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

时间:2019-05-14 00: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

第一篇: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

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

陈静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摘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由竞争引发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可见,对大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指导,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必要性,心里防御方式选择的环境因素以及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引导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处事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正确面对社会竞争,面对工作压力,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培养了自身积极面对挫折的品格,而且为今后在工作中正确的处理护理工作应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普遍适用于所有大学生,对于遇到应激较多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护理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引发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根据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作的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颇令人忧虑的。1994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20.2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000年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8%——1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2002年10月对西安音乐学院部分大学生所作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1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不良反应[1]。这些惊人的数字同时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1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必要性。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面对紧张情境时,避免精神上痛苦、不安的自我保护性的一种应对方式。社会生活中,个体的自我概念与社会现实经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当这种紧张情境出现时,个体会因为害怕已有的自我概念被破坏而感到焦虑和受到了威胁,于是采取防御机制来维护原有的自我概念。如果个体经常发生自我概念和现实经验的冲突,则会被迫采取更多的防御机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防御机制可能会崩溃,往往要接受一个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个体心理问题的发生。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应不断渗透和引导学生多使用建设性的自我防御方式,少采用破坏性的自我防御方式。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会遇到较其它专业学生更多的工作应激,培养他们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应激,积极引导他们使用建设性的自我防御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会面对各种应激原,有与工作性质有关的,有与工作负荷有关的,有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有与对护士期望有关的,有与接触濒死和死亡病人有关的还有与工作家庭的矛盾有关的。护士面对过高强度的或作用持久的心理应激,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应对并及时有效的调控,就可能发生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在学生阶段应培养他们正确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教会他们掌握控制应激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 影响心理防御方式选择的环境因素

心理防御方式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认清防御方式的影响因素,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进行恰当的引导。以下分别对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2.1 家庭

家庭是与个人关系最密切的社会群体,个人的生命成长及社会性、心理的发展都离不开家庭的养育、照顾和情感支持,对于学生来说,家长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家庭教养方式等都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他们独立生活时的心理状况,因此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及心理防御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2.2 学校

学校教育的正规性、全面性、系统性对学生的人格、价值观、各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2.3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或称同龄人群体,是由年龄、价值观、兴趣、社会身份等方面大致相似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群体中成员间相互吸引、相互模仿,一旦某种观念形成,便会迅速得到传播。因此,对群体成员有较强的影响力。

2.4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普及使人们更加广泛的接受外界的信息,新鲜的理念、思想不断涌现,从而对个人固有的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可见,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同辈群体或大众传媒,都无时无刻对个人的行为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以上各个群体的优势积极的配合和宣传,使心理防御机制的引导和教育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把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进行引导。

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及学生运用心理防御方式的差异性,教育引导学生更多的运用成熟的或中性的心理防御方式,加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同时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3.1要注意年级差异。

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断趋向成熟,心理防御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辅导员老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引,引导他们运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有些学者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上呈现显著的差异性,经LSD检验发现,一、二年级大学生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三、四年级,二年级学生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2]。由此可见,指导工作重点在一、二年级,尤其一年级是最为关键时期,要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促使他们更多的使用中间型和成熟型心理防御方式,而二年级的重点则是引导他们向成熟型防御方式发展,三、四年级可以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3.2 要注意性别的差异。

心理防御方式会因性别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女性多倾向于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而男性多倾向于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也就需要我们在指导

工作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女生身上。

3.3要注意人格的差异。

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与防御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性格外向,兴奋性,自律性强的大学生多采用比较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应对环境刺激,具有神经质倾向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高的大学生多采用不成熟的或中间型的心理防御方式。而具有精神质倾向、敏感性高的大学生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而具有敢为性、实验性的学生多采用成熟的或中间型的防御机制[3]。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引,以人格特征为出发点和突破点,尤其注意对具有神经质倾向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高的大学生以及具有精神质倾向、敏感性高的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健全人格。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的引导,要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尽量引导他们使用升华、幽默等成熟的防御机制,而少使用投射、退缩、否认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处事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正确面对社会竞争,面对工作压力,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培养了自身积极面对挫折的品格,而且为今后在工作中正确的处理护理工作应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vol.33:293-294

