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理念

时间:2019-05-12 01:0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执政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执政理念》。

第一篇: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执政理念是指导党的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党在总结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遵循、执政方略等方面的根本观点。一般说来,党的执政理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回答为什么执政的问题,即关于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宗旨等问题;二是回答怎样执政的问题,即关于党的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等问题。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宗旨,而且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党的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

中国梦进一步拓展了党的执政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的科学概括。

既然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那么党的执政目标就应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相一致。习近平同志在讲到中国梦时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这里,习近平同志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确定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奋斗目标,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目标由“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凝练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一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与党的执政目标的有机统一。中国梦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执政宗旨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怎样进一步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呢?首先,习近平同志把“人民幸福”纳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之中,使之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一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对我们党的执政宗旨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其次,习近平同志还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就从更广阔的层面拓展了党的执政宗旨的内涵,使党的执政宗旨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

中国梦既然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既然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那么,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依靠全体中国人民,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十三亿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国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执政遵循

中国共产党人怎样才能率领全体人民去实现“中国梦”呢?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项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基本路径,明确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遵循。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探索出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正因为有了这条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才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GDP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从1978年的世界倒数第2位提升到2012年的第84位。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就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

最后,实现中国梦还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只有亿万中国人都确立一个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十三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然会凝聚成一种坚无不摧、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尽快变为现实!

习近平同志关于“三个必须”的重要论述,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关键要素,这一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党关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党的执政遵循和执政原则。

中国梦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方略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探索制定一系列方针和原则、政策和措施。习近平同志对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的一些方针原则也作了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执政方略。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国家、民族和个人前途命运相统一原则。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中国人民的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这里,他把个人和国家、民族用“中国梦”这个共同的纽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就防止了把中国梦仅仅理解为“国家梦”、“民族梦”而非“国人梦”的误区。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三个共享”相统一原则。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享”也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只要坚持好这三个“共享”,把握好这三大“机会”,中国梦就一定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梦想成真”。

最后,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三个自信”相统一原则。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时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不断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三个自信”,才能在不断坚定自信的基础上,增强自觉,实现自强。

第二篇: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根本任务所规定的。与革命和战争年代不同的是,在共产党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社会的生产和建设,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为人民谋取福祉。共产党夺取政权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如果执政以后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好处,不能执政为民,那么,这样的政权就与过去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没有什么两样,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只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大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和好处。因此,衡量一个政党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否为广大人民带来实惠和好处。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深刻理解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党的第三代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思想,并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上。江泽民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上,三个代表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既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出发点。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源于对我党几十年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但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曲折和挫折,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的时期中,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的执政方向发生了偏差,国家的内耗和动荡不止,包括历时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耗费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国家的发展良机,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许多国家加紧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我们国家却沉迷在无

休止的内耗之中。使我们同这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我们党在粉碎了“四人帮”集团后,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毅然扭转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把国家的发展问题摆在党执政工作的首位,从此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以近二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短二十几年,我们国家从短缺经济走到社会商品富足时代,人民生活完成了从贫困落后走向温饱再走向小康的阶段。国家顺利完成了邓小平指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前二步计划,现在正向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不动摇,抓紧时间发展自己,为人民争得实惠和好处,我们党才能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剧变的风浪面前安然无事。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稳步发展;也正是因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精力于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才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从我们党几十年执政的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的经验和总结,是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沉痛的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的经验和总结。一个执政党如果不能把发展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不能执政为民,那么,这个执政党就不能保持它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就最终要垮台。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源于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分析与判断和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封闭发展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民族国家之间经济交往和竞争愈来愈趋于激烈,形势逼人,国家之间的竞争如逆水行舟,处于不进则退的状况。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来愈体现为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任何国家要跟上时代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发展问题,把发展作为首选的国策。只有发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较有利的地位,分享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才能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落后则意味着被动和挨打,被世界潮流所抛弃和被边缘化。江泽民指出,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

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只有抓紧机会发展,我国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只有发展才能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民族复兴的要求,也是人民利益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把它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发展中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是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我们还很落后,我国的人口压力大,人均占有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就业不足,社会购买力低,三农问题凸现,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还有数千万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下,国内生态环境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日益恶化,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发展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因此,发展是国家的内在需求,是解决国内问题的唯一途径,也是维护国内社会稳定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第三篇:关于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思考

关于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思考

邓伟

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本文拟就对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作一简要分析,并谈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深刻思考。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内涵

