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读书沙龙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这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书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人的传记。这个人热爱祖国,为国家独立自由而劳苦奔波;这个人关注穷人,为穷人生活付出自己全部精力;这个人是个教授,引导社会观念改变。这个人就是本书传记的人物-穆罕默德.尤努斯。而他仅仅是整本书的主线。而辅线则是整个孟加拉国的一切。贫穷的国度、极度保守的思想、不平等的社会,同时,在故事的开始,孟加拉国还只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而我们的主角作为一个富人(父亲为商人)却投入到一项关注穷人的运动中。这就是本书的故事脉络。
推荐理由:穷人的诚信,信念的力量、行动的力量、亲情的力量,当然还有格莱珉银行的运营模式。读完此书,会有一种感动,一种给我们以前进的理念。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在读后感,方面,本人将主要通过读书推荐理由来概括自己的感想。由于本人读书主要在于对书本的理解,同时关注自己能够学到的东西,至于故事则过多关注,因此,在文中,也不会阐述过多事实,仅作自己对本书的一点看法。
首先,穷人的诚信。格莱珉银行改变了孟加拉国穷人的生活状况,使得很多穷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孟加拉国的穷人也成就了格莱珉银行的发展,更成就了尤努斯教授的伟大。而架在两者其中的则是穷人的诚信。99%的还款率是任何一家银行都不敢奢望的数字。可是,以专注穷人业务为主的格莱珉银行做到了。这是事实!这是穷人的诚信。诚如尤努斯教授所说:穷人是值得信任的,他们所得到的贷款时他们摆脱贫穷生活的唯一机会。其实对于穷人有没有信任,答案是有,这个不容置疑。穷人不敢不还款,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格莱珉,他们永远摆脱不了贫困。对穷人的认识使得格莱珉银行取得超乎寻常的成功。而他的对象则是那些每天都赚不到1美元的穷人,是那些吃了上顿可能就没有下顿的穷人,更是那些饱受守旧思想困扰的广大妇女。至于其中的操作模式,在格莱珉银行的运营模式再讨论。
而反观我们国家,我们的贫穷地区的金融发展极度落后,乡镇地区更几乎很少有金融机构或者网点。我们需要反思的则是我国为什么无法为我们乡村的穷人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信贷支持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尤努斯教授带着他们的学生走进每一个家庭,而我们的金融机构却只是在城市驰骋。
其次,信念的力量。这个信念是尤努斯教授的信念。他相信孟加拉国终会独立,他相信穷人的生活可以改变,他相信保守的思想终会让位于人的温饱的解决。他相信格莱珉银行可以成功。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他的信念改变了光大孟加拉国穷人的信念,他的信念感染了他的学生,他的信念甚至改变着孟加拉国的保守思想。
第三,行动的力量。也许仅仅只有信念,并不足以成功。然而如果在信念支撑下,不断的行动,则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无数次的困难面前,尤努斯的教授都么有退缩,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坚持付诸行动,使得他可以为国家独立奔走相告,为拯救穷人,他可以同孟加拉国农业银行经理争论,可以运用各种关系,寻找国家政策支持,可以带着他的学生不厌其烦的做穷人的工作,可以不断劝说当地人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以在雨中,让自己的女学生不断在贫穷的妇女与自己中间来回传话,他几乎改变了孟加拉的一切,他的行动使得他活了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经济学的诺贝尔奖。他的行动是他成功的砝码。而背后则是滚滚的血泪。
第四,亲情的力量。也许当大家都在漠视亲情的时候,他确实受亲情影响最大的人。父亲对癫疯的母亲的一辈子的不舍不弃,姐姐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姐弟7个之间的相互关怀,使得尤努斯教授从小都在亲情的包围圈中生活着。可是不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能够像他们一样。姐姐嫁的也并不是一个富足的家庭,因为孟加拉国富足的家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一切都影响了他。当目视孟加拉国的贫穷,当惨死不断出现的时候,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这一切最早就是亲情的召唤。
