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劳技特色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劳技特色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要: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劳技特色教育活动,在材料搜集方面,可以从“农”入手,体现“农”的特色,将原始材料进行相关的处理。子课题负责人结合研究方案,组织本年级组成员商讨拟定本学期的具体研究内容,预设这些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可行,研究过程要富有变化,形式多样。
关键词:乡土资源 幼儿园活动 课题研讨
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有着丰富的社区资源,孩子们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对农村资源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劳技特色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主要是以本土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教师和幼儿为主体,在家长共同参与下,进行一系列的幼儿园劳技课程的研究。目标是力求体现幼儿园的地方特色,促进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养成幼儿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借鉴小学劳动实践课活动,结合幼儿园《纲要》《指南》精神,我园进行了一系列劳技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一路走来,感受颇多。
一、材料收集多元化
1.材料的收集。材料是开展劳技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定位是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劳技活动,幼儿园附近有机砖厂、竹篾加工厂、瓦泥厂、木材加工厂等等,因此,我们从“农”入手,体现“农”的特色。教师们所收集的材料是农村所特有的,如:泥土、竹篾、竹节、藤、棕榈叶、玉米皮、稻草等。注重对“家长”的这一社区资源的利用,因为家长几乎来自于各个乡镇,联系起来也方便。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各尽所能的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教师需要什么材料,家长们便分头去收集。如大班年段在开展编织活动时,需要大量的棕榈叶,大三班陈悦小朋友家长是溪南镇的,他特地利用星期六的时间回老家采集了一大堆的棕榈叶来,大二班郑距平小朋友家长带了许多的玉米皮,中一班的很多家长则带了大量的竹篾等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我们的研究能顺利地开展下来。
2.材料的处理。材料的处理在研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材料收集起来的都是粗茎,往往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处理。比如:如何修剪棕榈叶、如何处理陶(红)泥或瓦泥、如何让玉米皮不容易碎、怎样让玉米皮着色、如何让竹篾不容易发霉„„在家长的参与和教师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陶(红)泥采集回来后要经过筛、踩、摔、发酵的过程,这样的泥玩起来才会柔软、有粘性。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养护泥”工序也是必不可少的,泥要养,只有养好了,活动的成功率才高。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泥分成小块,再放入有标识的泥桶,盖上旧毛毯后再由老师在毛毯上面洒些水(要把握一定的量,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当制作立体的作品时,可以在泥中加入一些高弹棉,增强它的拉力,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就不易裂开。棕榈叶收集来后先让幼儿用针将叶脉挑掉,留下叶片一片叶子经过处理后就能分出两片的叶片来,再将挑后的叶片浸泡在水里,一天后叶子的柔韧性就增强了,不易折断,幼儿操作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些。将剩余的叶子继续放在水里,可以用十多天,这样就不需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采集原材料了。而玉米皮的处理则要进经过煮这一道工序,煮过之后的玉米皮就不容易碎了,在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色液,玉米皮便能轻易地着色了,孩子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有兴趣了,他们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玉米花”,漂亮极了。
二、研究过程制度化
本课题研究组共有十二位成员,其中每个班设一个研究人员。这为我们研究实践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我们成立了大课题组和小课题组,即园级组与年级组。这种纵向的网络研究结构为课题的实施与落实起到了充分的保障作用。
