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培训讲稿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4年4月2日 主讲人:唐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在各个学校投入实用,怎样落实新课程,用好新教材,已成为摆在每一个小学教师面前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前一段时间都进行了新课标的通识培训,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我们用好新教材的前提条件。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正是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编写的。我们作为一个一线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要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就是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体会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来有效地组织教学。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编写思路及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2.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所谓基础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是基本的,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所谓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最后要坚持发展性,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二、教材编写的思路
1.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
2.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仍然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3.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4.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的思考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5.继续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6.力求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如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开放而多样的,等等,以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7.力求使教材的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估计、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
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例题、习题的形式多样、所选素材尽量符合实际。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3.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注意反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反映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思考获得感性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体现教学的基本过程,同时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4.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形成以教科书为核心的立体化教材体系,重点编写具有新颖、实用、开放等特点的教师教学用书,研制实用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套软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接下来我们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案例共同探讨教材编写的这些原则、思路、方法是怎样体现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去落实。
案例1:(一年级下册19页例3)
这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例题反映的是放学以后学生活动的情景,用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为学生学习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这幅图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捉方,求藏了几个人;还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做丢手绢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计算。此幅综合情境图实际上是按三个层次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捉迷藏);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丢手绢和踢球);三是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
1、编写这一教学内容遵循了“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理念。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
2、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呈现的内容丰富,反映的信息量大。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3、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同时能够渗透品德教育(即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人说数学课不好进行品德教育,在我看来老教材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教材呈现的都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原则、方法、公式等,而实验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现实、生活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情境为素材,大大的方便了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如这里可以教育学生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和游戏,有助于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需要指出的是数学中的德育不能牵强,要做到随机,适时。
教学时可以借助挂图或投影(条件具备的可以运用多媒体),描述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之后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捉迷藏”图中的问题,然后组间交流,总结解题思路,有了解决第一幅图的基础,第2、3幅图中的问题可由学生们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巡视了解收集到好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评议,提升同学们的思考水平。最后放开手,让学生看着三幅图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案例2:(一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以学生喜爱的数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体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图中画了几个小朋友在用不同的立体图形作为模具画平面图形,这是学生喜爱的活动(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就喜欢做这样的游戏),而且这一活动容易组织开展,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数学知识。
2、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教学时决不能象以前那样直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认识,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用立体图形作为模具画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让他们体验到平面图形是从立体图形的面上剥离下来,真正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同时让学生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从众多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中抽象出它们的一般图形。
3、教材编写中体现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提高它们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理解了教材编写的这一意图,我们教学本课时,就要合理安排学生去操作,去合作,培养他们的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成目标,所以做好教材分析是写好教学设计,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教学用书是帮助我们理解教材的最好的助手,教师教学用书直接由教材编写者编写,对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都有准确的定位,所以我们在写教学设计前要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做好教材分析,为我们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教材的二次开发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着学生能否主动地、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应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对待数学教材(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机械地死教教材,被动地适应教材,只做教材的实施者这一层面上,而应该敢于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让教材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学习材料。在几年来的摸索实践中,我充分感受到合理地开发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产生较大的变化。接下来我就以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选取富有现实性与趣味性的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而对素材的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展开。毫无疑问,我们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故事出发,选择那些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密切相关的学习素材来构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
