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母亲是条河》有感

时间:2019-05-13 23:3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母亲是条河》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母亲是条河》有感》。

第一篇:读《母亲是条河》有感

读《母亲是条河》有感

有一种爱,撕心裂肺,撼天动地,任何文字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它不分国度,不分种族,不分肤色,它是世界上共同的大爱。————题记

一开始被《母亲是条河》吸引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阅读有关歌颂世间爱之伟大的书籍,然后我就看了这本书的概括,周翠与叶秀两位至亲的姐妹共同送走各自的丈夫李长生和赵建国两位亲如手足的青年参军。后来李长生作为英雄凯旋,赵建国确为救长生而死于战场。为了履行对生死战友的诺言,长生承担起了照顾叶秀的生活,日久生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与叶秀发生了一夜情,叶秀生下了李宝军。

世事难料,两年后建国竟活着回来了,原来他做了两年的俘虏,所以其间毫无音讯。这下纸包不住火了,长生与叶秀的事被全村的人们知道了,全村顿时闹得沸沸扬扬,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这两个家庭,周翠痛恨长生,把家弄得鸡飞狗跳;建国则怒发冲冠,决定把李宝军送给一对没有孩子的青年夫妇,并决定要带着叶秀远离这个地方,永远不会再踏进这个村子一步。听着李宝军“妈妈,我要妈妈”撕心裂肺的叫喊,周翠丢下洗着的衣服跑到桥头把宝军抢过来并把他当成亲孩子养大。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来长生在建水库时为救罗小贵活活被炸死了,周翠一夜之间好像苍老了许多,三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全压在了周翠的肩上。

为了支撑这个家庭,周翠起早摸黑地干活,白天在田里挥汗如雨,晚上借助昏暗的烛光编席子,从未睡个安乐觉。孩子们渐渐长大,个个都念书了,孩子们的学费确实是个难题,周翠根本无力支付,为了凑齐孩子们的学费,周翠做了卑鄙无耻乡长梁文道家的保姆,虽然自己家与梁文道有过节。后来为了村里能通电,能够领到救济粮,能够贷到款把水库建成,也为了孩子能够继续念书,这些重重的压力狠狠地压在周翠柔弱的肩上,她委屈地成为梁文道的妻子。不过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争气,成绩都很好。不久,三个孩子跟踪周翠并知道此事,三个孩子都很恨母亲,大桃自己辍学并担任起母亲的责任照顾妹妹双桃和弟弟宝军。周翠很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她决定今后不管日子再怎么地难过,债务如何的繁重,自己也要撑下去,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周翠哭着求孩子原谅自己的糊涂,孩子们从小也深知母亲的不易,母亲的辛酸与艰难,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大桃帮着母亲一起撑起了这个家,但宝军和双桃的学费还是不容易凑齐,为此宝军逃课帮人家运煤赚钱,结果成绩退步了二十几名,校长也不答应把他的学费减半。母亲知后并没责骂宝军,而是狠锤自己的心,恨自己无能,跪在地上痛哭,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围着母亲哭喊。不过周翠想起了长生,又变得坚强起来,自己不能倒下,要让孩子们继续念书,要对得起九泉之下的长生,要让长生走得安心。她不仅和大桃不辞辛苦地天还没亮就走过几百里的山路到镇上卖蔬菜,不论风雨;她还在河边做起了摆渡者,一次一次地背着人或货物过河。日子过得很辛苦,很累,但是她还是熬过来了,她羸弱的身子骨里透着坚强与不屈。

时光飞逝,宝军和双桃都已是高三的学生,高考马上就要来临了,宝军和双桃都很兴奋很激动,但也很担心,毕竟大学的学费很昂贵。全村商量着好不容易村里一下出了两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同一家的孩子,实在是稀事。周翠咬着牙,不知怎么开口,只有一个人可以读大学,到底谁没得读。村支书开了口,周翠拉着双桃的手,两人早已泪眼婆娑,说:“宝军全校第一,他书念得好,让他读,你不会怪娘吧!”就这样双桃跟着村里的二狗外出打工了。宝军的学费实在是太贵了,周翠只得靠多次卖血支撑宝军的生活费。大桃为了建个新房,因为原先的房子摇摇欲坠,已残破得不能住人了,嫁给了另一个村里的死了媳妇的全麦,虽然大桃和二狗互相相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周翠因为修电灯泡而被电了,住院花了好几千,并且大桃也被全麦骗了,连建房的钱也是借来的,家里的负担突然重了很多。后来大桃死于难产,周翠毫不犹豫地收养了全麦前妻的孩子小石头,毫无疑问,家庭过得更加拮据。因为宝军刻苦勤奋,如饥似渴的学习,他以北京大学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无奈,周翠只得将宝军还

