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进出口银行财会类考试内容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中国进出口银行总部设在北京。截至目前,在国内设有22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巴黎分行、东南非代表处和圣彼得堡代表处;与1000多家银行的总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进出口银行招聘考试(财会类)一本通目录
一、201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招聘考试大纲详细介绍与考情分析。
二、201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招聘考试重点时事政治资料。
三、201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考试全套在线高清教学视频课程及讲义。
四、中国进出口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参考。
五、2014全套中国进出口银行考试面试视频课程与面试宝典。
六、中国进出口银行考试托业英语复习讲义与模拟试题。
八、财会类岗位专业知识(会计知识)复习讲义与模拟试题。
九、财会类岗位专业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复习讲义与模拟试题
十、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复习讲义与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最需网论坛里面有打包下载。
进出口银行对转贷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形成了科学高效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体系。在国内银行中,进出口银行是唯一一家为外国政府贷款业务成立专门部门(即转贷部)的银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进出口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办理转贷业务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第二篇:中国进出口银行实习总结
中国进出口银行实习小记
■王晶(外语系0507)
实习之后一直感触很深,现在闲下来了,写下自己的感受,也为自己能够到中国进出口银行实习、遇到友好的同事、学到很多东西表示感激。
学校规定的实习期是十月份到十一月份,这样对于我来说,就得在九月先去学校,再回来实习,然后再回学校,实在是太麻烦啦。所以早早就找主任申请九月不来学校。原以为会很难,心里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没想到学校还是很鼓励学生出去锻炼的,尤其是我这样的乖学生,嘿嘿,于是一切顺利的办好了,高兴的一晚上没睡好。
六月底的时候放假。这样算起来有七月到十一月这么长的时间由我支配,就想着先回家休息一两个月再实习。没想到时间会那么紧。一放假,带了三个湖南的同学来我家玩。这个期间,北京的实习单位已经联系好了,让我尽早去报到。于是住处成了最大的问题。还好有熟人帮忙,联系到一个小宾馆,包了一个小房间,一个月1200,在北京这个价还算可以了。最大的好处是,这个宾馆离实习的地方只有三站路,非常的方便。后来发现,我住的地方比同事们还近,真是非常幸运。湖南的同学们在我家玩了不到一个星期,一把她们送走,我就开始收拾行李,第二天早晨就和爸爸妈妈出发来了北京。高速公路真好,4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爸爸妈妈和我住了一天,逛街给我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和介于上班和上学之间的衣服。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出发回家了,我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我实习的单位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位于北京西城区金融街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条街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各种银行、证券、投资机构都聚集与此。工作的环境很好,一切都是在学校无法体会到的,所以实习是很重要的,它是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一步。这次实习带给我太多的收获和感受,现总结如下。
1.克服孤独心理。尽管以前来过北京多次,但都是有人陪伴,只逗留几天。而从我实习的第一天起,我开始独自生活,上班,一开始的心态可想而知。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想着昨天爸爸妈妈还和我在一起,而以后就只有自己在黑黑的屋子里睡觉,眼泪就流了下来。当然,这样的情况慢慢会改善,一切都有一个习惯的过程。虽然我是一个很怕黑的人,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把租的住处当成了自己的小家,虽然简单,却也很舒服,一个人睡觉也不害怕了
2.端正实习心态。我深知,自己只是一名实习生,任务是学习。所以时刻要多向同事们学习请教。刚去的时候,感觉非常无聊,不知道做什么好。还好处长很能理解,就让大家有空的时候教教我业务什么的。我现在仍然很感谢处长和几位同事,他们一有机会就带我熟悉业务,教开立保函,信用证,发国际传真,发报文,写传票,看外国银行的面函。说实话,一开始我连怎么双面复印,怎么发室内邮件,国际邮件都不会。不过我都硬着头皮请教同事,终于熟悉了这些日常小事。到后来,处长把处室的综合业务都交由我做,给予我极大的信赖。
3.穿对你的衣服。尽管事先想到了这个问题,还是出了错。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有很多外资银行,每天接触很多外国人,得体的服装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天,天气很热,我穿了一件没有袖子的夏装。由于坐在我们处第一个位子,又恰逢当日领导巡视,一眼就看到了我。不过领导没有当面指出来,他让我的同事私下告诉我周一到周四不能穿这样的衣服,牛仔裤也不行,周五可以随便一点。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接受,从此我穿衣服更加小心翼翼。
4.尽快融入集体。我实习的部门是总行营业部的中间业务处,该处有十个人左右,女士居多,年轻人居多,这很利于我和大家的交流和沟通。碰巧的是,刚去的前两天中午都有聚会,很快就都和同事们认识了。他们还和我开玩笑:“你可别以为我们每天都聚会啊,一年也没几次,都让你遇上了。”北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朝九晚五,中午只有一个半小时吃饭休息,所以大家都不回家,在楼下餐厅吃饭。进出口银行给我发了一张餐卡,每天有15元的午餐补助,于是中午就和大家一起到餐厅吃饭,这也是一个和同事们交流沟通的好机会。
5.多和同事交流。处长并不是每天都在我们这边,尽管我只是一名实习生,但是我也要多找机会和处长沟通,让她知道我的努力和进步,也让她知道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这样也增进了处长对我的信任,把更多的工作交给我做。平日里,同事们交给我什么任务,我做好了也会及时汇报,慢慢的,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6.不怕不懂,不怕出错。实习的前几天,后面的同事让我帮她发个传真。可是我根本不会发啊。于是对那位姐姐说,能不能教我一下啊,下次就会啦。果然,发传真其实是很简单的,只是当我们不会的时候就想的很难。还有一次,同事让我到另一个处发国际传真。我以为和国内传真是一样的,结果没发成功。我就问旁边一个姐姐,国际传真怎么发啊,刚才没有发出去。她告诉我这个机器是自动的,有字的一面朝上,直接就可以传过去了。所以,千万不要怕不懂,怕出错。哪怕错的再多,一名实习生,还是可以原谅的。而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再出错,性质就不一样了。
7.自信很重要。该银行的职员不是留学生就是研究生,要不就是专业知识很强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前辈,我和人家一比,学历不够,经验不足,专业不懂。但是我深知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书本上学的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用的上。虽然我金融知识缺乏,但英语很好,加上大学里参加活动积累的能力,我对自己很有信心,在这些方面并不低于他们,甚至在有些方面还有优势,比如我已经是党员了,而大部分人参加了工作才开始入党,还有我在英语口语,当干部积累的组织领导能力等等。