第五,格莱珉银行的运营模式。格莱珉银行从一开始几乎就注定了成功。因为他们太了解穷人,格莱珉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他们必须抓住,而且不能使这根稻草沉默。但99%的还款率几乎是一个奇迹。这是格莱珉模式的力量。每位借款人都需要通过5人小组的形式,首先是3个人贷款,只有在前面3个人正常
还款的情况下后面2人才能贷款,通过这种模式。贷款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信任、鼓励,从而把监督的责任转移到了小组。同时把还款的总额分成50个周还清,每周还款五十分之一。因此每周的数额较少,不至于发生还款到期由于要支付一大笔资金导致违约的情况。而最重要的则是银行人员每周都会到每个村子就行存贷款收取。贷款发放。存款收取。一切为了穷人则是格莱珉银行运营的核心理念。
最后,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但是千人千言、千人千面。你了解了他的过程,就会发现格莱珉银行成功的核心,就会明白尤努斯教授的伟大,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二是明白为什么他真的就发生了。这就是我的感想。
第二篇:《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尤努斯,是我进入中和农信以来经常听人提起的一个名字。1940年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一个富庶的穆斯林家庭是孟加拉经济学家、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有着“穷人的银行家”之称。很荣欣阅读他的自传形式的《穷人的银行家》来更好的了解他及他的Grameen Bank的发展。他在首创Grameen Bank之时,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那时他也并未曾想到,会为时势所推动,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这在今天亦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但是他确实做到了。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曾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曾获得过总计60多项荣誉。书中对尤努斯和他的乡村银行的描述,看了很让人振奋和激动,尤其是他对传统规章制度的抵制、不断摸索创新的能力以及借贷给无抵押担保的穷人。同时,能够赢利,可持续发展。在当时,贷款只被看作一种用来润滑贸易、商业和工业之轮的工具。而尤努斯发现“现实中,贷款创造能够迅速转化为社会能量的经济能量。当贷款机构与银行制定出一些惠顾特定人群的政策之后,那个阶层的经济与社会状况都会得到改善。然而,无论是在富国还是贫国,贷款机构都只惠顾有钱人,这样做无异于宣判了穷人的死刑。”当1974年孟加拉国在发生毁灭性的饥荒让时还在教授经济学的尤纳斯改变了想法。尤努斯感到仅靠书本上和课堂里的那些经济学理论,很难真正帮助那些生活在贫穷状态中绝望的人们。尤纳斯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并于当年创建了孟加拉乡村银行。
尤努斯是一个很平易近人、心地慈善的、具有旺盛精力的人。在美国求学时他的导师杰奥杰斯库·勒根教授教他的治学方法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理解复杂事物运行的基本原则,教会他的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简单课程和精确的经济学模式,这对他后来创办格莱珉银行帮助很大,正是这样的教导,也使他看问题的眼光不一样,如书中所写“当你将世界放在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物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我选择以“蚯蚓”的视角(the worm s eye view),我相信,如果我贴近贫穷去研究,我会更深切地理解它”用蚯蚓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鸟瞰的视角。我觉得做事就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只有更加贴近实际去调查研究,才会更深地理解它。Grameen Bank通过良好的制度和对穷人的信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位借款人都需要通过5人小组的形式,首先是3个人贷款,只有在前面3个人正常还款的情况下后面2人才能贷款,通过这种模式。贷款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信任、鼓励,从而把监督的责任转移到了小组。同时信贷员也会对小组成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未雨绸缪。在偿还贷款的时候,格莱珉银行采取的是按周还款,期限是一年。也就是说把还款的总额分成50个周还清,每周还款五十分之一。因此每周的数额较少,不至于发生还款到期由于要支付一大笔资金导致违约的情况。他们还有良好的员工培训制度,员工是企业的血液,由于格莱珉银行的理想与独特的操作模式,他们主要挑选富有活力的,而且最好是先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管理分行。
