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
乡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
××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林改办的统一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关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
见》,深入学习《中共大关县委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村民的积极参与,按期完成了全镇的主体改革工作。达到了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划分明确的改革效果,调动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林区和谐稳定。为了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经验教训,现将××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东接××镇,南靠××镇,西连××镇,北临××乡,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700米,国土面积185.98平方公里,全镇11个村(社区)、75个自然村、185个组。农业户数6994户,农业总人口28485人。有耕地面积20685亩,其中水田5970亩,旱地14715亩。林地总面积112032亩,占国土面积的44.96%。按权属分:国有林面积6471亩,集体林面积105561亩。按林地现状分:有林地65356亩,疏林地3121亩,灌木林19004亩,未成林地22675亩,无林地1876亩。退耕地14474.725亩。
全镇共确权面积10.51万亩、14790宗,占集体林总面积的99%,面积确权率99%,共涉及9个村,174个村民小组,5445户。实际确权面积中:公益林28107.48亩,占集体林面积的27%,商品林76487.53亩,占集体林面积的73%。实际确权面积中:自留山72392.04亩;均山到户13534.15亩;均股到户18599.93亩;均利到户40.22亩;仍由集体统一管理28.6亩。实际确权面积中均山到户85926.19亩;均山到户率82%。发放林权证5891本5445户。
二、主要做法
我镇林改工作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做林业工作的中心来抓;贯穿二条主线:即林改工作进度服从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改变三大难:即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支持到位,三是督查指导到位,四是服务管理到位;狠抓五个早:即早宣传、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
(一)强化责任,组织领导到位。7月,××镇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大关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林业、民政、扶贫、农技、水管、国土、综治、统计、信用社等负责人和各村总支书记任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林改办,组建了业务技术组、纠纷调处组、综合文秘组、后勤保障组、档案管理组、监督督察组等六个具体业务工作组,抽调了23名业务技术骨干负责具体工作。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强势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也相继成立了由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副支书、副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也推选了3—5名有威望、群众信服,公道正派的党员、人大代表、群众组成林改实施小组,负责配合驻村林改工作组实施该组的林改工作。
(二)宣传发动,培训引导到位。林改工作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书写宣传标语、发放致林农公开信、出黑板报、办林改宣传专栏等形式,切实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每一个农户,做到了家喻户晓。通过舆论先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林改政策深入人心,林农参与林改革、支持林改的积极性高涨,为顺利推进林改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更加规范,政策(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理解执行到位,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镇村两级利用各种会议、专题培训加强对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知识、政策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全镇共发放林改宣传资料6994册、
第二篇:乡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
乡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
乡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
乡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
××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林改办的统一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关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学习《中共大关县委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村民的积极参与,按期完成了全镇的主体改革工作。达到了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划分明确的改革效果,调动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林区和谐稳定。为了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经验教训,现将××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东接××镇,南靠××镇,西连××镇,北临××乡,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700米,国土面积185.98平方公里,全镇11个村(社区)、75个自然村、185个组。农业户数6994户,农业总人口28485人。有耕地面积20685亩,其中水田5970亩,旱地14715亩。林地总面积112032亩,占国土面积的44.96%。按权属分:国有林面积6471亩,集体林面积105561亩。按林地现状分:有林地65356亩,疏林地3121亩,灌木林19004亩,未成林地22675亩,无林地1876亩。退耕地14474.725亩。
全镇共确权面积10.51万亩、14790宗,占集体林总面积的99%,面积确权率99%,共涉及9个村,174个村民小组,5445户。实际确权面积中:公益林28107.48亩,占集体林面积的27%,商品林76487.53亩,占集体林面积的73%。实际确权面积中:自留山72392.04亩;均山到户13534.15亩;均股到户18599.93亩;均利到户40.22亩;仍由集体统一管理28.6亩。实际确权面积中均山到户85926.19亩;均山到户率82%。发放林权证5891本5445户。
二、主要做法
我镇林改工作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做林业工作的中心来抓;贯穿二条主线:即林改工作进度服从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改变三大难:即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支持到位,三是督查指导到位,四是服务管理到位;狠抓五个早:即早宣传、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