2、扩大教材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学生参与到他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时,他们容易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况,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活跃,接受知识的态度积极。因此,在原有教材上我们应当十分注意给学生多提供些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探索的机会,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在教材中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因而,在教材设计时,我们应多提供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自我反思与修正的机会。
4、教材设计富有弹性,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育学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发展的差异,要求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不能“一刀切”,而且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让不同的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设计方式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或开放性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的是先学习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然后学习画圆,有位老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画圆,然后根据画圆所产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圆心、半径、直径,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教材面对的是全国的小学生,教材中呈现的素材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有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第七册数学中安排的数学活动“参观果园”,我在教学时与每年的春游和秋游结合起来,如今年我校去了杨子鳄养殖中心,我以这一活动为素材,让学生解决这一活动中所出现的大量数学问题,同样达到“参观果园”一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应充分认识自身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加工创造,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改革,整个课程改革就是一种不完全的改革,就是一种落不到实处的改革。
第二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培训讲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其中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计算方面,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三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内容──数学广角、“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教材编排顺序。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教学建议:
1.教材中陈述射线定义时,先从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灯射出的光这些直观的现象引出射线这种抽象的概念。然后从射线又引出直线的概念。
2.疑难解答(略)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编排特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表: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后面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只需要估算就行了,不一定都要精确计算。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来学习估算,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建议
疑难解答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
1.多位数计数器2.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算盘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等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第三篇:教材分析讲稿
4B教材分析讲稿
一、4B教材特点
1.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习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并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
3.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并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插图,以利于学生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训练,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方便。
二、教材概括: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module十个Unit,每个module的标题是该单元的主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觉得熟悉,实用,既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套用与这些主题相关的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三、教材内容
1.语音: 掌握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并能加以区分和比较,为五年级的音标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2.词汇:能根据单词的分类学习,记忆单词,正确理解词义.能列举与所学单词有相同性质,或相同意思或相反意思的单词(也就是指同类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掌握一定的词法,更加重要的是要掌握单词语用功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恰当的来使用习得的词汇.避免出现只会拼读而不会使用情况.在每一个单元中都会有出现先前学过的单词,对这些词就应该注重词与词之间的比较,或者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3.句型以及语法点A.现在进行时的基本句式,以及相应的否定,一般疑问和特殊疑问和回答.B.对各类句型进行整理(be动词句型,can句型,助动词句型)的基本;以及这些句型的不同句式变化(肯定,否定,一般疑问和特殊疑问).C.整理归纳不同的疑问词(what-, whose-, how-„),能更加熟练准确地运用这些特殊疑问代词提问.D.理解不同的表示地点的介词所表达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运用.E.掌握用现在进行时对图片之中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描述.(牛津英语3A—4B句型复现及对比,为4B教学做好知识的积累和准备,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4.语段:能就个人所喜欢的各类事物的话题,自己生活周围事物的话题,用至少6句句子(不少于4种句型)完成相关的短文.四.教材结构
Look and Say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提高会话能力,同时呈现新的词汇,功能项目和句型,使语言的学习不是孤立和单一的情况,从而避免出现只会拼读而不会使用脱离了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功能意义.Look and Learn主要按话题归类和组词结合的方式呈现词汇,其中有些是以前的教材中已经出现过的,其余的是新词汇.Say and Act板块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朗读习惯,并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有趣的气氛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初步体会所习得的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之下的运用.Learn the sound 是语音训练的板块.教材是提供了一些辅音字母组合所代表的发音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带有趣味性和代表性的句子,在操练发音的同时也顾及到了符合儿童心理的训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ad a story是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不要求进行表演.通过阅读课的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文中的词,句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培养和训练.五、教学建议
1.活化教材,立体教材。
2.提高课堂活动实效,优化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形式多样而忽略活动的主要目的。为此,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又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以目标为中心的前提下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多种活动的方式都要围绕本节课的总目标开展;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不同课型的活动,才能够选择多种有效活动方式;要遵循教学规律,来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注意活动的前后安排,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对不同的活动形式、内容要有判断、取舍的能力。有些活动即使很好,学生也喜欢,但是与本节课教学没有多大的关联,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
活动内容意义化。教学活动内容是根据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而选择的,每项活动内容都要围绕本节课的功能、话题展开,而不能只是就结构、语法、词汇进行练习活动。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素材,来支持活动的展开;即使是训练环节的活动,也要尽量使训练内容意义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使其真正掌握所学语言。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这种语境中能够学会使用新语言。活动内容就要围绕语意、语境、语用而展开。
