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读《穷人的银行家》心得
2012年2月份读了《穷人的银行家》这一本书,让我第一次了解了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个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及其所创办的以小额贷款为主的格莱珉银行。这本书描述地很切合实际,看了很让人振奋,尤其是他对传统规章制度的抵制及不断摸索创新的能力。
尤努斯教授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具有旺盛的精力。在美国求学时他的导师杰奥杰斯库-勒根教授教他的治学方法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理解复杂事物运行的基本原则,教会他的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简单课程和精确的经济学模式,这对他后来创办格莱珉银行帮助很大,正是这样的教导,也使他看问题的眼光不一样:要用蚯蚓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鸟瞰的视角。我觉得做事就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只有更加贴近实际去调查研究,才会更深地理解它。
对于格莱珉银行保持高偿还率的奇迹,我认为主要由以下3点:
(1)制定良好的制度
每位借贷人都需要通过5人小组的形式,才能拿到贷款,这些人相互支持,信任和鼓励,也保持着竞争,这相当于把银行的监管任务转移到了小组,同时银行也能对小组成员的发展状况做到及时的了解,提前避免风险。在偿还贷款时,它也不像一般银行按月按年来还贷,而是每周还贷,由于是小额贷款,期限是一年,分50个周还清,因此每周还贷的数额就比较少,不至于到了还贷期限要付出一大笔资金而拖延的情况,保证了还款率。这种良好的贷款发放和回收机制创造了偿还率98%的神话。
(2)充分的信任
这本书所涉及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穷人到底有没有信任?按照常理,穷人在贷款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担保,对银行来说是不足于信任的,但是按照尤努斯的看法,穷人是值得信任的,他们所得到的贷款是他们摆脱贫穷生活的唯一机会,如果不还款那就相当于浇灭了对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会努力工作,以偿还所借贷的款,相反,那些富人却不习惯于还款。虽然有些穷人会出于各样的原因不能还款,若非主观恶意,银行充分信任,并还会给予贷款。在格莱珉银行中不会有司法强制的余地,从来不用法庭来解决偿付问题,这与现行的银行制度完全是背道而驰。
(3)培训员工
员工是企业的血液,由于格莱珉银行的理想与独特的操作模式,他们主要挑选富有活力的,而且最好是先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管理分行。他们的培训课程很简单,但是艰苦严格,需要到各个分行去持续6各月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实习之后要建立一个比实习的银行更加完善的分行。
对于一个谋求发展的更好的企业,我觉得从格莱珉银行的成功之处可以学到一些经验和启迪:①企业要有适合自己的制度,不断完善,并坚决让一些束缚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剔除掉;②可以组成专业小组,小组内部之间相互团结,鼓励和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这样也许更能激发员工潜力,而不是领导指示一项做一项完成一项;③让员工实地培训,保持理论和
实践相结合,明确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篇: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六月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我读了穆罕默德·尤努斯的《穷人的银行家》,感触良多,发人深省,在这儿,我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书籍简介
1、书名:穷人的银行家
2、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著,吴士宏译
3、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5、页数:24
5二、内容概述
这本书实际上就是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也是他对格莱珉银行的发展过程与经营理念之陈述。这是一个感动世界的故事,当我看到第四章的时候早已热泪盈眶,当我看完全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本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借鉴的书,如果我们能够用尤努斯的理念重新去思考贫穷与农村的问题,那就是我国的大幸了。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赢得了独立战争,出生于富裕家庭和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尤努斯抛开在美国教书的舒适生活,回到了祖国参与建设。1974年尤努斯带领学生走入乔布村,选择以蚯蚓的视角,对乔布拉村贫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向人们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自雇谋生的尝试非常有成效。1976年,尤努斯自己拿出27美元借给乔布村里42个制作竹凳子的农妇。只需要这一点点钱,她们就能够买原材料,从而做起生意。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帮助她们永远摆脱了贫困。1983年尤努斯创立了格莱珉银行,专注于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他的目标是:帮助穷人实现个体创业,从而使他们永远地摆脱贫困生活。尤努斯坚信,借贷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为穷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贷款,教给他们几个有效的财务原则,然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帮助自己。
至今,格莱珉银行已经为300多万贷款者提供贷款,其中95%是原先赤贫的妇女,通过贷款,这些穷人得到收入,摆脱赤贫,可以储蓄、盖房,甚至建立自
己的养老金。穷人生活得到改善,银行亦得以盈利。目前全球有59个国家,包括贫穷国家和发达国家,正在复制格莱珉模式尤努斯的理论被实践证实了,这种扶贫方式无疑是可持续性的,尤努斯也因此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三、读书体会
