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年局解试题答案B(推荐)
《局解解剖学》试题B卷答案(09级临床医学专业适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第4腰椎,第2骶椎
2、第11,第2,3、蛛网膜,软脊膜
4、.斜方,三角
5、三边孔、四边孔
6、肾,肋膈隐窝
7、正中神经,桡神经
8、尺动脉掌深支,桡动脉终支
9、食管,胸导管
10、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
11、腓骨颈、马蹄内翻足 12。脂肪层,膜性层
13、右肋弓,右腹直肌外缘
14、气管前筋膜,气管颈段
15、会阴浅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D;3D;4C;5C:6C,7C;8C;9D;10A,11D,12C,13A,14D,15B;16B;17C;18C;19C;20B
三、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
1、Alcock管为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穿经闭孔筋膜的裂隙,通常称阴部管。
2、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3、气管前筋膜包裹甲状腺形成甲状腺假被膜,称为甲状腺鞘。
4、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为肺段。左8右10段
5、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椎管壁的构成:前壁由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病变,如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黄韧带肥厚等因素,均可使椎管腔变形或狭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2、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盘膜裂隙。长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内外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腹股沟斜疝即从腹环斜行向下,经腹股沟管至皮下环而突出。
3、胆总管的分段与毗邻关系:(l)十二指肠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自胆总管起始部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为止。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走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即在此段进行。(2)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向下内方行于下腔静脉的前方,肝门静脉的右方。手术时常将示指插入网膜孔内,拇指放在十二指肠之前,以检查此段内有无结石存在。(3)胰腺段:弯向下外方,此段上部多由胰头后方经过;下部多被一薄层胰组织所覆盖,位于胆总管沟中。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此段胆总管常受累而出现梗阻性黄疽。(4)十二指肠壁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后略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壶腹周围及其附近有括约肌并向肠腔突出,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大乳头。
4、.以齿状线为标志,线以上由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下动脉供应,线以下则由肛动脉供应。静脉在齿状线上下各形成一个静脉丛,线上方的静脉丛位于粘膜下层内,主要经直肠上静脉回流至肝门静脉;线以下的静脉丛位于肛管皮肤的深面,主要经肛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系。齿状线以上由内脏神经分布,线以下由躯体神经分布。
5、胸膜积液时,常在肩胛线上第8或第9肋间靠近下位肋骨的上缘穿刺;可借肩胛下角作为标志确定穿刺点。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肌层→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内筋膜→肋胸膜才能到达胸膜腔抽出积液。
五、论述题(10分)
阑尾为一蚓状盲突,多位于右髂窝内。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其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距右髂前上棘3.5-5cm处,称McBurney点;或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Lanz点,阑尾炎时该点常有明显压痛。阑尾属腹膜内位器官,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悬附于肠系膜下端,因此阑尾位置可变,炎症时产生的症状、体征也不相同。据统计,阑尾常见的位置顺序如下:①回肠前位:约占28%,阑尾在回肠末部前方,尖向左上,炎症时右下腹压痛明显。②盆
位:约占26%,阑尾跨腰大肌前面入盆腔,尖端可触及闭孔内肌或盆腔脏器,炎症时可刺激腰大肌(伸髋时疼痛)或闭孔内肌(屈髋内旋时疼痛),也可出现膀胱、直肠等刺激症状。③盲肠后位:约占24%,阑尾在盲肠后方,髂肌前面,尖端向上,一般仍有系膜,为腹膜内位,少数在壁腹膜外与髂肌相贴。盲肠后位阑尾发炎时腹壁体征不明显,但常刺激髂肌,影响伸髋,甚至形成腹膜后隙脓肿。④回肠后位:约占8%,阑尾在回肠末段后方,尖端指向左上,炎症时腹壁体征出现较晚,容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盲肠下位:约占6%,阑尾在盲肠后下,尖指向右下方。此外,少数尚有高位阑尾(在右肝下方)、盲肠壁浆膜下阑尾以及左下腹位阑尾等,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阑尾长短差异较大,一般5-7cm,直径05-0.6cm,阑尾系膜短小者往往蜷曲。阑尾腔开口于盲肠内面回盲瓣下2-3cm处。成年后阑尾内腔变窄,易为粪石梗阻,引起炎症;中年后阑尾腔往往闭合消失。阑尾壁与其他部位肠管相似,有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环形肌在阑尾根部增厚,有类似括约肌的作用。阑尾壁富含淋巴组织,肌层薄,因此,容易发炎,也易穿孔。
