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模版)
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才能兴国,我国当前的发展,其基本任务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结构转变,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和实现最终战略目标,也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把握发展这一主题,必须把发展作为首选的国策。
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全国人民图强奋进,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GDP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的6.1个百分点。这使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超过了加拿大和意大利,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而且与这些强国的差距也明显缩小,如1989年我国GDP总量仅分别相当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37.9%、53.3%和45.6%,到2001年已跃升相当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63%、81%和89%。目前,我国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电视机、程控交换机、粮食、肉类、棉花、水产品、水果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近1000美元,特别是上海市去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我国人民生活从“温饱”跨入“小康”。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也是对我们党在新时期根本任务的高度概括。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奋斗目标: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发展战略部署,既是依据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而做出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新世纪发展战略,又是对“三步走”战略的丰富和发展。党中央在考虑新世纪初我国发展的战略时,突出强调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因为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要靠发展。总之,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都在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关系到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主要是政局稳定,政局稳定的基础是人心稳定,而人心稳定的基础,则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经济的高度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这不仅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实践表明:只有发展搞上去,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才能有保证。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几十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改革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以确保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同时还必须把握好改革的节奏,使其积极稳妥地进行,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又要考虑到国家、群众和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相适应。我们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二0一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持续、快速、健康”这六个字,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这是积累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确立起来的我国经济顺利运行的唯一正确的路子。这六个字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健康”是“持续、快速”的保证,如果不“健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持续、快速”就会被迫打断。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及其引发的经济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收入阶层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工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还不高,人均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加紧解决,就难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难以增强我国发展的后劲。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果断地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为此,我们必须抓紧做好下述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创新和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三是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步伐,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我国的人口安全、食
物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使我国早日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水平上成为世界强国;四是注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使全国都能相继进入比较发达的小康阶段;五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潮流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环境,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与冲突引起了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这种环境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酸雨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等,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配置方式错误或不当所导致的,也是国际、区际、代际、代内分配不公和各种利益集团的无序竞争所造成的。在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上,人类经历了二十多年探索与实践,终于获得了从关注“环境问题”到关注“环境与发展相协调问题”的新视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新发展观与战略思想。围绕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长期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注这一问题。1992年6月,李鹏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首脑会议上庄严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1994年我国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行动纲领,并在1996年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为号召全民行动起来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这一神圣国策,江泽民同志在多次会议中都就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相关问题提出重要指示。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同志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在,国际上形成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党中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提出之后,我国的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并针对我国的国情特点和结合借鉴国外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水平获得不断提升。然而,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跨入21世纪的“十五”期间,我国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仍要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我国当前是以最脆弱、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并且达到历史最低点;1999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1857万吨,排在世界第一位,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中,我国占7个;我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成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全国52%的城市河段为V类和劣V类水质,污染较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我国绝大部分公民的环境意识与参与环境保护自觉行为远远不如外国公民,其差距是巨大的。这一系列的严峻现实问题使我国政府、理论学术界和具有良知的社会公众深深地认识到下述的重要问题:如何才能使21世纪成为我国从不可持续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从大规模生态赤字转向大规模生态建设、从不断向环境透支与索取转向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从环境污染转向环境保护的文明与进步时代,其解决对策、价值取向和正确路径在哪里?为了正确地领会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实质,也为了全面贯彻、切实实施这一国家战略,以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当围绕下述几方面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实践。
1、应加强科学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健全环保立法和强化制度约束。我国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借鉴环保管理先进国家(如西欧、日本)经验,建立健全相关的环保法规、制定与我国当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标准、完善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制度,与此同时,还要研究和探索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激励政策和制度,通过建立有效激励和科学制度约束,来促使社会各界自觉行动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应推行全民环保教育,强化公众参与和全民合作的道德契约。我国大量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安全风险问题,大都是企业与公众在日常社会经济活动中不科学地配置资源环境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若干部门、企业和公众,这绝不是某单一部门的环境问题,而是涉及众多企业或个体介入的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这需要中央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强化公众参与,宣传倡导全民的环保权利和义务,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交流、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来提高公众参与的认识与环保意识,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与规范,促使绿色文明的价值观、环保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建立解决环保问题的共同参与制度和全民合作的道德契约,最终提升为全民绿色运动的社会行动。
