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执政理念学习体会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领导干部执政理念学习体会
领导干部执政一方,应有“水无沙”的情怀与境界,当求政治清明、环境清新、生态清秀、社会清正
长沙有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叫做“长沙沙水水无沙”,出自对城南白沙古井清冽清澈、至纯至净水质的赞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长沙水”,即是白沙古井之水。千百年来,长沙人民对这一“江南名泉”深怀崇敬、呵护有加,以“长沙沙水水无沙”而倍感自豪。从执政理念上思考,这句话蕴含着更深刻的内涵和更美好的愿景。
它启示我们,领导干部执政一方,应有“水无沙”的情怀与境界,当求政治清明、环境清新、生态清秀、社会清正,像白沙井水一样纯洁、透亮、干净。
永葆本色,当求政治清明。政治清明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一种安定有序、政通人和、民主法治、廉洁奉公的政治生态。人民群众也历来崇清、尚清、褒清,对政治清明充满期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清明,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坚持秉公用权、依法办事,让清醒、清白、清廉成为一种权力品格和执政品质。
推进发展,当求环境清新。好的发展环境,犹如阳光、雨露、土壤,让梦想的种子一旦播撒,就能落地生花、硕果满枝。要秉持一种“水无沙”的情怀,牢固树立并践行“破坏环境就是伤害客商、祸害地方、损害公众、贻害子孙”的观念,“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创造环境也是创造政绩”的观念,“我就是长沙环境,我代表长沙形象”的观念。尤其要坚决反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索拿卡要”等不作为、乱作为行径,为一切人才和要素提供更加灿烂的阳光、更加适宜的土壤、更加滋润的雨露。
实践“两型”,当求生态清秀。长沙不仅有清澈见底的白沙古井,还有“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有九曲浏阳河,有巍巍岳麓山,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打造发展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的“绿水青山”为代价。要以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为目标引领,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把长沙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宜业,让广大市民对幸福家园更具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成就梦想,当求社会清正。长沙是雷锋的故乡,是全国文明城市,理应营造清正的社会环境。要以“长沙沙水水无沙”来自勉自励,在做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始终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中国梦”在这里谱写得更加精彩。大力倡导“美丽长沙、美德先行”,让这座城市恒久地沐浴文明新风、流淌道德血液,充满积极向上、友好向善的正导向、正激励、正能量。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第二篇:执政理念标语
1、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实现新一轮提速发展
2、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3、全心全意抓服务,一心一意谋发展
4、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记为民之托
5、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
6、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身上
7、服务群众最亲最实,落实工作最快最佳
8、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帮
9、真情换真心,服务聚人心
10、全心全意抓服务,一心一意谋发展
11、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12、用真诚树形象,用真心换民心
13、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
14、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15、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16、勤奋做事尽公仆之责,清白做人守党员本分
17、求实务实落实,惠民利民乐民
18、知民意、解民忧、帮民难、促民富、得民心
第三篇:树立科学执政理念专题
科学执政理念是科学执政的思想基础。坚持科学执政,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执政的新理念,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确立科学执政理念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当今中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我们要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五个统筹”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一个重大机遇,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向、重点和力度,在营造发展氛围、破解要素制约、加快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向集约的生态型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加快经济发展,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努力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对执政党而言,坚持科学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但体现在发展上,也必然体现在政绩上。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与这个党创造的政绩休戚相关,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认可的政绩,才能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执政行为必须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就是说,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党的第一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作为共产党人的终身追求,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真正造福百姓。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勤政廉政的基础上,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千方百计造福百姓,高度关注民生。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是对当前群众的住房难、就业难、行路难、办事难等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尽快解决好。
三、牢固树立全面的创新观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执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实践证明,唯有创新,政党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唯有创新,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科学性,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坚持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创新。创新应坚持理论、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起全面的创新观,倡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广泛的领域和层面开拓创新,让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思想之花在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结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果。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抓住求真务实这一本质,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理论更加符合实际。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将中央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中央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社会发展不会停止,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创新的过程中隐含着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敢为天下先,不断地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作为执政党,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进取意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四、牢固树立持久的稳定观
持久的稳定观的实质,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对执政党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任何时候稳定都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就根本谈不上改革和发展,执政也就会面临一系列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总的来说,社会稳定系数日益增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办法增多。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或者求稳怕乱不敢放手改革发展,或者为改革发展而忽视维护稳定。持久的稳定观,是大稳定观,追求的是维护稳定而不是维护现状;是长期稳定,而不是短期稳定;是动态的稳定,而不是静态的稳定;是改革发展促进稳定,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一个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充满活力和持久的稳定环境。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特别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把握各项改革的出台时机和推行力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五、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政党能不能凝聚大批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党的兴衰存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应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倡导人人都能成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统筹人才工作,使我们党真正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执政党。统筹发展规划,把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队伍建设,既突出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又要加强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多样化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工作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机制,正确把握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机统一,提高人才开发的整体效能。统筹政策措施,根据总体部署和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注重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和落实,努力营造人才政策优势。统筹资源开发,注重人才资源开发与其他要素资源的相互配套,促进人才开发与创新创业环境资源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第四篇:坚守执政理念心得体会
