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时间:2019-05-13 23: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一篇: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早期学习中,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阅读对幼儿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早期阅读备受幼教界的关注。许多幼教工作者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如:阅读环境的创设研究、阅读材料选择研究、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及家园互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等,在不同方面都总结出了一定的教育经验。我园过去也曾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研究,发现幼儿对早期阅读颇有兴趣,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有灌输的现象,忽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重知识轻能力,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训练;重集体教学,忽视日常培养;重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此,从2009年7月起我园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从2——3岁幼儿早期阅读指导为切入点,在分析2——3岁幼儿阅读特点的基础上,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通过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实现家园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家长指导幼儿阅读的水平的能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目的:了解教师与家长在2—3岁早期阅读指导过程中的困惑,总结出一套有效解决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2.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收集法、追踪记录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3.研究途径:

①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教师及家长对早期阅读指导的困惑;

② 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获得理论上的经验积累;

③ 通过具体方案的实施,不断观察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案例的总结,个案分析;

④ 积累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并总结出适宜的指导方法;

二、研究价值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提高本幼儿园上在早期阅读的材料、指导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细致探讨一下针对2—3岁幼儿的、教师与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的策略,同时让好的图书在幼儿2—3岁这个年龄段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辐射家庭的目的。

三、研究基础

在以前的工作中,进行过有关早期阅读材料和指导的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这次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如2007年6月,梅建宁的教案—

—《小鸟的家》收录在《幼儿园发展课程——教师用书》中,2008年2月,倪雪春的文章《开展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国创建和谐校园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9月,倪雪春图文《虫虫爬》在《现代教育报》启蒙专刊刊登等。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对适合2-3岁幼儿的阅读材料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并搜集了大量的图书(比如……),同时也认识到有些方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但要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探讨。因为图书只是阅读过程的第一步,它还需要具体指导策略、阅读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以及家庭参与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前面获得大量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如果更好地指导和干预幼儿的阅读过程,帮助他们享受阅读的兴趣,并不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第二篇: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背景

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而又缺乏语言环境的初一学生来说,第一个难题就是记不住英语单词,或是暂时记住了,过一段就又忘了。这是因为初学英语的人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英语构词法的基础知识。因此开始记忆单词时,总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记,这样记单词,少量的还可以,单词一多就不容易记住了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把英语学习看作一种负担,甚至半途而废。然而,不管怎样,对学生们来说来讲,要想学好英语,必须下功夫、想办法多记和巧记英语单词和短语,这是因为牢记英语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好英语的必要前提。英语的词汇十分丰富,要想记得多、记得快、记得牢,除了多听、多说、多写,反复记忆和及时复习外,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关构词法的基础知识,以便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我们初一年级的小课题研究题目定为“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

五、所采取的措施 :

(一)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上课学习单词的时间,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单词的方法,为大家学好英语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音标发音记忆法

英语是一种有声语言,英语单词的读音与拼写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拼读、朗读英语,对记忆单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初中英语中的单词绝大多数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因此只要读音准确,并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记单词还是比较轻松容易的。读音准确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学生在背单词时,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读准每个单词的发音外,还要在课下集中精力多听英语单词录音,同时要大声跟读。记忆单词应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和手到。在记忆某个生词时,首先要集中精力,注意生词的词形、词义和词的构造,并大声朗读这个生词,要把音读准,同时进行抄写以加深记忆。这样也为“听力”训练打下良好基础。例如, conversation这个单词虽然很长,但它符合读音规则。只要会读,就能拼写出来。

2、谐趣记忆法

这是一种把英语单词形象化、娱乐化,把枯燥乏味的英语字母变成鲜活有趣的东西,寓学习于娱乐之中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可以把几个单词用汉英混用的方法编成顺口溜串起来。如 bench, chair, desk, look, write, talk, quiet, listen to the teacher, hand up, have a rest,要一个一个地去记,既费力,又容易忘记。如果用一个顺口溜把这些词和短语连起来记,就会感到生动、形象、有趣,记忆效果也就好多了。 手拿book,坐bench(chair), 面前放着des眼look,手write, 耳朵listen to the teacher, 有疑问就hand up, 没问题莫要talk, 全班保持quiet, 下课我们have a rest。

