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2014年修订)

时间:2019-05-14 00:3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2014年修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2014年修订)》。

第一篇: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2014年修订)

陕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7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省政府2013年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娄勤俭

2014年3月18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

废止、宣布失效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2013年第22次常务会议决定:

一、对下列10件省政府规章予以废止。

1陕西省开发建设神府榆地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1990年4月6日发布)

2陕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实施办法(1990年11月17日发布,2011年2月25日修改)

3陕西省限制痴呆傻人计划生育试行办法(1991年12月31日发布,2011年2月25日修改)

4陕西省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规定(1992年1月7日发布)

5陕西省禁止早婚早育规定(1992年4月6日发布,2011年2月25日修改)

6陕西省人造景点管理办法(1997年11月6日发布)

7陕西省墙体材料革新与节能建筑管理办法(2000年7月18日发布)8陕西省教育督导规定(2000年11月6日发布)

9陕西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办法(2006年7月12日发布)

10陕西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2006年12月2日发布)

二、对下列1件省政府规章宣布失效。

—1—

陕西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实施办法(1995年6月3日发布,2011年2月25日修改)

三、对下列6件省政府规章进行修改。

1对《陕西省〈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规定〉实施细则》作如下修改:

删去第十九条。

2对《陕西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作如下修改:

删去第三十七条。

3对《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细则》作如下修改:

删去第三十九条。

4对《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作如下修改:

将第八条修改为“个人开办幼儿园,须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发给登记注册证书。”

5对《陕西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删去第五条第四款、第二十四条。

6对《陕西省煤矿生产安全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作如下修改:删去第八条第(一)项、第九条。

四、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决定所修改的省政府规章条款项顺序编排后重新公布。

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

(1995年2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根据2011年2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第1次修订;根据2012年2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有关行政强制规定的决定》第2次修订;根据2014年3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和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第3次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幼儿园管理,提高幼儿保育、教育质量,根据国家《幼儿园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招收三周岁以上(含三周岁)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各类幼儿园(班)。

第三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幼儿园保健工作的监督、测查,其所属的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测。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妇联组织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幼教管理职责分工的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各类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第六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幼儿园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工作人员;

(二)办园经费有可靠来源;

(三)有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和适应儿童保育、教育要求的园舍和设施。

第七条 城镇幼儿园和地处农村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须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发给登记注册证书。

已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因故停办或变更名称、类别、隶属关系,应向原登记注册机关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手续。

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第八条 个人开办幼儿园,须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发给登记注册证书。

第九条 幼儿园在举办期间,应当定期向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报送统计表。

第十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幼儿园的隶属关系,申报列入主管部门基本建设计划。

建设行政部门在城镇新建和改造居民区时,应当统筹规划与建设同当地居民人口相应的幼儿园。

第十一条 鼓励单位举办的幼儿园面向社会开放,吸收非本单位子女入园。

第十二条 幼儿园实行按质划类,按类收费。收费项目和标准,依照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办法办理。禁止乱收费。

幼儿园收费,应当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幼儿园的经费,主要用于保育、教育方面的开支以及支付维修或改建、扩建幼儿园的园舍与设施等费用。禁止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

第十三条 幼儿园园长与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

幼儿园园长由举办幼儿园单位或个人聘任,并向幼儿园的登记注册机关备案。

幼儿园的教师、医师、保健员、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由幼儿园园长聘任,也可以由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聘任。

第十四条 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在举办单位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下,负责全园的工作。园长在受聘期间,应当接受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

第十五条 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实行分级培训。省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及设区市、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幼儿教育管理干部、园长和幼儿老师的培训工作。

第十六条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严禁使用全日制小学教材对幼儿施教。

第十七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安全防护、保教人员交接班制度,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幼儿食物、药物中毒,患传染病交叉感染以及触电、烫伤、冻伤、摔伤和走失等事故的发生。

第十八条 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每年应当全面检修一次,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幼儿安全。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儿园,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顿、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等行政处罚: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招生办园的;

(二)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妨害幼儿身体健康或者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保育、教育质量低劣的;

(四)不执行收费标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扩大收费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造成幼儿烫伤、摔伤等轻度损伤事故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幼儿重伤、残废或死亡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侵占、破坏幼儿园园舍、设施的,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附设在普通小学的学前幼儿班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陕西省实施草原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

