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调研报告1
义桥镇关于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若干课题
一、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给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的机遇、条件及措施。
(一)用地政策: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最大限度支持村庄挂钩臵换,提高土地资源配臵效益,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增加集体土地目标。正在建设的金桥新城社区,涉及8个村,一万多人,3000余户,住宅回迁楼111栋。原占地面积2510亩,建成后占地1000亩,可节约土地1510亩。
(二)市场化运作配套设施,出租场地。社区规划了1处省级标准双轨制中心小学,两处幼儿园,并规划有社区医院、老年公寓、购物中心、洗浴中心、产业项目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上公共服务设施,均采用市场化运作,并在投入使用后,可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三)土地托管。房柳村是金桥新城社区回迁村之一。该村依托全县供销服务网络,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走出了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大幅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快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该村共有土地1100多亩,其中全托218亩,半托880多亩。
1该村土地托管服务队,为社员实施统一耕地、喷药、施肥、灌溉和收割等全程服务,并保证社员双千金丰收。实行土地托管,存盈利的60%收益用于村级集体公共实施建设。
二、防范和阻止有集体收入村变身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 义桥镇共有行政村40个,有集体收入的村21个,占总行政村的52%,无集体收入的村19个,占总行政村的48%.有集体收的村收入来源主要是村集体承包土地收入、塌陷地补偿、村办企业等,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本村公共设施建设,办公费用。2002年至今10年以来,据调查有部分村由有集体收入村变为“空壳村”,根据这些村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集体承包土地但不到期,无法延包(马北村、马东村、冯庄村、东芦村、西芦村、曹村、古路沟村、房柳村、王村、孔楼村);二是有集体收入,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欠账大,收入用来抵账(孙汪村、沈营村、完村);三是村里无任何收入来源(徐学、刘学、杨学、杨街、兴隆庄、周学)。根据这些村的演变规律,为防止现有有集体收入村变为“空壳村”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挖掘潜力,以地生财。要抢抓机遇,挖掘潜力,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村庄整治等工作。规范原有村闲臵房屋、学校等集体改制单位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根据原已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对土地使用费标准明显偏低的适当提高;集体改制企业无
偿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要与经营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按规定足额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或让企业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其出让金收益部分通过财政支付补助给所在村。同时结合新农村、新社区建设,挖掘更多的创收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完善政策,创收发财。鼓励各村居将村集体闲臵房屋、场地、设备等,以出租、拍卖以及对土地实行流转的方式,盘活现有集体资产,增加收入。鼓励村级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户提供产加销服务,兴办专业市场,充当市场龙头,增加收入。
(三)完善机制,帮扶招财。利用村级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条件,积极主动与各类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大户沟通联系,与他们跨行业合作开发农村建设项目,“优势互补”带动发展;争取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大户到各村投资,通过预交租赁费、捐赠、捐款等形式,筹措村级集体创收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加强机关部门与村级组织、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力度,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四)加强管理,节支聚财。要增强村级民主理财意识和公开透明意认,严格执行先批后用财务制度,严格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为村级集体经济积聚财富。
(三)“难点村”形成规律探讨及治理对策问题方面
1、村两委班子软弱,村级组织后继乏人。比如说马南村,2011年5月村两委换届后,原村两委班子5人,因意外事故,原支部书记、村主任王立忠于2011年7月去世,后原支部委员王全成亦因意外事故于7月去世。现支部委员潘兴奎主持村全面工作,因村情复杂,派性较为严重,两委班子战斗力相对削弱,村级事务难以开展。
2、党员缺乏模范作用,村风民风不正。比如说岗上村,党员组织性不强,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一些党员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不支持,有时还抵触,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党员思想觉悟比较低,工作上把自己混同普通村民群众,推一把,动一动。部分村民代表中的党员不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只管自己,不想为群众做事,个别党员甚至还不如群众,在群众中起到了相反的示范作用,造成所在地的村风民风不正,宗族、派性矛盾大,不支持和积极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村两委班子对着干。一些村民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对公益事业不关心、不支持,民主管理工作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的就去关心,就参与,而与自己利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则不愿意过问,民主管理推进艰难。
3、村集体经济空白,开展各项治理活动困难。我们调查的村大都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壳村”现象比较普遍。难点村的共同点是债务大,其主要原因是:联产承包时集体旧债和办工业经营不善造成的债务还没有还清;群众欠集体的提留等款项造成集体资金周转困难;多年集体替群众垫
付的生产费用和三提五统没有收回以及垫付款项所产生的利息;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亏损;超前建设造成集体经济紧张;不合理开支造成资金流失。村集体的“空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村务公开的投入,造成了一些地方村务公开工作不够规范,内容不全或者没有可供公开的东西。马北村,马东村,冯庄村、东芦、曹村、王村、孔楼、徐学、刘学都属于此种情况。
“难点村”治理工作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从提高村“两委” 班子整体素质上做文章。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作风扎实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队伍,是彻底改变难点村面貌、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和关键。一是抓入口,切实发扬民主,选群众公认的村委会成员。二是抓培育,突出搞好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抓监督,切实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2、从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上做文章。一是健全和完善各项村民自治制度。二是强化村民民主监督的作用。认真选好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和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引导,评议、表彰优秀的村民代表和小组成员,对不称职的批评教育和劝退,形成有效的村民代表、小组成员退出机制,凡不认真履行职责、营私舞弊、不照章办事、老好人、不参加活动、或因违法违纪受到追究的,要坚决及时撤换,倡导勇于遵章守法主持正义的好风气。三是进一步规范议事决策机制。要制定村务工
作规则,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运行规则,进一步明确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内容、决策程序、表决方式、决策监督和决策责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难点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无集体经济、村民贫穷导致村干部精神不整、思想涣散和民风不正而造成的。因而,千方百计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才能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变村风民风。一是要因地制宜选对发展思路。二是要示范引路发挥能人作用。共产党员要有带头奔小康的表率作用,激励和要求广大党员自觉地争当农民群众的“带路人”和“领头雁”。三是要强化服务带好路。要建立政府与农村对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既要遵循价值规律把农民推向市场,放手发展;又要积极主动地为千家万户提供各种社会化的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好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第二篇:基层组织建设年大排查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群众工作薄弱环节大排查的报告