所谓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是政治学的概念。具体说“合法性”是指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用中国古代的治政格言讲,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人民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一个党提高执政能力,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所谓认同,也就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支持和拥护。在现代社会,构成这种认同感有三大因素。首先是理念,执政党必须提出反映时代要求、代表人民利益、体现人民心声的思想理论来引导人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的新理念;其次是程序,执政活动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正当的程序才能产生合法效力,规范的政治过程才能产生公众接受的结果,执政党严格遵循既定程序施政,是执政活动获得公信力的前提,也是获得长期社会支持和群众拥护的重要条件;再次是政绩。包括经济发展,人民获得实惠,实现社会公正,综合国力提升等等。我们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而极大地增强了人民

群众对我们党执政的认同感。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建国之初,我们的合法性是革命的合法性。中国人民当时是用行动投票。老百姓支持共产党夺取政权,夺取政权以后,自然也支持拥护共产党用权执政。建党80多年历史,充分说明我们党经得起长期执政的考验,法宝就是得“民心”。无论环境和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心系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比改革开放之前疏远多了,人民

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批评和意见多了,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共产党执政靠什么?从执政的基本规律看执政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利益,人民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护和支持执政党,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和执政成效的满意程度。怎样才能让人民满意?人民的力量才是保证党取得执政资格的根基,也是保证党执政地位的根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来自人民,也只有在为人民掌权和使用权力、以权力谋取和维

护人民利益的时候,人民才会满意,也才会拥护党。

(一)汲取教训,面对现实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也是一个十分注意吸取教训的党。郭沫若同志在抗战时期所论述的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对毛泽东乃至中

国共产党都有很深的启发。毛泽东要求全党同志认真研究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指出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血的教训,活生生地说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1949年3月23日,夺取全国胜利之前夜,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又提起李自成的教训。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他预见到执政后脱离群众的危险会增大,及时向全党同志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为即将到来的执政考验提供了思想准备。以后,党的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都反复强调“两个务必”,防止出现骄傲情绪和脱离群众的危险。

执政也如“赶考”,考官就是人民。共产党人进京执政,是在新条件下接受人民的考试,考试合不合格,由人民来评判。今天,考试还在继续。我们党没有被胜利所陶醉,而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继续奋斗的新起点,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争向人民交上一份新的、更出色的答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的定律。闹革命、打江山,离不开老百姓支持;坐江山、掌政权,更需要老百姓拥护。代表人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更广泛地赢得民心,换取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以巩固执政基础?这是今

天值得我们党深深思考的问题。

(二)牢记宗旨,诚心为民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价值体现,也是我党一贯的立场。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它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先进性、科学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态度、群众观点和政治目的。其主要观点是共产党要诚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得实惠。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不退缩;在人

民困难的时候,努力去解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党能得到人民拥护与信任、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之源。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党的领袖曾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过同一个意思:即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概括为一句话“为人民服务”,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反复告诫,党的各项改革政策和工作都要始终考虑“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江泽民说“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联系群众”;胡锦涛进一步明确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核心要求,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在实际行动中的集中体现。建党80多年来,无论是在艰苦卓越的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宗旨。我们广大党员努力实践着这一宗旨,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党的辉煌的奋斗史,在历史的征程中始终坚持“真心为民”,铸炼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磊落党魂。翻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史册:方志敏、王若飞、江竹筠、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英名流芳百世!他们的事

迹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正是因为我们党有这样一大批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党才能历经磨难而强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巍然屹立并欣欣向荣,不断前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好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要求和特征,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利益观至关重要。

三、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一)从执政能力看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执政能力概念,反映了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指导思想的转变。过去共产党是领导党;现在是执政党,强调执政能力。领导权是一面旗帜、一种纲领,可以自己去争取,通过口号、路线、方针、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力、动员力和号召力,以及老百姓的追随效应来实现。领导权不是公共权力,所以不需要授权。它是一种精神权力,是做出来的。而执政权是公共权力,是需要授权的。革命党追求的是领导权,行使的也是领导权,用影响力和动员力唤起全民族的追随,靠得民心得天下。而执政党首先要合法地获得执政权,然后合法地行使执政权。