8.正确处理问题。平时除了自己负责的事务之外,也经常帮同事们跑跑腿。有一次,帮一个同事找主任盖章,去了两趟办公室,因为不了解情况,主任还是不肯盖,而且她还很生气,说谁的事就让谁来办,怎么总是让你一个小姑娘跑来跑去呢。我说反正我也是闲着,同事们都挺忙的。主任仍然很生气,说让他自己来办,你不许再来了。其实从我个人来讲,觉得有机会到不同的部门办办事,可以认识不同的人,而且老坐着挺难受的,到处走走我求之不得呢。主任很好心,说我跑来跑去挺辛苦的。同事也是给我机会锻炼。所以什么情况都会发生,没有谁是错的,自己一定要端正心态。
9.多阅读,充实专业知识。没有任务的时候,我就找书看。刚开始看了同事给的进出口银行业务介绍,和银行内部杂志,看完了就找大家借,读完了《货币战争》(推荐给大家,很好看的一本书),保函业务,银行业务,银行内部条例等等,我旁边许姐书架上的书都被我翻过。有时候还把专八的书带过来看看,这样过的充实一些。虽然我不确定今后是否会进入银行业,但多了解相关的经济知识还是很有好处的。
10.让自己打起精神来。我是个很能睡觉的人,中午要是不睡觉,下午就绝对没有精神。可是实习期间哪有时间给我睡觉啊,真是要命。于是就想办法让自己精神起来。实在很困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虽然很清楚这样对身体不好。要不就看看有趣的电影什么的,喝杯咖啡,当然这也对身体不好。或者到处走走,听听歌什么的,也不能乱逛,省的人家把我当可疑人物。最困的时候是下午两点那会儿,实在是太痛苦了,唉,往事不堪回首。现在在家每天睡到自然醒,真是幸福啊。
11.适时表达感谢。无论是请教了别人,还是因为自己耽误了人家的时间,我们都要及时真诚的表示感谢,即使到后来大家都很熟了,也要这样。这是基本的礼貌,也可以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实习快结束的那几天,我都分别找处长和同事表达了我的感谢,谢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让我有了这么大的进步。这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绝不是可以假装出来的。
12.安排好空闲时间。每天回住的地方的路上,我会买好晚饭,水果和第二天的早点,晚上看看电视就休息了,每天如此。周末可支配的时间多一些,我用来打扫房间,洗衣服,看电影,或者去附近一个大超市买一些日常用品。虽然我很讨厌一个人逛街,为了让生活充实,自己也逛过。不过遇到很忙的时候,就什么也顾不上啦。幸运的是,表姐给了我两张奥运会的票,于是去五棵松体育馆看了篮球赛,去鸟巢看了田径决赛,可惜刘翔不在,我坐的位子正好在终点那里,不然可以给他加油了。
13.熟悉实习的城市。我总是觉得有机会去哪里,就要尽量熟悉这个地方。在湖南上学,现在对长沙就挺熟悉的。在北京实习,也尽量多去熟悉它。北京很大,熟悉它确实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有人问我说:“你现在应该对北京挺熟悉了吧,我要是去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吗?”我就会回答:“能啊,没问题,坐地铁哪儿都能去。”
有的人把实习当作一个无所谓的事情,或者找个单位盖个章就好了,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想不到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所收获。我在实习中犯的错在工作中肯定不会再犯,在实习中学到的都将成为今后工作中的优势。而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实习过,会给我更多奋斗的动力,为我将来努力工作,充实自己做好铺垫。
第三篇:中国进出口银行监督管理办法
中国进出口银行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中国进出口银行(以下简称进出口银行)的监督管理,推进落实国家战略和政策,规范进出口银行经营行为,防控金融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进出口银行应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审慎稳健发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规则,强化资本约束,建立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补合作关系,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进出口银行应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建立市场化运行、约束机制,发展成为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业务清晰、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良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四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依规对进出口银行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市场定位
第五条 进出口银行应依托国家信用支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出口信用机构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支持外经贸发展、对外开放、国际合作、“走出去”等领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条 进出口银行应坚守政策性金融定位,在依法确定的支持领域和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具体业务可分为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两类。
第七条 进出口银行应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可以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银团贷款等业务,不得利用政策优势开展不公平竞争。
第八条 进出口银行应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改进和加强普惠金融服务,采取与银行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第九条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可每三年或必要时制订业务范围认定及划分动态调整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公司治理
第十条 进出口银行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得到贯彻执行,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
第十一条 进出口银行应构建由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公司治理架构,遵循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基本原则,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激励约束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
第十二条 进出口银行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组成。
执行董事指在进出口银行担任董事长、行长和其他高级管理职务的董事。非执行董事指在进出口银行不担任除董事外其他职务的董事,包括部委董事和股权董事。部委董事由相关部委选派,股权董事由股东单位负责选派。
第十三条 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对经营和管理承担最终责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行章程履行职责,接受监事会监督。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一)制订业务范围及业务划分调整方案、章程修改方案、调整注册资本方案以及变更组织形式的方案,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
(二)审议批准中长期发展战略、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债券发行计划、资本管理规划方案、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方案、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设置方案;
(三)制定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利润分配和
弥补亏损方案;
