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一课专项练习
《最后一课》语段练习
10、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束时却表现得这么“平静”。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两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3分)
10.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这是哪一句话?(1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10.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2分)
10.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11.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四)阅读《最后一课》,回答13—16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联想?(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
用德国话唱歌吧!”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2分)/小弗朗士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画线句内容的理解。(2分)
田珏《台湾史纲要》:日本“在全岛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在普通学校中,台 籍教师一律穿和服,讲日语;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必须讲日语。甚至在偏远村庄 都设立了日语讲习所„„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也被强迫去上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
统一祖国充满着渴望。听完这最后一课,把你想要对韩麦尔先生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10、环境描写在小说里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结合上文具体语句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是自然环境
描写,反映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1分)与下文人物的悲伤、痛苦以及庄严、悲愤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暗示了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1分)没有结合语句扣1分。
11、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又“柔和”又“严肃”的表情?(2分)
“柔和”是出于对学生的深情,对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严肃”出于对亡国的深切悲痛。
12、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说说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2分)
A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B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A句表达效果好,“我的”表达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感叹号语气强烈,更能表达小弗朗士内心的强烈感情,既有对敌人的恨,又有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也包含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B句“这是”和句号,表达的感情不如A句充分。(意对即可)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11、文中划线的句子体现了小弗郎士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惭愧、悔恨心理;(1分)想要补救的心理。(1分)
12、“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韩麦尔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13、第3段中韩麦尔进行了自责,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韩麦尔先生的自责中可以看出他平时是一个很不负责的老师。
B、韩麦尔检讨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过错,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C、韩麦尔在自我批评时运用了设问句,加强了自责语气。
D、韩麦尔觉得学生没有学好法语很多人都有责任,而家长的责任比自己更大。
(十)阅读《最后一课》,完成8-12题(10分)
8、习字课上新的字帖都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用意? 先生是想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许敌人侵占
9、“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10、“法兰西万岁”两个字用得着用全身的力量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用全身力量写出了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坚信祖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深情。
11、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2分)
一方面先生面对祖国沦陷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说不上话来,二是这样结束,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12、“最后一课”结束,请再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以100字左右为宜)(2分)
参考答案
(五)12.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以求得民族的解放。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2分)
14.D(2分)
(六)
第二篇:《最后一课》阅读练习
《最后一课》语段练习
(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10—11题。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0.在最后一课上哈默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束时却表现得这么‚平静‛。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两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答】
11.文中有一个细节:哈默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人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3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答】
12.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这是哪一句话?(1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1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中哈默尔尔先生在说了‚我的朋友们啊‛,‚我——我——‛之后就哽住了,他想说什么?试以韩麦尔先生的口吻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弗朗茨在倾听‚最后一课‛后会和他的老师说什么呢?你在得知《始终眷恋着祖国》一课作者钱学森逝世后,你会对逝者说什么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①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一面》)
10.在最后一课上哈默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束时却表现得这么‚平静‛。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两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3分)【答】 11.文中有一个细节:哈默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人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3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答】
(三)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10一13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默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0.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弗朗茨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理解‚钟声‛、‚号声‛的意思,以及在句中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与‚他说,‘我——我——’‛句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是()(2分)A.‚‘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B.‚‘顺——山——倒一’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D.‚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四)阅读《最后一课》,回答13—16题。
接着,哈默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默尔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联想?(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2分)小弗朗茨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画曲线句写钢笔在纸上的‚沙沙‛响声,表现了教室的安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写法与之相同的又是哪一项?(3分)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B.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陷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C.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答:()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画线句内容的理解。(2分)田珏《台湾史纲要》:日本‚在全岛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在普通学校中,台 籍教师一律穿和服,讲日语;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必须讲日语。甚至在偏远村庄 都设立了日语讲习所……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也被强迫去上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充满着渴望。听完这最后一课,把你想要对哈默尔先生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一段中,小弗朗士为什么说哈默尔先生是‚可怜的人‛?之前,哈默尔先生也说小弗朗茨是个‚可怜的人‛,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哈默尔先生精心设计了新的字帖,你能理解其良苦用心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后一课》中有一个细节:哈默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诗句中,与文段蕴含的思想感情不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C.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六)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10.环境描写在小说里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结合上文具体语句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1.如何理解哈默尔尔先生的又‚柔和‛又‚严肃‛的表情?(2分)
12.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说说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2分)
(九)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哈默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茨,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11.文中划线的句子体现了小弗朗茨当时怎样的心理?
12.‚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13.第3段中哈默尔进行了自责,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哈默尔先生的自责中可以看出他平时是一个很不负责的老师。
B、哈默尔检讨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过错,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C、哈默尔在自我批评时运用了设问句,加强了自责语气。
D、哈默尔觉得学生没有学好法语很多人都有责任,而家长的责任比自己更大。
(十)阅读《最后一课》,完成8-12题(10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默尔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地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8.习字课上新的字帖都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用意?
