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它唤醒人内心最真诚的某种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心也跟着那种节奏跳动,起伏,突然发现,所谓的余音绕梁只是因为音乐留在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从未消逝过。

于我而言,听一首曲子,仿佛是聆听作曲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呼唤,或坎坷,或豪迈,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每每这时,我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有时,自己听着听着竟发现眼角有一丝泪痕!我问自己,是因为那超乎寻常的细腻情感,还是艺术的魅力感染了我?最终的答案却无从知晓,只是听到那熟悉的旋律依旧感动,心中有太多的温暖和阳光。

其实,在这大千世界,能感动我们的何止是音乐!

望着孩童们纯真灿烂的笑脸,看着他们手拉手做游戏,奔跑于大街小巷、花园农田,任由轻风拂过他们的面颊,汗水湿透他们的衣襟。我想,你的思绪定会随着那蔚蓝天空下朵朵白云,飘向温馨而美丽的记忆之城;抑或是看着老人们坐在冬日的阳光下,一边剥着花生一边唠着家常,任由阳光洒满他们的脸上,直到夕阳西下,这又会在你心间留下怎样的浪漫和温暖?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也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被感动的心!

感动我们的,或许是父母一贯的叮嘱,或许是手机上一条来自朋友的祝福短信,也可能是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从来不告诉别人的秘密!这世间唯一能打动人的,只有真实。用心去感受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平凡却永恒的瞬间吧!我相信,最终就像完美是由许多不完美组成的那样,我们会感到无比幸福和感动。

而此时,我只希望我们能放任这份感动涌上心头,然后望着东方既白的天空,满面泪流!

第五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安妮日记》读后感

回到生命本质,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绿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娜.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纪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主义、思考与父母的父亲、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

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有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环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受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的慢?”

下载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观看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 在观看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仪式时,我们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

    思想汇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敬爱的党组织:今晚梅萍老师饱含深情地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从始至终老师一直是感情饱满,澎湃激昂的。课间她朗诵的《新好了歌》博得了我们一阵阵热烈的掌......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演讲稿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演讲稿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演讲稿“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伟大的长征早就以其英......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思想汇报

    胡锦涛强调,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就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集锦)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