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精选)

时间:2019-05-12 13:5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精选)》。

第一篇: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精选)

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衢州学院学生,因毕业论文开展了“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我特地设计了这份问卷,请你认真填写。本次为无记名调查,请你仔细阅读题目,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序号上打“√”,你回答的情况我们将予以保密。

1、你的性别;年级。

2、你喜欢小学科学课吗?

A、感兴趣B、一般C、没有兴趣

3、你对课外科普读物的态度怎样?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4、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持续多久?

A、很久B、一至三年C、半年以内D、从不喜欢

5、你喜欢怎样学习科学知识?

A、自学B、老师按教材讲课C、老师讲解

6、科学老师是否经常通过实验来讲课?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7、你喜欢通过看实验、做实验来获取知识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8、老师在科学课上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实验、实物展示等)使用多吗?

A、多B、少数C、没有

9、多媒体、实验、实物展示的使用是否提高了你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A、提高B、一般C、没有

10、科学老师有经常带领你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学习?

A、经常B、偶尔C、从来不去

11、你渴望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这样的学习活动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12、学校是否经常组织科技竞赛、辩论赛、讨论会等活动?

A、经常B、次数不多C、没有

13、通过这系列科技活动的开展,你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否更浓了?

A、更浓B、一般C、没感觉

14、你对科学课的学习还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谢谢你的参与,祝你学习进步!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为科学课每周仅两节,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有很多课外的观察与实验、制作、写科技小论文等作业,学生如果不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持续下来,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因此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培养好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自然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可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1、用故事激发兴趣

科学这门学科是很有意义的,更是严谨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中只以单纯的理论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此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种朦胧之感,心理上有一咱乏味、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要充分、合理。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好奇心强,若选取大自然中的奇闻怪事作为教学补充教材,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爱说、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观察、实验、竞赛、游戏、讲故事、猜谜语、填图着色、质疑问难等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3、实验激发兴趣

有趣的实验会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玩儿中增长知识。这既能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体验中牢牢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志趣。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同学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加积极,兴趣就更加浓厚,成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失败后经过努力而成功,学生兴趣会更加浓厚。

三、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带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哪个老师有感情,就对那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科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持久兴趣。

与科学课同行

湖北省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 王 倩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我于2001年参与了“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实验工作,率先在我市使用科教版的《科学》教材,在我对“新课改”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市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两年来,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学习培训,使我意识到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正是这样的机遇,使我有机会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改”下成长。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中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像这样统一规格的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在《科学》实验班上,我首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科学成长记录袋》,收集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日记、科学作品、实验记录、科技小制作等,由此来把握不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分组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况。在分组时,我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性格、态度、学业情况、家境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趋于平衡。如:根据学生性格不同,将性格外向、热情、开朗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言语的学生相结合;根据家庭住址的远近,将家离得较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使他们有更多地机会开展课外小组探究性活动;根据学业的情况,将优、中、差学生相结合,并设立小帮手,让优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做朋友;根据性别的不同,将男女生相搭配;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将家境富裕的学生与家境贫困的学生相结合„„通过一段时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风气日益增长,曾经学业较差的学生也对科学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应当从呵护学生探究兴趣出发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精心设计好一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设计了一系列的连环问题,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到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一旦学生回答错误或不是我需要的,就左右提示,让学生重新走回“正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揣摸老师的心思,专找我“需要”的话来说,全然不管自己有什么需要。新课改的到来,使我意识到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主动性会渐渐丧失,甚至会影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我在教授《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时,课前一名学生拿着组装好的电路,请我帮她解决电灯不亮的问题。这是一个奇特的案例,原因出在灯座上,灯座在生产过程中,误将两片带圆形缺口的铁片分上下组装,灯泡下端的连接点没有接在铁片上,而是与圆形缺口中央的塑料连接,同时下端的铁片过长与上端铁片接触在一起造成短路。我立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抛弃教学设计的预案,在课堂上请学生帮她想办法解决问题,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猜测“电池没电了吧?”“电线可能断了”“电池盒两端没有与电池联接好”“灯泡坏了”„„就连平时胆小,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把学生的各种猜测记录在黑板上,可是面对这么多不同的猜测,怎样才能找出导致灯泡不亮的真正原因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过各种实验进行验证、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细心地观察,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我不是指责,而是给予鼓励和理解,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从而发现组装的电路可能会出现种种故障,并根据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验证,从而排除故障。这种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远比教师反复“教授”的更为生动,更加深刻。事实上,在许多科学课上,都会随着探究的进程,而生成一些研究问题,如果我们置之不理,就有可能损伤学生的探究欲。因此,我们既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学设计,应该因地制宜,从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课程标准中指出,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远比高估更可怕,因此,我们应相信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并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学”知识。

