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和设计培训思考题

时间:2019-05-14 14:3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和设计培训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和设计培训思考题》。

第一篇: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和设计培训思考题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和设计培训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矿产资源: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是固态、液态、或汽态的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经济意义的天然富集物。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矿石: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或利用其特性的自然矿物聚集体。

矿脉:沿着围岩的裂隙充填或交代而成的脉状矿体。

矿床成因类型:跟据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而划分的矿床类型。如沉积变质铁矿等。

矿床工业类型:根据矿床的成因类型、工业意义、经济价值及其代表性、矿石的矿物或元素建造,矿床的形态、产状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和围岩的性质等因素划分的类型。如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斑岩型铜矿等。

二. 填空题:

1.野外岩性描述的内容是: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

2.地质勘查报告编写中矿体地质一章需说明的内容是:(矿体、矿化体、矿带)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类型、矿体围岩、围岩蚀变、矿床成因分析。

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的提纲主要是1绪论2区域地质3矿(床)地质.4(矿体(层)地质)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7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8(资源/储量估算)9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10结论

4.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的提纲是:1前言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3(工作部署)4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5工作量、经费预算、劳动组织及预期成果6劳动保障与安全措施

5地质年代简表中显生代以来地层单位系名称及代号是:寒武系Є奥陶系O志留系S 泥盆系D石炭系C二迭系P三迭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R(第 四 系Q)

6.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红山铜金矿主要控矿构造是(断裂构造)

7.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红山铜金矿床的工业类型是(含金铜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8.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红山铜金矿最古老的地层是(长城—蓟县系墩子沟群(Ch-JxD))

9.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红山铜金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体是(石英闪长岩体)

10.布置探槽和样槽的原则是(垂直)矿体长度方向。

三. 简答题:

1.进行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主要是哪四项?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

2.参于资源量计算的图件主要有哪些?采样平面图、矿体水平(垂直)投影图、勘探线剖面图

3.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依据有哪五大因素?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的复杂成度、构造影响成度、矿体厚度稳定成度、有用组分均匀成度。

4.储量计算的参数有哪些?平均品位、矿体厚度、矿体面积、矿石体重、矿体体积、矿石量、矿石金属量。

四、论述题(二选一):

1.论述红山铜金矿的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

2.联系实际说明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盟分公司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状大?

第二篇: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复习思考题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复习思考题

1、矿产勘查的目的与原则是什么?

2、不同勘查阶段为什么任务要求不同?

3、勘查模型类比意义何在?

4、矿业权人为什么必须依法获得矿业权后才能进行合法的探矿和采矿活动?

5、地质测量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6、重砂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7、重砂测量样品是如何采集的?

8、不同的勘查阶段对勘查工程有何影响?

9、成矿或矿产预测意义何在?

10、矿产预测中主要依靠哪些依据和信息?

11、研究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的意义何在?

12、矿体地质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矿体的内、外标志值是通过哪些手段来研究?

14、如何利用均方差和变化系数来研究矿体标志值?

15、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16、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方法——类比法、加密法、稀空法各实用条件如何?

17、矿体的倾伏角对勘查工程设计有什么影响?

18、勘探线、勘探网选择时,受哪些因素影响?

19、槽、井、坑、钻工程探矿各有什么适用条件?选择时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20、钻探工程设计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21、地质编录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22、刻槽取样断面规格确定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23、化学分析包括哪些?其目的、意义如何?

24、影响矿石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矿石质量与地质勘查工作有什么联系?

25、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过去的分类有何异同?

26、边界品位、工业品位、临界品位、经济品位、边际品位意义如何?

27、如何确定共(伴)生组分的指标?

28、为什么要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常用的有哪些?

29、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如何?

30、矿产资源/储量误差与精度估计的意义何在?

31、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32、不确定性(盈亏平衡点和敏感性)分析在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中能解决哪些问题?

