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发展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试论发展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时间:2011年03月30日作者:admin来源:东营党史阅读:6次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也进一步科学地阐明了发展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只有充分认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上,把全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加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摆脱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况,取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发展作为自然和社会变化的一种历史过程,古往今来一直在客观地进行着。发展不只是事物简单的数量增减。一切事物的产生与消失,都是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及诸方面统一协调的变化过程。在社会活动领域,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转化与迈进。它包括社会在某阶段中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及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需要从三个层次上去认识把握。其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确立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则。其二,经济与社会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不可能长期脱离经济之外的其他社会领域的发展,其他社会领域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三,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误的教训,探索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从而为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正确的发展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加快发展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就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同时,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他反复告诫全党,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的认识。?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党的性质决定我们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说到底就
是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只 有加快发展,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创造出安定祥和的政治环境,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受到党的领导所带来的实惠,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实惠,才能坚定地跟党走,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才能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体现出我们这个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基础的要求。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 史经验充分表明,一个国家的政党能不能执政,能不能长期执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党有没有执政基础。执政基础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物质基础的雄厚程度,群众基础的坚实程度,从根本上说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发展是创造雄厚物质基础和坚实群众基础的唯一途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这就必须尊重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既然发展是人民的需要,合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群众基础的建立、扩展和巩固,我们党就应
该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放在首要位置,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发展,促进发展,实现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社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纵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遭受了不少挫折,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耗费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发展的良机,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毅然把发展问题提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坚定地迈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确实在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等来自政治经济和自然界的严峻考验,我们国家稳如泰山,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党的执政地位非常牢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发展显得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1、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进入新世纪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显得更加突出。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趋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对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产生着深刻影响。任何国家要跟上时代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发展问题,把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也使我们倍加感到发展的紧迫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发展迅猛,方兴未艾。高科技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巨大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科技革命以及以科技革命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总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当前,世界各大国都已纷纷制定出以开发高科技和发展高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抢占科技制高点和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提高和加强自己的实力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谁在科学技术方面超前发展一步,特别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所以,在新形势下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这是一个不言自喻的道理。?
2,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落后就要受人欺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及世界其它落后民族百余年屈辱史留下的深刻启示。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雄厚的综合国力,灿烂的中华文明,曾使每一个华夏儿女无比自豪,也使其他国家为之敬慕。但是,清朝末期,国力日衰,逐渐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落日的辉煌中,中华民族逐步退出了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因此,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完成这个庄严使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阶段。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人均的国民生产产值、产量还很低,均处于世界后列。特别要看到,我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平衡,东中西部的差距还很大,城乡的差距还很大,居民收入的差距还很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有些深层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在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社会的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决定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能否完成。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在发展。只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国家才能兴旺,民族才有
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问题。就是说,“三个代表”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红线来贯穿的。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结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不是真正实践了,实践的成效怎么样,检验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得如何,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脱离发展这个中心和主题,实践“三个代表”就是一句空话。紧紧把握住发展这个主题,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1世纪前50年,尽管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但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在对国内外形势及发展前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既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进一步团结奋进的方向和目标,也对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怎样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务。?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要经历一个或几个形势有利、特点突出、速度加快的阶段。这样的阶段,实际上就是一种机遇期。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就能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来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当前,无论从国际形势还是从国内改革建设情况来看,我们都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很多,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抓住不放,把机遇变为强大的发展优势。?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具有实实在在的内涵,其基本的要求就是经济发展,离开了这一点,其他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立足中国国情,着眼于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基本走向,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当前,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三个突出问题,抓好招商引资、高新技术和民营经济“三大亮点”。为此,要对长期制约本地发展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要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推动科技进步。重点培育对经济增长有巨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水利、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的建设,投资建设一批规模大、支撑作用突出的骨干项目,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公民素质较高、科技教育比较发达、文化发展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文明国家,把先进文化的要求落到实处。?
