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口计生委、国家预防腐败局、国家信访局
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还存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难点村”。在这些村庄,有的村级组织不健全,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政策法规不落实,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村务管理不民主现象长期存在;有的群众对村干部意见多,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等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虽然是少数,但如不认真解决,势必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经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研究决定,从2009年至2011年,在指导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面上工作的同时,开展“难点村”专项治理,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现有“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治理“难点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治理“难点村”工作,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素质。干部群众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认识得到有效提高,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升,对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认识明确,基层干部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自觉将各级党委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凡是与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坚持由村民群众民主决策,不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得到落实。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发挥,村委会能够履行法定职责,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建立健全,发挥作用。村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活动规范化、经常化。
(四)促进各项工作。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村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内各项事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村风文明。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相结合。围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把“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村民群众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二)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本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方法,对症下药,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不搞一刀切,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根据产生“难点村”的不同原因,采取相
应措施,属于村的问题,从村级层面下功夫;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题,就从政府或者
职能部门这个层面解决。系统研究制约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五)坚持制度建设,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尊重村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治
理“难点村”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加强“难点村”治理的制度
建设,形成带有普遍规律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措施,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
高治理“难点村”的工作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
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
会、民兵等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保障其履
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等活动。注重从农村致
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党政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
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建设一支守信念、讲
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提高
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制度建设
是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
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丰富村
务公开的内容。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
台等做法,创新公开形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建立健全财务
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实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村务公开
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
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群众规
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途
径和方式,保障村民群众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做
好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严肃查处违法征占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经济补偿的违法违纪案件。
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
保障。清理整顿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查处党政机关干部、村干部等侵占村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给集体造成损失等问题。
(四)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
发展是根本解决“难点村”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
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积极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
障、社会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积极探索对接互助形式,鼓励城市社区和“强村”、“强企”结对帮助“难点村”
发展经济,增强“难点村”自身发展能力。
(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是做好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
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的局面。坚决纠正和制
止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
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
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
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农村警务建设,逐步建立以驻村民警为主导,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安全防范水平。有
条件的村庄,要依托社区资源,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人员和义务志
愿者相结合的邻里守望、看楼护院、看村护家等活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
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教育、统一思想。做好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工作,把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行
动统一到治理工作的要求上,把村民群众动员、凝聚到治理工作的实践上。
(二)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在乡(镇)自查的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难点村”的具体情况,包括“难点村”的数量、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等,并对本地区“难点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关情况及时报上一级