三、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由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和规律的过程不了解,就没有能力开发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对知识的学习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学中,我利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时,我首先出示上次课中学生溶解的达到饱和盐水,让学生观察盐水的变化。很多学生发现:“杯中的水面比原来低了”,“盐水表面有一层‘冰’,用手一捅就破了”,“杯底有一些盐粒”,“杯壁周围有许多小盐粒”„„针对学生的发现,让他们进行猜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可能盐水蒸发了,所以水面比原来低了”,“上次盐放多了,可能没溶解完”,“杯壁上的水蒸发了,盐留下来了”„„学生争论的焦点最终停留在“盐会不会随水一块蒸发”上。在充分的研究、讨论之后,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中,学生不停地惊呼“快看,我们小组盐水又结‘冰’了”,“我们的水煮起来越稠了”„„通过学生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从而发现水蒸发了,盐不会和水一起蒸发,进而使学生联想到怎样把海水中的盐分离出来,把海水变成人们需要的淡水水源。整节课结论的出现是水到渠成的,学生探究过程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过去我们处理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用验证的办法简单处理,学生固然有一些满足感,但仅限于获得了一个结论。现在我感到,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探究的快乐是任何别的形式无法取代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四、和学生成为平等的“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一种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从而造成个别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通过近两年的课改实验经历,我体会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平等的“研究者”身份,以开放的教学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在对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有关“蚕的生命周期”的长期观察研究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养殖了五六盒蚕,并亲自经历了从蚕卵孵化出蚁蚕直至蚕蛾产卵死亡的全过程。在活动中,我和学生共同制订计划,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好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的职责。如谁负责采集桑叶,谁负责打扫粪便和残叶,谁负责定时喂食等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交流养蚕的经验体会,为取得的点滴成绩而感到高兴。我从不以师长的身份去要求他们干些什么,但学生却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深厚感情。在对学生学业评价上,我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多找闪光点。我常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以商量的口吻对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加上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会学得更好”等。在对待学生的作品或考试成绩上我采取等级制,按“优、良、中、差”四种情况分别标记“A、B、C、D”,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不因学业问题而轻视任何一名学生。

孩子的潜在创造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而应当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他们的创造力。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科学学习后,在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想像力、创造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照他们的话说:“我们感到科学太有趣了,学起来非常轻松,我们乐意学科学。”两年来的课改经历是值得回味的,从科学课的实验中,我获得了“新生”,是它促使我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同时也把我从应试教育的边缘拯救回来,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天地中,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愿尽我所能,奋力拼搏,与新课改同行。

2011-01

第三篇: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杨永仙 尹武寄宿制完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喜欢科学课,不由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宫殿大门的向导,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学习起来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内学,课外也学。所以兴趣对学生学习科学课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

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趣味性浓是自然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科学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

(一)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好奇心强,若选取大自然中的奇闻怪事作为教学补充教材,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科学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图片激发兴趣

利用科学信息,图文并茂,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四)声音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声音,音乐的出现,可以调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五)谜语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就可以采用谜语的形式,学生猜出了会非常开心,就会由被动的看听,变为主动的说做。