再譬如, window这样的顺口溜,要一个个字母去记就比较费力,效果也不甚好。但如果通过“w在 两头, indo在里头”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 window这个词的拼写、读音、词义一下子就记住了,效果比较好。

3、英汉对照记忆法

此法主要用在记忆课文后的词汇表里的单词或自己编写的词汇表里的单词。在词汇表里,左边是英语,右边是相应的汉语。记单词时,用一只手掌(或别的物品)轮流遮盖住左边和右边,一边看一边喃喃地念,同时用手指在空中或桌面上或用笔在本子上练习拼写。

4、实物识词记忆法

如果有兴趣,可以将自己的住室布置成“英语世界”。具体做法是:利用彩色(或贴小纸条的办法)在室内的物品上写上相应的英语单词、短语以及句子。例如,在门上写上“Open the door(开门)”或“Close the door!(关门)”。在窗户上可写上window,床边可写上go to bed, get up,电灯开关旁可写上Turn on(off)the light,在挂钟表的地方写上 clock或“What time is it?” “It is...clock.”等字样。当然在家里其它地方,也可按这种方法去做。过一段时间,等到把这些词和短语记住后,再换一些内容。

5、看图识词记忆法

由于受家庭物品的限制,实物识词记忆法的作用也有所限制。相比较而言,看图识词法具有明显的优点。 看图识词记忆法同儿童看图识字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把小孩看图识汉字用的卡片或画书略加修改,就成了看图识英语单词的卡片或画书。具体做法是:在每幅画面的汉字下边注上相应的英语单词,利用空暇时间,隔几天翻一次卡片或画书,直到能看到画就能马上读出和拼写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或短语。当然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些图画,然后注上相应的英语单词,如画一张人的头像,然后把有关各部位的英语单词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也可以自己画一些简笔画来表示走、跑、坐、骑自行车、看书、游泳等动作,然后在图画下面写上相应的英语单词、短语或句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把直观的图画与干巴巴的文字结合在一起,有一定的趣味性,便于记忆。但不足的是有些词,尤其是抽象名词无法用图画来表示。

6、联想记忆法

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的基础上,可以运用联想记忆法,在头脑中构建一个词汇网络。联想的内容可分为同义词、反义词、同类词、同根词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同义词:

1.family

home

house

家里人

出生地或居住的房屋

住房

2.say speak

tell talk

说(话)讲、演讲

告诉

谈话

C.同类词,即按单词的意义、范畴粗略归类。例如,看到school一词,可以联想到与之有关的 teacher, pupil, student, class, classroom, blackboard, desk, chair, homework, textbook, notebook, test, 等。

六、在我们学校中因为学生记不住单词而需要教师反复听写的现象很普遍。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教会学生记忆单词也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为了改善这种效果不明显且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单词教学方法,我们尝试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入到课堂的单词教学中,从而能促进学生在单词学习这一块上能够做到高效率且力求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1、单词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小班化教育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在小班化教学班级中人数相对较少,这为在班级中开展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了可操作性。此外初一年级学生对中学课堂的学习行为相比较小学而言很陌生,对大词汇量的新目标英语课堂来说,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不产生畏难、厌恶的情绪尤为重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产生较高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单词;如何缩短学生的学习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合作学习将是一种较好的办法。集结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进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学习单词的效率。发挥优生的引领作用,小组成员互教互帮,使得能力弱的学生得到更多巩固学习的机会。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只有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从同伴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并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2、单词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具体操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合理分组,营造合作的氛围。在教师具体操作上可以以班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

根据低年级学生缺乏合作的意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律性比较低等特点,依据学生固定座位分成4人小组,就近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是最佳、最基本的形式。这种学习小组类型在合作学习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课堂中普遍使用的。它能节约上课的时间,比较便捷,使学生能在较快时间里 逐渐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掌握如何与人合作的基本方法。在初一Unit1-5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英文名字的单词。如果让每个人都记住这些名字不但枯燥而且效果不好。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通过互相给对方取英文名字的方式来学习,同时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介绍组员。这种学习过程不但直接地使学生掌握了这些英文名字的发音,而且每个人拥有一个英文名称也会提高他们今后学习英语的兴趣。