村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
(三)抓好试点、积累经验。在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难点村”开展治理试点工作。各级村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要及时总结推广治理经验,可以采用现场会、培训班、学习班等方式,对参与治理工作的有关干部进行政策、业务等方
面的培训,为全面开展治理工作打好基础。
(四)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试点经验和“难点村”的综合情况,制定出带有普遍适用性、指导性的治理方案和程序;市、县、乡三级要根据省、自治
区、直辖市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难点村”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五)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组。以县、乡为主体,集中精力,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工作组,深入“难点村”宣传发动党员和群众,从抓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建设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难点村”的治理工作。
(六)协同治理、加强督查。县、乡两级要定期报告“难点村”治理情况,省、市两级
村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要根据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安排各成员单位深入基层,就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治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在县、乡两级治理工作
结束后,要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反映,并作为考核治
理工作的依据。
(七)攻坚克难、不留死角。省、市两级要对县、乡难于攻克的“难点村”,抽调力量
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与县、乡干部一道分析问题,找准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帮助县、乡共同攻克难点。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督促进行整改完善,确保治理工作不走
过场,取得实效。
五、组织领导
“难点村”治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做好“难点村”治理工作,县级是关键,乡级是基础,县、乡两级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难点村”治理作为推进农
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配套性工程,列入工作考核目
标,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协
调(领导)机构,发挥好协调指导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要
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工作落实。
(二)强化问责、加强督查。采取派工作督导组、召开专题督办会议、建立督查通报制
度等形式,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建立“难点村”治理台账,实行销号制,做到治理工作不达标,帮扶工作组不离村。对治理工作走过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并进行
补课。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予以通报。对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不积极解决群众反映
强烈的突出问题,甚至充当违法犯罪分子和黑恶势力保护伞,严重失职渎职的干部,应及时
采取组织措施,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把握政策、讲究策略。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促进治理工作扎实稳妥进行。要注意
依靠农村社会组织和村民群众的力量,通过社会关爱、邻里扶助以及群众间的精神抚慰和思
想疏导,把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要注意掌握政策,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分清是非,保护那些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认可、有能力、有干劲干部的积极性。
(四)建立机制、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难点村”治理的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有力措
施巩固治理成果。对经过整治并已经销号的“难点村”,要实行跟踪检查,对反弹的“难点
村”要重新治理。特别是对整治工作中启动的帮扶项目,要抓好落实。对新出现的“难点村”,要及时进行治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村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情况汇报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情况汇报
篇一
根据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4号文件精神,按照《沧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去年开始利用两年的时间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为使“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认真谋划、积极落实,到目前为止依照“六项任务”治理措施要求,我县“难点村”治理工作经过检查验收已全部完成治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9个乡镇253个村,“难点村”17个,占14%。253个村已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17个村中有4个村由于村情复杂,没能如期换届,在这次治理活动中进行了“两委”换届,选出了新一届“两委”班子。有8个村进行了办公场所的翻新和维修。其余各村也都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总的来说,我县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工作进展快,“难点村”治理工作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沧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后,我县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持
稳定的实事来办。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存在“怕露底不敢公开、怕麻烦不想公开、怕难堪不愿公开”等不正确认识,我们首先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一是召开了全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村务公开程度的高与低、搞得好与差,事关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二是出台相关文件,成立县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谋划,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尹卫江为组长,农工部部长卫庆宅、县民政局局长崔建章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财政、民政、农业、计生、司法、信访等单位为成员的肃宁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肃宁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此外,各乡镇也将
“难点村”
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的党委书记担任,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三是举办了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由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培训班,使基层干部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意义,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
分发挥了村干部的主体作用。四是广泛宣传,大造舆论。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板报、专栏,农村小广播等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形成浓厚的民主公开氛围。
三、工作措施
村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县在全面推行村务公开中注重在管理和实效上下功夫,各乡镇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全县253个村开展排查摸底工作,最终确定了17个村为“难点村”,根据“难点村”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1、抽调精干人员,派驻到村帮扶、指导专项治理工作。每个“难点村”派1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驻村,明确责任,从抓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建设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制定相关措施,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
