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
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
这次学习是教育科技局组织的。学习时间是5月7号至8号。由教育科技局罗股长带队,一行共计五人。学习地点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
一、这次活动的主题分讲座、观摩课、和互动交流平台:
由儿童文学界权威专家亮相山城,带来阅读教学新观念与新方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副编审、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亮相山城,开拓阅读教学“新”光大道。儿童文学作家精彩主题演讲,引发儿童阅读深度思考。
梅子涵教授热情洋溢的主题演讲,动人心弦,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儿童教育关注者诠释儿童阅读新思潮。
教材编审全面解读新课标,新鲜透彻的观点直达人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审王林博士全面解读2011年4月出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确的分析与解读,透析语文教学新观念,让语文课堂更轻松、更实用。
精彩纷呈的阅读课堂,呈现一场场关于阅读教学的视觉盛宴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国内童书教学名师现场授课,呈现一场场关于儿童阅读教学新方法的视觉盛宴。
儿童阅读整体推广典型代表现身说法,分享儿童阅读区域推动成功之路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皎现身说法,与参会代表分享儿童阅读推广心得。
浙江杭州长江实验学校,校长娄屹兰带来的绘本《云朵面包》;浙江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带来的《活宝三人组:绒毛猪的秘密》;王林博士带来的《盗亦有道》等观摩课。
第一场 讲座题目:儿童文学阅读:
由上海师大中 文系 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说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我们挖掘教育理念的同时,您是否忽视了图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您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吗?有为孩子不能爱上阅读而困惑吗?让我们走近阅读从成人抓起,作为如今的老师们又看过多少有名的童书呢?这得让我们深思。讲座紧紧围绕儿童文学的阅读展开了,他的主要儿童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走在路上》、《双人茶座》,长篇小说《女儿的故事》等,获得过全国儿童文学奖、全国少儿读物奖、北京少儿读物奖、中国图书奖…等。阅读图画书:为孩子打底子工程:现在不是读书不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广大家长和老师是很重视孩子读书的.但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却是一筹莫展.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未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打完底子再读的,阅读图画书是:为孩子们打底子的工程。梅教授推荐书目:
《夏洛的网》——猪和蜘蛛的故事:会织网的 一只猪的命。
《花婆婆》 —— 什么叫花婆婆呢?就是喜欢到处种花的婆婆。艾丽丝的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逃家小兔》——合上这本兔子故事的书,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是自己的声音的甜甜的喊:“妈妈,想你,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小栗色兔天真可爱,大栗色兔的母爱,真是诗一般的意境。
《爱心树》—— 久远的树久远的男孩久远的索取久远的爱
《晴天有时下猪》——“连自来水龙头里放出来的都是猪,像黄豆大小的猪,哗啦啦,哗啦啦!”
二、第二场讲座聊书的策略:
由将军晶校长主讲,听了蒋军晶的“聊书”策略讲座,有一些启示,简练梳理:
(一)他的课堂重在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1.诠释性问题优于事实性问题
诠释性问题:(需要统整、分析、梳理)最适合拍成电影的情节是哪一段?
事实性问题:(是什么、主人公、结局)
2.批判性问题优于认同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对结局是否满意、那个章节需要改进?喜欢谁吗,谈谈看法.认同性问题: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寻求解释
3.延伸性问题优于陈述性问题
延伸性问题:意在增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感受读书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你有无与主人公一样的遭遇?这本书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哪段类似的经历?
