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5篇]

时间:2019-05-14 00:3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表内除法

(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考点考题点击

1、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看图圈一圈,填一填。

3、看图列式计算。

4、口算。如:28÷7=72÷9=

5、列式计算。如:被除数是42,除数是6,商是多少?

6、解决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并解答)如:

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1

六、突破重难点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加强基本练习。(1)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先按乘法口诀表填出45个除法算式,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出所有的排列规律:横向、纵向、斜着。(2)按一定的规律整理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除法算式,使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本册内容包括;解决 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十个单元。

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

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二、表内除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 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图形与变换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表内除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

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复杂的实际问

题。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结合实际进

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2、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

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六、克和千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

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口算整

百、整千数加减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或整百数。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口算方法,使学

生明白算理,正确计算。

八、统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九、找规律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十、总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各单元教学时数:

一、解决问题5课时

二、表内除法

(一)14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5课时

四、表内除法

(二)1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六、克和千克4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9课时

八、统计5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10课时

2012年元月

一、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两步应用题。课本第4页的例题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1、教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喜欢去哪里玩呢?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学习新知识

1、教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或,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选举代表在班级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7、解答两步应用题步骤

(1)读题后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那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3)列式解答。除了分步解答,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的有没有错。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4题。

四、小结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略。。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千克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分、秒。这册教材的一个重点是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本册中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口算的范围扩大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整

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加、减法。教学三、四位数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时分秒的认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教学数的读、写,利用利用计数器和数位表,总结概括出法则。(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口算,让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第四篇:第四册第四单元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学情说明】这是必修4的古代人物传记单元。通过必修1——3的文言学习,以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文言阅读的经验,积累了较多的文言相关知识。加上学生的教辅资料《优化探究》上面有详细的文言知识的归纳和课文译注,因此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归纳法。

3.“引导—探究”学习法。【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

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2)教师结合《导学案》的“知识梳理”,归纳重、难点。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④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B.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⑤请指示王(指给„„看)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⑧布衣之交(平民)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穿)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E.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性格。2.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相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①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面描写。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情况下,蔺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解说:这一步骤教师只以举例的方式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余两个故事的分析由学生完成。)(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解说:对话描写的分析,宜以学生为主,教师必要时适当点拨。)

二、难点探究

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你认为可删吗?理由是什么?

2.文章用大量篇幅写蔺相如却简写廉颇,这种布局合理吗?请阐明理由。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叙述完整,可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两句话,是否累赘?为什么?

4.叙史贵简。文中“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改成“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文中“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改成:“于是舍人相与谏相如,欲辞去。”何如?请阐明理由。

(解说:这些题目均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三、布置作业

四、课文板书

《苏武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

《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人物传记,要在读懂本课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注意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手法,学习传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苏武传》节选近2000字,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是要面对这么长的文言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也不能很到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准确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其脉络。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新课标强调: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因此我把学习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分析多个人物形象,及其所采用的细致入微地描写,体会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

四、教法学法

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

1.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学习。

2.分角色朗读法。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苏武的人物形象。

3.表演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表演中体悟苏武的人物形象。

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教学。

2.小组合作讨论法

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总结学习经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苏武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由四人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问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⑤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⑥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⑦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⑧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检查特殊句子的翻译

题目即是上一题中的倒置句、判断句和被动句。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从说文解字知节

说文解字,一课一字。节,繁体字節,形声字,从竹从即,左形右声。本义:竹节。

这一环节,我将以“节”的说文解字来导入新课,通过剖析“节”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同时为下个环节以“节”为线索梳理全文做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文本,从文章梳理知节

(1)承接上文的“节”字,引导学生围绕“节”来梳理全文,小组讨论,师明确。

明确:文章大致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持节出使

第二部分3—8自然段两次守节求死

两次为节拒降

一次护节求生

第三部分9、10自然段不辱使节,白发归国

进而让学生总结:“节”不仅是使者出使的凭证,也是一国尊严的象征。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学习讨论,不仅解决本课的知识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从人物形象析节

在文章第二部分中,苏武的守节护节英雄事迹,使其人物形象得以彰显,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先从两次为节拒降入手,引导学生找出与苏武形象截然相反的三个反叛人物:张胜、卫律、李陵,再逐一分析。张、苏二人对比的内容较短,可一带而过;„„分析苏、李二人,可点派两名学生来分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一段,再由学生自评,从人物的言语对话中感受人物形象。

A.张胜面对卫律逼降作何反应?