(一)强化责任,组织领导到位。7月,××镇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大关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林业、民政、扶贫、农技、水管、国土、综治、统计、信用社等负责人和各村总支书记任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林改办,组建了业务技术组、纠纷调处组、综合文秘组、后勤保障组、档案管理组、监督督察组等六个具体业务工作组,抽调了23名业务技术骨干负责具体工作。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强势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也相继成立了由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副支书、副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也推选了3—5名有威望、群众信服,公道正派的党员、人大代表、群众组成林改实施小组,负责配合驻村林改工作组实施该组的林改工作。(三)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到位。镇、村、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林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此次林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必须摸清林业“三定”时期山林权属的基本情况和乡村集体林场、自留山、责任山面积和四至界线。为此,镇村干部职工爬山涉水,日晒雨淋,深入田间地块,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大量查阅相关历史档案资料,认真分析山情、林情、社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民意,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切实开展方案制定工作。方案草拟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遵照法定程序,坚持两个2/3,即必须有2/3的农户参加,必须有到会2/3的村民讨论通过后,才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确保改革方案的合法性,保障群众利益。全镇共制定了乡级实施方案1个、村级实施方案9个、村民小组实施方案174个。
(四)依法依规,纠纷调处到位。主体改革期间,各类林权林界纠纷相继涌现出来,镇、村、组始终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和“三个不出”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是采取“查、访、看、比、议” 的方法进行调处,避免主观武断、行政手段的方式解决林权林界纠纷和争议;二是采取“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法规与情感并举。对借纠纷滋事的个别村民,认真向其宣讲有关林改的政策法规,施以法律的威慑力,对一时想不通而钻牛角尖的群众,耐心讲解调解的理由和依据,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四是层层负责,集中力量攻难点。对比较复杂的纠纷,采取“四定”的办法,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调处方案,积极稳妥,依法依规进行调处。五是强化纠纷调处档案的创建与收集,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反映纠纷调处的情况。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林权纠纷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维护了社会和谐和稳定。全镇共排查林权林界纠纷14起,调结14起,调处率100%。排查林权林界争议262起,化解262起,化解率100%。
(五)严肃纪律,技术规范到位。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给群众一本保障利益的放心证,一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证,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认真把握好林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我镇林改工作的质量。一是镇驻村工作组必须按时按质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对全体林改工作队员实行问责制,明确奖惩。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勘测定界精准、信息填写准确、确保“人、地、证”相符、“图、表、册”一致、勘测质量实行终生负责制。三是外业勘测时,必须组织林权当事人、相邻接界人对每一宗地进行实地勘界确权。四是强调均山到户,无论是自留山、责任山,还是统管山,都不能误导林农联户确权,搞联户发证。确实需要的,全体村民讨论决定。五是加强技术研究,做好传统技术与现代软件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对集体山林产权的全面明晰,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六)加强管理,后勤保障到位。为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全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一是实行“行政与技术双项责任承包”。把行政工作和技术工作分别量化,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分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行政人员以完成前期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纠纷调处等的工作量兑现差旅补助;技术员以完成的宗地数量、面积和质量兑现差旅补助。这样,有效地调动了林改工作队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后勤保障方面,镇、村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始终注重相关行政资源的调动与整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镇累计投入林改资金19万元。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入,确保整改工作和配套改革的顺利完成。
(七)确保质量,档案管理到位。自林改启动以来,我镇把建立高标准的林改档案作为重点,贯穿林改工作的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林改的档案建立工作。在林改工作的建档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规范报表、统一整理档案、统一档案盒柜、统一档案标准,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认识到位、政策把关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指导到位,确保档案质量。全镇林改档案按照文书类、林权类、纠纷调处类、电子声像类分别收集整理汇总,装订成卷。档案盒、卷宗分类、件号等按档案局的统一标准填制。档案实行专柜、专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借阅等制度。全镇共建立档案369盒6967件。其中:文书类13盒1176件;林权类355盒5777件;纠纷类1盒14件;电子声像类1盒4件。
(八)吃透政策,深化改革到位。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镇各级干部职工在吃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基础上,准确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林改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做到“应改尽改”,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彻底到位,不留尾巴。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我镇顺利地完成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激发了林农的积极性。通过林改把所有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明晰到户,激发了林农“护林、爱林、造林”的积极性,营造了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管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种好自己的树”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
(二)锻炼了一批干部队伍。主体改革期间,广大干部职工、林业技术员和基层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家庭和生活的重重困难,一心一意谋林改,专心致志搞林改,增长了才干,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锻炼的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三)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水平。林改期间统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传统的识图,绘图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完善了林地承包合同、村规民约,有效地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水平。
