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涂家垴镇难点村治理工作汇报
涂家垴镇“难点村”治理工作汇报
涂家垴镇位于鄂州市南部,梁子湖西南畔,水陆交通便捷,森林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大,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是由原涂家垴镇与原公友乡于2001年合并而成,总面积14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十分之一,辖27个行政村,1个中心社区,3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余人,是我市唯一的全省重点扶贫开发乡镇和鄂州市重点建设的十个特色镇之一。
自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镇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开展“难点村”治理整顿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积极协调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难点村”治理整顿和转化工作。
一、“难点村”治理措施
成立工作专班。我镇党委高度重视“难点村”治理工作,把“难点村”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强领导和整顿,镇党委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詹华胜同志为组长、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倪麟同志为副组长的“难点村”治理工作专班,专班迅速进入角色,开展整顿,经过认真的摸排和比对,镇党委把张远村确定为“难点村”整顿对象。
深入调查研究。工作专班首先进行了调查走访,走访对象分别为老党员、老村干、群众代表以及隔阂户,全面了解该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其次是分别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谈心,化解矛盾,消除误会。第三是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议,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化解存在的矛盾,形成共识。最后我镇确定了该村问题所在:一
是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二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没有改变,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三是村级债务较重,无集体收入来源。
制定治理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我镇制定了张远村“难点村”治理方案,划定时间表,明确措施落实,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难点村”治理: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村两委战斗力;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解决“难点村”根源。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有责任有落实。
选准工作思路。“难点村”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常抓不懈,又要立竿见影,更要统筹兼顾。为此,我镇确定了“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保障”的工作思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难点村”治理成效
1、着力组织基础,提升了基层组织战斗力。我镇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下大气力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抓好,着力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提升精气神,提高责任意识,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选好“领头人”,由于该村支部书记,不能认真履职,缺乏群众威望,镇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挑选年富力强、具有一定开拓精神的村主任成为张远村新的“领头人”; 二是配好“战斗员”,镇党委又选择两名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与村主任搭成新班子; 三是开好“学习班”,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班子认真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强化无职党员定岗定责,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上好
“交心课”,班子成员之间、班子和群众之间定期、不定期地交心和谈心,班子成员学会了在工作中交心,在实干中成长,注重相互沟通,调动班子成员和无职党员的积极性,为村发展建言献策。
2、着力建章立制,提高了工作效率。新班子能够认真制定并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坚决兑现奖惩。无论是镇党委的全面考核,还是村内阶段性工作,都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明确完成时间,用制度来管人管事,较好地解决拖拉扯皮和相互推诿。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把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作为日常事务抓实抓好,有效解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管理不民主或假民主等问题。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党员议事会,村内大事协商决定,村里的收支、村室建设、惠民政策落实、计划生育等事项及时通过公开栏、广播进行公开、宣传,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获得了干部群众的支持。村里的工作有了较大起色,计划生育、一事一议、党建、新农合及新农保交费、土地流转、扶贫推进、农业开发等工作都在近一阶段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3、着力实事办实,密切了干群关系。新班子把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来做,通过努力,新班子在今年的科学发展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为100%一是解决了“发展难”,利用山地资源丰富以及水面面积广阔的特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流转山林2670亩,新建百亩以上的苗圃基地8个,置换土地1237亩,开挖500亩精养鱼池12个,现代农业正逐步取代传统农业的历史地位;二是解决了“增收难”,立足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10月,武汉中域有限投资有限公司在瞭望台地区进行蓝莓种植和深加工,并开发农
村生态游市场,为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8万元。今年5月,福建大金湖生态景观园艺有限公司在姜家荡“两高一优”水产示范区进行海水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澳洲龙虾和石斑鱼,可望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三是解决“行路难”,去年6月,村党支部筹资50余万元按照“畅通工程”标准,硬化了4.6公里的村组道路,3个小组近500人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农用物资运输和农产品交易更加便捷;四是解决“吃水难”,去年8月,新班子多方筹集资金43万元投入建设的张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完工,自来水开通的那一刻,数百村民兴高采烈的拥到村委会门前,高兴的心情无以言表。五是解决“上厕难”问题,去年11月,新班子多方筹集资金32万元建设的5个公共厕所投入使用,新建28口沼气池也同时发挥作用,环境净化了,能源节约了,山村更美了。
作为“难点村”治理工作,我镇在张远村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一点成效仅仅是个开始。按照计划,张远村的“难点村”治理要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脱掉帽”的目标,我镇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将会有更多更难的工作等待着我们。我镇党委将认真执行上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紧密团结张远村干部和群众,克难奋进,扎实工作,稳步推进“难点村”治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圆满完成“难点村”治理工作任务。
第二篇:涂家垴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方案
涂家垴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难点村”治理工作方案
根据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10个部门的相关文件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在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副书记涂维发同志在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切实做好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促进“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通过集中整治,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干部群众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认识和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高,对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认识更加明确,基层干部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自觉将各级党委、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的内容,接收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坚持由农民群众民主决定,不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得到落实。
