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大全
喇叭镇乐声小学2014年春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刘紫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对称图形”“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
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实施建议
(一)表内除法教学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计算能力的培养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
一。包括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除法意义教学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相对于加法、减法和乘法而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直接生活体验较少。因此,建立除法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表内除法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后,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成为一种纯粹的计算技能,而且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教材也明确提出了表内除法计算分阶段的具体要求,(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如可以结合现实情境呈现万以内的数,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在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中理解数的现实意义。又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再如,让学生学习用近似数来表达和交流,并在现实
情境中理解估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等等。
(三)解决问题的教学要突出问题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把握好以下两个重点:
第一,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单元中,需要注意小括号的教学。在第5页例2教学时,教材第一次出现了小括号。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利用现实情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初步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但通过一个例题的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的。需要教师在整个学期中,结合解决问题练习多次进行渗透与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
(四)图形与变换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以平移与旋转为例,教学时,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丰富的观察、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还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切忌随意拔高。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时,没有必要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数学定义。而只要在观察具体图形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角是锐角”“这样的角是钝角”。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014.3.1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数学)学科第(四)册教材北海小学 刘盛均
一、教学重点: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4、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5、通过“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一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6、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7、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8、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9、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10、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11、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5、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6、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7、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以及1千米有多长。
8、能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以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9、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10、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12、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13、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14、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15、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知识要点:
1.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通过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的情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题),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四、本册教材与已学教材的纵横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乘法的认识与乘法
口诀
◆ 除法的认识与用乘
法口诀求商
一、除法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除法竖式的书写
◆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 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
二年级上册
◆ 一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的除法及实际应用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0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二、混合运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
三年级上册
◆ 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表内乘除法及实际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辩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 ◆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三、方向与路线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辨认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 会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四年级上册
◆ 在具体情景中用数
对来表示位置
◆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置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 百以内数的认识
◆ 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
四、生活中的大数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万以内数的读写 ◆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 大数的实际意义及估计
→
四年级上册
◆ 认识更大的数
五、测量
一年级下册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20以内加减法以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
◆ 10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 ◆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 认识厘米、米 ◆ 单位的估测和测量
→
◆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 掌握分米、毫米、千米等
之间的简单换算
◆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
米间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 估计物体的长度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下册 ◆ 认识周长
◆ 计算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
六、加与减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三年级上册
◆ 一位数乘除两位、三
位数的乘除法及其应用
七、认识图形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
→
◆ 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 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
四年级上册
◆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 认识平角的周角 ◆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四 四年级下册
◆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八、加与减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 100以内数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及其应用 二年级下册
◆ 三位数加减法及其应用
→
◆ 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
减混合◆ 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
三年级上册 ◆ 一位数乘、除三位数及其
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象形统计图与简单
统计表的认识
九、统计
◆ 读统计图表 ◆ 认识条形统计图
◆ 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
单的分析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 认识平均数 第二学段
◆ 认识折线、扇形和复式
统计图
◆ 认识中位数、众数
→ →
五、预计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难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1.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千”“万”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时,教材安排了数小正方体木块的活动。“一个一个地数,数10次是10个”,“每10个是1排,一排一排地数,数10排是100个”,“每100个是一层,数 10层是1000个”,“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几何模型,更好理解“千”“万”的实际含义。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活动,笑笑问:“一本书有100页,10本这样的书有多少页?”淘气问:“我校大约有学生一千人,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激起学生对“千”“万”的想象,有利于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
在学生已认识米、厘米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第一次量出铅笔长10厘米,引出10厘米就是1分米;第二次量出铅笔长6厘米多3小格,引出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并通过比一比,1分米大约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使学生对“分米”“毫米”有具体的认识。通过“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 000米大约有多少步?“想一想”1 000米大约有多长?通过想象,使学生对“千米”有所认识。笑笑说:“操场长100米,有10个这么长就是1 000米”。淘气说:“我回家大约要走1 000米的路,也就是1千米。”使学生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3.分析统计图表,看到发展趋势,做出简单预测