(2)根据小群体来分

虽然刚入学,但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已经有自然存在的学生小群体。他们根据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自由组成。小群体中的成员有着较为相同的行为模式,凝聚力也较强,在同一个小组中合作学习,气氛显得较宽松,没什么精神压力,更利于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发展,个性化的展示,成员之间也能相互促进。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合作学习伙伴。

(3)根据学习资源的类型来分

在学习词汇扩展时,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资源的类型让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然后再组与组之间交流,避免了学生逐个上台展示,或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使单词学习条理化,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每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4)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交叉合作

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在 Unit 6的学习中会遇到大量与家庭成员有关的单词,在记忆上有一点困难,而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生单独指导。这时通过交叉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能很好体现出优生的积极作用。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通过教师适当指点就可以找出这些单词间记忆的相似点: father, mother ,brother ,这三个单词都以ther结尾。在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前面加上grand ,就变成了爷爷,奶奶,孙子,孙女这四个单词。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提升基础好的学生的单词学习能力,而且在学生的交流中也更有利于基础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B.同等生合作

其一就是“优—优”合作

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其二是“弱—弱”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地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

学生依据能力不同,采用“优——优”、“差——差”的形式,在合作组内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会出现“优生表现,差生旁观”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总之,学生是个自主能动的主体,从实际出发,合作学习将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合作的效果。

第三篇: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背景:

学校数学教育开始“求新变异”,更具“前瞻性”,其主要任务不仅在于传递固有文化为满足,更积极强调对未来充满“挑战性”、“暂时性”、“多样性”及“新奇性”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框架于课堂教学,教师把现有教材组织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而又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相互成长。”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我校“数学创新教学”课题组自2001年9月成立以来,在省、市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开展数学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对课题实验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课题研究程序:

一、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顾 问:林永坚、叶必贵 负 责 人:林先平实验教师:黄 翔、林海珠 成 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研究内容:

1、中学数学教师创新素质相关相长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对现教材的处弊要有改革意识,有敢于探索的精神,有自己独特而又适应知识时代的教育观念转变的能力。

2、中学数学教师章节教案创新知识体系的研究。

每单位课时教学应有目标,通过教学尝试,使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探索意识,有钻研精神,善于实践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学生“双自”能力的培养研究。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学能力,对知识进行加工、筛选、重组、讨论,敢于提问和质疑、假设和推测、联想和猜想,从特殊问题中提出一般规律。

4、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研究。

数学过程如何体现以“双基教学”为主线。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获得思维、能力、个性、心理、思想品德等诸方面提高。目的、意义:

1、数学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数学创新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养成谦逊、求实、严谨的学习风范。

3、数学创新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培养他们要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4、数学创新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将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本身就是教育教改的产物,它的广泛实践,必然会动摇现有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滞后的因素。研究目标及具体操作: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四环八段”落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教法。并将成果向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推广。

二、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方方面面吸取教育信息

数学创新教学课题实验的成败,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真正转变。在于教师是否自觉地实施创新教育,在于教师对教学改革是否有信心。为此,我校一手抓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搜集信念;一手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根据掌握到的信息,教师在学习理论中,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和现有教学的特点展开激烈的争论,达到共识。认为数学创新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全过程。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以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素质教育理论等的指导下,开展数学创新教学实验尝试

为切实抓好本实验工作,我校紧紧抓住2001年12月16日至18日魏超群教授、罗才忠老师等亲临我校指导,省创新思维能力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和同年11月2日省教育厅在琼海师范举办的海南省青年教师说课评比活动,2002年6月在全省举办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交流会的好机会,在我校开展大面积的说课、课堂教学实验活动。

1、数学组教师集体备课。策划“四环八段”课堂教学模式说课教案。

2、确定课题主讲人。安排说课内容,由主讲老师按“四环八段”框架设计说课教案。

3、说课实验尝试。科组教师全员参与,实验教师主讲。检测其说课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

4、课题组通过对说课展开讨论、评议,在体现创新教育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说课教案,形成数学创新教学教案雏形。

