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2014年2月20—22日,由xx集团董事长余xx带队,xx集团和区企协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一行xx人,对xx省xx市四建、六建和xx集团3家建筑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观看影像资料、现场互动、实地查看等方式,考察团一行全面了解了xx市建筑企业发展情况和改革创新的经验。
一、xx3家建筑企业的主要特点
xx市是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xx省32家国家特级建筑企业(其中:国企x家,民企xx家,年产值x万亿元),xx就有x家,占了半壁江山。xx四建、六建、xx集团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的3支劲旅。它们都有5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大”——经济体量大。3家企业旗下均拥有数十个子公司、区域性公司,集建筑设计、科技研发、建筑施工于一体,年产值都在140亿元以上。四建集团2013年完成产值261亿元,缴纳地方税收x亿多元,占通州区地税总额的25%,实现净利润2亿元。
二是“强”——综合实力强。企业集体经济雄厚,家家都有几十亿元的资产,公司总部大楼气势恢宏,办公、酒店、居住等设施成龙配套。3家企业10年前就晋升为特级资质,都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次靠前。各家企业人才聚集,技术力量雄厚。四建集团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x多人,二级注册建造师x多人。
三是“多”——精品项目多。四建集团夺得鲁班奖十连冠,拥有“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大奖x项,六建、xx集团鲁班奖都在x项以上。
四是“高”——管理水平高。3家企业管理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办公的各个方面。
五是“好”——精神状态好。xx建筑人思想观念前卫,谦和文明。有高度的亲和力和向心力,言谈举止显示出自信和底气,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二、xx3家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xx地处长江三角洲,紧邻大上海。建筑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文化、政策渊源。上海的人才科技文化的直接辐射和带动、江浙人的精明与务实、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倾斜扶持等优势,是xx市建筑业成功辉煌的重要外部因素。从3家建筑企业讲,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把灵活的体制机制和科学的管理相结合。主要经验是:
(一)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四建和六建原是国有企业,xx集团原是镇属集体企业,3家企业先后进行了四次改制。2000年,第一次改制,退出政府序列,形成了政府控股、经营层持大股、职工持小股的股权结构。2003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公有股全部退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2005年,进行第三次改革,大胆吸纳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壮大体量。2011年又进行了第四次改革,股份向经营层和企业骨干集中,内部股权部分流转。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潜能,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次次改制,带来一次次跨越发展。四建集团在2000年改制时,年产值只有x亿元,7年后就到达x亿元。
(二)不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3家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均是集团公司、子公司(区域性分公司)、项目部三个层级。集团公司只负责对子公司、分公司实施宏观管理和高、精、尖重大项目的协调,不直接从事经营。子公司和区域性公司负责对项目部实施管理和经营。项目部管理人员全部由集团公司派出,由管理团队管理项目部,项目经理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对项目经理,按业绩、人品、诚信,实行ABC三个档次的评级管理,优胜劣汰。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超利部分待工程款全部结算到位后按比例分成。公司印章由集团管理,投标等资料使用资料专用章。3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后,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自己组织科研人员设计、编程,开发软件,形成了独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网络,并且运用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了管理精细化。
(三)科学确立企业发展战略。四建集团承建的所有项目,全部实行公司自主经营。x集团60%的项目由项目经理承包经营,x%的项目由公司自主经营,x%的项目合作经营。四建集团在巩固壮大建筑主业的同时,开始实施战略转移,重点放在战略投资上。六建集团在经营战略上,实行“队伍随着项目走,大中城市大作为”,不断向省会大城市、经济热点地区优化转移,公司市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同时,大力实施经营结构多元化战略。既抓好传统主业,又充分发挥建筑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先后涉足地铁、道路、桥梁、景观、园林。绿化等领域,并相继在二、三线城市启动了房地产开发,实现了主业与多业的联动发展。2013年成立如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出中国第一朵“建筑行业云”。其“建筑行业云服务平台”荣获2013年度中国建筑行业创新产品奖。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企业第一次改制时,通过股权激励的办法,留住了大批的业务技术骨干。以后,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每年从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几十名、上百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加大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依托大学和行业专家的优质资源联合办学,开设在职工程硕士班、企业总裁班、项目管理精英培训班。为企业老总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国际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和运作知识,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员工头脑,促进员工知识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为了留住人才,3家企业都采用了薪酬+股份的办法,从经济待遇上稳住了人心,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的作用,以企业网站、报刊为平台,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四建集团形成了“利益共享、共同富裕、股权流动”的企业文化内核。xx集团形成了“机制激励人、文化塑造人、事业凝聚人”的企业文化内核。六建集团的《铁军报》、xx集团的《xx建设》内刊,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分别被评委全国建筑行业和xx省优秀报纸。
三、学习借鉴xx经验的几点建议