强调执政能力,首先是要合法获得政权的能力,是符合宪政体制的合法政权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代表和整合民意的能力。其次是依法执政的能力。过去是革命党,是打破各种规矩的;现在是执政党,自己建立的规矩自己就必须率先遵守。三是意识形态创新能力。在向现代化转型中,既保持传统的连续性,又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可以说,强调执政能力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创新能力的一个体现。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做到执政为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真正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今天看来,为人民服务所蕴涵的是我们党如何长期“执好政,掌好权”,要保证执政的基础不流失,其执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民众的基础上的。执政的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她的宗旨。作为政府,就要为民办实事,把为人民服务具体的落实在工作中和解决人民的困难中。作为普通党员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做事。党的执政能力不在于提出多少“新概念”,而在于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重大难题。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是在人民最关心的事情上做出成就。人民最关心的事有两件,第一是官员腐败,第二是贫富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前者导致官民矛盾,后者导致贫富矛盾。所以,提高执政能力应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个是治理腐败,一个是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变乡村中国为城市中国。处理好这两个社会矛盾,是检验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共产党要领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分散的独立小农成建制地带离耕地,带离行业性失业。把基本上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组织起来,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带领他们共同致富,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变乡村中国为城市中国,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对共产党的期望。只有这样也才能赢得民心。执政5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从人民的评判中发现不足纠正缺点,从人民的信任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只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得民心、顺民意、合民情,我们就能应对未来的各种考试,确保考试不仅合格,而且成绩越来越好。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立党为人民大众。我们党为人民执政,也靠人民执政。今天,我们党要完成人民赋予的艰巨任务,如果在思想上抛弃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在行动上背离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漠视人民利益,必定失去民心,最终必然被人民所抛弃,也必然导致党执政合法性危机,这已经为历史和现实所充分证明。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要真正得以实现,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必须坚持党的宗旨。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为民、亲民、利民”,把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确保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巩固执政基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支持和认同,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也才能真正

得以巩固,人民也才真正拥护和满意。

避免历史上小胜即骄、大胜必败的怪圈,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周期,需要政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这是关系政党、政权兴衰成败的铁律,也

是政党、政权执政合法性的根本前提。

第四篇: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治理国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建设。执政党建设是一个趋于完善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前人的、老生常谈的、普遍一般的道理,更加依赖于自身不断获得的对自身、对世界的新认识,最终达到自强、富足、智慧、博大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转型期;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和经济接轨阶段,我们的执政党处在意气风发、并不断自我否定、反省、日趋成熟的时期。本文力图对我国执政能力建设尝试初步探讨。

一、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正确应对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党应对经济上的挑战,而且必须具备抵抗政治、文化、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反侵略能力,真正起到典范、领袖作用。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妥善处理利益格局调整中宏观微观各方面利益关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执政为民、增强人民对党的向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最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增强全党拒腐防变能力、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必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高度严肃地对待权利运用和权利监督问题,认清所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

二、当前形式下执政党须具备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我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工作可融入到以下层面。

(一)遵循明治原则、时刻明确任务、采取明智方法,实现民治、法治、理治,树立开明仁德威严的“大家长”风范

依照明治原则。“明”是透明,“治”是治理。执政党的职责、工作做到党自身和群众都清楚,党的职能范围、工作程序、效率成果等等各个环节透明,做到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众监督都落到实处,不给形式主义留空子。

时刻明确任务,是要执政党头脑清晰,时刻清楚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该做到怎样为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采取明智方法,既要灵巧机动,又要实心实意、实打实干。“虚浮”这个物质文明的衍生品必须剔除,不可任其蒙蔽眼睛、恣意生长,须知任何虚的都不长久,任何浮的都站立不住,克服投机取巧,克服所谓浮夸捷径。

民治,即“民”的治理。要做到使人民群众树立其坚定的信仰、勤奋淳朴的民风、文明优秀的道德素质。

法治,即依法治国。“法”不是苛刻的严刑律条,而是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符合公众、社会道德常情要求的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修补完善的通过约束少数来为大众服务的有效的强制工具。

理治,即以理治国。“理”不是简单的道理,它要党对社会运行、历史发展的法理、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政策、方针、路线,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手段、得力的做法达到民信、民服、民主,实现全民积极参与、全民治国为国。

(二)富国、富民、强兵,对外树立开拓、强大、和平的“大智慧”风范

“富国”即使国家富裕。经济实力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外交往来的独立平等等等。

“富民”即使人民富裕。“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

“强兵”即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要拥有不断进步的现代武器和领先技术,而且要加大尖端人才投入。中国壮大军事力量,出发点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勇于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不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危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假和平”。

(三)海纳百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我们党放在世界政党的参照系里加以比较和审视,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执政和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可以使我党更全面地认识自身,在对比中看到优长,弥补不足,大大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三、当前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风党纪面临的挑战

当前,党内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上。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再度摆到面前,一些问题的消极后果不可低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继续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我党执政根基。

(二)全面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我党精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转型这个大局,当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对党的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全面实践和强化的机会,但机会多,挑战也多。