(四)审议批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基本管理制度;
(五)审议批准内部审计章程、工作计划和内部审计机构;
(六)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及其修订方案;
(七)审议批准重大项目,包括重大收购兼并、重大投资、重大资产购置与处置、重大对外担保(银行担保业务除外)等;
(八)审议批准内部管理架构以及一级境内外分支机构设置、调整和撤销方案,对一级子行(子公司)的设立、分立、合并、变动资本金事项等作出决议;
(九)审议子公司的章程;
(十)决定对董事长和经营管理层的授权事项,决定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层,决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绩效考核和奖惩事项,审定派驻子公司的董事(含董事长)、监事(含监事长)和总经理(行长)人选;
(十一)决定聘用、解聘或者不再续聘承办进出口银行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十二)审定信息披露政策及制度,审议批准报告;
(十三)积极发挥部际协调作用,定期听取商业性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反馈意见;
(十四)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要求的其他职
责。
第十四条 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应充分发挥在落实国家政策、制定经营战略、完善公司治理、制定风险管理及资本管理战略、决策重大项目等方面的作用,监督并确保高级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进出口银行董事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行章程的要求,勤勉、专业、高效地履行职责。董事每年应至少出席三分之二的董事会会议。
部委董事应代表国家利益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重大决策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如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应书面授权本部委其他人员代为出席。部委董事如出现离职、调任或退休等不适合继续履职情况的,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应及时提请派出部委确定继任人选。
第十六条 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应建立对高级管理层的授权制度,明确对高级管理层的授权范围、授权限额和职责要求等。
第十七条 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应下设专门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或根据董事会授权就专业事项进行决策。专门委员会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发展和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事与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其中战略发展和投资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事与薪酬委员会成员应当包含部委董事。
(一)战略发展和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进出口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监督、检查经营计划、投资方案的执行情况,对政策性任务执行情况和配套支持政策进行研究,就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向董事会提出政策建议。
(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关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等各类风险的控制及全面风险管理情况,并对风险管理政策、管理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三)审计委员会。经董事会授权负责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工作报告,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审计计划,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检查风险及合规状况、会计政策、财务报告程序和财务状况,提出外部审计机构的聘请与更换建议。
(四)人事与薪酬委员会。负责拟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程序和标准,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进行初步审核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负责审议全行薪酬管理制度和政策,拟定董事和高级管理层成员的薪酬方案,向董事会提出薪酬方案建议,并监督方案实施。
(五)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负责关联交易的管理、审查和批准,控制关联交易风险。
第十八条 专门委员会成员应具有与专门委员会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不宜兼任。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财务、审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有对各类风险进行判断与管理的经验。
第十九条 进出口银行监事会按照《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设置和管理,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
第二十条 进出口银行监事会依照《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履行职责,代表国家对进出口银行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施监督,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行为和尽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指导进出口银行内部审计和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有权要求上述内部监督部门协助监事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定期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工作。
监事会在履职过程中有权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必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审计报告、内控评价报告和重大风险事件报告等。监事会主席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可以列席或者委派监事会其他成员列席进出口银行董事会会议和其他有关会议,并可以聘请外部机构就相关工作提供专业协
助。
第二十一条 进出口银行高级管理层由行长、副行长、行长助理、董事会秘书及银监会认定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首席财务官、首席风险官、首席审计官、首席信息官等高级管理人员职位。进出口银行调整首席风险官应事先得到董事会批准,并向银监会报告调整原因。
高级管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同时接受监事会的监督。高级管理层根据进出口银行章程及董事会授权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确保进出口银行经营与董事会所制定批准的发展战略、风险偏好及其他各项政策相一致,其依法在职权范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受干预。
第二十二条 高级管理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遵循诚信原则,履行忠实和勤勉的义务,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或损害本行利益,包括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属于本行的商业机会、接受与本行交易有关的利益等。
