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

时间:2019-05-13 23:5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

第一篇: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

双庙明德:李敏侠

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想让小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宽延伸,就要寻找一切机会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许多大作家一谈起能够 “成名立家”,无不异口同声答到,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读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

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可津津有味的读得可起劲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挤出一节语文课,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谈收获、谈体会,或者进行阅读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也尝到了书籍带来的快乐。

二、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

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从一年级开始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从那时开始。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到:

1、选好一本书,一定要看完,不能半途而废。

2、坚持每天看课外书,决不能想起就读,想不到就一连几天不读。

3、制订看书的计划,每天定量。

4、遇到生字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边读边思考。

三、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阅读的平台。

随着孩子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的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我们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当然,有检查才会落实,有落实才会促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如果长此以往的训练,我想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

总之,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为,便能有所得,有所乐。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要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

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更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

第二篇: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南坝中心学校 王琳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阅读

南坝中心学校 谭艳

课外阅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提高语文水平,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二是教育学生读好书不读坏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三是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四是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五是注意评价方式,发挥评价效应。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字。”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人教版)1—10册课文总字数约为23万字左右,学生仅靠课内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可见,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小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行合理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到另一个层面上来。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小学生特别是扎根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格外严峻。山区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要完成这个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山区农村小学,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图书室只是装扮门面以备上级验收;或因师资短缺,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图书室形同虚设。大部分山区农村家庭还设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着大量的课外读物。所以,对于山区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完成《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任重道远。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呢?就我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满足学生喜欢欲望。一般来说,小学生最喜欢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如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特点上看,低年级学生喜欢以图为主的动物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中年级学生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而高年级学生较喜欢读以历史为题材的传记、小说。

2、介绍读物或观看精彩故事片段激趣。介绍相关书中人物、内容概要或观看精彩故事片段,以唤起他们学习动机,产生内需。如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读他的《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如教学《草船借箭》,让学生观看这精彩故事片段,激发其兴趣,引发他们求知欲,这一来,不但对《草船借箭》这篇课内阅读课文中心深入理解,而且对这篇课文的出处——《三国演义》也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个人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二、教育学生读好书不读坏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小学生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低下,主见性不强,自觉能力差,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干扰。因此,对书籍的选择能力低下,阅读主动性不强。我们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教育学生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不该读,为什么,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当然,我们作为小学语教师要求博览群书更好,其意义不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是发挥教师示范熏陶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推荐阅读;二是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三是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四是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五是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推荐阅读;六是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三、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语文课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并不是一般的死记硬背,而是使之懂得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运用精读法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等。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如在学习《穷人》一文时,我注意让学生透过桑娜心理活动、神态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了解她的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描写去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方法后,便要求他们活学活用,自读类似课文,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浏览法或跳读法。即对所读的课文不是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甚至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了解内容大意,寻找作者的观点。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3、强调摘录法,重视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做好摘录,是指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方法。学生作摘录之时,必定经过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这些知识容易被学生内化吸收。诚然课外阅读摘录需要一定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指导,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奇闻轶事等摘录下来。

四、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或教师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也相当重要。试着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开设课外阅读课,争取能使学生在校拥有半小时及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二是让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自由阅读课外书,教师教育学生确保和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因为它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一个重要条件;三是掀起班内课外阅读热潮,教师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学习氛围;四是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办理借书证,完善借还登记手续,专人负责定时开放阅览室。

五、注意评价方式,发挥评价效应。

课外阅读需与各种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生活动,如学校或在班内开展“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办“班报”或办“校报”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进行评比激励办法,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总之,为使青少年一代个性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广大教师理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喜好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拓宽语文渠道优化课外阅读

南坝中心学校 郭凌然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漠、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不少成了“电视迷”“游戏迷”“卡通迷”对于单调的文字阅读缺乏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到书籍的海洋里去畅游,是课外阅读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我通过实验,摸索出一条“读、说、品、写”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优化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一、读出表情

朗读是低中年级语文课训练的重点,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朗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朗读特别是表情朗读是学生极愿表现自我的一项活动。我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就组织学生开展表情朗读竞赛。让学生从每天阅读的十页课外书中,选出感兴趣的一段,进行表情朗读。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进行表情朗读评比赛。这充分激发了学生表情朗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再则,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感情发自于内心、外化于表情读出表情,学生就必须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正是思维链在阅读中的有效运转,使阅读锻炼了大脑。