我们规定,开学初每一个年级组的子课题负责人结合研究方案,组织本年级组成员商讨拟定本学期的具体研究内容(逐周活动计划、目标及具体内容),并针对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进行研讨,即预设这些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可行。其次是保证每半个月一次的大课题组研讨活动,每周的小课题组碰头会。每半个月的大课题组活动,主要是针对群体中共性的问题及时的讨论、解决。如: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小班年段还是中大班年段,在活动中都存在幼儿对操作技能的掌握问题。为此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有的说:幼儿阶段不应该过分地强调掌握技能这一方面,有的说应该注重幼儿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此我们立即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门研讨(但在研讨前教师们都要分头去收集有关这一方面的信息材料),在研讨中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幼儿的操作技能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那种以机械的操作训练代替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劳技活动应该引导幼儿从“动手做”到“动脑做”,“劳技课”不能成为“动手课”。最后大家讨论得出:适度的操作技能训练在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技术技能学习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解决问题和创新都必须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动手能力”也必须在具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但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感悟“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讨,老师们改变了原来的片面观点,也为课题组教师拓宽了思维空间,打开了思路。问题和困惑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研讨中得到了解决,研讨也对我们的研究手段、内容等进行了及时的梳理与调整,从而保证了研究的质量。小课题组活动则是对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碰头,比如:中班泥塑《碗》这一个活动,詹海美老师第一次活动上完后,发现制作出来的碗容易裂开,是泥干呢还是孩子没有掌握好技能,还是泥没有摔够。中班年级组三位老师立即进行研讨、调整,提出:每张桌子提供一碗水,并建议幼儿在操作时采用围合、捏转等方法来制作。第二次活动郑晓英老师上课时,开裂的问题和捏转的难点得以解决,第三次活动王幼兰老师上课的时候问题就比较少了。如此,这个活动也就比较成型、比较完整、也相对定格了。这就是我们的“一课三研”活动。还比如:玉米皮的上色问题,开始时是用水粉颜料来着色,结果不容易附色,幼儿操作的时候容易粘色,年级组三位教师通过操作摸索后才得知,用煮的办法可以着色的。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在小课题组研讨中得到解决的。
三、研究形式多样化
我们研究的方式有研讨、一课三研、案例研究、教师基本功比赛(泥塑、编织等比赛)、幼儿作品展、班级劳技区、现场技能操作研讨等等,研究过程富有变化,形式不单一。如:在大班组织编织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是我们定的目标太高还是因为内容太复杂,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现场编织研讨活动,准备一些线、绳、棕榈叶、玉米皮、毛根等材料,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现场编织。教师们通过现场编织,感悟到:一是任何劳技活动一定要从最基本的技能学起,二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的教学内容难度大了些。从而商讨定出:小班年段主要是简单的玩线为主;中班以简单的两股或三股绳编、压一挑一的编织方法学习为主;大班则以三股或四股编、打结套牢等编织技能的提升为主。
四、案例研发系列化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行为实践,也注重文本建设。其中,案例研发是研究过程中文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教师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文案,具有总结经验、提炼理论的文本价值,它既容易为一线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又能为实践与理论的对接提供桥梁。因此,我们以“巧巧手”为主题,确定了纵横交叉的两个系列活动。纵向指幼儿园的劳技系列教育活动,如小班年段泥塑主题活动《水果乐园》《各种各样的小吃》,竹的主题活动《小竹人真好玩》;中班年段泥塑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茶具》《蔬菜果园》,竹的主题活动《会跳舞的小竹人》,大班年段泥塑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车》《美丽的农庄》,竹的主题活动《小竹人大聚会》。横向是指社区、家庭劳作系列:小班年段的“生活自理”,中班年段的“小帮厨”,大班年段的“我会为他人服务”。在实践中,我们也渐渐发现,劳技活动不同于集中教育活动的能在一个课时里完成,它需要在一定的技能掌握基础上,花费几个课时才能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活动。因此,我们设计的活动主要是借鉴“三大游戏”,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呈现,并分成若干个课时来完成,如:泥塑劳技活动课程、编织劳技活动课程、木工劳技活动课程、小帮厨活动课程等。在纵横交叉的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和享受劳技活动所带来的快乐。研究实践所诞生的系列活动,课题组成员们一起将其梳理并形成详细的方案,在全园做交流与分享,最后定稿成册,形成园本劳技活动课程方案。
开展劳技课题研究,更加体现了我园的地方特色,促进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但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与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我园将继续坚持劳技特色教育的研究思路,并将之融入幼儿园活动区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向平.劳技教育:动手做到动脑做[J].新疆教育,2012,(3).[2] 清华幼教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OL].上海学前教育网,2009.