9.‚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10.‚法兰西万岁‛两个字用得着用全身的力量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11.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
12.‚最后一课‛结束,请再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以100字左右为宜)(2分)
10.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11.主要是因为‚我‛被哈默尔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12.扣住当时韩麦尔先生恨敌人、爱祖国的感情,言之成理即可。
13.敬爱的老师,我一定会牢记我们的语言,将来用它‚打开监狱的大门‛。我要争取学有所成,向钱学森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10.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11.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12.哈默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觉得他形象高大。
13.哈默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了他为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的痛苦,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14题4分的答案:
(五)12.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以求得民族的解放。哈默尔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2分)14.D(2分)
(六)10、‚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是自然环境描写,反映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1分)与下文人物的悲伤、痛苦以及庄严、悲愤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暗示了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1分)没有结合语句扣1分。
11、‚柔和‛是出于对学生的深情,对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严肃‛出于对亡国的深切悲痛。
12、A句表达效果好,‚我的‛表达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感叹号语气强烈,更能表达小弗朗士内心的强烈感情,既有对敌人的恨,又有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也包含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B句‚这是‛和句号,表达的感情不如A句充分。(意对即可)
(九)11、惭愧、悔恨心理;(1分)想要补救的心理。(1分)
12、哈默尔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13、B
(十)8、先生是想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许敌人侵占
9、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10、用全身力量写出了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坚信祖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深情。
11、一方面先生面对祖国沦陷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说不上话来,二是这样结束,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第三篇: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电影观后感
星期六妈妈带我和妹妹去看电影<最后一课>,刚进入影院门口,我和妹妹就被那比雷电还要轰鸣的声响吓坏了.原来那就是地震的声音.
画面上谭千秋老师整个身子趴在书桌上,桌底下是四名他的学生.谭老师的血流到了一个大哥哥的脸上,四个哥哥姐姐害怕得又哭又喊,只听见谭老师不断地说:"不要哭,保持体力."哥哥姐姐问"谭老师,我们会不会就这样死去啊?"谭老师说"不会的,不放弃,坚持下去就有希望."不一会,轰轰烈烈的响声传来.谭老师把身子尽量的撑开像伞一样对学生们说:"余震又来了,你们四个紧抱着头挨在一起."最后谭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任务当成作业去完成.
听着影片的声音,听着谭老师说的话,我好像正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谭老师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亲切和蔼.虽然他说的话,我很多都还不太明白,我还不懂生命的意义,也不知道人死了会怎样,但看见谭老师的闭上了眼睛,再也不说话,我的眼泪就哇哇的流个不停.谭老师说的"不放弃"是不放弃活着的机会.我老师平时教我们的"不放弃"是坚持每节课的45分钟"不放弃学习的机会.上课时要认真,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不放弃任何一个和文字,数字以及单词做朋友的机会.通过影片我慢慢地有些懂得我们老师所说的话.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老师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人,不管学习突出的还是暂时落后的同学.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闪光点,将来能照耀自己和他人.所以,你们也不要放弃自己学习的机会,不要放弃和文字,数字,单词做好朋友的机会."
谭老师通过观看有关你事迹的影片,我懂事了,再也不贪玩了.我会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自己.将来努力成为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四篇: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教学用具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是一篇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
(一)题材特点:小说
小说要素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
(四)字词(课件展示)
哽 赚 踱 捂 惩罚 祈祷 诧异 宛转 郝叟 懊悔 钥匙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
(一)最后一课上的是什么课?“最后一课” 的特殊含义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情感?
最后的教书生涯;最后的学习自己母语的机会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之情;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故事情节
问题一: 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四部分?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宣布散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问题二: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读文后详细回答,师生达成共识: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
(三)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无误,教师就给予鼓励。)
(四)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
师: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及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写作技巧。
一、分析人物形象(课件出示问题)
(一)分析小弗郎士
问题一: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问题二:谈一谈你对小弗郎士的认识.(在脑海中再现,可以借助想象)
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师: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
问题三: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1、几次感到老师是“可怜的人”
2、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评价:深受老师感染有了爱国热情理解尊重老师 问题研讨
1、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正是理解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小弗朗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2、怎样理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达出我对被迫学德语的怨恨心情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鸽子是自由的,也暗示了“我”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同时在句子中还暗含有对敌人的讽刺和对敌人暴行的愤慨。
小结:啊,那些坏家伙……
对敌人的憎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对祖国语言的热爱、眷念
我多么懊悔!
正在觉醒
可怜的人!