(1994年11月5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09年7月24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十一届]第二十一号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已于2009年7月24日经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7月24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草原权属 第三章草原规划与建设 第四章草种管理 第五章草原征占用 第六章草原保护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

第四条 本省对草原实行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方针。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的工作措施,根据需要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管理人员。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榆林、延安以及渭北等草原建设保护重点区域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当地畜牧业发展。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建设保护重点区域设区的市、县(市、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草原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部门,开展草原科学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及其推广工作。第二章 草原权属

第九条 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核发《草原使用权证》,确认草原使用权。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并负责保护管理。

集体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核发《草原所有权证》,确认草原所有权。

改变草原权属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办理草原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草原所有权证》和《草原使用权证》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

第十条 依法登记的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一条 在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规划范围内完成退耕还草的,经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登记后,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草原权属证书。第十二条 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家庭或者联户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享有草原承包经营权。

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草原,可以由单位统一经营,也可以由职工承包经营。

第十三条 草原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承包经营草原,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草原承包合同的示范文本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在草原承包期内,不得擅自对承包经营者使用的草原进行调整。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等特殊情况,个别确需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草原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让。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须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与受让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转让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受让优先权。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转让草原承包经营权。

草原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受让方应当履行保护、建设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第三章 草原规划与建设

第十五条 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设区的市、县(市、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经征求上一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确需调整或者修改时,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每五年进行一次草原生态以及基本状况调查,并建立草原资源档案和数据库;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真实信息。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调查结果和国家草原等级评定标准,对草原进行评等定级。

第十七条 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统计部门制定草原统计办法。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统计部门对草原的面积、等级、产草量、载畜量等进行统计,定期发布草原统计资料。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草原生态监测网,对草原的面积、等级、植被构成、生产能力、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等草原基本状况实行动态监测,为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监测和预警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增加草原建设的投入,加强饲草饲料基地、草原围栏、飞播草场、饮水和灌溉设施等建设,逐步形成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扶持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牲畜棚圈、饲草饲料储备等生产设施,改良退化草原,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草原防灾物资储备和防灾设施建设,确保草原防火、鼠虫害等防治需要。

第四章 草种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种生产、加工、检疫、检验的监督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扶持草种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繁育、选育、引进、推广适合本地条件的优良草品种。第二十三条 禁止采集或者采挖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草种质资源。确因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挖的,应当经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从境外引进的草种质资源,应当依法进行检疫。对首次引进的草种,应当进行隔离试种和风险评估,经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五条 新草品种未经国家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和推广。

第二十六条 主要草种的商品生产和草种的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草种生产许可证》和《草种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批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生产和经营草种;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草种生产许可证》和《草种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草种应当按照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疫;未经检疫的草种不得进行生产和经营。草种的生产者、经营者应当对其草种的质量负责。禁止生产和经营假、劣草种。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草种质量的监督检查,定期对草种质量抽检。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草种质量检验机构对草种质量进行检验;承担草种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资质。第三十条 草种生产者、经营者或者使用者发现有病虫害的草种,应当及时报告当地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第五章 草原征占用

第三十一条 因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必须经省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超过七十公顷的,报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七十公顷以下的,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三十二条 因建设征收、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足额支付草原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等费用。草原补偿费为该草原被征收、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倍;安臵补助费为该草原被征收、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因建设使用国家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对草原承包经营者给予补偿。

依照本条前款的规定,支付草原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臵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臵补助费,但是草原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的总和不能超过该草原被征收、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被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内的原有生产、生活设施,由征收、征用或者使用单位作价补偿或者易地重建。第三十三条 建设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按照不低于同类土地相同面积草原建设所需费用缴纳。草原植被恢复费专项用于草原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三十四条 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审核:

(一)临时占用草原三十公顷以上的,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五公顷以上不足三十公顷的,由设区的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临时占用草原不足五公顷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临时占用草原不得超过两年,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的 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第三十五条 临时占用草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与草原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签订补偿协议。

第三十六条 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保护草原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确需使用草原的,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办理:

(一)使用草原七十公顷以上的,报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使用草原二十公顷以上不足七十公顷的,由省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使用草原五公顷以上不足二十公顷的,由设区的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四)使用草原不足五公顷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 草原保护