第二篇:《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
2015年上半年工作小结
课题编号:JXKT-XQ-04-013 中卫市中宁县幼儿园 石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解读《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有效利用本土资源中符合幼儿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内容,确定了“有效利用家乡的特产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将家乡的特产——枸杞资源文化,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中,开展了本课题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家乡的枸杞》。
半年来,为了使第一个主题活动《家乡的枸杞》顺利有效的开展,也为课题其它主题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我们在认真分析总结了以往利用枸杞文化资源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后,采取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深入到班级和老师们中间,做了大量扎实的督促和指导工作,使主题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这一阶段的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理论学习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 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为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因此在主题活动实施前,我们组织全园教师学习了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游戏指导与实施》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科学有效的实施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另外,我们还根据课题需要,搜集并学习了北京教育学院陈晓芳副教授关于《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资料及主题教育的相关问题及案例等,使全园教师对本土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特点、原则、内容、范围及开发的策略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活动做好准备。
2.注重环境与课程的融合,创设“本土化”的互动性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了使环境真正与教育相融合,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我们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让环境创设与主题教育息息相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实物、图片和孩子们的美工作品布置了幼儿园走廊和活动室的主题墙,在院子里栽下枸杞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且熟悉的主题活动环境,使主题教育环境真正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融为一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3.搜集整理枸杞文化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教师资源,搜集本地区枸杞文化资源方面的资料。如:《中国枸杞之乡——中宁》、《中宁县志》、《中华枸杞故事》,我们还从图书馆、黄河枸杞博物馆查找了《天香枸杞》、购买了《枸杞密码》等书籍,为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素材。我们又组织课题组教师从中筛选、整理、创编、仿编了与枸杞相关的,适合幼儿进行主题活 动的资源库(图片、视频、故事、传说、民歌、诗歌、儿歌)等,使之成为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
4.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积累前期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强调家园合作从幼儿身边的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让家长带孩子去枸杞园观光游玩、认识观察枸杞树的叶、花、果的外形特征、采摘品尝枸杞,体验劳动的辛苦,品尝枸杞的味道,带孩子去参观黄河边的枸杞博物馆、枸杞交易大厅,给孩子讲一讲关于枸杞的故事、传说及相关知识等,为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经验。使家长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园的好合作伙伴,为孩子们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最大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家长对幼儿园的关注和支持程度也加深了,家园共育的意识增强了。
5.制定、讨论并修改了主题活动方案,使主题活动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搜集、整理、创编、仿编的主题活动素材,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制订了《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讨论并修改了主题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的目标更加清晰具体。各领域活动更符合幼儿实际情况,也更便于开展。在家园共育方面,要求更为明确,使主题活动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6.加强对各领域活动的指导,增强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在各领域活动实施中,课题组教师仔细阅读《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方案后,我们指导她们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并组织幼儿实施各领域活动案例。在活动实施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年轻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加强了对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大班的竞赛性游戏《尕娃运枸杞》、中班规则性游戏《我是采摘小能手》、小班的情境性游戏《杞娃摘枸杞》等,都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动作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设置了不同的游戏环节,增加了本土教育资源内容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与本土文化教育资源的互动中,产生了浓厚的乡土情结。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强调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解放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让幼儿在充分感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在主题活动的开展实施中,我们指导教师把幼儿带进枸杞种植园,采用实地感知、观察、听讲解等多种教育手段和途径改变了教育活动内容封闭、单一的状况,使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科学性。这些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变得主动活泼了,表现的欲望、能力也增强了,使主题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活动效果更为有效。
7.充分利用PPT课件和媒体资源,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在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活动中的作用。我们将搜集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剪辑整理,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现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不仅减轻了教师制作教具 的负担,还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枸杞》,活动中出现的万亩枸杞观光园的图片、枸杞姑娘提篮摘枸杞的图片、枸杞商城图片、中国枸杞交易大厅图片、黄河边枸杞博物馆图片等,这些图片都是孩子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见过的,被孩子们所熟悉的家乡的标志性图片,所以图片一出现,立即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点,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当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小问号:枸杞埋在泥土里天天浇水就会长出枸杞树吗?为什么枸杞商城要拆掉?中班语言活动《枸杞丰收》中,为了丰富孩子词汇,教师制作了课件,运用图标法提示孩子用儿歌中的叠词说话,既形象直观,又易于理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儿歌,丰富了词汇,深入挖掘了儿歌的独特价值,明确了组织幼儿语言活动的价值取向,使儿歌的教育作用最大化。