2、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镇包村干部通过走访座谈、专项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让党员、群众发现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同时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整治意见,为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加强检查督办,注重实效。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成立了由县分管领导组成的督办组,对整治措施的落实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督办,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实效。
四、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农村基础组织、提高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通过民主选举,全县已有4个“难点村”选出老百姓认可的村两
委班子成员,建立完善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议、村监督委员会监管、村委会执行的村级组织新架构。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同时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吸收年轻有为的村民加入党组织。在加强村干部培训工作的同时,注重为农村干部的后备力量培养人才。3、建立并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资金的保障机制。
(二)加强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保障其履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等活动。各乡镇党委政府每个季度由专人分组到各村进行检查、照相、存档,保证每个村都按时公开。对财务公开,由各乡镇资金财务管理办公室每季度提供一次每个村的财务收支情况,由包村人员与村干部核对,确保公开的真实性。2、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凡是涉及群众的重要事项,都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乡镇纪委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教育,牢固筑起思想道德防线。2、通过构建惩防体系,使农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侵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改革深化,体制创新,制度健全,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进步。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对村级两室的建设力度,加强党在基层的活动阵地。2、坚持规划先行,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采取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开展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资金,改善农村水难吃、路难行等实际问题。3、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以“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为着力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和小城镇建设规划,防止城市污染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1、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全民招商,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2、依托固有资源,继续做大做强。梁村
镇依托“东风养殖有限公司”,近年来肉鸭养殖发展迅猛;以达字房村为代表的“土地流转”模式也在各村陆续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应加强各园区建设,走农业产业化道路。3、抓好服务指导。积极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搭建“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县信息网络平台为主体,以乡镇信息服务站、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站为服务窗口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
(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修订完善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革除各种陋习。2、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以小城镇为龙头,不断深化拓展创建活动。
篇二
2009年,根据中央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与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依照市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的通知要求,我区参照市民政局转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认定标准》,对全区9镇178个村进行了全面摸排,确
定了四个“难点村”(龙泉镇三店村、城子村,永定镇坝房子村,斋堂镇吕家村)。一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对“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并通过各项积极的措施,使“难点村”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要求,我区始终坚持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出发,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解决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瓶颈问题,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了门头沟区“难点村”治理工作小组,并进一步明确了区领导牵头、镇领导负责、村领导主抓的三级工作体系,全力抓好“难点村”的治理工作
二、进一步开展调研,摸排到位
参照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认定参考标准》,我区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调研摸排工作,认真分析每个村的情况,并对每村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确定了我区四个难点村,分别为:龙泉镇三店村和城子村、永定镇坝房子村和斋堂镇吕家村。“难点村”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F几个方面:一是“两委”矛盾突出,班子软弱。由于村“两委”不合,村干部执政能力弱,家族派性严重,导致了村集体经济不发展,群众怨气大,村民群众怨声载道,上访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村务公开存在走形式,轻结果的现象。村干部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有的公开内容侧重于一些统计
数据,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致使老百姓一知半解,不清不楚:有的把某个村务事项的办理结果“公布”一下就认为是“公开”了,忽视公开后意见收集和反馈,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民主理财不到位,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内账目记录不清,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上访情况较为严重。四是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定的偏见,个别村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时尚、是形式,过多、过细公开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认为公开越细,工作越不便,所以存在走过场和敷衍的现象。另外,部分村民在参与村务管理中存有“对人不对事”的倾向。由于村“两委”威信较低或是受村内的宗族、派性的影响,部分村民或村民代表纠集在一起,对人不对事,一哄而上闹班子,人为设置障碍,影响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抓住症结,建立台账
通过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因村制宜,根据“难点村”产生的不同问题、成因等,为每一一个村
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台账,了
解产生难点的症结,倾听村民的呼声,聚思广益,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各村实行“一村一帐多举措”,“难点村”重在整改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较好的村重在完善提升,从而形成整体推进,切实保证我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1.建立责任机制,强化包村干部力度。-
-是实行镇党委、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村“两委“是“第一执行人”,村民代表是“第一监督人”,村民群众是“第-评价人”的责任机制,同时进一-
步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其辖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保证“难点村”情况稳定有所改善的同时,也要防止其他较好或边缘村转化为“难点村”。二是进步加强了包村干部力量,镇主要领导牵头负责“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同时加大工作力度,结合实际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切实改善“难点村”状况。
2.全面公开,注重实效。做到了“四规范”,即:规范了公开内容,制定了村务公开日录。从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事务公开三个主要方