活动层次梯度化。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都有着内在联系,明确了它们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的活动才能层层递进,体现出整体活动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活动参与广泛化。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广泛参与活动,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每项活动时要考虑: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水平,尽量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活动方式要激发学生兴趣,把活动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层次要由浅入深,随着活动的层层递进,要体现出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活动组织要有序合理,既要有多种方式的活动,又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不是停留在表面。
活动时间成本化。当谈到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时,就必须要考虑到时间成本。全面的质量标准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每项活动时,还要考虑活动所要花费的时间和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节约时间成本可从合理安排时间、控制活动节奏、精炼教学语言等方面考虑。3.落实常规,以生为本。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的内容,这些知识本身比较简单。但出现在课本中,无论是知识系统的安排还是内容呈现的方式,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出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因此,教师掌握课本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不困难,但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还必须在教材分析上面下一番功夫。一般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以知识结构为导向,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和习题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既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好是通览全套教材,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特别是弄清本册教材与前后册教材相关部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册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涉及哪几个领域,哪几个单元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然后深入每个单元分析这一单元内容的承前启后,也就是搞清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是什么,它又能为学习哪些后继内容提供基础或作出铺垫。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分析教学内容承前启后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有如“综合法”,明确“启后”,即理清由此往后有关知识的头绪;另一种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
第 1 页 向往前,有如“分析法”,找出前面有关基础知识的联系。例如:三年级下册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基础的后继知识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等等;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是:一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万以内加法等等。
2、教学内容分析。
(1)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不仅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还要求教师掌握如何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很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其特定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由于在小学阶段只初步介绍轴对称,不出现旋转对称及其特例中心对称,所以只能讲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2)从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如某一具体的数学知识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它可以从怎样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又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等。二是数学知识的人文内涵与一般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如人类认识数学的某些史料;一般的教育意义,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
第 2 页 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那些良好学习习惯等。
教学内容的智力性是指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展开怎样的智力活动,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怎样的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思考等。
(3)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某一范围(如一册、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内容中举足轻重的、最重要的内容,或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中,边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以往,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不是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技能。现在,随着数学教学目标呈现多样性的趋势,教学的重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双基”,数学的某些基本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的某种体验、感悟,同样可能成为教与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例如:在多位数减法中,退位减法学生容易出错,是学习的难点;在退位减法中连续退位的减法,如1003-756,退位的过程更为复杂,是教与学的难点。显然,教学难点主要是相对学生来说的。
所谓教学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顺利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例如,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关键是掌握计算步骤和部分积的对应方法,因为每一步的具体计算都是学生已有的技能。
第 3 页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具有同一性,可能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各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来说,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都是掌握把除数由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呢?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它既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又需要一定的经验支撑。一般地,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上的插图、理解教材上的旁注、对话、提示、结论等内容,不放过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因为教材的编写明确体现了教学的思路,明确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的训练点。
要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只分析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真实困难程度,以及困惑所在。教师把握了教与学的重点,也就是明确了教学时应该突出什么、抓住什么,哪些可以分散,那些需要预先铺垫,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3、习题分析。
数学习题是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解答习题是学习课本正文的延续。学数学,历来有“做数学”之说。必要的、恰
第 4 页 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习题解答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学习的反思过程,可以起到纠正错误理解,深化正确认识,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的作用,以及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习题分析的基础是教师亲自解题。一个认真、负责的数学教师,应当自己验算全部习题,当然过于简单的、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习题除外。对于新教师来说,通过解题的思考与验算,获得切身体验,了解习题的难易程度和前后联系,了解练习的分量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内容是:(1)分析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
也就是分析习题与教学内容的配合情况,搞清每道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以及相关习题之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序”。通过分析,弄清哪些是巩固概念和法则的基本题,哪些是促进理解、应用的变式题,哪些是复习已学内容的巩固题,哪些是需要用到几方面知识的综合题,哪些是引申、深化知识的思考题。这样,就基本明确了习题的使用目的和练习要求。
(2)分析习题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空间。也就是分析习题“可以怎样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解”,掌握解题过程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习题存在的“开