阑尾直视手术切口常选用麦氏切口(右下腹斜切口);切口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寻找的方法是三条结肠带的汇聚处。
第二篇:10年局解试题答案A
《局解解剖学》试题A卷答案
(09级临床医学专业适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额肌,枕肌
2、椎前筋膜,脊柱颈段
3、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4、乳房、胸肌筋膜
5、腓肠肌内侧皮神经、腓神经
6、肺血管,支气管血管,7、阑尾根部,脐与右髂前上棘
8、腱纤维鞘,腱滑膜鞘
9、桡神经、肱深血管
10、胃小弯,十二指肠上端
11、硬脊膜、椎管内骨膜
12、喉上神经,喉下神经
13、心包前下窦,心包前壁与下壁
14、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15尿生殖隔下筋膜,尿生殖隔上筋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2A,3C,4C,5C;6D;7C;8C;9D;10A;11B;12A;13A;14A;15C:16C 17B;18B;19B;20C
三、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
1、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2、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3、Glisson系统由血管周围纤维囊(Glisson囊)包绕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肝管形成,Glisson系统分布于肝段内。
4、乳糜池是位于第一腰椎的前方的梭形膨大,为胸导管的起始部,由左右腰干和一条肠干汇合而成。
5、又叫会阴体,是位于会阴中部的腱性组织,为会阴部许多肌所附着处,具有加固盆底的作用,是会阴部手术的重要标志。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腮腺内有血管神经纵横穿行:纵行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的分支。
2、(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3)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4)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相交通。(5)乳房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6)乳房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
3、(1)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为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上缘游离,下缘和外侧缘分别与盆底和盆侧壁的腹膜移行。子宫阔韧带包裹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圆韧带,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主韧带:又称子宫颈横韧带,位于子宫阔韧带基底部,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呈扇形连于子宫颈与盆侧壁之间。有固定子宫颈,维持子宫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作用,承托子宫,防止子宫脱垂。
(3)子宫圆韧带:呈圆索状,起自子宫角,输卵管附着部的前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内弯向盆侧壁,到腹壁下动脉外侧,经深环入腹股沟管,出浅环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皮下,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4)骶子宫韧带:起自子宫颈后面,向后呈弓形绕过直肠外侧,附着于骶骨前面。其表面的腹膜为直肠子宫襞。该韧带向后上方牵引子宫颈,防止子宫前移,维持子宫前屈。
(5)耻骨子宫韧带:起自子宫颈前面,向前呈弓形绕过膀胱外侧,附着于耻骨盆面,韧带表面的腹膜为膀胱子宫襞,有限制子宫后倾后屈的作用。
4、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的前面有皮肤、浅深筋膜、肌群及甲状腺鞘;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气管、咽与食管及喉返神经;后外侧与颈动脉鞘、颈交感干相邻。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等;如向后外侧压迫颈交感干,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5、膈下间隙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可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可分为右肝下间隙、左肝下间隙,后者又可被小网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此外,还有膈下腹膜外间隙。上述任何一个间隙发生脓肿,均称为膈下脓肿。
五、论述题(10分)