给叶秀,因为建国和叶秀在城市过得还不错,建国通过一些小手段一步一步爬上了局长的位子,叶秀也成为了一名会计员,他们也有了青青这个孩子;再说自己实在是无力承担宝军出国留学的费用。周翠便把宝军的身世告诉了宝军,坚决把宝军还给叶秀,宝军死活不愿意承认叶秀这个妈妈,不肯去念书,周翠哭着骂道:“你要是不认叶秀,不去读书,就永远也别叫我妈,我没你这么个不孝子。”宝军哭后答应去叶秀家,他在日记里写道:因为母亲的伟大,我不会恨父亲,不会恨所有的人。

令我最感动的是周翠博大的胸襟,不仅原谅了长生,还收养宝军且供宝军读书,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没得读;还有我佩服她的坚强与奋斗,为了孩子们,她在半夜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推着沉重的蔬菜,她在大冷天挽着裤脚一趟一趟地走过那冷冷的河;她实在是一位平凡又无比伟大的母亲。

当宝军病了,发烧烧得厉害,她紧张得要命,发疯似的抱着宝军冲出家门,一直往镇上的方向抱去,幸好半路拦到一辆拖拉机及时地把宝军送到医院,否则宝军可能性命不保;当宝军上学的学费不够时,她断断续续的去卖血,就怕孩子没书念;当宝军死活不认叶秀这母亲时,她决然不承认宝军这个不孝子,用她无比宽容的行为唤起宝军的良知。

周翠,这个一生为他人劳碌,为他人而活的妇女,实在是值得我们给予崇高的评价和深深的敬佩。她一生历经坎坷,不论她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多么狂妄肆虐的暴风雨,亦是满满的荆棘,她永远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坚强、宽容、任劳任怨、伟大的农村妇女形象。

母亲,世间最善良的母亲,世间最伟大的母亲,世间最具爱心的母亲,你们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我们作为孩子往往会忽略你们的关怀与操劳,也许是因为这爱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它就像我们的一种习惯,平常的让我们根本就没注意到。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一定不要辜负父母的爱,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很多

东西只有当我们真正失去后,我们才会真正地意识到它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地珍贵,正如时光一去不复返,很多事物都是一旦失去就不能重来,所以我们要用心体验身边的一切事物。

第二篇:母亲是条河

你是一条河

一直很喜欢池莉的作品。

在当代女作家中我比较喜欢读迟子建,严歌苓,须一瓜和池莉的作品。和前面几个女作家相比,池莉的小说总是比较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写一些最底层民众的生活和生存的状态。而池莉的作品近几年来也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并且有很高的收视率。这与她的作品中人物在电视剧中的可塑性强有很大的关系。

读完你是一条河后,让我对母亲的形象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她确实是一条河。而像我们这样的子女就像河里的石子。在被河水洗刷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了棱角和锐气。这正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的教导,的确让叛逆的我们感到很受束缚很反感。在河水洗刷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所有的石子已经成了鹅卵石,圆润而又结实。它们集体的感谢河水的造化。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我们在母亲老了的时候,我们身为人父人母的时候才会更多的理解母亲,想重新去爱母亲。可是岁月就像一把沙,流走了就不再回头。母亲离我们永远而去的时候,我们只有深深的忏悔和无尽的伤悲。

作品中的辣椒,她坚忍,乐观。在失去了丈夫之后她承担起抚养八个孩子的重任。尽管她没有对每一个孩子都尽了母爱的关怀,或是有的孩子的悲剧是她一手造成的,可是她把八个孩子都养大成人了。一个寡妇,八个孩子。想想就很沉重。在她死后,埋怨她的,恨她的,希望能受她重视的子女们还是无法摆脱亲情的血缘,他们都悔恨的要

命。他们后悔没有更早的认识他们这位伟大的母亲。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她娴熟的技巧刻画的人物,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社会历史的重大事件成了展现人物的舞台,琐碎枯燥的日常生活成了揭示人物性格的线索。芸芸众生只是宇宙中一粒尘埃,各自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利益而争斗。无奈却又不得不做。人生!