面对我区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明确。这样一来,使村民群众更为直观,通俗地知晓了村委会工作开展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规范了公开程序,丰富了公开方式。确立了“事前征询意见、事中监督指导、事后及时反馈”要入户发放一封信、明白纸,还应结合本村实际,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扩大村务公开覆盖面。规范了公开时间,拓展了监督渠道。全区统-公开日为1月20日、7月20日:各村也进一步增加公开频率,重大事项做到了随时公开。拓展了监督渠道,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立体化的监督网络。规范了公开档案,完善了归档资料。区档案局、区农委、区民政局共同转发了《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梳理了档案项目,对村级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婴求。我们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要把每次民主日活动收集好:把村务公开事项,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质询情况和村委会为民办实事项目记录好:把《村民委员会工作手册》、《村党支部工作手册》、《村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手册》填写好,把新农村建设档案保存好的要
3.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龙泉镇明确村级财务管理是解决“难点村”间题的关键和首要环节,镇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销成立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各村配备一名报帐员,加强村财务帐目和村集体资金的监管: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监督机制,各村成立
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帐目定期向村民公布。实行财务公开,重大财务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财务民主决策,销经管部门对村级财务开展财务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行财务监督审计:强化村级支出管理,村级各项开支实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集体的审批制度,凡单项大额开支,必须经“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另外,还建立了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对村级财务人员定期进行政策法律、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提高其素质。通过严格有效的村级财务管理措施,规范了村级财务运行,将集体资金的使用规范化、公开化,有效地减少了因村级财务而引发的群访、越级上访事件。
4.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了农村“两委”和村民会议制度,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我区178个村全部建立了农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有的村还邀请外出打工人员回村参加村民代表扩大会)以及村级重大经济事项事前咨询制度,138
个村建立了村民-
-事-
+议管理制度。
妙峰山、王平、潭柘寺等镇制定了镇级重大事项管理办法。
(三)以民主日活动为载体,搭建上下联动,广泛监督的平台在每年两次的农村“民主日”活动中,我区采取“区镇村三级联动,广泛监督的模式”,强化了村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指导,防止了不公开、假
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的发生。区级层面:由成员单位的后备干部和科学发展观巡视指导组成员先后组成民主日活动巡视指导组,深入到各镇村采取“看、听、问、查、核、评”等方式,全面了解9镇178个村活动开展情况,促进了全区村务公开工作的均衡发展。镇级层面:将关口前移,包村干部提前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与问题,予以现场指导,保证了民主日活动的顺利进行。村级层面:采取两种主要方式,接受村民群众监督。第一,通过固定公开栏,村报、广播、网上公开等形式公开了党务、村务、财务和事务,同时告知召开村民代表会的时间,邀请广大村民列席代表会。既发挥了村民群众建设和谐村镇的主体作用,又直接接受了村民代表和联系户的监督。第二,通过村民代表向联系户发放“致村民群众的一封信”和“明白纸”,征询村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意见与建议,填写征询意见表,这一形式既接受了代表监督和群众监督又护大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覆盖面,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參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同时村民代表也把群众的心声及时传达给了村委会,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整体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通过外聘专家和组织考察以及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培训,拓宽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农村财会人员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视野,增强村级干部接受监督、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提
高基层F部群众对于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村民代表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能力。与此同时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村级事务管理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动。同时,在此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阶段中,全区各镇村采取了镇党委推动、村“两委”落实的方法,本着“好”村抓巩固提高、“边缘村”
抓完善提升、“
难点村”村抓改进转化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结合市区相关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带动我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化。
四、“难点村”治理成效
目前,通过一年来的积极有效措施,四个“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难点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显著增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逐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明显增多。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下-
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着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彻底地改变难点村的落后面貌。
第三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情况汇报
门头沟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情况汇报
2009年,根据中央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与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依照市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的通知要求,我区参照市民政局转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认定标准》,对全区9镇178个村进行了全面摸排,确定了四个“难点村”(龙泉镇三店村、城子村,永定镇坝房子村,斋堂镇吕家村)。一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对“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并通过各项积极的措施,使“难点村”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要求,我区始终坚持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出发,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解决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瓶颈问题,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了门头沟区“难点村”治理工作小组,并进一步明确了区领导牵头、镇领导负责、村领导主抓的三级工作体系,全力抓好“难点村”的治理工作
二、进一步开展调研,摸排到位