学习考察xx建筑企业,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xx经验,对xx集团下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自我。xx集团是一个有着近30年光荣发展历史的企业。当年,现在的老总们“一把泥刀走天下”,摸爬滚打,历尽艰辛,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才有了xx集团今日的成就。如今,xx集团已经成为全省知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建筑企业。当然,对比xx的建筑企业,我们在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科技管理水平诸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满足,止步不前。当前,我们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公司上上下下正视自我,团结聚力,实干发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把xx集团做大做强,实现“xx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xx建筑企业发展壮大的法宝之一是不断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影响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内部生产关系,形成符合和促进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但是管理相对松散、粗放。建议从x个方面分步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一是股权制度改革。尝试实行股权流动,将股权集中到现有的经营管理层和业务技术骨干,充分发挥股权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经营体制改革。在市场成熟、条件具备的地方,考虑建立区域性分公司,成熟一个建一个,由公司派出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三是资金投放体制改革。改由公司总部直接对项目部借贷为对区域性公司借贷,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四是管理制度改革。成立大法务部,一块负责对项目部印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劳务合同的管理,一块负责对资金投放、使用的管理和借款清收,实行有效监控。五是机关工作人员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付给相应薪酬。
第三,搞好自营,壮大集体经济。要下决心推进公司自主经营,今年内起步,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公司自主经营的比重达到x—x%。通过扩大自主经营,优化公司经营结构,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经济待遇。要想方设法,集中财力,重新选址,建设真正体现xx形象的多功能的“xx大厦”,扩大xx集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今后的发展构建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大平台。
第四,完善战略,实施转型升级。利用现有人才优势,完善产业链条。一是着手筹建、认真办好公司自己的甲级建筑设计院。二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开拓钢结构业务,力争5年内建成产能x万吨以上的钢结构基地,最终向“研发—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的全产业化链条迈进。三是认真研究战略转移。从传统的建筑施工逐步向战略投资转变,全方位、多领域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xx的市场渗透力和占有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整体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选贤用能,推进人才强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引进企业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储备优秀人才。一方面,通过联合办学、继续教育、培训、以师带徒等多种办法,培养和用好现有各类人才。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真正用机制激励人,用文化塑造人,用事业凝聚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要着力引进和培养80后的各个方面各个专业的领军人才、资本营运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保证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要着力打造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技术管理团队,为建设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精品工程奠定人才基础,争取夺得更多的国家级优质工程大奖。
第六,丰富载体,建设特色文化。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企业的“xx梦”,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的作用,丰富载体,传递正能量,凝心聚力,形成强大合力。要继续开展“我是xx人,人人爱xx”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让xx人始终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个个呵护xx、用心维护xx的文化自觉。要继续弘扬“xx建设,筑福天下”的文化理念。所有xx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言谈举止都要体现xx形象,时时刻刻为xx增光添彩,使xx大旗永远高高飘扬,更加光彩夺目。
第二篇:南通市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南通市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
2014年2月20-22日,由新七集团董事长余宝琳带队,新七集团和区企协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一行32人,对江苏省南通市四建、六建和江中集团3家建筑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观看影像资料、现场互动、实地查看等方式,考察团一行全面了解了南通市建筑企业发展情况和改革创新的经验。
一、南通3家建筑企业的主要特点
南通市是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江苏省32家国家特级建筑企业(其中:国企2家,民企30家,年产值2万亿元),南通就有15家,占了半壁江山。南通四建、六建、江中集团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的3支劲旅。它们都有5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大”--经济体量大。3家企业旗下均拥有数十个子公司、区域性公司,集建筑设计、科技研发、建筑施工于一体,年产值都在140亿元以上。四建集团2013年完成产值261亿元,缴纳地方税收3亿多元,占通州区地税总额的25%,实现净利润2亿元。
二是“强”--综合实力强。企业集体经济雄厚,家家都有几十亿元的资产,公司总部大楼气势恢宏,办公、酒店、居住等设施成龙配套。3家企业10年前就晋升为特级资质,都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次靠前。各家企业人才聚集,技术力量雄厚。四建集团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300多人,二级注册建造师400多人。
三是“多”--精品项目多。四建集团夺得鲁班奖十连冠,拥有“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大奖33项,六建、江中集团鲁班奖都在10项以上。
四是“高”--管理水平高。3家企业管理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办公的各个方面。
五是“好”--精神状态好。南通建筑人思想观念前卫,谦和文明。有高度的亲和力和向心力,言谈举止显示出自信和底气,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二、南通3家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紧邻大上海。建筑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文化、政策渊源。上海的人才科技文化的直接辐射和带动、江浙人的精明与务实、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倾斜扶持等优势,是南通市建筑业成功辉煌的重要外部因素。从3家建筑企业讲,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把灵活的体制机制和科学的管理相结合。主要经验是:
(一)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四建和六建原是国有企业,江中集团原是镇属集体企业,3家企业先后进行了四次改制。2000年,第一次改制,退出政府序列,形成了政府控股、经营层持大股、职工持小股的股权结构。2003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公有股全部退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2005年,进行第三次改革,大胆吸纳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壮大体量。2011年又进行了第四次改革,股份向经营层和企业骨干集中,内部股权部分流转。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潜能,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次次改制,带来一次次跨越发展。四建集团在2000年改制时,年产值只有7亿元,7年后就到达200亿元。