(一)尤努斯是一个理想家,又是一个能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实践家 尤努斯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想家,而是一个勇敢的能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实践家。理想与实践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理想是一个目标,而理想能否实现,就要看你能否付诸实际行动。你若付诸实际行动,你的理想就有可能实现;你若不付诸实际行动,或行动了却半途而废,你的理想就不可能实现。“我们相信,贫困是不属于一个文明化的人类社会的,它属于博物馆。”这是尤努斯的理想。为了实践这个理想,1974年开始,尤努斯带领学生走入乔布村,选择以蚯蚓的视角,对乔布拉村贫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向人们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自雇谋生的尝试非常有成效,最后经历重重困难创办了格莱珉银行,开创和发展了小额贷款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尤努斯最值得我敬佩的就是他对实践自己理想的坚定与执著的勇气。在创办和发展格莱珉银行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妥协,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应学习尤努斯的坚持和勇气,做一个坚强的“格莱珉”工作者。
(二)以穷人的视角看贫穷
尤努斯说“我选择以蚯蚓的视角,我相信,如果我贴近贫穷去研究,我会更深切地理解它。”我认为,以穷人的视角看贫穷是尤努斯成功创立和发展格莱珉银行的一个关键。1974年,孟加拉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尤努斯开始惧怕在大学里授课,于是他选择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他带领学生走入乔布村,深入赤贫人群, 切身体会穷人悲惨境遇,对乔布拉村贫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看到了乡村里贫穷日趋恶化,而且很多是由于高利贷者造成的。大家都很需要钱,但是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穷人,所以穷人找高利贷者借钱,高利贷者趁机敲诈,把穷人所有的收益都拿走。一开始,尤努斯自己拿出27美元借给乔布村里42个制
作竹凳子的农妇,让她们实现个体创业,摆脱贫困。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觉得有必要创立一个能够借钱给那些一无所有者的机构,于是创立了格莱珉银行。
尤努斯的成功给我国扶贫事业和农村金融机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发。缩小贫富差距悬殊、提高弱势群体收入、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我国应该也以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去研究,形成穷人主体的价值观,站在穷人的立场,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能可持续解决贫穷的措施,让贫穷变成历史。
(三)贷款是基本人权,穷人也应该有贷款的权利
当尤努斯到当地贾纳塔银行,请求银行给乔布拉村的村民贷款,正规金融“嫌贫爱富”的特性显现出来,单是银行最基本的抵押担保原则就把穷人关在门外,最终颇费周折地尤努斯作为担保人才申请到了乔布拉村的穷人在银行的贷款。尤努斯认为“贷款也是穷人的权利,应该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被加以促进。” 银行贷款的目的首先应该是帮助别人,然后才是利润,没有人希望被社会遗弃,都需要生存和发展。如果种种的银行规章都是为了千方百计把穷人拒之门外,那穷人只会永远不能摆脱贫穷。在绝大多数国家,穷人被视为“金融界不可接触者”,银行不是为赤贫者服务的,然而尤努斯则认为他们可以用金融工具来帮助穷人。他创立的格莱珉银行的原则:不用任何抵押,穷人也能贷款;乞丐也能借钱,还不用支付利息。格莱珉银行的贷款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其中96%为在孟加拉地位非常低下的妇女,这些小额贷款已经帮助了630万名借款人(间接影响到315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脱贫。
格莱珉银行虽然不是世界最好最完善的银行,但是它的出现是对当今银行界的一种补充,一种完善,它和当今银行的出发点完全相反,它是穷人的银行,是让穷人摆脱贫穷与困苦的银行。格莱珉银行模式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农村和小城镇。我国的经济学者可以沿着尤努斯的道路继续探索,通过创办乡村银行的方式,找到让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遍地开花的有效途径,让我国更多的穷人通过贷款来实现摆脱贫穷。
(四)相信穷人的生存技能
尤努斯认为,施舍只能让穷人丧失主动性而使贫穷永远存在。他坚定地相信,所有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对于穷人来说,取得贷款能够获得谋生与工作的机会,除了摆脱饥饿,精神上的快乐与尊严更是难以计量。他认为,很多
人如此贫困,是因为现有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扩展他们的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人的贷款需要。所以,扶贫应当尊重被扶贫对象,让其自主发挥潜力。穷人活着,这一事实就清楚地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教授穷人们新的技能,而是努力地去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能。使穷人能得到贷款,就是使他们得以立即实践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编结、脱粒、养牛、拉人力车等,而他们挣到的钱继而转变为一种工具,成为一把开启一系列其他能力的钥匙。这才是一项可持续的有效脱贫措施。
(五)中国需要穷人的银行家