如教“影子”时,教师先请同学猜一则谜语:“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谜

喜悦。

(八)问题激发兴趣

教学中问题的导入,问题的穿插,揭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渴望将伴随着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特别有成就感。

(九)视频激发兴趣

教学中视频的出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把复杂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学生边看边学习,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十)诗歌激发兴趣

教学中应用诗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知识点蕴含在诗歌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依据课本内容,能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时,就尽量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得到感观认识,从面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对学生的视听

还有一些微观的的实验和微小的实验变化,必须通过特殊的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观察到。许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受条件的限制,不能亲历实验,这些都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受制约因素。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进而解决这一难点。

如在教学《火山》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火山喷发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火山喷发的资料片,隆隆的地鸣声、喷发时的撕裂声、火红的岩浆、那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接着利用电脑模拟地球构造,模拟岩浆的上升,使学生认识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喷发需要怎样的条件。有的实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有的即使花了时间也很难做好。

再如教学“植物的茎的作用”时,由于时空限制,不可能慢慢演示,从而不利于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应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过程,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将实验的全过程科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茎的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这一特点。这样的教学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突破了重点、难点,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弥补时空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在准备教案时,有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多媒体教学能全面优化课堂实验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

示达到仿真效果,这样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环境下进行演示、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同学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加积极,兴趣就更加浓厚。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传统的教育由于受教育条件、教育模式的影响,讲授的多,自行探究的少。学生上课往往容易昏昏欲睡,对科学课没有多少激情。现行的科学教材是以科学活动为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学生通过自已提出问题,制订简单实验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来感受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

为了让孩子喜欢科学和乐于探究,可以精选活动内容,种植、饲养活动,如和孩子们一起养蚯蚓、养蜗牛、种玉米、采落叶等。此项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当地常见的动植物。通过指导学生种植、养殖,使学生对当地常见动植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如:(1)培育花卉、种植花草,开辟自然种植园。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规律,进一步懂得保护植物。(2)饲养小动物,如:饲养小鸡、小兔、蜗牛、金鱼、蚕等。指导学生观察记录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他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通过一系列

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持久兴趣。

当孩子们开始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时,在他们眼中,我们是“科学”研究的老师。平时,常常有学生追着我问:“老师,今天科学课上吗?”“老师,今天科学课玩什么?”“老师,昨天我做了个实验,发现蜘蛛为什么不被自己的网网住,原来它的脚上有油,我把粘了油的苍蝇放在蜘蛛网上,蜘蛛网也网不住它了”……

总之,现在的孩子都渴望有自己小小科学研究天地,我作为科学课的老师,愿意做学生真诚的朋友,师生共同地创造科学研究环境和民主融洽的气氛。师生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上好科学课,使学生成为科学课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起学生的兴趣

不同的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有不同的个性。而这些不同的个性,在学生中都会表现出来,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固执,有的灵活等等。科学课老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把握准科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结合点,开动脑筋,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老师特别的了解自己,老师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事干,学生发现在科学课中还学会了做人和做事等等,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科学课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1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的科学奥秘。这样一来,真正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探究体验,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力量之大。

比如在教学《空气的性质》一课,有个课外拓展题,做一个“水火箭”,同学们知道自己要做“水火箭”玩具都非常高兴,他们纷纷找来雪碧瓶、橡胶塞、气门芯、卡纸等,然后人人参与,一起做了“水火箭”,当打开气门芯,“火箭”上升时,同学们欢呼起来。课外科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科学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科学实验课上烧瓶、玻璃杯等实验仪器令学生羡慕不已、爱不释手。下课铃声响了,他们还沉浸在实验给他们带来的神奇变化之中,舍不得离开实验室。如果引导学生将实验室搬回家,利用废旧的塑料瓶等材料代替课堂上的实验仪器,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这样既方便易行,又能变废为宝,同时不受时间的限制,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可以用喝水的塑料瓶子当量杯、烧杯等,只要将瓶子上半身截去即可……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的课堂上,有的学生异常欣喜地说:“老师,老师,你看我做的‘实验杯’,我在家里用它们又做了一遍‘食盐和面粉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用八宝粥里面