2013年4月11日

第三篇:固体矿产勘查期末试题

1、矿产勘查学研究的内容是: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经济评价3个方面。

2、。

3、个阶段。

4、权和权。

5、工程法。

6、找矿标志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7、化探是以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捕捉找矿信息。

8、探矿工程主要分为 和 两大类。9、10、成矿地质条件有:岩浆岩、岩体、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11、12、矿产预测的基本理论系统有:理论理论理

论。13、14、矿体地质研究的对象是 矿体,其基本任务是研究 矿体的各种标志 的变化性。

15、矿体地质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矿体的性;矿体变化性是指度、控制变化因素 三个方面。

16、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有造影响、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受岩脉影响。

17、按矿体地质特征,将矿体勘查类型划分为 简单、中等、复杂 三个类型。

18、勘查网度100m x 50m,是指探矿工程100m、和50m。

解答题

1、矿产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矿产品市场的需求,运用

成矿理论的指导,采用有关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的矿产资源所进行的专门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2、何为找矿标志。

第四篇: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最终版)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山闭坑编写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3.2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以下简称闭坑地质报告)是综合反映矿区(矿井、采区)内的矿山地质、设计、开采及综合利用、探采对比、地质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储量结算的文字和图表资料,是通过开采对矿区(矿井、采区)的地质和矿产资源/储量的调查研究的总结成果。闭坑地质报告可作为矿区(矿井、采区)闭坑的地质依据。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5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批准后的报告提纲在使用中如须作重大变动,应将变动后的提纲送勘查投资人审核同意。

5.3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写提纲组织编写工作,应制定出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需在报告中论述。

5.4 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5.5 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5.6 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立卷归档。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5.7 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6.1 矿井、采区范围内探明的可采储量即将回采完毕,或者虽然尚未采完,但由于开采技术条件的原因,剩余矿石在技术上或经济上已不能回采,需要闭坑时,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矿山停办时也应编写闭坑地质报告。

6.2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所需的资料,应在矿山基建和开采过程中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矿山地质工作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在指导生产过程中,积累客观、真实的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为报告编写做好准备。

6.3 闭坑地质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对比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7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要求

7.1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具体情况,以本标准附录C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制定切合实际的编写提纲,送采矿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7.2 闭坑地质报告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批准的编写提纲组织编写。闭坑地质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闭坑的具体中段、坑口、采场等名称)闭坑地质报告。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7.3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完成,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负责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7.4 闭坑地质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A.1 绪论

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A.1.4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A.1.5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A.2 区域地质

以l∶50 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 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l∶200 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A.3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A.4 矿体(层)地质 A.4.1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A.4.2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A.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A.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A.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A.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A.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A.6.1 水文地质

A.6.1.1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A.6.1.2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A.6.1.3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涌水量。

A.6.1.4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A.6.2 工程地质

A.6.2.1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

A.6.2.2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A.6.3 环境地质

A.6.3.1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A.6.3.2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A.6.3.3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A.6.3.4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A.6.3.5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A.6.3.6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A.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A.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A.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A.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A.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A.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A.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K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A.8 资源/储量估算

A.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A.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A.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A.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A.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A.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A.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A.8.8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表说明。

A.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A.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A.9.1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A.9.2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A.9.3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的概况。

A.9.4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A.9.5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A.9.6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取。

A.9.7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A.9.8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A.9.9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A.10 结论

A.10.1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A.10.2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A.10.3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A.10.4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A.10.5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A.10.6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A.11 附图

A.11.1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A.11.2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阶段)A.11.3 区域地质图

A.11.4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A.11.5 矿区实际材料图

A.11.6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A.11.7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A.11.8 采样平面图

A.11.9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A.11.10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A.11.11 矿体(层)纵剖面图

A.11.12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A.11.13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A.11.14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A.11.15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A.11.16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A.11.17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A.11.18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A.11.19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A.11.20 区域水文地质图 A.11.21 矿区水文地质图 A.11.22 矿区工程地质图 A.11.23 矿区环境地质图

A.11.24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A.11.25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A.11.2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A.11.27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A.11.28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A.11.29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A.11.30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A.11.31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A.11.32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A.11.33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A.11.34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A.11.35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A.11.36 等温线图 A.12 附表

A.12.1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A.12.2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A.12.3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A.12.4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A.12.5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A.12.6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A.12.7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A.12.8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A.12.9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A.12.10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A.12.11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A.12.12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A.12.13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A.12.14 气象资料综合表

A.12.15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A.12.16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A.12.17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A.12.18 水质分析成果表

A.12.19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A.12.20 瓦斯测量结果表 A.12.21 地温测量结果表

A.12.22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A.13 附件

A.13.1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A.13.2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A.13.3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A.13.4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A.13.5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A.13.6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A.13.7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A.13.8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A.13.9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A.13.10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之后补入)。