根据我国首部全面小康蓝皮书《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2600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约有2200多万人,两者合计有48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3.7%,这是中国国家贫困线。而如果根据国际上每人每日支出不足一美元即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按照世界银行最近的估计,目前中国约有1.35亿人还处在国际贫困线以下,相当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些贫困人口是中国今后要建设小康社会,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最关键的人群。对于这些穷人该采取什么扶贫方式呢?能否借鉴尤努斯小额贷款模式呢?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对于外国的一切经验和有用的东西,要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蹋。今天的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我们是有必要研究穷人经济学,我们也需要穷人的银行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的小额贷款项目即在中国云南等地区试验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难题,同时也遭遇到很多制度性障碍。国内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工作,证明了“穷人的银行”在我国国情条件下是可行的,但是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民间金融许可、监管方法等。
这是一本很值得细看的好书,尤努斯和他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是值得我们国人深思的,值得有关部门实施新的政策所要借鉴的,希望有更多的金融行业从事者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可以看到这本书。
第三篇:穷人的银行家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最近读了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虽然是一部自传,可是我们却能把其当作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小说、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来读。确实,这本书给予我的震撼是惊心动魄的,无与伦比的惊心动魄。在这本书里,令我动容的地方有很多,可是并不在于尤努斯以及其格莱珉模式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另外一些在不经意间扣人心弦的东西。
就像那一句令人心酸无比的话:“这些饥饿的人并不叨念任何标语口号,他们对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城里人毫无要求,只是静静地躺在我们的台阶上等死。”身在已然解决温饱乃至达到小康的珠三角,我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每天都有很多的人在大街上饿死;小婴儿因缺少生存下去所需要的乳汁而大声哭泣,最终慢慢睡去,再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力气。我们经常抱怨生活,抱怨老天不公,其实很少人却知道,相对于那些连衣食都不能得到满足的人来说,我们已经太幸福了。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将世界放在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物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
就像尤努斯的理想:“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毫无疑问,这个理想如此远大,这个任务如此艰巨,这条道路如此遥远。然而,我们不能因理想的远大而胆怯,不能因任务的艰巨而退缩,不能因道路的遥远而止步。从尤努斯的这个理想中,我读出了尤努斯的善良和希冀;从这部自传中,我读到了一种伟大精神的传播。正是因为这种善良和希冀,以及其伟大的精神特质,所以尤努斯能以“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去研究贫穷,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建立起了穷人的银行,创造出格莱珉模式。
就像尤努斯贴近贫困所发现的问题:“在第三世界里,高利贷变得如此标准化和广为流行,以至借贷者很少意识到,那时一种多么强制蛮横的契约。剥削在各种伪装下进行着。”在一些穷困的地方,借贷,只是为了活下去。许许多多的人,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向高利贷求助。借贷,则陷入那种绷紧的高利贷循环中;不借贷,则无法生存下去。这种情况跟中国封建时代无田无地的贫农一样,穷人只能像贫农依附地主一般依附放贷者,并且世代延续下去。然而令人讽刺的是,他们只需要很少数额的金钱就能摆脱这种桎梏。他们贫困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愚蠢或者懒惰,他们反而整天从早到晚做着一些复杂的体力工作。他们穷,是穷在没有经济成本,是穷在国家的金融机构因为他们所需金钱数额的微不足道而不愿意为他们提供借贷帮助。像这本书中提到的乔布拉村,全村42人借贷总额为856塔卡——不到27美元,折合人民币180左右。180元,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却是他们全村人摆脱穷困的关键所在„„也许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把话说得多么地荒谬无比,这都是不可置否的事实。
读完了《穷人的银行家》,我不得不佩服尤努斯,不仅仅是他的品德与精神、才能和胆识,还有他那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格莱珉模式。
佩服他那“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的远大理想,也佩服他能以“蚯蚓”的视角去贴近贫困,研究贫困,把理想赋予实践并为此不懈努力。在这个世界上,会说豪言壮语的人有很多,演讲雄辩家也有不少,但他们不是尤努斯,他们只会说,不会做。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是知言之于口,不如行之于身。”做人,不仅仅要对得起自己,还要对得起别人。一直以来,我都有这么一个执着:我要把我认真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变成现实。正是有这么一个执着,所以我不会轻易地作出承诺,一旦承诺下来,就要努力做到,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承君此诺,必守一生!
