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计划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计划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2013年4月
一 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又是基础的基础。我们深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仅靠课堂上、书本上的一些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由其可知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指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只有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祖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3)是改变学校教育现状和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电子、音响、影视、游戏等正充斥着一大批学生的阅读学习,在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阅读学习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与书本打交道,不愿独立思考。他们的阅读能力在退化,长期以往,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此特定时期,我们认为应该大胆的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使他们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为建设祖国献计出力。爱茵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林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向导和推动力。” 语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广种博收”,要达到这个目的,培养语文阅读学习兴趣正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的现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可是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广,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缺少科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丧失了那片广袤肥沃的土壤。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我校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有的是随父母打工辗转南北,学习方向不明确,知识面狭窄,发展极不平衡,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么提高国民的素质呢?因此,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也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实验依据:
(1)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时时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愉快的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4)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们也认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亦如此,通过自主的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小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二 课题界定:
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又称“阅读学习的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阅读,喜欢阅读和坚持阅读。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阅读兴趣可分为直接阅读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间接阅读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所谓策略研究,主要是指对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探究。它可以促使学习
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顺利进行;这是研究者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阅读学习,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学习,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不同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特别是阅读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题将借鉴他人和前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使之爱语文、学语文,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去表达,去写作,并主动地探索新知,自主学习,以求主动发展。
三 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借鉴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借鉴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年级学生特点,针对个体差异的特点:制定如下研究内容:
1、展开对本校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
2、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法、培养途径。
3、研讨如何创设读书环境,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语文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探讨开展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
5、探讨教师对学生阅读学习引导方法的研究。
6、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
四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阅读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采取一系列举措,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快乐阅读。本课题的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进行总结和交流,并提出下一阶段研究的侧重点,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阅读的条件。观察学生是否进入了阅读学习的情景。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感知阅读学习带来的不同
变化,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人。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五 课题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并以本课题为载体,形成学校创新教育新特色。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
2、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确立小学生健康、正确的阅读取向,学会选择阅读,在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读书方法。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能够形成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健康的人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六本课题创新点:
(1)本课题的研究,不只局限在语文方面的阅读,希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带动思品、科学、数学等学科的阅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帮助学生树立,通过阅读探求事物规律或基本理论的志向。
(3)结合阅读内容、情感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并形成文学记录下来,为提高写作打基础。
(4)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博览群书,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营造“书香校园”,让校风更纯、学风更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重视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力争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家庭、社会等对学生阅读学习的高度关注。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终身学习。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定为一年。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培训研究人员,做好试验准备。
(二)实验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初始阶段(2012年9月)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化思想,更新观念。2、中间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1)通过听课、座谈、观察等方式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找出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2)邀请特级教师、教研专家等到校作专题讲座。
(3)完成调查报告《我校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和初探计划《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从何做起》。
(4)以《新语文课标》为依据,对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A)低年级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优美诗文,乐于与人交流。(B)中段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自己的爱好摘抄文中的优美词段。(C)高段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根据需要收集信息,学会写读书笔记。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6)收集优秀读书心得。(2013年3月---2013年5月)
(7)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三)总结阶段(2013年6月)
1、撰写总结报告。提出结题申请,请专家评审。、经验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八研究的措施:
首先,认真加强对课题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课题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和学校骨干老师组成。1、分析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方法。
2、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更新传统观念,群策群力,营造读书环境。