第四章 风险管理
第二十三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适合出口信用机构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构建与本行职能定位、风险状况、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
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第二十四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加强对分支机构业务条线、风险条线和内部审计条线的垂直管理,设立独立于业务经营条线的全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由其牵头履行风险管理职责。风险管理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协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类重要风险并报告风险变化及管理情况;
(三)持续监控风险偏好、风险限额以及其他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对突破风险偏好、风险限额以及违反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情况及时预警、报告并处理;
(四)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持续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五条 进出口银行应结合本行业务特点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政策应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并定期进行后评价和必要的调整。
第二十六条 进出口银行应遵循风险管理实质性原则,充分考虑金融业务和金融风险的相关性,按照相关规定合理
确定会计并表、资本并表和风险并表管理范围,并将所有纳入并表管理机构的各类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业务纳入进出口银行并表管理的业务范围。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做好进出口银行整体及其附属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指导附属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并建立必要的防火墙制度。
第二十七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覆盖各类风险的风险分析与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种类、报告频率、报告路径等内容,报告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进出口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监事会。全系统及分支机构的季度和风险报告应按要求分别报送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风险分析应按照风险类型、业务种类、支持领域、地区分布等维度进行,重大风险分析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风险分析报告应至少包括业务经营情况、风险状况、风险发展趋势、异常变化原因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 进出口银行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补偿方式,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
(一)进出口银行应建立完整的授信政策、决策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和授信业务决策程序,明确尽职要求,建立覆盖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以及并表口径的统一授信制度,将具有授信性质和融资功能的各类业
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体系。
进出口银行应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在授信过程中可借鉴赤道原则等国际良好做法,严格遵守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充分评估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将评估结果作为授信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进出口银行应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支持领域,建立涵盖国别、行业和客户的评级体系,作为授信客户选择和项目审批的依据,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监测以及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政策提供基础。
(三)进出口银行应执行银监会规定的集中度监管要求,并及时向银监会报告集中度情况。
(四)进出口银行应建立覆盖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表内资产和表外业务的全口径资产质量分类及拨备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并及时、足额计提减值准备。
(五)进出口银行应综合运用追偿、重组、转让、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暂时无法处置的政策性不良资产,要根据政策性业务的管理职责认定责任,做好不良资产账务管理,确保不良资产债权法律手续完备。第二十九条 进出口银行应根据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的不同特点,建立与职能定位、战略目标、风险敞口规模
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
(一)进出口银行应完善国别风险评估和内部评级程序,对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业务的国家和地区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和评级。
(二)进出口银行应建立健全国别风险限额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考虑跨境业务发展战略、国别风险评级和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设定国别风险限额。
(三)进出口银行应加强国别风险的监测、研判,充分识别业务经营中面临的国别风险,明确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风险缓释措施。
(四)进出口银行应按照银监会有关规定要求,计提国别风险准备金,并根据国别风险的变化予以动态调整。
(五)进出口银行应加强境外贷款贷后管理,及时了解项目所在地政治、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市场变化等情况,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加强贷款管理,积极稳妥处置国别风险。
第三十条 进出口银行应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各项业务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可持续经营。进出口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第三十一条 进出口银行应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总体发展战略相统一,与业务
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体系,采用适当的风险计量技术和方法,计量所承担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并运用有效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缓释。