开展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大排查,实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是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举措,是今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任务,是深化创先争优、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扎实有效工作,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问题,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提供有力依据,推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有效开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我校党支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剖析、群众测评等方式开展调查,对群众工作中的薄弱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将大排查中的主要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外出打工人员日趋增多,许多家庭年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便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由此学校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几年以来,城市“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我校地处五十四批发市场,学生家长一部分在批发市场内做生意,一部分外出经商,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尤其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生活,被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守门户,引起了我校党支部的高度关注。小学学习阶段,是广大青少年人生的关键时期,由于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亲情关
1爱、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教育、情感、心理等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如果得不到特别关注,必将给这些孩子的一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此,攀枝花市第六小学根据“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个调查,学校现有学生1200人,其中,“留守儿童”6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不再“孤独”,我们将启动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力度,积极开展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二、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一般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由于这部分监护人精力有限,也有的因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比较困难,使这部分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而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留守儿童”,他们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孩子是一个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的现象,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道德意志薄弱。“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问题,仅仅是对其教育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综合素质和人格的培养问题。虽然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
2由于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基本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也就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正是因为部分自制力比较差的“留守儿童”缺乏监管,打架、旷课、小偷小摸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孩子因此还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以补偿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的欠缺,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出入于网吧、游戏机室,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由于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极易受到其他周围因素的影响,常常是父母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不少感情脆弱,有的上进观念淡薄,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的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一系列原因使得“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倾情投入,加大关爱力度。
1、抓好组织建设。学校党支部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书记校长亲自牵头抓,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具体抓、班主任自觉主动抓、建章立制规范抓、积极探索创新抓。
2、建立健全制度。为了使这项工作有章可行,学校将制定了《“留
3守儿童”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管理,保证了“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经费投入。虽然学校办学经费并不富裕,但是为了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舍得投资,狠抓硬件建设,打造服务体系。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添购乒乓球台、篮球、棋类等活动器材,整理和添臵图书室,为“留守儿童”有玩的地方创造了条件。
(二)、广泛宣传,营造关爱氛围。
我们学校党支部还将利用宣传栏、横幅、广播、校园网、致家长朋友一封信等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目的、意义,广泛进行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到每一位老师和家长的心中,各职能部门加强信息沟通,整合资源,形成教育立体网络。学校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大队部、各班主任围绕“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等缺陷,组织大型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队会,增强学校、班级凝聚力,增添班集体的温暖。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资助,保证不让一个“留守儿童”辍学,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和谐氛围。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学校有意识安排了很多经验交流,供老师和家长学习、借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三)、帮扶结对,增强关爱实效。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各种帮扶、帮教活动,不断增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效果。
1、进行摸底、建档。为了便于教育管理,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并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家长打工地点及联系电话等。同时,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生理、行为教育。
2、组织帮扶结对。为了使“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从
4两个方面工作入手:一是开展了“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学校45岁以下的男、女教师为“留守儿童”当“爱心妈妈(爸爸)”,让这些情感饥渴的孩子,得到相应的情感慰籍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组织党员干部、班子成员与“留守儿童”结对,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让有亲和力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代理“留守儿童”家长角色。
3、重视心理教育。一是在中高年级开设心理教育课。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开展心理咨询。学校设臵心理健康咨询室,增设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每周一至周五轮流值班,针对“留守儿童”疑难问题、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生活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经常交心谈心,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学生息息相通,心心相应;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诸如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等;四是开通亲情热线,除电话联系外,学校还与有条件的父母视频见面,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取得联系,及时沟通情感,感受父母关爱。
面对这些“留守儿童”,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给予了孩子们最无私的、父母般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齐携手,为这些孩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使他们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共享灿烂的阳光!