1、经济建设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企现状不乐观,国企民企创新能力不强,进出口贸易壁垒有待打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城市虚假繁荣等问题。看似简单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难以根除的顽疾,经济建设是强国之本,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抓的问题。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怎样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对当前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最严峻考验。

2、农业改革中的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农村更是资源丰富,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强的革命力量、最朴实忠诚的信念,党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首先得看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是否好转。当前党把农村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见证了我党的日趋成熟,体现出我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实干魄力。首先,中央特别强调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改中,农村现代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民获得许多切实利益,但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交通不便、教育落后、娱乐设施缺乏、信息不畅等等大大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视野。其次,怎样完善农村监督机制也是重中之重。调动农民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仅对党的工作起到有效督促作用,而且能增多党群沟通、加快农改步伐。再次,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土地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国情复杂,农产品经济收益相对微薄。那些在家没有致富机会和技能的农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剩余,他们宁愿涌进城市打工挣钱。这样,土地流失随之而来,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另外,城市扩建、企业用地、住房建设、滥伐林木等也是造成土地流失的一个方面。最后,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有待加深、科学种田意识的深入不容忽视。经济水平的限制、客观条件的缺乏等等致使很大一部分农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使部分农民满足于温饱或小康现状,科学种田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3、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负面效应。建国以来,通过经济改革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告别了温饱阶段大步迈向小康年代,成就卓著,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缓慢,而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种种努力都是步履维艰。我国目前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入、攻坚阶段,作为领导者群体里新鲜血液、改革中革命因素的新任领导干部如何做好具体工作来树立领导在群众中的新形象、怎样将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会是一定时期内的严峻考验。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我党应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党的性质的反映,规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党建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证,体制构建是关键。

不断提高党的思想认识水平。必须在思想建设上做好以下方面: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防微杜渐;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修养,自觉纯洁社交圈和生活圈;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保我党生命力和先进性。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器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很多方面存在纰漏,时代迅速发展等客观条件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有法律的步伐及时跟进,而达到逐步的补充和完善。

精简干部队伍、强化检查监督体系。必须改革我国行政部门用人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解决当前行政效率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使全社会进入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谐相处的良性运行阶段。

总之,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反腐倡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源头根治腐败,使我党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才大有希望,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2、陈士杰,陈策,严鸿华等.党建新探——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邵正平.基层党务实用手册——党务通[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吴养民.防线[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刘宗洪.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1).6、李宏民.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十大特点[N].检察日报,2007-03-28.

第五篇:论军队对党执政的必要性

军事理论

论新形势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自动职1班 姓名:李增 学号: 1110232102

任课老师:肖本新 论文成绩:

2012年5月20日

论新形势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略谈党与军队之间不可脱离的关联

目 录

一、党与军队之间的深刻关系的缘由及科学内涵

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现实意义

三、新时势下如何做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摘要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生命之根基、力量之源泉、胜 利之保证,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下去。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军队的政党是软弱的,唯有枪杆子底下才能出政权。”,而军队则是我党可以更好抵御外敌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这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的历史证明,没有党的绝对领导,就没有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就没有我军的发展壮大,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没有党的绝对领导,就不会有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就不可能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就不可能担负起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键词:人民军队的来由,世界军事革命,军魂,绝对领导】

一、党与军队之间的深刻关系的缘由及科学内涵

1、中国共产党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人民军队的来源

人民军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原始公社制度末期,开始出现为保护氏族、胞族和部落的生活资料而组成的武装组织。这种武装组织虽不能算作军队,但却被恩格斯称作是‚真正的‘武装的人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阶级的出现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人民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产生了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的军队。在中国,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到清朝的太平天国,大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先后爆发了数百次农民革命战争,参加战争的农民武装,尽管行动口号、组织方式、规模和影响有所不同,但在反对封建的生产关系,主张建立农民‚平等‛的理想社会等方面却是相同的。但是,上述这些军队,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未能使人民革命事业获得彻底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②确立中国共产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地位。③具有服从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纪律。④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是这支军队肃清封建主义、军阀主义的残余影响,废除打骂制度,实行内部民主的工作方针。⑤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又是工作队、生产队,是这支军队的根本任务。⑥采用一整套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⑦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是这支军队的生命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工具,是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人民军队。随着斗争的发展,关于建设人民军队的理论和实践,将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正确运用历史的经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努力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学说为理论依据的,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军在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指引下,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和哺育下不断成长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进一步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我军经受起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相对的和平环境的考验,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完成新时期党赋予我军的任务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建军之魂、胜利之本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中国革命斗争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血的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著名论断。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开始,我们党走上了建立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同各种否定、放弃、破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确保了对军队独立的、直接的、全面的、统一的领导,使我军成为一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使我军始终保持了统一的意志、精诚的团结、铁的纪律,始终保持了强大战斗力,成为一支为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戴、所向无敌、威震四方的雄师劲旅。正是有了党的领导,我军才得以在烽火硝烟的战争中以劣势装备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为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就以解放全中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宗旨。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才创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成为党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有力工具。这也就决定了我军是从属于我们党的,是从属于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利益的。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阶级属性才不会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不会动摇。相反,如果军队不坚持党的领导,那么它的阶级属性必然要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其他的阶级、政治集团或个人野心家的工具。这样,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因此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靠保证。