2、党员干部要成为促进发展的模范
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各项发展任务,关键在党员干部。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骨干,一言
一行都对群众对社会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自己首先应当成为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模范,廉洁勤政、促进发展的模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发展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职责。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竭尽全力谋发展。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农村基层党员要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不但要带头致富,而且要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少考虑个人得失,多关注发展大局,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
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各级干部、全体党员应当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和基本的工作方法。最根本的是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甘当群众的学生,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之源、力量之源,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思想教育的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纠纷和利益冲突,把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搞建设上来,把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
4、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联系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各项工作的实际,按照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认真对照检查,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还有哪些制约发展的规定和作法,还有哪些体制上的弊端,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实践 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障碍,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切实搞好政府“提速”工作,各级政府都要强化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 识,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分配制度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要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5、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由于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全面发展观。在发展的实践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好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精神则是人们用经济、政治手段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是思想上的成果。物质文明属于基础性建设,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 社会生产力,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经
济落后,人们连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缺乏的情况下,政治文明是不可想象的,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政治文明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言,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的建设。它主要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社会结构的问题,一方面对其他两个文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必将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之源。因此,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缺一,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实现了协调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保持长盛不衰,才能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和挑战,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同时,这三大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互为条件的。建设物质文明,其根本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在本世纪头20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建设精神文明,就是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全面把握三大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三大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具体工作中,将两个文明一起部署,共同建设。二是处理好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置于重要位置,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既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又用先进文化提高人,把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三是处理好经济文化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以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提供导向和保证,在实践中使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的关系。既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又要把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抓紧抓好,保持经济社会文化的平衡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 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完成建设小康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
作者单位:利津 县委党史研究室)
第二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09道桥隧 许巍 20090710151
摘要: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后不仅仅指经济而言,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人的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发展也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也就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机结合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发展,执政兴国,经济的发展,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全力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前提和基础。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还明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称为“中国的发展路线”。
(一)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尤其要集中力量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继续持续、快速和健康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才能显示出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有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我国国力和地位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优先已成世界潮流。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实力。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压力。从国际比较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已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即使我们始终保持一个较快而又稳定的速度,要追上它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既要利用机遇,又要防范风险。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前,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也就应该是执政党执政兴国所要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党之所以能肩负起领导国家建设的责任,归根结底,是因为党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和规律,带领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所以,党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一切都要遵从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都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既然当代中国最关键的问题和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那么,作为长期执政并肩负领导国家建设责任的党来说,就应该把发展作为执政当中最关注的课题、最主要的任务、最优先的日程,竭尽全力处理好,解决好。党执政的中心和关键,就是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权力,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政策、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发展,实现发展。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坚持还是不坚持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党怎样执政、执政干什么、怎样执好政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三大任务,各有自己的内涵和要求,同时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现代化建设是核心。它既是关键性、全局性的任务,又能对其他任务起促进和保证作用。所以,实现三大任务,仍然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或带动各方面问题的解决。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新世纪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从执政的角度来说,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两者的含义和要求是一致的。把“主题”作为“第一要务”抓紧抓好,我们才能开创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全面把握第一要务的内涵和要求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好,还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内涵、要求和实现途径等等。
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等等各方面内容在内的全面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以及社会关系的完善上。经济发展应该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所以,邓小平从来也没有说中国的发展只能、或仅仅是经济的单一发展。他的一连串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当代世界,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
发展,应该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所以,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同时,也要求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抓紧抓好。就像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张弛有序。不能一个指头用力,也不能握成一个拳头全部用力。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不等于其他任务就无关紧要了。比如说,改革、稳定,与发展一起,构成当代中国发展全局的三只大棋子。它们的关系和状态如何,决定着中国的大走势、大格局。发展是主题,改革是途径,稳定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发展,要通过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以后才能得到更大的实现。不改革,就难以发展,甚至不能发展。改革,往往伴随着利益的调整。如何处理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从而保持社会稳定,就成为改革能否进行、发展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稳定,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所以,十五大强调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因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既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党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既然是代表,那就必须始终忠实于人民群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最大意愿,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利益。党的一切活动包括第一要务,都要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党的一切关于发展的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所取得的成果,最终都要为人民所享用。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维护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适当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立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第三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oc
目
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意义.............................2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取得的成绩.......................3 参考文献.....................................................4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摘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发展
伟大复兴
执政兴国