2012.3.26
第三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定稿)(模版)
中共XX镇委员会
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调研
报 告
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视频会议精神,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精神,根据中共蓬溪县委办公室转发《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蓬委办„2012‟40号)的安排部署,2012年3月22日至30日,高坪镇党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走访、抽样调查等方法,对全镇15个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5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1 个,村党支部12个,社区党支部1 个,退休党支部1个;全镇共有正式中共党员385名(其中女性党员63名),预备党员1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4名)。在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到各村(社区)党支部召开座谈会、对党员进行个别谈
话、走访、听取党支部意见等方式,认真了解了农村基层党支部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我镇各村(社区)党支部都配齐配强了党支部班子,分工明确,能及时完成镇党委、镇政府交办的工作,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较好;在带民生产、助民增收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组织群众参与公益事业、落实国家相关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班子成员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政治核心作用。各村(社区)党支部能发挥政治优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和落实,保证党的政治领导权在本村(社区)得以实现。
(二)桥梁纽带作用。一是保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本村(社区)的重大决策、利益分配、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得以体现,经常了解和反映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和领导的批评和意见;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愿望和要求提供反馈渠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三)保证监督作用。一是在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对党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教育和管理作用;三是督促党员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发挥党员优点和长处,保证本村(社区)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四)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团结和带领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对重大决策、干部任免、舆论导向等重大政治问题,起到领导和引导的作用;二是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坚持党的富民政策,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发现,虽然我镇基层组织建设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督查指导组的调研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基层党组织结构设臵、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我镇基层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个别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镇党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上级党委的工作意图和工作部署在个别基层组织还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制度欠健全、管理久规范、工作久到位,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个别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两委班子结构不够科学。一是领导班子老龄化。大多数村外出打工人数占全村青壮年总数的85%左右,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致使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存在“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驾驭全局能力不强,督促抓落实力度不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二是领导班子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轻、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多数外出,导致在家党员多为老党员,思想观念不新,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办实事的能力,缺乏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激情,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化发展。三是个别村“两委”委员流动性较大,时不时外出务工,不能全面参与本村工作,不能为村两委主要领导分担一定工作任务,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合力不强,管理不很规范、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二)经济基础薄弱。一是村(社区)级党组织班子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特别是项目少或无项目支撑的村(社区),即使主观有干事的愿望,往往处于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尴尬境地,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等方面难有大的起色。二是村(社区)办公经费紧张,由于近年来村(社区)工作业务繁重,各种检查较多,已不能满足村(社区)级日常开支,个别支部甚至连基本的组织生活会都难以维持,党的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村两委报酬低。由于当前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低保、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小额农业保险、危房改造等诸多惠农政策均需实施,给村干部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压力,90%的村干部都成了脱产干部,而且村干部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月工资已不能支持养家糊口,难以更好的激发村干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个别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村两委委员的作用难以发挥。
(四)工作环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村(果园村、马家沟村、乌鸭坡村)水、路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长期性,农业灌溉用水紧缺,生产技术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经济发展速度与群众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村级组织威信难以树立,难以形成号召力。二是部分村(团河坝村、吉福村、石马坝村、南溪村、马家沟村)办公场所设施不健全,缺少最基本的办公桌椅等设施,不能满足正常工作开展。三是部分村远程教育站点设备运转不稳定,会使用的人员匮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四是部分群众意识有待提高,思想观念陈旧,难以得到转变,科学种养殖意识淡薄,增收渠道狭窄,“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只顾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使村干部开展工作难上加难。
(五)党员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镇农村党员呈现出“四多四少”(老龄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低学历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外出流动年轻党员多,长期在家年轻党员少)的趋势,近几年,我镇高度重视年轻党员和高素质党员的培养发展,党员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有的党员感到政治理想前途渺茫,经常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遍群众,不带头执行或者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老龄党员不能带头,贫困党员无力带头,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下步打算