格莱珉这种模式的成功主要归结于孟加拉的国民经济情况,孟加拉是一个极其贫苦、生产率低下的国家。穷人是值得信任的,他们所得到的贷款时他们摆脱贫穷生活的唯一机会。其实对于穷人有没有信任,答案是有,这个不容置疑。但信任觉不是凭空而论的,难道我们说一句我相信你会还款的借款人就会讲信用吗?其实就像尤努斯的观点那样,这是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机会。换句话说,穷人不敢不还款,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格莱珉,他们永远摆脱不了贫困。Grameen Bank的运营理念是一切为了穷人。Grameen Bank的成功模式激励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甚至是已发展国家,如美国,进而发展出类似的成功经验。这种微型贷款模式目前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中进行。正如尤努斯所说“孟加拉必须消除国内贫困并为在世界范围内根除贫困付出更多努力。全世界抗击贫困的战斗将会进一步升级,在世界大部分国家,这场战斗都将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进行。不应当有贫困,无论任何地方”他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中的大成就。也希望小额贷款能够更好的发展,服务更多的穷人,为更多的人消除贫困。
第三篇: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这个月读了《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本来一开始就读的,想了想可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对这本书的了解会更深刻。这是我第一次清晰了解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个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传奇人物以及他开创的格莱珉银行。这本书描述了尤努斯一生的经历主要是描述开创格莱珉银行。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很想了解他的运作模式,他为什么会成功。
首先是良好的制度:每位借款人都需要通过5人小组的形式,首先是3个人贷款,只有在前面3个人正常还款的情况下后面2人才能贷款,通过这种模式。贷款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信任、鼓励,从而把监督的责任转移到了小组。同时信贷员也会对小组成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未雨绸缪。在偿还贷款的时候,格莱珉银行采取的是按周还款,期限是一年。也就是说把还款的总额分成50个周还清,每周还款五十分之一。因此每周的数额较少,不至于发生还款到期由于要支付一大笔资金导致违约的情况。
格莱珉这种模式的成功主要归结于孟加拉的国民经济情况,孟加拉是一个极其贫苦、生产率低下的国家。由于极其的贫苦导致劳动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工具以及原材料从事生产工作加上银行对穷人的不信任(穷人根本贷不到款)导致孟加拉高利贷非常严重。由于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使得孟加拉穷苦人民智能简单的维持自己的生存(比资本主义压榨工人剩余价值还更疯狂)。相对于高利贷来说,格
莱珉银行的利率要低很多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孟加拉生产效率低下,大部分国民都是从事劳动制作。由于从事手工业制作基本只需要一次性的生产设备投入以及初始的原材料投入就可以保证以后的生产持续,所以分期还款很适合他们也保证了格莱珉自身的持续性发展。
