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小学数学二年上教材分析

时间:2019-05-14 00:3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小学数学二年上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小学数学二年上教材分析》。

第一篇:2014小学数学二年上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表内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

(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三、图形的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

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表内除法

(二)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

(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五、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八、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

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数学广角——推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十总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的内容,这些知识本身比较简单。但出现在课本中,无论是知识系统的安排还是内容呈现的方式,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出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因此,教师掌握课本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不困难,但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还必须在教材分析上面下一番功夫。一般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以知识结构为导向,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和习题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既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好是通览全套教材,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特别是弄清本册教材与前后册教材相关部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册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涉及哪几个领域,哪几个单元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然后深入每个单元分析这一单元内容的承前启后,也就是搞清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是什么,它又能为学习哪些后继内容提供基础或作出铺垫。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分析教学内容承前启后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有如“综合法”,明确“启后”,即理清由此往后有关知识的头绪;另一种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

第 1 页 向往前,有如“分析法”,找出前面有关基础知识的联系。例如:三年级下册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基础的后继知识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等等;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是:一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万以内加法等等。

2、教学内容分析。

(1)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不仅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还要求教师掌握如何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很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其特定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由于在小学阶段只初步介绍轴对称,不出现旋转对称及其特例中心对称,所以只能讲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2)从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如某一具体的数学知识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它可以从怎样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又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等。二是数学知识的人文内涵与一般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如人类认识数学的某些史料;一般的教育意义,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

第 2 页 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那些良好学习习惯等。

教学内容的智力性是指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展开怎样的智力活动,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怎样的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思考等。

(3)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某一范围(如一册、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内容中举足轻重的、最重要的内容,或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中,边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以往,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不是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技能。现在,随着数学教学目标呈现多样性的趋势,教学的重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双基”,数学的某些基本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的某种体验、感悟,同样可能成为教与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例如:在多位数减法中,退位减法学生容易出错,是学习的难点;在退位减法中连续退位的减法,如1003-756,退位的过程更为复杂,是教与学的难点。显然,教学难点主要是相对学生来说的。

所谓教学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顺利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例如,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关键是掌握计算步骤和部分积的对应方法,因为每一步的具体计算都是学生已有的技能。

第 3 页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具有同一性,可能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各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来说,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都是掌握把除数由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呢?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它既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又需要一定的经验支撑。一般地,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上的插图、理解教材上的旁注、对话、提示、结论等内容,不放过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因为教材的编写明确体现了教学的思路,明确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的训练点。

要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只分析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真实困难程度,以及困惑所在。教师把握了教与学的重点,也就是明确了教学时应该突出什么、抓住什么,哪些可以分散,那些需要预先铺垫,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3、习题分析。

数学习题是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解答习题是学习课本正文的延续。学数学,历来有“做数学”之说。必要的、恰

第 4 页 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习题解答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学习的反思过程,可以起到纠正错误理解,深化正确认识,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的作用,以及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习题分析的基础是教师亲自解题。一个认真、负责的数学教师,应当自己验算全部习题,当然过于简单的、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习题除外。对于新教师来说,通过解题的思考与验算,获得切身体验,了解习题的难易程度和前后联系,了解练习的分量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内容是:(1)分析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

也就是分析习题与教学内容的配合情况,搞清每道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以及相关习题之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序”。通过分析,弄清哪些是巩固概念和法则的基本题,哪些是促进理解、应用的变式题,哪些是复习已学内容的巩固题,哪些是需要用到几方面知识的综合题,哪些是引申、深化知识的思考题。这样,就基本明确了习题的使用目的和练习要求。

(2)分析习题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空间。也就是分析习题“可以怎样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解”,掌握解题过程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习题存在的“开

第 5 页 放”空间。比如,某道或某组习题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拓广、延伸、是否有必要、有可能对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化等。这些分析是用好、用活习题,进而开发习题潜在的练习功能的基础。

(3)分析习题形式的特点与学生的解题特点。

也就是分析习题形式是怎样为内容服务的,小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又有哪些特点。小学生的练习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加重视习题形式和练习方式的趣味性、有效性;必须更加重视研究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了解适合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

第 6 页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 学

六年级(上册)教 材 分 析

第一部分 全册教材安排情况:

1、全册教材共10个单元

除第十单元为整理与复习外

其余9个单元分别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 具体为:

(1)、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 ;

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其后专门安排一个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目的是引起重视

希望教师结合知识的教学 教给学生方法与策略

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式与方程--《方程》;

比和比例--《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领域:《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将圆的教学安排在五年级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安排在六年级的出发点是先教学平面图形 再教学立体图形

(3)、“统计与概率”领域:《可能性》

本单元是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即定量描述

(本单元在修改后的新课标教材中将删去)

2、全册教材还安排了3个实践与综合应用:

《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其中前2个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小课题性质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设想研究的方法 经历研究的过程 发现规律

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另外

教材还安排了5个“你知道吗”和一定量的思考题 从而体现了教材的弹性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第二部分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方程

(一)、教材内容

包括: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教材所选用的例1和例2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体会了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认识到方程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从而体现方程的价值