第三十二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系统收集、跟踪和分析操作风险相关信息,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进出口银行从事跨业、跨境业务时,应充分考虑法律、制度等方面差异可能引发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进出口银行应制定规范员工行为的相关制度,明确对员工的禁止性规定,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排查,建立员工异常行为举报、查处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构建案件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第三十三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满足国家金融安全要求的信息科技架构、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提高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保障水平,促进安全、持续、稳健运行。
第三十四条 进出口银行应监测分析市场流动性情况,合理安排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计划和信贷投放计划,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建立并完善适合本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特点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十五条 进出口银行应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制定并完善声誉风险监测机制、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加强正面宣传,妥善应对声誉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国家声誉和本行声誉的负面影响。
第三十六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健全境内外合规管理体系,指定专门部门具体负责全行合规管理,审核评价本行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的合规性,确保合规要求覆盖所有机构、业务、条线、操作环节及人员,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
第三十七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压力测试体系,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开展应当覆盖各类风险和表内外主要业务领域,并考虑各类风险间的相互影响。压力测试结果应当运用于进出口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各项经营管理决策中。
第三十八条 进出口银行应制定应急计划,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紧急或危机情况。应急计划应说明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在压力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涵盖对境外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应急安排。进出口银行应定期更新、演练或测试应急计划,确保其充分性和可行性。
第三十九条 进出口银行应在发生各类重大风险事件时及时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新增大额不良贷款、发生案件及案件风险事件、重要信息系统故障、头寸严重不足或政策性金融债券未被足额认购等
情况。
第五章 内部控制
第四十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由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组成的分工合理、相互制约、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健全符合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信息科技控制措施,落实内部控制管理责任制,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持续开展内控合规评价和监督,加强总行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强化内部控制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
第四十一条 进出口银行应强化内控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使其拥有充分的履职独立性,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进出口银行应当建立内部控制问题整改机制,明确整改责任部门,规范整改工作流程,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十二条 进出口银行应结合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特点,按照“内控先行”原则,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并合理确定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风险控制点,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执行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确保规范运作。
第四十三条 进出口银行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合理确定部门、岗位的职责及权限,明确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岗位和不相容岗位。对于重要岗位,实行轮岗或强制休假制度。对于不相容岗位应实施分离制度,执行直系亲属回避原则,原则上不相容岗位人员之间不得轮岗,形成相互制约的岗位安排。
第四十四条 进出口银行应按照“统一管理、差别授权、动态调整、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有利于管控风险和完成政策性任务的授权体系。具体的授权标准应统筹考虑各分支机构和各部门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风险状况与业务发展需要。
第四十五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所有业务和全部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操作系统,及时、准确记录经营管理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并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
第四十六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以及相应的报告制度和报告路径,审查评价并改善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促进合规经营、履职尽责和稳健发展。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进出口银行应按要求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审计工
作情况和审计报告。
第四十七条 进出口银行可以根据需要外聘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对进出口银行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并将审计结果报送银监会。
第四十八条 进出口银行应结合机构层级、人员分布、业务特点等因素,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主体、频率、内容、程序、方法和标准等。内部控制评价由董事会指定的部门组织实施,应当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报送银监会。
第四十九条 进出口银行应加强分支机构及人员管理,督促各级员工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第六章 资本管理
第五十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健全资本约束机制,完善资本管理的政策、制度及实施流程,将符合条件的附属机构纳入并表资本管理范围,确保资本能够充分抵御其所面临的风险,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五十一条 进出口银行应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计算并表和未并表的资本充足率,执
