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作业通知
2012级本科、专科同学(除国际教育学院的同学外):
为顺利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现将本课程2013年暑假社会调查活动的方案发给你们,请互相转告并认真执行。
附件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2012级本专科学生2013年暑假社会调查活动方案
附件2:社会调查方法(课件)(见思政部网页下载专区)附件3:调查报告的排版要求
附件4:调查报告的写作模板及范文一
附件5:范文二
附件6:调查问卷模板
思政部2013年6月8日
第二篇:毛概作业
把青春奉献给中原
青春,多么壮丽的两个字,使我们人生最火红的年华,中原,多么骄傲的两个字,它是我们的亲亲家乡的代称,若把我们的青春奉献给亲爱的家乡,这是多么好的事啊!过去的五年,全省各级青联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展现了河南青年的时代风采,开创了青联事业的新局面。我们要坚持高举旗帜,巩固各族各界青年的共同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青联只有始终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旗,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思想共识,汇聚青春力量。五年来,省青联以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以引导广大青年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为根本目标,组织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原崛起献青春”和“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加深广大青年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增强广大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培养广大青年厚重的历史感和理性的社会观察。我们要坚持服务青年,推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生产力第一要素。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引领青年人才建功创业,是青联组织的战略性责任。青联只有把竭诚服务青年人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获得组织的影响力和社会的认可。五年来,省青联以“青年文明号示范行动”、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农村青年创业行动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培训各类农村青年人才20余万人。设立初始资金100万元的“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开展“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共表彰优秀创新青年300余名。举办“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青年创业大讲堂”等高层次论坛30余期,为22000多名青年企业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广泛开展“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选树了洪战辉、裴春亮、魏青刚、白洁、李隆等500余名优秀青年楷模。
我们要 坚持交流合作,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是振兴之基,合作是共赢之路。青联是青年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动青年走向世界、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五年来,省青联共接待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49个国家800余人次来访。先后选派我省优秀青年500余人次赴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青年友好国际交流活动。举办“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河南行”、“港澳台青年才俊中原行”、“寒门骄子港澳行”、“河南优秀学子代表台湾行”等活动,邀请港澳台青年1000余人次来豫寻根求源,有力促进了河南对外开放,展示了河南青年的开放形象。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青联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青联自身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联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对象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青联只有与时俱进、以创新为生命线,才能跟上形势,引领潮流,创造趋势。五年来,省青联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创新设置青联界别,打破条条框框,最大限度吸纳各族各界优秀人才,青联委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县(市、区)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吸纳了河南省青年商会等新会员团体。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做好《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组织工作细则》的调研反馈工作。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建立省青联网站和短信平台,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青年群体发生深刻变化、公众心理发生深刻变迁的新形势下,青联工作和建设正面临着深远的挑战。比如,如何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路径和载体,在利益主体多元现象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和而不同、寻求“最大公约数”,不断构筑各族各界青年和社会各阶层的“大共识”平台;如何进一步整合青联委员的个体优势,提高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发挥聚合效应,建立青联委员联系、服务和影响更多普通青年的“大家庭”平台;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和行业系统青联的工作指导,形成既能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能彰显整体合力的“大组织”平台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敢于碰硬,积极应对。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深感受到,青联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全国青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各团体会员的扎实工作,离不开各级青联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广大青联委员的众志成城和积极参与。
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始终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大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涵,是解决河南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人口、农业、文化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持续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以发展壮大实力,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提升形象,以发展赢得未来。
周恩来总理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教导我们,要为自己的的大家和小家服务,因为我们都是这个家中的一份子,古语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为我们的家乡的振兴作出贡献是责任,是件骄傲的事,所以我们要心系家乡,为振兴中原而奋斗。
当然,这一奋斗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红旗渠精神的支撑,红旗渠精神,更具有河南意义,河南正处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步时期和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爬坡时期,当代红旗渠精神将对河南的发展起到长远的精神引领作用。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但如果没有精神动力,没有高度的自觉,就不可能真做、真干。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繁重、困难很多,必须大力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难而不惧”,困难再大也要挺得住。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状况会持续改善,“吃饱肚子要为什么而奋斗”就成了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富而不惑”也给我们极大的提示,就是要像林州人那样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迷失、永不止步,不断翻越发展中的“无形之山”。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国家和外部尽可能多的支持,更需要全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需要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可以做的事情做起,“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可见,当代红旗渠精神可谓“及时雨”、“强心剂”、“健脑丸”,我们要用它来提升全省人民的斗志,让当代红旗渠精神之花结下累累硕果,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和之后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拉开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帷幕。神州大地从此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热浪,兴起了一波又一波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大潮,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雄浑乐章。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河南同全国一样,三十年来迈着思想不断解放的脚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奋勇前进,进入了发展河南、振兴河南、加快中原崛起的新时期,古老的中原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较大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围绕“崛起”谋发展,围绕“跨越”做文章,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新征程。