二、说清内容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连贯有序的语言表达是思维活跃、清晰的表现。训练这种连贯有序的语言表达,就相当于思维在做“健美操”。课外阅读就需设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我让学生从每天阅读的十页书中,选出一段情节,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组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书时,学生对讲故事兴趣盎然,演讲得绘声绘色,且与小说情节的前因后果联系紧密。很好地锻炼了思维。

三、品出滋味

读书如品茶,越贫越有味。阅读中适度的品析,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与径深。如读《西游记》我组织学生对著作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品析:神通广大、英勇无畏、驱邪除恶的孙悟空;憨厚淳朴、嘴谗偷懒、嫉妒心强又好耍小聪明的猪八戒等活生生的形象展现学生面前。通过对具体故事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点评,又更深入地使学生领悟到: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人写活。读中评,既展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越读越有趣味。

四、写出感受

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会用。会用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具体的事、物、人、情,只有阅读始终与运用相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开展课外阅读中我以写“小评论文”的形式,使学生“读”以至用。“小评论文”既写出所阅读的一段或一篇文章后的真情实感,并适当加以评论。感受是阅读后的心理体验,只有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才能有所感受;写出感受就是将自己的感受或体验表达出来。这样一方面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更丰富和增强了阅读的感受,使读有所获。阅读了《少年周恩来》后,同学们有感而发,写了《我的童年生活》,真切地将出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与革命前辈少年生活之比较。文章内容朴实、情感真挚。在读、说、品、写优化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均配合以适度的评比和激励,使优化课外阅读这四个环节更加充分、高校的发挥作用。在活泼的活动情景与激励中,课外阅读成了孩子们亲密的伙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空间,满足了他们饥渴的精神需求。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真的想学生们的脑力劳动,使学生变得聪明起来,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第三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杨新顺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摘要: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提高阅读效果。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 能力 培养

Comment On The Reading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Yang Xinshun(College of Junior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ummary: Reading is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Meanwhile, reading is also a kind of complex intelligent activity.As the students’ reading directors, we must surely know about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students’ reading course.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students’ reading course, we can direct the students exactly in order that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better reading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As a result of their young age, lack of life experience and less knowledge,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need training and directing patiently and totally.In a word,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The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 is formed from practice.Whether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 or not is the key to the students’ reading.Therefore, our Chinese teaching is not that we giv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simply.We should give the students the reading skill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our Chinese teaching.Key words: Reading,ability,training

目 录

一 小学生的阅读特点........................................................................................................................................3 二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3 三 小学生阅读的指导方法................................................................................................................................3 四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6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7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7

(三)加强指导,培养兴趣..............................................................................................................................7

(四)开展活动,巩固兴趣..............................................................................................................................7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校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习书本知识。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随着阅读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则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提高阅读效果。

一 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必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了的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节阅读课的方法指导。

二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

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就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

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常规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1)初读。通过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如《穷人》一文,这篇课文通篇除了题目外,再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字里行间处处反映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文章没有直接描述当时黑暗社会制度,而通篇却无情地揭露了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对穷人的残酷剥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这些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读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三 小学生阅读的指导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检验成功与否的秘诀就是看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

1.阅读要明确目的。

在阅读中学习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没有目的,不少儿童读课外书,只能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在阅读上,也是老师读到哪里,听到哪里,只会完成老师指定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该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法可寻地主动学习。

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层次水平。一般说来,有以记诵问题解决的结果为主的记忆水平;有希望能够理解并在相似的文章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模仿水平;还有使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水平。阅读能力低弱的学生,一般都处在前两种水平上。如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有的学生只求该文分了几个段落,甚至把各段段意也背了下来,他认为这样做,就是掌握了文章的内容结构。还有的同学从某一篇文章的分析中,掌握了某种“格式”,如这篇文章是依据每个段落开头所揭示的表示时间词语来分段的。这样,他遇到同类似的文章也会如法炮制。但是这种迁移的广泛程度,是有极大限制的,因为这个学生掌握的“格式”只是事物外在形式的联系,而外在形式并非本质的东西。还有的同学则是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来认识文章段落的逻辑关系,从而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法。

不同层次水平的阅读,其效果当然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确立较高层次水平的阅读目的。如有一位教师在讲《再见了,亲人》一课中的“雪中送炭”一词时,设计了三层要求:(1)理解本义(字面义),(2)理解一般含义(比喻句)。(3)理解在本课中使用的意义和作用。本义;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一般含义:当处于危难艰苦的情况时,有人给以强有力的支援。当学生理解到这一步时,教师不该停止而要继续引导学生读文,从前文中体会到“带着全村妇女”这需要做一番动员组织工作;“顶着打糕”需付出一番艰苦紧张的劳动;“冒着炮火”有一番生命受到威胁的经历。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志愿军感动地流泪的原因。这样完成一个对词语的解释,不但有利于深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而且对词语本身的认识也是深刻而灵活的。指导学生确立明确的阅读目的。能使学生对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知识准备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也能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个人的目的,这样自发和引导相结合,不但有利于课堂上掌握知识,也直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阅读要注意过程。

