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产地球物理勘查设计编写要求
矿产地球物理勘查设计编写要求
来源:地调局发布时间:2007-10-30
本要求适用于 1:5万及更大比例尺矿产地球物理勘查任务设计书的编写。
一、设计书编写+的准备工作
(一)充分收集、分析与任务有关的资料,含以往地质、物探(含物性)、化探、遥感等资料。做到充分利用以往资料,不做重复工作;分析在以往工作成果基础上获得新成果的可能性和新成果的价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先进适用的方法技术获取最大的地质找矿成果。
(二)认真领会任务书的各项要求,特别是有关地质效果的要求。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不明确,应及时向下达任务书的单位进一步阐明。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难以达到或不甚合理,应与任务书下达单位协商调整。
(三)必要时,应在设计前进行现场踏勘和方法有效性试验。
二、设计书编写的依据
(一)任务书
(二)有关法规
(三)承担单位现有的方法技术
(四)有关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1、GBT/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
2、DZ/T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
3、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4、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5、DZ/T0072-9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
6、DZ/T0073-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
7、DZ/T0081-93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
8、DZ/T0084-93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
9、DZ/T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报批稿)
10、DZ/T 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报批稿)
11、GB/T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12、DZ/T0069-93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13、其它新颁布的有关行业技术标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部门技术标准
(五)勘查登记证书
三、设计书编写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二)符合任务书要求
(三)方法技术选择及工作量安排兼顾有效、先进、经济三方面要求
四、设计书内容与格式(见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五、设计书文字应通顺、条理简练,文图并茂
六、允许并鼓励提供多方案,以便对比
附: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项目来源及任务书全文
2、勘查登记情况
3、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
4、以往有关工作的工作程度:列出项目名称,工作年份,工作单位及本次工作有关的工作成果
第二章 工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
1、简述区域地质特点(大地构造位置、地区、岩浆岩、构造、矿产)
2、详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
3、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
4、若工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
第三章 野外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
1、工作部署及依据: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和在最小冗余原则下尽量规整的要求。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
2、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先进适用的物探方法和测地方法。单方法定性难度大时,应投入综合物探方法或与化探方法综合。综合方法可以同测网、同面积测量,也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只查证主方法发现的异常。
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
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选择及依据: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可直接引用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尚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或有特殊要求的,应设定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并说明其依据。
技术指标应列全。
3、物性工作:应满足异常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在照顾到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凡能采集到标本时,都应在主要异常中心部位采集标本。磁法应采集定
向标本。物性工作除部署标本采集与测定外,有条件时应通过其它方法获取物性资料,例如收集测井资料、井旁测深等。
4、质量检查方法与要求:含均匀(时间、空间)分布,检查比例、检查方式(一同三不同等)、超差处理原则等。
5、主要工作量
第四章 资料整理、处理与解释推断
1、资料整理方法与要求:含资料整理、图标方法与要求、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计算及图示错误率指标等。
2、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要求及依据:每一种处理方法应有明确的目的;应有资料处理后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要求。
3、解释推断:含定性、定量反演。定性解释应贯彻每一个编号异常都要解释的原则和室内对比与野外现场踏勘相结合的原则。凡有定量反演可能性的资料,均应进行定量反演。定量反演方法的选择应列出依据。应有定性、定量反演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要求。
4、报告编写: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
第五章 预期提交成果
主要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
第六章 质量管理与进度安排
1、进度安排:含野外、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
2、质量管理:含质量管理模式(应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要求)、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 组织管理及人员编制
人员编制:含分工、责任、每个人的工作量满载情况等。
第八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件:项目预算编制说明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 0171-1997)》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目录
前言
1范围
2引用标准
3常用术语
4技术设计
5仪器准备
6野外工作
7资料整理及精度评价
8成果提交
附录A(提示的附录)改变中间层密度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值的简化公式附录B(提示的附录)重力固体潮校正
附录C(标准的附录)重力仪野外观测中的常用资料整理方法
附录D(提示的附录)重力基点网条件平差
附录E(提示的附录)地形校正计算方法
附录F(标准的附录)重力基点档案格式
附录G(标准的附录)××地区重力×级基点网重力基点成果表格式附录H(标准的附录)重力测区索引表格式
附录J(标准的附录)布格重力异常成果计算表格式
附录K(提示的附录)石英弹簧重力仪水泡测定记录本格式
附录L(提示的附录)重力测量基点(小循环观测法)观测和计算记录本格式附录M(提示的附录)石英弹簧重力仪重力测点观测和计算记录本格式附录N(提示的附录)拉科斯特重力仪重力测量记录本格式
附录P(提示的附录)岩(矿)石密度标本采集及测定记录本格式
附录Q(提示的附录)近区重力地形校正野外记录本格式
附录R(提示的附录)成果报告质量评级标准
区域重力调查设计编写要求
来源:地调局发布时间:2007-10-30
本要求适用于1:10万及更小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一、设计书编写的准备工作
1、认真领会任务书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对有关地质效果的成果要求。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不明确,应及时向下达任务书的单位进一步阐明。若认为任务书中某些要求难以达到或不甚合理,应与任务书下达单位协商调整。
2、收集工作区地质、地理资料。
二、设计书编写的依据
(一)任务书
(二)有关法规
(三)实施单位现有的方法技术
(四)有关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1、DZ/T0082-93区域重力调查规范