(二)不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3家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均是集团公司、子公司(区域性分公司)、项目部三个层级。集团公司只负责对子公司、分公司实施宏观管理和高、精、尖重大项目的协调,不直接从事经营。子公司和区域性公司负责对项目部实施管理和经营。项目部管理人员全部由集团公司派出,由管理团队管理项目部,项目经理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对项目经理,按业绩、人品、诚信,实行ABC三个档次的评级管理,优胜劣汰。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超利部分待工程款全部结算到位后按比例分成。公司印章由集团管理,投标等资料使用资料专用章。3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后,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自己组织科研人员设计、编程,开发软件,形成了独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网络,并且运用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了管理精细化。
(三)科学确立企业发展战略。四建集团承建的所有项目,全部实行公司自主经营。六建集团60%的项目由项目经理承包经营,30%的项目由公司自主经营,10%的项目合作经营。四建集团在巩固壮大建筑主业的同时,开始实施战略转移,重点放在战略投资上。六建集团在经营战略上,实行“队伍随着项目走,大中城市大作为”,不断向省会大城市、经济热点地区优化转移,公司市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同时,大力实施经营结构多元化战略。既抓好传统主业,又充分发挥建筑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先后涉足地铁、道路、桥梁、景观、园林。绿化等领域,并相继在二、三线城市启动了房地产开发,实现了主业与多业的联动发展。2013年成立如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出中国第一朵“建筑行业云”。其“建筑行业云服务平台”荣获2013中国建筑行业创新产品奖。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企业第一次改制时,通过股权激励的办法,留住了大批的业务技术骨干。以后,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每年从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几十名、上百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加大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依托大学和行业专家的优质资源联合办学,开设在职工程硕士班、企业总裁班、项目管理精英培训班。为企业老总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国际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和运作知识,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员工头脑,促进员工知识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为了留住人才,3家企业都采用了薪酬+股份的办法,从经济待遇上稳住了人心,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的作用,以企业网站、报刊为平台,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四建集团形成了“利益共享、共同富裕、股权流动”的企业文化内核。江中集团形成了“机制激励人、文化塑造人、事业凝聚人”的企业文化内核。六建集团的《铁军报》、江中集团的《江中建设》内刊,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分别被评委全国建筑行业和江苏省优秀报纸。
三、学习借鉴南通经验的几点建议
学习考察南通建筑企业,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南通经验,对新七集团下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自我。新七集团是一个有着近30年光荣发展历史的企业。当年,现在的老总们“一把泥刀走天下”,摸爬滚打,历尽艰辛,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才有了新七集团今日的成就。如今,新七集团已经成为全省知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建筑企业。当然,对比南通的建筑企业,我们在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科技管理水平诸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满足,止步不前。当前,我们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公司上上下下正视自我,团结聚力,实干发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把新七集团做大做强,实现“新七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南通建筑企业发展壮大的法宝之一是不断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影响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内部生产关系,形成符合和促进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但是管理相对松散、粗放。建议从5个方面分步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一是股权制度改革。尝试实行股权流动,将股权集中到现有的经营管理层和业务技术骨干,充分发挥股权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经营体制改革。在市场成熟、条件具备的地方,考虑建立区域性分公司,成熟一个建一个,由公司派出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三是资金投放体制改革。改由公司总部直接对项目部借贷为对区域性公司借贷,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四是管理制度改革。成立大法务部,一块负责对项目部印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劳务合同的管理,一块负责对资金投放、使用的管理和借款清收,实行有效监控。五是机关工作人员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付给相应薪酬。
第三,搞好自营,壮大集体经济。要下决心推进公司自主经营,今年内起步,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公司自主经营的比重达到20-30%。通过扩大自主经营,优化公司经营结构,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经济待遇。要想方设法,集中财力,重新选址,建设真正体现新七形象的多功能的“新七大厦”,扩大新七集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今后的发展构建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大平台。
第四,完善战略,实施转型升级。利用现有人才优势,完善产业链条。一是着手筹建、认真办好公司自己的甲级建筑设计院。二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开拓钢结构业务,力争5年内建成产能10万吨以上的钢结构基地,最终向“研发-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的全产业化链条迈进。三是认真研究战略转移。从传统的建筑施工逐步向战略投资转变,全方位、多领域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新七的市场渗透力和占有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整体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选贤用能,推进人才强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一方面,继续引进企业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储备优秀人才。一方面,通过联合办学、继续教育、培训、以师带徒等多种办法,培养和用好现有各类人才。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真正用机制激励人,用文化塑造人,用事业凝聚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要着力引进和培养80后的各个方面各个专业的领军人才、资本营运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保证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要着力打造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技术管理团队,为建设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精品工程奠定人才基础,争取夺得更多的国家级优质工程大奖。