5、选择优秀创新教学说课教案,参加省数学说课(优质)评比,从理论上检测现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6、选择优秀创新数学说课教案,参加2001年12月的省创新思维能力研讨会“展示课”。全面实践现有的“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全过程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7、全校铺开“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并纳入课堂教学,将“数学创新教学”推向新的高潮。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1)、受传统教育中滞后因素的影响,加上试验班额相对偏大,学生学习水准不一,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仍需加大转变力度,因教学时间、空间、教学设备有所限制,在试验教学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很难说其现有教学的优势。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自觉性,都难以说其所以然。

2)、部分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仍不太习惯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暂缓批判,许多老师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会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冒 险提出和老师(或其他同学)不同的意见,长久下来,学生的相法、观念都趋向一致,缺乏变通及独创性。

3)、教师在教学中有时会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老师在学生犯错之后,常立即给予惩罚或者责备,造成学生恐惧失败的心理,不敢知难而上。

4)、教师在课堂上,仍不敢大胆给学生予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生怕时间不够,放开方位仍需加大,这是试验教学中有待消除的背负因素。

5)、部分学生“或家长”尚未完全理解“前进中必有暂时退却”之道理,因其学习成绩暂时没有进步或在波动,对现行教学表示质疑。

6)、错误的教学评价:人们贯于用的什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处理是否科学;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是否灵活;教学手段运用是否现代化等去对教学进行评价,无形中就束缚了教师在教学中“放开”,使教师呆板地履行自己的教案,追求形式,从而制约着学生,学生也成为实施教案的配角。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1、林校长亲自带领教导处、教研中心及数学组全体老师深入课堂,了解试验教学在我校实施情况。经多次、多方听课观察与从学生正面接触,找到了影响试验教学中的几点:其一,试验教师还没有真正掌握“四环八段”教学理论,教学中不敢大胆放开,许多“教学环节”是教师“编”出来的,而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也因时间、教学设备所限而流于形式;其二,欠缺得力的实验指导教师;

三、试验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

2、林校长多次亲自主持召开我校教学研讨会,经再三研讨,提出“初(高)中滚动式课程课时安排铺助研究学习方案”(意义、理论根据和完成条件见附加材料会议记录),并在我校大面积铺开实施。具体做法是,以“四环八段”教学理论为指导,贯彻林校长提出的“一基?二跨?三放?四回归”的思想,(一基:即掌握知识起源,章节网络,外部联系;二跨:将问题中的条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或变一变,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结论;或者结论变了,使新结论成立的条件又将怎样?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三放:指导学生在“基”、“跨”基础上,在新的问题下寻找既与课本联系,又有跨越性的开放性问题,进行变式探究;四回归:经多层次的学习后,结合教材学习内容进行归类、重组、整合,形成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掌握知识中内化、升华。)首先保障集体备课。备课前强调教师投入充分的时间,分头研究教材,浏览各类资料,采集信息,然后集中讨论研究练习课中的探究式思维训练教学;复习课中的开放式教学和正在试验中的“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备课组强化良性机制,确保教师坐班办公时间,跟踪课前工作任务,课堂上的知识重点及网络高度浓缩。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每一轮定的学习任务是在重点前提上的延伸(即1 1,1 0.5 0.5)的观念,在完成第一阶段教学任务后,给学生提高性的与课本既联系,又有跨越性阅读材料、思考题。阅读中拿出过滤信息,怎么利用过滤信息提出独特见解,提出新问题及思考,老师在第二阶段中如何跟踪,集中学生延伸学习,并分类集中指导,集中交流。得出具有指导性的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学习方法。

林校长说,要确保研究性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首先要解决其生命力问题,也就是让教师、学生、家长领悟接受研究型学习的代价(时间与精力等)与价值(对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增长及其对人成才成长的直接作用)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必须是常规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回归、内化,不是常规教学的机械叠加,而是共融与蜕变,脱离常规课本知识没有限极的研究,往往会变成“少数人”或“优生教育”,只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舍近求远,陷入少慢差费的泥坑。

3、充分发挥省级、市级骨干教师的积极带头作用于,每学期规定骨干教师要进行二至三次示范课和试验课,以此来推动全体,起着整体幅射的作用。

4、每次示范课和试验课后,我们都组织全组老师评议,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案例和论文交流,集思广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认识。