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
热爱祖国语言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对敌人的憎恨和讽刺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热爱祖国 问题四: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本质不坏,受到老师的影响,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师:回顾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讨论:小弗朗士形象及意义
小弗朗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本文以小弗朗士,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又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第三课时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
问题一: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问题研讨
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心中充满爱国之情(细节描写)
3、如何理解课文十八十九两节
4、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
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
牢记民族的语言就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就有了信心和力量,就能团结人民,最终打败敌人。
6、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神态、语言、动作
7、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
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脸色惨白。
8、“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一系列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9、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为什么?
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他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 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问题三: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回顾小结:研读10-29段,勾画描写韩麦尔的语句,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服装
表情
语言
动作 小结:写人的几种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小结1: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
1、在课文交代出“最后一课”之前有没有暗示?能找出来吗?
2、划出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小结2:
3、写作特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以小见大
4、小说主题:
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拓展训练
1、以“下课以后”为题,以第一人称为小弗郎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利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课下完成。
总结:
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后反思
《最后一课》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还在于它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这里凝结着作者的艺术劳动的可贵经验,对我们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在对本文的学习中,第一课时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分析情节结构,谈读后感受,教师不做过多的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深入细致地品味和体会小说的语言、人物心理。对初读印象进行深化和具体化。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学生谈对母语的认识培养学生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第五篇: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泽林中学
陈绪勇
2009.3.11
第二课时
1.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共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提问: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有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提问: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组织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他闪过逃学的念头。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急忙向学校跑去”。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变化的基本条件。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一部分中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一是小弗郎士心里想,“又出什么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识到华希特的话是开玩笑。这都在文章后面得到了呼应,使得文章浑然成为整体。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请同学读第7至1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
(2)请同学读第11至16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
组织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被迫结束;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将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它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提问:小弗郎士听到了这样的话,思想上有哪些变化?
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激愤的心情读出来。
请同学们默读第13、14自然段。
组织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
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你们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听了如晴天霹雳,震动极大。这“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这严肃、庄重、悲愤的气氛中,小弗郎士埋藏在心底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之所以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与巨大反响。老师的话,使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惋惜—→后悔—→热爱—→依恋。他首先感到万分难过,无限惋惜“再也不能学法语了”;为过去“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而悔恨;对祖国语言、祖国历史的强烈的爱,“语法啦、历史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对老师——韩麦尔先生的深深依恋,“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这都是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的变化。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两自然段。
提问: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组织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
① 请同学们默读第17自然段。
教师讲解:当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地背下来,可当时,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他“心里很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时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师的“训斥”,而是有了一种负疚感,一种羞耻感。
② 请一名同学读第18、19两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问:第18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单引号,其中一处还在单引号中用了省略号,体会一下引号里的内容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第一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像小弗郎士这样的阿尔萨斯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第二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普鲁士入侵者的口吻,用来说明、强调上述想法、做法所产生的后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们还能说出许多类似的话来,韩麦尔先生不愿想下去了,更不愿意说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这省略号中。
提问:课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也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里感到十分的内疚与痛心,特别是已经无法补救这些过失的时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这省略号中包涵了韩麦尔先生的深刻的自责,也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责任感。
提问: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贯以严格与严厉著称的老师。现在,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时,他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
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
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这两点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民族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使命感。
最后,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
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集中表现。韩麦尔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现在他的这种态度与语言中。这都深深拨动了小弗郎士和镇上来听课的人心灵上的爱国感情之弦。
③ 请一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提问: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提问: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④ 请同学们默读第21自然段。
提示思考:这一节中有“字帖”“金甲虫”“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师讲解:韩麦尔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写上了法兰西、阿尔萨斯,意思是阿尔萨斯永远属于法兰西,绝不属于普鲁士;这些字帖成了飘扬在孩子们心上的国旗。因此习字时也就格外地专心,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是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虫来“光顾”,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么专心致志!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是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入侵者的仇恨与讽刺。
⑤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2自然段。
教师讲解:这一段主要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
韩麦尔先生的神态,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好像要把小教室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神态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浓浓的情。
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韩麦尔先生这种心境的理解与同情。四十年来,这里有他的家园、校园,这里有他从事的而且津津乐道的事业,这里有他熟悉的被他装扮的环境。现在,他必须和它们分别,只因为普鲁士的入侵!他要永远离开这地方了!他是被迫的,是忍痛离开的。他的处境小弗郎士充分理解,使人感受到小弗郎士经过了这“最后一课”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懂事了。
⑥ 让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第23自然段写出了什么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韩麦尔先生站好最后一班岗,上完了应上的法语课和历史课。还写了郝叟老头念法语的情景。特别是写了听到郝叟老头的既发抖又古怪的声音时,小弗郎士感到又想笑又难过。他想笑的是“声音的古怪”,但是只是“想”而没有笑出来;他感到难过的是郝叟“声音都发抖了”。正是这“发抖”和“难过”,是孩子和老人们在爱国这一基点上的共鸣。也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成长。
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层,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这一部分写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后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节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促进了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明天希望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它还促进了郝叟老头——阿尔萨斯人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