3、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STI)和制度创新(SSI)。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上,我国政府应重视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其所包含的技术发展不仅不能对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必须能对资源再生与持续利用和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保护,也要求其技术创新所创造的效益应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还要求其技术创新所激发的推动力将能促使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制度创新除了它本身应符合传统主义的制度创新之外,还应具有更深的内涵、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条件,它所追求的不应仅以集团利益为目标,而应以利天下为原则,寻求社会福利的持续优化和资源环境配置的均衡。
4、应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双赢”道路。为实现“双赢”,我们应努力做好下述工作: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与生产布局,实行集中治理。通过对规模小的污染环境企业关、停、整改并有规划地建设一批污染行业集中区、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同时还要引导企业改组、整合,向现代化、社会化和集约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向发展。二是节约资源,实行可持续利用。政府应对节能、节水、节约资源的企业给予鼓励及优惠政策支持,并对能耗大、资源浪费企业赋重税来激励企业推行节能
生产和绿色生产。三是走出“误区”,避免“先发展,后治理”发展模式重现。各级地方政府在审批投资与发展项目时,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污染、治理同步进行原则,实行新建项目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到了末端才来考虑治理的落后现象。四是应重视发展环保产业,我们应充分认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十分落后,无论是环保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还是环保技术,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环保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无论从本身具有的“双赢”经济与社会效益,还是从企业应对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标准和绿色产品要求来看,我们都应把这一产业视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加以发展与扶植。
5、应加强防范加入WTO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在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新潮流中,由于大量的外资涌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因外商实物出资或国外资本、技术大量进入导致外国废弃物或污染越境传输问题,因此,建立我国入世后生态安全与风险防范的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其对策及措施将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努力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全力抓好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尽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以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和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篇: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摘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执政兴国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经验总结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论断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的诠释,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开拓性,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历史经验总结,时代呼唤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纵观中华民族兴衰荣辱史,是一部演绎发展的交响曲。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18世纪末期开始,封建统治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从一九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陷于灾难的深渊,濒临灭亡边缘。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一、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这10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环顾今日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高歌。
对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从以上的论述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国的发展来看,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相对落后,人口压力大,人均占有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就业不足,社会购买力低,三农问题凸现,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国内生态环境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呈恶化趋势。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发展来有效解决。着眼于国际形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唯一选择。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应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能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进而才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竞争,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回避不了。在这场竞争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实现全面建和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鉴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
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我们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支持我们的朋友才会更多。因此,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我们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承担起来的历史责任。所以“当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8-16
第三篇: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稿子)
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摘要
从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至今,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飞速前进的时期,也有走弯路的时候。但是很明显,这个历程毫无疑问的向我们诠释了发展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提高中国的实力。只有在党坚持坚持不懈地以发展作为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情况下,才能够使中国发达,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关键字发展执政兴国社会主义建设生产力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历史原因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源于对我党几十年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但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曲折和挫折,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的时期中,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的执政方向发生了偏差,国家的内耗和动荡不止,包括历时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耗费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国家的发展良机,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许多国家加紧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我们国家却沉迷在无休止的内耗之中。使我们同这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我们党在粉碎了“四人帮”集团后,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毅然扭转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把国家的发展问题摆在党执政工作的首位,从此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以近二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短二十几年,我们国家从短缺经济走到社会商品富足时代,人民生活完成了从贫困落后走向温饱再走向小康的阶段。国家顺利完成了邓小平指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前二步计划,现在正向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不动摇,抓紧时间发展自己,为人民争得实惠和好处,我们党才能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剧变的风浪面前安然无事。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稳步发展;也正是因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精力于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才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从我们党几十年执政的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的经验和总结,是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沉痛的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的经验和总结。一个执政党如果不能把发展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不能执政为民,那么,这个执政党就不能保持它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就最终要垮台。
二,从国内和国际上看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原因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脑这些20多年前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电器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较宽敞的住房,个人拥有汽车等昂贵商品已经屡见不鲜。社会主义的中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这正是发展带来的效果!
