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钟国文老师个人简介
钟国文个人简介
钟国文,斋名韧庐,字启焘,毕业于陶瓷学院,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岭陶艺协会会员,景德镇瓷画研究院常务副秘书长;副教授,李林洪教授入室弟子,其具有深厚绘画造诣,将中国画的意韵及中国优秀文化之美与釉彩的表现功能融为一体,力求变革中国画以水墨宜纸为材质的传统,作品大气豪放而酣畅淋漓。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赛并获奖,99年获全国大师级精品陶瓷大赛铜奖和优秀奖,99年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赛三等奖。作品入选2000年全国第六届艺术节展、2000年国际陶瓷研讨会、2001年全国美术协会举办的首届陶艺大展、2010年江西省鄱阳湖艺术节工艺美术大奖赛及工艺美术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和金奖,作品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及广州当代艺术馆收藏。
作品被刊录在《景德镇陶瓷大全》、《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品集》、建国五十周年进京参展作品《瓷魂》,百事通版《景德镇陶瓷百家》,泰晤士报《亚洲经济》及陶瓷教课书《全国陶瓷基础教议》等等。本人还被全国各报纸及电视台专题报道。其数十篇关于陶瓷艺术专业论文被刊入《中国陶瓷》、《江苏陶瓷》、《陶瓷研究》。
在北京、上海、宁波,中山,惠州等第先后举办过陶艺个展或联展。
1997年双万件青花山水大花瓶《江山如此多娇》被中南海收藏。
第二篇:个人简介(钟总)
个人简介
颁奖辞:
2010中国十大诚信企业家。他内敛谦和,却又有着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气魄;他平实稳健,但总能洞察时机而运筹帷幄;他以诚为本、诚恳待人、诚信兴商,开拓了深圳市四个城市更新大项目,铸就事业辉煌。他经营公司的宗旨:只有给别人带来好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先付出才有回报、会吃亏才会赢;小胜靠智、大智靠德;正道而行、守法经营;突破思维、出奇制胜。
个人简介:
姓名:钟抗美广东深圳生于1954年12月 文化程度:大学(高级研究员)
工作经验:
1971年12月——1982年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55军服役,历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干事、政
治部教导员;期间:(1977年9月至1979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
1982年9月 ——1998年:
转业到广东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财贸办、驻香港办事处副主
任(正处级);
1999年——2005年:
深圳市中为投资发展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2006年——至今:
深圳市瑞谨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深圳市瑞谨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深圳市宝利勤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鸿隆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红村城市更新项目总指挥 国威集团新谊城市更新项目总指挥
金鹏集团龙华金侨花园城市更新项目总指挥
第三篇:钟宜辉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钟宜辉,1993年毕业于枣庄师范,2003年赴临沂师范学院学习取得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物理教学20余年。1997年被评为台儿庄区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老师。2010年评为枣庄市骨干班主任并参加市级培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工作与学习相长,荣誉与压力同在,面对全体学生,本人信奉的一句话jiu是:“用心去耕耘,用爱去收获”,这就是我干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的成功所在。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注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由工作需要,最近几年来更以关心教师基本功的发展、学校实验教学改进为己任,致力于学生创新实验、教师教具创新及实验课课改工作。1999年本人制作的《光的合成演示仪》在初中教师教具制作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0年参加了全区初中物理电化教学优质课教学评比,获二等奖。2006年设计制作了初中地理优秀课件《中东》在全市展评,荣获二等奖。同年与我校多位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自学辅导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荣获山东省“十佳”课题。2007年在全市中小学自制创新教具比赛中,我制作的教具《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演示仪》荣获一等奖。2008年论文《教育人性化管理是时代之所需》得到市教研室的认可,被评为市级二等奖。2009年撰写的论文《多角度考查、注重实际应用》为素质教育评价改革找到了新航标,得到市教育局的肯定,被推荐发表在中央课程研究所指导创办的《学习报》上。2010年辅导我班学生郑天佑制作的《航模遥控船》参加了全市首届中学生“小哥白尼”杯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指导的我班学生王雨创作的作品《谁吹起了气球》取得了枣庄市创新实验大赛三等奖。2013年1月,指导我校学生王琛琛参加枣庄市创新实验大赛,作品《拔河比赛》荣获市二等奖;同时指导我们班学生刘习习、王志豪等创作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受到了枣庄市教研室的关注,报送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初中生创新实验大赛,荣获一等奖,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2013年11月我的作品《多功能能量转化仪》被省教学研究室指定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演评比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多位专家的点评和肯定。2014年3月我所指导的学生刘存烈研究的创新实验《多种能量的转化》荣获省级一等奖,本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充分认可,有力支持了枣庄市23中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市农村中学之中屈指可数,名列前茅。我的生活和工作原则是: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第四篇:古筝老师个人简介
古筝老师
个人简历
毕业于XX学院,主修古筝。
