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五篇]

时间:2019-05-13 23:5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

作者简介:李雪梅,单位:安徽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

作者:李雪梅

摘要: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从小学开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小学培养起来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对学生一生都会产生积大的影响,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一生受益。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而且可能形成一些不利的思维定式。那么,怎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让这项技能为学生终身奠基呢?

关键词:语文 教学实践 思考

1当前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途径封闭实践活动缺乏

阅读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教室成为教学的唯一场所,较少或者根本不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隔断了教学过程与现实生活的天然联系,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阅读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只会机械的套用。举一反

三、逆向思维、联系实际的能力差。

1.2教学过程单一引导发现不足

教学过程中学生被一味地灌输,时间一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逐渐习惯性的被动接收,而很少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这种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阅读。

1.3教学方法呆板 “牵”“引”求同过多

教学过程中对个人观点、个人理解一味地排斥,求同不存异,为了得出所谓的标准的、统一的答案,老师进行各种牵引,使学生变得思维僵化、缺乏创新精神。

2.关于阅读方法的总结

2.1目标阅读法

根据阅读目标挑选适合自己的读物。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清晰的思路,不管是在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还是在段落层次、遣词造句上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快速抓住与目标有关的材料,然后进行分析,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扰乱思路,掌握中心思想,还能节省时间。

2.2快速阅读法

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迅速从材料中接收有效信息。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加快阅读速度,简化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同时,阅读时尽力做到一目十行,联系上下文,推广视读广度,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要尽量排除次要的、无关的信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选取主要信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浓缩要点,保证阅读效果。

2.3以意逆志法

对于小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古诗、寓言故事比较实用以意逆志这种阅读方法,用自己的经验、知识来推敲作者的思想,意图,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小学生可以结合在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顽强精神、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这样也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一举两得。

2.4一目十行法

为了达到快速摄取信息的目的可以采用速读的阅读方法,为了仔细地研究文章,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和作者的意旨,则可以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一目十行法则往往在考试时比较适用,因为此种方法可以节省阅读时间,给考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助于考生在短时间内理顺思路,抓住文章主旨。

2.5写写画画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阅读记号,便于查找阅读信息,抓住主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懂文章、领悟主旨的过程。小学生尤其适合采用写写画画法,用不同的符号或者不同颜色的笔做出不同的记号,有助于小学生对文章充分的把握。多读多画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升阅读效果。

3.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1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本上的十几篇、几十篇课文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

趣、培养其广泛阅读意识。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双管齐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这说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很多新鲜的的在课上无法接触到的知识。有时也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也难于解答,然后发动学生又把问题解决了的情况。这并不是说老师的学识不如学生,只是学术有专攻,各自擅长的不一样而已,所以广学博览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多看课外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所以,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适当向学生介绍、推荐符合其阅读水平的读物,激励他们广泛地阅读。此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活学活用,彻底消化课上学到的内容。

3.2启发学生质疑调动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真正提高其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懂就问,抓住各种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做到了兼顾众家之所长,学生的思想也就被解放了。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也就在学习生活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学一遍,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加深印象。真正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提问,请老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给同学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可以主动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别的同学帮忙解答,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学习,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给出答案,潜移默化中对他们形成影响。

结语:

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以及对小学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

参考文献:

[1] 张琴.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转变[J].新课程导学.2012(09)

[2] 黄斐.小学语文阅读图式专题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3] 娄阿利.9~12岁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1

[4] 樊敏生.基于电子书的小学语文阅读学生学匀效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5] 杨婷.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 管小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05)

[7] 孟蕙.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07)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系统工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教学目标”这一老话题在今天又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研究之处:有人说新课程提倡开放性教学,不应该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有人说课堂教学应该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生成,不应该强调教学目标,而应该提倡非预设性教学;有人把新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一对应;还有人认为没有目标的教学杂乱无序,还是过去的“目标教学”最好;也有人觉得,最有效果、最容易把握的还是“一课一得”。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使得教师们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上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问题和误区制约、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