佩服他那为穷人、为格莱珉不断奋斗抗争的胆识和执着。格莱珉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有孟加拉固有文化的妨碍,有当地政府的刁难,有宗教人员的劝阻等等,胆识尤努斯的执着和胆识,使格莱珉在困难中走向成熟。他敢于挑战孟加拉的男权主义,只把钱贷给妇女;也敢于使格莱珉银行独立于司法之外,给借贷者以无穷信心;更加敢于积极面对国内外挑战,坚持以格莱珉独特的方式运作。格莱珉银行一直执着于一点:我们是一家乡下人的银行,是为乡下人服务的。
佩服他创立的格莱珉模式,针对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条件、特定的对象,合适得让人叹为观止。尤努斯清楚地知道,在孟加拉,妇女社会地位地下,所以如果有机会,她们绝对会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状况,摆脱自己的困境,绝不辜负通过借贷所得来的每一分钱。可以说,格莱珉模式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条
件的产物。这让我想起了斯大林的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值得一提的是,格莱珉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是志愿者。任用志愿者作为工作人员,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格莱珉银行能吸引了众多志愿者的参与,得到如此多人的支持和理解,成功地克服重重困难走到至今,与其打出的“为穷人服务”的道义旗帜是分不开的。用曹操的话来讲,那就是:“孤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穷人的银行家》读完了,我也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发觉自己竟然感到无比羞愧——不知不觉,在我二十一年的人生里,我竟然虚度了如此多的年华。同时我还发觉,原来自己仍然有那么多的地方需要反思。孔子说得没错,人是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是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
值得庆幸的是,我能尽早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并不求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但求每发现自己的一个缺点或者错误,都能够及时的弥补或改正。
《穷人的银行家》完了,可是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第四篇:读穷人有感
读穷人有感
读穷人有感1
一个人生活过得好不好,全靠穷与富来决定。而有一件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即使再有钱,但他的品质不好,人们怎么也不会去爱戴他;一个人再穷,但他的帮助十分高尚,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
《穷人》主要讲的是:桑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一家七个人的吃喝全让渔夫一个人扛着。有一天,渔夫清早驾驶着小船出海,直到晚上还没回来。桑娜提着马灯走住门去,想看看丈夫的小船能否望见。桑娜想起了她的邻居西蒙正在生病,于是去探望她。谁知她的女邻居死了,就在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可爱的孩子。出于同情,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收养。渔夫回来知道这件事后,善良的同情心驱使他们决定将这两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收养,生活虽然苦了点,但总能熬过去的。
读了《穷人》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现在的社会不正是缺乏桑娜、渔夫这种精神品质的人吗?大街上,一些可怜的乞丐随处可见。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的他们央求人们施舍一点儿钱,好维持生活。可那些人们不是不耐烦地躲开就是当旁若无人。那些没有同情心的人不想一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你们都给一点点的钱就足够了,你一元我五角,那么那些乞丐就不会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挨冻了。还有现在的一些干部,为了自己得到好处,只知吃国家的饭,一点儿也不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甚至痴心到想从老百姓那里捞一点“油水”呢。难道现在电视上报道国家干部不称职,只为自己着想而从别的人身上捞钱的例子还不够多吗?
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像渔夫、桑娜这样的人,少一点职位自己利益着想的人把!这样,世界才能到处充满爱!
读穷人有感2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好多本书。其中,我最爱看的就是格林童话中的穷人和富人,这个故事很让我受启发。
这个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上帝常常到人间走动,一次,天黑了,他还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这时,他发现前面有两栋房子:一栋很小是穷人的,一栋很大是财主的。上帝心想;财主家比较富有,我住他家应该不会给他们带来负担。但是,财主摇摇头不让上帝住。上帝只好去敲小房子的门,穷人让他住了下来,还给上帝准备了饭菜,还让上帝睡他们的床,自己睡稻草床。第二天早上穷人做了一顿他们认为最好的早餐。上帝吃了早饭,对穷人说:“你们是善良的人,我会满足你们三个愿望。”穷人希望他们每天幸福健康,每天都有面包吃和一栋新房子。上帝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富人看见穷人的小房子变成了大房子,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让上帝住进自己的`房子,他骑马去追上帝,想让上帝也满足他三个愿望。上帝让他最好不要许愿,但他还是许了。结果,因为他太贪婪,总是想一下子得到他想要的所有的东西。好多次他都觉得想好了,可是他又觉得太少了。每次他都因为生气而糊涂的说了话却变成愿望了。最后,富人变得一无所获,还损失了一匹马,而穷人却快乐的生活了一辈子。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有爱心,不可以太贪心,不然可能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会失去。而知足的人懂得平淡是真,哪怕是别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快乐,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幸福。我要向穷人学习,你们呢?