3、阅读室增添儿童读物,吸引学生眼球。
4、拓展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巩固阅读教学成果。
九研究具备的条件:
(一)历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对在研究中财力、物力、人力的需求上都能提供保障。前不久,学校顺利完成了《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一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研究一课题,并获得了市教科所教育成果奖。因此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好该课题的研究。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教理念扎实。我校何校长等领导多年来,在强化校园管理的同时,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乃至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三)本课题研究人员能自觉、深入地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全身心投入研究活动;学校荣光旭主任,沙帮富,刘正富、廖万军、廖万泉、官玉铭、廖光菊、韩丽等中青年老师他们多次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他们的多篇论文在县、市、省教育教研刊物上发表。
(四)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新课程的推广中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五)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虽然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但他们天真、朴实,敢于大胆探索,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十预期的成果:
学生方面:
(1)可以通过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使自己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从多角度来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方面:
(1)老师们将更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目的,带领学生走上健康积极的人生轨道。
(2)课题的研究,将大大提高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本次《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的探讨,扩大老师的视野,丰富老师的学识,让他们思维变得更敏捷,语言变得更生动,课堂变得更灵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便于以后更好地、更有成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方面:
(1)在全校掀起多识字、多读书、多积累的语文学习热潮,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学习型校园。
(2)让学校书声朗朗,更充满朝气和活力,把我校兴办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总之,以这次课题为契机,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让阅读走近每个孩子,走进每个家庭,走入每所学校,让阅读融入社会大生活,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十一:本课题的人员:
组长:王耐霞(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成员:郭晓玲 贾瑞军 梁华丽 朱晓燕。
专家指导:李银玲(阳城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
十二: 参考文献:
《小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我要做好孩子》、《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 寄小读者》、《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语文学习报》、《越读者》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目标
1、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础,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又何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何谈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内容
关于小学的教学资料,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的论述中,对“激趣揭题”,即每一堂课的开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阐述了一部分趣味性的做法,但没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如何始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及动机作精确阐述。本课题将借鉴他人及前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使之爱语文、学语文,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去表达,去写作,并主动地探索新知,自主学习,以求主动发展。
3、假设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动作用,只有哪些带有探索性因素的问题和趣味性的情景才能具有强大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4、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年级学生特点,努力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研讨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研讨如何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语文实践氛围。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
2、研究过程及做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在每一阶段结束前进行交流总结,提出下一阶段实施研究的侧重点,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具体研究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化思想,更新观念。
(二)实验初始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学生对学语文无兴趣的根源。
(三)实验中间阶段:重点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做好实验总结。
(四)实验总结阶段:重点探索“创设情境,提供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主动发展”并推广研究成果。
三、形成的成果
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中,要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发言,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还要由原来只关注个别优等生的发展,转变到重视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灵感的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力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
3、鼓励质疑,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问、乐问、善问,鼓励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这样,学习成为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及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提供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空间。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合作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议,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激起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5、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在实验班尝试“激发兴趣”的改革,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孩子与对照班的孩子相比,性格变得活泼了,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了,班内爱语文、学语文的气氛浓了,同学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孩子们变得爱读书、会读书了。在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发言踊跃,90%的学生能做到主动质疑,100%的孩子能参与到合作解疑的过程中,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在校级、县级举行的各项比赛(如:演讲赛、口头作文比赛、知识竞赛、故事大赛等)以及期末评价中,实验班学生的水平都高于对照班。
四、分析和讨论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呢?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期洛这样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的胆怯、冷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之意,长期下去,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朋友式的相处,学生就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等语气表露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感人心者先乎于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当学生因学习上的失败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时,当学生的思维受阻,理解有误时,教师不能训斥,不能惩罚,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主动与学生交往谈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对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才能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老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老师所教的学科上,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曾有一位老师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一个新带的班里,随机抽取少数同学,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在以后的一个学期里,教师经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教师还经常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赏识,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果不其然,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学习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是多么重要,效果是多么显著。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境界。
