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王安婷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王安婷
书的第二部分是《方法》,主要写了雷夫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促进孩子进步的想法。雷夫老师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从功利性的角度讲,要学习好语文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长远的角度讲,任何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都会成为有用的人。
真的很羡慕雷夫老师,在他的引导下能够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阅读,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那么雷夫老师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
首先,树立新的阅读观念。每个人为什么要阅读?他觉得阅读的目标应该是“乐趣”“热情”“引人入胜”等。我们总是让学生阅读是为了参加测试,或是因为想用成绩单上的分数来显示我学业上的进步。而雷夫老师的学生树立的阅读观念,便是“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怎么做”,因为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他希望学生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其次,大人正确的指导。雷夫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在阅读方面肯定比学生知道得多,了解得更全面,也接触过许多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的好书,身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们有责任把那些好书介绍给他们。因为学生们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推荐给学生一些有趣又意义的书籍。他觉得通过文学,学生会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
最后,要善用图书馆。他说,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的确,阅读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染,有时候,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榜样,正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即使你不喜欢阅读,也应该装出喜欢阅读的样子使孩子们得到你的感染。
第二篇:暑期反思-王安婷
暑期反思——王安婷
本学期九年级情况与往年不同,以前职校春招很多对中考无望的学生已经都走了,可是今年他们却要与我们一起熬过黑色5月6月,这对于三方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影响,老师工作量大了,要处理的问题多了;对中考无望的同学压力大、既无望、却还要苦熬,身心备受煎熬,总要寻个出口爆发,与老师同学摩擦加大;对于一心备战的考生来说冲击也不小,一方面压力很大,可是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睡觉玩闹不仅影响学习,更影响心理,无法静心。
所以,这个学期,注定不平静,那么,我们老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比如同学们最头痛的作文,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我们可以想点什么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兴趣去看老师的点评、去反思呢?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第三篇:王婷工作总结
2016年乌尔禾区博玉大酒店人事行政部总结和
2017年工作计划
乌尔禾区博玉大酒店于2016年9月8日盛大开业,本人很荣幸的担任人事行政这个岗位,转眼间我已经来到这里7个月的时间了,下面是我对2016年的工作总结及计划:
一、2015年工作总结:
1、人员招聘方面及新员工入职、离职办理
①根据酒店的实际需要,人力资源部从4月份开始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了员工招聘工作。工作中我尊重每一位求职者,以酒店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公开、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把好人才引进酒店、择优录用的第一关。对每一位应聘者的简历进行认真的筛选,对每一位有机会前来面试的应聘者报以最热情的对待,为酒店领导进一步择优录用新职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招聘渠道:分为四种,一是面对面沟通,填写简历;2016年现场应聘者200人(客房服务员130人、前厅收银45人、保安17人、财务人员7人、管理层:3人、工程部:3人)。二是通过网络招聘:新疆人才网、58同城、克拉玛依公共信息网,三个网络渠道进行招聘,共收到简历25份,网络招聘中,58同城招聘效果显著。三是在人员密集处张贴招聘广告。第四是在酒店电子显示屏发布滚动信息。
②为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建立并完善其电子档和纸质档案(含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资格证书、健康证、照片等信息),2016年酒店新入职员工人数为:24人。
③协助部门经理及时为符合转正条件的员工办理转正手续。
④为离职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督促其物品/工作交接的顺利完成,2016年酒店离职员工人数为:23人;
2、负责酒店所有员工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及相关手续
到目前为止,固定合同共签订14份,试用期合同共7份。
3、结合酒店考勤制度和请休假管理、打卡记录表,按月正确出具考勤汇总表报至财务。
4、执行各项酒店规章制度,处理员工赏罚事宜 对有些员工不遵守酒店规章制度,导致工作上出现较大失误或较大错误,人力资源部通过调查以后,配合部门经理进行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本共有2人接受了酒店的处罚单。
5、负责酒店员工生日礼物采购和发放工作
为了体现酒店以人为本的原则,当月过生日的员工,可以享受到酒店发放的价值50元的生日礼品,酒店也已为全部员工购买了阳光保险团体意外险,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起到了鼓励员工的作用。
6、行政工作方面
酒店开业前夕,《营业执照》、《消防安全验收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资料准备及办理,目前《烟草证》正在办理当中。
根据乌尔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政策,办理本地户籍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开业前期的培训费补贴事项。
日常工作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行政工作。7.审单工作
为监督酒店前台员工有漏收、错收的账款,按照领导安排,由本人负责前台账单核对工作,审单中,根据每日离店表主要注意核对退房时间、房价、房费是否漏收、单据是否齐全等方面,并对挂账单位账单的整理分类。