读穷人有感3
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穷人》,这篇文章写了有一家人很穷,有五个孩子,他们家的邻居去世了,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而又怕丈夫会数落他……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桑娜和丈夫特别的伟大,因为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们还要收养这个孩子,我觉得桑娜是特别有爱心的人,在那个时代,有这种人是极为罕见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有谁会主动养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孩子,还不是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个退。甚至现在还有些父母把自己的亲生孩子抛弃与马路边,这样的事情在当今这个社会还少吗?
难道这是一个亲生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想要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把他生下来呢?现在还有些人,看到马路边的.弃婴,一眼都不瞧的就走了,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条幼小的生命啊,难道他们还不如小猫小狗吗?现在,有多少人能像桑娜夫妇两个一样了。
读穷人有感4
学了《穷人》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是桑娜的善良,能干,渔夫的勤劳,坚毅。我对他们感到敬佩。
《穷人》这一课主要讲了渔夫一家收养邻居西蒙家的孤儿的事情。课文首先介绍了渔夫一家穷苦的生活,给下文收养孩子做了一个铺垫,因为在这么穷的`情况下还收养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可是渔夫一家还是收养了他们。渔夫一家尽管是那么的穷苦,他们夫妇还是去帮助别人。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嘲笑别人。当看到班上同学不小心摔倒之后,不是去扶起或喊人来扶他,而是幸灾乐祸地在一旁大笑起来。我们和渔夫夫妇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
还有许多富人总是取笑穷人,可是有的富人也不见得多么有出息。不少富家子弟长大之后就成为“啃老族”,自己没有能力去挣钱,只好一辈子都用父母的血汗钱。而有些穷人的子弟却更有出息,我听过一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坎坷更多,而且都要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比如说,汉高祖刘邦不就是从一个亭长历经千难才当上皇帝的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也是从一个乞丐历经坎坷才夺得了江山吗?还有美国总统林肯,也是经过许多磨难后才成为总统的。
所以我们不能嘲笑穷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好品质。
读穷人有感5
最近,我有幸地学习了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这篇文章,文中的主人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
《穷人》这篇文章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拮据,就靠丈夫打渔为生,当桑娜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且身旁还有两个熟睡的孩子时,就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小心翼翼抱回家。虽然她的心里很矛盾,她担心丈夫的负担太重,担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而不肯抚养着两个孩子。但是她却坚定地想:无论怎样都动摇不了她抱养孩子的决心。出乎意料的'是善良的丈夫也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责任。多么淳朴、多么善良,西蒙的孩子得救了。
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想的一句话:“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中我看出桑娜宁可自己挨揍,也不愿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饿死,充分地表现了她善良的心灵。还有渔夫说的一句话也使我感动:“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几句话是那么坚定,也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虽然这些话都很朴素,但能体现他们的善良和伟大。
学桑娜,看现在的生活,许多富人以富之居,不仅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肆意嘲笑他人的贫穷,失去了精神的富有。而有一些穷人家的子弟却更有出息,我曾听过一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则思变”,他们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坎坷,勇敢的面对,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还让他们在坎坷中成长,拥有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渔夫一家虽然物质贫乏,但是他们的善良却深深地打动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们不因贫穷而抱怨,不因负担重而自私。他们乐观、阳光,我认为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富有、最美的人
读穷人有感6
我很少这样被一本书或一篇课文深深地打动过,然而,有这样一篇课文像磁铁般吸引着我,并让我知道了善良往往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精神上的富足,它,就是《穷人》。
《穷人》讲述的是桑娜有五个孩子,家里非常的穷苦,只有靠丈夫打鱼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丈夫去打鱼,但是很晚很晚都没有回家。那天晚上,外面下着狂风暴雨,恶劣的天气让桑娜感到心惊肉跳。安顿好孩子们后,桑娜突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赶过去看她。但是,桑娜敲了3次门都没有人开门,桑娜就撞开了门,她惊讶地发现西蒙死了,她赶紧把两个正在熟睡的孩子抱了起来,往自己家走。可是,她心里一直都忐忑不安,生怕丈夫不赞成她这么做。天快亮时,丈夫回来了,桑娜告诉他西蒙死了,两个小孩在她的身边。丈夫沉默了一会儿,就说他们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是可以熬过去的,叫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来,并说孩子们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桑娜这时才告诉丈夫,她早就把孩子抱来了,她马上把帐子打开了,让丈夫看看两个西蒙的小孩,他们从此收养了这两个孩子。
桑娜和她的丈夫都非常善良,在我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事。在我以前住的小区里,有一位老伯伯,他非常的穷,但是,他也很善良。有一次,小区举行为山区人们送祝福的活动,让大家纷纷捐款捐物,老伯伯倾囊相助,捐了100元、三件一毛一衣、一双鞋子和一张被子,多么有爱心的老伯伯呀!小区的人们都纷纷评论:一个穷人,捐物有限,但爱心无限!从这点看,善良的人不会是穷人,他们都是精神上的富人!