第六,丰富载体,建设特色文化。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企业的“新七梦”,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的作用,丰富载体,传递正能量,凝心聚力,形成强大合力。要继续开展“我是新七人,人人爱新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新七人始终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个个呵护新
七、用心维护新七的文化自觉。要继续弘扬“新七建设,筑福天下”的文化理念。所有新七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言谈举止都要体现新七形象,时时刻刻为新七增光添彩,使新七大旗永远高高飘扬,更加光彩夺目。
(2014年2月28日)
第三篇:关于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
省政府咨询委员会赴山东考察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山东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学习山东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经验做法,3月上、中旬,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组织考察组赴山东考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供我省领导参考。
一、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去年以来,山东省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标,在总结前几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三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划。去年初制定了《关于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鲁办发[1999]5号),进一步明确了到2000年末山东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对象、任务目标和要求,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好5号文件,今年以来,省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片主持召开座谈会,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分管副省长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制定与5号文件相配套的办法。目前已下发了3个: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暂行办法、重点国有企业财务审计评价办法、重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意见。另外,国有企业管理者任职资格标准和认证办法、科技贡献奖励办法、年薪制办法、离任审计办法、向部分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办法等,有的省政府已研究同意,有的正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省经贸委组织专门班子,到地市抓落实,进行指导,并针对改革中的问题举办多场专题讲座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同时,各地市各部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把贯彻5号文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做了大量工作。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之后,省委立即召开了七届二次会议,专题研究山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鲁发[1999]24号)。这个意见共37条,对山东国有企业乞讨革的目标、任务、措施作了进一步的分解、细化和明确,以确保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三年率先”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山东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出现了过去没有过的新局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明显加快。
山东中小企业改革是从县域企业改革起步的。80年代中期,周村就开始了乡村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真正取得较大突破的是诸城等市县的改革。1994年8月在潍坊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县域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全省县域企业改革的序幕;1995年7月和1996年8月,省政府分别在诸城、济宁召开了两次全省县域企业改革会议;1998年10月,省政府又在济南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工作会议”,这也是前三次县域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的延续和扩展,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的中小企业改革,始终坚持将邓小平理论、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因企制宜,扎实推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规范和发展,成为山东省整个企业改革工作中成绩比较突出的部分,改革的成果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
二、山东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做法
2、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提高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抓好大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山东省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工作重点。“九五”以来,山东省从有利于资产优化配置、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转移、有利于企业集团形成合理经济规模出发,通过兼并、合并、划归、投资控股等方式,内联外扩,拉长优势,壮大企业集团。目前,全省共组建大企业集团136个。在此基础上,对大企业集团集中投入、加大技改力度,搞好资本运营、推行低成本扩张,注重技术创新,始终坚持名牌战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集团的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如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抓大放小”方针,在“抓大”方面重点抓五项工作:一是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十大”企业集团,其中9家进入全国500家大企业行列,海尔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达268亿;加快培植新的“十强”企业,作为大企业集团的第二梯队;抓紧扶植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高”企业,使其尽快占领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高”企业,使其尽快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二是对大企业集团集中投入。“九五”前4年投入250亿元技改资金集中用于大企业集团。从1995年开始每年重点扶持3-4个企业,集中目标,重点保护。三是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如海信集团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在贵州、抚顺、淄博等地对5家企业实施了以盘活资产为主的资本运作。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市249户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的占38%,共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4家,行业级1家。五是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出了市场前景广阔、享誉国内外的70多种名牌产品,海尔冰箱、青岛啤酒、双星运动鞋、海信电视机、澳柯玛冰柜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3、加快上市工作进度,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发展。