影响我镇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是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整顿后进支部,对照“五个一”(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要求,扎实开展“五好党委”和“五好支部”创建活动。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一是坚持抓好镇党委自身建设,引导广大干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奋进的领导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提高村(社区)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并通过开放式党委会、民主生活会、专项工作专题讨论会等形式,相互监督,提高镇党委领导基层组织的能力,驾驭和发展经济的能力,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多方面能力。二是要在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上下功夫,抓村(社区)级组织带头人选育,解决个别村“领头雁”引领作用不强的问题。三是对村“两委”班子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村务运行制度,将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换届未当选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基础。四是执行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村(社区)级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
化运作,确保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证村(社区)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开展阵地建设,发挥村(社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活动阵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我镇将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高度出发,解决部分村级组织阵地功能不强的问题。一是全面推进村级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全镇村级活动室规范化建设,把全镇村级活动室打造成村干部办公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确立党的阵地建设为党的建设服务。二是在“难点村”成立村级信访室,定期安排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坐岗,让群众有苦有处诉、有理有处说、有难有人帮,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三)开展“四向培养”,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镇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人的问题至关重要。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实施“四向培养”工程(加强思想引导,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培
养成致富能手;加强示范带动,把村(社区)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坚持优化结构,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社区)干部),通过抓好“四向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提高我镇村(社区)干部素质,增强村(社区)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三是多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把年轻有为,退伍及高校毕业回乡的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致富能人选配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解决党员“双带”能力不强,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四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改善结构,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会一课”等措施,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切实提高全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2012年4月2日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年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也应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笔者在达县双庙乡就如何创新基层组织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展开调研。
一、基层组织情况
**乡共有基层党支部*个,其中农村党支部*个,社区党支部*个,机关单位支部*个;党员*****名,其中农村党员***名。***个农村党支部分别建立了活动室,其中**村、**村村级活动场所采取“1+6”模式建设,每个支部分别建设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二、基层组织及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薄低重”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自身经济底子薄。村级集体经济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农村党组织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调控力和号召力。二是驾驭经济能力
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农村党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三是村级财务负债严重。在2009年村级债务锁定中,全乡*个村和*个社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其中**村、**村债务高达70余万。
(二)村级组织运转“难低差”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村级组织运转难。税改后,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对一些薄弱村来说,每年上级下拨的每村五千元办公经费是杯水车薪,甚至还不能满足报刊杂志的征订任务,也就更谈不上保证社会服务、公益事业、党的建设等支出。二是干部报酬待遇低。农村基层干部是村民自选自治的干部,工资只是作为误工误时的补偿,并不能构成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农村基层工作却要占用他们相当多的时间,每年平均有60%的精力得用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的干部能达到80%以上。农村基层干部一般都是当地致富能力强的“能人”,如果不担任干部,他们获得远比干部工资高得多的收益。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往往是应付了事。三是自我创收能力差。双庙乡是一个典型的的欠发达农业地区,受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的制约,村级组织通过自我创收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难度很大,探索自行解决村干部误工报酬和村级运转经费的措施不多。有的村甚至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3年、5年,甚至1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严重影响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
(三)党员干部队伍“高低乏”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党员干部“年龄高”。由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原有的党员队伍日趋老化。调查中:全乡农村党员857名,60岁以上党员398名,占总数的46.4%;35岁以下党员57名,占总数的6.7%。二是党员干部“文化低”。全乡农村党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党员662名,占党员总数的77.2%;高中以上文化党员114名,占党员总数的13.3%。虽然这几年加大力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但一些行政村仍存在优秀青年党员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难在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文化程度低的问题。三是培养对象“源头匮乏”。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在家人员基本是“老弱妇幼”,这给农村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加之部分支部书记用老眼光、老标准、老观念去衡量人,对培养优秀青年入党不放心,怕发展好苗子,抢了自己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入党。
(四)基层活动场所“齐差难”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硬件设施不齐。按照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我乡每个村已经建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但由于乡级、村级财政的紧张,室内配套设施不健全,缺少现代化办公设施,很多时候都是铁将军把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办公、娱乐的正常开展。例如***村自2010年活