2、GB/T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3、DZ/T0069-93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4、其它新颁布的有关行业技术标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部门技术标准
三、设计书编写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二)符合任务书要求
(三)方法技术选择及工作量安排兼顾有效、先进、经济三方面要求
(四)设计书内容与格式(见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五)设计书文字应通顺、条理简练,文图并茂
(六)允许并鼓励提供多方案,以便对比
附: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一、目的任务
阐明项目来源、任务、工作时间及有关要求。
二、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概况等。附工区位置图。
第二章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一、工作区地质及物化探研究程度
主要包括以往工作程度成果和问题、野外踏勘的成果。
二、区域地质概况
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
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主要包括区域构造、地层、岩性特征以及岩矿石的物性参数(密度、磁性、或电性等参数)。
第三章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工作方法
主要包括:测网选择与布设;方法技术的选择,仪器设备的配置、调试及标定;参数选择与测定;观测精度、基本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原始资料的检查验收方法及技术要求;与其它工种的配合等。
2、测地工作
主要包括:GPS测定方法及技术(GPS接收机准备、GPS控制点选择与联测、测点GPS观测)、高程测量方法技术等。
3、物性工作
主要包括:标本的采集、标本的测定等。
第四章 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1、主要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
2、图件编制方法
3、报告编写
第五章 人员编制和管理
1、项目组人员编制及分工
2、项目管理
3、质量保证措施
包括组织措施、质量保证和安全保证措施等。
第六章 预期提交成果
包括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类型(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时间等。
第七章 实物工作量
1、主要实物工作量
主要实物工作量和使用的仪器设备等。
第八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附件:项目预算编制说明
第二篇:勘查工作总结报告编写要求
附件
2《勘查工作总结报告》编写要求
一、封面
1、报告名称
未完成勘查工作的项目,报告名称:探矿权名称(不含勘查阶段)+勘查报告。例如:证号为T***9“山东省栖霞市西陡崖地区金矿普查”探矿权,报告名称为:山东省栖霞市西陡崖地区金矿勘查工作总结报告。
2、提交单位为探矿权人,编写单位为勘查单位。
二、正文编写提纲
第1章概述
1.1探矿权设立及变化情况
叙述首次取得探矿权日期,历次变更、延续、保留登记情况,变更勘查单位、合作勘查等备案情况。
1.2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说明探矿权设立前地质勘查工作情况。叙述历次工作时间、出资人、勘查单位、投入工作量及质量评述、投入资金、成果和评审情况及本次搜集利用的工作量和发生的费用。
第2章本勘查工作情况
2.1勘查设计(方案)情况
说明设计工作量、费用预算、预期成果及完成工作时间。
2.2勘查实施情况
详细叙述本工作时间、勘查进度、完成实物工作量、勘查资金投入。
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山东省地质勘查预算标准》(2009年)进行简单决算。《山东省地质勘查预算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按照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核算,并在文字中加以说明。
第3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简要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简要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按照矿产勘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规定要求,对各种工作质量进行简单评述,简要说明其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勘查工作和评价矿床的要求。
第4章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简述矿床(区)主要地质特征,已控制了解的矿脉、矿化带(层、体)矿体数量,矿体(矿化体、矿化层)形态、规模(长度、厚度)、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有用组分含量(品位)。
简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概述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较详细叙述探矿权设立以来,勘查工作中取得的主要地质认识和成果。
第5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简述探矿权设立以来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的安排(方案)。
三、勘查报告附图
1、实际材料图(1:2000-1:50000);
图面内容包括:探矿权勘查区边界线及拐点编号,填图范围,物化探
勘查线号,矿产勘查基线及勘探线,探槽及编号,浅井及编号,钻孔及编号,平硐及编号,竖井及编号。自探矿权首次设立以来的所有勘查工程量都要在图上反映。
地理要素:主要居民地、公路、铁路、水系等标识性标志。
其他:图名、比例尺、勘查许可证号、坐标网、图例、指北针、图框、责任栏(图签)等。
依据实际材料图,一是表示勘查工程与探矿权边界的位置关系,界定探矿权人勘查活动范围;二是反映相关工作量,基本确认勘查工程量、勘查资金投入情况。
2、典型勘查线剖面图;
3、典型探槽、浅井、钻孔等工程素描图、柱状图。
四、附表
1、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探矿工程一览表;
2、历年投入的工作量及勘查投入核算表。
五、附件
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和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均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用途)。部发证项目还应提交本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应当缴纳的)缴纳收据复印件。
六、电子文档格式
电子文档采用word格式(有内插表格、图件的,要求能正常浏览)。签字盖章的部分进行扫描,保存为JPEG格式后,按先后顺序插入word文档。勘查报告的附图、附件采用JPEG格式,不插入word文档,单独保存。
(封面式样)
山东省××县(市、区)××地区
××矿勘查工作总结报告
()
勘查项目名称:(勘查许可证上的项目名称)勘查许可证号:
提交单位:(探矿权人)(盖章)编写单位:(勘查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联系电话: 报告提交日期:年月日
附表
1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探矿工程一览表
(工作起止时间)
许可证号:项目名称:
填表说明:本表填写探矿权首次设立以来,历年实施的探矿工程包括钻孔、探槽、浅井、坑探等施工项目。
附表2
历年投入的工作量及勘查投入核算表
项目名称:
填表人:
单位:万元
第三篇:矿产勘查试题
1.何为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其产出形式.质量.数量可作为当前或未来的技术经
济条件所开发利用,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物质。
2.矿产勘查的基本概念包括了几个要点?矿产勘查是指对矿床的普查与勘探的总称。它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3.矿产勘查的双重性是什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双重性质。
4.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什么?五多五少,一不均:总量大,人均少;大宗矿产储量不足;贫矿多,富矿少;共.伴
生矿多,单一矿少;矿床规模中小多,大型、超大型少;矿产分布不均衡。
5.矿产勘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地位:基础产业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作用:矿产勘查获得的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基本食粮,是增强综合国力和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筹码,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6.解决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办法有哪些?加强对传统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保护力度,对新领域.新深度.新用途和
新工艺的矿产资源进行发现.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7.矿产勘查学包括哪几部分?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评价。