总结我省丰富而又生动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是动力,科学发展是要求,加快崛起是目的,四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我们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线,贯穿改革发展的始终,走出了一条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路子,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近年来,我们认真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自身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大胆突破传统的发展路子和工业化模式,明确提出了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一方面,我们坚持工业与农业两篇文章联手做,大抓工业强省不动摇,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狠抓农业基础不放松,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加大以工哺农力度,使工业大了,农业优了,形成了工农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分别跃居全国第五、第四位,粮食总产近四年连创历史新高,近两年均突破1000亿斤;今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月首次突破600亿元,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得到确立,农业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两大问题一起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全省的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大大增强。实践证明,这条发展之路符合我省实际,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跨越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这一新的发展思路的提出,就没有这几年发展的突破、实力的增强、影响的扩大和形象的提升,也就没有中央的肯定、外界的瞩目和群众的满意。实践在发展,条件在变化,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有灿烂辉煌的昨天,也有蓬勃发展的今天,更有充满希望的明天。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有3000多年河南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度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南宋以后,由于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河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一度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用创新的思维和勤奋的双手逐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大省。从经济发展看,我省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参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国际国内竞争合作中,开始了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从社会发展看,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群众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难度加大,和谐中原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努力建成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是时代的呼唤、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
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原崛起也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实践充分证明,越是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越是要解放思想;越是发展成绩大、形势好、水平高,越不能放松解放思想。我们要迎接新挑战、夺取新胜利,必须从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发展动力、完成中央嘱托、满足人民期待、实现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任务,解放思想的领域和重点也各有侧重。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思想解放,重点是突破发展的禁区和障碍,着力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使全党全国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二次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的思想解放,重点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着力解决的是发展方向、道路、重点和框架问题,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次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重点是实现科学发展,着力解决的是如何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从突破发展禁区到明确发展方向,到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新一轮解放思想是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的思想解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破除客观方面的不符合,不断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正站在河南光荣与梦想的交汇点上,河南青年的命运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生动实践紧密相连,河南青年的命运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目标紧密相连。河南青年,关键在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青年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气魄,用青年敢为天下先的果敢作风,用青年敢为天下先的无畏斗志,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滚滚洪流中勇立潮头,一步一个脚印,从胜利走向辉煌!
第三篇:毛概作业
党的领导团队的建设
姓名 班级学号
论文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得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总体水平和执政的能力,确保改革取得完满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小组,负责改革设计、统筹兼顾协调、整体 推进、督促 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地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关键词:党的领导
现在党的领导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变化,党政领导的优越感越来越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领导转行到企业做经营管理人员。由于党的领导一般具有领导能力,和良好的工作经验。管理能力一般较强,相当多的外资合资企业都比较乐以高薪接受这些人才的加盟。曾经做个很多调查以天津为例。该市一名副市长于1998年辞职去深圳一家公司做高级管理人员,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该市先后有十二名党政干部跳槽到企业做经营管理人员。当然也有一些领导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更
好的发挥自己才干的场所,依然离职创业,在津市已有很多领导下海经商,创办其他经济体。起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实行低工薪制度,社会福利保险也不完善,党政干部在各行各业中收入偏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领导更难留住人才,从而严重影响党的组织能力。
二、现在党里存在一批依靠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的人,严重的贪污受贿,使人民苦不开眼,因为他们可以勒索敲诈无权的人民。
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华元,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天津市原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原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辽宁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勇,宁夏回族自治区原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堂堂,贵州省原政协主席黄瑶等一批腐败高官被查处...十八届后下马的党政领导。他们违纪的行为五花八门,如此广泛地存在似乎不是偶然,这是有着深层原因的。就其共性而言,人性中的享受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是其中的根本原因。享受,在所有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享受主义也是自古有之,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历经磨难的人们对苦难已经有了深痛的记忆,再也不愿回到过去,他们对现实的享受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而那些享受惯了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心理准备去接受苦难的磨练,“纵使饿死也要喂饱那只鸟”的八旗子弟不在少数。所以说不论是受尽苦难的还是锦衣玉食的人都有享受思想,只是其程度不同而已。因为生活空虚,没有追求,以个人行乐为最终的唯一“理想”。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作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居高位
者,有着自己的责任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天下,双肩挑着责任与抱负,有了追求就有了动力与前进的方向,而不是“盲人摸象”般迷茫,这样生活就有了可做之事,不会了无生趣,自怨自艾,也就不会出现无聊以至于需要通过不良途径来了以慰藉了。
问题一出解决问题已刻不容缓,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我们可以效仿祖先。
一、立重典,动酷刑,对贪官污吏进行严厉打击。
二、加强教育,弘扬清正,倡导廉政。
三、从严律己,罚不避亲,正己以正百官。但是会说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那我们就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上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如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反腐整体合力。地方州、市结合实际,各自“烤制自己的面包”。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中的审计监督。注重行政管理中的过程监督。强化反腐倡廉意识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要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制度、体制建设和法制建设。设立巡视制度、机构,预防腐败的机制和机构并建立和完善制度是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础。
尽管党的领导有很多问题,但是在高层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我国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再
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党在经济方面的知道作用,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九五”期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抑制了通货膨胀,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克服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难,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在党的正确的引导下,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优质粮食品种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水果供应丰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农业生产不仅注重产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都要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