山东省把企业上市融资作为企业乞讨革的重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上市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机制,积极培植上市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荐条件成熟企业上市。一是充分发挥已上市公司的潜能。截止今年3月,全省已有上市公司54家,58支股票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对已上市公司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回报率高、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积极争取增发新股;对具备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注入优良资产,提高效益,创造条件,实现配股融资;鼓励非上市的优势企业收购、控股上市公司,通过买“壳”上市、借“壳”上市进入市场融资。二是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选择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向上市公司挂靠,通过上市公司兼并、吸收合并等方式争取挂靠上市市、寻求自身发展。同时,积极控索其他上市方式和融资渠道。三是建立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和上市资源储备库。公布上市公条和工作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企业申报制。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资产质量优和高科技企业,建立上市资源储备库。对这些企业认真扶持,培植其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力争早日上市面上。此外,加强对原权证挂牌企业的监管和扶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多渠道、多形式逐步消化吸收权证挂牌企业和社会流通股,确保社会稳定。
6、转变政府职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以后,政府对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如何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确保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山东省各级政府在抓好机构改革的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见,努力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乱收费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淄博市监淄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宏观调控,放权经营,强化监督,搞好服务的思路。一是宏观调控,放权经营。“产改”以后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突出行业管理职能,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二是强化监督,依法行政。改制后,政府一方面对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另一方面着重抓工商、税务、审计、统计监督,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持公平竞争。三是强化服务,转变作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企关系是重要的,但代替不了转变工作作风,必须“两转”结合,搞好服务。重点是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做好再就业工作,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行政体系建设。
三、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20年的艰难推进,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湖北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数量多,资产存量大,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重。如何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需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既以中央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又要结合湖北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系到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课题。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尽快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进展。
2、搞大搞强重点企业集团。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尽快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集聚。按搞大搞强、搞精搞专、综合整治、退出淘汰四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分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企业集团的发展,不断提高大企业集团的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
3、放开搞活经济活国有小企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扩展范围,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以转机建制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三改一加强”并举,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一企一策,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4、建立有效有经营者选拔任用、分配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已成为制约我省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大改革步伐。重点推进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试行国有企业经营者目标管理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期股制度,控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多种有效形式,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任用办法,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5、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努力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凡具备条件的都应实行核准、备案制。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制止乱收费,杜绝“管、卡、压”。同时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把转变工作作风与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和筹融资服务体系。
第四篇:关于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
省政府咨询委员会赴山东考察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山东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学习山东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经验做法,3月上、中旬,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组织考察组赴山东考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供我省领导参考。
