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缀网劳蛛研究(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23:3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许地山缀网劳蛛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许地山缀网劳蛛研究》。

第一篇:许地山缀网劳蛛研究

理想人生的达观者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许地山《缀网劳蛛》中作者的宗教情结对于文中主人公为人处世的影响,并由此窥探出的作者的人生观。关键词:人间苦海宗教式的博爱坚毅而又淡然的性格

许地山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学者。从1921年开始连续的发表了《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等作品,以他独特的取材、浓郁的异域情调、无处不在的宗教情结,引起的文坛的关注。《缀网劳蛛》是许地山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文章以“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为下文做了铺垫。揭示了女主人公就像一只蜘蛛的活着,生活就像一张网,主人公尚洁在当童养媳时,受到残暴的对待,使“网”损伤,“我”就要去补缀,在长孙可望的帮助下摆脱残暴的婆家。出于报恩之心,而没有行婚礼而和长孙可望结为夫妻,但他们之间只是自然的结合,毫无感情可言。对于尚洁来说即使生活环境再怎么改变,亦不过是从一张网掉到另一张网。“网仍与从前一样没什么差别”,长孙可望不仅自身行为不检,还对尚洁满是怀疑和不满,尚洁出于慈悲之心拯救了一个贼,可望却误会了她,因此与她离异,尚洁迫于无奈,在史夫妇的帮助下,独自到土华地方暂居,她自食其力,内心非常坦然。最后长孙可望在牧师的规劝下,回头挽回了尚洁,但可望出于惭愧和内疚,只身们前往槟榔屿,最终两人还是无法团聚。作品中宗教情结对于主人公的影响是随处可见,透过文本可以看到许地山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

人生彷如一片苦海

“自而今回溯到濛鸿。从没有人说过里面有个形式与前相同。去罢,生的结构都由这几十颗‘彩琉璃屑’幻成种种,不必再看第二个生的万花筒。”人生的每一天虽然不同,但都是由那“几十颗‘彩琉璃屑’幻成种种”,人和蜘蛛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所有生活的网都来自自己的编织,或完美或缺陷只是任其发展罢了。对尚洁来说,摆脱童养媳生活婆家的残暴,与长孙可望组成家庭,虽然那是自然的结合没有爱情的关系。但她认为既然在结合了,那就是“网”结好了,“我”应该住在中央。但是,“万花筒里等等的形状和颜色,仍与从前没什么差别!”,尚洁对入室行窃的贼的救助不过是一个导致命运的“网”遭受损伤的导火线。这些都正如佛教学说的人生是一个苦海,每个人要接受轮回之苦。许地山从宗教的教义中汲取了生活本来就是不快乐为主题,然后从生活的苦难入手,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阐释了自己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许地山的作品涉及了现实的种种丑陋和污秽,《缀网劳蛛》中的长孙可望的行为之不检,对人的不信任和猜忌。《商人妇》中的林荫桥在漂洋过海发迹之后,弃糟糠之妻于不顾,还在他妻子去找他时想方设法卖掉其发妻。等等都是人性恶的显现,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现实的迷茫,那么许地山将如何面对这个充满坎坷的苦海呢?

1)宗教式的博爱

写作题材的选择和运用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者密切的关系,在许地山的一生中他阅读和研究佛经,甚至全面考察印度佛教文化,这都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渗透到他的作品中。在佛教看来,人生在世就是受苦,世间是一个苦海,所以提倡要普度众生,以达到脱离苦海。许地山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支配下,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博爱的思想,而尚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不同于仆人一鞭一打的对待想要入室行窃的小偷,而是一到,就止住他,还命仆人将其扛到屋里躺在贵妃椅上,面对仆人的不愿意,她说:“一个人走到做贼的地步是最可怜悯的”“若是你们明白他的境遇,也许会体会他。”并且为他做了处理伤口。在被丈夫误会而弄伤自己的情况下,为了顾全小偷的安全,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痛苦。后来,长孙可望在受到基督教神父感化之后,亲自前往土华岛请求她的原谅,她很快的接受了他的道歉,“别人伤害我,我还饶恕,更何况是他呢?”体现了一种宗教菩萨似的善良和基督教的博爱,也反映出了许地山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2)坚毅而又淡然的性格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尚洁不像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同是离家出走,娜拉是同丈夫坚决的决裂,而尚洁是一个温婉的女性,在丈夫道歉之后很快的原谅了他。但《缀网劳蛛》中的女主人公“表面上看来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弱者,实际上却是达天知命的强者” ①当她和史夫人一同看到一朵被虫蚀了一半的花时,史夫人说“这花不好”,然而尚洁确认为这花和人的命运是如此的相似,“若不把他的生命完全夺去,虽然不完全,也可以得着生活上一部分的美满”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的乐观之态,尚洁用一种沉静和无抵抗的态度来对待人