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利用旧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识的过程。只重视学生的阅读结果,不注重了解学生获取这个结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是不行的。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给《草原》一文分段,教师问本课分几段?按什么分?几个同学发言后,教师发现他们的分段起止都不一样,并且各抒已见,争论不休,教师便说:“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可参看课后练习题的提示,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我们将课文分5段”;其实学生按写景叙事分两段也是完全正确的。这样,老师只是“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而机械地把答案扔给学生,并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反馈调节自己的指导方法,而是让学生盲目地猜测、争论、等待,虽然课堂气氛也活跃,但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阅读的任务是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指导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应引导学生沿着合理的过程完成阅读。4 并意识到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达到预想结果的保证,是形成正确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

我们还以分段为例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合理的阅读过程。如分析《詹天佑》一课的段落结构,一位老师引导的步骤是这样的:(1)理解全文的整体内容和中心思想;(2)分析作者为表现中心思想记叙了哪些方面的事实;(3)根据这几个方面的事实,研究作者行文的结构;(4)认识作者怎样把这些事实联结为一篇完整而有条理的文章。我们觉得,这位老师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指出了一条合理的思路,也就是设计了一个阅读文章分析其结构的合理过程,它的正确与合理表现在:①引导学生沿着整体—部分—整体的途径认识理解课文。课文的任何部分都是相对于整体而存在,都是为了共同完成整体目标而存在,离开了整体部分便失去了存在意义和可能。课文的段落是服从于整篇文章的构思的,从篇的角度着眼分析段落,可以统观全局认识段与段之间和段落与全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有机分析,避免了单纯着眼于“分”所造成的机械切割,这篇文章是通过“不怕外国人嘲笑”主持和亲自参与修筑京张铁路两个方面的事实,来表现詹天佑爱国和杰出才能的优秀品质。有的学生在预习时把课文分成六段,错误地将课文第三段又分为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段,就是没有从全篇角度考虑,把从属于“整体”的一部分机械地按照“设计的发展顺序”进行了切割,导致了并列层次的混乱现象。后来,这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思考方法,纠正了错误。这一转变,不仅使他们得到了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思考,形成了正确的阅读过程,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②不以求得结果为唯一目的,而是通过认识文章和文章所表现的事物内部联系,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长远目标。给文章划分段落从阅读教学的整体过程来看,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通过给文章分段,训练学生认识文章结构而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如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和培养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也使他们自我意识到正确的阅读结果,有赖于正确的阅读过程。3.阅读要勤于思考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却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渡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这是不行的。一位老师在讲《林海》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给“岭”“林”“花”各层意思都设计了填空练习,用幻灯投影,让学生口答笔记,如“岭”一层课文的练习是这样的:

这部分先讲()后讲()重点讲()。“多”字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述:①从()方面;②从()方面。作者还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这个名字()的感受。就这个练习填空题出现的时机而论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个练习在细致分析课文之后出现,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填空来让学生熟记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这样学生用不着去仔细读文,也用不着思考就能完成这个练习。我们认为这种设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

同样一段课文,另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阅读的:他先让学生认真默读这一段,并布置了思考题:①这段话有几个句子组成,是分几层意思来讲的(用序号标出);②这几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默读,教师组织讨论发言,最后一致认为:本自然段四句话各为一层意思:第1句话是总述,2、3两句是分述岭式样多,岭多变化,最后一句照应第一句进行总结。点明岭的特点。本段写兴安岭的温柔与第1自然段说的“亲切舒服”也形成照应。最后教师让学生有 5 情感的读文,从而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句子的拟人意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领略了文章的语感。这样来,第二位老师费时并不多于第一位老师,但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教师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既需动脑思考,又没有被迫“招供”的压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看来,教师的阅读指导,一定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4.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一般说来,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一股好学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这样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一位老师教《冬眠》一课时,板书完课题,他问:“眠”是什么意思?生回答是睡觉。又问:“那么冬眠呢?”生说是冬天睡觉。师若有所思地说:“那我们冬天睡觉就是冬眠了。”学生一阵哄笑,有的急忙纠正说:“冬眠是动物冬天不吃不喝躲起来过冬,就像睡觉一样。”老师风趣地说:“解放战争中,我们的骑兵部队的战马到了冬天都不吃不喝睡觉去了,敌人来了怎么办?”又是一阵开怀大笑。学生在笑声中发现了自己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于是就产生了究竟什么是冬眠的探究心理。这位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关于冬眠,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学了这一课,我们才能明白。”这一短暂的教学谈话,不但涉及了有关科学知识,进行了语言和思维训练,而且寓知识和能力培养于生动活泼的教学之中。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动就是初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我们在重视课上阅读的同时还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得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四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有学生获得了学校(或更高级别)的读书征文比赛的奖励,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会使其他学生由好奇、向往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需要。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开辟了佳作赏析节目,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三)加强指导,培养兴趣