第四篇:毛概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该目标必须做好的核心工作。本文通过总结各界学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基本内容、模式)的研究成果,了解在建设过程中应用的一些理论知识,找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已经解决和函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查阅新农村建设现状的相关资料,分析出现实建设中已取得的成果和仍然存在的难题。最后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措施。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模式 明显 和谐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然而正确有效的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正是这重大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正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4.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总结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1.1“拉动内需说”
以林毅夫为代表的“拉动内需说”认为如果财政政策能更大地来支持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投入,通过改进现有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一些基础设施,持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帮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转移出来的农民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市场的需求者,真正做到农民增产增收。1.2“农村福利说”
以贺雪峰为代表的“农村福利说”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会慢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现实的选择应当是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方式,将村庄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生产场所来提高村民的福利感受。1.3“农民合作说”
以温铁军为代表的“农民合作说”认为,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可能有效地去跟其他经济主体进行谈判,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1.4政策部门的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观点
以陈锡文为代表的政策部门的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让农民富裕起来,让农村经济繁荣起来。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的历史
进入到新世纪,对我国农村建设研究更加的深入和广泛,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后,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
2009年,于战平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分为四大类15个模式,分别为:(1)完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包括政府直接提供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企业和个人直接经营型、集体运作型。(2)内生性产业提升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包括工业化带动型、农业优势产业提升带动型、商贸优势开发型、优势与特色开发型。(3)传统村庄改造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包括区域村庄资源整合型、文明生态村建设型。(4)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建设新农村模式,包括以城带乡型、城乡自然互融型、中心城区主动扩散以及农村互补对接型、主动融入城市(都市)型、小城镇建设带动型。
2010年,张利庠基于长期的农村考察提出把新农村建设分为8种模式:工业企业带动型、休闲产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牧养殖带动型、旅游产业带
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商贾流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
2010年,蒋和平等从各地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因素角度,把新农村建设模式分为八种:政府主导型、城市带动型、村企互动型、支部带动型、能人引领型、科技园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高效农业引领型。
2011年,朱新方将不断出现的农村发展模式归纳为五种,并对每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这五种模式分别是:工业型模式、特色产业型模式、旅游服务型、农庄型模式、资助型模式。
一些学者业对地方上的农村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
2009年,农业部调研组调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5个村,依据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经营模式对典型村庄进行了分类,把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归纳为五类: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
2010年,高珊根据资源禀赋与生产力状况对江苏省的农村发展典型进行了归纳,并把农村发展模式归纳为:工业带动带动型、生态农业带动型、城乡统筹带动型、自主创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乡风文明示范型、民主管理示范型等8种发展模式。
2011年,刘自强等从乡村乡村空间地域系统及职能的多元化角度把新农村建设分为五种发展模式:城郊型乡村、农产品基地型乡村、特色产业型乡村、生态保育型乡村、文化价值型古村落。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3.1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3.2农村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促进了改房、改厕、改栏、改路“四改”活动的开展,部分农户和农民“住上整洁房、用上清洁灶、上上卫生厕、走上平坦路”。
3.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
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保障机制的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村卫生室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新建或改造达到甲级卫生室
标准;卫生院通过扩建和改造医疗、住院房屋设施,达到了一级甲等卫生院的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不断巩固;广播和电视的普及率得到有效提高。3.4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
通过党的十七大提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础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精神的贯彻落实。民主决策机制逐步健全。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4.1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新 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4.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建设资金缺乏
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 村建设的核心,而目前农民增收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4.3不少农民对农业生产如何稳定发展有担忧
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化和区域特 色化。一是农产品专业化水平较低下,生产规模小,结构雷同;二是农产品品质不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业的劳动力素质下降,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四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农技推广体系严重滞后。
结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因此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应该是农产品基地型模式。坚持人为本,根据因地适宜原则,将我国农村建设成大型农产品基地,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解决我国粮食进口量。
我认为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除正文最后一部分提出的一些外还主要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缺乏。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和
年龄结构看,很多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男性年轻人,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就业;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程度看,已转移的劳动力多为接受过较好教育和拥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口;由于城乡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使得农村劳动力大多具有永久迁移到城市并定居的强烈意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的腰包鼓了自然就不会往外跑;
二、建立一些措施以鼓励高素质劳动力走入农村,在农村这一大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作用。附录:
[1]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人大办公室.[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2] 张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3] 田玉生,任国锋.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4] 陈中楼.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5] 潘孝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全面建设新农村[J].[6] 李君如.“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7] 李凌云等.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思考[J].[8] 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9] 刘燕,张荣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M].[10] 刘文俭,杜成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J].