8、由于人事调动,酒店文秘兼库管岗暂时由我接替,日常工作中,主要做好文件的管理与查找、复印、会议记录整理、办公用品和工装的管理、库房的进出库管理工作等。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当工作中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不够快,还有待提高;
2、有时会因工作杂、事情多而暂时忽略掉个别工作任务,说明我在工作过程中还不够细心,以后应加强做事情的条理性,以备忘录的形式规划好工作的步骤,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2017年工作计划
在2016年的工作基础上,在2017年里,我除了要做好基本的日常工作外,2017年将重点做好、完善以下工作:
1、将人事资料与劳动合同整理完善,做到无漏洞;
2、将酒店的文件、档案整理完善,建立完整的档案目录表;
3、及时更换离职人员和新入职人员意外保险;
4、协助领导做好对酒店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减少员工的离职率;
5、每月底对新进、转正、调薪、离职人员进行统计核对并发至相关领导。
6、建立员工《离职面谈制度》,对离职员工,进行认真的离职面谈,详细记录,认真听取离职原因,代表酒店送上忠告和衷心的祝福,在多角度收集信息的同时体现酒店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上是我的2016年年终工作总结,请领导监督和指正。
对个人来说下一步应当在认真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不断进步,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我会珍惜来之不容易的机会,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乌尔禾区博玉大酒店人事行政部-王婷 2016年11月16日
第四篇:王婷论文
该如何对待你们,我的学生
__读《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惩戒》有感
江西省乐平市第十小学王婷
今天读了《教师博览》中王振亚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惩戒》,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是啊,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样一来,就积极强调正面教育,说服教育,而惩戒教育却往往成了讨论的禁区。现如今,赏识教育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即使普通的家长也已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以为找到了灵丹妙药,认为“赏识”能包治百病。但是,现实却很快给他们泼了冷水:这些孩子怎么了?怎么越表扬,孩子越不听话了呢?怎么在赞美声中,孩子的自私、自大心理越来越严重呢?„„在困惑和思考中,大家又想到了被打入冷宫的“惩戒”。可是“惩戒”早已变成老虎,大家只是议论、争吵,只是无奈地叹息、愤懑地发牢骚,却没有人敢去触碰。
但我认为在现代教育中惩戒是必然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合理的惩戒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加快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进程。教育大师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在实际的实践和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惩戒呢?下面来说说我的建议:
一、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
康和谐发展。是的,现今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按照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适应集体领域和社会规范,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所以说,惩戒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惩戒教育缺失就会引起学生、老师的行为失范。
1.惩戒教育缺失引起学生行为失范。
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工作十不准》《教师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相继推出,将我们这些可爱的祖国花朵呵护得无微不至。一时间“惩戒和体罚”成了教育的忌讳,令人谈罚色变,惩戒教育也成了无人敢碰的高压线,学生也恰恰抓住了大多数老师的这种心态,以致行为失范。
我市有一所农村初中,许多年以前,老师对学生严厉时。原来教学成绩很优秀,可如今,其中多数孩子学习习惯很差,能够在课堂中把一节课平安讲下来的老师就已经很优秀了,其中一些新教师和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的老教师对课堂中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没办法。还有一些学生无故旷课达到好几十节,学校先是口头警告,再是纪律处分,就是不能突破留校察看和勒令退学的界限,学生也似乎看准了这一点,才会肆无忌惮地无故旷课。有甚者是学校中出现的敲诈勒索,为“义气”、为“爱情”而展开的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以上的这些学生的行为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却有相当部分归结于惩戒教育的缺失。
2.惩戒教育缺失引起教师行为失范。
2008年6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金贵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这就是著名的“杨不管现象”。随后,新浪论坛上发起的一个调查中,九成以上网友的跟帖都表示了对“杨不管”的支持,普遍认为其行为并非像个别评论中所称那样是“对师德缺乏的‘范跑跑’的彻底超越”,而是一种无奈之举。碰到极端恶劣的学生,老师处于弱势,不仅不能管,管了还要遭报复甚至危及生命。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会尽其所能满足其要求,在这样的“温室”里成长的孩子,一旦遇到“风雨”,他们常常难以承受,便会采用任性极端的做法,伤害自己、老师、父母和周围无辜的人,这也是老师不敢管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惩戒教育的缺失引起了学生的“无法无天”,直接导致了教师行为的失范。
二、在实际的实践和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惩戒
(一)、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点,都有积极、向上的方面,在惩戒的过程中要注意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关爱;同时应该让教育惩戒措施及惩戒过程富有人情味、弹性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师生之
间因惩戒而引发的矛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但尊重学生不等于在学生违反班规校纪是对他放任不管。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放任不但不是尊重,但是教育惩戒不能变成教育侵权。
(三)、别把学生当成人对待。在惩戒时特别要注意语言,方式、方
法和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切莫让自己的教育惩戒方法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四)、惩戒应伴随师爱而行,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更基于爱;惩戒应以尊重为前提,教师不能随意侮辱学生、随便体罚学生、搜查学生的私人财物等,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犯错误的学生,带张笑脸去惩戒学生。