本人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筝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我培育过许多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和孩子们在一起,总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与享受。责任心强、耐心、认真是我的特点。希望通过我的传授,能使我的学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并从中得到快乐,陶冶他们的情操。善于发现并挖掘各个孩子的闪光点是我的优点。
第五篇:最美老师个人简介
平顶山市最美教师和最美教师
提名奖获得者事迹简介
谷国营,男,现年40岁,小学高级教师,舞钢市铁山乡中曹小学教师。2002年起他每月拿出200元设立“弱势群体救助基金”,共向社会累计投入爱心基金4万余元,爱心遍及十多个省市。2010年筹资5000余元,建成“爱心流动书屋”,图书漂流到十多所农村小学,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使该市1000多名师生受益。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募捐图书、敬老助残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贫困学生和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累计捐衣600多件,捐款2000余元及图书价值约2000元。荣获“平顶山市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身边的榜样’”、“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平顶山市最美乡村教师”和“平顶山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芮天和,男,现年45岁,宝丰县肖旗初级中学教师。为保护学生,芮天和赤手空拳同手持利刃的歹徒英勇搏斗,身受重伤。几十年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白天忙政教,晚上忙寝管,无怨无悔地将青春、汗水、热血洒在校园这片热土上,献给了他深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同事心目中可信可学的楷模。生活中,他是一个至孝至慈的人,其母今年已有93岁高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利用工作之余,为母亲洗头、洗衣服及床上用品,并坚持每天给母亲洗脚,成为当地孝亲敬老的楷模。李巧玲,女,现年35岁,郏县王集乡雨霖头学校教师。工作中她默默耕耘,积极投身课堂改革,被推选为课改带头人。生活中她乐观坚强。2008年她儿子患骨病,在医生建议放弃的情况下她毅然坚持直到儿子痊愈。2010年,丈夫遭遇车祸进行手术,她悉心照顾,鼓励丈夫度过了人生难关。她把乐观善良也传递给了周围的人:2009年把教育机构发给她的扶困金偷偷地塞给学生龚香倩;多次帮助家境同样贫困的学生时家宁;2011年12月组织同事往云南贫困山区捐献衣物。面对各种媒体和周围人的赞扬时,她总是说:“其实我没做什么,只是在尽我本分罢了”。由于事迹突出她被评为“平顶山市最美乡村教师”、“感动王集乡八大人物之一”以及“县优质课教师”。
张卿珍,女,现年50岁,鲁山县尧山第五小学校长。32年来,她扎根山村教育,勤苦建校,爱护学生,关心留守儿童,在她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建校劳动,拔草刨地,节约开支,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建校工程竣工。一栋双层34间教学楼和10间平房拔地而起。她还专门开设“留守儿童亲情家园”,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爱。在她的带领下尧山第五小学两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她本人也被评为“河南省希望工程优秀教师”、“市督导评估优秀教师”、“市级电教优质课教师”以及“市法制教育先进工作者”。
李艳霞,女,现年38岁,叶县辛店镇杨茂吴小学教师。从教20多年来,李艳霞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兼任两班主科。她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诚心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工作中,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及家人,丈夫膝盖骨折动手术、儿子胳膊骨折她都未能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就连自己生病也毅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2002年秋,她把家搬到了学校,利用吃住在校的便利,用爱心解决了学生的午餐难题。这是一位把学校看得比家庭还珍贵的老师。多年来,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居全县前茅,6次荣获叶县优秀教师。
王继民,男,现年41岁,新华区龙门口小学校长。王校长痴心农村教育,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提出了“一改、二创、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开展以体育和书法励志教育为主的特色教育。他亲自编写了校歌、校颂,设立励志贺信、鼓乐操、登山夺旗等特色教育项目,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特色教育体系。近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远程教育示范性学校、区级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区级督导评估先进单位。2012年10月成为河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他个人被评为市小学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最美乡村教师、市依法治校先进个人、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
张万春,男,现年53岁,新城区井营小学校长。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张万春一直扎根农村,为了给学生接电灯,他摔断3根肋骨;为了平整操场,他右眼差点失明;把自己全部的理想、热情和汗水奉献给一个个农村孩子。在他的带领下,井营小学先后荣获省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校、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集体、市示范性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市电教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被评为市教师教育先进个人,新华区优秀教师、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