[2] 李黎.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挫折应对方式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8,vol.25(4):459

[3] 王学臣,李义安.大学生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vol.18(2):106

第二篇:学生心理引导技巧

九、学生心理引导技巧

1、步难以上青天——层递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96年),心理学家查尔尼(1975年))

2、榜样太高不可攀——差错效应

能力比自己强,总体上各方面优于自己,然而和自己一样不时会出现一些可以原谅的小差错的人更能吸引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差错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

3、术家写评语——巴奴姆效应

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泰勒 巴奴姆)

4、疯狗唾液救人命——接种效应

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态度变化与过去对某个问题体验的关系时证实:处于态度改变情境的个体,若受到某种反向态度的轻微攻击后,就好像是在“接种疫苗”,大大刺激其对这种攻击作出抵抗反应,并不断地增强了抵抗力,以后再受到同一反向态度强大攻击时,不但不会改变其原有态度,反而使个体更加执着于自己的态度,并“抵抗”任何不同意见。这就是“接种效应”。(巴斯德)

5、响鼓要用重锤敲——强刺激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受性与刺激的阈限有关。如果作用于人的刺激阈限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那么感受性会因此而麻木。刺激阈限大大超过中等水平,感受性十分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谓之“强刺激效应”。刺激阈限大大低于中等水平,十分微弱,如一条小虫在皮肤上爬行,其感受性也会因此而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弱刺激效应”。

6、难以自禁激扬情——组场效应

众人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如同物理学中磁场一样的心理场。当个体进入这个心理场后,在感人场景的渲染下,人的情感、行为就会被磁化而变得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升华为与场景一致的情感与行为。这种能磁化人心理的强大、特殊场景称之为大众心理场,它所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组场效应”。

7、滴蜜赢得他人心——认同效应

引导者表达与对象之间在观点或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引导者实际上向对象出示了一张“自己人”的心理名片,这使被引导对象产生一种“同体观”,视引导者为“自己人”,从而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或弱化对方的“反引导定势”和防范心理,取得倾向于对方的观点,接受对方引导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认同效应”。

8、先抑后扬见奇效——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他们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显得喜欢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人们喜欢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人们的人更令人喜欢。心理学家阿伦森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9、适得其反在禁令——潘多拉效应(禁果逆反)

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以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那么,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心理学上移用潘多拉打开魔盒的神话,称之为“潘多拉效应”。

10、好戏连演令人厌——超限逆反

同样的刺激物,由于刺激强度过大、过强,刺激时间过长,或者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产生的一种逆向态度。

11、烽火连天戏诸侯——信度逆反

指由于以往经验积累、人格特征等因素,产生对信息源、引导者的不信任,导致消极、反常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12、好意此时被曲解——情境逆反

指在特定的时机、场合,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引导者不顾个体当时所处的情境,会诱发情感障碍,使个体紧闭心扉,对引导逆向、排斥态度。

13、小人之心度君子——自比作用

心理实验证明:如果有一个陌生人,要猜测他人的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等,最大的可能性是把对方估计得和自己一样,当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年龄、籍贯相仿是尤其如此。心理学上把这种假设他人与自己相同,怀有一样的心情、想法、好恶、品质等心理现象称为“自比作用”。

14、奖励结果事愿违——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其效果反而会降低,外加报酬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这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故称之为“德西效应”。

15、心灵绿洲待开垦——罗森塔尔效应

由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在学生身上产生符合期望的心理现象,罗森塔尔把它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16、情境变换难注意——斯特鲁效应

所谓“斯特鲁效应”,就是当着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顺利地对这些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这一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家斯特鲁首先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17、大失所望星期一——月曜效应

所谓“月曜效应”,是指点星期一与其他工作日相比,人们的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大大影响工作和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