母亲这个形象出现在几乎每个作家的笔下,希望以后能更多的读到精彩的小说,精彩的母亲形象。

这是研究生开学之后第一次的读后感,不成熟,不连贯,希望以后能逐渐完善。做到理论和作品相结合。

第三篇:读《母亲》有感

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写过许多举世闻名的文章,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母亲这篇小说则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

《母亲》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反帝国主义分子行动和人民的觉醒。这篇小说曾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母亲》的主人公是巴威尔。巴威尔是反帝国的首领,他们经常散发传单和传阅进步的革命书籍,当巴威尔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时非常支持。在儿子的影响下,她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母亲》这本书我虽然看不透澈,但从对人物的刻画、人物语气和神态的描写以及周边环境的体会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状况,理解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心情。他们每完成一次任务都冒着很大的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暴露,一不警惕就可能掉进陷阱,他们每天都在生死之间游动。我非常佩服他们,为了众人的幸福他们不惜牺牲自己······。

这本书十分感人,我很喜欢。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把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

第四篇: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就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母亲》带给我的思考:要有好的生活就要有好的知识,要学好知识就要学会学习与实践。当然,读一本好书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整个寒假不见得就只学作业不看书吧!这样也未免太浪费时间了吧!我翻了翻书架,想找本适合自己看的书,对了,就是它——《母亲》。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虽然在高尔基前,有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对工人的生活都有所表现,但是那些作家总是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而《母亲》他第一次深刻的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其政党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历史地具体地描写工人阶级革命时期的典型个性和典型环境。

《母亲》让我深刻地感受了母亲,巴威尔及其其他无产阶级的人物,他们也有自己的英雄形像,同时我也在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在其他作家的眼中工人就是社会的牺牲品?难道工人生来就是当牺牲品的吗?难道工人就没有自己的英雄形象吗?难道工人就应该低人一等吗?不,在革命时期工人也有自己典型性格和环境,他们也是支撑社会的英雄。我脑中又泛起曾经有过的一种想法:革命者没有感情吗?这本书却十分肯定的推掉我这种想法,“它”通过描写革命者美好的情操和无产阶级人性美,深刻揭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让我不得承认革命者是有感情的,而且他们的情感世界比平凡人来的丰富、精彩。

第五篇: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

我以前虽然读过高尔基的《海燕》,但是对高尔基还是不了解。看了高尔基的《母亲》后,我觉得高尔基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像刘禹锡在秋天里髙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他也另辟蹊径,他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并把他们描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牺牲品。在他的笔下工人是坚强不屈的,他们组织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

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创新精神,不要墨守成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第一个将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将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傻瓜”,我们若一味的跟在别人的后面就什么也不会得到。“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才有自己的成就。如果一个人没有创新,他就不会有所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它就会停滞不前,不会进步。《母亲》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当读到“他们的全部生活被那年深日久牢不可破的习惯所束缚,每天所想所做的都是老一套。没有人有改变这种生活的愿望。”时,我觉得那些工人真的好可怜。他们每天被压迫着,向坟墓一步步迈进,没有东西能驱散他们的疲劳和痛苦,只能用烈酒来刺激他们的胃,麻痹他们的神经。钳工米哈伊尔·弗拉索夫就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打妻子跟儿子。他死后,他的儿子巴维尔也喝得醉醺醺的,当母亲制止他时,他却说大家都在喝,甚至后来巴维尔他们引起军官的注意,也是因为他们不喝酒、不胡闹。这些工人真是悲哀。习惯,让他们麻木、愚昧,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种生活。他们习惯了忍受,认为一切变化只能加重压迫。“习惯”真的很可怕。它使人的思维模式固化,想象力散失,甚至忽略很多精彩的细节。当我们习惯了父母的爱护、朋友的关心时,我们就会对友情、亲情很冷淡、漠不关心,认为他们对自己好都是理所当然,从未想过自己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也从没想过当我们满不在乎时,他们是否会伤心、难过。当亲人、朋友都离我们而去时,我们才恍然悔悟:爱我们,不是他们的责任、义务,不止需要他们付出,我们也需要付出。爱,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的。

我觉得自己也在习惯中变得堕落了,习惯了大学的轻松,习惯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习惯了临考前的一两个星期再备考·····刚进大学时,我对大学60分嗤之以鼻,对考前找试题认为是作弊,对选修课做别的作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现在,那些我曾经无法接受的东西正在我身上上演。似乎大学没逃过课,大学就白读了一样。

我觉得我们的书真是白读了。我们不如巴维尔,虽然他开始跟其他年轻工人一样:参加舞会、喝酒,但后来他离开了一般的青年工人常走的旧路,他口中没有了粗暴和凶狠的话,举止变得朴实、柔和,对于母亲更是努力减轻她的负担,他偷偷地学习,领导工人们运动,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我们也不如母亲尼洛夫娜,她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她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