8.矿产勘查学的四个研究方法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1>地质观察研究法。特点:a.最基本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b.对矿产勘查的结果起决定性作用。2>勘察统计分析法。特点:a.要有大量的数据资料。b.数据的分析必须与地质现象地质体相联系。c.分析方法和解决研究问题相对应。d.统计分析结果的合理应用。3>勘察模型类比法。特点:a.确定类比的项目。b.类比的相似性的确定。c.被类比对象特殊性的研究。4>技术经济评价法。特点:a.技术经济评价要贯穿在矿产勘查的始终。b.技术经济评价是矿产开发的前提。
9.矿产勘查基本原则的核心是什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面研究,综合评价,经济合理。核心是因地制宜,由矿
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征和勘查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10.矿产勘查为什么要划分阶段?为了对勘查对象进行筛选,择优进行下一步勘查工作,提高勘查工作的可靠性和合理
性,降低勘查投资的风险性,提高矿产勘查的经济效益。
11.矿产勘查一般要求划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预查(工作量少,投入少,风险大,估算334
资源量)普查(投入中等,风险大,大致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概略评价,解决有无矿的问题,估算333资源量)详查(投入大,风险中等,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初步评价矿的工业价值问题,估算332资源量)勘探(投入大,风险小,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详细评价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估算331资源量)。
12.矿产勘查的基本工序是什么?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报告编审。
13.矿产资源评价包括哪两类评价?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
14.矿产资源评价在矿产勘查各阶段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矿产资源评价作为矿产勘查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必不可
少的工作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矿产勘查的不同工作阶段中。矿产资源评价结论是后续勘察工作阶段得以展开的基本和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矿产勘察工作的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评价的过程。
15.为什么要对矿产资源分类?便于国家掌握矿产资源现状和变动情况。因为矿产资源分类是定量评价矿产资源的基本
准则,它是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资源预测和国家资源统计,交易与管理的统一标准;又是国家制定经济和资源政策及建设计划、设计、生产的依据。
16.国家储委1999年分类方案的依据有哪些?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
17.探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按照勘探许可证规定的区域、期限、工作对象进行勘查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架设供电、供水、通讯管线,但是不得影响挥着损害原有的供电、供水设施和通讯管线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同行根据工程需要临时使用土地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获得应有的权益自行销售勘查工程中回收的矿产品义务: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始施工,并在勘查许可证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应当投入的勘查资金,其投入的数量每平方米不得少于法规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定期向勘查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勘查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逐年缴纳探矿权使用费不得擅自进行采矿勘查作业完毕,及时封、填探矿作业遗留下的井、硐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汇交地质勘查资料,向勘查登记管理机关报送资金投入情况报表和财务决算报表,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注销登记手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关于劳动安全、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17.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包括哪几部分?1基础:着重于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2数学基础:是定量区分的重要
依据,是定量勘查评价的基础。3经济与技术基础:矿体的属性特征受经济技术条件要求的制约,技术手段决定了勘察的经济效益
18.矿产勘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地质经济活动,对客体的认识改造,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信息过程,理论性强,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活动。
19.成矿地质条件指的是什么?指与成矿有直接关系的诸多因素,不同的矿床其成矿地质条件各异。
20.矿床特征包括哪三部分?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
21.地质背景与矿产有什么关系?一定的矿产产生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上,一定的矿产产生是以一定的地质为前提,特定
矿床类型往往与一定地质环境有关。
22.研究矿产的共生性有什么意义?可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对综合勘查.评价矿化类型和利用开发有重要意义。
23.矿产的分带是由什么决定的?控矿构造,沉积环境,成矿温度。
研究矿产储量的不均衡性和矿化的不均匀性各有什么实际意义?前者有利于发现主要矿产勘查类型,提高矿产勘查效果。后者有利于选择勘查方法,提高勘查精度和效果。:时间上:在成矿历史中矿产分布于某个阶段空间上:在大地构造不同地段,矿产分布差异性,不均衡性决定勘查工程布置,精度确定,勘查效果评价
24.25.矿体的数学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统计,空间,几何,结构。
26.为什么说矿产的形成和矿床的发现都服从一定的概率规律?地质成矿规律和矿产勘查实践表明二者都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服从于概率统计规律。
27.为什么说矿产勘查学时一门定量地质学?
1、要求准确定义矿床勘查类型
2、解决勘查地质问题是要求出数量的要
求
3、要求建立数学模型
28.技术和经济在矿产勘查中的地位如何?技术发展不仅要求提高找矿效果,也提高矿产开发经济效益,技术是经济的基础,经济是矿产勘查的的目标
29.为什么要进行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理论的依据,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为实现地质找矿有很大突破作用。
30.科学找矿有哪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矿产预测必须以深刻认识已知矿床为基础
2、矿产预测必须以深入研究和
总结区域成矿规律为前提
3、矿产预测必须全面使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资料,使他们处于最佳的组合状态
4、找矿效果和经济效益是衡量矿产预测成败的关键、31.类比理论的基础是什么?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床。
32.地质异常致矿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地质异常与周围背景存在明显差异的地质现象,反映出地质体的特性。
33.地质异常研究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1、地质异常图
2、地质异常分析
3、地质异常模型
4、地质异常参数
5、地质异
常的评价和预测
34.矿产预测的“惯性”“相关”理论是什么含义?惯性理论是指自然界与客观事物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常表现出一定的延续性相关理论指任何成矿事件的发生、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其它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下发展的并且这种相互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
矿产预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充分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地质因素,成矿地质作用和矿床形成的地质、物化环境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
2、系统的研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信息标志,提出切实可行的找矿模式3总结成矿规律,在成矿模式基础上提出成矿预测准则
4、依据预测准则实施预测(成矿地质分析、成矿远景区的圈定,预测区级别的划分、矿产资源的预测与编制、相应各项预测图件)
5、筛选出重点找矿区,提出工作意见,进一步进行验证评价
35.36.成矿条件优劣性的评价从哪方面着手?