二、承办省级学术报告会,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支持和校内操作系统 2001年12月16-18日我校召开《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研讨会,我校林海珠、黄翔两位老师上了“四环八段”教学模式汇报课。魏超群教授结合现场进行了全面评析,他从现代评价理论的高度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全面揭示教学的本质属性是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自我的基因。魏教授的“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全新思想,新教学模式一定要有超前意识的思想和课堂教学要做到全方位放开的思想,给予我们耳日一新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观念。

三、邀请名师教学现场点拨,排难解惑

2002年6月11日,我校又特邀罗才忠老师,市教研室林永坚主任、叶必贵老师参加林海珠、黄翔等二位老师主讲的题为“ 乘法公式”、“命题”的研讨课。罗老师指出,两节课教学中最大的优点是情景的创设即新课引入很好,但尚未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他强调: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独立认识的主体,教师就必须从“主导”地位撤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服务者。教学观念是教学发展的灵魂,只有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才能创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要力争做到用创新思想,构造新的形式去培养创新的人才,其他老师也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四、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们试验教学中前进的方向

几年的尝试教学困扰着我们的是:如何解决好“常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指导学习与发现、讨论问题两者在时间操作上碰撞”的问题。为此,林先平校长大胆地提出进行“改造课程内容和改变课时安排”的尝试——滚动创新教学。

滚动式教学的含义是:章节教学按基础传授学习与问题讨论从时间上错开安排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地说,某一教学轮回的内容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完成轮回内最基础的学习,第二时段在老师跟踪指导下围绕若干延伸性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与体验,解决学法和能力培养问题,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林校长倡导的滚动式教学,从客观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因教时限制使探究自主的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为我们顺利开展尝试教学铺平了道路。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三年多时间的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课题研究取得显著的成绩:(详见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案例、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校本教材《基础与探究》)。

1、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已基本转变。

(1)教师心中的课程观:已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

(2)教师心中的教学观:已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3)教师心中的学习观:已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式、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

(4)教师心中的质量观:已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

(5)实验教师已自发制定了《数学创新教学与实践》计划,并确定其研究的方向与操作程序。

2、课题组成员已感悟到数学创新教育和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集交点,顺利过渡新课程实施。

3、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假设、猜想、讨论、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氛围基本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克服依赖性,增强自动性

课堂上,学生已习惯于根据课前预习,主动提出疑难重点的问题,分组讨论,并和老师集中研究,乃至解决问题。(2)克服接受性,增强实践性

第二课程,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发组织采集信息,查找既与课本联系,又有跨越性、开放性的阅读材料,结合已学习的教材内容,分类、整编、研探一类问题的解法,分析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意在从中总结解决问题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一个单元(或章节)后,学生能根据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自发提出研究性学习专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访校图书馆、创新书店组织专题材料,按计划时间定点集中讨论解决所搜索的问题,分析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及较好解法,找出具有指导性的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结论”,在同学们学习、解题中推广。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校03届会考成绩居全省第六;高中数学竞赛,祁永福、黄新武等同学双双获得省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办学史上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零的突破。2004年我校高考成绩比去年翻了两番,上国线的有189人,清华、北大、科技大、人大均有我们的学子;走进了市(县)重点中学先进学校的行列。

4、多次大的活动(包括说课改革与创新活动)实验教师已从中领悟到“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全方位放开的思想。

从参加三亚市一中召开的“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开题会议,万宁中学召开的“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课题研讨会,儋州市那大二中召开的“中学数学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第三次交流会,到琼海市加积中学召开的课题研讨会,澄迈中学召开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大会,我们深刻地认识到:(1)中学数学教育是打基础,奠定人的发展的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有意义、最有普遍应用性的数学,其价值首先体现在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教学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的还要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社会,数学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息,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会用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地研究社会,这就要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数学的思维模式去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勇于求异,勇于探索,勇于创新。(2)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严谨的教学结构,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建立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要真正体现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要真正体现教学中“使学生成为独立认识的主体,教师就必须从„主导‟的位置撤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思想。