第三十七条 基本草原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划定,统一设立保护标志,并予以公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基本草原的性质和用途。第三十八条 本省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草地以及生态脆弱的草原实行禁牧。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禁牧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利于草原生态恢复和草原再生的需要,可以划定草原休牧区、轮牧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九条 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实行牲畜舍饲圈养。

在实行轮牧的范围和时间内,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草原载畜量。草原使用者或者承包经营者不得超过核定的载畜量放牧。省、设区的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畜平衡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禁止开垦草原。对有沙化趋势、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对水土流失严重,已造成沙化、盐碱化和荒漠化的已垦草原,应当限期退耕还草。

第四十一条 未经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草原上从事挖药材、搂发菜、勘探等活动。

第四十二条 禁止向草原倾倒垃圾、废渣或者排放油、污水以及其他破坏草原植被的有害物质。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用于草原建设的围栏、引水工程和草原保护标志等设施。

第四十四条 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应当经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有关手续。经营性草原旅游活动不得破坏草原植被和污染草原环境。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草原鼠害、病虫害和毒害草的监测预警、调查以及防治工作,组织研究和推广科学防治的办法。

禁止在草原上使用剧毒、高残留以及可能导致二次中毒的农药。

第四十六条 草原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制定草原火灾扑救预案,完善草原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草原防火机构,配臵草原灭火设备,在重点防火地区建立草原灭火队伍,切实做好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每年十月一日至次年五月三十一日为全省草原防火期,在防火期内严格实行野外用火管制。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确定具体防火期。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未经批准采集、采挖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草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草种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超过核定的载畜量放牧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超载不足百分之三十的,每个超载羊单位处十元罚款;

(二)超载百分之三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五十的,每个超载羊单位处二十元罚款;

(三)超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每个超载羊单位处三十元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未经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草原上从事挖药材、搂发菜等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向草原倾倒垃圾、废渣或排放油、污水以及其他破坏草原植被的有害物质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和恢复草原植被,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破坏用于草原建设的围栏、引水工程和草原保护标志等设施的,由县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修复,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上、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上的罚款,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第五十四条 阻挠、妨碍草原监理执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第五十五条 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国家机关有关工作人员在草原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实施《陕西省燃气管理条例》办法

陕建发[2008]86号

各设区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建委)、城市建设管理局(市政委、市政局、园林局、公用事业总公司)、房地产管理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 《实施〈陕西省燃气管理条例〉办法》已经2008年3月28日厅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实施《陕西省燃气管理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燃气的管理,根据《陕西省燃气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建设厅负责全省燃气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第三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条例》规定,组织编制燃气专项规划。

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上一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应当符合燃气专项规划。

第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应经省建设厅组织对项目的初步设计等技术方案进行评议后(以下简称“技术评议”),由所在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申请省建设厅进行技术评议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技术方案评议申请;

(二)城市总体规划和燃气专项规划;

(三)初步设计。

其中初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建设规模,燃气负荷,燃气来源;

(三)技术路线;

(四)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燃气设施的建设;

(五)占地面积;

(六)安全间距指标。

省建设厅应当自收到燃气工程技术评议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燃气工程技术方案进行评议。

第六条 燃气工程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报送具有燃气审查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

第七条 申请燃气工程的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建设厅技术评议意见;

(二)规划选址意见书;

(三)消防建审意见书;

(四)供气合同或气源配给文件;

(五)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设区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燃气工程核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核准后,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之前,应当到陕西省燃气热力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办理燃气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燃气工程质量监督的申报表;

(二)燃气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三)燃气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监理合同及工程项目监理登记表;

(四)燃气工程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及营业执照副本;

(五)中标通知书及施工承包合同;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九条 燃气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设区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的工商年检前将本地区燃气企业备案情况报省建设厅。

第十一条 从事管道燃气输配,燃气储配站,瓶装燃气供应站(点),汽车加气站等燃气经营企业均应当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范围从事燃气经营活动。

从事民用的燃气热水器具、燃气开水器具、燃气灶具、燃气烘烤器具、燃气取暖器具、燃气制冷器具安装和维修的企业均应当取得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范围从事安装维修活动。

第十二条 燃气经营许可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许可,按企业类别实行分级管理。

(一)从事管道燃气输配、汽车加气站的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省建设厅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二)从事燃气储配站经营、销售瓶装燃气的站点,应当向站点住所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许可申请,由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其中,站点住所在县(市)的,经县(市)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三)从事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由省建设厅核发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许可证。