(l)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干,向左上方经胃胰襞深面至贲门附近,转向前下,在肝胃韧带内循胃小弯右下行,终支多与胃右动脉吻合。胃左动脉在贲门处分出食管支营养食管;行经胃小弯时发5-6支至胃前、后壁,(2)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也可起于肝固有动脉左支、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下行至幽门上缘,转向左上,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走行,终支多与胃左动脉吻合成胃小弯动脉弓,沿途分支至胃前、后壁。
(3)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大网膜前两层腹膜间沿胃大弯左行,终支与胃左动脉吻合,沿途分支营养胃前、后壁和大网膜。
(4)胃网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或其脾支,经胃脾韧带入大网膜前两层腹膜间,沿胃大弯右行,终支多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形成胃大弯动脉弓,行程中分支至胃前、后壁和大网膜。
(5)胃短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或其分支,一般3-5支,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前、后壁。
(6)胃后动脉:起于脾动脉或其上极支,上行于网膜囊后壁腹膜后方,经胃膈韧带至胃底后壁。此外,左膈下动脉也可发l-2小支分布于胃底上部和贲门。这些小支对胃大部切除术后保证残留胃的血供有一定意义。
(7)胃大部切除术的标志:常在第1、2胃壁分支间切断胃小弯;常从第1胃壁支与胃短动脉间在胃大弯侧切断胃壁。
(8)毕罗氏Ⅰ式:操作简便,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所以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少,适用于单纯性的胃溃疡。
(9)毕罗氏Ⅱ式: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缺点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的改变较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多,有的并发症甚为严重。
第三篇:局解感想
局解课感想
这学期是我们开始学习医学的第一学期,九周的时间就学完了系统解剖,紧接着就是充满刺激与挑战的局部解剖。有些想学医的人报考中医院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中医不需要上局解课,不可否认当初我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我们的这个专业偏偏要上局解课,而且这门课程对我们的要求还很高。在开始这门课之前,也曾经问过许多师兄师姐的感受,他们都是一脸平静的说“没什么的。”但是局解课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心里有点怕,但是对于这门课程的期待程度绝对是超出了害怕。
开始动手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老师先进性了理论的讲解,然后男生们就去搬尸体。趁这功夫,我就开始全副武装起来:口罩,白大褂,手套。当我把刀片装好,举在手里的时候,真的很有大夫要站上手术台进行手术的感觉,好想就马上动手,紧张但是很兴奋。不一会儿,载着尸体的车推了进来,还好有了前面系解得铺垫,连支离破碎的都不觉得怎样,更何况是一个完整的,紧张的感觉一下子不见了。味道也不像想象中那样的刺激,毕竟武装的不错。我们分到的这个尸体也不是那么狰狞,只是比起同伴的那具尸体,我们的似乎胖了些,这意味着他的浅筋膜厚一些,剥起来痛苦一些;不过也有个好处,这在之后这些课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那就是不怕切得厚一些,不怕切断什么,就怕你不敢切,因为他的皮好硬好厚,浅筋膜实在太厚。
第一节课是做胸前区,虽然不是我来主刀,但是我好想动手,向我的同学争取到了动第一刀的机会。我从胸骨柄上缘的中点沿前正中线切刀胸骨柄,又切了一刀到剑肩峰,从剑突切沿肋弓又切了一刀,然后开始剥皮,刚开始剥得很薄很好,但是越是剥,从尸体中散发出来的福尔马林的味道就越浓,眼泪在眼眶里不断的转,马上就要掉下来似的,于是我便退了下来,做起了助手,我的第一次动手就这样在泪水中结束了。但是我对于这门课的惧怕心理一点都不存在了,不过如此而已。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都是我们组的主角,我负责的是腋窝,臂部和肘窝。腋窝被认为是最具难度和挑战的部位,大家都不愿做,我就自告奋勇了,越是有难度,做出来就会越有成就感。在这几周里,我真是太投入了,一闭上眼睛眼前出现的就是那些血管和神经,连做梦都会梦到在解剖尸体,但是那些梦并不是噩梦,我唯一一次被吓醒,是因为梦到我把血管和神经都切断了。我们的尸体的前臂是竖直向上的,五指紧握,我们都估计他在死的时候很痛苦,可是他的这个姿势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在操作中带给我好多的麻烦。我一个人在做,旁边必须有两个人帮我压着他的前臂,并且往外拉,我才能够看清楚,刚开始做的时候真是处处小心,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统统都留着,两节课下来虽说是什么结构都没有破坏,但是进展缓慢,而且那些没有用的静脉往往影响血管和神经的游离和更深层结构的寻找。于是我痛下决心,把没有用的静脉剪掉,慢慢的往深处寻找结构,一根根粗大的神经和血管被游离了出来,真的好有成就感。但是对这一堆神经和血管的辨认可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有的和书上和图谱上的描述表较相似很好确认,有的很难认,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把桡神经当成了也神经。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学习系解的东西还不是很扎实,对于有些概念比较模糊,对于理论和实际的标本不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造成了操作中走了些弯路。于是在接下来做肘窝的时候,我先是很认真地对照图谱看了几遍理论知识,而后在确认结构的时候在心里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因为它起自哪,穿过哪,止于哪,因此我才判断它是什么血管和神经,这样一来果然好多了,效率提高了不少。