一、“双基”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叶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前一线老师的困惑是新教材是按照三维目标设计的,一堂语文课怎样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是

难以把握的。一是因为在教学中受教学内容的约束,有时教学目标偏重于知识教学,有时教学实践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有时教学侧重于情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材有时难以取舍。二是一些老教师由于长期的教学模式和固有的观念,在教学中仍然以“双基”为主,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的传授,过程与方法是走过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标签。另外一些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接受新理念快,在教学中强调课堂气氛,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又忽视了“双基”的落实,课堂的形式多样化了,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上却忽视了。三是新教材编写者一味强调“习得”过程,在教材编写时淡化了具体的“双基”知识内容,结果是一线语文教学实践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喜好去处理“双基”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无边界泛化,教学过程的空泛化、形式化、一些语文课看似热热闹闹,却无多少实际效果,甚至异化成了科学课、政治课。一些语文课在字词上转来转去,亲近语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教学内容的落实,离真正品出味来还存在较大差距。不由让人生发疑惑:语文课程究竟姓什么?

其实,能力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新课程的本义是改变不合适宜的知识教学或一味只知教知识不育人的现状,而不是淡化或弱化知识,它追求的是更新、更实、更有用的知识。①

二、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

识通过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传授,比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花的时间远远要少的多,尤其是出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以他们的知识积淀去从事一切发现式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针对课堂教学“满堂灌”之风而提倡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地位茫然迷惑无所适从,出现了以下的困惑:一是课堂到底谁是主体。如果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当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果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符合“自主.合作.探究”,但是又变成放羊式教学难以掌控。二是是否每一堂课都要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去操作,结果会怎样?因为有的课,学生没有能力去自主合作探究,必须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如果是一些浅层次简单的问题,没有思维的多元化与发散性,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与精力去为了形式而形式,这样是劳而无功的。

三、文本观与课程资源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今天,我们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新课改理念的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是为了体现新的课程资源观,结果文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冲击和冷落,教师忽

视或轻视对文本的解读,过多的迁移补充课外知识,偏离文本。二是强调学生的个性解读,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以“创新”为名,出现了种种游离于文本的众多说法,偏离了课改的精神。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从文本观到课程资源观的进化,是新课标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两个价值取向上的飞跃,它打破了学科本位的界限,避免“教死书,教书死”的弊端,强调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但前提必须是以语文文本为根本,以其它课程资源为辅的观念。

四、继承与创新

在语文新课改的继承与创新的认识上,存在以下观点:一是认为中国几千年的语文教学,没有这个新观念,那个新方法,不同样涌现了屈原、李白、杜甫等大文豪,寻找借口拒绝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二是部分语文老师认为,只要高考不改革,什么改革都是空话,唯高考是尊,消极对付新课改的学习和实践。三是一些思想比较激进的年青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除旧布新,学习理论不能领会实质,教学追求形式上翻新。这些都不是新课改的精神。马克思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新课改、新理念、新方法等,继承和借鉴是他们的共性,而创新是他们的个性,他们统一于辩证的过程中。但是“继承和借鉴绝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绝不能替代的。”②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就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照教学规律来

选择和制定最好的教学方案,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因此,坚持课程改革思想不动摇的坚定性,深刻认识课程改革战略意义的重要性,正确估量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艰巨性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确立的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寻找教学实践的规律性,不断地积累语文新课改的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和完善语文新课改的科学理论,从而推动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推动我国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注释:

【1】黄建国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62

第三篇:实践中感悟新课程教学1

在实践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教学工作总结

路 绳 彬

2005—2006学年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下面我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

我本学期教的是初二生物新教材。新教材内容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和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教材的编写富有童心、童趣,内容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面对这样的教材,结合自己新课程理念学习的经验,我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进行着教学。与过去的教学相比,本学期的教学发生了几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的观念变了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生发出来的。通过新课程的学习、培训和实践和反思,我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1、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