A.13.11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

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

告中

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B.1 资源/储量估算数据、信息可靠性评述 B.1.1 组分样品的正确性 B.1.2 样品的分布 B.1.3 数据库的建立

基础数据库名称、数目及其结构内容。B.2 工业指标 B.3 区域化变量

B.3.1 区域化变量的选择

B.3.2 区域化变量组合样的统计分布特征

对每一区域化变量从均值、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方面进行研究,并附区域化变量统计直方图。B.3.3 区域化变量结论 B.4 变异函数及结构分析

B.4.1 试验变异函数和计算及理论曲线的拟合 B.4.1.1 不同方向的变异函数研究 B.4.1.2 变异函数的确定

B.4.1.3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的确定 B.4.2 结构分析

B.4.2.1 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的解释及结构特征

B.4.2.2 结构模型验证方法的选择及估值参数(块金效应、基台值、变程)的确定 B.4.2.3 验证结果

B.5 克里格方法资源/储量估算

B.5.1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选择与确定(面积、厚度、品位、密度)

B.5.2 工业指标评述(边际品位及其确定)B.5.3 矿体边界的圈定及边界数学模型 B.5.4 估值三维空间的确定

B.5.5 资源/储量估计资源模型(块状模型、栅格模型等)B.5.6 待估块段和估计邻域的选择 B.6 资源/储量估计及误差(精度)B.6.1 资源/储量估计(结果)B.6.2 方差与误差分析 B.6.3 有关问题的说明

主要从矿体边界、工业指标、各级品位的矿体分布、特异值等方面进行说明。B.7 相关附图

B.7.1 区域化变量统计分布类型图(直方图、正态分布图、对数正态分布图)

B.7.2 沿钻孔孔迹、矿体走向和矿体倾向经验变异函数曲线图

B.7.3 矿体变异函数套合结构模式图 B.7.4 中段克里格估计图 B.7.5 吨位/品位曲线图 B.7.6 方差与误差分布图 B.8 相关附表

B.8.1 计算变异函数的原始数据表

B.8.2 代表性中段或块段克里格估计中间结果表 B.8.3 克里格估值计算结果表

第五篇: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设计报告编写格式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目的任务:

说明勘查工作的目的,项目的基本情况,即勘查矿种、拟勘查程度、工作周期等。项目工作任务应根据勘查项目的地质特征结合本矿种的相关规范编写。新开项目和调整变更勘查矿区范围及矿种应全面反映整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并说明首个勘查的任务。延续项目主要反映下一步工作的任务。

二、探矿权申请(或批准)情况

探矿权批准的范围及勘查区各拐点的地理坐标、面积。本勘查区与周边已有矿业权设置的关系,(在勘查项目设计布置图上圈定出勘查区范围)。

投资性质、项目取得方式,有偿勘查的矿种应说明是否进行评估及办理探矿权有偿授予手续。

续作项目应说明项目取得的时间、范围、面积、探矿权许可证编号等,并附探矿权许可复印件(附件)。

三、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勘查区所在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交通情况,明确交通便利程度。插图:交通位置图

勘查区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象、地震、植被覆盖情况;地表水系水体分布;最高洪水位。详查项目应详细说明丰水和枯水水位及流量情况。

勘查区水、电、路等外部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工作难易程度。详查项目对此应作较详细说明,并对开发利用后应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做出评述。

第二节 设计编写执行的规范和法规依据

一、相关规程规范及政策法规:

详细列出引用标准名称,基本规程规范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BG/TB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相关矿种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固体矿产普查勘探设计编写、审批规定(地矿部地矿字[1979]855号文)、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0141-94)。及相应的测量、地质调查、钻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专业规程规范及有关政策,均应详细列出引用标准名称。

二、地质矿产依据

1.详查工作,以普查阶段成果为依据(说明报告及批准文件名称)。

2.普查工作,介绍已收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矿区资料、邻近矿区或矿山资料名称。3.申请有偿取得的探矿权项目应将资源预查(预测)报告、探矿权评估报告列为依据之一。

4.探矿权人提供的经设计编写单位核实的其它地质矿产资料。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一、以往区域工作情况:

说明区域内已开展的区域地质工作,即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磁、航测等)、成矿区划研究、遥感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二、以往矿产地质工作:已进行矿产勘查地区的工作性质、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次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有关的矿区,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