说课改革与创新活动,使我们认识了“说课”的主体;使我们认识到“说课”中如何把学情分析融合于教法与学法分析之中;使我们体会到如何用说课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用课堂教学的改革进展促进说课创新,使说课创新和课堂教学改革同步发展。

5、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求知欲大大增强。

《基础?思想?方法》更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每节课学习的[内容要点]、相关的[方法技巧]及补充例题[启迪思维]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科研、教研成绩喜人。

(1)林海珠老师参加2001年11月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同年下半年参加全国初中青年数学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

(2)林海珠、黄翔等青年数学教师在2001年12月举办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讨会上,向全省数学教师作题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相遇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展示课,得到了魏超群教授的高度赞赏和全省同行的充分肯定。

(3)我校卓平、柳成荫两位副校长、纪新景教导长时间搞教研活动,成绩突出,被评为2001年海南省数学骨干教师。

(4)我校符祥勤副校长被评为2002教研活动先进个人。

(5)林先平校长,狠抓教科研工作,撰写论文《现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困惑与对策》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该论文被收集于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论文集》和海南省《中学继续教育研究与探索》等刊物。2002年12月,林校长亲自指导我课题组成员冯健、梁超豪老师,撰写《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圆的计算与证明中常用辅助线研究学习》,得到罗才忠老师的高度赞赏。

(6)梁超豪、黄翔、林海珠等老师撰写论文《浅谈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题型的转变》、《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初探》均获市级一等奖。

(7)2002年12月,我校课题组老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数学创新教学》论文、教案评比活动,黄翔老师的论文《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获一等奖;梁超豪老师的论文《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初探》获二等奖;林海珠老师的论文《谈谈“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获二等奖;柳成荫副校长的论文《主体教学模式探讨》获三等奖;周扬立老师的论文《在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获三等奖。

梁超豪老师的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获一等奖;林海珠老师的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获一等奖;黄翔老师的教案《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获二等奖。

(8)2003年10月,卓平副校长参加海南省第二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调教课录像评比获一等奖。

(9)近三年来,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蔡芳芳等三位同学参加2001年省数学联赛获一等奖;获得二、三等奖的分别有28人次和34人次;2002年省高中数学竞赛,我校高二年级祁永福和黄新武等二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奖有20人次;高三年级王茹同学获三等奖;2003年海南省高中数学竞赛,我校杨泽明、吴英照二位同学双双获一等奖,获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有4人次和6人次;2004年全国数学联赛,我校李书白同学荣获二等奖,刘名升等三位同学获三等奖。

(10)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高,探索、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性、创新性明显增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这点从下列对比可证实。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期末考试、中招考试合格率、优秀率对比: 两 率

班 别 2001-2002 第二学期期考 2002-2003 第二学期期考 2004年 中招考试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实 验 班 85 36.5 91 38 95.2 47 非实验班 81 24 82.5 27 81.6 28.5(11)“数学创新教学”教学模式研究引向深入。

“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独辟蹊径,是一部新世纪走进新课程的一部前奏曲。他的试验为我们顺利走进新课程铺垫了一条坦途,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毫无疑问,此项试验喜人的成果,在新课程实施到来的时候,我们找到了汇集点,其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在我们今天总结“数学创新教育”试验成果的同时,将它同实施新课程有机地相兼容,加以思考、策划、运作,无疑是站在教改的前沿,绕着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主攻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技能。

“数学创新教育”在新课程实施中,我校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时间调配,设计精讲、泛讲的课题内容及课后学习课题,在教师指导下提出研究学习专题,开展第二次学习革命,使教学在体现课程价值观的同时也迎合新课程需求而开展实施的容课堂教学与课外为一体的“一基?二跨?三放?四回归”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在魏超群教授、罗才忠老师、林先平校长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校课题实验组整整用了两年时间,至2003年12月顺利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基础与探究》。我校开展的《数学研究性学习》除了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征:(详见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校本教材《基础现探究》)。