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是把学生的教育看成是有理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教育。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心中装者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例如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我都做到十分中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象韩强、任建波等同学就是在一次的好成绩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对学习生物产生了兴趣和动力。并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例如在“种子结构”一节课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实物自主学习种子的结构,并让学生亲自用实验验证玉米种子的胚乳中贮存了淀粉。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在不假思索的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为此作为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去。我作为新教材的初次实践者,能够在不断的钻研教材的同时,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另外我能够经常和其他的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同时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在不断的学习、教学和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了自己专业的成长。本学期利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怎样上好生物演示实验》这一论文,并能够将实践的经验以书面的形式通过课题的形式反应出来。

二、学生明显的变了

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如果学习来自内在的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乐的、愉悦的活动。面对生活化且富有情趣的教材内容,学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读中学、在思考中学、在合作中学。这样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更好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乐学、愿学者。

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的标准。为此我从几方面侧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利用书本的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各种各样资料。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书,而是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科技领域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度。学生学会了剪报贴画,搜集各种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在资料收集之后,提倡合作学习、交流、研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了。由于在教学中我注重设置疑问,也促进了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有时学生的提问我一时也回答不出来,还需课后查资料或问其他的教师。生物课是一门实验课。每一个实验我都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

验能力提高了。

由于新教材的教学是一种尝试。为此我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教学中过于强调探究的过程,是否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如何评价新教材的学习效果?如何使新教材的学习过程和新教材的评价想吻合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解决。

第四篇:浅谈美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2011年河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论文】

浅谈美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初中

李海峰

邮箱

shizushanke@163.com

电话

*** 【内容摘要】:美术课教学要重视欣赏课,在欣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注意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科观念,走出狭隘的美术学科误区;结合实际情况,上 好实践课,要让学生从动手实际中得到感悟,强化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欣赏课

发展智能

陶冶情操 【正文】:

在一些教师和学生的眼中,美术课是辅科,学不学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术课应该上,且应该上好。学校的美育工作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和渗透,而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主力军,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课教学,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同时,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品位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才能。

下面简要谈谈我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重视欣赏课,在欣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初中阶段正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正是优秀的艺术家们精神的物化,因此,引导学生去认识、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正是学习艺术家优秀品质的绝好机会。欣赏中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和勇于革新的优秀品质,在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欣赏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树立保护古代文物的意识;欣赏近代的一些美术作品,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可以教育学生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不懈奋斗;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胸怀。还有欣赏外国的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生活,反对侵略反对暴力的国际主义精神„„

总之,欣赏课教学是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美术课欣

赏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通过进行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增长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光辉成就方面的知识,实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与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一年级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初中二年级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初中三年级欣赏中国民间艺术、书法、篆刻作品,欣赏中国建筑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可见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知识容量之大,知识结构之复杂。我国历代美术作品,上至一万年前原始社会的阴山岩画,5000年前红山文化泥塑女神头像,3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始于公元前2100年以来的奴隶制社会的青铜器;中至2400多年来封建社会历代的许多帛画、壁画、卷轴画、石刻、泥塑、陶瓷等工艺品和各种建筑;直至 现代的各种美术作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和园林建筑,构成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光辉灿烂的艺术宝库。外国历代美术作品,上至二万年前西班牙的洞窟壁画,4600年前埃及的金字塔,2500年前希腊的神庙建筑、神像与运动员像的雕刻;中至1500多年来中世纪的基督教建筑、佛教壁画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西欧其他国家的绘画、雕塑,公元17世纪以来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英国、瑞典、俄国等国的油画、水彩画等,日本的浮世绘以及伊斯兰教的建筑等;直至现代外国写实与抽象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美术作品和外国的现代环境艺术,同中国历代美术作品共同构成了人类辉煌的艺术宝库。美术欣赏课能帮助学生打开这辉煌宝库的大门,通过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及其辉煌的成就,并能帮助他们增长与此相关的历史、政治、地理、文学、美学、宗教、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2、通过美术欣赏,在发展智能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