当今世界,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激烈,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临着国际各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中国共产党要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已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只有发展的强大起来,才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才能在世界和平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 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从以上的论述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国的发展来看,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就从近几年的事迹来看,这也是不可争议的。2009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刊登题为“中国能否拯救世界?”的封面文章,封面上一只熊猫正拿着打气筒给瘪了的地球打气。这一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升至全球第二位,对外直接投资额名列全球第五位、发展中国家首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位居世界第一。
全世界都看到,2008年秋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面对危局,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中国不仅以自身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还与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一致的把发展作为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意义
发展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不能执政,能否长期执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党有没有执政基础。执政基础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物质基础的雄厚程度,群众基础的坚实程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发展是创造雄厚物质基础和坚实群众基础的唯一途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党的所作所为就应尊重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发展是人民的需要,是人民迫切的愿望,是人民关注的焦点,发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群众基础的建立、扩展和巩固,所以,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就应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发展,促进发展,实现发展。
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当今世界,为什么有的国家很穷,有的国家很富;有的国家困难重重,民不聊生,有的国家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究其根源,主要症结在于这些国家发展速度快慢不同,发展规模大小不同,发展质量高低不同,而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又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有没有抓发展的强烈意识,有没有抓发展的具体举措,有没有抓发展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水平,也包括有没有 建立一套能促进发展的纲领、路线、体制和机制。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注重抓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底子薄、起点低,加之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我国还是一个不富裕的国家。面对这种现实,我们的出路在发展,希望在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系于发展。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靠的是发展;我们要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靠的是发展;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靠的是发展; 我们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靠的是发展;我们要顺利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靠的是发展;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靠的是发展;我们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关键也在于发展。惟有发展,中国才能自强;惟有发展,中国才能有实力、有分量、有地位;惟有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们党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竭尽全力抓好发展,我们国家才能兴旺,我们民族才有希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能充分体现,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取得的成绩
事实上,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经验上来讲,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五”计划期间,在正确的建设方针的领导下,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仅仅经过短短的五六年,新中国就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
并且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 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脑这些20多年前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电器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较宽敞的住房,个人拥有汽车等昂贵商品已经屡见不鲜。社会主义的中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这正是发展带来的效果!
同时,这也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 《人民日报》(2003年02月19日第二版).
第四篇: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摘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执政兴国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经验总结
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论断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的诠释,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开拓性,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历史经验总结,时代呼唤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纵观中华民族兴衰荣辱史,是一部演绎发展的交响曲。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18世纪末期开始,封建统治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从一九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陷于灾难的深渊,濒临灭亡边缘。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一、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这10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环顾今日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高歌。
对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其必须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从以上的论述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中国的发展来看,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相对落后,人口压力大,人均占有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就业不足,社会购买力低,三农问题凸现,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国内生态环境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呈恶化趋势。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发展来有效解决。着眼于国际形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唯一选择。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应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能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进而才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竞争,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回避不了。在这场竞争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实现全面建和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鉴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
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我们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支持我们的朋友才会更多。因此,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我们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承担起来的历史责任。所以“当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8-16
第五篇: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既是世界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所要考虑和解决的第一位的问题,并应当贯穿于执政治国的全过程。执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着眼于发展、围绕着发展、有利于发展。执政的目的,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执政的措施,要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也要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党在执政中必须坚持把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其他的事务都要与这个中心相适应、相配合一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新
毛泽东强调发展是基础。首先是因为新中国的发展起点比较低,需要发展。新中国的发展是在贫穷落后的一个烂摊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平极其低下。其次是因为新中国的发展任务重,必须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便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来系统地思考、研究和阐述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在《邓小平文选》中,一共有1066处使用了“发展”这个词,发展”一词出现的频率,就可以看出,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脑子里想得最多是发展。首先是因为发展问题仍是我们时代的主题。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虽然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整体上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其次,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在“发展”上,故本质论的定位首先在于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其三,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体现的前提。邓小平多次谈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势,体现出自身特有的优越性,必须生产力极大发展,经济高度繁荣,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有余。其四,“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反复强调,发展是其他大道理都必须服从的“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诸如社会就业问题、收入增加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江泽民也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始终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国际间的竞争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我们才能有力量抵御任何自然的和社会的风浪,顶住任何外来的威胁和压力,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对人类做
出更大贡献”。胡锦涛认为:“关键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对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的认识,上升到全新的战略思想高度。他明确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所以“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此,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大力解放和科学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总趋势,任何国家要跟上时代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发展问题,把发展作为首选的国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图谋,也不会改变。我们既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有优势的压力。所以,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国家也只有真正发展了,才能在多种可能出现的危险面前,游刃有余,应对自如,才有解决问题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回旋的余地也就大了;不发展就会被动挨打,就会受制于人。可见,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事业。因而,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高标
准,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党是人民群众的代表,始终忠实于人民群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最大意愿,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利益。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一切关于发展的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发展的成果,最终都要为人民所享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和推进发展时,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拒绝贫穷。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程度就高;经济停滞不前,群众生活贫困,则社会的和谐就低,甚至会出现动荡和混乱局面。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发展,根本在发展,必须在发展中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