根据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讨论三个问题。(1)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2)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3)预测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这就要分析小军身高增长发展趋势,才能做出预测。练一练中根据某商店10天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三个问题。(1)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各卖出多少台?这就要要求学生看到一个周期,第一周的周三到下周的周二是一周,第一周的周四到下周的周三也是一周……根据一周中的销售情况,预测接下来的三天各卖出多少台?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
民重要的数学素养。
六、整册书的教学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我有以下教学设想: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算盘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
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习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
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
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意识
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不以掌握数学知识为
标志。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及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
力。
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
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
特别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强调“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回忆解法”等非思维性活动的解
题。
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
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
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
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
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
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识。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数学内容的挑战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事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后3个方面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
能,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学生在后3个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重要。
4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不是“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处理达成、渐进、渗
透的关系。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
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11(1---3周)
写数、读数4
算盘的认识2
大小比较2
较大数的估计1
整理与复习2
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4(4周)
平行四边形2
拼组图形1
七巧板(数学文化)1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18(5---10周)
加减法的估算2
三位数的加法3
三位数的减法3
探索规律5
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
解决问题3
整理与复习2
四、千米毫米3(11周)
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2
五、有余数的除法4(12周)
六、时分秒6(13---14周)
认识钟表3
解决问题3
七、统计5(15周)
八、总复习5(16周)
期末复习(17----20周)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五班共13人,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乘法口决表,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几个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缩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幻,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一)数与计算教学内容:
1、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学完后,在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中”)。
3、万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二)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三)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四)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五)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六)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七)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合格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千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从百忙中抽空过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时间已经临近二年级的期末,现在就这个学期的学习进行一些梳理,希望对家长在家给孩子复习能有帮助:
一、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9个单元:分别是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以及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也就是教材中的1、2、4、5单元。
难点内容:(1)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中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中有关除法的含义
(3)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4)第六单元克与千克
特别强调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除法、万以内数、旋转平移以及克和千克。
第一次接触的知识对孩子来说是首次用数学的眼光学习以上内容,由于没有什么认知基础就容易出错,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咱们家长对孩子的辅导要耐心、细致,积极与老师保持一致,将动手操作实践类的作业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孩子们对于新知识最初建立的表象才是正确的、形象的、深刻的。
二、结合典型错例与家长们探讨一下如何科学正确地辅导孩子的学习: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①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②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中家长们容易出现的疑问是: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还是分步算式好?
在这一单元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了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的两种形式,而且在连减的不同方法中又认识了小括号,家长也就自然想知道: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要求必须列综合算式和使用小括号呢?
其实解决问题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就是搞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从而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至于是用分步列式还是列综合算式,只是书写形式的不同,对解决问题的要求没有影响。因此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只要孩子掌握多种方法中的一种即可,综合算式还是分步,都是可以的。
另外,友情提示:这一单元我们根据今后学习的需要,补充了有关脱式计算的内容,脱式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孩子们初学很艰难,书上没有相应的练习,希望您能帮助孩子
巩固这部分知识,特别注意的是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正确率。
二、表内除法
(一)本单元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除法算式的读法:乘法只有一种读法而除法有两种,例如:18÷6=3读作:18除以6 等于3或者 6除18等于32、看图列式分不清除数。圈一圈,圈完之后就列成8÷2=4
三、图形与变换
这一单元有两部分内容:一个是锐角和钝角,一个是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所以对这部分知识首先家长们自己要弄清楚。
火车在铁轨上直行是平移现象,大风车、观览车、转椅都是旋转现象。学生滑滑梯也是一种平移现象,但不同于本单元所讲的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而秋千、跷跷板都属于摆动现象。
本单元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学习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不要学生用度数进行分类。
2.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判定要着眼于整体,避免无谓的纠缠。
例如火车在一段笔直的轨道上行驶,舍去车轮滚动的细节,只看火车车厢的运动,就可以看作平移。
3.教材中安排的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们只要求学生能画出顶点在方格纸的格点上的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四、表内除法
(二)这是表内除法的第二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②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③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是本册中的重点,概念较多,知识点也比较多,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所以这部分的学习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提高估数意识和能力。另外,读数和写数家长们要引起重视,如果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到高年级此类问题的错误学生也时常会出现。
六、克和千克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克和千克到底是质量单位还是重量单位?
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千克、克,还有吨和毫克等。而重量的单位是力学单位牛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重量、一个物体有多重,都是指它的质量。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纠正这种说法了,比如以前说汽车的“载重量”,现在已经改为“载质量”等等。所以辅导时,家长们要引起注意。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八、统计
本册统计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数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格要代表五个单位,而且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如根据统计图表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根据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九、找规律
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