三、设计前的预查或踏勘工作,重点说明设计前已进行的地质踏勘工作情况,进行了资源预测(预查)的应予以介绍。

四、对已经涉及本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科研工作,要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

五、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铁别是影响区域内找矿的关键性质问题和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

续作项目应单独用一节说明前期工作情况,包括设计执行情况,采用工作手段、工作量及综合工作成果等方面内容。

详查阶段设计应对普查阶段工作予以详细总结,应将本节单独列出一章(普查工作情况),按照工作概述、完成工作量、取得的地质矿产成果、资源储量、进一步找矿前景,存在的问题等“节”予以编写。

第二章 地质特征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普查设计主要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以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资料为依据,简要说明工作区所处的构造位置,扼要说明对成矿有影响的主要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特征及分布。

简要说明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尤其是与勘查矿种关系密切的区域内及相邻已知矿产分布及开采情况。

(普查续作项目可不写此节)

第二节

矿区地质

简要说明矿区或勘查区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说明含矿层位的矿化特征等。

第三节 矿体地质特征

一、矿体地质特征:

包括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

二、矿石特征

矿石特征包括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矿石成份(含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矿石品味变化特征;矿体的顶底板围岩蚀变等特征。

三、矿石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评价

普查项目根据收集同类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作适当地说明。

详查项目应详细反应普查工作对矿石的选冶技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经济可行性评价等情况予以详细阐述;对一些选冶难度较大和环保要求高的矿种(如:赤铁矿、磷矿、钒等)应单独设立章节予以评价,详细介绍已进行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特征

普查阶段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简述已做的水文地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二、工程地质及地质环境特征

工程地质及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

三、矿区环境地质

主要是影响勘查和将来开采的地质环境问题。

第三章 工作部署与勘查工作布置

第一节 工作部署

详细说明勘查工作的部署原则和工作部署方案,包括面上和点上的工作如何开展,或者是地表和深部工作如何安排。

第二节 勘探类型、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确定

一、勘探类型与勘探间距的确定 勘探间距按勘探规范所推荐的工程基本控制间距来确定。

新开的普查项目,根据同类型矿床大致确定;续作普查项目和详查项目应根据前期工作成果,以勘查规范提出的矿体规模、形态(构造)、厚度及品味变化特征为依据以定量的方式确定、小型及小型以下矿区适用于规范规定的普查终勘探项目,其勘探间距应适当加密,以提高对矿床的控制程度。

二、工作手段的确定

简述手段的选择依据和思路,以及各种手段的目的。工作手段包括:地质测量、各种探矿、物化探等。

三、研究程度的确定

根据不同矿种,不同勘查阶段,不同任务目标确定研究深度。其内容包括:矿产勘查的综合研究、采集必要的岩矿石样、物相分析、选矿试验及概略评价(普查)或预可研评价(详查)。

第三节 勘查工作布置

一、地质调查

勘查区内计划安排的地质调查(地质填图)、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说明比例尺、填图面积、调查方法,简要说明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二、勘查工作布置

确定和说明各种勘查手段的总体安排、即槽探、钻探、坑探(平硐,斜井)及其它山地工程和物化探工程勘查手段的布置方案情况。

三、物化探工作布置

分别说明物探、化探的安排范围、比例尺、工作量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综合研究工作安排

说明总的安排情况,主要是对采样试验、经济技术评价、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作出总体布置。

第四节 勘查工作量

勘查工作量汇总表

附图:勘查工作布置图(以地形地质图为地图)

第五节 勘查工程安排

根据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的人财物等因素及勘查工作任务和计划工作量,分别说明整个勘查阶段和第一勘查工作安排,合理地确定勘查工作的周期。包括:

1.野外地质调查。

2.山地工程及坑探工程:主要说明槽探、坑探、钻探工程等主要工程施工时间。3.试验测试。4.综合研究。5.报告编写。

6.成果送审及资料汇交。插表:勘查进度表

第四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 测量工作

围绕保证勘查工作的精度,开展必要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工程点、地质点)定位测量及剖面测量,说明各项测量工作使用仪器方法及工作精度要求。

第二节 地质填图

说明各种地质填图比例尺、范围、面积、填图的精度要求、填图方法的选择对矿体、含矿层、矿化带、标志层及与成矿有关的岩石、构造、围岩蚀变和其它地质现象所采用的专门方法。说明路线调查和地质点控制的具体要求,明确底图比例尺、精度和点位定点方法及误差要求。