生,她相信命运又有深刻的生命意识,但是在她的意识中又融进了中国式的宗教思想:既来之,则安之,默默忍受的想法。这也是许地山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人活着虽然不乐,但要有坚毅的生存精神去承受生命中的厄运。

这样的生命观不仅可以从作者的作品中看出,更是伴随着作者的一生,他的人生并不平坦,从小因全家搬迁在途中不甚左臂脱臼,导致长期活动不自如,十九岁,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接着亲人的相继去世,给了他深深的影响。但参透人生之禅的他并没有因其而消极颓废,而是以他坚毅而淡然的精神支持着,在生活和事业上更加的坚定和执着。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积极的抗日,为了救国而奔走疾呼,后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许地山没有沉溺于人生之苦之中,而是在这基础上凭借坚毅的精神和达观的佛教思想的影响,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作家。

综观《缀网劳蛛》作者把自身对宗教教义、典故等的理解如春雨润物般的运用于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尚洁的形象如同作者笔下的许多女性一样,有着宗教思想,并用其指挥着她们的为人处世,这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伴随着宗教的思想的实践着他的人生哲学,做人生之海的理想的达观者。

参考书目:

①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 49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王向远:《佛心梵影——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 179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谢昭新:《理论、创作与批评(20世纪中国文学综论)(百年文学论丛)》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缀网劳蛛》读后感

《缀网劳蛛》读后感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里刻画了一个独立、沉静的女子,尚洁。《缀网劳蛛》讲述的是尚洁从婆家逃出后嫁给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长孙可望,被可望怀疑与伤害后离开夫家独自生活,最后长孙可望醒悟请求原谅后离去了的故事。在整个的事件过程中,尚洁从始至终都是保持着沉着冷静的态度应对生活中各种纷杂的悲欢。

《缀网劳蛛》这篇文章是许地山先生1922年所创作,或许当时作者刻画尚洁这一人物时,有宣扬革命的因素,如小说中的尚洁不像传统中国女性那样逆来顺受,三从四德。比如,遇到事情,她有自己的主见与看法,这就含有反封建礼教的意味。但我在此并不过多谈论本文在当时的影响,我单单说我读完这篇小说后的个人感受,准确来说是对尚洁的经历及其言行的感受。

读《缀网劳蛛》后,我被小说中的主人公尚洁所深深折服,不禁叹服,好一个沉静智慧的奇女子。下面我就叙述尚洁折服我的几点缘由。一是善良。尚洁是个基督教徒,有着一颗博爱怜悯的心。对待受了伤的小偷,她制止了仆人对小偷的鞭打并给予治疗,同时因同情小偷而不让人报警。若有读过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日记》,对当时“吃人”的社会有所了解。你就知晓这般菩萨心肠在当时可是寥若晨星的。二是独立,有主见。尚洁从夫家离开后,并没有乞求朋友史夫人的帮助,而是独自一人在岛上生活了三年。而且对待每件事,尚洁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做法。想想当下,尚曾有大学生不会洗衣裳,不会系鞋带的现象出现。三是聪慧,有哲思。尚洁是一个颇有姿色的弱女子,然而她在岛上面对一群垂涎她美色的五大三粗的粗壮汉子,却能独善其身,并以威仪令他们为其做事。这份本事不能说不厉害,这是许多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而面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尚洁时有触动,提出颇有道理的哲思。比如“我们都是从渺茫中来,在渺茫中住,望渺茫中去。若是怕在这条云封雾锁的生命路程里走动,莫如止住你底脚步;若是你有漫游的兴趣,纵然前途和四周的光景暧昧,不能使你赏心快意,你也是要走的。横竖是往前走,顾虑什么?”四是沉着冷静。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尚洁总能冷静地去应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长孙可望突然用匕首刺向尚洁时,她没说什么,但用一种沈静的和无抵抗的态度去面对。泰山崩,而不变色。危险临,而不惶恐。不得不让人佩服。

尚洁身上令人折服,敬佩,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稠若繁星,在此我不一一赘言。

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悲愁而秃废。我从尚洁身上看到了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姿态,优雅而高贵。这值得我们效仿,让我们活出自己的从容。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边云卷云舒,坐观。

《缀网劳蛛》的结尾具有悲剧色彩,长孙可望请求原谅后离开了。我觉得以悲剧结尾,既能反应当时女性寻求解放的困难,也能反衬尚洁沉静,独立的品质。也点出主题,命运的网破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再次修补,不必过多地抱怨,那样于事无补。