参照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认定参考标准》,我区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调研摸排工作,认真分析每个村的情况,并对每村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确定了我区四个难点村,分别为:龙泉镇三店村和城子村、永定镇坝房子村和斋堂镇吕家村。“难点村”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委”矛盾突出,班子软弱。由于村“两委”不合,村干部执政能力弱,家族派性严重,导致了村集体经济不发展,群众怨气大,村民群众怨声载道,上访问题时有发生。二是村务公开存在走形式,轻结果的现象。村干部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有的公开内容侧重于一些统计数据,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致使老百姓一知半解,不清不楚;有的把某个村务事项的办理结果“公布”一下就认为是“公开”了,忽视公开后意见收集和反馈,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民主理财不到位,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内账目记录不清,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上访情况较为严重。四是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偏见,个别村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时尚、是形式,过多、过细公开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认为公开越细,工作越不便,所以存在走过场和敷衍的现象。另外,部分村民在参与村务管理中存有“对人不对事”的倾向。由于村“两委”威信较低或是受村内的宗族、派性的影响,部分村民或村民代表纠集在一起,对人不对事,一哄而上闹班子,人为设置障碍,影响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措施得力
(一)抓住症结,建立台账
通过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因村制宜,根据“难点村”产生的不同问题、成因等,为每一个村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台账,了解产生难点的症结,倾听村民的呼声,聚思广益,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各村实行“一村一帐多举措”,“难点村”重在整改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较好的村重在完善提升,从而形成整体推进,切实保证我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1.建立责任机制,强化包村干部力度。一是实行镇党委、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村“两委”是“第一执行人”,村民代表是“第一监督人”,村民群众是“第一评价人”的责任机制,同时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其辖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保证“难点村”情况稳定有所改善的同时,也要防止其他较好或边缘村转化为“难点村”。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包村干部力量,镇主要领导牵头负责“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同时加大工作力度,结合实际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切实改善“难点村”状况。
2.全面公开,注重实效。做到了“四规范”,即:规范了公开内容,制定了村务公开目录。从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事务公开三个主要方面对我区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明确。这样一来,使村民群众更为直观、通俗地知晓了村委会工作开展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规范了公开程序,丰富了公开方式。确立了“事前征询意见、事中监督指导、事后及时反馈”的公开流程。明确规定各村要在公开栏公开、广播公开、村报公开、网络公开的基础上,要入户发放一封信、明白纸,还应结合本村实际,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扩大村务公开覆盖面。规范了公开时间,拓展了监督渠道。全区统一公开日为1月20日、7月20日;各村也进一步增加公开频率,重大事项做到了随时公开。拓展了监督渠道,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立体化的监督网络。规范了公开档案,完善了归档资料。区档案局、区农委、区民政局共同转发了《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梳理了档案项目,对村级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要把每次民主日活动收集好;把村务公开事项,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质询情况和村委会为民办实事项目记
录好;把《村民委员会工作手册》、《村党支部工作手册》、《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手册》填写好,把新农村建设档案保存好的要求。
3.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龙泉镇明确村级财务管理是解决“难点村”问题的关键和首要环节,镇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镇成立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各村配备一名报帐员,加强村财务帐目和村集体资金的监管;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监督机制,各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帐目定期向村民公布。实行财务公开,重大财务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财务民主决策,镇经管部门对村级财务开展财务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行财务监督审计;强化村级支出管理,村级各项开支实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集体的审批制度,凡单项大额开支,必须经“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另外,还建立了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对村级财务人员定期进行政策法律、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提高其素质。通过严格有效的村级财务管理措施,规范了村级财务运行,将集体资金的使用规范化、公开化,有效地减少了因村级财务而引发的群访、越级上访事件。
4.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了农村“两委”和村民会议制度,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我区178个村全部建立了农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有的村还邀请外出打工人员回村参加村民代表扩大会)以及村级重大经济事项事前咨询制度,138个村建立了村民一事一议管理制度。妙峰山、王平、潭柘寺等镇制定了镇级重大事项管理办法。
(三)以民主日活动为载体,搭建上下联动,广泛监督的平台
在每年两次的农村“民主日”活动中,我区采取“区镇村三
级联动,广泛监督的模式”,强化了村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指导,防止了不公开、假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的发生。区级层面:由成员单位的后备干部和科学发展观巡视指导组成员先后组成民主日活动巡视指导组,深入到各镇村采取“看、听、问、查、核、评”等方式,全面了解9镇178个村活动开展情况,促进了全区村务公开工作的均衡发展。镇级层面:将关口前移,包村干部提前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与问题,予以现场指导,保证了民主日活动的顺利进行。村级层面:采取两种主要方式,接受村民群众监督。第一,通过固定公开栏,村报、广播、网上公开等形式公开了党务、村务、财务和事务,同时告知召开村民代表会的时间,邀请广大村民列席代表会。既发挥了村民群众建设和谐村镇的主体作用,又直接接受了村民代表和联系户的监督。第二,通过村民代表向联系户发放“致村民群众的一封信”和“明白纸”,征询村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意见与建议,填写征询意见表,这一形式既接受了代表监督和群众监督又扩大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覆盖面,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同时村民代表也把群众的心声及时传达给了村委会,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整体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通过外聘专家和组织考察以及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培训,拓宽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农村财会人员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视野,增强村级干部接受监督、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于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村民代表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能力。与此同时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村级事务管理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动。同时,在此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
点村”专项治理阶段中,全区各镇村采取了镇党委推动、村“两委”落实的方法,本着“好”村抓巩固提高、“边缘村”抓完善提升、“难点村”村抓改进转化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结合市区相关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带动我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化。
四、“难点村”治理成效
目前,通过一年来的积极有效措施,四个“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难点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显著增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逐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明显增多。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着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彻底地改变难点村的落后面貌。