一、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截止1999年6月底,全省各类企业(包括乡镇村办企业)68411户,其中国有企业8107户,集体企业51763户。全省限额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272户,其中大中型企业1402户,小型企业1870户。国有工业企业在全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户数占28.7%,资产占63.9%,销售收入占48%,利税占52.3%,利润占22.7%。全部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3.4%。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户数占42.8%,资产占90%,销售收入占89.6%,利税占95%,利润占99%。平均资产负债率62.5%。全省重点抓的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在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户数占3.4%,资产占77%,销售收入占75%,利税占93%,利润占94.3%。平均资产负债率59.96%。这111户重点国有企业是山东省国有工业的骨干,是关键的少数。
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去年以来,山东省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标,在总结前几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三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划。去年初制定了《关于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鲁办发[1999]5号),进一步明确了到2000年末山东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对象、任务目标和要求,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好5号文件,今年以来,省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片主持召开座谈会,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分管副省长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制定与5号文件相配套的办法。目前已下发了3个: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暂行办法、重点国有企业财务审计评价办法、重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意见。另外,国有企业管理者任职资格标准和认证办法、科技贡献奖励办法、年薪制办法、离任审计办法、向部分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办法等,有的省政府已研究同意,有的正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省经贸委组织专门班子,到地市抓落实,进行指导,并针对改革中的问题举办多场专题讲座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同时,各地市各部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把贯彻5号文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做了大量工作。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之后,省委立即召开了七届二次会议,专题研究山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鲁发[1999]24号)。这个意见共37条,对山东国有企业乞讨革的目标、任务、措施作了进一步的分解、细化和明确,以确保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三年率先”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山东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出现了过去没有过的新局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明显加快。
山东中小企业改革是从县域企业改革起步的。80年代中期,周村就开始了乡村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真正取得较大突破的是诸城等市县的改革。1994年8月在潍坊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县域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全省县域企业改革的序幕;1995年7月和1996年8月,省政府分别在诸城、济宁召开了两次全省县域企业改革会议;1998年10月,省政府又在济南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工作会议”,这也是前三次县域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的延续和扩展,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的中小企业改革,始终坚持将邓小平理论、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因企制宜,扎实推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规范和发展,成为山东省整个企业改革工作中成绩比较突出的部分,改革的成果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
到去年上增年,山东已有58205户企业实选择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占全省企业总数的85%。其中国有企业已改制6370户,改制面为78.6%;集体企业已改制44364户,改制面为85.7%。股份有限公司565家,占已改革企业总数的1%;有限责任公司6233家,占总数的11.1%;股份合作制企业9818家,占总数的17.4%;企业兼并2271家,占总数的4%;出售拍卖7290家,占总数的12.9%;承包经营5232家,占总数的9.3%;租凭经营16706家,占总数的28.5%;托管经营347家,占总数的0.6%;企业破产1611家,占总数的3.9%;合伙389家,占总数的0.7%;其化形式6194家,占总数的11%。
二、山东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做法
1、加快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山东省坚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分层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十五大关于“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山东把公司制改革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必要步骤和重点任务来抓。全省111户重点国有企业、核心企业完成整体规范改制的90户,占81.1%。其中,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12户,占改制企业的13.4%;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78户,占86.6%。111户核心企业共有子企业1035户,已改制674户,占65.1%。改制的子公司中,有限责任公司567户,占84.1%;股份有限公司82户,占12.2%;股份合作制企业25户,占3.7%。目前,111户重点企业中,有32个母公司或子公司为上市公司。公司制改革后,新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形成,企业的领导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那种国有国营、工厂制的企业领导模式基本打破,建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政企职责分开,企业迈向“四自”、“两体”有了明显进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坚持“三改一加强”同步推进,引导企业在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上下功夫,企业积极转换机制,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提高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抓好大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山东省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工作重点。“九五”以来,山东省从有利于资产优化配置、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转移、有利于企业集团形成合理经济规模出发,通过兼并、合并、划归、投资控股等方式,内联外扩,拉长优势,壮大企业集团。目前,全省共组建大企业集团136个。