另外

教材例题和练习中所提供的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颐和园的面积、蜂鸟的长度、猎豹的速度、故宫的面积、地球和水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等涉及到了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 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学会了数学思想方法 增长了知识面

2.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对于例1的教学 建议分三个环节:

(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先让学生想想怎样解答 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

使学生发现算术方法难以理解、表述 而方程易于理解 这样的经历

才会使学生感受深刻 体现方程的价值 最后再去强调如何找数量关系

(2)、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 尝试列出不同的方程

(3)、比较 发现

无论哪种方程都是根据数量关系来列的

对于例2的教学

可以要求学生直接列出方程

还要使学生认识到陆地面积+水面面积=总面积是本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这样安排的优点是:衔接了中学与小学解方程的方法 并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改变了以往大量记忆四则运算之间数量关系的状况

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检验应该是自觉的 不能只看要求 在小学学习中

相比知识、技能的教学

教给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重要

2、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检验的要求 不要让学生每题都写出检验的过程 有时可以口头检验

另外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特别是书上例1没有示范时)对于例2的检验

要使学生体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去检验

5.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教师要关注练习题

特别要注意与例题的变化之处 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

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材内容

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 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对实物的观察中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1)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组织探索长方体物特征的活动

已有经验包括:一年级所学的认物体;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不断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学习材料

展开学习(观察物体);以及生活中的经验 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对于例1的教学建议:

① 再现表象 激活经验

② 抽象图形 修正表象

③ 自主活动 发现特征

(2)通过自主的活动 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①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② 加大自主探索的空间

③ 突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对于长方体的教学 应以教师的扶与引导为主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对于正方体的教学要提高要求 以放为主

主要是迁移知识 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要不断进行比较 认清联系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例3的教学是难点 但也是构建空间观念的契机

正方体教学时要注意分2个层次:

首先是按照书上的方法示范 使学生弄清标准的展开图

然后是按照大卡通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地操作、交流、介绍 重点要使学生找出哪些面是相对的 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在脑中进行折一折

对于长方体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 关键也是找相对的面

但要使学生不仅关注大小、形状 更要关注是否真的相对

因此 在以上教学时 要注意:

(1)做好课前准备

(2)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

(3)变中求同 感悟规律

3.联系生活实际

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比较和交流

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要使学生熟练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即探索、交流、有条理地表达

4.通过实例

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例6的教学分3个层次:

首先是第一组图

让学生猜想可能会怎样?并指导学生:物体占有空间

其次是第一组图 让学生在比较中

发现两个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

再次是第三组图 在3个物体的比较中

学生进一步发现物体的体积有大小

另外教材还渗透了体积可以相加的思想:即杯子的空间=水的体积+桃的体积

对于例8的教学主要要做到:

(1)在比较体积大小中引入体积单位

(2)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3)在类比推理中认识 1 立方米

5.在摆长方体的活动中 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要指导猜想、验证的数学方法

6.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 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7.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要重视的是在包装最优化的练习中 要使学生认识到每次拼最大的面的思想

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

(一)、教材内容

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分数连乘和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的推广

(2)乘法意义的扩展

在例2的教学中

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是告诉

要指导学生在方法的比较中去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3)练习中加深理解

① 操作性练习

② 对比性练习

(4)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要强调三点:

① 重直观

② 重感悟

③ 重比较

2.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

(1)自主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8页方框中的计算 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然后再指导

(2)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例4和例5的教学中 要显现示意图的作用

一方面要通过图来理解算式 另一方面要能用图来表达算式

李5下面的结论以文本的形式出现 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突出其重要性

(3)结合实例 统一计算方法

第46页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法则的推广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

并可以进一步研究推广到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等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材在说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之后安排了例3和例6的解决问题 从而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4.安排倒数的认识 为分数除法的教学作准备

第四单元 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包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提高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有效性

2.借助直观图示 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从例1到例4 分数除法的教学主要建构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 采用逐步揭示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把整数除法的意义扩展到分数中来

(2)突出示意图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方法过程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断提升对计算方法的认识水平经历“再创造”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

在例5的教学中

教师不要出示分数除法的方法 如果想渗透除法计算

必须在学生以后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进行 否则将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另外

对于“小瓶里的果汁是大瓶的” 还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大瓶里的果汁是小瓶的”可以用乘法计算 从而沟通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安排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例6的教学 教师要注意细节

指导学生克服计算中思维定势的作用 避免不必要的计算错误

5.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1)在操作中加深理解

(2)在比较中沟通联系

第五单元 认识比

(一)、教学内容

包括:比的意义和求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

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比的意义

在例1和例2的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进行

(1)、在例1的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经验表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

然后让学生交流

如何得到“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以及“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回顾谁与谁比 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最后说明 像这样的比较

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以及“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2” 从而学生初步体会到了 用除法计算出的关系 可以用比来表示

(2)、试一试的教学

先让学生理解每个比的具体含义以及洗洁液和水各有几份 然后根据理解说说还可以怎样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并说说这样的关系是怎样得到的

突出同样的比较可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并进一步感觉到比也可以用两个数相除来表示