同时,这也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0年来,中国已经先后参与了联合国在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和苏丹等国家和地区的维和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派出的军事观察员、工程兵、医疗人员、运输兵等维和官兵都是军中精英,他们为保障联合国维和部队履行使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发展中的中国正在不断为世界的维和使命注入她不可忽视的力量。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发展在期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无数困难,逐步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就是在长期平均经济增长率比较低的前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不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舆论这样评论,中国共产党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穷二白”的经济面貌得以改观,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中国的扶贫开发对世界减贫事业意义重大。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用不足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到2010年,按照人均纯收入1274元的扶贫标准,中国全国贫困人口已经减至2688万人。
“中国在解决温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奇迹”,“是对人类的特殊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如此表示。
对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从以上的论述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国的发展来看,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三 如何把发展作为当前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要全面把握科学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发展要坚持发扬求是精神与务实作风”;在现实目标上,“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在发展经济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实践原则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战略视野上,“注重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在动态机制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实现手段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文化内涵上,“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文化;在重要支柱上,“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根本保证上,党要“始终走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列”;在国际环境上,“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发展的前提条件”,等等。
要抓住机遇,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迫切的任务,就是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历史表明,现代化是一个依靠科技创新,不断使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动态历史发展过程。在新世纪里,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迈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强大推动力量。要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党和全国上下要抓住机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显然,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完成我们党“第一要务”的历史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8-16
第四篇: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客观要求。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能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进而才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新时期我们所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多减少到2000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邓小
平历来十分重视发展的机遇问题,强调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江泽民认为,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胡锦涛指出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将科技、教育、文化与政治、军事等诸多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谋求全面的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发展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我们党要带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走向复兴,就必须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都要求我们加快发展,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的社会主义才有出路。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我们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发展。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
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问答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我们正面对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回避不了。在这场竞争
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在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内外局势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三十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与我们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国际国内突发事件的挑战,战胜在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保持安定和谐,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和根本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讲话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提高对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全面理解并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劳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他在 “五三一”重要讲话则进一步指出,在执政兴国的各项工作中,发展是第一要务。这里所说的发展,既包含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全面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地域的发展;是生态环境不断
改善、各种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一时、畸形、不稳定的发展。这样,就从内涵上加强了发展的重要性,并在适用领域上扩大了发展的范围。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从国际共运150多年的历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来看,能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关系到一个执政党能否站在历史潮流前沿的最重要的因素—— —即第一要务。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一个执政党如果丧失了先进性,也就丧失了生命力,丧失了执政的资格。所以,把握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还应认识到,执政党具有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上个世纪末,我们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我党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结果。但我国仍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把执政为民与执政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千秋大业紧密结合起来。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抓住时代机遇,实现我国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今时代,我国发展有四大难得的机遇:国内2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带来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便于我国从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现代化。此时,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是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机遇,就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国际关系中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五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09道桥隧 许巍 20090710151
摘要: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后不仅仅指经济而言,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人的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发展也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也就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机结合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发展,执政兴国,经济的发展,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全力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前提和基础。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还明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称为“中国的发展路线”。
(一)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尤其要集中力量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继续持续、快速和健康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才能显示出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有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我国国力和地位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优先已成世界潮流。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实力。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压力。从国际比较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已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即使我们始终保持一个较快而又稳定的速度,要追上它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既要利用机遇,又要防范风险。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前,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也就应该是执政党执政兴国所要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党之所以能肩负起领导国家建设的责任,归根结底,是因为党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和规律,带领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所以,党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一切都要遵从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都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既然当代中国最关键的问题和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那么,作为长期执政并肩负领导国家建设责任的党来说,就应该把发展作为执政当中最关注的课题、最主要的任务、最优先的日程,竭尽全力处理好,解决好。党执政的中心和关键,就是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权力,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政策、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发展,实现发展。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坚持还是不坚持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党怎样执政、执政干什么、怎样执好政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三大任务,各有自己的内涵和要求,同时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现代化建设是核心。它既是关键性、全局性的任务,又能对其他任务起促进和保证作用。所以,实现三大任务,仍然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或带动各方面问题的解决。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新世纪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从执政的角度来说,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两者的含义和要求是一致的。把“主题”作为“第一要务”抓紧抓好,我们才能开创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全面把握第一要务的内涵和要求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好,还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内涵、要求和实现途径等等。
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等等各方面内容在内的全面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以及社会关系的完善上。经济发展应该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所以,邓小平从来也没有说中国的发展只能、或仅仅是经济的单一发展。他的一连串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当代世界,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
发展,应该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所以,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同时,也要求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抓紧抓好。就像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张弛有序。不能一个指头用力,也不能握成一个拳头全部用力。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不等于其他任务就无关紧要了。比如说,改革、稳定,与发展一起,构成当代中国发展全局的三只大棋子。它们的关系和状态如何,决定着中国的大走势、大格局。发展是主题,改革是途径,稳定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发展,要通过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以后才能得到更大的实现。不改革,就难以发展,甚至不能发展。改革,往往伴随着利益的调整。如何处理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从而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为改革能否进行、发展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稳定,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所以,十五大强调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因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既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党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既然是代表,那就必须始终忠实于人民群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最大意愿,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利益。党的一切活动包括第一要务,都要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党的一切关于发展的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所取得的成果,最终都要为人民所享用。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维护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适当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立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