桑娜和老伯伯的故事都非常感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品格,善良一点,不要怕自己吃亏。因为俗话说得好:只要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我们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自己那颗善良的心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吧!人人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这样,我们都会是精神上的富人!
读穷人有感7
我读了《穷人》这篇文章后受益匪浅,文章非常感人,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桑娜和渔夫拥有5个孩子,生活还是仅仅过得去,十分辛苦;渔夫天还没亮,就早已起了床,出门去打鱼;桑娜,每一天都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家务,靠渔夫一个人打鱼来维持全家的生活,赚来的钱还不够一家人的生活费用,更不用说吃穿和用的,没钱,孩子读不了书。
后来,在一个夜晚,桑娜的邻居西蒙离开了这个世界,死了,丢下了两个还不会说,不会走的小孩,遗憾地走了。富有同情心的桑娜看见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冒着被丈夫打骂的.危险,自作主张地把两个没父没母的孩子抱了回家,并决定把孩子俩抚养成人,照顾好他们。桑娜也没想到渔夫竟然会答应,但他们深知生活将会愈来愈困难,但渔夫坚持说孩子是要养,我们辛苦点就可以养活7个孩子。渔夫会一个人扛过去的,难熬的日子也过了,辛苦点没什么的。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渔夫一家是善良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共度难关,品尝到帮助别人的喜悦,不像一些有钱人,冬天时在家里喝红酒,开壁炉,跳社交舞,开心地过着日子,根本体会不了穷人忍饥挨饿的滋味,还时常去欺压,剥削我们的贫苦大众。我们应该向渔夫与桑娜学习,共同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去帮助困难的人们,共同渡过难关,那么世界将会更美好。因为我始终坚信好人终有好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读穷人有感8
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他一生中写下了不少不朽的名著,例如: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穷人》便是他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学了《穷人》这篇课文,看了课文后,我深深地被桑娜和渔夫打动了,这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穷人》这篇课文写的是渔夫一家家境贫寒,靠捕鱼艰难地熬过每一天的。在这种情况下,渔夫的妻子桑娜突然发现了邻居西蒙死了,西蒙是一位可怜的寡妇,留下了两个尚未懂事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才刚会爬。这时的桑娜毫不犹豫地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十分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却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此时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因为她此时很怕丈夫回来会骂她。没想到,丈夫的想法和桑娜想法的完全不谋而合,两人决定要抚养这两人孩子。因为他们俩人都具有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整篇课文,没有一句华丽的句子,没有半句歌颂的语言。然而,故事中的人物身上却折射了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了人间最淳朴、最美好的感情,如人心弦,使人深受感动。其实,爱一直贮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你愿意给予,你就会成为一位拥有爱的富翁,这甚至是一笔永不枯竭的财富;只要你愿意付出,它就会源源不断的给予。桑娜就是这样的一位心中充满着爱的人,她的爱是那么平凡——她爱自己孩子,爱自己的.丈夫;同时她爱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她的爱要给予另外的两人孩子与她完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难道就没有这样充满爱的使者吗?摸着自己的心,说:“有。”
是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去挖掘出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吧!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心灵也跟桑娜一样的美好。
读穷人有感9
我读了《穷人》一文,禁不住抚卷沉思起来。
且不说渔夫和桑娜有着五个孩子,一家过着贫困的生活。我先来谈谈她对待邻居和我们对待邻居的态度吧!
文中讲到,桑娜的丈夫迟迟不归,此时,她十分起牵挂丈夫,可当她迈出家门时,却先去看看自己的邻居――一个寡妇和两个孩子。从她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她那种关心别人的好品质。而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各扫各人门前雪还来不及,谁会理会他人瓦上霜呢?
当桑娜发现邻居西曼已经死去,两个熟睡的孩子将无人照顾时,桑娜冒着有可能被丈夫揍的危险,顶着本来就不小的生活压力,把两个孩子带回家和自己的五个孩子一同抚养。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可有时给邻居帮个忙还要推三托四,计较自己的得失。跟桑娜比起来,未免也太过明显。
当我读到渔夫说的那句话“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受到了多大的感动:这对穷人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回想我们今天,生活比桑娜他们好多了,照理应有更多的桑娜涌现,但为什么我经常看到的`是“XXX见死不救”“XXX袖手旁观”之类的消息?