1、针对性 框架于课堂教学,教师或学生把现有教材组织起来,解决哪一些问题,达到怎样的目的,有什么收获。

2、实用性 课题的研究学习是常规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回归、内化。是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层次性 不同年级、不同标准的学生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要求不同,只要朝着这一方向,途径去解决问题,乃至提高。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施“数学创新教学”还局限于基础教材“书本”的范围。加上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手段滞后,如何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师生源于课本,走出课本,使课堂教学有机的延伸、回归、内化,真正以全方位开放的思想贯彻课堂教学,是有待探索的问题。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 作者 张远增等

2、《初中数学探索性问题》 作者 李道州等

3、《初中数学应用问题》 作者 戴再平等

4、《基础?思想?方法》 作者罗才忠、李朝义等

5、《基础与探究》 万宁中学课题组编写

第四篇:课题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已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配制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视、音响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师均掌握了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逐步实现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从我校全体师生的调查显示:我校20名教师中有18名教师家庭安装了宽带网络,教师间可以利用博客、QQ、微博等网络工具实现实时交流。而且我校已经创建了校园专题网站,并对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师生可以借此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深刻印象,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师生所认可与接受。因此,我校有针对性地申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努力让教师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不断探索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的有效模式,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适时有度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使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更有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代信息素养。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主要观点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方案。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2、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力。通过研究,努力让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子课题的项目

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②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四、研究思路、方法(1)研究思路、步骤:

①加强资源库的建设,每个教师建立自己的资源包:课件、教学设计、试题、图片等。

②加强校本培训,实现学校师资培训进一步信息化。

③努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有效对策,创造整合的内、外条件策略。

④创建校园网站及学生、教师个人空间、博客、微博。(2)研究方法

①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②行动研究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不断从研究案例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

③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如文字录入、文本处理、课件制作、资源收集、学科融合课例)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准备有关研究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明确方向。

3、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4、收集资料为实验提供信息。

(二)、实施阶段:

1、根据各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2、定期召开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

3、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的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

1、各子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试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论文。

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我校目前已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并配有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课题组成员每天上网至少1小时,并建立个人教育信息资源库。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能顺利有效的实施,学校优先考虑,提供充分的财力保证,让研究组成员外出学习、研讨,解除后顾之忧,有其经济保障。

第五篇: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本课题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一个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的新世纪,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现代人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准严重下降,这一矛盾有可能给人类精神空虚和残缺,道德的堕落。因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寄希望于学校能为此做出贡献。许多国家也都采取具体相应的措施,明确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内容、使德育教育系统有序,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2005年4月20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胡锦涛同志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众所周知,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建立一种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性功能、诊断性功能、强化性功能。目前,我市中小学对德育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较多,百花齐放,且日趋成熟,德育模式中德育评价方法是各具特色。但是,在同样的目标、体系界定下,并不能保证地际间、校际间,乃至生际间德育的同质同效,其原因不仅在于德育具体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上的差异,更在于德育的管理和评价的差异。

长期以来,我校德育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德育为首形成共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学校逐步形成。形成了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为主的德育领导班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为骨干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注重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日常规、升降旗制度、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班级考核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等,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从儿童节、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到艺术节、运动会、“讲、读、唱、传、书”等系列活动,都形成了长效机制。尽管如此,我校德育工作仍处在一个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的德育评价,结果重于过程,主观评价多于切合实际评价,他评代替自我评价,定格的褒贬评价重于激励的发展性评价。严重干扰了德育目标的达成,也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障碍。我们现行的德育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1、评价内容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外在轻心理,重定格的约束性评价轻激励性发展性评价。

2、评价标准趋同:过多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差异与个性化发展。

3、评价手段落后:基本上是评优评先树典型,以教师的主观意志写评语。

4、评价主体失衡:被评者(学生)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自评为主,教师、社区、家长、管理者参评助评,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因此,加大探索和研究学校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推动评价工作日趋完善,就是应当是当前应重点解决好的问题之一。我们将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建构主义评价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大理论”,按照区教科所对此项课题的要求,通过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力求构建科学、合理、务实、规范的小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本课题的界定。

我校开展的小学德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运用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变化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以便学生本人根据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对自己的行为重新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学生思想品质水平不断提高。在评价体系运用的过程中注重了解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特长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让学生在受到充分尊重和取得自信的前提下,认识其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德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整,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同时使用文献借鉴法、榜样分析法、主题活动参与法、调查问卷法、教育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1、文献借鉴法:搜集现有的德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并进行分析归类,以借鉴于课题之中。