美术欣赏是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感陶冶的过程。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对美的认识和探求的结晶,正如鲁迅所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熟练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喜欢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得到培养,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得到传承,这其中欣赏课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与其他各学科的知识融合。

美术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与其它领域知识的融合。例如人美版八年级教材中提到的汉代长信宫灯,它的设计十分合理、精巧,灯罩可以开合,灯盘可以转动,灯的各部位可以拆卸;宫女的头部和右臂可以拆卸,侧举右臂和下垂的衣袖中空,燃烧的烟尘可以导入宫女的体腔,容纳于宫女器身中,使室内保持清洁。可以说,这是一件造型优美、设计科学的艺术珍品。再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建筑,就是集中了建筑科学、力学设计、美术造型、科学施工和数学知识等各个领域的智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许多美术大师同时又是其它领域的天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对各种知识无不研究,对各种艺术无不擅长。他是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他于各门领域并不只是泛泛涉猎,而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有米开朗基罗,他不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因此,好的欣赏课教学,不但可以向学生展开一幅幅优美的艺术画卷,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各个领域的知识。

二、注意依托本地实际,大胆研发乡土教材,拓宽学生艺术视野,走出狭隘的美术学科误区。

教师除了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充分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引领学生把审美的视线从课本拓宽到课本以外,从而真正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身边往往都有许多美的因素,它们贴近生活,时代性强,活泼新颖,引人入胜,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很好的素材。例如我们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可供我们选取的美育素材,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洛阳牡丹„„就连其周边的小县城,也都有着肥沃的艺术土壤。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学生的兴趣,灵活的加以运用,编写出更加生动丰富的乡土教材,这样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教师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同时又为我们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审美眼光,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科观念,使学生明白美术不仅仅包括教材中展现的绘画,它还包括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环境艺术等等,凡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的,都是美术,我们身边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美术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美术的观念和意识。

三、,根据实际情况,上好践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体验和感悟。

实际课也是中学美术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确定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美、研究美、创造美。教师要善于捕捉兴奋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艺术的审美

情感。实践课的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从而热爱生活,并学会用健康、愉悦、自由、负责、智慧而富有创意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在美术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美”为着眼点,以“乐” 为突破口, 善于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敏锐地捕捉他们的兴奋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乐”中感悟“美”、在“乐”中思考“美”,从而激发以美育心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为了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先让学生讨论:为了美好我们的校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校园的大门内可以竖起一尊雕塑,于是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用纸雕塑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创意,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同时又使学生觉得为学校设计雕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的学习环境又这么熟悉,设计起来也不觉得难度太大,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在不断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已被日益重视起来,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新精神、实际能力结合起来,把美的教育与求真、求善的行为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核,让我们的美育工作发挥它更加夺目的现实意义。相信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中小学美术教育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初中美术教师之友》 人美版《美术教学参考用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感悟[模版]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沙河营小学 刘浚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分的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张扬。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张玉平2011/3/29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

    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李佳 课外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延续,是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对于......

    从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感悟师德

    从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感悟师德时念科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刚开始,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如何实施?一体化是什么和什么的一体化等等问题,对于我......

    教学实践中反思成长感悟随笔

    炎热的夏季我来到了向阳幼儿园,和我搭班的是我师范的同学加现在的师傅黄琳柳老师。从此我们和小2班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环境布置。在黄老师的帮助和指......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兰少莲近几年来,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迅速发展壮大,本学期打造高效课堂的声浪又以迅雷......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2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低年级儿童学习动机是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他们主要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本身:手里的小棍,书里的画面等等,对学习的结果如何,常常不大关心。课堂上孩子们乐于举......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感悟一 :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