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铁道安全现状及思考
请还我们安全生命线
——铁路安全问题思考
7月23日晚上约8点半,两列动车在浙江温州境内发生追尾,造成一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另一列车两节脱线。至24日下午,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210人受伤。
而这次事故,并不是中国近期发生的唯一一起安全事故。尤其进入2011年7月份以来,中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公共交通的故障和事故,让安全生产形势显得十分严峻。
7月1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10天后,发生首次停运事故,断电两小时。随后的4天时间里,新开通的京沪高铁频频发生断电、换车、停运等故障,故障频率增加到“5天6起”,将高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但铁道部发言人表示,京沪高铁发生故障,是因为在开通初期、在磨合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发现这些问题经过磨合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2到3个月以后,稳定期将会出现。7月22日,京珠高速河南省信阳市境内一辆严重超载的长途卧铺客车在行驶途中发生燃烧,造成41人死亡、6人受伤的惨痛事故。对此,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
7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但话音刚落,又发生此次动车追尾事故,酿成二百多人伤亡。
看到一桩桩安全事故,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铁路怎么了?请还我们安全的生命线!!
“交通为实业之母, 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 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 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孙中山先生的这句话,说出了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国家地区经济政治的生命线,此外,铁路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主力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间、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基数大,而且出行距离长,交通费用支出较大。特别是随着客运专线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铁路的服务质量和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这种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使铁路成为越来越多的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快铁路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
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在08年南方暴雪事件中,是铁路即时为南方灾区人民输送物资,挽救经济,送去希望,成为南方同胞的“生命线”。而如今,一桩桩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引以为傲的生命线却夺走了许多同胞的生命,我们失望,恐慌,不知所措,我们的铁路究竟怎么了?找回我们安全的生命线,路在何方?。
一、事故诱因反思
1. 行车事故
其中主要包括:
冲突、脱轨、火灾、爆炸。
.2路外伤亡事故
指铁路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中发生火车撞轧行人、与其他车辆碰撞等情况,招致人员伤亡或其他车辆破损的事故。远远高于行车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数量。而违章违纪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包括
(一)工期、抢进度。
(二)全生产责任落实流于形式。
(三)章不循、有禁不止。
(四)术保障、组织保障等存在严重不足。
(五)急管理薄弱,应对能力不足。除这些问题以外,还存在安全投入不足,人员培训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加强铁路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法规建设
安全生产法规是铁路部门为了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约束生产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2、加强人员培训,职工队伍素质逐步提高
全路应立完善竞争上岗、环流培训机制,有效调动职工学习业务、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3、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
为实施安全生产监督,在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机构中均设立了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车事故、路外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安全监督体制的改革,扩大了安全监督的覆盖面,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了监督检查的质量。
三事故处理
动车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张德江等中国高层再次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铁道部要全力以赴,地方要组织公安、卫生等力量全力支援,要查明事故原因,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从2007年4月18日零点起,中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共涉及京沪、陇海、京
九、兰新等18条线路,开行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开创了中国铁路的高速时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提速,但安全事故频发已敲响警钟。中国铁道部已经承诺,要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查清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公众和舆论正期待,生命换来的,是公共交通安全水平的真正提升。希望有关部门谨记事故,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具体建议如下:
一全面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分析,逐项制定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建立检查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单位和部门,落实整改人员和时间
二是严格落实干部包保检查责任。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现场,抓住安全生产最薄弱、最关键、最重要的部位,与职工一道查摆整改安全隐患,实现对安全大检查面对面的指导。干部在包保中,要把突出问题切实查摆出来,及时进行整改,所包保的单位不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对干部包保情况要严格考核。
三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科学界定铁道部、铁路局、站段安全生产职责,按照领导负责、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和岗位负责的要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科学严密、有序高效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四改进铁道部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充分发挥铁道部对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管职能,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体外监督。
五强化铁路局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铁路局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加大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将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从严管理的要求,从确保安全出发,对职工严格要求,严在对职工尽职尽责的要求上,同时要关爱职工,爱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职工保安全的内在动力。
六加强运输安全的专业管理。在高铁快速发展、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必须讲科学、讲规律,加强技术保障,加快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从铁道部做起,对技术业务进行归口管理;尽快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
七优化新建线路的开通条件,新线工程质量和各方面条件必须达到安全要求。要搞好静态验收、联调联试、运行试验、工程初验和安全评估等关键环节,所有问题必须在正式开通前整改到位。
全路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痛定思痛,吸取教训,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应急措施落实,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迅速稳定铁路运输安全局面。一手抓当前,落实安全应急措施,坚决稳定安全局面;一手抓长远,强化安全基础,实现铁路运输安全长期稳定。