说明剖面测制地点的选择、比例尺、方法,地层层序的建立与对比的一般要求。

第三节 槽探、浅井工作

按照《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0141-94)要求,对槽探、浅井的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施工要求、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爆破、安全、环保等作出详细的设计。

插施工顺序表

第四节 坑探工程

设计中应说明坑探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及施工目的。坑探工程的布置,应参照坑探设计编写要求合理布置。对坑探施工方法、工程布置方位、坡度、工作量等提出具体要求。说明岩石的可钻性及可爆性。明确坑探工程应作单项施工设计。

插施工顺序表

第五节 钻探工程

要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期,工作量,施工顺序及钻探的六大指标的具体要求及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效率的技术方法。

对于工作量大及单孔深度大的钻探工程应单独编制钻探工程单项设计。说明施工技术管理、劳动组织及钻孔资料整理的一般要求。

插表:施工顺序表

第六节 物化探工程

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测网(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确定各种方法的精度要求、工作条件、工作步骤、操作方法、物性测定和采样方法与数量、样品的分析与鉴定项目以及物、化探工作对测量工作及其它工作的要求与配合等。

第七节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拟采集的岩矿样、化学样、光谱样、选矿试验样等各类样品的采集目的、采样原则、数量、加工方法及分析测试项目等。选矿样品的采集在工作到一定阶段时,应作专门的选矿样样品采集设计。

第八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明确勘查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工作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

一、水文地质调查

区域水文气象资料以收集为主。

矿区水文地质: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明确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的划分依据和调查方法;明确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地表水体分布范围以及平水期、洪水期、枯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历年最高洪水位及其淹没范围等)。

详查矿区应按照规范要求初步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建立长期观测点,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水文年的要求。此外还要对可供利用的水源地、水质水量、利用条件等提出初步意见。

二、工程地质

大致了解(初步查明)或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力学强度,初步查明或了解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岩体风化、蚀变强度以及软岩和软弱夹层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调查老窿和生产井的分布情况,大致指出采空区分布情况对砂矿区要初步查明砂矿顶板和底板基岩的可挖性;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提出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三、环境地质

收集矿区开采地质环境评价的有关资料。包括矿区(井田)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和各种不良自然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及其有害物质含量的资料。大致确定矿床环境地质类型。详查对危岩体要求明确分类。

第九节 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说明普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对于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实验室选冶性能试验。详细阶段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作扩大的流程试验。

选矿样的采集在采样前必须作样品采集设计。

第十节 矿床可行性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2002)要求,按照不同勘查阶段分别进行相应概略研究和预可行性评价工作。设计书应对评价工作的方法和重点作出详细安排。

二、评价内容

矿床地质因素、社会经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及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因素等。1.矿床地质因素

包括矿床规模、矿体空间特征、矿石质量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等。2.社会经济地理因素

也称为外部建设条件。包含内容很多,主要有社会需求因素、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生态与环境因素、气候与地形地貌、能源及供电供水等。

3.经济因素

在评级中经济影响是很多的,主要有产品价格、产品成本、投资、利率及贴现率等经济指标和参数等。

4.矿床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生产方式、方法的采用,生产能力的确定及技术经济指标的选择等。计算开发利用的矿山总利润和投资利润率。

三、结论

第十一节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一、探矿工程的野外地质编录

说明探矿工程地质编录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

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

说明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主要综合性图件编制的具体方法。

三、报告的编写

提出报告的编制安排、初步提纲和基本要求;说明资源储量估算的具体方法和有关参数。

第十二节 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

说明结合勘查工作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解决勘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工作路线方法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劳动定员与概算 第一节 劳动定员

一、管理体系

说明项目实施的管理体系,及各专业组构成(地质组及综合组、山地工程组、钻探组、物化探组„„后勤组)的有机结合整体。

二、劳动定员

按照专业组和项目部合理确定劳动定员(附劳动定员安排表)

三、仪器设备 附项目所需仪器设备总表(各种规格、型号、数量)

第二节 概算

建议按《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中地调函[2006]**号文)或有关法定依据的费用预算标准预算。主要内容有:

一、经费预算编制说明

(一)计算标准及预算编制说明

1.普查区基本条件 2.预算编制的依据

3.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二)计算结果列表

插项目设计预算费用表

第六章 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第一节 质量保障措施

一、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二、质量检查和验收

勘查单位在工作中执行“三检”制度,业主必须组织不定期的检查,野外工作结束后业主组织专家检查验收。

三、质量奖惩方案

四、加强综合研究

第二节 安全与环保措施

一、安全管理措施

1.遵循和执行安全规定和标准 2.重型工程编制专项设计 3.坑探工程进行安全预评价 4.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主要介绍钻探、槽探、坑探、施工便道、碴场对地表植被和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第七章 预期提交的地质成果 第一节 前期已提交的地质成果

普查、详查阶段的勘查项目应对已提交的预查报告和普查阶段的成果报告予以介绍;有偿取得的普查、详查阶段探矿权项目应对矿业权评估资料予以介绍;按照申请在先无偿取得的金属矿产普查项目应对以往预查成果予以介绍。

一、预查(普查)提交的成果

二、预查(预测、普查)矿产资源预测(普查)情况 1.计算的主要工业矿体

2.工业指标(普查阶段的预查报告,还应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所推测的深度及调整系数)3.预测(或普查成果)结果

第二节 本次勘查拟提交成果

一、勘查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图表。

普查、详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及相应矿种勘查规范规定执行。

符合小型、零星分散资源地质勘查条件的项目,按照国土资源厅有关要求执行。

二、提交成果时间

提交成果必须在批准(或申请)的勘查期内。附图

一、普查设计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必须图。)

2.以往地质研究程度图(可附插图或与其它图件合并)

3.勘查区登记范围图(如图面允许可与其它图件合并;必须图。)

4.区域地形地质图(1:200000-1:50000,彩色图,可以1:20万-1:5万区域地形地质矿产图替代,以能反映普查区所处区域地质背景来确定图面范围;必须图。)

5.物化探异常综合成果图(1:20000-1:5000,当设计需要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时)6.矿区(勘查区)地形地质图(1:10000-1:2000,重要的必须图件,必须是地形地质图,彩色图,编图面积应大于勘查区面积,并尽量多的反映相邻区域及相邻矿区、矿山地质情况,设计中拟参照的相邻矿区(矿山)资料、拟共用的勘查工程,宜编入图内。图幅幅面大小应不小于正规的1:10000地形图幅面)

7.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图及其分图(1:10000-1:2000,彩色图,重要的必须图,以地形地质图,原则上应单独成图,当图面允许时可以与矿区地形地质图合并)

8.资源量预测图(已进行了探矿权评估的项目,可用预测报告中的储量预测计算图)9.大比例尺剖面图(典型地质剖面图,勘探线设计剖面图,坑探设计剖面图等,必须图。)

二详查设计附图 1.交通位置图

2.区域地质矿产图(视情况)3.矿区地质研究程度及工作布置图 4.矿区地形地质(附工作布置)图 5.矿区物、化探成果图

6.矿区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工作布置图 7.设计勘探线剖面图

8.竖井、斜井、平巷设计剖面图 9.代表性钻孔设计柱状图

10.专门水文地质钻孔设计柱状图

11.勘探砂矿时还应附地貌图、第四纪地质图

12.矿区普查阶段的成果图(钻探、坑探剖面图,水文工程地质图、资源量估算图等),各种必要的资源量预测图件

上述详查附图,有些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或作为插图。

以上图件按照原地质矿产部颁发的《固体矿产勘查综合整理规范》进行编制。附件

1.新开(及变更勘查区范围。矿种)项目应附资料:

a 探矿权管理部门批准的勘查区范围文件(或勘查区范围申请表)b 区块范围图(原件)

c 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附于扉页后)d 勘查合同

e 预查或普查报告

f 承若书(承若书样式)

g 其它有关该项目的重要会议纪要及文件 2.续作项目应附资料 a 区块范围图(原件)b 勘查许可证复印件(附于扉页后)

c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附于扉页后)d 勘查工作报告

e 勘查项目资金投入情况的会计报表(复印件)f 其他有关该项目的重要会议纪要及文件 3.转勘查阶段项目应附资料 a 区块范围图(原件)

b 勘查许可证复印件(附于扉页后)

c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附于扉页后)d 上阶段地质勘查报告及管理机构关于报告的批文 e 勘查管理部门批准转勘查阶段的文件 f 勘查合同

g 其它有关该项目的重要会议纪要及文件

下载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和设计培训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和设计培训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