18、新官上任放把火——首因效应

心理学上把人际交往中,由初次见面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被称为首因效应。

19、妩媚一笑遮百丑——晕轮效应

心理学上借用“月晕”这一自然现象,把一个人某种突出品质或特点的清晰、深刻印象,由此作出整体印象的评价,从而掩盖对这个人其他品质和特点的印象,称之为“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20、前功一朝化烟云——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新形成的印象淡化,甚至抹去以往已形成的印象,给人们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印象,并以此指导人们的行为。

21、药铺抽屉密密排——刻板效应

所谓“刻板效应”,是指由社会刻板印象所形成的人际知觉定势。社会刻板印象是社会对一类对象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笼统的看法,而不管这一类对象间的实际差异。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2、锦上何须再添花——马太效应

人们把“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类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如“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23、险把巨星当鞋匠——黑票作用

所谓“黑票作用”,是指不管一个人具备其他任何品质,只要有一种极端消极的坏印象,就把对方的其他好品质都一票否决掉。

24、失之东隅收桑榆——补偿

所谓“补偿”,是指个体在某方面的需要或目标受到挫折后,便用可能成功的活动或其他高度发展的能力来弥补,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以获得他人的承认,获得心理的寄托和成功的快慰,满足新的需要与实现新的目标。

25、小题大做起作用——升华

所谓“升华”,是指引导对象的“动机替代”,即用高尚动机代替低级动机,用社会性动机代替自然性动机,从而使引导对象地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自身动机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从狭隘的低水平认知和情感中“跳”出来,正确看待个人的得失,产生新的意向,去追求新的目标。

26、文过饰非自解嘲——合理化作用

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它。以“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最为典型。个体在追求某地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甜柠檬”机制。

27、有了陪衬始宽慰——觅类求同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为了减轻其所受到的心理压力,于是寻找一些与他同样遭受挫折的伙伴,以此聊作自慰,并减轻受挫折感,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觅类求同”心理。

28、色若无事实内荏——反向形成

所谓“反向形成”,是指个体的需要和目标受到阻碍后,为防止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欲望表现出来,而在外在行为上采取一种与此相反的行动来表现的现象。

29、混为一谈减重压——融合效应

所谓“融合效应”,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不愿意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把自己在挫折中应有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受到挫

折的他人相提并论,证明自己与他人等值,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30、责难他人为平衡——投射效应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当个体遭遇挫折后,不进行自我检讨,而把挫折引起的内心不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某些行为、欲念、态度等排除于自身之外,转移或推向他人和周围事物,以此逃避自己心理上的不安的心理现象,也叫“推诿作用”。

31、羡慕名人自炫耀——自居作用

所谓“自居作用”,是指为了迎合能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人们,于是就在思想、行为上模仿他们,或按照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去做;或者把他人具有的令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强加到自己身上,以此求得安慰和满足。

32、往事浮现月明中——回归效应

一个人如果喜欢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认为过去的一切比现在美好,因此迷恋过去,甚至幻想回到过去美好的岁月中去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回归效应”

第三篇:浅谈职业中专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引导的点滴探索

浅谈职业中专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引导的点滴探索 摘要:职业中专班主任教育的对象是刚刚接受完初中教育的学生,他们大多中考失败,少数家境比较困难,有些同学属于单亲家庭。他们正处在青年初期,面临人生的第二转折点,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独立面对人生。职业中专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敢说、敢想、敢做、敢于标新立异。但他们处于不成熟阶段,做事不计后果,往往暴露出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不足。职业中专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本文结合作者带班实际经验,就如何做好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引导为出发点,对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 心理引导探索

引言

本人就职于甘肃银行学校,带班期间逐步积累了一点经验,并通过各种渠道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了一些带班成功的案例、经典的班主任文章,针对本班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一些办法。好几位任课老师给我说:“你班学生课堂表现还不错。”这些话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因为学生素质的高低最主要体现在技能、体现在学习上,而这正是班风、学风的最真实体现。我班学生中有四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2010年全省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为大家树立了“我们也能行”的典范。在期末考试中全班6人总评90分以上,37人80分以上,7人80分以下、4人不及格。在学校组织的2011年计算机图形处理竞赛中,我班有5人参加了比赛,2人获得了1、2名。2011年,在甘肃银行学校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中我班获得第二名,12·9雅言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距离优秀班级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相对其他老师抱怨班主任工作幸苦、难以管理,身心俱疲,我的班主任工作就轻松很多。本文仅就自身带班经历谈几点自己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粗浅认识,抛砖引玉,仅供同行们探索交流。