《语文教学艺术论》指出:教学艺术往往创造一种最佳的教学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这就激励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注意、记忆、想象、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了“最佳时期”,学生的灵感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在教学艺术激励下,显得格外聪明、灵活,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学习童话类的文章时,老师可事先设计“童话王国”的版面,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学习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让学生扮演角色,上台“演一演”,不仅给全班学生创造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又为有“演员天分”的学生提供了展示锻炼的机会。学习写景抒情的文章时,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有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他的强烈注意和很大兴趣。现代教育工具多媒体那优美的乐曲、动感的画面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课堂上易疲劳,精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上可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游戏来调节他们的精神,唤起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语文课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有:摘苹果、找朋友、送小动物回家、小小裁判员、小小播音员、小记者采访、小小辩论会、争当小演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使之精神饱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教师要运用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如:
1、歌曲导入,一位老师在教学《炊烟》一课时,首先利用课件多媒体打出“炊烟图”,然后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是啊,在落日的余辉里,远处的山坳中,炊烟袅袅升起,多美啊!”有首歌叫《又见炊烟》描述的就是这一情景。紧接着,老师深情地唱起歌,老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陶醉了。
第三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是由章爱琴、宋时娣两位老师牵头负责的镇江市教科所“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于2004年12月正式向镇江市教科所提出立项申请,并在2005年3月批准该立项课题。学校非常重视该课题,由教科处牵头,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芮主人亲自加盟该课题组作指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更为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已经放到了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如何从耗时多,效能低的阴影中走出来,还学生学习的快乐?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研究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找寻兴趣培养的策略,从兴趣入手,为学生快乐学习提供快捷通道。
2005年1月——3月,是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筹建了课题组,制定了主课题,构建了子课题,并明确了各子课题的负责人。2005年3月,课题立项批准后,我们便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实施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段不同,确定了各成员的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有:
(1)识字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研究如何培养低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阅读积累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优秀诗文,名言警句等,从而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研究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3月——2005年8月,按低、中、高段,分别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范围,学习能力,查找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正负面因素。第二阶段,2005年9月——2006年7月,用一年时间,按低、中、高段,分别寻找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并积极进行实验,写出相关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完善一定的理论建设。
2007年6月开始着手准备课题结题事项,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延到今天。
四、课题研究过程
1、宣传课题思想,完善操作机制
(1)组织理论学习,优化观念
我们认识到,一项课题,要将理论落实于行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为此,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搜集工作,及时印发资料给课题组各位老师,举办专题理论讲座和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
在课题组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举办了多次主题研讨会,例如,“如何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题讨论。举行了“如何把握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沙龙活动。还组织教师围绕“识字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阅读、积累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网络阅读、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等主题上研究课,写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完善研究网络,营造氛围
我们课题组围绕课题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整理有关“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理论要点,梳理、反思方案,明确了操作点,完善了理论构建及实施体系,进一步落实该主课题下的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在研究中,重点开展的工作有:识字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古诗文诵读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网络环境下阅读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3)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实效。
因为每个课题组成员所在年级段不一样,大家又都是一线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碌,因此,我们按年级段要求各组员做好子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不讲形式,只注重实效。在这种制度影响下,教师都能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己的子课题研究,围绕子课题上好研究课,写好教学设计,写出一定水平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2、加强实践操作,推动课题深化 课题研究,关键在于落实深化。在实践中,我们校做到点面结合,对课题组教师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每学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研究专题方案,作一堂研究汇报课或活动,完成一篇以上高质量的专题研究论文。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二方面的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策略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教师的情感、教学手段等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如何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并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了课题组老师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的内容。
(2)倡导“个性化”研究,提高科研的自觉性。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炼了不少理念,其中“相信潜能、充满期待”不仅是对学生而言,也是对教师而言。我们十分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推行教育叙事研究,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后日记。提倡开展教学沙龙,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研究成果
1、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低年级课题组成员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识字资源,拓宽识字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课题组成员在阅读积累及习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参加各类演讲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上百名学生在各级各类语文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中年级张文楠同学在镇江市少儿故事演讲大赛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故事大王“称号,高年级罗宣言同学在全国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校园内还涌现了一大批经典诗文“诵读之星”和“书香家庭。”学生近两年来发表的上百篇习作即将编册成书。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各类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学习中外名师经验指导研究工作。
2、教育调查法。
①学生调查:通过学生座谈进行个别调查,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兴趣范围、学习能力以及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②家长调查:通过走访家长,分析家庭对孩子学习语文的影响,研究如何开发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③教师调查:与教师座谈、讨论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实施方案。④教育观察法:留心观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差异。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唤醒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具体做法:
2、利用文本本身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1)发掘教材的美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灵活处理教材
传统教法都是谈论如何教好教科书,不是谈“用好”“用活”教科书、为教学服务,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如:第二册《学打电话》,教材中只有短短的两行字:“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课题组成员张生梅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打开思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了祝贺老师生日、祝贺同学生日,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4、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5、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计划(推荐)
2011-2012下学期
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计划
王丽
课题研究的目的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助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形成,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交换教学方式则能使这种兴趣保持长久,从而使学生玩中学,乐中学,乐中受益。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课题研究意义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特别是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去。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兴趣也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习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好奇、好动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共鸣。课题研究的内容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英语歌曲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3)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转换角色,体验英语的乐趣。5)开展竞赛,生生互动,培养兴趣。6)创设情景,感受生活中的愉悦。7)积极评价,持久兴趣。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教研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对之作出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调制出最符合学生口味的学习大餐。
C、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1. 确定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2. 广泛收集学习兴趣激励,培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3. 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
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完善研究的方案。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定期进行课题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讨论调整修改课题实施策略,及时作好记录。
2012年2月27日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是个老话题,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程.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尝试.他们有的从兴趣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求兴趣的激发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的从大的语文学习范围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一些相关资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学习兴趣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小学阶段,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
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这就说明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在最初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累一定的知识,达到后来的有目的的、自觉地学习。所以,如何让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了小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思索,已有一定的成果。本文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经验出发,参考相关材料,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一些笔者认为有效的培养途径,为其他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完善,为深化素质教育出一份力。
在现实生活中兴趣和爱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爱好则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人对某种事物或对象发生兴趣时,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细致、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情绪高涨,意志能力也增强,使整个心理活动发生巨大变化,才能把某件事坚持下去。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从课堂、写作、阅读、课外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堂中兴趣的培养
1.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课部分至关重要。好的导课,短短几句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好奇心和有趣心理常常是新区的开始,也是继续一件事的基础。在导语设计中应注意曲直隐显交互为用,在保持启发性特征的前提下,应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长时间的思维积极性。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课文、新知识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巧设悬念导入、讲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实物演示导入、录音导入、审题解题式导入、复习旧知式导入等形式,创设一种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及一些适当的手势烘托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气氛,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看、听、说、想多种感官同时运用,以引导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兴趣,牵动学生情感,使其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枫桥夜泊》为例,教师可将苏州城市宣传片或网络中有关该古诗的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以此为突破口,教师在江畔枫树、茫茫江面的点点渔火的视频背景下,可向学生提问,“这种意境是如此美丽,而诗人是否和我们一样充满感悟呢?”进而导入课程教学。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按所见所闻分别讲述出来,并阐述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情感,即“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词中包含的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
2.鼓励积极参与,表扬激励,提高兴趣。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很弱,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能把学生看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有感情的朗读,对某段落的理解、就某个问题小组讨论、对文章中的任务进行作色扮演等活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回答对或者错,要照顾学生的情绪,再告诉其结果时,也要表扬他的积极性、独创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期待其下次更好的表现。教师的表扬和期待使学生努力地的动力。
3.布置课外任务,巩固兴趣。
一个聪明的老师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所有问题,他会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留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早课堂上老师经常创设一种情境或开展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失去对某一个事物或问题的兴趣,老师要就某一事物或问题给学生留一些课外任务,比如,学完《枫桥夜泊》,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了解一下枫桥和寒山寺的情况;或者,就课堂上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不接受,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一些材料,说明
自己不接受的理由和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仅增长了知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巩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了积极动手、动脑的好的学习习惯。
二、写作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运用情感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学生的兴奋情绪和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所以说,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到作文的意境当中去,品尝学习写作的乐趣。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应用教师的感染力。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能很好的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所谓教师的感染力,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主要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与教育的方法技能,而且也有赖于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记忆中的情感因素,将它与写作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引导学生写自己之所爱,写自己之所喜,使作文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以丰满与升华。教师在布置作文写作的时候,可针对题目提出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中心思想是怎样的?哪些材料可以反映这个中心?如何安排这些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没兴趣的