1、控矿因素;A构造因素B岩浆岩因素C地层岩相古地理因素D变质作用
因素E区域地球化学因素
2、成矿特征: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矿床成矿特征着重考虑成矿的矿种、共生组合特征、类型、规模、赋存特征、复杂程度、矿物种类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
3、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分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质化学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
37.成矿特征.矿化信息.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成矿特征(着重考虑成矿的矿种及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规模,矿体赋存特征.矿体种类及其组合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矿化信息(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38.建立预测区为什么要分类?为了优化预测评价,指导勘查工作先进行成矿有利的地段进行工作。
39.建立成矿模式有何意义?不仅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矿床学进展的重要标志和发展趋势;能为地质类比和
地质研究提供思想;可以集中归纳复杂的地质现象;可以提供有关成矿作用的完整概念有利于研究成矿环境并区分成矿环境和非成矿环境;制定合理经济的预测方案;研究从定性向定量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40.成矿预测图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内容?含矿岩性与有利成矿岩层;成因和空间上与矿产有关的侵入体;控矿构造;已
知矿床成矿特征和矿化信息;成矿单元;预测区。
41.成矿预测图在矿产预测中的位置?反映矿产分布规律,指定成矿远景区位置,为下一步找矿指明方向。是成矿预测
成果性的工作
42.目前主要的成矿预测方法有哪几类?经验模式预测,理论模型预测,统计分析预测,综合方法预测。
43.常用的矿产勘查技术手段有哪些?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地质测量,探矿
工程法。
44.地质测量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合理的选择应用其他技术手段极其成果,并进行推测,解释的地质基础;
为工作区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矿床勘查基本技术,直接找矿。
45.实测地质剖面起什么作用?统一岩石命名,研究岩层的层序及接触关系,各种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作为填图标
准。
46.重砂测量在地质上有何应用?1.找矿方面寻找砂矿床 追索寻找原生矿 2.地质研究方面利用重砂表型特征解决岩
石分类、地层对比、成因环境等
47.重砂样品布设水系法与水域法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前者(系统性强,不易漏矿,工作量大速度慢)后者(样品
少,速度快,要求现场鉴定,易漏矿,样品分布不均匀,不利于统计分析)。
48.河流重砂样品一般主要是在哪些水系中取样?水系法(调查区二级以上的水系进行取样)水域法(取样时逆流而上,对每级水系注意控制)。
49.河流重砂样点位置的选择一般都在什么地方?重砂富集的地方,河流流速由急到缓的地方,坡度由陡到缓的地方,大转石背后,支流汇入主流处,河咀头部等。
50.重砂样品采样方法的种类及适用的对象是什么?浅坑法(冲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刻槽法(在阶地剖面上进行阶地
重砂采取)浅井法(冲击层.坡积层.残积层及阶地等松散沉积物厚度较大地方)砂钻法(在松散沉积物很厚时采取)。
51.利用图式法制作5个样品,3种重砂矿物的重砂成果示意图?
52.重砂异常的解释评价从哪些方面入手?有用矿物含量,矿物共生组合,矿物表性特征,重砂矿物搬运的可能,距离,重砂矿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异常区地质地貌条件。
53.物探.化探.遥感等方法的工作对象和方法特点是什么?化探:对象:岩石、固废石堆、断裂碎屑物等(岩石测量法)
残坡积层土壤、矿冒(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淤泥(分散流)水(水化学测量法)地面空气、壤中气、空中微尘(气体测量法)特点:发现寻找埋藏很深的隐伏矿体物探:对象:与围岩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别 目标物与目的物应具有一定的体积规模特点:具体见P59表3-5遥感:对象:大规模地质构造调查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视域宽广 信息丰富,技术先进 定时定位观测,提高观测的时效性 投入相对小,综合效益高
54.坑探工程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探槽(TC垂直矿体走向或平均走向布置深度一般不超过3-5米揭露
矿体,主干TC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段研究地层.岩性.矿化规律)浅井(QJ由地表垂直向下掘进的一种深度和断面较小的坑道工程,不超过20米用于揭露松散层掩盖下的矿体)平窿(PD从地表向矿体掘进的水平坑道断面呈梯形或拱形,主要用于揭露追索矿,人员出入.运输.通风.排水和通道)石门(SM地表无直接出口,与含矿岩系走向垂直的水平坑道,连接竖井和岩脉,揭露含矿岩系和平行矿体)沿脉(YM在矿体中沿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以了解矿体沿走向的变化,可供行人.运输.通风.排水)穿脉(CM垂直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用以揭露矿体的厚度,圈定矿体,了解矿石组分及品味,查明矿体与围岩之间的关系)竖井(SJ直接通地表且深处和断面都较大的垂直向下掘进的坑道,运输.人员出入.通风.排水)斜井(XJ在地表有出口的倾斜通道)暗井(AJ地表有出口的垂直或倾斜坑道,垂直的暗井称天井,倾斜的暗井称上.下山,在地下坑道中向上或向下勘探矿体,追索圈定被措断的矿体,贯通相邻中段的水平坑道)、钻探工程有哪些分类?按钻进原理:冲击钻、回转钻按施工地点分:地表钻,地下钻按倾角:直钻,斜钻,水平钻 55.56.钻探工程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作用:系统的揭露矿床的地下地质、矿体地质、矿体情况 勘探钻指导坑探工程的布置 先锋钻检查验证物化探异常 验证钻了解矿床深部含水情况 水文钻查明深部地质构造 构造钻特点:优点:钻探费用低,施工场地方便受限小,地下水涌水大也可施工,钻进快,不用支护,深度大缺点:岩心直径小不利于观察,受水源动力限制,斜孔弯曲不易得到弯曲
57.影响勘探技术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勘查工程阶段,工作区地质条件,矿产地质特征,自然地理条件。
58.矿体地质与矿床地质研究的区别是什么?前者(侧重于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形态,规模,产状等研究)后者(侧
重于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和矿体形成的地质条件,还对围岩,构造,岩浆岩有研究)。
59.矿体变化性质有哪些类型?坐标性变化,偶然性变化,重叠性变化。
60.矿体变化程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品位。矿体标志值数量上的变化
61.控制矿体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什么?外部特征受构造控制 内部特征受矿化强度的影响
62.常用矿体变化性质研究的数学方法有哪些?统计分布曲线法 自然分布曲线及变化性指数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法
63.常用矿体变化程度研究的数学方法有哪些?变化系数 二级差平均数与变化指标 含矿系数或含矿
64.均方差和变化系数分别反映了数据的什么特征?前者反映随机变量离散程度,后者反映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统计
特征值。
65.划分矿床勘查类型有什么作用?总结勘查实践经验,指导相似矿床的勘查;确定合理的工程间距;确定合理的勘查
工程手段;确定合理的勘查研究程度。
66.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五个方面的依据是什么?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
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67.类型系数在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中起什么作用?确定矿床勘探类型的依据
68.从布置勘查工程的角度划分矿体形态有哪几种类型?一短二长型,二短一长型,三向等长型。
69.为什么勘查工程要布置成系统?在一个矿床内多个勘查剖面及其勘查工程有规律的布置构成勘查工程系统才能正
确客观,全面反映矿体的地质特征及获取储量估算所需的各种参数。获得矿体的完整概念 方便根据他们来编制剖面图
70.勘查剖面都是垂直的吗?不是,水平勘探剖面是平行的。
71.勘查工程总体布置的三种形式各适用于哪些系统?勘探线(适用于两个方向延长,产状中等至陡峭的层状似层状
透镜状及脉状矿体)勘探网(适用于三向延长的矿体或产状平缓的层状似层状无明显边界的网脉状矿床)水平勘探(适用于倾斜的管状,筒状或柱状矿体。
72.合理的勘探网密度的标志有哪些?不漏掉一个有工业价值的矿体,相邻工程,剖面资料可联系对比,不同的矿体矿
段,地段,合理选择不同工程间距,工程间距要先稀后密,及时调整。
73.勘探工程间距的确定采用类比法主要依据是什么?与相邻地区的同类型矿床类比;根据规范所划分的勘探类型,采用相应的工程间距。
74.勘探工程的动态法和稀空法是以什么为比较对象的?以什么为比较标准?加密法(以加密前为比较对象,以地质
精度为比较标准)稀疏法(以放稀前为比较标准,以地质精度为比较标准)