坚守执政为民理念,必须坚持惩教结合。坚持惩教结合,以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自觉做到知法守纪,带头维护法律的权威,以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如果不加大维护群众利益监督检查力度,任由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蔓延发展,我们党就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光荣事业和任务就无法完成,党的性质宗旨无法实现。风清政廉是党心所归,风正气顺是民心所向。“为弘扬正气,狠刹歪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氛围,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乱纪者,必须从严查处。同时针对一个时期内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要采取专项集中治理,坚决遏制不正之风的发展和蔓延。
当前,对要坚决纠正征用审批土地、城镇房屋拆迁、用人中的买官卖官、政府采购中的腐败行为,司法领域存在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要认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和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要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等问题。要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对于那些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肆意欺压群众的行为,失职渎职、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风粗暴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留情,绝不手软。以严明的党纪政纪法纪,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坚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准则,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让党放心,使人民群众满意。
第五篇:习近平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的执政理念
最近,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就自己的执政理念畅谈了感受。他深有感触地讲到:“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他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盘点总书记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所阐述的执政理念,笔者发现,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些理念弥足珍贵,尤为需要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
“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强调实现中国梦。国家要前行,重要的是全民有共识,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同心同德、同行同向。总书记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既不是虚无飘缈、遥不可及的,又不是你说你的、与己无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和每个人的梦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每个中国人都愿意为这个梦去付出、去奋斗,去加油助力、添砖加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这是摆在执政者面前一个“置顶位置”的头号问题。总书记指出:“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民为本、民为贵、民为天,执政为民,天经地义。民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朝历代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实践证明,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则把他放在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是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秉持得最一贯、践行得最坚决的大原则,是习近平执政理念中的核心思想。
“在大的问题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强调稳中求进、事缓则圆。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党,决不能在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上失误、犯错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大的问题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要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积小胜为大胜,以节约执政成本,减少震荡。要注意风险研判,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谋划。他认为,“中国改革经过了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
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已经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蹄疾而步稳”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强调政贵有恒、弛而不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干事需要干劲,更需要韧劲;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不能“新官上任三把火”,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图毕其功于一役,或者搞“张书记种树、李书记砍树”,另起炉灶重新开张。“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要不折腾,不“翻烧饼”,这是治大国的重要方法。总书记说,“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要折腾。今天喊这个口号,明天换那个口号。这不叫新思想,而叫不稳当”。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基本要义。
“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强调问题意识、底线思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前行的导向。执政最要命的是温水煮青蛙,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缺乏忧患意识、问题意识,结果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大问题变得不可收拾。总书记在一次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时,曾指出“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的思想,这是作决策、谋发展的基本遵循。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做什么工作,忧患意识丢不得,麻痹思想要不得,要有预案,任何时候都学会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来预警,向“最好”的结果去努力、去争取,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事、手里有牌,既能出招,又能应招,这样,心里才会有底、做事才能有谱,而且即使碰到风浪,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鞋子合适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强调走自己的路,坚持“三个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执政需要自信,贵在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定力。总书记说:“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13亿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始终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必须识民情、接地气”:强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书记说:“我会见一些国家领导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的确,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况了解清楚就不易。我常说,了解中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只看一两个地方是不够的。”“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这叫“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他还结合自己的体会,深有感触地谈到:“我曾在中国不同地方长期工作,深知中国从东部到西部,从地方到中央,各地各层级方方面面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把情况搞清楚。立足国情和民情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能够符合实际、接地气,就不会出现偏差。这就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一根主线。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好的行动纲领、再美的宏伟蓝图,不落地、不落实,都一钱不值。“为政贵在行。”注重落实是为政之要、从政之本,“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必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更多的精力、功夫和更大的本事用在落实上。
“十个指头弹钢琴”: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要义,在于不是也不可能是均衡用力,不是也不应该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拣,而是突出重点、主次有别,兼收并蓄、综合平衡。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这是重要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调依法治国、制度建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吏。“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治国理政、治党整肃的基本目标,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重要的在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所以,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用刚性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约束和控制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而最为刚性、最为坚固的法律制度,就是宪法,正所谓“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必须铁腕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必须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作文章,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必须上率下行、上行下效。
“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强调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用人。”总书记在用什么人和怎样用人问题上作过一系列深刻阐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包括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破除唯GDP、唯票、唯分选用干部,等等。特别是鲜明提出了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科学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等等。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强调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定位,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需要。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习近平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运用,是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反映,应当在具体实践中融会贯通、习之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