门头沟区民政局二O一O年九月十五日
第四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沙 市 区 水 利 局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按照《沙市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沙村发[2010]1号)和《关于对全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督导的通知》(沙村发[2010]3号)文件精神,为全面完成全区27个“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切实做好村组与“水”相关的各项工作,去年4月以来,我局积极向上争取,筹集资金,加强“难点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农田水利技术推广和指导供水、饮水和节约用水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一、深化认识,齐抓共管,确立集中整治新思路 “难点村”与“水”相关的各项工作,一直是我局狠抓的重点,也是难点。尽管多年来,水利部门一直在努力治理整顿,但仍有不少村存在前整后瘫的问题。造成“难点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现了许多涉水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二是部分“难点村”由于历史包袱、债务等原因,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滞后;三是我区大部分农田排灌标准不高,村组渠道淤塞严重,建筑配套不全,制约了农村、农业的发展。为此,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点面兼顾,制定措施,针对“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局各科室、乡镇水利站、长湖管理局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全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水问题。
二、明确责任、深入细致,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的统一安排,我局针对工作目标,明确了有关单位、科室的工作责任。去年以来,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群众,深入“难点村”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难点村”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1、积极争取“中小”电排站建设项目,强化“中小”电排站的运行管理。“难点村”单机容量30千瓦以上的排灌站,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了项目改造,对全区10条中小河流认真规划,尽早进入项目“笼子”。其中2010年争取小农水资金200余万元,圆满完成了岑河原种场南桥分场小型水利项目的建设任务,该项目恢复和改造灌溉面积1400亩,改善灌溉面积2500亩。向省防办争取到抗旱资金200万元,我区的水利设施抗旱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2011年小农水项目即将实施,并注重向“难点村”倾斜。
2、积极向上级争取尽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评审已完成,计划下半年开始实施,计划总投资1270.1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62.11万元,地方自
筹508.07万元),解决区域包括岑河镇、岑河原种场、省畜牧良种场、市农科院等4个单位共4068户、1486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难点村”的农民群众也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3、筹集资金49万元解决了“难点村”水利设施的薄落环节。其中岑河镇刘渊村元老桥改建5万元,岑河镇庙兴泵站维修2万元,观音当倒虹管改建2万元,观音当镇泥港湖泵站维修40万元。
4、努力帮助“难点村”解决有关涉水问题。其中为岑河镇西湖村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5万元,为岑河镇筹集防汛抗旱救灾款2万元。
5、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为契机,摸清全区水利“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为彻底解决“难点村”的困难和问题,贡献水利方面的力量。
二○一一年七月七日
第五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部署,认真抓好我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特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这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目标要求:
1、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2、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
3、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强化我县农村基层监督机制落到实处。
4、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升,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围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我县“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我县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我县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二)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根据产生“难点村”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系统研究制约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全县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达到标本兼治的较好效果。
(三)坚持制度建设,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我县“难点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治理“难点村”的工作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着眼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等做法,创新公开形式,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村民群众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三)帮助发展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村务公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增强“难点村”自身发展能力。
(四)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我县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择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村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我县农村社会治这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2010年6月)
各乡镇要认真做好排查,摸清本地区“难点村”的具体情况,包括“难点村”数量、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并对“难点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本地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二)宣传教育、统一思想(2010年7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工作,把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将我县全体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行动统一到治理工作的要求上,把村民群众动员、凝聚到治理工作的实践上。
(三)组织实施
各乡镇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围绕本地治理工作的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促进治理工作扎实稳妥进行。
(四)评估总结
组织纪检、组织部、农委等有关部门对全县“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检查和评估,及时总结治理工作经验,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保障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管。
各乡镇要分别建立“难点村”治理协调(领导)机构,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发挥好协调指导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工作落实。
(二)强化问责、加强督查。
采取派工作督导组,召开专题督办会议,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等形式,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治理工作走过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予以通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建立机制、动态管理。
建立和完善“难点村”治理的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治理成果。对经过治理并已尼销号的“难点村”要实行跟踪检查,对反弹的“难点村”要重新治理,不断提高治理“难点村”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