现在我已经通过了所有考试,完成了这门课程。现在的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解剖室里的味道,根本不用口罩来武装自己。甚至跑到局解室里吃东西都是很无所谓的事情,现在觉得局解真是没什么的。虽然我已经完成了我要做的内容,但是每节课我还是会帮助同组的人一起做,在他们考试的时候我也会凑上去听一下他们的内容。我们上这门课不是为了得一个分数,我们必须要把每一个结构都认准认清楚,现在我把桡动脉认成了腋动脉只是扣一些分数,将来把一个穴位认错了,可能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课本中的东西背得再熟练,在实践中不会用也是不行的,动手操作能力差也是不行的。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是我上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了。
第四篇:局解问答题总结
1:结肠淋巴结的名称和分布?
答:结肠的淋巴管穿出肠壁后沿血管走行,行程中有四组淋巴结:
(1):结肠壁上淋巴结:位于肠壁浆膜深面,数量少;
(2):结肠旁淋巴结:沿边缘动脉排列;
(3):中间淋巴结:沿各结肠动脉排列;
(4):肠系膜上,下淋巴结:分别位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的根部。
2:椎动脉的行程与分段?
答:行程: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沿前斜角肌内侧上行,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继经枕下三角入颅。
分段:第1段自起始处至入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
第2段穿经第6~1颈椎横突孔;
第3段经枕下三角的椎动脉沟和枕骨大孔入颅;
第4段为颅内段。
3:面神经的颅外行程及分段?第3段的5大分支?
答:颅外行程: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
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5组分支,支配面肌。
分段:第1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和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
第2段:为腮腺内段;
第3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
第3段的5大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4:腮腺管的行程,开口,体表投影?
答:行程:在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穿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
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粘膜上。
*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5.颈丛麻醉的位置:P
43答:颈丛皮支(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枕小神经)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手术阻滞麻醉的穿刺点。
6.结肠下区的间隙,旁沟及交通:P135 P137~138
答:(1)左肠系膜窦:可向下进入盆腔。
(2)右肠系膜窦:周围近乎封闭,无交通,不易扩散。
(3)左结肠旁沟:只能向下进盆腔。
(4)右结肠旁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和盆腔。
7.颈部的间隙及交通。P4
5答:(1)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深浅两层而相互构成。
(2)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向下可通胸腔。
(3)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可向下至后纵隔,并蔓延至胸腔。
(4)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可经腋鞘扩散至腋窝,也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膈。
8.气管切开徐经过哪些结构?体位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P
52答:由浅及深需要经过: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体位及注意事项:头应严格保持正中位并尽量后仰,以免伤及食管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及幼儿的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固实行气管切开术时,应在第2~3或4~5气管软骨进行切开。9.股环的各壁结构?
答:股环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10.颅顶软组织腱膜下的结构特点?
答:颅顶软组织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的间隙,此隙范围较广,移动性大,腱膜下间隙出血,易广泛蔓延。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及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此层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层。
11.气管前间隙组成及内容物?