(三)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发挥,村委会能够履行法定职责,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协助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建立健全、发挥作用。村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活动规范化、经常化。
(四)促进各项工作。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内各项事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村风文明。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相结合。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把“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农民群众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解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各村要根据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根据“难点村”形成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属于村的问题,从村级层面下功夫;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题,从政府或者职能部门层面解决。系统研究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五)坚持制度建设,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治理“难点村”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加强“难点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难点村”治理工作水平。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抓好村级组织“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保障其履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切实加强村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的能力。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党费补助以及个人缴费等途径,构建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资金的保障机制。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确保两年内覆盖全部建制村。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精神,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以《湖北省村务公开目录》为依据,以村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时间和程序。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凡是涉及群众的重要事项,都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以及财务管理、财务审批等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村干部民主评议,推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制度,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征占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经济补偿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清理整顿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查处党政机关干部、村干部侵占村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给集体造成损失
等问题。
(四)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对接互助形式,鼓励社区和“强村”、“强企”接对帮助“难点村”发展经济,增强“难点村”自身发展能力。
(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培养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局面。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农村警务建设,逐步建立以驻村民警为主导,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安全防范水平。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五、部门职责
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组织、协调、指导,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分工负责。
党政办公室:负责对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重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围绕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组织调查研究,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情况和建议。收集信息,反映动态,承担文件文稿的起草、修定和校核工作,为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指导工作服务
纪委:加强对“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检查,指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处理村级组织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
组织部门: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统一到“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之中。
宣传部门:负责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用正确舆论引导镇、村两级基层干部用法律和政策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民政办:负责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制定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委会的建设;确定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业务培训,组织对示
范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总结、宣传、推广示范单位工作经验。
镇妇联:负责宣传、动员妇女积极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活动,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并就妇女参与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镇财政所:指导村按规定落实惠农政策,发放惠农补贴资金,落实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依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会同镇直相关部门,及时分配下达涉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
镇司法所:依法处理涉及侵害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等问题,运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方式和手段帮助村民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镇农办:指导农村经济法规与政策的贯彻执行,指导村级组织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实行财务公开,指导“难点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和种类专业合作组织。
六、方法步骤
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抽调专门力量,集中精力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治理工作,努力使“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健全机构(2011年8月30日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切实将“难点村”治理工作
与本镇、本部门的中心工作一同谋划,扎实开展专项治理。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各村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专项治理工作专班,明确村主要负责人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制定方案(2011年9月24日前)。镇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结合本地“难点村”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方案,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确保“难点村”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三)集中整治(2011年10月至2010年7月底)。镇和相关成员单位要抽调得力人员组成精干工作专班,派驻至村帮扶、指导专项治理工作。每个“难点村”必须要有一名镇党委、政府领导驻村,并明确责任,从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建设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建立治理“难点村”台帐,实行销号制,“难点村”面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驻村干部不得撤离。