1.抓住入学教育,针对学生挫折心态,为学生加油鼓劲、树立信心

1.1 普及职业中专性质、特点、考试、学籍管理等常识,重点抓好专业思想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的偏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中专无用论”的怪圈,因此,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专业思想教育应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懂得中专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次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中专一样有前途的道理。再次,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

1.2 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殆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

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考虑到心理引导的私密性,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在没有干扰、确保学生隐私安全的情况下作深入细致的单独交流,办公室、操场、校园的小道上等人少的场合是不错的选择。要善于发现有思想波动的学生,对他们及时、单独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现状,了解学生对自己家庭的想法,了解学生对学校、对班级的看法。就如对待病人一样,只有发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我觉得真正的学生工作应该是“润物细无声”,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抓住各种机会去教育学生。一个班几十号学生,要求没有人犯错误是不现实的,而学生犯错误正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平时听不进去的话这时才能听进去,听进去了自然就会改过来。

2.1 管理讲方法,让学生有人格尊严

我们的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自尊心较强;一些言行举止都有自己的原则,很多学生的习惯很不好,我们都看不惯,当众去告诉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效果自然不好。我们应该记在心里,以聊天的方式来告诉他,这样效果会好多了。对于没有按照我们旨意办事的学生不要大吼大叫,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谁又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呢?我认为学生有错误并不影响人格的不平等,所以我和这样的学生谈话时从来不让他站着和我说,给他座位。他心情放松了戒备自然就放松了,也就容易说清楚问题了,这样更容易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

2.2 做学生和家长的知心朋友

不能因学生学习成绩差而歧视他们,更不要因为学生违纪犯错误就对他们有成见,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班级管理中,在注重了尖子生的培养的同时还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平时表现差、成绩不好的同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他们。

就我班的情况看,首先影响学生情绪、导致思想波动最大的原因出在学生家庭,这里面既有学生父母之间的问题、家庭成员问题、单亲问题,也有父母教育方法不当问题,这些情况要从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方面去了解。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班主任倾听比解决

更重要,学生或家长将给家人、同学间不方便、不可能说的话说给班主任听,宣泄了心中的郁闷、委屈、不满,不良情绪得以释放,他们在流过眼泪后就更加深了与老师间的信任。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就能理解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他们也更乐于接受老师。我班学生白栋睿曾告诉同学:“他这一辈子谁的话都可以听,就是不听妈妈和老师的话。”原因是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学习的事被老师打手,打出血来也不低头认错,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他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而现在他可以和我谈他的心情,谈他的家人,谈他从来不对家人和同学说的事。其次,积极协调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有学生因为处理不好同学关系感到非常痛苦,甚至当我的面流泪哭泣。当然,还有诸如生活、学习、就业等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班主任去引导他们。

3.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以往我们特别注重管理,但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事实证明从来没有人愿意(包括我们自己)天天听大同小异内容相似的大道理。我们在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揣摩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3.1 抓住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

有一段时间我班里女生化浓妆现象有所抬头,我耐心的观察了几天,装作没看见,先让她们表现,等几个爱化妆的女生都化齐了妆后,在班里开班会问全班同学一个问题:“女生化妆是给谁看?”得到的大概一致答案是:“异性”。然后我再对我班男生做一次调查:“你是否喜欢女生化浓妆?”得出答案是:班里 90%的男生不喜欢。最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网易女人调查报告——《男人,你第一次看到女友素颜是咋想的?》”讲给他们听。根据这份来自全国的统计调查表明:“44%的人认为没那么好看了,但继续交往下去;41%的人说当时我就震惊了,素颜居然更美丽;7%的说相差太大,但继续交往;6%的说相差太大了,想立即分手;2%的说没那么好看了,开始考虑分手。”这份报告还说女生们喜欢的明星阮经天找女友的标准就是素颜。女生化妆的目的就是更美丽,就是让人欣赏,在她们看了我打印的调查统计报告和来自全球的网友留言后,从第二天开始,所有女生脸上全部干干净净。