早期的母亲是蒙昧而没有自主意识的,在屈辱的答应丈夫的求婚之后,她的一切都依靠于她的丈夫,而且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她必须以丈夫为中心。但在丈夫眼中,她只配用混蛋来形容。她和所有的旧社会的妇女一样,身上有着“夫权”、“神权”及“政权”的三重束缚,这不但是压迫母亲的三座大山,这也是推翻压迫寻找幸福的动力。她的骨子里有对新事物的害怕,当巴维尔的表现与其他人不一样时,她就焦虑不安,即使儿子不断向她灌输真理,让她目感到“一种思想所不能捉摸的伟大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母亲是真正了解儿子和同志们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她仍然是不安的,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她仍然选择轻轻的哭泣并伴随着淡淡的恐惧,她对革命的支持只是因为对儿子的爱。在儿子因“沼地的戈比”事件被捕后,母亲将巴维尔他们宣传革命的小册子带进了工厂。当时母亲高兴极了,因为巴维尔能很快被放出来了。

爱,真的很伟大!它让母亲从胆小怕事、隐忍而听由天命的人变成一个面对军官若无其事、信心十足的人;它让母亲从麻木无知、对未知物恐惧的人变成一个投身革命、寻求真理的人。其实,不仅仅是高尔基笔下的母亲,现实中的每一位母亲都很伟大。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一些超乎她们能力的事。像我的妈妈,为了供我们读书,不得不跟着一群男人搬钢管,做苦力。我跟我妈走在一起,别人总是笑她矮,可是有谁知道她一直承受着不是她所能背负的重担。虽然说父母都是孩子的避风港,但是,我觉得我妈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的更多些。因为爸爸的沉默寡言,许多事都是妈妈在处理。

在革命事业中,尼诺夫娜总是主动地、忘我地、高度负责地完成党交给她的任务,她不惧怕危险,“您真不应该问我怕不怕。”高涨的革命热情,使她忽略了危险性,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幸福感使她热烈的希望表达自己的工作需求。她已经成长为一名革命者,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她冒着生命危险,自告奋勇地送儿子的演说稿,在火车站,母亲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但她的心仍是自豪与快乐的,她觉得“十分爽快”。母亲真是一个了不起的革命者!其实,从小娇生惯养的娜塔莎,在监狱八天没吃东西的萨申卡,他们都是了不起的革命者。这让我眼前浮现出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拼搏,为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浴血奋战的场景;也让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现象已淡出了我们的实现。但是我们还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身上肩负的责任还很重。在大学里,学生的利益心很重,结交的朋友有权有势的学生会干部,借着民主选举大搞人际网·····我觉得我们如迷茫期的尼诺夫娜,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认知上升到国家,不再着眼于个人的利益,而是国家的、民族的利益。我们应该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

合上这本书我仍感到热血沸腾,为那些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尽管现在不需要我们去干革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工作、学习,遇到困难要坚强不屈,勇敢地面对;要爱亲人、朋友,爱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41040113 周静

下载读《母亲是条河》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母亲是条河》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他与广大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

    读《梁家河》有感

    读《梁家河》一书有感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五月初出版发行,为了一睹为快,接到该书后,加班“一口气”就读完。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详细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

    读《梁家河》有感

    读《梁家河》有感 读完《梁家河》,我心中是不平静的。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身上那种浓厚的一心为民的情怀,这种情怀让我们肃然起敬,也值得我们学习。情怀是源于内心对......

    读《梁家河》有感

    读《梁家河》有感 这个时代的我们对于习主席所经历的的知青岁月其实是知之甚少的,或许从长辈口中听过一二,但却未曾深入了解过,或许总觉得那不过是一段已经远去的历史,或许觉得......

    读《童年河》有感

    读《童年河》有感 读赵丽宏的小说《童年河》,让我想起瓦尔特·本雅明的《驼背少年》。一样写的是童年,本雅明写的是19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赵丽宏写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

    读梁家河有感范文大全

    读《梁家河》有感 初读《梁家河》时便深深地被习主席那跌沓起伏的人生之路紧紧地吸引住,受时代的影响青年时期便与父母分开,从天之骄子到“黑帮子弟”,从衣食无忧到三餐不保,他......

    读《梁家河》有感

    读《梁家河》有感 一个15岁的城市少年,背着行囊,来到了陕北的黄土地上,看到的是与城市不一样的梁梁峁峁,还有那坐落在黄土地腹地的小山村,也许有那么一丁点的好奇,但一个15岁的少......

    读巨流河有感

    写给脚下美丽的南开 ——读齐邦媛《 巨流河》有感近日拜读了齐邦媛先生的自传《巨流河》,收获颇多,不只是其非凡的文学素养与潇洒的文笔,更为其一生中不凡的命运,以及命运中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