行银监会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第五十二条 进出口银行应明确资本管理目标,结合政策性职能定位及业务发展特点制定有效的资本规划和资本补充计划,并根据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合理确定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资本预算与分配应优先保障政策性业务。资本规划应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并定期审查。
第五十三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稳健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机制。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结果应作为资本预算与分配、授信决策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内部资本充足评估至少每年开展一次。
第五十四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内源性资本积累与外源性资本补充相结合的动态资本金补充机制。当资本充足率不足时,通过采取限制资产扩张、盘活资产存量、减少或免于分红、利润转增资本、国家追加注资、发行符合监管要求的各类资本补充工具等措施以达到监管标准。
第七章 激励约束
第五十五条 进出口银行应以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保障政策性业务为原则,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
第五十六条 进出口银行应结合业务发展、风险管理需要和人员结构、薪酬水平等因素,建立健全人才招聘、培养、评估、激励、使用和规划的科学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保本行人员素质、数量与业务发展速度、风险管理需要相适应。
第五十七条 进出口银行应结合本行职能定位、发展战略、业务特点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合理确定绩效考评定性、定量指标及权重。对于政策性业务,要侧重对依法合规、履职尽责、服务国家战略成效的考核;对于自营性业务,要侧重对风险管理、合规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两类业务的绩效考评应淡化规模类、增长类、盈利类指标考核。绩效考评指标应至少包括落实国家政策类、合规经营类和风险管理类,上述三项指标权重应适当高于其他类型指标。
第五十八条 进出口银行应结合自身机构性质与业务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进出口银行功能的激励约束机制。确定薪酬时应综合考虑政策性任务执行效果、合规情况、风险状况和持续发展等因素,对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实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第五十九条 进出口银行应建立与政策性业务、自营性业务决策机制和管理流程相适应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完善问责制度,明确问责牵头部门、问责职责划分和问责流程。
对于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问责。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条 银监会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进出口银行监管规定。进出口银行应遵守银监会关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管理等审慎经营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一条 银监会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出口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其管理状况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评估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评估资本充足率计量结果和准确性、评估各类风险及压力测试情况等。
进出口银行资本充足率未达到监管要求时,银监会有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控制风险资产增长、暂停自营性业务、限制增设新机构等监管措施。
第六十二条 银监会对进出口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实行并表监管,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重点关注进出口银行及其附属机构的整体资本、财务和风险情况,并特别关注跨业经营以及内部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六十三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相关行政许可规定对进出口银行的机构设立、机构变更、机构终止、业务范围以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事项实施行政许可。
第六十四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进出口银行实施持续的非现场监管。
(一)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进行信息收集,包括但不限于:董事会会议记录和决议等文件,要求进出口银行报送的各类报表、包含政策性业务开展情况在内的经营管理资料、内控评价报告、风险分析报告、内审工作计划、内审工作报告和整改情况、外部审计报告以及监管需要的其他资料,派员列席进出口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
(二)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对进出口银行的经营状况、风险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分析,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及早发现、及时预警和有效管理。
(三)银监会应建立监管评估制度和机制,对进出口银行执行国家政策、公司治理、资本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问题整改等情况开展专项或综合评估。具体评估办法由银监会另行规定。
(四)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通过审慎监管会谈、监管通报、监管意见书等形式向进出口银行反馈监管情况,提出监管要求,并对进出口银行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评估。
(五)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定期对非现场监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对进出口银行的经营状况、风险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形成监管报告。
第六十五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进出口银行的公司治理、资本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活动和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第六十六条 银监会通过监管协调机制、监管联动会议、信息共享以及座谈等形式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监事会、银监会派出机构以及进出口银行进行联动和沟通。
第六十七条 进出口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审慎监管措施或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施行前,进出口银行相关监管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未尽事宜,以银监会相关规定为准。
第六十九条 进出口银行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
第七十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如何写财会类论文?