3.2 抓住学生好面子的特点

我班刚开始宿舍卫生脏乱差,说教基本不起作用,老师检查也不当回事。后来我抓住学生好面子,尤其是不能在异性同学中丢面子这种心理特点做文章。我组织异性同学不定期参观对方宿舍,相互学习、找差距、找问题,学生对此大为紧张、如临大敌,宿舍面貌自然焕然一新。

3.3 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利用其表现欲

学生旷课、旷操、迟到等违纪后不要急于批评。现实经验告诉我,他们这些道理都懂,并且效果不大,批评的重了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是怎么才能既尊重他们,又有效改变这些不良行为呢?我利用每周班会的时候,让班干部总结上周情况,先不批评,然后让违纪同学给全班同学表演节目。事实证明,这种办法效果不错,违纪的同学越来越少,最后基本没人表演了。

这里要说的是,我鼓励班干部与同学间、同学与同学间当面讲清问题,在充分尊重同学的基础上,应一视同仁,公正严明,公平对待每位同学。同学间也要注意人格尊严。

对于腼腆、不好意思表演节目的同学全班鼓励,对于表演精彩的同学全班鼓掌加油。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增强了自我归属感和自信心。遇上学校重大活

动,根据学生违纪情节、特长情况,让这些同学率先参与。在学校12.9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班领读、伴唱、伴舞的同学就是他们,最后全班获得了学校第一名。在学雷锋日,也让违纪同学率先带头,他们去了当地敬老院,引导他们将劳动、慰问老人的场面拍下来,感受写下来。他们做得有声有色,最后这些素材被学生可录用,挂到了我校校园网上。

我们在贯彻正面积极诱导的原则下,要求全体同学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属于我们班级自己的班规,通过柔性劝导、易于被同学接受的方式约束学生的言行,比如:“多想想为了供我们念书而辛勤劳作、日渐憔悴的父母,如果我们不珍惜、不努力,就对不起他们的辛苦与付出„„”当然,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屡教不改的学生,一定要严格按规章处理,严重违纪一定要及时开除或劝退,否则会像烂苹果一样传染全班。

当学生违纪时,如果充分掌握其心理状态,在尊重其人格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机会让他充分表现并鼓励、赞扬,他就会以百倍的热情回报你,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华、展示他们阳光向上的一面。学生有良好的心态,就会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就会轻松。

可见,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做好学生心理引导,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对学生心理特点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善于利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每位班主任还要用适合自己本班的方法,才能比较轻松地带好班级。只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得当,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对路,把心理引导工作作为根本,将管理工作为关键,那么,师生关系就会融洽,班主任会轻松管理好班级。

Discussion on 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eacher do a good bit

of exploration

Author:SI Zhao-hongCompany:the bank school of gansu

Abstract: 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lass is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has just received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most of them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failure, a family is difficult, some

students of single-parent family.They are in early youth, facing the life second turning point, after graduation, will directly face the society, independent of the face of life.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a strong curiosity and ambition, dare, dare, dare, dare to new in order to be different.But they are in an immature stage, work regardless of the consequences, often reveal a growth process in many

deficiencies.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s the particularity of working class.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r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how to do a good job 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work explored.Key words: occupation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guiding exploration

第四篇:探索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

探索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

来源:http://

重症监护病人因身体上的各种留置管道、自身的疼痛不适、放满医疗仪器的陌生环境、对病情缺乏认识、与家属情感交流障碍等因素影响下,易出现恐惧、不安、孤独、紧张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将不利于其治疗护理,对其疾病的转归、生活质量以至其家庭都有负面的影响㈦。家属因担心病人的愈后,又或者对病情与治疗都缺乏疗解、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紧张而复杂的环境难以适应,以及担心高昂的治疗费用等,故容易产生焦虑担忧、情绪不稳等心理障碍日。