答: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形成气管前间隙。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12.胸前神经的分布?
答:1.锁骨上神经分布于胸前上部的皮肤
2.第2肋间神经皮支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分
布于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分布于肋弓平面,肋间神经皮支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测定麻
醉平面和诊断脊髓损伤的阶段。(节段性,重叠性)
13.以阑尾炎为准切开腹壁层次结构?
答:(1)阑尾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点,即麦氏点。由浅到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机及其筋膜、腹膜外组织及其腹膜。
如何寻找阑尾根部:盲肠壁的三条结肠带下端会聚续于阑尾的根部,是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根部。
14.腮腺鞘的构成特点及意义?
答:构成特点:腮腺鞘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绕腮腺构成腮腺鞘。
意义: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许多小隔深入腺体,将其分隔为许多小叶,因此腮腺炎化脓时不易扩散,应引流每个脓腔。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脓肿时,易穿过深层,扩散到咽旁间隙,引起咽旁脓肿。
15.左肺上叶下叶有哪些分段?
答:左肺被裂隙分为上下两叶。上叶:尖后段,前段,上舌段,下舌段。下叶:上段,内侧前底段,外侧底段,后底段。
16.阑尾的种类名称,位置?
答:阑尾的位置共有8种:1.回肠前位:回肠末端前方,尖向左上。2.盆部:跨腰大肌前面入盆腔,尖端可触及闭孔内肌或盆腔脏器。3.盲肠后位:盲肠后方,髂肌前面,尖端向上。4.回肠后位:回肠末端后方,尖向左上。5.盲肠下位:在盲肠后下,尖向右下方6.高位阑尾:右肝下方7.盲肠壁浆膜下阑尾8.左下腹位阑尾
17.椎管的形态与内容物的配布关系?
答:形态(横断面):颈段上部近枕骨大孔处近似圆形,往下为三角形;胸段大致呈圆形;腰段上、中部呈三角形,下部呈三叶形;骶段呈扁三角形。
一般将椎管分为中央管和神经根管,中央管是脊髓及其被膜所占部位,神经根管是椎管外侧部脊神经根所占部位,临床上又称侧隐窝。
18.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层次结构注意事项?
答:部位:临床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中部进针。以免伤及肋间神经和血管。
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壁肌→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肋膈隐窝。注意事项:穿刺应在下肋上缘进针,以免伤及血管神经。右侧穿刺时避免损伤肝。19腹腔各壁薄弱区及发生的疝?
答:腹前壁:(1)腹股沟管:是发生腹股沟斜疝的部位
(2)腹股沟三角:发生腹股沟直疝.(3)腹白线:形成白线疝。
(4)脐环:脐疝。
(5)股环:股疝。
腹后壁:(6)腰上三角:腰疝
(7)腰下三角:腰疝
膈:(8)腰肋三角:膈疝
(9)胸肋三角:膈疝
(10)食管裂孔:食管裂孔疝
20:胃的周围韧带和血管?