第三篇:缀网劳蛛读后感

缀网劳蛛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是偏爱女性作家的作品和爱情作品。因为女性作家的情感更加敏感细腻,小小的事物都能赋予丰富的心理观照,串之以各种自家伤感,往往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心底的涟漪久久悠荡。而“爱情”是千古不亘的话题,什么花前月下、青灯古佛、粉笺传情都是心中想探究的所在,在春心朦胧的年纪里无限陶醉在或浪漫或愁肠的故事中,似乎希冀着从中能找到一点启示或是共通处,也好像在暗暗中把这些作品当作自己的精神导师。

阅读确实是一个好习惯,人们从书籍中汲取人生的养料,并转化为灵魂的内涵。但我认为常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会阅读。会阅读概括来说就是要思考。读完一部作品沉醉在故事情节或是暗自歆羡作者的妙语连珠是不理智的,应该思考各位主人公的命运所映射的道理,加以自身的剖析酶,将它们充分咀嚼为精神的滋养成分,继而丰裕贫乏的心灵土地。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跟着故事情节颠簸了,而是在看完后再抽出身心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来客观公正地评析作品内容。

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也是读了一些喜欢读的作品。其中对许地山的《缀网劳蛛》感触最多。

这是一篇笼罩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以宗教的包容性冲淡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从而凸显许地山内心的浪漫主义及其作品以女性解放为核心主题的特点。

女主人公尚洁本是一个童养媳,后来被长孙可望救出,便做了他的妻子。有一次尚洁为了救治一个受伤的小偷,被丈夫误解为偷情,结果被丈夫扎伤了肩膀。之后,她一个人离家到土华岛生活。几年后,丈夫悔悟,接她回家。而为了赎罪,丈夫独自到槟榔岛上经受生活的磨难。

虽然这篇小说宗教意味浓重,但它并不机械地演绎宗教信条。而是立足世俗生活,描写普通人物,以女性的悲剧命运彰显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小说中尚洁的从容豁达为全文的精神主线,贯穿全文,为小说添注几缕柔美与真情。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尚洁的一句话;“人间一切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悲剧感被冲淡了,但作品的厚度却增加了,审美效果也更为含蓄蕴藉。从尚洁的话语中虽透露出几分悲凉的况味,但我领悟到的更是她内心的从容大度,那是一种灵性之美,性格有张力,伸缩自如,不流于轻浮,不让自己在情欲的汪洋上覆舟。在我看来,这样的女子自有一种馨香,处处散发智慧的馥郁。

在现代社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女权主义者。她们倡导爱和美好,但又有不乏偏激者。读完《缀网劳蛛》,最大的启发是联想到女权维护者可以减少一点激进,内心多保存一点女性传统的柔善和宽博,就像尚洁一样,那我想我们不仅能维护女性的尊严,还能引领男性去开拓新世界。

总的来说,我的读书观是必须要读后思考。无须像精深的学者把作品的内涵研究得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见解,融入自己的感情与经历,沉淀下的才是人生的精粹。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读一本值得思考的书。

第四篇:谈《缀网劳蛛》的审美性和社会属性

谈《缀网劳蛛》的审美性和社会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从方式和态度两方面来看可表现为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以许地山的小说《缀网劳蛛》为例,从方式上看,作品处处以形象感人,通过对女主人公尚洁的半生经历的描写表现其形象。从对救受伤的盗贼,与长孙可望离婚,孤身一人生活在土华岛及淡然重回府中等事例塑造了一个善良、圣洁、妥协及达观知命的女性形象。文学是形象,但别林斯基先生认为艺术同样需要理智和思考力,即理性。当形象被置入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这本身就常常依赖理性的力量。

在《缀网劳蛛》的创作中,作者是为了当时的五四时间的社会反映出来的问题而编织这故事,故事讲述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处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嫉妒而被刺伤。丈夫要与她离婚,她只身来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而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苦尝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作品通过把握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主题的构思等环节,理性地展示了作者深沉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思。从该作品中科看出,文学是由艺术形象构成的世界,但这世界同时又是蕴含理性的,在这里,我们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品味而深切地领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从态度上看,《缀网劳蛛》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它富于情感性,但也有某种认识性。

文学是情感的。它演绎着人物的好恶喜怒、肯定与否定、欢乐与痛苦等。在这部作品里通过对人物的行动、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尚洁收留受伤强盗的好心肠,外人闲言碎语的可恶嘴脸,尚洁对自己行为的始末肯定,可望对自己之前所作所为的极度否定,妥娘对夫人重回府中的欣喜之情。这里的主观毁誉、褒贬态度并没有直接陈述,但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出来。