(四)促进了林区的和谐。林改把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纠纷妥善处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林区和谐。
(五)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以来,全镇共发展核桃3000亩,竹子800亩。
(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林权信息档案。主体改革期间产生的一系列的痕迹资料,档案材料,均按各级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建档,为今后的林业发展和数字化林业建设奠定了基础。5月,我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顺利通过县级验收。6月,又通过了市级抽验,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们在前期的林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肯,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林改工作经费紧张。我镇财政十分困难,林地破碎、类型复杂,林改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前所未有。林改启动以来,尽管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多方筹集林改经费,但与林改工作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加之整改完善工作还将持续,配套改革即将启动,林改经费尤显紧张。
(二)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改后,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性很高,但林业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目前,我镇林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现代化程度比较低。核桃、竹子等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小、质量不高,管理粗放,资源培育投入严重不足。森林生态旅游还形不成气候,缺乏活力。
(三)配套改革任重而道远。完成主体改革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的担子不会减轻,各项艰巨的工作任务还在等着我们。要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到底,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经营主体的处置权还未真正落实,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还不规范,公益林补偿制度还未建立,农民林业合作组织还有待研究和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掀起林业产业建设高潮。抓住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政策扶持的机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结合我镇培育壮大优势农业产业。突出核桃、竹子两个重点,做好核桃产业、竹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做好黄连河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和培植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产业。
(二)稳步推进配套改革。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配套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林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规范股份合作,规范林地使用费收取与使用,完善林业保护体系,规范林业专业协会的组建与运作,完善生态林保护管理机制,探索林木采伐管理新模式,拓展林业要素市场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三)多渠道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按照《森林法》和《××省森林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开展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试点,提高生态林自我补偿能力。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乡镇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总结
**镇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的生产力,充分调动林农和社会各界造林、护林和用林的积极性,促进生态建设和林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县林改办关心、帮助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市、县林改会议精神,以森林
分类经营为基础,以“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进一步明晰林地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建立和完善林业经营、林业服务、资源保护、资源流转体系,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主体改革,即明晰产权和经营主体,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核心、基础,**镇集中力量抓紧抓好。通过镇、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已完成**镇的林权主体改革,即将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我镇积极稳妥开展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组织,提供保障
此项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与以往相比,有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业发展空间环境延伸,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机遇和途径,是增强林业竞争能力的支撑和手段。**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始终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确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为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我们高度重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培训会议结束,多次召开镇党委、政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人民政府镇长、分管林业工作副镇长任副组长的**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农业中心林业室设立了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下设文秘组、宣传组、业务组、纠纷调解组4个组,抽调了熟悉农村工作,有扎实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具体负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全镇干部职工中抽调组成了8个林改工作指导组,派驻到8个村委会,实行镇党委、政府领导、镇林改办工作人员负责指导林改工作。各村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56个村民小组相应成立了林改工作小组。为整个林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在林改经费未下达前,提前购买一定的办公用具,为林改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镇党委、政府制定了**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经县政府批准。
二、抓培训,夯实基础