(四)从事管道燃气输配、汽车加气站、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的燃气企业,住所地在扩权县的,扩权县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报省建设厅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许可证,同时抄送所在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的企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燃气经营企业经营许可的申请;

(二)供气合同或气源配给文件;

(三)燃气储存、输配、充装、抽残等设施认证文件;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五)经营场所房产证或者租赁合同;

(六)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资格证书,操作人员岗位证书;

(七)相关安全管理文件和燃气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八)抢修人员上岗证书和抢修设备证明;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申请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许可的企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许可的申请;

(二)营业场所房产证或者租赁合同;

(三)专业安装维修工具和设备清单;

(四)2名以上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6名以上安装维修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书;

(五)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申请销售瓶装燃气许可的站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销售瓶装燃气许可的申请;

(二)站点规划总平面图;

(三)从业人员上岗证书;

(四)站点详细平面图;

(五)相关安全管理文件和燃气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燃气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燃气经营许可证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许可证由省建设厅统一印制,集中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涂改以及非法转让。第十八条 燃气企业从业人员、燃气燃料的公交车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单位燃气用户专职或兼职用气管理人员应当持省建设厅核发的上岗证书上岗。

第十九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销售的燃气器具,应当经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气质适配性检测合格后,由省建设厅向社会进行统一公告。禁止销售未经气质适配性检测或经检测不符合本省燃气气质适配性的燃气器具。

办理燃气器具统一公告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燃气用具生产企业或经销企业办理统一公告的申请;

(二)合格的燃气用具检验报告;

(三)产品生产许可证(防爆产品应有国家级防爆检验报告);

(四)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进口燃气器具应当提交海关报税单、商检证明以及国家燃气具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

(六)经销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统一公告手续,应当提交生产企业委托书、经销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七)生产企业或经销企业在本地设立的售后服务点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及售后服务承诺书。

第二十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对运行满十年的燃气输配管网进行安全评估,报县级以上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每年3月底前将本行政区域内满十年的燃气输配管网安全评估情况报省建设厅。

第二十一条 各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稳妥地推进燃气事故责任保险。鼓励燃气经营企业和燃气用户参加燃气事故责任保险。第二十二条 各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严格履行监督责任,加强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第四篇: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1999年11月30日经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省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设区的市(地区)、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受派出机关委托,履行土地管理和监督职责。

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示范区、开发区,其管理委员会根据派出它的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示范区、开发区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

第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设区的市、县(市)

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林地、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退耕还林还草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的,应当进行修订。

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其他设区的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设区的市(地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报经设区的市(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本行政区域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审核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预审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和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收缴耕地开垦费,并组织开垦。

耕地开垦费应当专户储存,用于开垦新的耕地,不得减免或者挪作他用。

耕地开垦管理办法及耕地开垦费收缴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垦区内开垦未利用地,用于农业生产。依法取得的未利用地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继承,但不得改变原土地用途。

第二十一条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订土地整理方案,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整理所增加的耕地,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依照土地整理合同约定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二条 利用新开垦的耕地和土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有收入之年起免征农业税三年。

土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经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其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土地整理单位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也可以将补偿指标有偿转让给其他需要履行占补平衡义务的单位。

第二十三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建设占用的耕地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不用又可以耕种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元的标准收取土地闲置费用于耕地开垦;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为国有土地的,作为本级人民政府的土地储备,在未确定为新的建设项目用地前,应当组织耕种;该幅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的,不予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闲置土地,依照《陕西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告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标准、依据和审批结果。

第二十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建设用地应当编制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并按照下列规定拟订方案:

(一)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或者国有未利用地的,拟订供地方案;

(二)使用国有农用地的,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

(三)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或者未利用地的,拟订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四)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的,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五)兴办乡镇企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拟订供地方案,其中占用农用地的还应当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

跨设区的市(地区)的铁路、公路、水利和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统一征地。

第二十九条 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标准补偿。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征用土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按下列标准补偿:

(一)农用地土地补偿费为被征用土地所在县(市、区)中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被征用土地所在县(市、区)中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一至四倍;

(二)已利用的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所在县(市、区)中等耕地安置补助费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计付;