如今,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富裕和幸福中。但那一幢幢高楼大厦仿佛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层浓浓的雾气,把一人有难众人相助的那颗心隔开。现在,有的邻居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这是不是说明他们的那颗新已经被隔开了呢?我们是否应该向桑娜学习,去挽救那颗心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能从我做起,积极除掉人与人之间那层隔阂,去找回那颗热心、爱心,让邻居之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
同学们,请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一个真情满人间的社会!
读穷人有感10
让L穿上;400字作文我在思念的漩涡里,总是期待一个可以我和心一起在江边散步的情节,我在思念的迷雾里,总是幻想一个可以我和梦一起在枕边私语的情节,我在思念着如果有一天,心随琴动和琴缘岩梦会一起牵手,那锁清秋的梦肯定是和最初相见时的感觉一样,我思念着如果有一天,心爱上了梦,琴和岩就在那个隧道下,心随琴动告诉琴缘岩梦了一个秘密,说琴缘岩梦是千年以前就命中注定了今生的相依相伴。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乞丐在一户人家门前要饭,被女主人骂了出去。过了两天,这个乞丐就偷了她家的东西,而他此前一直要饭,从未做过小偷。后来他被抓住,他告诉讯问他的警察他是给那女主人气的。还有一件事情:在一个特区,一辆高档小汽车撞翻了一个农妇挑着水果卖的`篮子。人虽然没什么,水果却撒了一地。小车上的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从车窗伸出头看了看,见没撞着农妇,开车就要走,农妇不让他走,要他帮他把撒落在地上的水果捡起来,男人便觉得她的这个要求莫名其妙,因急于要走,随手掏出一张票子,扔给了她。但那个农妇并不要他的钱,坚持要他帮她捡水果。僵持中引来了警察。警察一到,没问什么理由就大嗓门对农妇说:“这地方能卖水果吗,还不快走?”说着就把农妇往一边拉,农妇眼里充满了怨恨。
我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在许多方面确实有高于别人的能耐,而成为了社会中的富人。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我们却不应该这样对待穷人。我们的社会好不好,让不让人喜欢,取决于对穷人的态度,尤其取决于富人对穷人的态度。
读穷人有感11
《穷人》这篇文章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同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
课文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神态、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渔夫“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系列的人物神态描写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爱心是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有时爱心可以换取到钱买不到的东西,例如:开心、笑容。这世界上最贵最有推动力的东西是爱,是爱让桑娜激起怃养那两个小男孩的勇气。我同桑娜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虽然看见那些拉音乐的乞丐就给他们一元钱,但这种微小的爱心怎么能和桑娜渔夫他们的爱心比呢?
同学们,让我们用这些微小的爱汇成一个爱的旋律,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吧!
读穷人有感12
妈妈说:“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但我看了《穷人》这篇课文之后,发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与人是多么不平等,那一段时期,简直的是不堪回首,是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文章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渔夫一家靠捕鱼为生,有一天,渔夫出去捕鱼,他的妻子桑娜在家中照顾五个孩子,那一天,天气特别糟糕,寒风呼啸,吹得房子摇摇欲坠,海风不是凉爽的,而是冰冷的,让人不停打寒颤,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在心里她默默祈祷丈夫能够平安。
过了一会儿,桑娜提着马灯出去,想看看能不能望见丈夫的船,当他转身回去时邻居的门被风吹得“啪啪”直响,桑娜突然想起了那邻居,便敲了敲门,没有响应,桑娜急了,猛得推开了门,邻居的屋里又黑又冷,桑娜看见了躺在床上的西蒙,脸色苍白,僵硬的手从床上垂下来,一旁,还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
桑娜没有多加考虑,便用那条大围巾把两个孩子包了起来,带回了家。到家后,她安顿好孩子,但她不知为何要这么做,她怕丈夫会揍她一顿,又怕两个新生的'生命被付诸流水,她就在这两个选择的边缘徘徊又痛苦地挣扎。
一阵脚步声响起,桑娜去开门,渔夫回来了,一回来,他就抱怨,抱怨天气差,等丈夫说完以后,桑娜小心翼翼地说出了邻居西蒙死了,并且她还有两个孩子在身边,渔夫搔搔后脑勺说应该把孩子抱回来,不能让他们与死人待在一起,桑娜笑笑,告诉他孩子已经在床上了。
就是这么感人至深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了渔夫家的和谐,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个画面,作者用言趣手法道出孩子已在床上的真相。
读了文章后,我知道了渔夫与他的妻子桑娜的纯朴,善良,以及宁愿自己辛苦也要照顾别人这种美好的心灵,我的眼中似乎出现了那么多心地善良的人,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人,不一定是为自己而活,有时也是为帮组别人而活,你如果帮组别人,那么在你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组你。