石秀香,女,现年48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常年担任宏志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石秀香兢兢业业,以校为家,以班为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在她班上,无论尖子生,还是中等生、学差生,学习成绩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她经常帮带年轻老师,在全校新老教师“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中,常常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多年来,石秀香老师为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她本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平顶山市第二届名师,平顶山市第二届教育科研特约研究员,平顶山市首批学科教育专家,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一高兴校模范,市一高连续两届首席教师。
颜 明,男,现年51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教学部主任。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30年如一日,在身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毅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曾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教4个班的数学课;在任公寓办主任6年期间,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同事送他“拼命三郎”绰号。从2011年开始,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开办周末义务辅导班,自发为社区内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2012年,颜明荣获学校首届十佳教师之首。其先进事迹被《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平顶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先后被授予“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平安校园建设先进个人”等,曾四次被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胜利,男,现年45岁,中共党员,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高级教师,田径高级教练。他22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培养田径运动员,寒暑假从未休息。1996年学生秦熙参加全国传统项目学校运动会获得100米第二名,1997年又以10秒7的成绩获河南省100米第一名,1998年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学生。1998年残疾人学生郭东方代表中国在西班牙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上获100米、200米世界冠军,1999年郭东方在英国举行的残疾人世界锦标赛上获得100米、200米世界冠军,2000年郭东方在悉尼残疾人奥运动上获得100米第四名,同年受到国家残联主席邓朴方接见。2002年学校田径代表队代表河南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传统项目学校夏令营获三等奖,所在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学校”,2004年所在学校获得国家联合表彰,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他参加教育部首届国培计划,其研究成果《“捆绑式”在中长跑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优选成果得到推广。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平煤集团十佳教师、张伟式职工、河南省优质课教师、河南省优秀教练、河南省“联通杯”田径冠军赛优秀教练员等。
刘长水,男,57岁,郏县茨芭镇空山洞小学校长。1974年,18岁的高中毕业生刘长水放弃入伍的机会,毅然走进村小学当起了教师。师资不足,他一个人带了一至三年级的课程。他34年如一日,在一所山村小学默默耕耘,教书育人,爱学校、爱工作、爱学生。34个年轮,碾碎了刘长水的青春,也给他带来了荣誉:2005年9月,刘长水被评为郏县“优秀教师”; 2008年被评为“感动郏县十大人物”;2009年被评为市师德师风标兵; 2009年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省市电视台进行系列报道,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进行刊登;2011年被评为郏县“三平”精神的代表;2012年被选为县政协九届委员。
闫 申,男,58岁,鲁山县团城第三小学教师。从教36年来,他一直教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他教语文很讲究方法,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幽默风趣。同学们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闫老师不但课教的好,而且对学生十分关心,李向阳的裤子开口了,闫老师就给他缝一缝;范廷阳的衣服烂了,闫老师就给他补一补。朱金安同学寒冷的冬天只穿了一条单裤子,他就从家里给学生拿去了绒裤、袜子。工作之外,步行十几里家访是常有的事,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药更是不计其数,寒来暑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把学校当家庭,视学生为儿女。他总是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论出现多大变故,都能坚守工作岗位。2012年他被车撞伤,住了四天医院,就带着伤回到了讲台;虽然疾病缠身,可他边吃药、边上课,从没有耽误过学生的课程。
井峰,男,57岁,叶县常村镇柴巴教学点负责人。柴巴教学点堪称叶县的“小西藏”,自然条件和办公条件极差。山路险峻,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午饭自己煮且负责照顾离家远的学生吃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冰雪封山、天寒地冻,从不间断;办公条件虽差,但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数学课、思想品德课、音乐课,甚至还有舞蹈课,教育教学管理规范。2012年4月被常村镇中心校授予“2011十大师德标兵”;2012年6月,被推选为“2012感动中原教育人物候选人”;2012年9月4日,他的事迹在河南卫视新闻联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播出。