这本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穷人到底有没有信任?按常理说穷人在贷款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担保,对于银行来说还款是基本没有保障的。但是尤努斯是的看法:穷人是值得信任的,他们所得到的贷款时他们摆脱贫穷生活的唯一机会。其实对于穷人有没有信任,答案是有,这个不容置疑。但信任觉不是凭空而论的,难道我们说一句我相信你会还款的借款人就会讲信用吗?其实就像尤努斯的观点那样,这是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机会。换句话说,穷人不敢不还款,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格莱珉,他们永远摆脱不了贫困。其实从博弈的观点来看:孟加拉人民会选择还款做为最优选择,换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在中国小额信贷借款人为什么就没那么讲信用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宏观经济以及国情的不同:1.在中国我们面对的是生产过剩(销售在中国才是重点),所以我们面对的借款人可能大部分是个体从商人员。对于个体户首先是资金的需求不同(因为商户相当于微小的资本运作,基本是用钱去赚钱)。另一方面个体户面对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做生意,做生意都是有赚有亏而且经营风险基本是由借款人自己掌控(而不是格莱珉面对自然灾害风险,相对来说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小也是不可抗力风险非人为因素),但是对于我们来讲经营风险属于借款人自己可控风险。就像孔田的脐
橙生意,风险可大可小(主要是杠杆比例放大加大了风险,比如客户A自由资金10万,但是可能借款30-40万可能更多,这样就极大的放大经营风险)。2.在中国,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信用社、邮储、农业银行对乡村地区有一定的支持,加上一部分明间借贷(主要是正常的非高利明间借贷一般利息在2分每月)。所以对于小型微型金融机构来说,由于有强烈的竞争导致了借款人会在竞争者之间选择。这也降低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因为对于借款人来说,他借款的渠道很多,他在一家进入了黑名单他同样可以在别的金融机构或明间借款。但是对于孟加拉人民来书,他们别无选择,除了格莱珉,换句通常话说:他玩不起。对于中国的这种情况:我们只有采取信息共享,一旦借款人在一家进入黑名单,那么借款人将无法再次借款。如果我们实现了信息共享,借款人也有无形的压力,也不敢随意拖欠。
对于穷人有没有信用这个问题,从博弈的观点来看其实穷人富人都一样:他们都是选择自己的最优选择。
第四篇:《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之一
1)重新明确穷人的概念。不是一般的穷人,是极贫的穷人: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工作,只能卖苦力维持生计,还吃不饱;或者终年靠政府救济金过活。如果不分清楚谁是真正的穷人,真正的穷人应得的帮助资金和物品,全部都会落到非穷人的手上。
2)传统银行歧视极贫的穷人,尤其极贫妇女,把他们划归为不可信赖的人一类。因此,穷人日复一日的过穷日子,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总是到了非穷人的手上,无论是扶贫资金,还是扶贫贷款,统统给了有关系的人,而穷人会有什么关系?有谁会在意穷人是不是住在漏雨的房屋还是每天工作16小时却连温饱也不能保证?
3)贫穷是可以绝迹的,应该放到博物馆的。现在世界穷人数是2亿人(官方统计),尤努斯的计划是XX年前实现1亿人从穷人变为非穷人;而他实现了,XX年受颁
4)贷款妇女占多数,保证还款率。
不过,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葛拉敏银行”的年利息竟高达:20%!而且,竟然能保证99%的还款率,这实在是非常惊人的事件。我们员工需要学习“葛拉敏银行”是怎样做99%还款率的。
5)尤努斯讲贫穷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没受过训练或不识字,而是留不住出卖劳力的报酬。资本不在穷人手中。控制资本的能力才是关键,利润流向将是残酷的事实,穷人只是在帮控制资本的人赚取利润。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在培志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什么时候催款这方面有一些想法:假如大、中专学生一毕业就要面临还款,多数人一开始薪水都比较低,再加上生活费、房租,简直不堪重负。所以,我想建议给大学毕业后半年的缓冲时间(即7-12月),或者,为了联系大、中专学生的必要,让大、中专学生毕业后的半年内,每个月还50元(没有上限,想多还当然更好)。从下一年1月起,开始按还款要求催大、中专学生还款,不配合的按催款计划一步一步实施下来。
之二