(三)青苗补偿费按被毁青苗的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九十

第三十三条 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城市郊区每户不超过一百三十三平方米(二分),川地、原地每户不超过二百平方米(三分);山地、丘陵地每户不超过二百六十七平方米(四分)。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申请用地的,宅基地使用方案须经村民会议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应当先依法办理转用审批手续;

(二)宅基地使用方案经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向该村村民公布并监督实施;

(三)经批准使用宅基地的农村村民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四)农村村民住宅易地建新拆旧的,新住宅建成后,必须在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拆除原住宅,将原宅基地交还土地所有者。

第三十四条 已建成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批准重建、扩建。

第三十五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由使用者持有关部门批准文件,向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申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耕地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内耕地的,由设区的市(地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使用其他土地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工通知,责令停止施工;对继续违法建设的,可以就地封存建筑材料,予以制止。

第三十九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收回而不收回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直接收回,作为本级人民政府的土地储备。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收缴而不收缴的耕地开垦费或者自耕地开垦费收缴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组织耕地开垦的,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直接收缴或者上收耕地开垦费,并组织开垦。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土地监察机构,配备土地监察人员,对本行政区域内遵守和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土地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土地执法人员统一考核。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土地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点,公布举报电话,受理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四十一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监察机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办理土地登记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对个人每幅地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每幅地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交纳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的,由

第五篇:陕西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办法

陕西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办法

一、总

第一条

为加强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管理,依据•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教育部第16号令)和教育部语用司•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教语用司函„2003‟18号),结合我省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开展测试是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第三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采取测试员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测试两种方式。按照国家语委有关部署,全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力争在2012年前全部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工作要履行申报和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国家语委推行的测试软件。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全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语委办)负责,主要承担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的测试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规程和测试工作评估指导标准,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具体负责制定全省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管理规章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认定省级测试员、测试视导员资格,选送测试员接受国家级培训,组织编写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用书,对全省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等。

第五条

省语言文字水平培训测试中心(简称省测试中心)是全省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实施机构,接受省语委办的行政管理和国家语言文字水平培训测试机构的业务指导。

省测试中心的工作职责:根据省语委办的统一部署,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省的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对全省测试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管理测试用试题;审核基层测试站的测试成绩;审验和管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简称•等级证书‣);管理全省的测试工作档案。负责开展测试工作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对省级测试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考核;负责开展相关行业系统及社会自愿申请测试人员的培训测试工作等。

第六条 原则上各设区市语委办、各高等师范院校和部分有语言文字相关专业的高校、中职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简称测试站)。

各测试站的工作职责为:按照同级语委制定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规划和计划,负责本地、本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制定本地、本校测试工作计划;组织辖区内测试员参与测试工作、开展业务学习;管理应试人员的档案等。第七条

测试站的设立须经省语委办审批同意。测试站的设置条件为:

1.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

2.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正常开展语言文字水平培训测试工作,每年测试数量超过500人;

3.有固定的办公经费、符合规定的测试条件和设施; 4.有负责人和2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 5.有3名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6.有本地(校)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

第八条

测试站的申报审批程序为:

1.申请。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中职学校)向省语委办提出设立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申请。申请材料包括:请示文件、论证报告、•陕西省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申请表‣、申请单位的国家级或省级测试员名单等。

2.评估。省语委办在接到申请后,及时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评估,提出评估意见。

3.审批。省语委办在评估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批复,测试站自收到批复之日起开展培训测试业务。

第九条

各设区市测试站接受同级语委及其办事机构的行政管理,测试对象为本辖区内的应测人员;各设区市应积极争取同级编制部门批准,独立设置测试站。各高校、中职学校测试站接受省语委及其办事机构和所在学校的行政管理领导,测试对象为本校师生。各测试站应接受省测试中心的业务指导及其对测试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

省语委办依据•教育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评估指导标准‣及陕西省的相关规定对各测试站组织检查评估,不定期公布全省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站名单。对不能履行职责,不按国家测试规程操作的,限期改正;对整改不力的撤消其设站资格。

三、测试员和视导员

第十一条

在测试机构的组织下,测试员依照测试工作规程和测试评分标准进行测试。

测试员工作职责:严格遵守测试工作的各项规定和纪律,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杜绝自行组织测试行为,维护测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接受国家和省语委办组织的业务培训,接受省语委办及所在培训测试机构的测试业务、工作考核。