因此,在积极为重症监护病人做好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如何使病人及其家属处于最佳的适应心理状态,让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现况

护理人员一般侧重于为重症监护病人执行技术性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而与病人及其家属作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相对地少,或许未能主动地将病情、治疗情况、监护病房的环境、治疗方法及费用等给予家属安排妥善的讲解,以致家属无从充份知晓病人的情况,因此产生焦虑的情绪。

另外,发现92%的家属认为需要亲眼目睹病人方可放心,故能陪伴病人为他们最大的期望。然而,由于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可能未有及时关顾病人与家属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家属又因不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与护理措施、或者担心病人是否得到妥善照顾及关心,加上需要负担高昂的重症监护医疗费用等,都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假设这些信任需求、讯息需求未得到满足的话,家属会因此而十分担忧及不安,并需要额外的心理支援Scragg等 的调查结果显示,远离重症监护病房后的康复者仍然留有持续的心理轻微症状如焦虑、抑郁等,以致对其生活质量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除了给予病人日常的照顾外,更应关注其心理需要。观察所得,护理人员可能未有充分评估重症监护病人及家属之心理状态,以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而视情况没有普遍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

2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缺乏心理护理的可能因素

有资料显示重症监护病人及家属对心理护理有所需求,然而就近期文献所得,病人及家属仍可能感到这个需求未得到满足。兰美娟等 发现,认为有必要对重症监护病人家属实施关怀的占80%,而真正对家属进行关怀的护士仅占33.3%,被调查的所有护士均认同最主要的因素为时间不足。于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患之间有效沟通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赵静等 的调查显示不同的因素阻碍护士与重症监护病人家属的沟通,包括护士没有认识到关顾重症监护病人家属需要的重要性,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特性、工作量及工作制度等。再者,Price/‘ 的调查显示,护士认为时间不足及未得到同事的支持等因素均使她们避免处理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需要,而且为了确保病人的生理上的治疗需要,护士一般认为实施机体

医疗与护理工作优先于心理护理。

护士最大的工作压力源是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导致工作量增加。因此,护理人虽一般把时间与精力侧重于技术性的护理,以致没有用充分时间向家属作有效的沟通,没有主动地对病情作妥善的解释。

3为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建议

3.1对病人及其家属作心理准备及充份的沟通 60%家属认为重症监护病房首要加强的工作是医护患之间的沟通联系。由于重症监护病人主要为车祸、外伤等突发事件后的危重病人,或大手术后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因此,首要加强护理人员对实施心理护理这方面的认识,建议进行非急症手术前,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可先向术前的病人及其家属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规章制度、常规的工作安排等基本情况,以及人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必要性和暂时性,并解释病人术后可能留置的管道、使用的治疗仪器,预先告知家属于病程中可能采取较特别的措施如约束肢体的目的等等,以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固然这些解释也可使用小册子、单张或宣传短片来推行,而辅以问答的方式来解答个别病人及其家属可能存在之忧虑、满足资讯方面的需要。

3.2探视及陪伴病人对于现时重症监护病房实行限制式的探视制度,虽有利于病人的休息、病房的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并可减少于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因家属的不理解或不满引致的医疗纠纷等旧,然而,病人及家属均表达有探视及陪伴病人的需要。纵观以上的结果.若家属于重症监护病房探视病人前,先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给予相关的讯息,使家属以轻松平静的心态探视病人,而不会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从而减少对病人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同时,这可促进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三者之间的护患关系旧。

3.3实施主责制护理 如前所述,护理人员的人手不足及功能制护理的实施,乃是沟通不足的原因之

一。透过实施以人为本的主责制护理,可加强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让护士对每个病人有充份的认识,以及关顾其心理需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护士可更为妥善分配时间管理自己负责护理之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地对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并给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措施作明确的解释,以加强病人的配合。另外,主责制护理可让护士更长远地为病人及其家属着想,以透过指导、健康教育等促进病人的康复,并满足病人及家属于心理方面的需求,故能促使护士对病人实行更有效的个案管理。