上次读完此书,我过于关注是慈善的,将所看到营利信息屏蔽了.此次重读,我发现,慈善事业,可以用它的钱,来营利,然后将慈善事业做大,惠及更广大的穷苦民众.尤努斯的讲得豪迈,做得实在.1.为穷人着想;2.设法为穷人致富寻找出路;3.想尽办法服务穷人,同时也想尽办法让生生不息,事业蒸蒸日上.1.为穷人着想,这点显而易见.因为尤努斯本来就是为穷人谋福音的慈善团体,他和他的团队做得默契,发展也很稳健.一不求迅猛发展,二不求惊人发展.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愈是社会忽略的个体/集体,尤努斯愈加努力为之谋福.行非常之法,施非凡福利.他做到了,从一个村开始,从一个村的周边开始(跟培志的以点为基础,向四周辐射扶贫之道不谋而合).步步为营,做得缓慢,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设法为穷人寻找出路.平时为人家踩谷穗的人,忙碌终日,只能谋到半年的生路,下半年还得挨饿受苦;尤努斯把扶贫焦点转化为相同的工作如何谋得更多的资产.于是,踩谷穗的穷人,在工作更轻松的情况下省得更充裕,因为穷人的银行家为其提供微额贷款,可以买来机器,产量多,而且,可以同时做几样活,工作时间变少了,工作的项目变多了,收入当然也更多了,下半年过得去,逐渐地,到年底有点存钱了,不仅还了利息,还可以申请更多微额贷款,为自己生产更多的财物.尤努斯和他的团队的辛苦,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并让穷人日益富足.不得了.3.从1-2步骤,设法服务穷人;这下穷人的银行家们要着手打造更长远的无贫计划.于是,动员高层,如世银,为之服务.甚至有官员看到穷人的银行家的成长,也开始心动.于是,尤努斯的营利计划应运而生.1)手织布.在尤努斯的国家孟加拉,手织布是农村里个人生产的事业,而且生计难以为继.得到孟国卡利的支持,穷人的银行家们大展身手.为很多穷人提供优质的原料--再为穷人提供优厚的报酬--为穷人找到合适的买家--囤积大量的手织产品--大量销售,此生产销售链的一气呵成,不仅穷人衣食丰足,也让穷人的银行收入颇丰.这里,我想到培志在我身上投资的养猪业,到最后会失败,原因有: A,没有充分调查市场,比如,我的村子合适什么类型的猪生长?由谁来盯紧此业务?从小猪养到大猪,每一步的利润如何折算使得培志与农户双方受益?养大的猪销往何地保证售价?中间出现猪的疾病如何治疗?....很多事情没有调查清楚,预案不充分,所以失败了.因此,做投资,调查与预案要充分.我没有调查充分,并且一厢情愿相信农户.2)尼葛奇的渔业.开初尤努斯并无计划要做,不过,经渔业部次长来电,向其陈述1000多个池塘的荒芜及内心的低落,尤努斯在该次长的软磨硬泡之下,终于答应一试,虽然尤努斯的要求未被全部实现.最后在尤努斯及其团队,加上当地穷人的帮忙,终于经营步入正轨,并能营利.而穷人也是得到了尤努斯的帮助,生活过好了,从偷鱼过生活且还很潦倒的局面,变为经营者,上千池塘的捍卫者.这是典型的双赢.所以,当一个慈善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是要自寻出路,才能走得远.培志基金会目前人力,物力受限,当到了必要的时候,只要寻求出路,必定能自谋财路,为更多贫困学子谋福.
第五篇:穷人的银行家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最近读了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虽然是一部自传,可是我们却能把其当作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小说、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来读。确实,这本书给予我的震撼是惊心动魄的,无与伦比的惊心动魄。在这本书里,令我动容的地方有很多,可是并不在于尤努斯以及其格莱珉模式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另外一些在不经意间扣人心弦的东西。
就像那一句令人心酸无比的话:“这些饥饿的人并不叨念任何标语口号,他们对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城里人毫无要求,只是静静地躺在我们的台阶上等死。”身在已然解决温饱乃至达到小康的珠三角,我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每天都有很多的人在大街上饿死;小婴儿因缺少生存下去所需要的乳汁而大声哭泣,最终慢慢睡去,再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力气。我们经常抱怨生活,抱怨老天不公,其实很少人却知道,相对于那些连衣食都不能得到满足的人来说,我们已经太幸福了。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将世界放在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物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
就像尤努斯的理想:“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毫无疑问,这个理想如此远大,这个任务如此艰巨,这条道路如此遥远。然而,我们不能因理想的远大而胆怯,不能因任务的艰巨而退缩,不能因道路的遥远而止步。从尤努斯的这个理想中,我读出了尤努斯的善良和希冀;从这部自传中,我读到了一种伟大精神的传播。正是因为这种善良和希冀,以及其伟大的精神特质,所以尤努斯能以“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去研究贫穷,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建立起了穷人的银行,创造出格莱珉模式。