(四)评估验收(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按照《湖北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达标验收评分标准》(鄂民政发„2009‟27号),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班,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考核。
七、工作要求
(一)务求工作实效。各村及镇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难
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制,力戒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务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紧密联系群众。治理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治理工作的第一位,边开展工作边听取群众意见,把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的标准。
(三)强化督促检查。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治理协调小组将采取派工作督导组、召开专题督办会议、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等形式,督促“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
关于成立涂家垴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
治理工作专班的通知
镇各党总支、支部、各企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
为了扎实推进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及“难点村”治理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涂家垴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 治理工作专班,现将成员名单及职责通知如下: 组长:詹华胜 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全面负责安排“难点村”治理工作。
副组长:余昌盛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具体负责“难点村”治理工作,并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统一到“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之中。
成员:吕莉民 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负责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陈文辉 镇纪委副书记,加强对“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检查,指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处理村级组织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
方青 党政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重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情况和建议。
但燕玲 民政办主任,负责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制定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委会的建设。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但燕玲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第三篇:镇难点村治理工作汇报(修定稿)
定宁镇“难点村”治理工作汇报
自2009年8月全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镇肖营村被列为“难点村”,为确保“难点村”治理规划顺利完成,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中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西安会议”精神,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各项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开展,现将我镇“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定宁镇辖10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5273户,24283人。总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山旱地2.6万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59元。肖营村现有村民小组14个,680户,3370人,耕地面积763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65元。全村现有文化活动室1个,村卫生室3个,小学2所,专职教师17人,适龄儿童入学317人,在校生315人;现有农业科技机构1个,从业人员8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旱作玉米和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为温室蔬菜和啤酒大麦,畜牧业以养猪、养羊为主。自“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座谈和入户走访,共梳理出肖营村存在的4条主要问题:一是村级班子不健全;二是村级班子软弱无力;三是村委会年久失修,村级组织活动无阵地;四是村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
理无法正常开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治理台账,通过近三年来的专项治理,肖营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优势产业日益凸显,村级面貌焕然一新,圆满完成了治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为了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包村领导干部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民政办,苏廷辉兼任办公室主任。村上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具体抓,广大干部群众同参与,共治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治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二)深入调查研究,查找突出问题。通过对肖营村村级班子实地调查了解和摸排,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村级班子不健全。由于肖营村家族势力矛盾突出,选出的村干部服务于大局观念不强,眼光狭窄,贯彻上级的政策无创造性、灵活性,不能认真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造成关系不顺,政令不畅,班子内部不团结,相互拆台,导致群众上访,党支部书记被迫停职,导致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二是村委会班子软弱无力。村两委班子不够坚强,群众基础差,威信低,缺乏号召力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不顺利,群众意见较大;没有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勇气和信心,村干部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弱,不能较好推动农村经济发
展,难以担当起繁重的基层工作。三是村级班子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无法正常开展。由于长期以来该村干群关系不和谐,村级事务缺乏与群众正面沟通,村级组织不健全,村务政务公开不及时,让群众误解,从而故意刁难、不支持村里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四是村委会年久失修,村级组织活动无阵地。由于村两委班子人员互相拆台,存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导致村委会年久失修,村级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通过对“难点村”产生原因的分析,为全面加强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特别是为治理工作找到了切入点。
三、整改提高
(一)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推行“阳光政务”。
1、积极选派镇干部到村挂职。镇党委下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敢闯敢干,有事业心责任心的机关干部到村挂职人任第一书记,主持村党支部工作。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2、着力解决村支两委干部对村务、党务和民主管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以前村干部对村务、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村务公开只是钱的事,认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少甚至零收入,没什么好公开,怕引发矛盾而不愿公开,没有提高到村务公开是民主管理村务和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有效措施的这一高度;同时认为只要发展党员按程序,就没有什么好公开的,没