总之,《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的实施,使教师的教研活动具有了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使孩子们认识、了解了枸杞,知道了枸杞是中宁特产,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从而激发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另外,《家乡的枸杞》主题活动的开展,也为我们以后其它特色主题活动的继续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尽管此次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收获。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继续去研讨、不断去实践。
1.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教师们都在活动前制作了课件,但由于我们制作技术上的限制和教师的有效运用课件的能力上的欠缺,使课件的 作用发挥地还是不够充分有效。
2.在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健康领域中对本土资源内容的选择上及同样的内容在不同领域活动中时间的分配上还需商榷。
2015-7-2
第三篇: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文章来源:邮件投稿 文章作者:林金香 收藏本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我园地处农村,在开展游戏活动存在不少问题,如:游戏活动变为一种室内指定性活动,活动区内容长时期不变,活动区设施城市化,游戏远离幼儿的生活实际,成为一种摆设,不能真正提供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我们想努力挖掘并运用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展特色化游戏,把游戏活动延伸到自然、社会、家庭中去,让每个幼儿在环境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教育思想。我们的做法是:
一、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由于地处农村,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铸就了乡土氛围的形成,乡村中的一条小路、一条水沟、一丛野草、一块泥地、一块石头、田野里的萝卜、青菜、山林间的小道、野果等等都能成为孩子户外活动的游戏材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来开展户外活动。这几年的实践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我们乡村特色的户外活动,赢得同行与领导的好评。
我园地处农村,位于黄河岸边,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准备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1、以身边的自然物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游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活动,而游戏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物质材料,才能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因此,教师们从实际出发,首先和幼儿一起收集身边的自然材料,并分班分类,形成各班的特色。例如:小班收集棉花、玉米等各种种子制成各种各样的沙包开展背、扔、踢、跳等户外活动;中班利用玉米或高粱秸秆做成镖枪进行投掷或者扎成花轿进行抬花轿的游戏等;大班幼儿用草球做足球,用稻草撮跳绳,用竹筒做梅花桩进行各种户外游戏。这些利用自然物开展的游戏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效地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积极性、主动性。
2、积极利用废旧物品,开展户外活动
现在的包装材料品种繁多,美观耐用,弃之可惜,而且来源广泛。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认识到现成的玩具已满不了幼儿的需要,教师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发掘废旧物品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游戏材料。如废旧自行车轮胎可以钻山洞,也可以做滚圈;汽车轮胎下面装上轮子可以做小车,两边系上绳子可以荡秋千;易拉罐可以在做体育器械“小推车”“踩高跷”,也可以做玩水、玩沙的器具;将挂历纸或旧报纸卷起来还可作成纸棒,做体育游戏;再如利用废旧纸箱做成龙身和龙头玩金蛇狂舞的游戏或者做成小汽车或小船等其他活动器械,幼儿玩的不亦乐乎。总之,废旧物品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利用举不胜举,教师在和幼儿改造废旧物品的同时,鼓励幼儿一物多用,调动幼儿的“发现”兴趣,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创造。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户外游戏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与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与其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将幼儿的游戏活动扩展延伸至社会之中,具体的做法是:
1、运用社区的物质环境,扩展幼儿户外游戏的空间
杜威认为,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据此,我们努力利用周围的社会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离我们幼儿园不远有个砖瓦厂,知道孩子们对这个厂里面的工作比较感兴趣,我们便定期安排带幼儿去砖瓦厂活动。孩子门表现出来的兴趣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也能模仿和起了泥巴学做砖胚,有的到窑洞里去探个究竟,还有的用废砖头造起了房子,一边造,一边修改设计,俨然一副工程师的模样,还跟老师说下回要戴安全帽才像。在“周围的人怎样工作”这个主题里,老师们组织孩子幼儿园斜对面的摩托车维修站去参观,看到地上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零件,孩子们特别好奇,忍不住地问这问那,有的孩子专注地玩着螺丝螺帽,有的在敲敲打打,别提有多高兴。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幼儿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从中了解了物质的诸多属性,激发出探索、创造的欲望。
2、寻找社区的特色,丰富游戏内容
我镇有一家比较大的羊毛衫厂,我们组织幼儿去参观,并利用羊毛衫厂废旧的彩线,在大班开展“毛线变变变”活动,有的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绳子,垫子等物品,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园的东面到处都是田地,秋天我们组织小朋友去看秋收,教育,激发了小朋友对农民的尊重,同时,我们把稻草带回来,小朋友学起了编草绳,老师利用草绳开展了许多户外活动。
3、民间游戏与传统节日与户外活动相结合,作为户外游戏新内容。
民间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厚,开展幼儿民间游戏能让幼儿在玩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平时注意收集、挖掘民间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新内容。因此,不管在游戏活动时间还是在自由活动时间,都有孩子玩“贴人”“跳房子”“滚铁环”“丢沙包”等民间游戏。
我们还利用民间传统节日,作为游戏的新内容,如:元宵节舞龙、抬花轿、划旱船、踩高跷等,尽管他们的做工粗糙不太美观,但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分享到了快乐。
三、借助家长的宝贵资源,充实户外游戏活动