陈述性问题:回答书中内容,多以“为什么”开头。
4.“文学欣赏”问题优于内容性问题
多一些“怎么写的”内容讨论。例:本书遣词造句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些细节特别活灵活现,仿佛叫人看到了事情的起伏经过。
(二)、指导实用的“阅读策略”
阅读前,作“预测”。根据书名、目录、对作者的了解、甚至照片或插图预测。
阅读中,主要是“自我提醒和调整”,例如自我提问吸引自己往下读,例如在遇到疑惑时回读求证;例如提醒自己关注细节并随时注意它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阅读后,主要是“重读”,重读喜欢或者重要的部分,重读后梳理故事中的人物,重读后与同类书籍进行比较。
阅读文本不同,阅读策略也不同:
读论述性作品,侧重找共识,找主旨,找依据;
读故事,侧重找伏笔,找高潮,找巧合,找关键事件;
读诗歌,侧重找新鲜的字词,找修辞,找意象,找空白;
读戏剧,侧重找时间,找场景,找背景,找人物的主要语言。
(三)、营造氛围
1、说来听听
2、话题切口小,适用于小学生,适合教与学,更关键的是,每一个训练话题都契合那本书的特点,老师要有适时切中要害的点拨、引导可以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运思力在思考、讨论的内容。
3、他的课堂重聊书内容,引导生聊故事情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
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
这次学习是教育科技局组织的。学习时间是5月7号至8号。由教育科技局罗股长带队,一行共计五人。学习地点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
一、这次活动的主题分讲座、观摩课、和互动交流平台:
由儿童文学界权威专家亮相山城,带来阅读教学新观念与新方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副编审、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亮相山城,开拓阅读教学“新”光大道。儿童文学作家精彩主题演讲,引发儿童阅读深度思考。
梅子涵教授热情洋溢的主题演讲,动人心弦,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儿童教育关注者诠释儿童阅读新思潮。
教材编审全面解读新课标,新鲜透彻的观点直达人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审王林博士全面解读2011年4月出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确的分析与解读,透析语文教学新观念,让语文课堂更轻松、更实用。
精彩纷呈的阅读课堂,呈现一场场关于阅读教学的视觉盛宴
国内童书教学名师现场授课,呈现一场场关于儿童阅读教学新方法的视觉盛宴。
儿童阅读整体推广典型代表现身说法,分享儿童阅读区域推动成功之路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皎现身说法,与参会代表分享儿童阅读推广心得。
浙江杭州长江实验学校,校长娄屹兰带来的绘本《云朵面包》;浙江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带来的《活宝三人组:绒毛猪的秘密》;王林博士带来的《盗亦有道》等观摩课。
第一场 讲座题目:儿童文学阅读:
由上海师大中 文系 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说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我们挖掘教育理念的同时,您是否忽视了图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您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吗?有为孩子不能爱上阅读而困惑吗?让我们走近阅读从成人抓起,作为如今的老师们又看过多少有名的童书呢?这得让我们深思。讲座紧紧围绕儿童文学的阅读展开了,他的主要儿童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走在路上》、《双人茶座》,长篇小说《女儿的故事》等,获得过全国儿童文学奖、全国少儿读物奖、北京少儿读物奖、中国图书奖…等。阅读图画书:为孩子打底子工程:现在不是读书不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广大家长和老师是很重视孩子读书的.但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却是一筹莫展.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未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打完底子再读的,阅读图画书是:为孩子们打底子的工程。梅教授推荐书目:
《夏洛的网》——猪和蜘蛛的故事:会织网的 一只猪的命。
《花婆婆》 —— 什么叫花婆婆呢?就是喜欢到处种花的婆婆。艾丽丝的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逃家小兔》——合上这本兔子故事的书,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是自己的声音的甜甜的喊:“妈妈,想你,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小栗色兔天真可爱,大栗色兔的母爱,真是诗一般的意境。
《爱心树》—— 久远的树久远的男孩久远的索取久远的爱
《晴天有时下猪》——“连自来水龙头里放出来的都是猪,像黄豆大小的猪,哗啦啦,哗啦啦!”
二、第二场讲座聊书的策略:
由将军晶校长主讲,听了蒋军晶的“聊书”策略讲座,有一些启示,简练梳理:
(一)他的课堂重在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1.诠释性问题优于事实性问题
诠释性问题:(需要统整、分析、梳理)最适合拍成电影的情节是哪一段?
事实性问题:(是什么、主人公、结局)
2.批判性问题优于认同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对结局是否满意、那个章节需要改进?喜欢谁吗,谈谈看法.认同性问题: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寻求解释
3.延伸性问题优于陈述性问题
延伸性问题:意在增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感受读书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你有无与主人公一样的遭遇?这本书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哪段类似的经历?