75.设计剖面图编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1地形曲线的切制 2勘探工程投制3地质界线的投制
76.第一个探槽一般设计布置在矿体的什么位置?矿体的中部。
77.布置竖井时要考虑哪些情况?矿体产状,断层分布,地势,地形等。
78.钻孔有哪几种类型?直孔(钻孔沿垂直方向钻进,适用于倾角不大于45,产状平缓的矿体)斜孔(钻孔与铅垂线
成一定夹角钻进,适用于倾角45-60的矿体)定向孔(钻孔在施工所允许的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变化有规律的将倾角变化,钻孔以理想的角度穿过矿体适用于倾角大于60,节理发育,软硬相间的地层及坪下坡地层)
79.探槽常用什么方法展开编录?导线法,平板仪法,十字形控制法。
穿脉地质编录的展开方法和编录步骤是什么?(P139-140)
80.81.沿脉地质编录与穿脉地质编录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沿脉揭露的是矿体走向方向上的地质情况,穿脉是倾向。
82.钻探地质现场编录的顺序和内容是什么?岩心钻探地质编录(检查孔深.检查岩矿心.修改钻孔预想柱状图.检查孔斜
测量.检查钻孔简单水文观测情况.岩心采取计算.岩层倾角测量.终孔验收小结)冲击钻探地质编录(编号.位置.目的.开孔终孔日期)钻孔弯曲及校正(钻孔倾角,钻孔方位角校正)。
钻孔换层深度是如何计算的?无残留岩心的情况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H=H1+m1/n 或H=H2-m2/n式中:H为换层深度,H1为上回次孔深,H2为本会次孔深,m1为换层处上段岩心长,m2为换层处下段岩心长,n为岩心采取率当有残留岩心时,按下式计算,H=H2-S2-m2/n 或 H=H1-S1+m1/nS1为上回次残留进尺,S2为本会次残留进尺
83.84.钻孔倾向和走向校正的作图法要点有哪些?钻孔倾向校正用中点转换法走向校正用发线投影法和走向投影法
85.何为矿产质量?指决定矿产工业价值,利用可能性和用途的那些总和。
86.矿产质量的相对性与可变性取决于什么?国民经济对该种矿产的需求,矿石加工工艺及矿产应用条件。
87.矿产质量研究主要有哪些内容?矿石中有用和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矿石中矿物组分,含量,共生
组合及分布;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嵌布特征;矿石的技术物理性质;矿石工艺性质研究。
88.研究矿产质量的最主要和基本方法是什么?矿产取样。
89.取样工作的核心是什么?样品的代表性。
90.矿产取样有哪四类?物理取样,化学取样,矿物取样,工艺取样。
91.样品布设为什么一般沿矿体厚度方向?最有效的反映矿体的变化性。
92.划槽法的样长和断面规格是如何确定的?经验法和实验法 经验类比法和试验法前者是根据地质特征类似采样断面的经验数据,类比参考确定。
93.剥层法主要适用对象是什么?厚度较小的脉状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很不均匀的网脉状矿床和贵金属矿床以及用刻槽
法难以提供可靠资料的矿床。
94.全巷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精准度高,样品重量大且吧影响掘进工作,但采样方法复杂加工搬运工作量大,成本高。
95.岩心钻探采样为何要计算岩矿心采样率?由于打钻磨损的缘故,岩矿心往往不能全部取得,一部分磨成碎屑和粉末
为表示取得岩矿上多少,需计算岩心采样率,岩山平均采样率不低于80%,围岩岩心采样率不低于65%。
96.样品加工的一般工序是什么?破碎,过筛,拌匀,缩减。
97.什么事样品最小可靠质量?一般如何确定?样品碾碎到一定粒级是缩减误差不超标的最小样品重量。
98.样品化学分析的种类与目的是什么?基本分析(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及变化情况,了解矿石质量,划分矿石
类型,圈定矿体,估算储量)。组分分析(了解矿石中的伴生有益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以便估算伴生有益组分的储量及有害杂质对矿石质量的影响)物理分析(确定有用组分赋存的矿物相,以区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技术品级,了解有用矿物加工技术性能和矿石中可回收的元素成分)全分析(了解矿石中各种元素组分的含量,以便进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
99.普通分析与全分析有哪些不同?前者是分析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及变化情况,了解矿石质量,划分矿石类型,圈定矿体,估算储量。后者是了解矿石中各种元素组分的含量,以便进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
为什么要测定矿石的体重.湿度和松散度?为计算储量提供参数。一般是为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及矿床评价提供必要资料,对某些非金属矿床,更重要的为了评价其矿产质量,确定其加工工艺特性
100.101.矿石选冶试验的目的是什么?预查 预测矿石是否可选普查 评定矿石是否具有工业价值详查 评定矿床是否具有
工业价值勘探为矿山开发可行性研究或设计提供依据
103何为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答:可观存在形态复杂的矿体,转变为体积与之大小相等形态简单的几何体,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求得估算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估算储量
104矿产工业指标常用哪些种类?答:矿产工业指标:指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应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矿石质量指标:边界品位 最低工业品位 伴生组分最低含量 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矿床开采技术指标:最小可采厚度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 夹石剔除厚度 剥采比
105可采边界线的含义及一般的圈定方法是什么?答:按最小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所确定的基点的连线圈定方法:
106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制作方法有哪些?答:基本内容:投影方位线 坐标线或剖面线 标高线 矿体出露线与投影边界线 各种勘探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编号 切割矿体的沿脉和断层的投影位置 各种矿石类型 品级和储量类别边界线 块段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 矿石量 金属量等制作方法:
107矿体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答:求积仪法 曲线仪法 方格纸法 几何法
108断面法都有哪些种类?答:垂直断面法平行断面法 不平行断面法 水平段面法
109地质块段法的应用条件与计算步骤有哪些?答:应用在勘查工程较密而且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
110你还知道哪些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答:1几何学方法2 断面法3块段法4统计分析法5距离加权法6相关分析法7克里格法8SD法
第四篇: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最终版)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山闭坑编写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3.2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以下简称闭坑地质报告)是综合反映矿区(矿井、采区)内的矿山地质、设计、开采及综合利用、探采对比、地质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储量结算的文字和图表资料,是通过开采对矿区(矿井、采区)的地质和矿产资源/储量的调查研究的总结成果。闭坑地质报告可作为矿区(矿井、采区)闭坑的地质依据。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5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批准后的报告提纲在使用中如须作重大变动,应将变动后的提纲送勘查投资人审核同意。
5.3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写提纲组织编写工作,应制定出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需在报告中论述。
5.4 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5.5 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5.6 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立卷归档。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5.7 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6.1 矿井、采区范围内探明的可采储量即将回采完毕,或者虽然尚未采完,但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原因,剩余矿石在技术上或经济上已不能回采,需要闭坑时,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矿山停办时也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
6.2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所需的资料,应在矿山基建和开采过程中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矿山地质工作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在指导生产过程中,积累客观、真实的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为报告编写做好准备。