3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像这样统一规格的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在《科学》实验班上,我首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科学成长记录袋》,收集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日记、科学作品、实验记录、科技小制作等,由此来把握不同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分组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况。在分组时,我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性格、态度、学业情况、家境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趋于平衡。如:根据学生性格不同,将性格外向、热情、开朗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言语的学生相结合;根据家庭住址的远近,将家离得较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使他们有更多地机会开展课外小组探究性活动;根据学业的情况,将优、中、差学生相结合,并设立小帮手,让优生与后进生结队,做朋友;根据性别的不同,将男女生相搭配……通过一段时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相互学习的风气日益增长,曾经学业较差的学生也对科学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

5活用教材”的关键。生活中应用的任何一件产品,都是人类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的好奇、小小的疑问、大胆的猜想中产生的,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对现有产品有所创新,有所改进,就是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

科技创新比赛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开展科普读书活动,拓展学生的兴趣

为丰富全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通过交流和展示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将掌握的知识传递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借助“小手”拉动“大手”,带动科普知识的提高普及,学校可以开展科普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昆虫记》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尽毕生心血才完成的杰出作品。书里给我们介绍了蝉、蟑螂、蝎子、蜘蛛、黄蜂、等几十种昆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法布尔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之后,就一动

当然,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认为早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学习、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结题报告

五道沟镇中心小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作为全球通用的英语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这里的“机会”和“空间”无疑是指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和兴趣。因为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界定

1.“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已经形成的从事英语学习活动的实际倾向。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在某些方面多下些工夫,得到更多的知识。

2.本课题可以界定为: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

三、研究目的

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农村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农村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农村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兴趣化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以及兴趣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兴趣化教学道路。

四、研究意义

1.有利于探索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乃至终生学习英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综合素质,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4.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发和研究,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学校的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

5.进一步探索学生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个阶段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了解这个阶段外语学习的基本特点。

6.进一步探索在课堂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7.进一步探究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英语长久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观: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2.《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利于引起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

3.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片面性。

六、研究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以学生“乐学、会学、会用”为指导思想,力求探索以兴趣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流程:激发兴趣--输入信息--实践应用--体验成功。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力求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七、研究内容

1.如何创设和谐、宽松的英语学习氛围,保护兴趣的研究。2.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增强兴趣的研究。3.如何全面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带动兴趣的研究。

4.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兴趣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经过商讨决定,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既符合研究的规律,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方法具体如下:

1.分析研究法: 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英语教材,总结其特点,同时,关注国内外英语教育发展动态,收集和分析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后面研究策略打下基础。

2.比较研究法:将新旧课堂从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找到适合小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学习方式。

3.调查问卷研究法:把学生的意见和困惑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整理,并逐一解决。4.实践研究法:开展英语公开课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撰写教学心得。5.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教学状况,总结教学策略。

6.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九、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成立研究小组,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看法, 通过听课,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活动安排三方面的情况,得出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重点学习研究新旧课堂在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认真领会新课程精髓。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实施课题的研究方案,根据相关理论和调查得出的现状提出大致的策略。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地补充和改进。通过听课、评课和分析,将实验班和普通班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对比,检验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兼顾从教学反馈方面来检测策略的有效性。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承担课题的研究内容围绕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并及时撰写实验反思,交流感悟等实验成果。多次组织观摩活动和课题研讨会,及时分享各人的研究心得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讨论、交流。

(三)深化研究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四)总结与推广阶段(2016年4月—2016年7月)

总结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完成结题报告。搜集课题成果资料,撰写《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申请课题成果鉴定。

十、研究措施

1.同行研讨,切磋交流。

2.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目标

1、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础,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又何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何谈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内容