就像尤努斯贴近贫困所发现的问题:“在第三世界里,高利贷变得如此标准化和广为流行,以至借贷者很少意识到,那时一种多么强制蛮横的契约。剥削在各种伪装下进行着。”在一些穷困的地方,借贷,只是为了活下去。许许多多的人,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向高利贷求助。借贷,则陷入那种绷紧的高利贷循环中;不借贷,则无法生存下去。这种情况跟中国封建时代无田无地的贫农一样,穷人只能像贫农依附地主一般依附放贷者,并且世代延续下去。然而令人讽刺的是,他们只需要很少数额的金钱就能摆脱这种桎梏。他们贫困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愚蠢或者懒惰,他们反而整天从早到晚做着一些复杂的体力工作。他们穷,是穷在没有经济成本,是穷在国家的金融机构因为他们所需金钱数额的微不足道而不愿意为他们提供借贷帮助。像这本书中提到的乔布拉村,全村42人借贷总额为856塔卡——不到27美元,折合人民币180左右。180元,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却是他们全村人摆脱穷困的关键所在„„也许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把话说得多么地荒谬无比,这都是不可置否的事实。
读完了《穷人的银行家》,我不得不佩服尤努斯,不仅仅是他的品德与精神、才能和胆识,还有他那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格莱珉模式。
佩服他那“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的远大理想,也佩服他能以“蚯蚓”的视角去贴近贫困,研究贫困,把理想赋予实践并为此不懈努力。在这个世界上,会说豪言壮语的人有很多,演讲雄辩家也有不少,但他们不是尤努斯,他们只会说,不会做。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是知言之于口,不如行之于身。”做人,不仅仅要对得起自己,还要对得起别人。一直以来,我都有这么一个执着:我要把我认真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变成现实。正是有这么一个执着,所以我不会轻易地作出承诺,一旦承诺下来,就要努力做到,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承君此诺,必守一生!
佩服他那为穷人、为格莱珉不断奋斗抗争的胆识和执着。格莱珉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有孟加拉固有文化的妨碍,有当地政府的刁难,有宗教人员的劝阻等等,胆识尤努斯的执着和胆识,使格莱珉在困难中走向成熟。他敢于挑战孟加拉的男权主义,只把钱贷给妇女;也敢于使格莱珉银行独立于司法之外,给借贷者以无穷信心;更加敢于积极面对国内外挑战,坚持以格莱珉独特的方式运作。格莱珉银行一直执着于一点:我们是一家乡下人的银行,是为乡下人服务的。
佩服他创立的格莱珉模式,针对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条件、特定的对象,合适得让人叹为观止。尤努斯清楚地知道,在孟加拉,妇女社会地位地下,所以如果有机会,她们绝对会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状况,摆脱自己的困境,绝不辜负通过借贷所得来的每一分钱。可以说,格莱珉模式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条
件的产物。这让我想起了斯大林的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值得一提的是,格莱珉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是志愿者。任用志愿者作为工作人员,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格莱珉银行能吸引了众多志愿者的参与,得到如此多人的支持和理解,成功地克服重重困难走到至今,与其打出的“为穷人服务”的道义旗帜是分不开的。用曹操的话来讲,那就是:“孤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穷人的银行家》读完了,我也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发觉自己竟然感到无比羞愧——不知不觉,在我二十一年的人生里,我竟然虚度了如此多的年华。同时我还发觉,原来自己仍然有那么多的地方需要反思。孔子说得没错,人是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是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
值得庆幸的是,我能尽早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并不求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但求每发现自己的一个缺点或者错误,都能够及时的弥补或改正。
《穷人的银行家》完了,可是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