(3)、例2是两个不同量之间的比较 得到的是一个新的量 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体现会到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比出来的 明确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对于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 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

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

2.加大探索的空间 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注意的是书上的提示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是对已有方法的应用

最后要让学生将3个性质进行比较 明确联系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例5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是开放的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解答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在完全自主解决之后 交流、比较 优化方法 从而提高认识

4.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

对于“大树有多高”的实践应用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方法 整个活动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

使学生认识到用数学可以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感受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因此教师不能以讲解来代替

(1)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实施户外测量

(3)通过交流发现规律

第六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

例1的教学主要达到两个目标:整数四则运算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整数运算率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1)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2)切实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为教学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作准备

在例2的教学中 书上所展示的方法 全体学生必须掌握 对于其他算法 则不做统一要求

(2)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例2和例3的教学都要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

(3)加强比较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对于练习十六中的大量比较练习教师要重视

不断引导学生去对比 提高认识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包括: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 是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归纳、提升 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策略

1.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1的素材似曾相识 但又很难解决

在学生经历了理解、画图、替换、解决的过程之后 学生会深刻认识到替换这一策略的价值

对于90页的练一练 与例题相比有较大的坡度 教师要做好指导

2.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2的问题

学生已经能运用以前的策略研究 如:枚举、列表、画图等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假设的策略 教材中假设大船和小船各一半的策略 可以更快、更接近正确答案 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

(1)在有效参与探索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交流中感受替换、假设的策略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假设 找出问题的答案

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4.重视检验过程 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回顾 回顾例题与习题

“用什么方法?”、“应该怎样想?”、“朝什么方向去想”......第八单元 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

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

结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探索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1)明确前提

(2)突出重点

(3)充分说理

第九单元 认识百分数

(一)、教学内容

包括: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 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的情境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相改写的方法

3.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例5这样的教学

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上

4.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 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 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对于表格的分析

要让学生联想到一些问题:什么是普及率、普及率怎么来的、并对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所体会

在学生自己调查的活动后 关键要让学生汇报

怎样调查的?能否反映本地区的情况 最后以小论文或短文的方式呈现出来

(1)要结合班级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 灵活确定调查项目

(2)要精心设计好活动的过程

(3)要组织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恰当地分析

第四篇:二年上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上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一班谭中山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

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

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

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

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

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

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教学资源

1、课标分析

课标总目标第一条明确指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

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

简单的问题。”而本册的长度单位、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乘法的含义、全部乘法口诀正是学生最基础的知识,要切实教好。

另外,第一学段目标也明确了教学的要求和程度:经历从日常生

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

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

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

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

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

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

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 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

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

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在对

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

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

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包括八个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

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

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20以内加法

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小棒、数位表,这些都可以供学生学习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通过操作,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又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数感。

三、学生基本情况:

二年一班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22人。从整体来看,多数学生

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是一个积极

向上的班级。

班级数学整体成绩相对落后。上学期共50人考试及格。刘香凝、耿恩哲、郭海龙三人基础较差。90%学生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10以内加减,认识圆角分。优生占40%,中等生占48%,差生占

2%.但是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失分现象严重,上学期第六大题得分

率仅为81.2%。当然也有少数孩子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很强,如张天

月、崔铁来、李加航、王子加成绩突出。学生审题习惯、检查习惯养

成不太好,因此养成教育急待加强。

根据以上学生实际情况,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口算教学。

口算是一切计算教学的基础,我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指导与

训练结合,以游戏比赛为主,激励评价,鼓励孩子们超越自我,不断

进步。单元结束时,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每分钟能做对6道,平均错误率不超过8%,期中时,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绝大多

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8题,平均错误率不超过,6 %。到学期期末,绝

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10题,平均错误率不超过,2 %。

2、研究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

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体现课标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游戏、竞赛、合作、动手

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诱发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

(2)紧扣数学活动的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3)采取“赏识教育”和“分层教学”,关注差生的辅导,使数学

教育面向全体。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进步。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贴近孩

子生活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刁难。习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让所解决的问题是孩子感兴趣的,“跳一跳能够得到的”。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4、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第五篇:二年上数学工作总结

二年上数学工作总结

2017——2018 第一学期

知一镇中心学校

张彦琴

我本学期教二年一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等等。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热情,具备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然后改课件,变成适合自己的,有时也要找大量素材,亲自做课件,这些都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

三、课堂上“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加强口算训练

为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练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每天抽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或对答或笔算,而且每天留口算作业。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能力。

五、及时做练习

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书中练习,本学期练习基本是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练习题即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反复训练,直到吃透弄懂为止。

六、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布置作业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重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长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接受新知识慢,不及时巩固,没有达到优秀。

八、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结合教材的内容,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后进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与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下载2014小学数学二年上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小学数学二年上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

    小学二年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二年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培训讲稿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4年4月2日 主讲人:唐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在各个学校投入实用,怎样落实新课程,用好新教材,已成为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从百忙中抽空过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时间已经临近二年级的期末,现在就这个学期的学习进行一些梳理,希望对家长在家给孩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材分析 数的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纵观......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14新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2013——2014第二学期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甸坑小学罗正尧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