目前,农村幼儿的家长们,对幼儿教育开始重视,他们愿意为幼儿买图书、玩具等,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不过,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居住的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只把教师当成“教育者”,不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一个纵深层面。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在“家长学校”等活动中,以具体生动的活动事例向家长讲解,以增加家长对活动的认识,如在两人活动中,我们向家长介绍夹球乐,这是一个手脑并用,劳智相长的活动,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脑的发育,提高手脑协调技能,家长的认识提高了,也就不再反对孩子瞎胡闹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指导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散步、看风景、采野花、放风筝;向家长倡议带孩子们玩他们小时侯玩过的游戏等,为孩子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天地
2、把家长本身当作一种教育资源
在农村,家长们相对比较空闲,我们就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特长的家长参与我们的户外活动,如有的家长擅长编织,我们就请他们教编织班的孩子编织户外器械花绳,有的在玩具厂上班,我们就请她带一些废旧的布料给孩子们做各式各样的沙包。还有的家长是体育教师、警察,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就请他们给小朋友们上课,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有了新的教育观,孩子们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了合力。大运河西畔是我们美丽的家乡,青田绿水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我们将努力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顺应孩子的天性,开展户外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促进他们的身体全面的发展。
第四篇:实践活动教育与劳技教育的计划与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的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更有效的保证本学期乃至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健康、有序、扎实、高效开展,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活动目标:
1、基础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活动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2、发展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及劳技课程的目标的定位,结合我校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确立了“一个中心”、“三条线索”、“四大领域”、“三大空间”来进行选择和设计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为线索,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大领域入手,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大空间的全方位整合。
四、活动流程: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整理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为活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活动时间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因而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关键,更是活动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5、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6、加强管理:落实活动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六:活动预设安排:
1、科普宣传——《呼唤绿色生活》,不仅学生树立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理念,还让学生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践中去,真正地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劳动技术——《布贴娃娃》让学生学会利用废弃的碎布制作补贴娃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审美情趣。
3、劳动技术——《缝沙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的总结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中,我校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的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具体做法
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开展了科普宣传图展《呼唤绿色生活》、劳动技术比赛《布贴娃娃》和《缝沙包》等主题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指导,期望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二、一些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要继续推行
实践中我们发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有所促进,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2、对活动资源的进一步认识
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各门学科、各种场所之间都有着相互的联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实践资源、地域资源等。
3、探索优秀的活动模式
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就是最好的模式。
4、活动主题的选择
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选出学生代表,代表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三、取得的成绩
自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取得了在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骄人成绩,使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如:校报设组织的科普宣传——《呼唤绿色生活》,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理念,还让学生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践中去,真正地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教导处和校团委组织的《布贴娃娃》比赛,让学生学会利用废弃的碎布制作补贴娃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审美情趣,此活动还获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让更多的老师与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外操场,一年要除草数次,以往都是由学校请校外的小工进行清除。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事地也不少,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其次,我们以现行劳动教材为内容,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5、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劳动技能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作为新课程的产物,它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它不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与劳动的习惯,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集动手、动脑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新学科。
一、让劳技课成为一门真正的课
以前的劳动课,往往都是老师说说,学生做做,家长老师都不是很重视。很多老师都会用他来订正作业,完成一些练习。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重新整合过的学科。