陈述性问题:回答书中内容,多以“为什么”开头。
4.“文学欣赏”问题优于内容性问题
多一些“怎么写的”内容讨论。例:本书遣词造句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些细节特别活灵活现,仿佛叫人看到了事情的起伏经过。
(二)、指导实用的“阅读策略”
阅读前,作“预测”。根据书名、目录、对作者的了解、甚至照片或插图预测。
阅读中,主要是“自我提醒和调整”,例如自我提问吸引自己往下读,例如在遇到疑惑时回读求证;例如提醒自己关注细节并随时注意它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阅读后,主要是“重读”,重读喜欢或者重要的部分,重读后梳理故事中的人物,重读后与同类书籍进行比较。
阅读文本不同,阅读策略也不同:
读论述性作品,侧重找共识,找主旨,找依据;
读故事,侧重找伏笔,找高潮,找巧合,找关键事件;
读诗歌,侧重找新鲜的字词,找修辞,找意象,找空白;
读戏剧,侧重找时间,找场景,找背景,找人物的主要语言。
(三)、营造氛围
1、说来听听
2、话题切口小,适用于小学生,适合教与学,更关键的是,每一个训练话题都契合那本书的特点,老师要有适时切中要害的点拨、引导可以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运思力在思考、讨论的内容。
3、他的课堂重聊书内容,引导生聊故事情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两天的学习,从知识面上来讲是不能增加多少,但从增长见识上来讲,应该有一定的收获。以上专家都说出了儿童阅读在开展过程中的困惑。如杭州长江实验学校,建于1999年,以阅读经典分享童趣的办学理念办学。娄校长所说阅读课程进课堂:“最开始学校的老师是不能接受的,但通过三年的努力已经把这所小学打造成了名校,培养了很多名师群。为了老师们、同学们能爱上阅读她付出的艰辛也不少:“如三年的教学成绩不参加评比、把图书室布置进每间教室,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进课表,每个月老师上一节绘本课或阅读课,班级读书会等,有促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素质发展。激烈打造书香校园。”这也为孩子们能读上课外书营造了好的学习氛围。正如王林博士所说:“一个正常的小学生一学期光靠课本上的二十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引导阅读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他题出了绘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在课堂上阅读。这一点引发了我的深思:如果我们把阅读课程在课堂上完成就会担心时间的紧缺,跟不上教学进度等。毕竟一星期我们只有七节语文课。如果完全跟着他们的阅读模式来开展,我们的教学任务又完成不了。阅读课程要开展好少不了学校、社会、家庭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很好地开展的。除此,王林博士还提出了当今教学的三个创新:学习材料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正如他在《盗亦有道》观摩课上留下的闪光点:1.导课新颖用一本猜一猜图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2.引导生如何读一本没读过的书。(如:“遇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师回答跳过不读。”生应如何提出问题?但不同的是不需解答。)或许这就是一种创新吧!知识面的侧重点不同吧!两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变陈旧的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让我找到了儿童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让我学到了把儿童阅读课程坚实有力地开展下去的有效途径,只有开展好了儿童阅读课程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是语文中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所以,我认为不光要开展学生的阅读课程,老师也需要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涯,让阅读来更新你的教学模式。让阅读来陪你成长,让阅读从我们的教师开始,只要愿意不断地阅读,我坚信阅读会成为学语文之友的。
第三篇:教学观摩研讨会总结汇报材料
10月30日至11月3日,学校组织了7位老师赴深圳参加了“名师之约”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与专题报告会,参与学习的老师感悟很深,收获很大。我将用三个词来汇报。
1、感谢
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同仁的支持!我们的学校并不大,师资的配备也不太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校长的深谋远虑与同事们的鼎力支持,学校是不可能派出了如此庞大的队伍外出学习的。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有幸参加本次学习的老师,对各位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大家!