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军权‛与‚执政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巩固的政权,都必须有军权做保障。我军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巩固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面临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西方各种腐朽思想不断渗透,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影响的复杂形势,要保持国家的安全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我军不被强敌摧垮,不被‚糖衣炮弹‛击中,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为完成党在新世纪的艰巨历史任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重要保障。在当今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了更深刻、更凝重、更现实的内涵。我们必须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联系起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客观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

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精确制导武器、人造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登上了战争舞台,一场更加深刻的军事变革席卷全球,人类正面临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当前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尚未完成,又需要努力实现信息化的特殊阶段,要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体制编制、作战训练等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彻底的变革。而所有这些都只能由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来制定科学的改革战略;只有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正确实施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项任务,取得稳步协调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早已证明,能够对我军官兵和亿万人民群众产生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唯有中国共产党,我军从小米加步枪发展到拥有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体系,从单一的步兵发展到包括海军、空军、二炮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主要靠的是党的坚强正确的领导。目前我军信息化建设起点低,面临的困难多,只有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协调好军内外各方面的关系,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靠党的组织工作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调动全军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自古以来,军事实力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敏感的触角,军事实力延伸到哪里,国家利益才能到达哪里。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作为担负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使命的人民军队,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世界军事变革迅速发展而引起战争形态、军事理论和军队建设一系列变革的情况下,要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要履行好历史使命,必须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集中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军队建设的发展,使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不动摇,确保我军军魂永远不变。

1、在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支持改革,是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时代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改革,正确对待官兵转业复员安置、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圆满完成部队的调整精简任务,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我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总是与党的中心任务的要求相联系的。在战争年代,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经常地、大量地体现在为完成党的武装斗争任务而南征北战、浴血奋斗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改革,正确对待官兵转业复员安置、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圆满完成部队的调整精简任务,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邓小平称赞‚不管如何更新换代,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

2、在坚持和维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和维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军队,以党的性质为性质、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地推进部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当前我军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状况,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部队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地推进部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我们必须发扬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新的实际出发,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办法,取得新成果,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部队党的建设跟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发展,更好地体现时代的要求。

3、在迎接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全面推进,以经济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复杂的国际形势表现在军事领域,就是世界军事革命突飞猛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我国面临的军事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新形势下我军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就必须着眼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形势,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和应对军事变革潮流,使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军实行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是一种反映先进战斗力发展要求的军队领导制度,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在追赶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只能加强而不能有丝毫的削弱。我们要着眼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集中力量加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官兵打赢信心、组织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动员发动人民战争等方面的强大作用,在 ‚打得赢‛上体现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同时,必须本着紧跟世界军事潮流与坚持 ‚中国特色‛相统一、‚打得赢‛与‚不变质‛相统一、坚持改革创新与发扬优良传统相统一的原则,研究解决部队建设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结语:维护党中央领导的权威,是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党中央领导的权威,对于我们无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形势,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团结和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国家,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利。

徐建华、贺少华《现代军事教育》褚良才《军事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毛泽东选集

参考文献

下载党的执政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执政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09道桥隧 许巍 20090710151 摘要: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后不仅仅指经济而言,还包括政治、社......

    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人民政协的建立承担了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政治结构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一致赞......

    建党90周年征文关于党执政能力的研究(合集)

    关 于 党 执 政 能 力 的 研 究关于党执政能力的研究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并作出了一系......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oc

    目 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1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意义 ............................. 2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为什么说公有制是共产党执政基础

    为什么说公有制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搞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强调实行公有制,并确认公有制是党的执政基础?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摆脱一种绕圈子的说法:......

    的思考关于政体、法治和共产党执政方式(大全5篇)

    关于政体、法治和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类社会已经跨入21世纪,走进了经......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心得体会[大全]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 在党......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执政能力心得(合集5篇)

    践行胡锦涛同志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下,落实好、实现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