6.3 闭坑地质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对比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7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要求
7.1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具体情况,以本标准附录C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制定切合实际的编写提纲,送采矿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7.2 闭坑地质报告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批准的编写提纲组织编写。闭坑地质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闭坑的具体中段、坑口、采场等名称)闭坑地质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7.3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完成,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负责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7.4 闭坑地质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A.1 绪论
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A.1.4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A.1.5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A.2 区域地质
以l∶50 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 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l∶200 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A.3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A.4 矿体(层)地质 A.4.1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A.4.2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A.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A.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A.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A.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A.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A.6.1 水文地质
A.6.1.1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A.6.1.2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A.6.1.3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涌水量。
A.6.1.4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A.6.2 工程地质
A.6.2.1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
A.6.2.2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A.6.3 环境地质
A.6.3.1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A.6.3.2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A.6.3.3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A.6.3.4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A.6.3.5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A.6.3.6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A.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A.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A.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A.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A.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A.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A.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K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A.8 资源/储量估算
A.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A.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A.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A.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A.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A.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A.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A.8.8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表说明。
A.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A.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A.9.1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A.9.2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A.9.3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的概况。
A.9.4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A.9.5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A.9.6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取。
A.9.7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A.9.8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A.9.9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A.10 结论
A.10.1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A.10.2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A.10.3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A.10.4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A.10.5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A.10.6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A.11 附图
A.11.1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A.11.2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阶段)A.11.3 区域地质图
A.11.4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A.11.5 矿区实际材料图
A.11.6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A.11.7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A.11.8 采样平面图
A.11.9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A.11.10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A.11.11 矿体(层)纵剖面图