第十二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分国家级测试员和省级测试员。

省级测试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工龄,熟悉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普通语言学理论,熟悉方言与普通话的一般对应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常用国际音标,有较强的听辨音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由所在单位推荐,通过省测试中心培训考核后,由省语委办颁发测试员资格证书。取得测试员资格后,应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方可聘任。

国家级测试员: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两年以上省级测试员资历,有一定的测试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普通话教学能力,经省语委办审核推荐,通过国家测试机构培训考核后,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发测试员资格证书。

第十三条

测试员实行聘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省测试中心、市(校)测试站两级管理。各级测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测试员,并颁发聘书。聘期一般为3年。

第十四条

建立测试员考核奖惩制度。各级测试机构在同级语委及其办事机构的指导下,定期考核测试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原则上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考核不称职的不予以聘任。对考核特别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五条

省语委办根据工作需要聘任语言文字工作视导员,聘期为3年。

视导员工作职责:

1.在省语委办组织领导下,对省内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2.具备测试员资格的负责监督检查测试质量,参与、指导测试管理与测试业务工作。

第十六条

语言文字工作视导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语言文字工作,熟悉国家和省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办事公道;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有5年以上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经历,有语言文字管理经验和相应的工作能力;

4.具备测试员资格的,还应具有语言学或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熟悉普通语言学理论,有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有较丰富的普通话教学经验和测试经验;未取得测试员资格的,应担任过科级以上语言文字工作领导职务。

四、测试范畴

第十七条

根据中、省有关规定,下列人员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1.教师(含学校管理人员)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 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3.影视话剧演员;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申请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员;

5.师范类专业、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各高校(中职学校)中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医疗卫生、金融、财贸、营销、外语、工商、税务、管理、公安、政法、广告、广播影视、餐饮服务、旅游、文秘、公共关系、计算机、邮电通讯、海关、交通、文史、新闻、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基础上,各院校可扩大测试范围;

6.文化、通信、交通、铁路、民航、商业、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应接受测试的人员。

第十八条

应接受测试人员的普通话合格等级: 1.教师: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达到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达到二级甲等,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达到一级乙等;学校管理人员达到三级甲等;

2.广播影视行业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达到一级乙等;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须达到一级甲等;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达到三级甲等;

4.学生:广播影视、话剧表演专业的学生达到一级乙等,中文、新闻、外语、艺术(文艺)、旅游专业的学生达到二级甲等;其他专业的学生达到二级乙等,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师范专业学生达到三级甲等;

5.公共服务行业中从事播音、解说、导游、话务等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达到二级甲等;信息产业、金融、邮政等系统直接面向客户服务的工作人员达到三级甲等;其他行业系统人员的达标等级,按照该行业系统的国家主管上级部门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鼓励社会其他人员自愿申请接受测试。第二十条

在高等学校注册的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可随所在学校学生接受测试。测试机构对其他港澳台人士和外籍人士开展测试工作,须经国家语委授权。

五、测试规程

第二十一条

测试机构应当依据教育部、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等规章,对应试人员进行测试。

第二十二条

报名。高校、中职学校测试站的测试对象为本校师生,未设立测试机构的院校,可组织到所在市(区)测试机构或省测试中心申请测试。其他申请测试人员,持有效证件在相应的市(区)测试机构报名,亦可由所在单位集体报名。

各测试机构应根据报名情况及时向省测试中心提交测试计划,合理安排测试的时间、地点。

第二十三条

培训。分为应试人员培训和测试员培训。1.应试人员的测前培训:测试站根据应试人员的需要组织测前学习,帮助应试人员了解测试要求,熟悉测试环节。培训坚持自愿原则。培训的主讲教师,须由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担任。

2.测试员的测前培训:每次测试前,由测试站组织测试员学习传达相关文件、业务知识和测试规范,通报前一次测试的省级复审结果。

第二十四条 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使用教材应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写。省语委办和省测试中心负责编写全省统一的培训教材。各测试站不再编写和翻印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材料。

第二十五条

考场。测试机构负责安排考场。每个考场应有专人负责。考场应具备测试室、备测室、候测室以及必要的工作条件,整洁肃静,标志明显,在醒目处应张贴应试须知事项。

每间测试室只能安排一个测试组进行测试;每组日测试量以35人左右为宜。应试人员提前15分钟抽取考题备测;执行测试时,测试室内只允许一名应试人在场。

第二十六条

试卷。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考试。由省测试中心免费提供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一编制的电子版试卷。测试站可根据需要安排专人持有效证件及单位介绍信到省测试中心拷贝,并执行严格的签领手续。存储试卷的电子介质严格按照国家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办理。