请降

B.卫律劝降苏武,使用何种手段,苏武作何反应?

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不动,不应

C.李陵劝降苏武,使用何种手段,苏武作何反应?

晓之以理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动之以情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讨论法和诵读法,对比来分析人物形象。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讨论中剖析人物形象,在诵读中感受人物形象,达到深入剖析人物形象的目的。

(2)在这一环节,我将设置问题,通过让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文中曾提到苏武两次舍身求死,从容就义,一次被阻止,一次被救活。后面囚禁在海上时,又极力求生,这是什么原因,前后是否矛盾?

A.组织学生演一演两次苏武求死的内容,表演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谁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可以表演得更好。

(可引导学生从对话、动作等细节描写方面,来点评分析。在这一演一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体悟人物形象)

B.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苏武求生的原因,经过上一环节的一演一说,学生不难分析出:苏武为守护大汉的尊严,忍辱偷生,如此便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

四、迁移拓展,从古今故事谈节

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民族气节千古流传。让学生说说古往今来,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及其事迹。

五、课后作业,从颁奖词中论节

为苏武写一份颁奖词。

六、板书设计

苏武传

班固

张胜请降

苏武卫律逼降

李陵劝降

《张衡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能力目标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相关情况导入。

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1956年10月,郭沫若:“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注意注音、断句等。2.学生集体朗读。3.提示读音。

属文(zhu)璇机(xuan)算罔论(wang)蟾蜍(chanchu)4.疏通字句。

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从容淡静”“举孝谦不行”(淡泊名利)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2.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有《归田赋》《四愁诗》等。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见其对天文的兴趣。3.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科技成就(第二、三、四段)治国才能(第五、六段)(学生归纳,教师板书)4.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第二部分(2-3)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五、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谦逊持重,鄙视名利。执著专一,治学严谨。2.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1)集体朗读。

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的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状、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使用。

3)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3.引导学生学习5、6段。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2)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六、知识提升——归纳字词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意动用法)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果地震陇西(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状语后置、省略句)视事三年(省略主语)

七、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总结要领,引导思维:

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历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

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3.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顺序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4.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突出特点,请同学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重点看第四段,主要由学生完成)5.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如:

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3)学习要注重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大家对人物传记写作技巧的认识,并且帮助大家将课内的文言知识有效迁移,我们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阅读题。《曹植失宠》(参见发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特点,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以便今后在传记的写作中借鉴。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善属文

1、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2、善机巧

2、剪裁得当。

3、善政事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

第五篇: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四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有两个班,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优良。个别同学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干劲不足,成绩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十一个单元:

一、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

三、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四、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六、去姥姥家——混合运算

七、我锻炼 我健康——统计实践活动——户外活动

八、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九、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

十、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十一、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⑴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⑶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⑴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

识五边形、六边形。

⑵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⑷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⑴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⑵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⑴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⑵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的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式。

2、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

3、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且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课时安排:

一、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二、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2课时

实践活动

——奇妙的动物世界………………………………………………1课时

三、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8课时

四、做鸟巢

——图形与拼组……………………………………………………3课时

五、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7课时

六、去姥姥家

——混合运算 ……………………………………………………7课时

七、我锻炼 我健康

——统计…………………………………………………………2课时 实践活动

——户外活动……………………………………………………1课时

八、富饶的大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0课时

九、新千年第一缕阳光

——时、分、秒的认识……………………………………………3课时

十、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3课时

十一、奥运在我心中

——总复习………………………………………………………5课时

六、教具准备:

挂图、计数器、口算卡片、配套学具等。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③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④直线和线段⑤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一)数与代数教......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大全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略,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千克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分......

    2018年人教新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洋小学金天峰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人教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 四单元 比例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

    北师大新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长方体(二)(课本第41-5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特征,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