A.11.12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A.11.13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A.11.14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A.11.15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A.11.16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A.11.17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A.11.18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A.11.19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A.11.20 区域水文地质图 A.11.21 矿区水文地质图 A.11.22 矿区工程地质图 A.11.23 矿区环境地质图
A.11.24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A.11.25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A.11.2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A.11.27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A.11.28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A.11.29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A.11.30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A.11.31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A.11.32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A.11.33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A.11.34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A.11.35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A.11.36 等温线图 A.12 附表
A.12.1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A.12.2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A.12.3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A.12.4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A.12.5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A.12.6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A.12.7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A.12.8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A.12.9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A.12.10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A.12.11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A.12.12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A.12.13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A.12.14 气象资料综合表
A.12.15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A.12.16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A.12.17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A.12.18 水质分析成果表
A.12.19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A.12.20 瓦斯测量结果表 A.12.21 地温测量结果表
A.12.22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A.13 附件
A.13.1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A.13.2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A.13.3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A.13.4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A.13.5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A.13.6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A.13.7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A.13.8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A.13.9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A.13.10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之后补入)。
A.13.11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
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
告中
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B.1 资源/储量估算数据、信息可靠性评述 B.1.1 组分样品的正确性 B.1.2 样品的分布 B.1.3 数据库的建立
基础数据库名称、数目及其结构内容。B.2 工业指标 B.3 区域化变量
B.3.1 区域化变量的选择
B.3.2 区域化变量组合样的统计分布特征
对每一区域化变量从均值、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方面进行研究,并附区域化变量统计直方图。B.3.3 区域化变量结论 B.4 变异函数及结构分析
B.4.1 试验变异函数和计算及理论曲线的拟合 B.4.1.1 不同方向的变异函数研究 B.4.1.2 变异函数的确定
B.4.1.3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的确定 B.4.2 结构分析
B.4.2.1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解释及结构特征
B.4.2.2 结构模型验证方法的选择及估值参数(块金效应、基台值、变程)的确定 B.4.2.3 验证结果
B.5 克里格方法资源/储量估算
B.5.1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选择与确定(面积、厚度、品位、密度)
B.5.2 工业指标评述(边际品位及其确定)B.5.3 矿体边界的圈定及边界数学模型 B.5.4 估值三维空间的确定
B.5.5 资源/储量估计资源模型(块状模型、栅格模型等)B.5.6 待估块段和估计邻域的选择 B.6 资源/储量估计及误差(精度)B.6.1 资源/储量估计(结果)B.6.2 方差与误差分析 B.6.3 有关问题的说明
主要从矿体边界、工业指标、各级品位的矿体分布、特异值等方面进行说明。B.7 相关附图
B.7.1 区域化变量统计分布类型图(直方图、正态分布图、对数正态分布图)
B.7.2 沿钻孔孔迹、矿体走向和矿体倾向经验变异函数曲线图
B.7.3 矿体变异函数套合结构模式图 B.7.4 中段克里格估计图 B.7.5 吨位/品位曲线图 B.7.6 方差与误差分布图 B.8 相关附表
B.8.1 计算变异函数的原始数据表
B.8.2 代表性中段或块段克里格估计中间结果表 B.8.3 克里格估值计算结果表
第五篇:矿产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要求及常出现的问题
矿产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要求及常出现的问题
2009-3-17
一、项目名称
二、目的任务
重点说明本次工作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实现目的的可行性论述(主要为经济技术的可行性、组织管理的可行性、质量保证的可行性)
三、立项依据
(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依据
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对该矿种的需求程度、各级规划情况
(二)区域地质背景
重点阐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立项区所处的区域成矿区带位置及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三)普查区成矿地质条件
重点放在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上。若为沉积矿床,应将重点放在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类型、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成矿作用;如矿床主要受构造控制,应重点分析控矿构造类型及性质特点,如韧、脆性变形的特征、规模、产状、构造剥离面或拆离面、不整合等;若为岩浆型矿床,要从岩浆岩岩性岩相分带、侵入特征、侵入模式等方面进行叙述;对成矿条件较复杂的矿床,要分别叙述其主要成矿特征。
同时,阐述普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简述本区附近典型矿床特征。
(四)矿(化)体特征
描述矿化蚀变带特征,矿(化)体的大致规模、形态、产状、控制程度、采样位置数量、矿化蚀变、矿石品位、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等,分析矿体赋存条件。分析找矿远景。