动场所修建完工交付使用以来,一直空置至今。二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差。村级活动场所明确是国有资产,胆管理主体是村委会,很多基层干部缺乏管理责任意识,活动场所室内堆放杂物、室外四周环境不整洁,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整体形象。三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作用发挥难。个别基层组织缺乏利用阵地开展工作的主动性,没有实行坐班制,村办公室每年只是用来开几个会,利用活动场所组织党员活动、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公益性活动很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未能得以发挥。
(五)远程教育站点“深低大”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基层干部认识不够深。远程教育是新鲜事物,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认为设备已经装好了就没问题了,根本没有认识到这项惠民服务的重要性,就更没有宣传远程教育工作,导致基层部分群众根本不了解远程教育,更谈不上参与学习。二是站点操作员水平低。我乡的远教站点操作人员基本都是在村三职干部中兼任,这些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操作能力非常有限,仅仅只会点击收看远教课件,绝大部分操作员对远教系统出现故障束手无策。三是组织收看难度大。双庙乡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交通不便,群众历来都是随自家土地分散居住,不利于集中组织收看,加之群众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很少能主动参与远程教育节目收看。
三、措施及建议
一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机制。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底子薄,反映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就是经费
不足,运行不畅。因此,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必须首先解决基层组织经费和基层干部待遇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探索上级财政对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和基层干部待遇的支出制度,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经费额度和基层干部待遇,并确保足额按时到位,保证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保障基层干部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激励约束机制。虽然当前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采取了一些激励表彰措施,但这些激励表彰措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长期制度作保障,往往随领导、随工作、随活动的变换而变化。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在精神、物质方面的激励机制,采取固定工资加浮动工资的模式,激发基层干部想事、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并加大退职干部养老保险改革力度,采取自己出一点、组织补一点的方式来购买养老保险,解决基层的后顾之忧。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对基层干部的约束机制,完善党、村务公开,健全民主议事、民主理财、“三资托管”制度,坚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工作问责制度,努力把基层组织的责、权、利更充分、具体、详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干部,更好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层组织才会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
三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制设置机制。就是科学合理地对一些建制村进行合并或成立党总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建立高效运行的基层组织。采取大村并小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拓宽村级组织的选人用人范围,更好地
改善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培训机制。要按照“关键抓人、重点抓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要创新培训内容,围绕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培训内容。要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专题辅导、理论研究、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等,多形式培训党员干部。要创新培训制度,以规范化约束党员干部,采取“听汇报、看总结、查效果”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质。
五是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培养机制。要以破解基层党组织选人视野和范围狭窄为突破点,以“把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人才,把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人才培养成党员”为核心,坚持从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优秀外出务工人员、本地致富能手中培育党员,创新“群众推荐、党员推荐、自我推荐”模式,拓宽后备干部培养渠道。要加大对发展党员不力的支部书记的惩罚力度,对一年未发展党员的给予警示,两年未发展党员的给予免职。
六是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管、用机制。要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管理资金列入预算,完善其配套设施,并对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卫生保洁、设施维护进行补贴;要完善村级议事规则,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载体,认真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事一议”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参加民主议事会、民主决策会等活动,推进农村民主
政治建设;要搭建为民服务载体,采取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常住的模式,建立便民服务“全程代理”服务制度,搭建干群干系和谐的“桥梁”;要将农家书屋、远教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经常向党员群众开放,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要严格落实考核,乡一级党委将此项工作列入对村“两委”主要领导工作考核中,考核不合格者要酌情减发绩效工资。
七是着力解决基层组织远程教育站点学用机制。要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政策法规“集中学”、实用技术“重点学”、疑难问题“指导学”、特殊需求“随时学”、刻录资源“上门学”等模式,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要积极开发“乡土教材”,结合本地实际制作乡土教育课件,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补充教材;要广泛宣传远教“学用”结合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结合远程教育脱贫致富的事例;要花大力气培养远教操作员,提高操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第五篇: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调研报告专题
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调研报告
申 承 群
(2012年2月15日)
一、基本情况
老坝港滨海新区镇域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6.9万人,现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老坝港滨海新区党工委现有党(总)支部94 个,其中农村支部28个,事业支部13个,企业支部53个,党员3252名,农村党员人数2320名。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之年,也是我区谋求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老坝港滨海新区将抓住沿海大开发机遇,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摸清基层党建工作现状,认真查摆存在问题,并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全力打造海安经济新的增长极,努力书写新的华章。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及新举措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滨海新城这个中心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六种类型的创建活动。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五项系列活动,即:“共享书香”读书系列活动、“一线学习法”实践活动、“齐学共进”活动、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示范典型评选活动。