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研究中不断进行总结、调整,辅以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及时调整。

3、榜样分析法:在德育中,通过名人故事、英雄模范、好人好事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向往、效仿之情,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主题活动参与法:有针对的开展班校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获得个性体验;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及发言分析学生德育发展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纵向比较,力求尽可能科学地解释实验效应。

5、调查问卷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家访、访谈等调查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定期调查分析,并对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6、教育观察法: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跟踪记录,采用描述性观察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途径。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小学生,课题的研究是依据国家对于学校德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德育大纲等的要求,探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以生为本的主体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等,让学生不断内化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促进学生自我调整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实现以下目的:

1、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套促进我校学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之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推动和促进学校校风的进一步改善,为学生可持续性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形成一支集德育领导、研究、实施、考核为一体的素质较高的专职德育队伍。

3、引导全体教师、家长逐步转变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观,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提高。

4、使我校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的全新的评价理念,对自己的文明素养、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终身发展等方面的形成所起的重要导向作用。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本课题的创新程度。与传统的德育评价比较,实效性德育评价淡化以教师主观色彩为主的具有褒贬性质的评价,尊重学生自我教育、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新评价体系的差异性、实效性、激励性、全面性、导向性功能。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我校的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建设遵循《小学德育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理论。

从品德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又成为品性或德性。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四个特点:一是建构性。学生的品德是自己建构的,道德灌输是无效的。二是情感性。品德情感是学生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品德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情感。三是情境性。学生的品德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培养品德要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完成。四是发展性。即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学生品德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3、“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是把教育对象置身于现实生活世界中加以考查。在现实生活世界,道德教育的对象不是传统课堂上机械记诵道德知识的“认知人”,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思想、有创造性、有选择权、有生命活力的人。

“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它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道德判断,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价值的分析、比较、鉴别、批判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地选择个人所应该有或改变的价值取向以及应遵从或排斥的道德规范。

4、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成果有赖于学习者的主动介入及丰富教育环境的提供。在品德评价方面,也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在评价的运用上引发、保护、激励儿童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1、通过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校教师切实贯彻德育为首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德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对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以进一步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

2、通过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力求以“实践”的思维带动“实践”活动的开展。针对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各班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整体性。

3、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从知行统一上来真正认识和践行德育内容和要求,使德育评价体系科学化、制度化、长期化,过程化,实现促进学生整体协调发展这一目的。

4、通过此课题研究,促使被评价的对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从而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以实现我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这一办学核心理念。

(四)、已有的研究基础。

我校于2010年5月开始了《农村小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在此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群体,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主研人有《浅议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等三篇论文在《教育科研》等杂志上发表。《激励制评价》获永川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为我校德育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课题完成的条件和保证。

1、组织管理。本课题由校长、副校长亲自参加并全面组织、指导实施。

2、人员保证。参研的人员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保证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小组成员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常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资深的小学高级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青年教师。这一科研群体能为课题展开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经费保障:正副校长都是课题组成员,课题经费能够确保。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将给予适量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

4、时间保证: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开展好,课题组将制订科学的时间安排管理制度,每周召开课题研究分析会,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

下载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例

    基于Web的邮件收发系统 目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基于WEB邮件收发系统的解决方案 第3章 开发工具的选择 第4章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 第6章 邮件收发系统的......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例

    “立足校本研训,培养优秀教师群体”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1988年,《世界教育年鉴》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的一系......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诞生了第一个安乐死法案,安乐死作为一个法学问题被正式提出,从此以后成为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根据国外和国内的安乐死的......

    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编推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进化方式,信息化正在以快捷、多变等特点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交流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

    子课题研究立项背景

    ·子课题研究立项背景 ·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子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

    数控直流电源课题研究意义

    第1章绪论 自从人类有了电之后,各行各业都因为有了电而飞速发展,并出现了无数新型产业,直至今日,电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变电站输送给我们用户的是380/220V交流......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范文大全]

    正确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 做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教育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对我们老师提出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而做课题研究是......

    课题研究的意义.doc78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潜件”。所谓“潜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程度。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