第五篇:毛概作业
我国税收的作用
我国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税收从它产生之日起,为国家行使职能而组织财政收入,就成了它的第一职能。国家通过税收,可以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国民收入集中起来,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所以,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天职,是税收的基本作用。也正因为税收天生具有这种作用,所以它才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存在,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目前,我国税收已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5%以上;在日本占91%;在英国占96%;在美国占98%。这说明,税收在各不同制度的国家里都普遍存在,并且在国家财政收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税收在保证国家重点经济建设、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换,更需要大量的财力作为改革的后盾。否则,财力分散很可能导致改革半途而废,甚至影响国家政权的稳定。所以,当前更应该强化和重视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3)税收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证。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而取得的收入,这样便可以减少或避免拖欠和偷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不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必须依法纳税,这样,税款有相当大的部分就可以不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
以国有企业为例,它既要向国家纳税,又要向国家上缴利润。国家要求国有企业纳税,是以国家政权机构的身分出现的,具有强制性,不容打折扣、讨价还价;而国家要求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分出现的。企业作为经营者,有义务将利润的一部分交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但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润以怎样的比例分配,情况会多种多样,双方的讨价还价是不可避免的。可见,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纳税比上缴利润要稳定可靠得多。
2、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1)税收能够调节经济活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不是运用直接控制的手段,而是通过市场和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经济利益的调节实现的。其中,税收就是重要的调节手段之一。税收为什么能够调节经济活动呢?那是因为,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这种职能是指国家通过征税,改变不同纳税人、不同经济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不同产品的盈利水平,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某种影响的功能。国家在利用税收发挥组织财政收入作用的同时,还通过税种、种率、减免、加征等办法,对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社会产品实行征与不征、多征少征,来改变不同纳税人和经济部门对国民收入的占有数量和比重,影响它们的物质利益,从而鼓励或限制某些部门经济的发展,改变经济结构,国家的一些政策,一些政治、经济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调节职能的发挥来实现的。我们说税收是一种经济杠杆,一般就是指税收的这种调节经济的职能。(2)税收调节经济活动
国家通过缴纳耕地占用税的税收政策,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通过减征企业所得税(低税率)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外商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免征(免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调节税,推动了煤炭、电力、核能、石油等国家基础产业的发展;通过免征和减征(减税)企业所得税两年,支持了边远和贫困地区新建企业的发展。总之,国家可以运用税收这一手段,通过对纳税人、征收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办法,达到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1)税收能够实现对经济的监督。
因为税收具有对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所以税收能够实现对经济的有效监督。税收的监督管理职能包括:对微观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两个方面。从微观经济方面看,税收是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而国民收入也是由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企业创造或实现的。因此,从处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取得税收收入,客观上就要求对其纳税情况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可见,对微观经济的监督是税收监督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宏观经济方面看,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它介入了社会经济生活的诸方面。征税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经济信息、经济动态都会得以体现和反映,这些信息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所以,对宏观经济的监督也是税收监督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2)税收对经济进行监督
税收工作具有联系方面广、综合性强、信息灵通的特点,这就使税收成为了监督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首先,在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税务干部可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以及经济实体的生产、销售、利润分配及其使用的各方面,以便了解生产、经营、纳税等情况,总结经验,揭露矛盾,发现和解决问题,同偷税、漏税、抗税等违法行为作斗争。其次,税收部门除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之外,还配合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进行财税大检查,对查出的大量侵占国家收入的违法案件,进行严肃的处理,起到保护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
会展11-1
罗晓晴
1104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