关于小学的教学资料,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的论述中,对“激趣揭题”,即每一堂课的开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阐述了一部分趣味性的做法,但没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如何始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及动机作精确阐述。本课题将借鉴他人及前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使之爱语文、学语文,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去表达,去写作,并主动地探索新知,自主学习,以求主动发展。

3、假设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动作用,只有哪些带有探索性因素的问题和趣味性的情景才能具有强大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4、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年级学生特点,努力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研讨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研讨如何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语文实践氛围。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

2、研究过程及做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在每一阶段结束前进行交流总结,提出下一阶段实施研究的侧重点,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具体研究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化思想,更新观念。

(二)实验初始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学生对学语文无兴趣的根源。

(三)实验中间阶段:重点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做好实验总结。

(四)实验总结阶段:重点探索“创设情境,提供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主动发展”并推广研究成果。

三、形成的成果

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中,要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发言,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还要由原来只关注个别优等生的发展,转变到重视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灵感的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力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

3、鼓励质疑,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问、乐问、善问,鼓励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这样,学习成为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及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提供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空间。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合作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议,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激起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5、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在实验班尝试“激发兴趣”的改革,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孩子与对照班的孩子相比,性格变得活泼了,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了,班内爱语文、学语文的气氛浓了,同学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孩子们变得爱读书、会读书了。在语文课堂上,同学们发言踊跃,90%的学生能做到主动质疑,100%的孩子能参与到合作解疑的过程中,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在校级、县级举行的各项比赛(如:演讲赛、口头作文比赛、知识竞赛、故事大赛等)以及期末评价中,实验班学生的水平都高于对照班。

四、分析和讨论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呢?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期洛这样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的胆怯、冷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之意,长期下去,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朋友式的相处,学生就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等语气表露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感人心者先乎于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当学生因学习上的失败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时,当学生的思维受阻,理解有误时,教师不能训斥,不能惩罚,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主动与学生交往谈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对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才能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老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老师所教的学科上,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曾有一位老师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一个新带的班里,随机抽取少数同学,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在以后的一个学期里,教师经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教师还经常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赏识,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果不其然,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学习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是多么重要,效果是多么显著。

2、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境界。

《语文教学艺术论》指出:教学艺术往往创造一种最佳的教学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这就激励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注意、记忆、想象、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了“最佳时期”,学生的灵感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在教学艺术激励下,显得格外聪明、灵活,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学习童话类的文章时,老师可事先设计“童话王国”的版面,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学习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让学生扮演角色,上台“演一演”,不仅给全班学生创造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又为有“演员天分”的学生提供了展示锻炼的机会。学习写景抒情的文章时,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有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他的强烈注意和很大兴趣。现代教育工具多媒体那优美的乐曲、动感的画面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课堂上易疲劳,精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上可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游戏来调节他们的精神,唤起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语文课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有:摘苹果、找朋友、送小动物回家、小小裁判员、小小播音员、小记者采访、小小辩论会、争当小演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使之精神饱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教师要运用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如:

1、歌曲导入,一位老师在教学《炊烟》一课时,首先利用课件多媒体打出“炊烟图”,然后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是啊,在落日的余辉里,远处的山坳中,炊烟袅袅升起,多美啊!”有首歌叫《又见炊烟》描述的就是这一情景。紧接着,老师深情地唱起歌,老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陶醉了。

下载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这是一份有关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您的意见相当宝贵,请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如实作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您放心......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计划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计划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2013年4月一 研究的背景:1、课题研究的意义:(1)是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是由章爱琴、宋时娣两位老师牵头负责的镇江市教科所“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于2004年12月正式向镇江市教科所提出立项申请,并在2005年3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平乐镇张盘小学 宋海波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摘要: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

    培养小学生朗读兴趣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朗读兴趣的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把书 面语言转化为......

    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实践研究

    《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忙岗完小语文教研组 余兆仙 成果摘要: 总优势:本项目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进行......

    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研究

    提升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研究目标: 1.对每次习作具有浓厚兴趣,能按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习作。 2.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并能大胆朗诵自己的习作。 3.学会帮同学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