第 5 页 放”空间。比如,某道或某组习题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拓广、延伸、是否有必要、有可能对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化等。这些分析是用好、用活习题,进而开发习题潜在的练习功能的基础。
(3)分析习题形式的特点与学生的解题特点。
也就是分析习题形式是怎样为内容服务的,小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又有哪些特点。小学生的练习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加重视习题形式和练习方式的趣味性、有效性;必须更加重视研究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了解适合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
第 6 页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培训讲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通读
下面就由我给大家通读一下教材的第二、四、六单元。
首先来看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观察物体》。本单元包含两个例题,一个练习,共4页。主要包括从不同角度观察1个几何组合体和从同一角度观察多个几何组合体两个方面。具体来看一下例1,例1给我们呈现了由四个小正方体摆成的1个几何组合体,小华分别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不同。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例2呈现了用正方体拼搭了3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发现从上面观察看到的3个几何体的形状相同,从左面看也相同,但从前面看形状不相同。从而认识到: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教材所呈现的两个例题,通过例题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单元的教学目标,一个就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第二个就是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第三个就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就是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实物或者是几何体,四年级下学期我们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和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等到五年级的时候就要逆向思维,由平面图推断较复杂的立体组合体,所以说这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整理如下(见课件)。第二个特点就是设计多种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1和课后练习第4题设计了观察活动,练习题第3题设计了操作活动,第六题和第7题还设计了想象、猜测、推理、探究等活动。这些活动呈现了清晰的要求与程序。像“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说一说”“画一画”等,要求都非常清晰。通过第3题画一画和第6题摆出来可以看出,这单元不仅要求我们知道在什么角度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还要求我们能够画出、甚至能够根据平面图形摆出实物,这就加深了知识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得不断的做出调试。当然关于第7题,我们可以一列一列的看,或者一层一层的数,这样可以减小题目的难度,有条件的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使问题更直观、对于这部分内容给出的教学建议就是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2.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
第四单元
我们再来看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从第32页到第58页,从题目长度和页数上来看,就知道这将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都是。
我们先来看这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本单元的知识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等五大块内容,是在学生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和五年级上册小数乘除做铺垫。
我们需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归纳、概括能力。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的变化和特点:
1.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例1把1米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并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出了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换句话说就是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2.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35页例3小数的读法,例4小数的写法,40页例5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3.突出法则、规律等内容的提炼。像写小数时,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读小数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后面还有小数如何取近似数、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教材把这些法则、规律等进行了提炼。
4.改进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的表述。小数点向左移动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于把原数乘()”,小数点像左移动时“相当于把原数除以()”,这感觉像“修订宪法”,好多添加的地方,使说法更准确,更符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这种说法,以前都说缩小到原来的10倍,包括四年级上册的时候还这样说,这就颠覆了学生以前对这种说法的认识,可能需要大家在这种说法上花一些时间。包括后面44页的例2,45页的例3,都相应的变成了这种说法,但要注意的是,学生们并没有学小数的乘除法,像0.1563×10000我们只能用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来解决。
5.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材安排了测量、价签、跳远等例题,还有磨面粉、节能、健康、质量检测等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练习题,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练习,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具体来说教材安排了17道例题,下面我们对前面没提到的做一个补充。P32例1要注意小数小数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等或者是0.1、0.01、0.001等,两种表述形式都可以。P34例2可以利用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迁移,对比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P35页例3小数的读法要注意小数部分要依次读,防止受整数部分读法负迁移的影响。小数的性质就是在小数的末尾去掉或者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要注意小数的意义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它的计数单位会发生变化,还有就是不能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那会影响小数的大小,我们不能单纯从我们的角度认为这部分很简单,而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刚接触这部分知识,都是新的,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后面小数的化简和改写正是利用了小数的性质。比较大小时学生们可能会受比较整数大小方法影响,误认为位数多的小数大。要让他们搞清楚比较大小的三个层次: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也相同的比较百分位,依次类推。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注意区分“扩大10倍”和“扩大到原来的10倍”与“缩小10倍”和“缩小到原来的1/10”这两种说法的区别,用词要准确。在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时要考虑清楚移动的位数、向哪移、怎样移,注意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解决问题不再细说。小数与单位换算,是好多学生的难点,要注意低级单位化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尤其像8吨40千克=()吨这样的易错题,要按照步骤来,明确转化的方向,想清楚到底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要往哪移。求小数近似数时注意精确到哪一位就保留到哪一位小数,根据四舍五入看它的下一位,如果末尾有0不能去掉。
对于这单元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3.注重引领学生归纳概括。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从第71页到第93页,内容也不少,我们长话短说。本单元主要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三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前面四则运算、加法运算定律、减法性质及其简便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为后面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做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变化与特点:
增加了小数加减法的例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数的加减法,位数相同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可以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位数不同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防止整数加减时末位对齐的负迁移,该用0补位的用0补位,关键在于理解算理: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进行加减。注意例题没涉及验算,但课后做一做有验算,我们在新授时可以适时加上验算。后面的加减混合两步运算还有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突出了不完全归纳法在探索规律中的作用。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有以下两点建议:
1.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克服负迁移的影响,突破小数计算中的难点 感谢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