林改工作法规性、政策性很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多种利益主体和各方面的利益,但最基本的是处理集体与农民,管理和放活的关系。为提高林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我镇于2007年7月14日至7月15日,举办了林改工作动员暨骨干培训会,对镇林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文秘组、宣传组、业务组、纠纷调解组成员60人进行了培训。8个村结合实际,举办了村委会“两委”委员、群团组织负责人、村民小组正副组长参加的培训班,做到村组都有“明白人”。据统计,全镇村委会共举办林改骨干培训12期,培训人员达1200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掌握了政策和程序,为推动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宣传,营造氛围
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广播、电视、粘贴标语、板报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江发〔2007〕2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林权改革操作程序等。全镇召开大小会议66场次,参会人员23601人次,发放《**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南》100册,黑板报宣传24期,简讯宣传10期100份,广播宣传9次,粘贴标语、横幅500条,营造了人人关心林改、人人参与林改的浓厚氛围。通过以上多种宣传形式,进一步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村民掌握了有关法律法规,明白了林改政策,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林改工作中来。
四、抓化解,解决瓶颈
排查矛盾纠纷45件,其中县与县的6件,小凹与青龙镇的2件,红石岩与华宁县山区的4件;本县范围内乡与乡的有5件,其中下坝与江城镇海门1件,石岩哨与雄关乡1件,石岩哨与大街1件,螺蛳铺与雄关1件,上坝与雄关1件;
第四篇:凤庆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
凤庆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
杨京凤 杨永平
凤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山区占国土面积的98%。全县林业用地283.6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6.7%;国家重点公益林24.57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8.3%;退耕还林面积21.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7%;森林活力木蓄积727.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4.7%。
凤庆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产业的发展,始终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路子,把做好“林”字文,念好“山”字经真正落到实处,把发展林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突破口,千方百计激活林业生产经营机制,盘活林地林木资源,充分调动农民爱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激活各生产要素,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达到“靠山发展、以林致富”的经营管理目标。
沧江悠悠,见证着全县人民对山林的一片真情。
高位推动强势推进
全县“林改”工作扎实有效率先完成去年5月份,全县开展试点并全面启动“林改”工作。工作中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目标,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两委统筹安排、新农村理事会协调配合、村民小组具体操作、各部门搞好服务”的机制,按“一村一策、一组一案、一山一计”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严格规范技术操作,做到高位推动,强势推进。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倾力保障林改。全县上下把林改当作“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刻不容缓的一件急事、促农增收的一件好事和任务艰巨的一件难事来抓、来落实。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统一思想,早安排、早部署、早启动,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县级各部门和乡镇抽调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县林改办以及乡镇、村、组林改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县级领导、乡镇组织、村级操作、部门服务、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高位推动林改。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班领导多次到乡、村调研,为林改“坐诊”、“把脉”。一年多来,全县共组建林改领导机构201个,组建林改理事会2755个,制定镇、村、组改革方案2956个,累计抽调工作队员5702人次,加上各村小组干部,全县共计6000多人抓林改,人员规模是全县近几年来抽调最多、队伍最庞大的一次。此外,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委、政府把林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先后共投入1000多万元(含乡镇部门投入)工作经费,确保了林改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重宣传,抓培训,顺民意,规范实施林改。县、乡(镇)、村紧紧围绕林改任务、范围、政策和目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通俗易懂的宣传手段,采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理解和参与林改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目前已在县级以上宣传媒体共刊播凤庆林改新闻信息430条,其中国家林业局采用21条,省林业厅等省级网站采用28条,粘贴标语10292条、设立宣传牌56块、发放了10万多份《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和编印了7500本《林改政策解答》。召开村组林改政策、业务培训会议4001场次,参会人员4万多人次,着力提高林改技术水平,掌握林改政策业务,更好地做好林改工作。各乡镇、村、各工作队始终从落实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林权入手,“多民意、少官意”,牢牢把握“还山于民、还林于民、还利于民、还权于民”的工作宗旨,坚持“吃透政策、掌握情况、精通业务、规范操作”的工作原则,认真处理好历史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稳定性与连续性、需要与可以、清楚与准确五个关系,严格把好方案制定关、外业调查关、政策法规、改革质量关、群众意愿关和和谐稳定关,真正做到严格程序不走样,一步一个脚印组织实施。
三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林改。各乡镇、各工作队把均山到户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组织群众开展了村与村、组与组、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有的现地认界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民间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理事会的作用,因地制宜进行自主分山。同时,切实把加强纠纷调处、确保稳定和谐作为林改工作的重点难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纠纷动态,并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互谅互让、注重证据、协商为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社会稳定与排查调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调处程序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做好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切实做到户际纠纷不出组,组际纠纷不出村,村际纠纷不出乡,乡际纠纷不出县的目标,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是建立制度,落实责任,有序抓好林改。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要求县处级一揽子挂钩领导经常关心、过问、指导林改工作,并承担各自挂钩责任,帮助挂钩联系点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县四班子领导、领导组成员、林改办、县委督查室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经常深入村组督促检查和指导林改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工作队员管理制度,制定了林改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定期对林改工作进展情况、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督查,加强对抽调队员的跟踪管理,明确工作纪律,严格请假、汇报、考核等制度,确保队员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实,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干部的良好形象。建立查缺补漏制度,全面完成确权勘界工作任务后,结合实际及时组织乡镇、工作组对林改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措施、规范工作。