与此同时,文学也是认识的。这里的认识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缀网劳蛛》里的认识也是间接呈现于审美意识形态世界中,它是被归纳出来的:即封建男权社会中妇女受到了惨重的压迫,现实是如此的黑暗。在这里,直接的审美意识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通过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在这种双重属性中,审美属性总是直接的突出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间接和隐蔽的。这种双重属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属性。

第五篇:激活劳技教学活力的策略研究

激活劳技教学活力的策略研究

张炳兴桐乡市南日初中

摘要:劳技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课本的内容编排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它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中充满着思维,充满着探索,充满着创新。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知与情的交织成了本学科的特点。但由于现在的学校还是以考试分数为中心,使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到文化课上,即使学生个人有兴趣也因学校、家庭的考试压力,学生不得不去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劳技教学可以说举步艰难,有些学校成了应付检查的装饰课程。那么我们作为劳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针对本校的教学现状,让劳技教学教得有声有色,成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众多技能学科中学生最感兴趣、教学最有活力的佼佼学科。同时,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轻松感,在成就上体验成功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劳技教学 活力 策略

劳技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得于提升的学科教学,对于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和作用,而现在部分学校的劳技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还是学校的应试教学,任课老师与学生都是以文化课教学和文化课学习为重点。有的学校在安排劳技课时给了班主任或有主课教学的老师,成了一种学校应付上级教育部门调研时的装饰品,没有专职的劳技教师,学生又没有时间去做劳技作品,学校缺乏劳技教学的氛围。如何让劳技教学在学校的教育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劳技知识,技能和技术方面得到培养,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掌握先进的劳动技术和先进文化,成为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使劳技教学能焕发出活力,以下我就谈谈在劳技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活力------在于学生的思维想象

劳技教学同样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契机,是创新的基础,人的想象总是充满着创造性,如果是在创造的想象也同样包涵着创新精神,在劳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在劳技教学种对于学生的想象,乃至于幻想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也要加以保护,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学生在制

作过程中有问题发现这是对劳技课的兴趣表现,这种学习兴趣正是劳技教学的活力所在。如在上八年级的“铁皮簸箕”制作时,首先是给每位学生下发一张白纸活在上一节课时要去学生有可能的话,在家里找一张较厚的包装纸,然后给学生讲解簸箕的放样要点,让学生接着观看课本上的样图,使学生自己有一个簸箕的结构轮廓,再在纸张上自己去完成放样的线条,(强调:卷边的宽度最好能相等),这时可给学生下发工具----剪刀,在向学生提醒安全问题后,就分小组讨论哪些需要裁剪,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古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组长进行交流后教师给予总结知道,再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加强一下,以引起学生的注目,接下去给学生2-3分钟进行裁剪,剪好后就让学生模拟性卷边,此时提醒学生立边上的两端的卷边方向是向内还是向外?要求学生思考想象,最后教师给他们结论。这样由于学生有了一个讨论及思考的过程,给第二节的成品制作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和学生自己愿意动手的兴趣。

二、活力-----在于学生的创新

原来的劳技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以教师的讲解,学生依着教师讲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是机械地去模仿,甚至学生一边做老师在上面示范讲解,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心理学家威台海姆所说的:“严格地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想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的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发展”,从中我们不难感悟到,如果仅仅以传授给学生某些劳动技能为目标,只是机械地教会学生重复的操作,是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只有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怎么样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结合教材向学生讲授一些新的科学发明,新的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成果,在八年级教材中的电动汽车,在结构上前面有了一根保险杠,它的作用是在行进中遇到障碍物时,经碰撞后,因保险杠往里边插入了一段距离而使铜片的接触发生断开,使其失去了动力,车子就停止下来。那么我们能否把这个装置进行优化,安装到现在的汽车上,来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对人的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2、结合社会历史学科来介绍一些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科学家,如我国的被称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历时12年的研究培育出了亩产超千斤的品种,再如我们使用的课本15年前其插图很少是彩色的,更多的是黑白的,而现在呢?科学课本,社会历史课本,思想品德课本到处都是彩色的插图,而这个技术在2000年前只能去香港委托印刷,那么现在这项技术就来自于我国的科学院院士王选的研究成果。因此,他于2001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结合农作物的性能和栽培技术,指导学生如果要使你家种植的西红柿、桃子能够赢得上市的时间,争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在其果实的表面小心地涂上一层乙烯利的稀释液,但不能碰到瓜果的蒂上,它能使作物提早成熟,这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有了新意,也就会给劳技课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