2、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关键是班子,要通过培训、交流、激励、参与等多种途径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素
质和工作水平。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结果,对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既可从上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也可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还可探索面向社会选聘。
3、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向“两新”组织拓展,加强组
织建设工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基础。在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消除空白点,加强从业人员思想教育,开展各项党建活动,提高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影响力。注重发挥区域党组织和行业党组织的优势,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党建
工作联络员、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探索党员队伍“四化”式管理。一是发展党员制度化,做到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二是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正常化。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在无职党员中开展定责上岗活动,并对党员岗位进行公示,自觉接受村民监督。三是党代表常任制工作具体化。认真组织县党代表约见党员活动,积极收集建议意见,力争使建议意见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四是党员双评工作常态化。利用“七一”,集中评选、表彰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对象中,特别注重无职党员的比例,同时向县委推荐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总结创先争优做法和经验,每个基层党组织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制度,促进公开承诺、上级点评、群众民主评议和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定期反馈等做法规范化、长效化。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注重关心和帮助
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推行发展党员记实制、公示制、票决制,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建好用好活动阵地。目前全区大部分村已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广泛开展“设备配起来、制度建起来、国旗飘起来、服务搞起来、会议开起来、文体活起来”为主要内容的“六起来”活动,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管、用的有机统一,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村级班子的办公中心、农村党员的活动中心、农民群众的议事中心、群众生活的文化中心。今年以来,各村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全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同时开展庆“国庆”、庆“七一”等各种活动,不断提高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利用率,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4、落实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我区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村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充分保证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的开展。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和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待遇。我区还打算通过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排头兵。将党建工作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理清发展思路。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选准跨越发展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培育优势品牌,提高党员群众收入。
2、调整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经济增长结构,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培育特色产业,做到多业并举、多点增收。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拓宽发展的空间和渠道增收。
3、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让党员群众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4、狠抓示范带动。以“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将党员、专业大户、营销大户吸收为协会会员,村党支部依托协会,在协会中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从而达到基层干部和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目的。
三、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在紧贴中心、服务发展中找准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然而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看来,党建工作比较“虚”和“空”,部分党务工作者也常常感到工作存在形式主义不良倾向。从根本上讲,症结在于党建工作的定位存在问题,没有正确处理好“务虚”和“务实”的关系。要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增强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和融入度。要推行项目化党建,实现“虚”功“实”做。
2、处理好“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在创新载体、找准抓手中增强活力。不少党员干部反映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活力,这与党建活动的程式化、载体创设缺乏内涵不无关系。一个好的载
体,能为党建工作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当前,基层党建载体的创设,需要处理好丰富内涵与拓展外延的关系,以内涵的不断丰富增强外延拓展的底蕴,以外延的不断拓展增添内涵的活力指数。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各领域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创设党建载体,做到既紧贴生产生活实际而务实管用,又具鲜明的行业特色而为广大党员干部所认同,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带动、激励、凝聚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统筹共建、多方联创”、“机关+村居(社区)”、“企业+村居”等结对共建活动,使各领域党建工作在拓展外延中丰富内涵,在开放联动中增添活力。
3、处理好“短期”与“长效”的关系,在创新制度、健全机制中提升科学化水平。制度创新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党建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关键要有一套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制度。党建工作要产生较大影响力,形成工作品牌,关键也取决于制度创新。要主动求变,要以转变作风和优化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党组织创建“五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业型、创新型、廉洁型)的有效形式和成功经验,探索开展各领域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带头创业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进党建工作制度的不断创新,形成一套集理论学习、党员培训、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绩效考核等于一体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同时,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在不同阶段集中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使党建工作始终保持“短期看有声势,长期看有机制”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