由于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各部门通力合作,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全县“林改”扎实快速推进,成了全市第一家高效优质完成“林改”的县份。
心系林改一片情,风雨兼程无怨悔
全县人民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绿色之歌
凤庆县的“林改”工作,一开始就得到了省、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白恩培、副书记李纪恒、省林业厅厅长白成亮、市委书记李国伟、凤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级领导在百忙之中仍然抽挤时间,跋山涉水,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工作,与农民群众促膝谈心,和乡村干部一起研究林改工作,并帮助乡村林改工作队员解决林改工作经费,鼓舞了搞好干部群众“林改”的激情。
为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不管是县派的工作队员,还是乡村干部,都本着为民做事、为民发展精神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了一个个动人的事迹。大批工作人员带病坚持工作,大部分技术员几乎没请过一次假,没回过一次家。结合节令,落党镇20个林改工作组投入资金14万元为当地种植经济林木17408株,广泛开展了义务植树和结对帮扶活动。勐佑镇驻洛党镇中村林改工作组在得知洛党镇中村完小、村委会和周边部分群众长期以来饮水比较困难这一情况后,一方面扎实开展好林改工作,一方面积极协调修建饮水工程所需物资,购买水泥10吨,启动了饮水工程建设,工程建成后,解决了当地150多人、3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鲁史镇驻白云村林改工作组在开展好林改工作的同时,注重与村“两委”一起抓好当地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组织当地60多户桑农召开了栽桑养蚕技术培训会,使白云村的桑农进一步掌握了栽桑养蚕的各项技术,算通了效益帐,坚定了栽桑养蚕的信心和决心。
领导的全力支持和真切关心,工作队员的辛苦努力换来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群众高兴地说:“林改工作队不仅帮我们搞林改,还为我们办实事,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办事的工作队。”群众之间相互体谅、让步,有效地推进了林改工作。林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得到了各级的认可,在今年10月30日召开的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会议上,有28个先进集体和150名乡镇村林改队员获得了表彰奖励。
山林有主还利于民
“绿色存折”让农民定下心、树决心、得实利
“以前山林分到户,但不等于就是自己的,说变就变,而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法律的保障,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产。”
“林改好啊,我家那片山林现在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了,它们就是我的绿色存折啊,我有决心和信心把它管理好。”
“以往山民财源少,如今林农富路多。往日造林无甜头,今朝植树有奔头。”
林权制度改革真正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农民笑了,这些都是发自老百姓口中的真心话。截止目前,全县全部完成13个乡镇187个行政村2738个村民小组的内外业工作,完成率为100%;涉及农户86119户,占全县总农户99956户的86.2%;勾绘组宗地26351块、户宗地220978块,确权面积205.07万亩,林地确权率98.7%,林地勘界准确率98%,均山均股到户25万亩,林地均山均股到户率98.1%;共排查出林权纠纷1416起,已调处1412起,林权纠纷调处率为99.72%。发放林权证85286本, 林权证发证率100%;完成6934卷档案的立卷归档,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调查工作。林地确权率、林地勘界准确率、林地均山均股到户率、林权纠纷调处率、林权证发证率均已超过市上要求的标准。
通过林改,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使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落到了实处,重塑了林农的主体地位,基本上实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调动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广大农民、社会各界发展林业、保护资源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通过林改,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茶叶、核桃等优势林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60多万亩,农民人均占有特色经济林3.5亩,涌现出凤山镇安石村、小湾镇箐中村、诗礼乡永乐村等产业专业村;此外,林业部门还把过去管不好、管不了的事交给农民自己管理、自己决策,落实了经营主体,使林业部门从传统的造林、护林繁重事务中解脱出来,资源管理、科技服务、执法监督等职能得到不断强化。在林改工作中,广大基层组织认真贯彻《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了村规民约,完善村务管理制度,极大地增强了村组的凝聚力,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积怨多年矛盾纠纷,扫清了林业发展障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培养锻炼了一批懂技术、会工作、能力强、推得出的专业人才和优秀干部。
乘势而上盘活资源
坚定不移做强做大林业产业
“我县的林改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作为一个平台建设,林改的成功与否、林改的实际效果特别是长远效果却体现在林改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目的,是要实现山林资源的资产化、资产的资本化。”县委书记李华松在“林改”工作总结会上真诚地告戒。书记的话进一步激励了人心。大家心里都知道,完成主体改革,明晰产权,仅仅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如果林改工作止步于此,成效将十分有限。
如何围绕林业产权这个核心,扎实开展好配套改革,从机制上、措施上真正落实林业经营者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如何从根本上激活林业,进一步拓展林改的成果,深入推进全县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接着摆上了议事日程。通过群策群力,全县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一是继续把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在克期完成查缺补漏、规范程序、立卷归档等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扫尾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领导,深化认识,全面做好集体林木采伐管理、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和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等各项林业配套改革工作。二是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依法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职责,高度重视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治安