“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 这是我国铁路“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我国未来铁路的展望,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铁路信息化,现代化步伐也会加快,铁路运输必将向更快、更舒适、更便捷方向发展,但无论如何,安全应是铁路发展的第一要务,希望有关部门能积极组织,准确实施,切实搞好铁路安全问题,为广大人们提供良好生活出行保障,望铁路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亦是我们外出归家的生命线。
过年了,请你带我安全回家。。。
第二篇:我国海洋国土现状及思考
我国海洋国土现状及思考
摘要:近年来东海、南海局势不断升温,尤其是近一个月来黄岩岛对峙事件的发生,这无不牵绕着中华儿女那颗滚烫的爱国心,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了解我国的海洋国土现状及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本文主要讲解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本人对于这些现状的小小思考。希望能够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海洋 国土争端 南海 现状 思考
正文:我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但我国又是个海洋小国,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可见,我国海洋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要切实保护好我国的每一寸海洋国土,不愧对祖先,不给后人留下麻烦。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领海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 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注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同江、汉江、淮河等,主要沿海城市有大连、丹东、天津、汉城、青岛、烟台、连云港等。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东临太平洋,以琉球群岛为界。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4省市。东海的面积大约是70余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000余米,多为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最深处接近冲绳岛西侧(中琉界沟),约为2700米。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
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再次,战略价值。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越南占了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占了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了5个,占据得最肥。还有印尼和文莱分别占了2个和1个。中国实际控制9个,大陆8个,台湾1个。现在看来此地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
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当下,各国不断开拓新的极限领域,在天上不断争夺制高点,直到太空;在水下不断下潜,直到洋底。对于就在眼前的这一块宝地,巨大的石油利益、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借助南沙、台湾、钓鱼岛等形成的第一岛链,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战略企图,各国当然打破了头也要一争到底。
针对这些强盗的无礼行为,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这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要阻止领海的侵权行为,最好以非军人的警察出面,这样就不用担心动用海军时纠纷演化为武装冲突。
2.加大加快对南海诸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岛屿的开发建设例如建设港口、小型机场、雷达站、哨所等设施。以确保南海稳定,同时也巩固了南海各岛屿之间的联系,也搭建起了多个军事平台。必要时可以从这些建设的军事基地给与侵犯我国主权的顽固分子以打击。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海权,把中国建设成海洋强国, 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实现海洋领土完整,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必须加强国内的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的经济国力,实现科技水平和军事现代化质的飞跃,使自己有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建设一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海洋权益相适应的海上武装力量, 提高远洋控制和作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决胜于举手之间。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面对主权问题,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坚决斗争到底,向国际社会表达出自己的坚定立场.我们在坚持和平崛起的同时,也要坚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基本方针,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时之言,一人之言。/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了望东方周刊》
《南海争端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吕晓伟
第三篇: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及思考
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及思考
学校:内蒙古大学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年级:2011级
专业:环境工程学号:01177047科目:毛概
姓名:吴有檬
指导老师:侯馥中
摘要: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使得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发生显著的变化,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代;由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了因贫富差距而引起社会动荡的国家。三十年的时间,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还引起了目前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如何客观合理看待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如何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字:贫富差距原因解决办法 社会发展现象思考原因措施
正文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表现
(一)、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2002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7.2%。在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2009年城乡收入比为3.33:1,较2008年的3.31:1有所扩大,且已扩大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47:1)。
(二)、区域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1992-2008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最快,中部次之,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较慢,东中西部人均GDP的差距逐年拉大。1990年东中西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621元、1,161元和1,265元,三个区域的居民收入之比为:1.28:0.92:1,2006年东中西部居民收入之比扩大到1.54:1.02:1,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2008年三个地区居民收入之比出现小幅下降,为1.48:1.02:1,但收入的绝对额仍在继续扩大。
(三)、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总体而言,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但分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1980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最低职工平均工资之比仅为1.68倍; 2008年,这一比已扩大为4.77∶1,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甚至更高。
(四)、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据世界银行200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7,不仅超过了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且也超过了中国过去的历史高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显示,我国基尼系数1991年为0.282,2000年达0.417,冲破了0.4的国际警戒线,2008年高达0.496,接近0.5的高压线。