二、激发学生兴趣,有动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动力,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要想使这门集知识,实践的学科让学生乐学,学得好,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安排成活动的儿童状态,达到学生要活动的状态,老师就必须多动脑筋。
三、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根据这教材的内容,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整合,找到他们之间相通的地方,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了一些迁移,整合,便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整合,促进各门学科的学习。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有让学生认钟表的内容。学钟表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学着制作钟面,通过模仿,制作,学生对于钟面的时针,分针,就会认识得很清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体验到动手的乐趣。
四、在实践中让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是比较弱的。他们渴望成功,但是,由于缺乏动手的机会,所以,成功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愿意学习。在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时,要遵循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层次的平台,让他们逐层提高,收获快乐。
新的劳动技术课作为一门以发展学生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综合性课程,不仅要求老师具备一般的通用知识储备与技能,更要求教师要有宽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通用的技术实践能力,并不断地学习补充与实践,只要劳技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践,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激发,素养一定会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2012—2013第一学期)
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
一、目的意义: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劳动的习惯,提高环境教育意识,使全校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二、实践计划:
1、我校德育处、团委、少先队将校内绿化带划分给全校十八个班级,作为各班的劳动实践基地。
2、学校每学期分期、分批参观学习和进行劳动实践。
3、请生物老师介绍种养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各班要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和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各班组织学生在本班的劳动实践基地种花、种菜、锄草、施肥。
5、同学要进行劳动实践,并写出各项劳动实践情况的心得体会,体验日记等。
6、每次组织要有具体关于安全分工的安排。
7、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劳动技术教育是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劳动技术教育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逸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综合功能。
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与社会实践要求距离甚远,对劳动光荣缺少切身体会。教育与生产结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内容,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可靠途径。与此,我校就今年特重视构建社会实践劳动场所办学模式,强化共识,全面贯彻“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探索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我校将今年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总结如下:
一、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综合功能,狠抓德育工作
培养一个拥有热爱社会,注重建设和谐发展社会人才,是我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有爱心才会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爱心只有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种不同教育形式才能教育出完美的爱心。
美化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卫生是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美化社会、陶冶美好情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利用校外的蔬菜大棚,苗木基地,对学生进行蔬菜、苗木栽培管理等活动,把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突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是培养学生以科学对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尊重依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科研基地。而且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理想场所。我校每年充分利用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给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空间,以团队活动、小组活动、校传统活动等不同方式把科学种植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动手实践式、参观采访式、娱乐竞赛式、师生对话式等各具特色。总之,我校在劳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劳动实践场所真正成为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综合性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与社会实践要求距离甚远,对劳动光荣缺少切身体会。教育与生产结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内容,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可靠途径。与此,我校就一贯重视构建社会实践劳动场所办学模式,强化共识,探索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一、成立领导小组、夯实责任
学年初我校成立了劳技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全盘负责,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任领导小组成员,在上年的经验基础上编排、完善了实践课程,由总务处负责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相关理论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筹划实践基地建设及长远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等。
二、科学制定了劳技教学计划,并有效实施
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的要求,由总务主任、教导主任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从土地整理到栽(种)植、施肥、浇水、锄草、打药、采摘,猪的育肥知识,再到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劳技培训,都有计划、有措施、有经验总结的整套方案。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组织,不但使学生了解了栽种和养猪流程,而且帮助其学会观察、学会撰写体会和日记,既受到劳动教育,又学得了一门实用技术,还培养了其动手动脑探索精神。
三、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培训劳动习惯,形成技能,同时按劳分配进行勤工俭学。
四、收获和成果。
1、劳动技术教育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我们利用所得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师生订购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为部分特贫困学生解决生活费。