在此基础上,对大企业集团集中投入、加大技改力度,搞好资本运营、推行低成本扩张,注重技术创新,始终坚持名牌战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集团的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如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抓大放小”方针,在“抓大”方面重点抓五项工作:一是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十大”企业集团,其中9家进入全国500家大企业行列,海尔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达268亿;加快培植新的“十强”企业,作为大企业集团的第二梯队;抓紧扶植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高”企业,使其尽快占领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高”企业,使其尽快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二是对大企业集团集中投入。“九五”前4年投入250亿元技改资金集中用于大企业集团。从1995年开始每年重点扶持3-4个企业,集中目标,重点保护。三是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如海信集团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在贵州、抚顺、淄博等地对5家企业实施了以盘活资产为主的资本运作。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市249户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的占38%,共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4家,行业级1家。五是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出了市场前景广阔、享誉国内外的70多种名牌产品,海尔冰箱、青岛啤酒、双星运动鞋、海信电视机、澳柯玛冰柜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3、加快上市工作进度,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发展。山东省把企业上市融资作为企业乞讨革的重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上市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机制,积极培植上市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荐条件成熟企业上市。一是充分发挥已上市公司的潜能。截止今年3月,全省已有上市公司54家,58支股票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对已上市公司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回报率高、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积极争取增发新股;对具备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注入优良资产,提高效益,创造条件,实现配股融资;鼓励非上市的优势企业收购、控股上市公司,通过买“壳”上市、借“壳”上市进入市场融资。二是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选择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向上市公司挂靠,通过上市公司兼并、吸收合并等方式争取挂靠上市市、寻求自身发展。同时,积极控索其他上市方式和融资渠道。三是建立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和上市资源储备库。公布上市公条和工作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企业申报制。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资产质量优和高科技企业,建立上市资源储备库。对这些企业认真扶持,培植其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力争早日上市面上。此外,加强对原权证挂牌企业的监管和扶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多渠道、多形式逐步消化吸收权证挂牌企业和社会流通股,确保社会稳定。
4、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山东省中小企业改革总的要求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坚持“三改一加强”并举,多种形式放开搞活。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转机建制。当前,山东省中小企业乞讨革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各地把改革重点从一般经营方式改革转向产权关系改革,加大力度,整体推进。在面上推进的同时,一些平均持股的改制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等办法,适当增加了经营者和企业骨干持股比例,探索出了职工入股、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等新的股权结构形式。如淄博市1998年开始着手解决“均股制”问题,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鼓励经营层和经营者持大股,重点是把资产向经营者集中,有效解决平均持股造成的“二公有”、“二锅饭”的弊端。这方面临淄、恒台等区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企业出现两个50%,即经营层持股占50%,主要经营者持股占经营层的50%。临淄区持股超过百万元的经营者有10人,200万元以上有3人。他们指出,一股连利,十股连心,百股连命,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建立经营者约束机制的根本。二是把改制与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实行配套推进。蓬莱市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撤销了企业主管部门,成立行业管理办公室,并依托各行业中的骨干企业,组建社团性质的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服务,效果很好。三是注重规范运作,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转换。一些地方把1999年作为企业改革规范完善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企业乞讨革进行全方位规范。烟台市出台了《关于改制企业规范运作的试行意见》,济南、潍坊等市出台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工作暂行规定和议事细则,德州市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832家企业中,建立起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占80%以上。四是改革与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各地企业改革中,抓住产权关系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在放开所有权上做文章,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活的原则,大力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荣成市国有集体资产在社会资产中的比重由改革前的83%调整到目前的49%,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德州市三级国有、集体企业由原来的2567家减少到837家,资产总量由209.85亿元减少到123.9亿元。有832家企业通过改革变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548家企业通过公开出售、拍卖转为个体私营,吸股资本金5.3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3.8亿元,新注入资金13.8亿元,收回资本金3.02亿元。通过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1999年1-5月,全市国有和国有控股140家工业企业,资产增值率达到108.9%,其中67家骨干企业资产增值率达到116.4%。五是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各地在改革中,注重把企业改革与资产重组、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及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正确处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企业效益快速增长。济南市通过多种形式改制,到去年上半年企业净资产比改革之初的1994年增加了1.2倍,年销售收入提高1.3倍,实现利润提高1.6倍,上缴税金提高1.3。