(五)、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扩大。数据显示,近三十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了33%,2008年,城乡居民私人消费水平为3.7:1。在消费总量方面,1990到200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增长
5.8倍,同期城镇居民的消费总量增长17倍。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比巨幅下降,从1990年的49.6%下降到2008年的25.1%,城镇居民的消费占比从1990年的50.4%上升到2008年的74.9%。
(六)、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迅速扩大。从收入分组来看,城镇居民高、低收入户消费差距由3.6倍扩大到了4.1倍。从农村居民来看,高、低收入户的消费差距近年来总体略有缩小。
(七)、城乡财产差距急剧扩大。1995年,城乡之间的财产差距大概占全国总体财产差距的1.1%,到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了37%。城乡之间的人均财产额比率从1995年的1.2:1,扩大为2002年的3.6:1。
(八)、表现在房产、金融资产对总财产分布不均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房产的高集中率对总财产不平等的贡献达到了62%。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市。到2005年底,占全国总人口43%的城镇人口,拥有82.3%的储蓄存款,比重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底,占全国总人口45.7%的城镇人口拥有80.8%的储蓄存款。金融资产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中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对于中国为何会出现贫富差距,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
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力不发达,治穷是最主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因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没能完全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效率问题解决了,公平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三)、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根据有关专家粗略计算,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上升31%。
(四)、税收制度的不合理。毋庸置疑,国家通过健全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除了合理的税收制度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六)、不平等竞争的存在。最后,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借助国家特许经营的垄断行业就获得了“暴利”。
三、贫富悬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一)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其消极作用十分明显。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可供分配的社会财富相当有限的国家,一部分人的暴富,很可能导致其他人的收入低下和贫困。同时,巨大的财富差距会使人们的心理天平难以平衡,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失衡、不安、疑惑之中,造成不满情绪的滋生和蔓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解决,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全。这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摇了诚实劳动的思想。
2、民众不满情绪的日益积累。
3、社会结构的分化。由上述可见,中国的阶层利益分化,主要表现在暴富阶层与被剥夺阶层之间的分化。目前,更令我们关注的是城市中的暴富阶层与城市失业下岗职工之间的分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群众的保守情绪开始在利益受损的阶层中蔓延。
(二)相对来说,在收入比较稳定、收入差距不会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就比较稳定,没有特别严重的社会冲突,可以继续保持增长。反之,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会不断扩大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贫富差别并非都是坏事,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对我们的社会是必须的,是有益的和健康的。它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体现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由于人的个体天生就存在着巨
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势必然会反映在收入的分配上。我们甚至不能想像,完全没有了贫富差别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子。可问题是,怎样确定和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即适度的贫富差别? 如果不控制好这个“度”,以致使贫富差别过大,(过大过小对我们的社会都是一场灾难)那也会导致对社会公平的破坏。从而引发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以及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冲动,会引发**和暴力,那将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
四.我国贫富差距的解决办法。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体制,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行业之间的不公平,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财产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五)、依法治国,增加个人财产的透明度,杜绝官员的“按权分配”这方面主要是首先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依法规范各种收入分配行为。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所得,加大对有关部门非规范收入的限制力度。其次对于国企改革中出现的资产重组,要加强政府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体现公平分配原则。再次是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消除各种腐败行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积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强化群众监督。坚决清理各种名目的“小金库”,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惩政府机构和垄断行业的腐败行为。
结语:由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贫富差距只是过渡性的,是前进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将伴随着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而长期存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一些倾斜,目前中国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慢慢缩小,最终实现两极分化的消失,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完善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辉仙.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成因分析、解决之思考 [P].2008-05-212、舒圣祥.个税制度失效与贫富差距突限[J].《燕赵都市报》.2005 年08 月日
3、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D].江苏.江苏大学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07.64、刘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扩大 17年间增加12倍[N].北京商报.2008.10.164、郭爱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比3.33:1[N]京华时报.2008.8.295、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26、邓小平,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矛盾》,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7、刘磊, 《中国居民总体收入差别研究概述》,经济学家(北京),二零零年第四期。
8、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理论月刊.2010.02.10.9、张丹.中国贫富差距探析.知识经济.2010.05.01.10、邹德萍.中国贫富差距逼近社会承受“红线”.金融经济.2010.08.02.