答:(1)胃结肠韧带:胃网膜左A,V脉,胃网膜右A,V脉;
(2)肝胃韧带:胃左A,V脉,胃右A,V脉;
(3)胃脾韧带:胃网膜左A,V脉,胃短A,V脉;
(4)胃胰韧带:
(5)胃膈韧带:胃后A,V脉
名词解释
1.小脑幕:是一个由硬脑膜形成的宽阔的半月壁,介于大脑半球枕叶和小脑之间,并构成了颅后窝的顶。小脑幕切迹前缘游离呈弧形缺口称幕切迹。
2..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屈肌总腱鞘包裹的指浅,深屈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
3.,踝管: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关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围成的结构。
4.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略呈向下开口的斜方形,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盆腔。
5.右肠系膜窦:位于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之间,呈三角形,周围近乎封闭,窦内感染积脓时不易扩散。
6.胸肌间隙: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的间隙称胸肌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2~3个胸肌间淋巴结。
7.囊鞘间隙:甲状腺鞘和甲状腺外膜二者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囊鞘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
8.头皮:头部浅层的皮肤和浅筋膜紧密相连与坚韧的帽状腱膜的三层和称头皮。
9.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的夹角。
10,.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11.钩椎关节:相邻颈椎的椎体沟和唇缘共同组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
12.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称腹股沟三角。
13.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14.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15.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的三角,称肌三角。
16.咬肌间隙 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上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穿入咬肌。许多牙源性感染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17.乳房后间隙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
18.股环 股管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19.提携角 臂轴与前臂轴在肘部相交并构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提携角。
20.咽后间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第五篇:局解实习报告
RECORD SHEET FOR DISSECTION PROCEDUREDate:
Members: 熊莹,张淑敏,印小毛,程雨,梅林
Operator: 梅林
Assistant: 熊莹
Region of Dissection: 下肢Ⅰ
Dissection Record:
(1)翻皮:自耻骨结节下方处向向外侧剥离前片皮瓣,稍向后剥离后片皮瓣。
(2)解剖浅筋膜:1.沿腹股沟切开浅筋膜,分清深浅两层。
2.检查皮神经:从股前区上部前外侧开始,钝性分离并清除浅筋膜,在 髂前上棘下方5~10cm处,寻找股外侧皮神经;另外可找到股神经前皮支和闭孔神经的皮支。
3.修洁大隐静脉及其属支、浅动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在股内侧区的中 份纵切浅筋膜,找出大隐静脉,向下修洁至膝内侧髌骨后方约10cm;向上追踪到耻骨结节 外下方穿筛筋膜处。在附近可见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腹股沟上浅淋巴结和腹股沟下浅淋巴 结。寻找和修洁大隐静脉附近侧段的属支:①腹壁浅静脉②旋髂浅静脉③阴部外静脉④股内 侧浅静脉⑤股外侧浅静脉
(4)观察阔筋膜和隐静脉裂孔
(5)暴露深层结构:自髂前上棘稍下方向下沿髂胫束前缘做纵形切口阔筋
膜,直至髌骨外侧缘,再沿腹股沟韧带下方切断阔筋膜,将阔筋膜向内下方翻开,暴露深层 结构。
(6)解剖股三角:
① 修洁股三角边界和检查股鞘内容: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 上界:腹股沟韧带。股鞘位于股三角内侧部,自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做一纵形切口,切开 股鞘前壁,并翻向两侧。查看股鞘北两个筋膜分为三个腔隙:外侧:股动脉;中间:股静脉; 内侧:股管。用手指探查其上口(股环),辨认股环各界: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 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分隔股静脉与股环的纤维隔。
② 修洁 检查股动脉分支:修洁股动脉并将其向内侧牵起,可见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由 股动脉后外侧壁发出股深动脉,进入长收肌深面。股深动脉在股三角内发出旋骨内动脉和旋 股外侧动脉。修洁旋股内侧动脉,其向后内侧走行,经髂腰肌和耻骨肌之间,至股后区。外侧牵拉缝匠肌,可见旋股外侧动脉向外侧行至股直肌深面,分为升、降和横三支。
③ 修洁股静脉:保留大隐静脉和股深静脉主干。
④ 显露和检查股神经及其分布。
RECORD SHEET FOR DISSECTION PROCEDUREDate:
⑤ 显露股三角底:将股神经和股血管提起,由内到外: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
(6)解剖收肌管:切开前壁,观察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及其位置关系。
(7)观察股四头肌
(8)检查股内侧区的肌肉、血管和神经: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切断
长收肌,暴露短收肌和闭孔神经前支。向前拉起短收肌,见闭孔神经后支。另外还有大收肌。
Structures which have been exposed:
1.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 外侧浅静脉)
2.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闭孔神经的皮支
3.股动脉及其分支,旋股内,外侧动脉,股静脉和股管,股神经
4.股四头肌,长收肌,耻骨肌,髂腰肌,短收肌,大收肌
Structures which were unexposed or injured:
Signature:
Estimate from other members(Signature i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