有把它上升到作为联系和密切党群关系的高度看问题。通过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远程教育设备,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细化公开内容,改变传统单一方式,突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民主性,在公开形式上下功夫。除与村民切身利益的财务、计划生育、征地和宅基地审批、农村低保、合作医疗、林权制度改革、民政救济、村干部责任目标进行公开外,还对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公开。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群众代表召开了村务点题公开现场会,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一对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使村务公开更透明、更民主,让群众对村两委的工作更了解、更透彻,从而更进一步推进村两委工作的开展。现在是村干清白、群众明白,理解、支持村两委决策的人多了,刁难惹事的人少了。
3、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的局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权机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理解决好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后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来确保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严格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农村低保等强农惠农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四不准,七优先”的原则,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监督小组成员,促其真正发挥作用。建立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臵了举报箱,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及建议,不断总结完善此项工作,强化村民代表、村民的监督权益,村干部定期走访群众,经常性地向群众汇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民生。
在镇政府支持下,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安排财政奖补资金31.2万元;新修武古路至肖营村下高庄组道路硬化1.2公里;安排财政奖补资金41.6万元,安排肖营村下高庄组至干河道路硬化1.6公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争取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建设资金6万元,村级自筹6万元,新修了肖营村村级办公房屋5间,硬化地坪252平米,并配备了村级办公设施,远程教育设施,图书室阅览。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克服“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活动”的现象,充分发挥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新修渠道6.5公里,维修6公里,新建沼气300户,卫生改厕100户,完成自来入户120户。新修村级校舍5间。落实卫生责任制,雇用专人处理生活垃圾,美化环境,加强宣传,使村民自觉维护村里生活环境。另外,积极招商引资,提供便利条件,使肖营村碳化硅厂落户肖营村,有效解决该村一部分剩余
劳动力就地转移务工。
(三)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凸显。
抢抓石羊河理流域重点治理机遇,按照镇上确定的“121”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产业,从本村情实际出发,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累计发展日光温室85亩,养殖暖棚168亩,建成30亩以上养殖小区2个,发展养殖大户30户。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沟播玉米、食葵、制种玉米等高效大田作物已初具规模,建成500亩的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点1个;300亩的食葵种植示范点1个;200亩的制种玉米示范点1个。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三年来镇村干部的不懈努力,现在的肖营村村级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村内矛盾明显减少。干群之间的沟通渠道逐步通畅,基层矛盾化解迅速,信访量明显减少。二是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逐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明显增多。三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治理后“难点村”村级经济增长良好,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65元,同比增长13%。四是村级班子健全,落后面貌大为改观。认真做好第七次村两委换届工作,在肖营村实行“公开直选”的办法,配备配强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干部队伍。加强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按照要求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无职党员设
岗定责、“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党员承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工作。近三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共发展党员8名。
总结近三年来的整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组织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认真做好总结,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力争在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涂家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强化领导 全民参与 彰显特色 涂家垴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5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涂家垴镇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立足“上档次、出质量、有风格”的定位,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计划,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环境美生态好、村庄美居住好、民风美生活好”的“美丽乡村”建设。下面,就我镇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三个“到位”统领全局 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全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镇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按照“三到位三确保”的思路,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组织到位,确保有序推进。按照全区统一安排,我镇迅速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落实、资金监管、检查督办和调度协调,并每半个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及时对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全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19个村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美丽乡村”工作小组和乡风文明理事会,由一把手任组长,其他干部为成员,实行责
文明创评等方式,营造“村村动员、户户参与、人人出力”的工作氛围,最大程度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如三九村安尔桥柯湾全民参与,全湾动手,人均投劳2个义务工开展建设,并通过集体商议,将原集资拟建造祖屋的10万元拿出,用于绿化美化家园。
二是强化典型示范。着力推广省级生态村万秀村的生态建设、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张远村迁村腾地、市级文明村官田村文明创建和南阳村的村庄整治等先进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使美丽乡村建设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积极组织各村进行经验交流,营造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全镇一盘棋,村村抓建设,人人有贡献的建设热潮。
三是强化多元投入。积极整合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本村能人积极投资、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合理、有序,真正做一个、成一个。如三九村安尔桥柯湾小组外出务工、经商村民自发捐资10万余元支持家乡建设;官塘村倪士雨湾爱心人士一次性赞助50万元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
三、紧抓重点,彰显特色,三个“坚持”确保实效 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突出个性”的理念,根据区位、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格局。