这一部分是立项的关键,一定要认真编写,要将以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充分反映出来。如果尚未发现直接找矿线索,本部分可改为找矿前景分析,将已取得的间接找矿标志全面分析,进行成矿预测。
四、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以往区域工作情况:主要是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和简要叙述。
2、以往矿产地质工作:已进行矿产勘查地区的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次矿产资源调
查评价有关的矿区,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述。
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详述。
3、对已经涉及本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如对成因认识的发迹并涉及对矿床远景评价 应扼要地予以叙述)。
4、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突破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
五、工作区范围
工作区范围: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等。
矿权登记情况:包括探矿权登记范围、面积等,视情况附区块图,必要时需表述区内采矿权登记的范围及有关情况。
六、拟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一)技术路线
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部署原则、工作程序等,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工作流程图等
(二)技术方法
说明拟采用的地质测量、物化探、探矿工程、实验测试等工作方法和手段,执行的工作标准、技术及质量要求等。
1、测量工作
普查阶段的测量工作是地质填图、物探、化探等工作的基础,底图比例尺应满足上述工作的要求。要充分利用GPS定位及航测资料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地质填图
通过地质填图,大致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岩石与各类物化探异常、矿化带及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及其变化。
视普查区大小和矿床的复杂程度,来确定矿区填图(大部分矿区搞草测,个别是情况较复杂的搞简测)及比例尺,说明填图范围、面积、剖面测制地点的确定、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要说明和矿化带、含矿层、与矿体有关的岩石、围岩蚀变、含矿构造带及其它地质现象的观察内容,图示方法。
3、槽井探工作
槽井探工作主要用于系统揭露圈定地表矿体、构造、重要地质界线及各类异常。
重点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
4、钻探工作
普查阶段布置的钻探工作,主要用于控制矿体,了解矿带的深部延伸。要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
5、坑探工程
普查阶段一般不使用坑探工程,确因条件限制不宜布置钻探工程的,可布设坑探工程。中应说明坑探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及施工目的。
6、物探工作
物探工作应根据已有物探资料、普查矿种及围岩的物性特征布署,比例尺按普查面积及矿床大小选择。
7、化探工作
化探工作采用的比例尺及取样分析方法,要根据普查区特点进行选择。
物化探工作部署要有的放矢,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物化探工作采用的比例尺尽可能与地质填图比例尺一致,并确定有效的成图方法,做好物化探资料的综合解释。
8、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拟采集的岩矿样、化学样、光谱样、选矿试验样等各类样品的采集目的、采样原则、数量、分析测试项目等。
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工作中应进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0、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说明普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对于组分复杂,矿物颗粒较细,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11、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普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
12、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说明对经过普查工作,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可能采用的方法。
(三)实施方案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技术路线、工作部署原则,对不同层次、各类地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对各种方法手段做出具体工作布置,并视具体情况分作出各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
设计中工作部署和技术要求是两章,具体的工作部署或工程布置既可写在工作部署章,也可写在技术要求章,是具体情况或各单位习惯而定,但一定要将主要的工程布置写清楚,具有可操作性,钻探工程要列表说明。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各类实物工作量。
八、经费预算
按国土资源厅的有关预算标准编写,要说明计划总费用、财政资金、自筹资金等,要有预算说明。
九、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说明拟提交的成果报告名称,附图、附表种类,预获的资源量及依据,提交成果时间等。
简要说明项目的经济社会意义。重点说明项目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十、质量保证与组织管理措施
组织管理重点从项目实施单位的资格、资质情况,以往业绩,技术队伍基本状况,设备仪器及运行情况,项目人员构成、作业组设立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论述。
质量保证重点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职责、质量措施、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内容等方面论述(已通过质量认证的单位,要体现质量认证的要求)。
立项附(插)图
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矿产图(1:5万,应包括地质、矿产、物化探、重砂、成矿预测靶区等)、矿区地质图(1:1万—1:2.5万)、工作部署图、反映找矿线索及预期成果的图件(勘探线剖面图、探槽素描图、钻孔柱状图、资源量预估图等)
立项附件
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资质情况、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勘查许可证、质量认证文件等
立项或设计常出现的问题
1、项目的可行性表达不清楚,尤其是技术经济可行性,技术上未说明是否具有勘查价值、勘查条件、勘查方法手段是否可行,经济上未说明投入产出比较。
2、立项依据简单
1)直接依据模糊,不清楚矿体(矿化带)规模、位置,品位数据没有来源、不清楚采样方法、采样位置,有编造的嫌疑,民采点无编录资料。
2)间接依据不翔实,物化探异常位置特征交代不清,更缺乏异常解释,普查区附近已知矿床未详细描述、未对比已知矿床与普查区控矿地质条件,无其他找矿标志描述。
3)未分析区内找矿前景。
3、以往地质工作简单
没有明确以往在本次工作区内的工作,尤其是对本次工作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工作,不清楚前人工作存在问题。许多项目未交代项目登记以来做了那些工作,让人感觉是空白区。拟立项的项目前期一定要做点工作!
4、工作部署、工程布置不具体、重点不突出
大比例尺填图、物探、化探工作部署没有具体位置,未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山地工程缺少布置依据、方法、位置、达到的目的等。工程布置随意性较大,地表工程与深部工程不配套,缺少主干剖面、缺钻探工程一览表。工程布置过于集中在某一点上,缺乏全盘考虑。工作部署抓不住主要的成矿有利区段,仅盯住个别直接的矿化线索。
5、技术方法不全面
一是对某一技术方法的技术要求(操作要求、技术环节、质量要求)内容写的不全或不符合实际,出现问题较多的是测量工作、物探工作、化探工作,钻探六大指标有人也常常忘掉。二是技术方法不全,常遗漏的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矿床可行性评价、编录和室内整理工作。
6、实验测试项目和内容不全
实验测试三部分:采样、样品加工、分析测试。有的设计不交代采样或样品加工方法;有的分析样品种类不全,常缺少组合样、小体重样、微量元素分析样、光薄片等;有的搞不清各种样品之间的关系,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组合,怎样配套采集等;有的样品分项目不全或不写。
7、经费预算不符合格式要求
缺少预算说明,预算标准未采用规定的标准,预算工作量与实物工作量不符(缺项)
8、预期成果不全
缺少预估资源量和预估依据或提交的实物成果。资料性成果常常列的不全,简单写提交报告、附件、附图
9、质量保证和组织管理措施不具体
10、附图、附件不全
常缺少大比例尺工作部署图、典型设计剖面图、资源量预估图等,有的立项材料只有1:5万地质图和区块图二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