三、惩戒行为中应注意事项:
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是通过“惩戒”手段,发挥劝善、警示、激励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惩戒教育能起到防微杜渐、惩前毖后的作用,在学生“小错”时就受到必要的惩戒,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将来犯“大错”。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对学生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的教育方式;要惩戒有因、惩戒有度、惩戒有爱。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时,不应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不应当把工作、生活中的不悦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不应当受权威观念的影响,期望学生无条件服从,不要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应该依据自己以前对学生的印象加以判断,要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处;此外,还要警惕以惩戒之名实施体罚之实的“另类惩戒”,坚决禁止各种用美丽“外衣”包装的“变相体罚”。总之,教育惩戒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艺术,掌握了它,教师才能让学生更少的受到惩戒,也更少地被不适的惩戒伤害;教育的惩戒不是简单的惩戒,而是包含着爱的惩罚;教育的爱不是简单的爱,而是
包含着惩戒的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合理、科学、有效地运用教育惩戒,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需要惩戒,学生成长需要惩戒,在惩戒实施后仍对受罚者保持关爱,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专业读书笔记,宋婷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城市规划1001
宋婷
201031203012
城市印象-对城市的认识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
说道城市规划专业,就不得不提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本书,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专业的探究,我就拜读了一下大师的作品,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使我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深入城市规划这个深奥的学科。下面是我读了此书后的一些笔记。
摘要: 一个清晰的意象可以使人方便迅速地迁移,比如很快找到朋友的家、警察局或是纽扣商店。事实上一处独特、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而且也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
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
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关键词:环境意向 五种元素 城市形态
作者简介与成书背景: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上世纪初叶,美国的城市规划以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和花园城市理论为基础。在这种理论中,强调城市不仅能而且应当进行设计,因为创造美好而有秩序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美好的城市可反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它向市民逐渐灌输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从而提高道德和社会的意识。
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也同样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和发展的。林奇首先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看作他一生中给他以巨大影响的人。虽然他并不同意赖特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社会观点,然而他敬仰赖特在形式与设计方面的天才,他曾说过是赖特使他“第一次看见了世界”。其次,刘易斯·芒福德对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也有着很明显的影响。林奇在评价芒福德时曾经说过:“在规划领域内,没有其他人对我有如此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引言: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主要内容:《城市意象》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凯文.林奇用朴素、生动的笔墨,在50多年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评价城市形态的方法,首次提出了通过以视觉感知城市物质形态的理论,是对大尺度城市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
一、章节内容介绍:
《城市意象》这本书结构清楚,主题明确。第一章便是意象的解读,给出新概念,强调环境的可意向性。第二章,介绍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座城市,进行比较。第三章,介绍影响城市意象的五种元素及其元素的相互关系。第四章,说明应如何设计这些元素,让城市呈现出一种连贯的强烈的意象。第五章,指出大都市形态不会是分层的秩序,而是一种复杂的模式。在城市意象发展的过程中,观察方式的教育和重塑环境都非常重要。最后,他用很长的篇幅补充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参考文献。整本书逻辑性强,易于阅读。
二、从总感到具体内容:
书名《城市意象》,“意象”对于原文的“image”十分贴切。Image,应解释为a picture especially in the mind。“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意象两个字就足以说明全书主题。城市意象是观察者和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意象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会迥然不同,但作为城市设计者应该了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作者引用了苏赞·格兰对建筑的简略定义:一切被创造的可见的环境。在作者讨论“环境意象”时,这个词语是指类似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些东西,作者创造了“可意向性”这个概念来描述他们应该具备唤起观察者强烈意象的特点。作者认为环境意象具有可读性,城市是由一系列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他这样描述“环境意象”:这种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