4、平时我利用外出听课的机会,抽空去参观这些学校的劳技作品陈列室或展示厅和去劳技比赛的现场,用照相机或手机把人家具有创意的劳技作品拍摄下来,带回学校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劳技创作是大显身手,具有无穷空间,把那些创意特别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带给学生的是美的享受,也是劳技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活力------在于学生的求索

哲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展开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设计问题要符合劳技教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在全面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特征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适合学生生理发展的问题进行探索,不能有过高的要求,使学生产生可望不可攀,无可着手的问题,使大多数学生失去探索的信心。教师要提出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我的做法是:

1、如在八年级的飞板制作过程中,老师讲了十字架的四个翼要制成怎样的形状,才能使飞行路线达到弧形或“8”字形的效果,这时那些“科学”中力的知识掌握比较差而又喜欢顽皮的学生就提出要求不进行任何加工制作而直接粘

合起来进行试验,那我就满足他们小几个人的这一小小的要求,下发了早就给他们准备好的502胶水和木板,因为耗时不是很多,让学生自愿组成了几个小组,马上动手进行一试,学生就进行组装结构,很快就完成了。然后让他们到操场上去验证他们的想法,这样一试就引起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也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然后给学生分析“物体运动学”受力作用的简单原理,再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翼”的形状(可以用泡沫板来做),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学生会发出“噢“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如此折射出教与学的氛围。

2、在学校安排的每周一节的体艺2+1的这节课上,对报名参加劳技制作和创作的几十位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自己选择的原则,组成若干活动小组,并确定组长负责,就在第一节课分组指定本小组活动计划中,有的小组要用鲜萝卜去试做(通过自己的设计,再加以造型)一只奔马,有的小组要用新鲜的香樟树小枝条去编织一只(农村地方叫)篓机,有的想用新鲜的潮州菜和鲜青菜做成一只老黄牛,有的想用小青竹去做一个传统的婴儿座车,在后来经过几节课的合作操作许多件的较为精致,外观欣赏价值较高的作品出来了,但也有的只有半成品,有的甚至失败了,但从中就体现了学生对劳技制作的兴趣、爱好,也体现了学生对劳技创作的探索精神,对学生的动脑,动手不论制作的成败,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四、活力-----在于对成就的喜悦

劳技教学和其他学科有相同性,学生对自己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并能促使他们相互间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这是新时期下新的学习方式,交流有利于相互间的促进,有利于相互的取长补短,有利于相互间的提高,也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知与情的互动,也是一个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利用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教学中,对于学会参加劳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劳动成果,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交流比较的方式,就可以将彼此间的成果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从而揭示相互间的异同点。比如,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在一个劳技作品完成以后,对其中在制作种表现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学生作品进行总结和展示。如在八年级的“手掷飞机”制作中,其作品完成以后对外表美观,有较好的平衡性,能飞行较长距离的在班级里乃至在班级进行展示,并告诉这个学生,使他有了成功感,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骄傲,给这些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喜悦,无疑给他们也带来了动力,也给其他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学生的成功作品不局限于劳技课上的,也包括了课外的制作,以为我们学校每周一节的体艺2+1,这节课上学生的作品全是自己设计的,自己制作的,所以特别能让学生放松,也能特别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爱好,本学期种在这节课上学生较为成功地制作出了“婴儿小座车”,“和谐号动车的车头”,用毛线和竹片结打的“贺喜灯笼”,还有用三夹板和小圆竹及小圆木做成的“电脑桌”。对这些较成功的作品同样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些劳动成果,其作用表现为:1.分享具有唤醒功效,劳技教学主要是以班级为教学单位的,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在相同的教学背景下获取知识,某个学生成功的制作必然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制作意识,进而对某种事物产生联想。2.分享具有促进、强化的功效,在分享过程中,如果分享者的体验和他人的体验相一致,就会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3.分享具有互动功效,少数学生的分享会催生其他学生分享的情感和欲望,这种教学方式,必将有力地推动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生动而又有趣和具有引导性的语言。重视情景的创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求知欲的产生和滋长,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学生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才能自主的思考,才会毫无顾忌地的发表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观点,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越自我,积极探索的氛围,也是创新教学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和谐课堂氛围形成的重要条件,给学生一个发挥创造力的平台,也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气候。

参考文献:

1、《劳技教育》 2009第1期杨玲

2、《劳技教育》 2008第4期陈洁

下载许地山缀网劳蛛研究(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地山缀网劳蛛研究(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