无意注意是小学生的主要特征。它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搞好课外阅读的主要课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维;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怎样写笔记等。

(四)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我便诱导学生去读《红岩》等等。

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了《颐和园》)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学《马背上的小红军》)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学《三味书屋》)请多了解一些鲁迅爷爷。(学《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学《牛郎织女》)读一些民间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2、故事引趣。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 7 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

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当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竞赛保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5、表演成趣。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诸实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给小学生阅读时间,没有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更主要的是如果老师、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不落到实处,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不得力,没有用宽容的标准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可能是形式罢了。需要、环境、时间、方法、内容缺一不可啊!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①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参考文献: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主编 钟启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主编 华国栋 南京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学论》主编 刘树仁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2002.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①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1990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本好书,就像一双翅膀,带领我们从狭小的天地驶向广阔无垠的生活天空。对于孩子来说,阅读能力也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出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徜徉于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领略书籍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如教师可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一夜的工作》一文赞颂了周总理不辞辛劳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周总理、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在理解内容上、体会感情上都有一定难度。课前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推荐《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一书,让学生了解了周总理的伟大、光辉的一生,起到了对理解课文重点的有效铺垫。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记读书笔记、撰写读后感并进行交流。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书笔记中主要记录:书名、作者、主要内容、阅读感想等四方面的内容。在写自己阅读感想的时候,可以写书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带给自己的启发,可以写自己对书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想法。学生刚开始时可能只是片言只语,渐渐地,随着阅读篇目的增加,阅读体验的充实和丰富,他们的读书笔记将越来越有深度和见地,他们从课外读物中所获得的收益将越来越丰厚、越来越明显。我们用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语言生动地说明阅读时进行摘录的重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法理解文字内涵,发现有感染力的词句,将其摘录下来,整个过程不仅充分体现出了小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而且长此以往,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摘录习惯。但是千万不可强加于学生,使之成为一种负担。教师可以对阅读摘录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宣传和表扬,将做得好的摘录笔记进行全班传阅和展览等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全体学生的摘录意识,使摘录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人关怀,用我们一颗真诚的心,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文学殿堂,享受到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世界,拥有他们人生之中最大的财富吧。

第五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古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更需要组织学生强化课外阅读,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书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好书引读。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收获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今来。教师要即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据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2、推荐图书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C.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之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A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B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C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4、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A、从教材扩展延伸。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如学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后,可向学生推荐《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领略中国大好河山;学过《夜晚的实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生物小品文。

B、从体裁考虑。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刊杂志,比如三国故事,在高年级教材中多有出现。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名著的导读。不仅要教给学生掌握读名著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作者会以什么立场完成宏篇巨著。教师可以专门利用一节课,示范读名著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作者情况,写作时代和背景,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其中的经典部分或篇章,最后,了解作者写作的主旨,并加以自己合理而主观的评论。

C、从时间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报刊,假期时间要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

D、背诵美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拓宽学生的接触空间,了解更多的优美文章,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相对提出一定的背诵要求,让学生在一定阅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是片段,积累丰富的语言,做到读后有得。

5、组织各类型的读书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年级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

6、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倦。阅览室、学校的书香长廊都很好的读书环境。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文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文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张街小学

下载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何桂莲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文峰中心小学)[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必须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读书......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中卫四小杨 娟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 安乐中心学校梁美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进行课外阅读。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在“教学建议”部......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推荐)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西游记》 汤庄小学刘俊 【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要通过阅读方法指导,在教给学生基本语文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明......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说明了阅......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平远镇莲花塘小学代廷媛摘要: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本文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选择,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新市镇平宁基点校(QQ:1083731671)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教师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小学生对作文更有畏难情绪,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