环境意象被认为由三部分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
“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产生安全感,由此在自己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这也正是城市设计的目的。环境意象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个性,让物体区别于周围事物,作为独立个体可识别。结构是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而意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结构的关系,它唤起观察者的情感。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是被清晰强烈的感知,这也是“可意象性”的定义。在一个可以意象性的环境中,日常生活必定也会有崭新的意义。在作者介绍的三座城市中,当地人对于城市的意象中都有一种痛苦或是怀旧的情绪,可能由于环境的巨变和那些反映历史的物质元素的缺失,或仅仅因为他们跟不上变化的节奏,诸多的变化在人们的精神意象中留下伤疤。
凯文·林奇把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道路是城市中绝对主导元素。典型的空间特征,特殊的立面处理对于形成道路特征都具有重要作用。道路首先要可以识别,其次就是一定具有连续性,人们习惯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起点和终点都清晰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够和城市联结成整体。道路具有方向性以后,下一步就是应该可度量,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著名的标志物或节点来获得度量。如果道路缺乏个性容易混淆,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导致某条道路与城市其它部分脱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与周围其他元素分离,铁路和地铁就是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通常为两个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照作用。有些强大的边界,不但在视觉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形式上也不可穿越,例如城中的河流。边界有时和道路一样具有方向性,会成为城市中十分有效的导向元素。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包括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比如空间、建筑形式、细部、标志、功能、地形等等。不但视觉元素会成为识别区域的基本线索,声音有时也很重要。要创造一个强烈的意象,就需要对线索进行强化,形成主题单元。
节点是观察者进入的战略性焦点,首先是连接点,道理的交叉或汇聚点,有时也是区域某种功能或者物质特征的浓缩,比如火车站,是区域的象征。节点的无形而模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标志物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通常定义为一个简单的有形物体。要使元素成为标志物,有两种方式,其一,使元素在许多地点都能够被看到;其二,通过与邻近元素退让或高度等的变化,建立起局部的对比。
这五种元素之间可能会相互强化,相互呼应,也可能相互矛盾,相互破坏。比如合适的标注物能够强化区域特征,而一个巨大的标志物会使它所在的区域相形见绌,失去尺度。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可意向性就是使它在形象上更容易识别和组织。道路,是城市整体组织最有效的元素。假如道路能够向旅行者展示其它的城市元素,深深浅浅地渗入或穿透其中,提供一些周围事物的线索和符号,一定会加深人们的出行感受。比如地铁,它不单单是深埋在地下的活跃元素,经常让人失去方向感。地铁站的形式样式让人们联想到它上面的城市,会给乘客带来更清晰地感受。意象是一个连续的领域,各个元素也是以一种动态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某个元素发生变化定会影响其他元素。观察者通过对现状选择、删减、排除甚至和附加元素融会贯通才形成意象,我们追寻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一个开放,能够不断发展的意象。
我觉得这五要素作为城市的总结很有概括性,而且对我们来说易于理解,结合书中提到的实例分析收获良多。
三、由部分文字引起的思考:
1,“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
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关于一个城市,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中,都会有所不同,而城市的特点也会成为被记忆的要素,每个人在城市中的地位,场所,年龄„各不相同,所造成的对于城市的判断也就不同,在城市中,我们经历诸如节日,盛会,升值,失业等等,这所有的体验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记忆,所以,城市设计是复杂的,是关乎每个个体的,同时也是关乎整体的。
2,这便应证了这第二句话,“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同等重要的。”人在城市中的价值在这里面得到体现,其实事实也是这样,我们设计城市的目的就是给人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城市设计的最初,应该也是这样吧,以人为本,记得老师教导我们作为城市规划师首先要做好人,不要把利益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所以在规划中不要为了体现城市的复杂性而丧失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这种并不是基于科学的规划导致的是一种混乱,或者说,规划在一开始就背离了它的初衷——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规划。为了规划而
规划势必是盲目的。
3,这正好是我摘抄的第三句话“显然,一个清晰的意象可以使人方便迅速地迁移„但事实上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能够带来的益处更多,它提供了更宽广的参照系,是行为、信仰和知识的组织者。„有秩序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是获取更多信息的起点。总之,对环境的清晰意象是个体成长的一个必要基础。”盲目规划的后果就是混乱,更是一种破坏,就好比盲目地去韩国体验整容科技,后果是整容失败后,自己变得比原来还痛苦,更惨的是变成个残疾人,靠,这不是自作自受么。如果成功了,你还很高兴,可是,你还是你自己么?
四、结束语:
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对环境的需要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失意和象征性,应该涉及个体极其复杂的社会,涉及他们的理想和传统,涉及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很广。
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积累,也告诉了我作为规划师的职责、注意事项等等,正如以上我所做的思考。我想这也是这个专业所必读的巨著。
获益良多,我会多次翻,读透它。
五、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华夏出版社2001
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 华夏出版社2007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