公约》、《垃圾处理流程》等十多项规章制度,遴选两家保洁公司,承担两个集镇的保洁和城镇管理工作。两集镇固定环卫工人由原有的6人增至16人,城管队员由原有的6人增至12人;全镇选举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147个,聘请保洁员333名,进一步明确了保洁员职责,细化量化了考评细则,初步构建了新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在前一段建设工作中,我镇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庄特色不明显。一些村对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深入思考和细致研究,仍然停留在村庄整治阶段,存在照搬、模仿现象,特点不够明显;二是筹资压力比较大。我们的村级项目建设仍然依赖于财政补助及部门帮扶,村级主体作用发挥有限,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在资金筹集上显得束手无策,“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三是长效机制不完备。缺乏长远打算,没有前瞻性,对于发展定位、后期管护、长期发展欠缺考虑和办法,存在一定盲目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下一步,我镇将继续秉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始终以村庄建设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富民强村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地域特色鲜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建设,为500平方公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涂家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结(汇报)
强化领导
全民参与
彰显特色
涂家垴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5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涂家垴镇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立足“上档次、出质量、有风格”的定位,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计划,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环境美生态好、村庄美居住好、民风美生活好”的“美丽乡村”建设。下面,就我镇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三个“到位”统领全局
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全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镇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按照“三到位三确保”的思路,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组织到位,确保有序推进。
按照全区统一安排,我镇迅速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落实、资金监管、检查督办和调度协调,并每半个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及时对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全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19个村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美丽乡村”工作小组和乡风文明理事会,由一把手任组长,其他干部为成员,实行责任区“分片包户”责任制,形成了各司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人员到位,确保责任落实。
严格落实“书记分片、班子成员带组、干部驻村”的驻村工作制,明确驻村干部配合、指导村“两委”班子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的责任,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实绩考核、村“两委”班子考核中去。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各村参加环境整治、植树绿化等活动,引导干部思想和作风转变,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要求落到实处,让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全面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督查到位,确保建设质量。
建立“美丽乡村”常抓长管督查机制,组建了8人的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到村进行督查,每次督查都有影像、照片、文字记录,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措施。设立“美丽乡村”建设基金10万元,结合市、区建设资金,每个月组织一次检查验收,量化考核,实施奖惩,重奖前三名的村,普奖前10名的村,每次每村奖励1000-20000元。二、深入宣传,多方筹资,三个“强化”凝聚合力
人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聆听群众心声,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力量,才能真正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凝聚起强大的建设合力。
一是强化宣传发动。
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六大会议、外出考察、专项调研、入户座谈、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明创评等方式,营造“村村动员、户户参与、人人出力”的工作氛围,最大程度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如三九村安尔桥柯湾全民参与,全湾动手,人均投劳2个义务工开展建设,并通过集体商议,将原集资拟建造祖屋的10万元拿出,用于绿化美化家园。二是强化典型示范。
着力推广省级生态村万秀村的生态建设、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张远村迁村腾地、市级文明村官田村文明创建和南阳村的村庄整治等先进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使美丽乡村建设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积极组织各村进行经验交流,营造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全镇一盘棋,村村抓建设,人人有贡献的建设热潮。三是强化多元投入。
积极整合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本村能人积极投资、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合理、有序,真正做一个、成一个。如三九村安尔桥柯湾小组外出务工、经商村民自发捐资10万余元支持家乡建设;官塘村倪士雨湾爱心人士一次性赞助50万元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三、紧抓重点,彰显特色,三个“坚持”确保实效
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突出个性”的理念,根据区位、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格局。
一是坚持乡土特色显品味。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尊重历史风貌、景观特征和发展基础,做到依山就水,顺势而为,不搞乱占乱挖、大拆大建,“少花钱、多办事、显特色”,充分展现农村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真正节约成本,做出风格。如上鲁村雷家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我们按照“尊重自然、保护为先、合理建设”的原则进行打造,既投资小又体现原始生态魅力;官田村新屋纪湾青山环绕,空气怡人,我们遵循“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的理念,并结合乡村旅游的需要,积极打造打造乡土气息浓郁、宜居宜游式的美丽村湾。二是坚持“四全”标准抓重点。
坚持“全洁净、全治污、全改造、全绿化”的“四全”标准,着力突出“村道治理、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五大整治项目,把试点村和基础较好的村作为重点优先完成,把镇村干道、两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村塆的环境整治作为基础牢牢抓实,全面开展大扫除、深治理、广拆违、全绿化等活动。全镇开展集中整治大行动6次,参与人次3000多人,共清除垃圾杂物54吨、整治卫生死角27处,维修、清理排水沟及下水道6500余米,拆除破旧棚舍栏圈270处、2600平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60平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余盏;完成宅俊集镇外环线绿化工程,各村“四旁”等区域栽植各类苗木6万多株,全镇绿化水平逐步向生态化、景观化提升。三是坚持完善体系强管理。
先后出台了《涂家垴镇农村环境卫生考评办法》、《环境卫生考评细则》、《村民文明卫生公约》、《垃圾处理流程》等十多项规章制度,遴选两家保洁公司,承担两个集镇的保洁和城镇管理工作。两集镇固定环卫工人由原有的6人增至16人,城管队员由原有的6人增至12人;全镇选举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147个,聘请保洁员333名,进一步明确了保洁员职责,细化量化了考评细则,初步构建了新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在前一段建设工作中,我镇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庄特色不明显。一些村对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深入思考和细致研究,仍然停留在村庄整治阶段,存在照搬、模仿现象,特点不够明显;二是筹资压力比较大。我们的村级项目建设仍然依赖于财政补助及部门帮扶,村级主体作用发挥有限,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在资金筹集上显得束手无策,“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三是长效机制不完备。缺乏长远打算,没有前瞻性,对于发展定位、后期管护、长期发展欠缺考虑和办法,存在一定盲目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下一步,我镇将继续秉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始终以村庄建设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富民强村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地域特色鲜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建设,为500平方公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