第四篇: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随着“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一、2005-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
人力资源统计基本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对钢铁行业2005-2010年人力资源进行了有关数据调研统计。参与统计企业钢产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产钢量80%以上,本文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性,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基本代表我国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1.职工文化结构情况
2010年,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博士生人数为878人、硕士(包括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14756人、本科145002人、专科216287人、中等职业教育150938人、高中249890人、初中及以下199916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博士106人、硕士3251人、本科37029人、专科53568人、中等职业教育30511人、高中38922人、初中级以下37708人。
图1 2010年职工文化结构
图1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少,高学历文化结构人才还有待提高。
2005年与2010年相比,统计企业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增加了%,硕士生增加了1%,本科生增加了%,专科生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减少了%,高中生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减少了%。
表2表明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钢铁行业对员工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学历由低到高”的趋势。
2.职工职称结构情况
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职工为27526人,中级职称的职工为79474人,初级职称的人数为90237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高级职称6515人、中级职称24011人、初级职称22785人,具有职称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
2005年与2010年相比,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总职工百分比提高了%,中级职称提高了%,初级职称降低了%。
图2 2005-2010年职工职称结构变化情况3.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高级技师5246人、技师37201人、高级工261712人、中级工178462人、初级工及以下214896人,其中女职工高级技师413人、技师3441人、高级工44964人、中级工29199人、初级工及以下45405人。具有职称和工级的职工总数为894754人,占参加统计职工总数的%。
2005-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初级工及以下人员比例下降了3%,中级工比例下降了%,高级工比例上升了%,技师比例上升了%,高级技师比例上升了%。
4.年龄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
2005-2009年在调研企业中,30岁以下员工的比重从%降至%,下降%;31岁-40岁员工的比重从%降至%,下降%;41-50岁员工的比重从%升至%,上升%;51岁以上员工的比重基本持平。从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看,30岁及以下技术人员的比重从24%升至26%,上升2%。表3 2005-2009年调研企业员工年龄结构情况年龄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图4 2005-2009年员工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图4表明钢铁行业的员工队伍以31-50岁为主,占员工队伍的%;同时,对新增技术人员的需求强度呈上升趋势。不同规模企业中各岗位职工的平均年龄分布均呈现出高级管理人员﹥一般经营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研发人员,各岗位的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研发队伍最为年轻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人数总量庞大,女职工、高技术、高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比较低。在经过2003年国家作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后,经过不懈努力,钢铁企业已初步建立起学科齐全、专业图3 2005-2010年职工技能等级结构变化情况配套的高层次人员队伍,但是与欧美、日韩等国的钢铁企业人力资源要求相比,我门的人力资源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技术骨干不足,高级人才、拔尖型人才短缺;二是专业结构配置不均匀,适应国际经营管理、研究开发、金融(金融论文)外语、营销谈判等高层次人员偏少;三是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浪费现象严重,员工积极性有待提高;四是年龄结构不够合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等等这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几点思考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你可以把我的资金、厂房、设备全拿走,只要人不动,10年后我还是世界第一”。从这句话能看出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善于用人,善于育人,善于留人,是企业成功强大的关键和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充实还是匮乏,以及质量的优劣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钢铁企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重任,同时还面临着市场国际化,竞争全球化,经营信息化的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将为结构调整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钢铁企业赶超世界一流的最大保障。
1.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保证中国要迈向钢铁强国,要同国外钢铁企业竞争,需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撑,但更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成长起来。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加大人力资源投入,紧紧抓住人才总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效率、人才绩效、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搞好人力资源策略。
根据《人才规划》,国家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使人才作为首要的因素发挥作用;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不调整,社会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不可能实现调整;人才投资优
先保证,通过教育、培育、使用等创造各种机会,并提供包括生活保障、研究条件、训练条件、终生训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创新论文),为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流动、人才管理、人才激励等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各钢铁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做到人才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2.强化员工存量资源,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面对钢铁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绝对富裕,质量相对低下,分布不匀,结构不合理,效能低下的现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每个员工充分发挥所长,做出更大的绩效是重点。坚持人尽其才,以人为本;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是核心。坚持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规划目标,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人才。树立“人本第一”的企业理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的观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观念、市场配置的观念、社会评价的观念、法制管理的观念等。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标准,创新人才环境。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对现有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是一条简捷而有效的人才开发途径。人才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系列化,加强技能培训,深化培训内容,重视职工的学历教育,更要重视提升员工的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训。力争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3.努力培养优新高人才,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秀钢铁企业家、管理者,能够推动我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利用国际高水平层次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来推动我国钢铁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升级。
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和尖端科技复合型人才,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均衡增长的关键都在于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在普遍提高一线员工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造就高级技能人员。同时,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力度,推行“区域工、操检合一、多能工”。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懂得国际法(国际法论文)律、国际商务、国际金融财务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做的好的企业,构建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创新型现代体制钢铁企业。
(作者单位:冶金工业教育资源开发中心)
第五篇:我国贫富贫富差距现状及思考
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但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却比较突出,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造成经济增长停滞、社会不稳定、政局动荡等问题,被称为“拉美现象”或“中等收入陷阱”。
(一)贫富差距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状况分析
贫富差距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基尼指数。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一个社会的基尼指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1、我国贫富差距有如下的表现: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2)、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3]
(3)、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 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2、我国贫富差距原因:
(1)、“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力不发达,治穷是最主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因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没能完全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效率问题解决了,公平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3)、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根据有关专家粗略计算,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上升31%。
(4)、税收制度的不合理毋庸置疑,国家通过健全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5)、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税收制度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4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解决办法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5]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
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6]
(五)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
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湖北经济学院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