同学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念一篇教师预先写好的小作为,让学生看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应加强?如何改进?如果你写这篇文章你怎样安排才更合适?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出学生的思想,消除写作为时的为难情绪。也可以采用回忆引导法,引导学生对经历过的事情的进行回忆,细心体会并去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我们每个学生所经历的事情都是很多的,但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并不留意,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进行想象的成份多一些,叙述时主观经历和客观叙述往往显得脱节,写出的文章很不感人。例如说:要求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怎么做?曾经怎么做过?这样从生活中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对所记的人或事去体会和感受,会使他们有一种亲身经历感,也有真情实感。2.创新批改方式,亲身体验。
作文的的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时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清楚了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所改正,才能进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创新批改方式,放弃传统的教师批改的方式,采用教师、学生先改,老师后改的方式。在学生批改时,老师随机发给同学每人一本作文,不论学生批改的是谁的作文,都要认真、客观的批改,在批改中要有固定的部分,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不合理的部分、整体的评价。然后老师在进行批改,这样学生不仅在发现别人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中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自己可你存在的问题,利于改正,而且可以在与老师的评价对比中发现自己 的不足,利于进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成果展示,感受成功,激发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前进的动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每次作文批改之后,老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表扬优秀者的同时,使其他同学也有希望自己的作文被读的努力目标。也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作文园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而且,可以额外出一些题目,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有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老师就在班上大力宣传,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作品集结成册,积累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阅读教学中的兴趣的培养
1.设置故事悬念,引发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往往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就会表现出精神抖擞,群情激奋的样子。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听为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实践
表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通过教者声情并茂地故事讲述,能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专心听讲、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却戛然收获。“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你们快去读这本书!”如此则使学生产生了对读物期待与向往的心理,从而积极关注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例:为了激发学生对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一书的阅读兴趣教者首先为学生朗读“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时想见到什么的段落,当读到“第三天”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猜测结果。在否定了学生所有的答案后,教师故意对学生说“你们要想知道作者第三天的结果,那就到图书室借这本书看吧!”学生一下子被兴趣推动,课后纷纷要求借书。如此由“听”到“看”,阅读兴趣自然水到渠成。再如,教学老舍的《草原》时一文时,教者告诉学生:“老舍爷爷可有才华啦,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龙须沟》《茶馆》等,学校图书室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想看的同学下课赶快去借吧!”此时,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激动之情,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2.勤做笔记,分享感受,体验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好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刚开始在阅读时,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章获某本书,而且要要求学生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写读后感。同时,教师应该定期举办一
些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笔记和感受或者给同学们将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获某本书,在巩固阅读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努力。
3.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心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道德情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他们的心中逐步产生了需要崇拜的偶像。因此,我们可通过树立阅读榜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1)名人榜样。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如,老舍、巴金、冰心等等。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作家,正是由于他们平时热爱读书,而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2)同伴榜样。除了用名人作榜样外,我们还可选取学生身边热爱读书的同龄人作榜样。一次,笔者在自己所教班上范读一名学生的优作,并故意询问其写作好的原因,该生认真地说:“我写作好的原因是平时能多看课外书,并注意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者及时抓住此契机,对其进行大力表扬。未想到的是此举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很多学生都能像那位同学一样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有的甚至还准备了小本子专门摘录一些好词佳句。总之,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课外学习中的兴趣的培养
1.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兴趣。
除了平时的学士活动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图书角、阅读月、组词比赛、词语串连、成语意思及使用讲解、写作月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也是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
2.确定伙伴,共同进步。
小学生的意志力是很弱的,要他们自己坚持一件事时很困难的,而且他们的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利用小学生的这写特点,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行伙伴制。两个或三个同学一组,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及时交流,相互比较,共同进步。
3.多渠道学习,培养爱好。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特别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外时间的休闲方式很多,很多同学喜欢看书、上网、看电视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网站、电视节目,使其在休闲的同时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培养广泛的爱好。
总之,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中,不仅要重视以上所讲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连系,使家长在家里配合老师的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快乐学习,开心生活。
参考文献
[1]康雪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5期
[2]雷义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探.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崔炳苗.漫谈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导语设计.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4]王超.浅谈小字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9卷第3期
[5]李宝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2期
[6]谢娟.如何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
[7]吴学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外.2009年第2期 [8]曲秀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智.2010年第24期
[9]郝金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7期
[10]余宗奇.追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2009年第S1期 [11]李志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教育评论.2003年第6期
[12]潘彩红.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探索.陕西教育.2008年Z1期
[13]王志梅.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浅谈.新课程.2010年第3期
[14]袁雪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三法”.学生之友—小教版.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