各级测试机构必须做好测试试卷的保管、保密工作,不得将测试试卷以任何形式事先提供给应试人员。当日测试结束后,测试员应回收和清点试卷,统一封存或销毁。

第二十七条

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在各级测试机构的组织下进行,测试内容要严格遵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

测试机构应当对测试进行全程录音(电子录音)和存档,并报省测试中心复审备案。测试员应认真填写评分记录表,要求使用钢笔或签字笔,符号清晰明确。

第二十八条

成绩。应试人员成绩及等级填写应准确(测试成绩均保留一位小数)。同组测试员对同一应试人评定的成绩出现等差时,由该测试组复议;复议出现级差时由考场负责人主持再议。

测试成绩由执行测试的测试机构认定后,须经省测试中心复听审核确定。其中,一级甲等的测试根据国家语委相关规定执行。

六、测试管理

第二十九条 证书。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以下简称等级证书)是应试人测试成绩的凭证,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监制,全国通用。经测试达到三级及以上等级者,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在30个工作日内核发。

根据规定,全国自2010年8月1日起,启用新版等级证书,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按照要求统一编号,新版证书一律使用计算机打印,手工填写无效。

对非法印制、伪造、变造和倒卖等级证书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条

照片。暂时使用原版证书的,由应试人提交近期同底、小2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尺寸:4.8×3.3cm,像素不低于600×400),一张用于报名登记表,建档保存;一张用于等级证书,并在照片右下角加盖钢印。

新版证书原则上应在考试时采集应试人数码照片,并按照证书管理系统程序自动打印生成。

第三十一条

时间安排。全省测试工作原则上每年安排两个时段集中进行,上、下半年各一次。各测试站需提前将测试计划报省级测试机构备案,并于规定时限内将成绩汇总表、验印表、录音、照片等材料报省级测试机构审核,逾期不再办理。

第三十二条

审核。省测试中心实行复听监测制度。即:按5%的比例随机抽取本次应试人员的录音进行复听监测。如有60%以上存在“等差”错误,则对同批测试成绩不予认可,由相关测试站重新评定测试成绩。

省测试中心在收到送审材料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将书面复审意见反馈送审测试站,并收取适当的审核费用。

第三十三条

验印。暂时使用原版证书的,由省测试中心负责统一管理等级证书。等级证书在贴照片处加盖“陕西省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专用章”(钢印),发证单位处加盖“陕西省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公章(红印)后,方可生效。

过渡期结束后,使用新版证书时,测试机构为具体实施测试行为的测试站;成绩确认单位为省级测试机构,并加盖公章(经省级测试机构申请,此章可在证书印制时套印);发证单位为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并须加盖公章。

第三十四条

档案。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应试人员登记表、测试录音、评分记录表等由测试站保存;成绩汇总表一式二份,由省测试中心、测试站分别存档。应试人档案保留期为两年。

第三十五条

收费。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我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收费标准的复函‣(陕价行函„2005‟173号)精神,全省执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对自愿接受测试的人员按40元/人·次收取测试费(在校学生减半,贫困生凭有效证明免收)。测试员、视导员和考场工作人员从事测试工作的劳动报酬,在测试费中支出。

各测试站须在当地物价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省测试中心和各测试站均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遵守财经纪律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

七、其

第三十六条

应试人员对测试程序和测试结果有异议,可向执行测试机构的上级测试机构提出申诉。

应试人员再次申请测试,应同前次接受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少于3个月。

第三十七条

应试人员违反测试纪律要求的,取消其测试成绩,情节严重的建议其所在单位予以处理。

测试工作人员违反测试规定的,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暂停测试工作、解除聘任或宣布测试员证书作废等处理,情节严重的提请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等级证书遗失,持证人可以向原测试机构申请补办证书。在领证后两年期限内,由持证人向原测试单位提出申请,持原测试单位出据的核实证明,到省测试中心办理补证手续;超过两年的,不予补办。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此前如有与本•办法‣要求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下载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2014年修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办法(2014年修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