人生道路,你或许会失去很多东西,但唯一不能失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读穷人有感13
《格林童话》中有一个故事叫《穷人和富人》,讲得是上帝到人间来喝酒,由于天太晚了他想到人家里去住宿。他先去敲富人家的门,富人上下打量他一眼,看见他衣着平凡,心想他肯定不是有钱人,就对他说:如果每个上门的'人我都接待,那我不要变成乞丐睡到大街上去。上帝然后来到穷人家,穷人很欢迎他,热情地接待了他。上帝为了报答他,给了他3个愿望,让他过上了好的生活。而富人呢?由于他一直恳求上帝,上帝最后同意也给他3个愿望,但由于他太贪心,反而将愿望变成了惩罚,最后变得一无所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穷人虽穷,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感动了上帝,因而获得了幸福;而富人却十分自私,不愿意帮助别人,因而上帝让他变得一无所有。
读穷人有感14
穷人们的悲惨生活,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受累也要诚心的帮助别人。
桑娜在拜访西蒙时,发现西蒙病死了,把西蒙一旁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里,再抱孩子的同时根本没想到自己家里穷。
渔夫回来时,桑娜把西蒙的事,全告诉了渔夫,于是渔夫很急的叫桑娜抱孩子,但桑娜已经把孩子抱回家了。
一对贫穷的夫妇,一样善良的心灵,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当桑娜拉开帐子的一瞬间,无言的感动像潮水一样包围了我: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善、美”让我们像渔夫和桑娜一样用爱心去温暖世界,因为是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我真是觉得∶“善良之心抵黄金,平凡之中有伟大!”
读穷人有感15
最近,我读了《穷人》这篇课文,被课文里那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打动。
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两个孤儿。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她担心的不单是丈夫会揍她,而且还担心家庭承受不起这么重的经济负担。读到这里,我真为桑娜捏了一把汗。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虑怎样克服困难。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桑娜夫妇手中。我继续往下看时,渔夫回来了,桑娜就用试探的语气去告诉丈夫:“西蒙死了,而两个孩子却在她的身边睡着了。”结果出乎桑娜的意料——丈夫竟主动提出收养西蒙两个孩子,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这说明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个故事既表现了桑娜夫妇的善良,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相比之下,我就幸运多了。我们从小就生长在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这幸福的生活全靠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穷人》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世界充满爱。
第五篇:读穷人有感
读《穷人》有感
《穷人》这篇文章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所写。当时, 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生活与他们美好的心灵。
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但令我知道了一个人必须有仁爱的精神,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一生受用的哲学道理。
这篇文章里有一个片段讲了桑娜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凭着坚定的信念,把孩子留了下来。里面细致地描写了桑娜矛盾的心情,既想把孩子留下来,又怕丈夫地反对,她陷入了两难中。最终善良的心战胜了一切。这一段非常感人。这里也唤醒了我脑海中一段尘封的记忆。记得那天,我也像桑娜一样矛盾过,可我却„„
那天万里无云,我在公交车上被挤得满头大汗,很难得,终于抢到了一个座位,于是悠然自得地坐下了。过了一会儿,一位满头银丝、体弱多病的老奶奶柱着拐杖缓慢地移动着脚步上了车,她走走停停艰难地来到了我身旁,看来她是要在这儿“落地生根”了,“哼!别想抢走我的座位”,我心里生出了一种邪念,但我又想起了老师从小教诲我们要尊老爱幼,此时,我脑海里激烈的斗争着。“是让还是不让呢?”
不一会儿,我到站了。下了车,回头一看,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老奶奶见我下车了,并没有立刻坐下来,而是让给她背后的那位小朋友坐,小朋友立刻礼貌地说:“谢谢奶奶,不用了!”老奶奶微笑着说:“你不坐,我也不坐哦。”......我已经没法看下去了,因为我的双眼已经被泪水淹没了。我虽然矛盾,但我没有做出选择,像我这样的人别人能尊重吗?和贫穷但品德高尚的桑娜能比吗?为此我想:一个人,就算是穷,但不能说谎,不能打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偷,不去抢,品德高尚,那这个人走到哪,都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评语】习作抓住桑娜矛盾的心理这一点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感想,符合读后感的要求,是一篇很好的佳作,希望小作者继续努力,平时多观察生活,随时写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写作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