2、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办学内涵
锻炼了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消除了劳动可耻观念,怕劳动、羞于农作、怕脏怕臭的不良观念。扩大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大自然的课堂,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各种实践得心应手。
总的来说一学年来我校依托劳技基地建设,实现了教书育人与勤工俭学效益的双丰收。今后我们将巩固已有特色,在已有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创发展勤工俭学的新路子,与时俱进,开创出山区农村劳技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劳动是最能怡情养性,最能锻炼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我国某些学者把现代学生喻为“八九点钟的太阳”,而他们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因而,我们必须从现在抓起,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益我国发展的栋梁,劳动是最能培养一个人有良好品格的一种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必需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劳动课是向中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教育学生初步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及劳动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日后建设祖国作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科教学任务,拟定以下几项教学措施:
一、各班级要制定劳动教学计划,备好劳动教学教案,上好劳动课,使教学上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按照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确立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三、教学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学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获得技能。例如,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种菜、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
四、实现家、校结合,促使学生在多方面获取知识、实践掌握劳动技能。
第五篇:实践活动教育与劳技教育的计划与总结
实验中学10—11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的计划
为了更有效的保证本学期乃至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健康、有序、扎实、高效开展,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活动目标:
1、基础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活动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2、发展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及劳技课程的目标的定位,结合我校七、八、九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确立了
“一个中心”、“三条线索”、“四大领域”、“三大空间”来进行选择和设计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为线索,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大领域入手,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大空间的全方位整合。
四、活动流程: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整理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为活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活动时间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每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做好详细记录,从活动态度、活动能力、自身发展、活动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
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因而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关键,更是活动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活动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附:活动预设安排:
1、科普宣传——《呼唤绿色生活》,不仅学生树立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理念,还让学生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践中去,真正地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劳动技术——《布贴娃娃》让学生学会利用废弃的碎布制作补贴娃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审美情趣。
3、劳动技术——《缝沙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
2011年9月
实验中学10—11
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的总结
本学期中,我校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的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具体做法
2010年8月份,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开展了科普宣传图展《呼唤绿色生活》、劳动技术比赛《布贴娃娃》和《缝沙包》等主题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指导,期望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一些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要继续推行
实践中我们发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有所促进,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2、对活动资源的进一步认识
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各门学科、各种场所之间都有着相互的联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实践资源、地域资源等。
3、探索优秀的活动模式
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就是最好的模式。
4、活动主题的选择
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选出学生代表,代表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三、取得的成绩
自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取得了在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骄人成绩,使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如:校报设组织的科普宣传——《呼唤绿色生活》,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理念,还让学生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践中去,真正地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教导处和校团委组织的《布贴娃娃》比赛,让学生学会利用废弃的碎布制作补贴娃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审美情趣,此活动还获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陈吉积老师组织的《缝沙包》活动,培养学生了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等等。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让更多的老师与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