2、感动
本次外出学习的老师的敬业与好学让我深深感动。我们是周四下午放学后才出发的,到了酒店已经九点半了,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回房休息了,他们说我们是最晚报到的。为了少耽误工作,老师们不辞劳苦。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没有观光,没有休闲;有的只是忘我地学习、积极地进取。老师们上课都争坐前排,为了保留前排的好座位,不惜牺牲休息的时间;课后,大家不是交流学习的收获就是争相阅读名师名著;就是在回程的车上,大家都纷纷谈论着学习的收获和感悟,让同车的乘客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3、感慨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发出了由衷地感慨:不学习就要落后了。的确,多年的实践赋予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许多新的内涵,也让我们明确了一些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先谈谈语文学科吧,当今的课堂教学已经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走出了“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向它的本来面目回归。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观摩的课例无一例外地展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统一这个特点。
对于语文的工具性,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在阅读中“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要处理好阅读与表达的关系,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读懂(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他特别强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下一阶段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他倡议课堂上多作说话练习和小练笔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对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窦桂梅老师则认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模式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必须从人的素质发展的规律出发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她提出的“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可以说是她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她认为: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是互动双向的,人文关照工具,工具负载人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语文就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成了人的生命活动,情感活动和心灵活动。
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统一,在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均有较好的体现,接下来发言的老师会作详细的阐述,我们还订购了一些光盘供老师们参考,在此,我就不对具体的课例作深入的剖析了。
这次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精彩的数学课堂,本人读中文专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将近二十年,自以为懂得欣赏语文,所以很喜欢观摩高质量的语文课。但我不喜欢听数学课,总以为数学虽然精炼,但过于干瘪;虽然理性,但缺乏形象。这次学习让我犹如井底之蛙跃上了井沿,看到了美丽而广阔的数学天空。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感慨:数学也可以像诗一般的美妙。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那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谐美妙的音乐加上的娓娓动听的讲述,都给予了听者强烈的感观刺激,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如果把这精彩的一课比作一幅绚丽缤纷的油画,那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课则是纯粹的白描,除了一台简单的投影仪外,凭借的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展示了教者深厚的内功和先进的理念。无疑两节课在教法上大相径庭,但它们却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都是高效的数学课堂。让人不禁感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两节优秀的课例,我们也订购了光盘供大家参考。
纵观整场研讨报告会,我们感悟到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改进方向,由原来的“双基”逐步发展成“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会上展示的多节活动课,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这也许会成为未来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向。
我们的这次学习活动可以说是幸福着去、快乐着回。龙校长的一路叮咛和再三关照,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通过学习大家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加深了领悟,自我提升的快乐是任何物质享受不可比拟的。
最后,套用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中的一句话作为本人汇报的结束语吧,“如果我们每个人(教师)能够不断地在英雄们(名师)的膝上休息一会儿,感受到英雄(名师)的气息,能够不断以英雄(名师)作为我们生活中的榜样,那么,每个人(教师)的人生会因此变得伟大,(教育生活)也因此变得精彩。”
第四篇:解决问题观摩研讨会汇报材料
5月7日—9日去烟台参加了“解决问题”观摩研讨会。安排的是三天,听了一天半。前一天半的时间一共是五节课和三个报告。五节课分别代表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青岛版和冀教版。本来有一个报告是唐彩斌教授和张奠宙教授两人以现场对话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但是由于张教授的身体原因未能到场。对于张教授我在大学里就听《数学建模》和《数学教育学》老师说过,很是出名,华东师大的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的院士成员。
我说一下我对所听的五节课的感受。从整体上说就是非常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其中有一节课是潍坊市实验小学的管主任的课,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他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是如此到位。包括单位名称以及名称中的小括号和答。注重了一题多解也就是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五节课都非常严密,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如果能够从小就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对孩子今后做事的态度和人生观都是一个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五个老师都能够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的亮点并予以提升,这是我目前最值得学习的地方。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学生也有很多亮点,自己也很清楚教学重点、难点,但有时的感觉就是把一节课讲完了,重点、难点也强调了,但是总觉得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升华。这也许与我缺乏教学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吧。