5、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建立与市经济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配套改革政策,是企业改革工作得以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山东省非常重视改革配套政策的制订,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如青岛市制定印发了《我市资产运营机构非资产运营职能分解移交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资产经营公司非资产运营职能进行剥离;威海市制订了《关于改制企业职工持股会的试行办法》、《关于加强改制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试行办法》等,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工作范有序进行。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山东省其他领域的改革同步推进。青岛市组建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对全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建、旅游、外贸以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和鼓励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个人收入与其贡献和承担的风险紧密持钩。青岛、淄博、威海等地对一些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与期股制,既有利于较长时期内稳定经营者队伍,又有利于调动和增强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青岛市制定了《关于实行企业经营者薪制的试行意见》,在20户企业先行试点,已有11户签订了《考核目标责任书》。同时还拟订了《企业经营者实行期股期权激励的试行意见》。
6、转变政府职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以后,政府对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如何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确保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山东省各级政府在抓好机构改革的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见,努力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乱收费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淄博市监淄区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宏观调控,放权经营,强化监督,搞好服务的思路。一是宏观调控,放权经营。“产改”以后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突出行业管理职能,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二是强化监督,依法行政。改制后,政府一方面对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另一方面着重抓工商、税务、审计、统计监督,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持公平竞争。三是强化服务,转变作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企关系是重要的,但代替不了转变工作作风,必须“两转”结合,搞好服务。重点是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做好再就业工作,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行政体系建设。
三、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20年的艰难推进,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湖北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数量多,资产存量大,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重。如何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需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既以中央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又要结合湖北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山东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系到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课题。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尽快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进展。
2、搞大搞强重点企业集团。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尽快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集聚。按搞大搞强、搞精搞专、综合整治、退出淘汰四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分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企业集团的发展,不断提高大企业集团的资本扩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
3、放开搞活经济活国有小企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扩展范围,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以转机建制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三改一加强”并举,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一企一策,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4、建立有效有经营者选拔任用、分配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已成为制约我省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大改革步伐。重点推进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试行国有企业经营者目标管理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期股制度,控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多种有效形式,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任用办法,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5、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努力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凡具备条件的都应实行核准、备案制。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制止乱收费,杜绝“管、卡、压”。同时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把转变工作作风与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和筹融资服务体系。
第五篇:建筑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学院
建筑考察报告
福州三坊七巷
班级:环艺二班学号:1305010
32廖泽波
2014/2/2
4考察时间:2013年12月27日至2014年2月20
考察地点: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考察目的: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了解明清建筑风格和古代街区群落,感受古建筑的魅力。
简介: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占地40公顷,其中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吉庇巷。
背景: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
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建筑特色:
三坊七巷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在布局,结构以及雕刻上做的相当精致。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中的马鞍墙,雕饰,建筑门等方面相当精致。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风格。
这样的文化瑰宝不仅仅属于这个城市,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来了解并保护这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