安耀伟,男,39岁,新华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他治学严谨、锐意创新,摸索出“五步自学法”,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出教案改革为老师减负、分级阅读为孩子增趣,并作为优秀教学成果在全区推广。他勤于钻研、善于总结,撰写各级论文28篇,主持各级教育科研课题11项,尽展学者型教师的风采;主持编写《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和《中华传统节日集锦》两本校本教材,用传统民族文化滋养孩子心灵。他躬耕教坛、硕果满枝,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省优质课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市教育专家、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级各项荣誉26项。
张瑜,女,28岁,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卫东区竹园小学教师。竹园小学是卫东区最偏远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小学。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张瑜,毅然选择了教师职业,选择了竹园小学。作为教研组长,她发挥特长,带领老师们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做新时期科研型教师。努力用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去改变乡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让山区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她积极与家长交流,开通飞信服务,每天把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一一汇报给每个家长;山区学生大多中午无法回家,她总是经常自己从家带食品送给孩子们吃。因为责任,毅然放弃回市区学校的机会;她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内涵和风采。
唐喜梅,女,37岁,湛河区沁园小学高级教师。用爱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她做班主任的座右铭。18年的班主任工作,她倾注了满腔热血。面对负气离家出走的女学生,她深夜和家长一起到网吧寻找;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总是格外关注,把学生领到家中一住就是好几天,带她上下学,给她做饭,补课,倾听她心里的委屈,用大爱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她对新课改教学模式有了独特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坚持每周一节课改公开课,供全校乃至全区老师观摩、学习、交流,成为新课改的排头兵。她曾获得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市级课改先进个人、市级骨干教师、湛河区名师、区德育先进个人、区级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等。
韩晓琳,女,41岁,石龙区山高学校教师。她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工作之余常去家访,晚上回来整理家访记录,她常常自己花钱给学生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为贫困生购买衣物。她给学生做这些的时候,女儿却周周寄宿在某中学里,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她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备课,做好课前预设,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如同一片绿叶,滋养着学生,大地轮回的季节里,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默默无闻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所教班级成绩突出,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和市优秀班主任。
周堂霞,女,46岁,平顶山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26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她视如亲生,学生李某某家庭困难,周老师经常贴补给他生活费。学生王某腿部患了铁骨瘤,需采用中药治疗,周老师主动承担起熬药的事,一天三次按时按点熬好等学生去家中喝,直到痊愈。她还善于架起各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在历次考试中,所教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的先进事迹,多次在《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上报道。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省骨干教师,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三八”育人先进个人。
潘 颖,女,45岁,平顶山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她本着“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的想法,打开心胸,放下功利,利用一切能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走进他们的心里,帮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生活。她所教班级学风浓,班风正,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班级”称号。她被评为河南省第二届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家、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市骨干教师,她在省市举行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在《班主任之友》,《河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还受邀到河北、山东等地做多场专题交流。
张 馨,女,现年37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8年来,她用朴实的行动谱写着特殊教育的真谛。她爱岗敬业,为了能让聋哑孩子开口说话,会发音,她总是让学生的小手放在自己的鼻旁、喉部、腹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振动,她甚至让学生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她爱生如子,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这群残疾学生。她情系学生,把“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经过她的不懈努力,所带的历届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了大学。她用她的心去教诲学生,她用她的情去培育学生,她无愧于心,更无悔于特教事业。曾荣获省、市级特殊教育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