三个报告收获比较大的是第一个唐彩斌教授的“算术应用题的本质是数学建模”和第三个周玉仁教授所讲的“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第二个报告是张丹教授讲的“数与代数应用题的内容主线和教学建议”。由于张教授讲的内容很细,时间又有限,所以大的问题讲的不是很多。听这三个报告的感觉是:没有站在那个高度上,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理解的不是很深。但是从报告中学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生活中处处都有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所以解决问题是一种理念,而应用题教学时问题解决的基础。也就是说,问题解决包含应用题教学。当然了问题解决不能替代应用题教学。
第二,在应用题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采取图画的形式,中年级就可半图半文,高年级随着识字的增多就可以采取文字的形式了。此外,问题情境不易过于真实,有时过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反而不利于教学,要善于抽象,概括。
第三,教师要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而且教师不要落后于儿童的思维,要尊重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
第四,为学生提供一些灵活而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例如,模拟实验,画图包括线段图,连线图,列举图,几何图,集合图……
近几年来一些中学生,高中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出现自杀事件。现在就连小学生也出现过这样的事件,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教师更应该予以关注。就我个人的想法是,现在的孩子往往因为条件较好,一些该走的所谓的弯路都被家长,老师等给曲直了,导致一些孩子没有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想,我觉得是学生不会换位思考,遇到问题就转牛角尖。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幼儿落水了,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可能就是舍己救人,而不去考虑一些客观因素。例如,你收否会游泳,水位有多高,周围有没有救援人员……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要从小,从点点滴滴起就渗透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问题。
第五篇:怀化市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
“怀化市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汇报材料
杨祖敏
10月13号,为期一天半的怀化市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洪江市芙蓉小学举行。我很荣幸受学校安排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各县市15位英语老师,针对3、4、5年级课堂教学,从内容、程序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强化课堂教学理念、教材处理、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活动与互动等方面进行展示,让我近距离地领略了各位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风采。
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与安排。不仅仅是在教教材,而是在学知识,用知识,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创设真实的情境,每学一个句型,就让学生很自然的去交流运用,没有刻意去表演的痕迹。例如:舞水小学伊红老师在上三年级《What's your name?》这一课时,就创设了一很好的情境:用PPT打出Mickey 和Mini两个小朋友很熟悉的卡通人物,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对着屏幕喊“What's your name?”,喊了很多次,当学生看到Mickey 张嘴说出“My name is Mickey.很兴奋,积极举手参与”。后面练习环节,还设计了一个和现场老师交朋友的内容,用所学知识去认识新朋友。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充满创意。有小组活动,竞赛比拼,角色扮演,魔术表演,游戏,小制作等。辰溪瞿梦瑶老师在教颜色时,就设计了一个很好的魔术:用8个装有水的矿泉水瓶,让一个同学上来摇水瓶,一边摇所有同学跟着一起说What color is this?,摇着摇着就变红色了,然后一起回答It's red.接着换另外一个同学。摇到最后一瓶不变色了,魔法没了,游戏结束。丰富的活动让同学们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很好玩很轻松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抢着参加。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让每位老师的课堂更加灵活高效。不仅可以快捷的使用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形像的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出各种具有交互功能的课堂活动与课堂游戏,在活动与游戏中就检测了同学们的语言掌握情况,比单纯的对话练习更具效果与吸引力。
四、板书设计简洁,没有多余的一个字,精美就像一件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很好的结合教学内容。有一位老师在教食物一课时,就把板书设计成一张菜单的样子。另一位老师在教动物时就把板书设计成一个动物园。在教服装时,板书就像一个真实的服装店。
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形式多样,及时而又能有效激励同学们进一步参与。都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并且结合过渡自然,不是为了好看而刻意去贴标签。例如:在复习食物时,突然音乐响起,眼前的食物消失了,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饥饿中挣扎,不用老师说同学们也知道,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还有其它教育要拥有正确的爱好,爱护动物,文明礼貌等都做到恰到好处。
六、英语老师都是全能型人才,不仅要有流利的口语,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要能歌善舞,绘画,编曲,写歌,摄影,课件制作,计算机样样精通,最后还要好体力。最后,市教研所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两人总计讲了20来分钟。下面简单引用些与我们教学相关的内容。一个完整的教学包括三方面:设计、过程、评价。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符合大纲,教材内容,可操作,可检测,表达意思清楚。比如,会读以下单词或者能流利读出以下单词,而不是掌握以下单词。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循循渐进,由易到难,而不是波浪式的一上一下,3-4个教学步骤就行。学生口头练习时间要占到一节课的三分之二,不能老师讲得累死,学生看得轻松。教学活动任务一定要是真实的任务,进行大量的形式多样的小组练习增加学生口语训练时间。最后讲到课堂管理,也就是组织教学,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司令管两个军长,一个军长管三个师长,一个师长管三个旅长,分到最后,一个班长加一个副班长就管五、六个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