第一,关于选题的方法。选题是开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效。就硕士研究生而言,在选题中主要存在着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对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是否适合自己研究等把握不准,从而产生了依赖导师为自己点题、命题的心理;二是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选题,往往把选题视为一项单纯的阶段性任务,为了选题而选题,却没有真正把选题当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与日常学习同步的过程。上述两方面认识上的偏差无疑会对选题的态度和选题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纠正。如何纠正呢?这首先就需要树立起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专长去选题的意识,而不能过分依赖导师的安排,并且要将选题寓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而不能将它作为一项独立于学习之外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注重以下三点对选题来讲也显得至关重要。一是要注重当前几乎没有人提到但现实环境又特别需要涉及的问题。如新经济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经济与会计,新经济与财务等一系列的课题,在每一个课题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内容分支,这些都是一些新兴的领域,亟待去加以深入研究,自然也具有较高的选题价值。二是要注重已有学术研究的相互争论及内在矛盾。一方面在不同学者就某一问题发生争论时,要善于寻找出争论的原因、背景、焦点,并就此加以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对某些著名学者(或研究机构)在阐述学术问题时前后相互矛盾的地方,要善于捕捉、发觉,并对其加以完善修正。三是要注重对理论的发展及其变化发展后所带来的现实影响。研究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运用的过程,而且更是理论发展的过程。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来发掘既有理论的不足,并提出充实和完善的设想是在研究当中应该培养的一项专业素质。这项素质的养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们选题的深度。同时,对发展变化后的理论如何用来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践的开展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多加思索,以便拓展研究的空间。第二,关于收集资料的方法。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像选题一样将资料收集寓于学习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关键要靠平时积累,而不能仅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平时学习当中收集资料其实也是一个对问题认识加深,对选题思路拓展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对某些问题便会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
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要选择的题目也能基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某篇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当然一些大型的研究课题不包括在内)。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边着手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并注明出处,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这样再多的资料也能收集得井井有条。除此之外,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也要加以留意:一是各类《年鉴》上的数据资料。这类资料的全面性、综合性、权威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引用价值。二是网上资料。网上的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获取便捷,是现代社会一条很重要的资料来源渠道。同时,在网上还可以与一些名家、学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中也能获取大量用其他方法难以求得的资料或信息。三是他人的文章或书籍后面摘录的参考资料。这类资料一般都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精选出来的,对于相关问题的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第三,关于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另一类是规范和实证的方法。
就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而言,前者是指由一般到具体,从基本的原理开始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后者是指由具体到一般,从具体的实例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在具体研究当中,有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也有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据充分。尤其是在运用归纳的方法时,一定要防止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现象。就规范和实证两种方法而言,前者主要是运用推理来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后者主要是依据事实来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目前在西方,无论是经济学研究还是会计学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实证的方法。如美国的《account review》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会计杂志,其中都是实证性研究文章,没有实证研究的内容就不予发表。在我国,虽然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国际趋势的影响,实证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于是,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证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把结论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基础上,因而是可验证的。但是它的正确、合理性也必须建立在以下三个
基础之上:一是假设一定要合理,不能凭空假定;二是数据的真实性一定要有保障,不能人为捏造;三是素材的收集不能夹杂个人感情的因素,如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不能把自己的倾向寓于问卷题目当中来误导被调查对象。如果不能符合上述几点要求,那么实证研究的结论肯定就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对于规范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通过已有的被公认的素材来推展出新的结论,并且它还能为实证研究提供许多假设条件。但是规范研究也有缺陷,最突出的就是其规范性难以验证。这就需要在从事规范研究时,带着强烈的学术责任心去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思考。综合起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各有千秋、互有所长,二者都是可取的且从我国目前来看都是应该被加强的。在实际应用当中,关键就在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和研究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充分发挥所选方法的长处,尽量弥补其不足。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有时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方法并不是一样的。如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用的是演绎的方法,从商品、商品的两重性开始层层展开,透彻分析。然而,他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时,首先看到的不是商品,而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反剥削的血淋淋较量。这促使他开
始思考:资本家为什么能剥削工人呢?因为他掌握着资本。工人为什么被剥削呢?因为他们没有资本。资本又是什么呢?资本是已有的财富。财富从哪里来的呢?资本家说是省吃俭用的结果,是他的父亲留给他的遗产。那他父辈的财产又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早期花钱雇佣了一些工人,开了个作坊、工厂进行生产后赚来的。那么他为什么能赚取巨额的财富呢?原来是他压榨了工人的剩余价值。他为什么能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呢?那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商品具有二重性的缘故。这样追溯到了源头,并再从源头推演回去,便形成了《资本论》这篇宏著。由此可见,马克思当时研究的轨迹与写作的轨迹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也同样可能碰到类似的情形,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一昧地认为用什么方法研究就应该用什么方法写作,如果老是这样,思维就会受到局限。第四,关于论证的方法。论证的方法有很多,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有用理论分析来加以论证,也有用事实依据来加以论证,从论证的层次来看,有先分后总式论证,也有先总后分式论证,从论证的方向来看,有顺证,也有反证等等。在此我不对其一一详述,仅谈谈引用他人观点来进行论证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在搞研究、做