3.4加强相关科研,及推行循证护理 由于国内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的研究调查很少,而相关资料的欠缺,故建议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障碍、探视制度、心理需要等作更深入调查研究,首要加强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而针对现况进行相应的改善措旌。另一方面,应参照国内外有关循证护理的研究,探索这类新发展及资讯,有望建立一套在本地适合及可推行的心理照顾方案,而予以广泛推行。

4小结

建议在可能情况下,增加护理人员人手,及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可或缺的。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重症监护服务、解释入住的必要性和暂时性等,真正关注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要而实施心理护理、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心理障碍,有助病人能配合治疗与护理,藉此更能把护理关顾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

护理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护理毕业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第五篇:2016浅析心理引导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浅析心理引导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护理工作的发展,心理护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否正确运用心理引导,这往往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要善于进行心理引导,解决病患所面临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心理引导,心理特征,引导方法,注意问题

一、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心理引导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护患之间的心理引导,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能否准确地把握心理引导对象的心理特点,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引导应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理特点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基础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分为胆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类型。一般而言,胆汁型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多血型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抑郁型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上述中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较难以沟通、配合治疗,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引导时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从病人的气质特征来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心理引导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三、正确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为病患排忧解难,达到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的心理引导,其主要包括与病患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沟通的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

1、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生病总是一件令人时沮丧事情,患者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个时段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帮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缠绕,最终恢复健康。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的来进行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针对胆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2、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病人一定鼓励,对于调动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3、妙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一般而言,对于抑郁型的病人我们应多采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效果会较好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

4、活用指令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不用气质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况。

(二)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等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护士应结合病患的气质特征,运用非语言沟通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要善于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以外,还要善于在行为、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心理引导,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引导的作用。

四、运用心理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语言

在交谈中多用安慰、鼓励和积极向上的语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不吉利的词语;说话不但要注意上述几种方式,还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胆汁型的病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抑郁型喜欢慢条斯理,黏液型的人喜欢言语合乎逻辑,多血型的病人喜欢言语富有风趣,护士的言语要与之相适应。对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语要少,要深沉,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胆汁型病人,言语则以顺从为宜。

(二)为病人护理时要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对于胆汁型的病人而言,在护理时就应该多采用商量性语气,避免用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人,令病人反感;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他们一般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多用安慰性的语言外,还要注意不能流露出事不管己的态度等等。

(三)灵活应对谈语的内容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回答时都应要使用婉转的语调来尽可能满足病患问题。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胆汁型的病人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之,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就尽量不要直接拒之,更要耐心解释和疏导,并可以根据情况把谈语的内容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四)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无论是何种气质的病人,都要避免对他们使用伤害性语言。特别对于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上述类型病患的伤害性语言刺激,很易引起或加重此类病患的病情。

总的来说,心理引导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也是一种护理的手段,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应用心理引导的各种方法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用美好的语言或非语言的心理引导手段来辅助技术护理,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得到全面康复。护士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心理引导能力,恰到好处地运用心理引导这项工具,在与病人的接触中促进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从而达到增进病人身心健康,促进身心共治的目的。

下载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心理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

    (德育长廊) (7页) 【通讯沙龙】 如何引导学生合适的心理宣泄 本期话题提供:丁锋 丁锋,新联中学语文教师,曾获通州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二等奖,曾被评为通州市“教学六认真”先进个......

    开学学生心理引导与调整

    开学学生心理引导与调整 开学了,经过长达2个月的暑假,学生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家长要从旁敦促、协助,以使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整生活......

    浅论心理引导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解读

    浅析心理引导在护理学工作中的基本应用技巧 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

    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书

    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再百忙之中展看我的自荐书,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我叫,是一名毕业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

    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信[合集]

    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信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自荐信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自荐信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才干和优势。你还不会写自荐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信,欢迎阅读......

    【推荐】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信大全

    【推荐】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信4篇在人们愈发重视自身发展的今天,自荐信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并不鲜见,自荐信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才干和优势。你还在为写自荐信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

    关于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信[合集]

    关于护理专业学生自荐信5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越来越经常使用自荐信,自荐信是自我推销采用的一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自荐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