稳定工作,认真吸取历史教训,进一步完善措施,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努力保护好、管理好、建设好全县的森林资源。三是以资金、技术和亲情、友情为纽带,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建立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抗灾害、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林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四是坚定不移发展林业主导产业,研究制定林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以泡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业这篇文章,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效益,真正做到山头绿起来、产业强起来、林农富起来。
联系地址:云南省凤庆县文联
第五篇:北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北安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 暨“巩固深化改革大会战”工作方案
为全面巩固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打牢集体林深化改革基础,认真贯彻省林改办《关于组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的通知》(林改办字[2011]1号)文件精神和《黑河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暨“巩固深化改革大会战”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学习贯彻好今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主体改革成果,保证改革质量,确保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实效,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确保国家法律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改革规范有序,确保改革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确保工作失误和隐患不留给林权人,进一步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措施,以查促纠,以查促改,全面提升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体水平。用近百天时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和“巩
固深化改革大会战”活动方案任务,明晰产权率达到100%,林权证发证率100%,发证合格率达到100%,档案管理合格率到达100%,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的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检查林改程序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村级林改方案是否经过报批,村民代表会议是否按要求召开,是否形成决议,有无代签现象,查阅村民小组痕迹资料,确认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合同手续是否齐全,改革程序是否合法等。
(二)检查基础材料是否完整。重点查看资源调查是否详尽,有无遗漏和错位现象,林改地块周边四至是否准确,检查人、地、证、图、表、册是否一致,填写是否详实,承包合同是否完善。
(三)检查林改档案资料是否建立、归档是否及时、管理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是否按照林改档案要求,建立林改档案并及时归档,有无专门档案室(档案柜),有无专人管理等。
(四)检查林改发证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资源底数是否准确,产权是否明晰,林改过程中林权证发放是否及时到位,发证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林权证付卷材料是否齐全,山证是否相符,发证质量是否过关。
(五)检查林权纠纷调处是否得力。重点检查有林权争议的地方,在林改中的调处情况,林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否
得到有效处理,检查林权纠纷是否得到及时有效调处,重点上访案件是否解决,有无因不作为而引发越级上访情况,了解基层群众对林改的满意情况等。
(六)资源管理是否到位。林改期间是否发生哄抢国有林木现象,是否发生乱砍滥伐现象;林地承包到户后是否有林农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等。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3月10日—3月20日):各乡(镇)要在全面总结主体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并报市林改办备案。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林权改革政策,调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林改。
(二)巩固深化阶段(3月21日—5月20日):集中时间和力量对主要工作任务逐一进行排查,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巩固深化主体改革成果,保证“回头看”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巩固深化大会战”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5月21—6月10日):各乡(镇)要根据检查验收办法,组织自查,然后市林改办对各乡(镇)要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结束后,乡(镇)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市林改办,然后市林改办进行总结、评比、奖励。
四、保障措施 :
(一)要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加强对林权改革“回头看”暨“巩固改革大会战”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特别要在组织发动、规范操作、林权纠纷调处以及林权改革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研究解决上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深入实际督查指导,确保“回头看”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同时,各级林权改革领导小组要采取分片包干制度,层层落实责任。
(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情、民情等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具体工作方案。在检查时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程序操作的相关规定开展检查,务求实效。要让群众满意,把好事办好。
(三)要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各乡(镇)要按照工作方案,周密稳妥地推进,要把林改质量放到首位,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密切掌握新动态,及时发现新情况,指导和规范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要边“回头看”、边总结,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四)继续强化林权改革的专门队伍。按照政策引导、部门服务、县乡组织、村组操作的要求,要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此项工作,要在完成主体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学习林改政策,切实掌握检查的政策要求、工作步骤、程序和
有关技术要求。在工作过程中的要严格按照林改的程序步骤,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林权改革的宣传和政策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加大林权改革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方针和政策,把林权改革的政策规定、做法、要求等送到千家万户,送到林农手上。通过宣传,真正让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
五、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