论文时,经常会碰到引用他人观点来进行论证的情况。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是自己的观点,那是不合实际的,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引用了很多他人的观点。其次,需要强调的是,引用并不是指为了拼凑文章而去抄袭照搬,它应该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目的的考虑:一是赞成他人的观点,并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观点时,需要引用。如赞成财务是一种货币关系的观点,但同时又认为这种货币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分割、价值分配关系,这时就可以引用他人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二是赞成他人的观点,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对其加以论证时,需要引用。如他人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论述了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而你又准备从规范公司财务会计行为的角度去就此进行论证,这时可以引用他人的结论来发展自己的观点;三是不赞成他人的观点,并准备对其进行批判或修正时,需要引用。如有人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但你却认为它在中国不是政治过程,而是行政过程,这时可以引用他人的观点并对其加以反驳来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引用他人的观点后,还有必要将出处、作者、发表时间等一一交待清楚,这既是以备查考的需要,也是一种严谨、负责的研究态度的体现。总之,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这些都有待于通过实践来细细体会、慢慢摸索。以上提到的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五篇:如何写财会类论文?
第一,关于选题的方法。选题是开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效。就硕士研究生而言,在选题中主要存在着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对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是否适合自己研究等把握不准,从而产生了依赖导师为自己点题、命题的心理;二是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选题,往往把选题视为一项单纯的阶段性任务,为了选题而选题,却没有真正把选题当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与日常学习同步的过程。上述两方面认识上的偏差无疑会对选题的态度和选题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纠正。如何纠正呢?这首先就需要树立起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专长去选题的意识,而不能过分依赖导师的安排,并且要将选题寓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而不能将它作为一项独立于学习之外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注重以下三点对选题来讲也显得至关重要。
一是要注重当前几乎没有人提到但现实环境又特别需要涉及的问题。如新经济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经济与会计,新经济与财务等一系列的课题,在每一个课题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内容分支,这些都是一些新兴的领域,亟待去加以深入研究,自然也具有较高的选题价值。
二是要注重已有学术研究的相互争论及内在矛盾。一方面在不同学者就某一问题发生争论时,要善于寻找出争论的原因、背景、焦点,并就此加以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对某些著名学者(或研究机构)在阐述学术问题时前后相互矛盾的地方,要善于捕捉、发觉,并对其加以完善修正。
三是要注重对理论的发展及其变化发展后所带来的现实影响。研究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运用的过程,而且更是理论发展的过程。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来发掘既有理论的不足,并提出充实和完善的设想是在研究当中应该培养的一项专业素质。这项素质的养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们选题的深度。同时,对发展变化后的理论如何用来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践的开展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多加思索,以便拓展研究的空间。
第二,关于收集资料的方法。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像选题一样将资料收集寓于学习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关键要靠平时积累,而不能仅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平时学习当中收集资料其实也是一个对问题认识加深,对选题思路拓展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对某些问题便会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
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要选择的题目也能基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某篇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当然一些大型的研究课题不包括在内)。
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边着手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并注明出处,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这样再多的资料也能收集得井井有条。
除此之外,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也要加以留意:一是各类《年鉴》上的数据资料。这类资料的全面性、综合性、权威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引用价值。二是网上资料。网上的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获取便捷,是现代社会一条很重要的资料来源渠道。同时,在网上还可以与一些名家、学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中也能获取大量用其他方法难以求得的资料或信息。三是他人的文章或书籍后面摘录的参考资料。这类资料一般都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精选出来的,对于相关问题的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三,关于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另一类是规范和实证的方法。
就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而言,前者是指由一般到具体,从基本的原理开始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后者是指由具体到一般,从具体的实例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在具体研究当中,有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也有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据充分。尤其是在运用归纳的方法时,一定要防止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就规范和实证两种方法而言,前者主要是运用推理来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后者主要是依据事实来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目前在西方,无论是经济学研究还是会计学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实证的方法。如美国的《account
review》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会计杂志,其中都是实证性研究文章,没有实证研究的内容就不予发表。在我国,虽然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国际趋势的影响,实证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于是,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证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把结论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基础上,因而是可验证的。但是它的正确、合理性也必须建立在以下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