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和易犯错误汇总大全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和易犯错误汇总
一、常见错误
1、发文机关名称与落款名称不一致。
例:公文标题是:中共××镇委员会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入第三阶段的请示正文后的落款是:××镇先进性教育活动
2010年9月9日
2、附件放在公文尾条后。
公文尾条包括主题词、印发机关名称、印发时间及份数等,应放在印制公文最后一页的尾部。附件应在公文尾条之前。
3、请示等上行文中,公文尾条中标注“2010年9月9日印发”。
因为是上行文,所以应标注“2010年9月9日印”而不是“印发”
4、□□妥否,请批复 后没有标点符号。
应为:□□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特此报告。同)
5、《中共房山区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意见〉的通知》。
应直接以意见形式印发。其为党委系统法定公文,可直接印发。党委系统法定公文共有十四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报、公报、通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二、常用规范性要求
1、附件在正文之后(一般是正文后空一行)、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标注。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附1:《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房山区党委系统公文格式规范化标准〉的通知》
附2:《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办公室关于房山区党委系统公文处理工作的规定》
几点注意的问题:
(1)“附”字前空两格
(2)只有一个附件时,用单字“附:”就可以了
(3)附件名称后没有标点
(4)附件名称一行放不下时,第二行与上一行名称头对齐
★附件页样式:附件首页左上角标明“附件:”(多个附件应按顺序标明“附件×:”),空一行为附件标题,再空一行为附件内容。附件标题前后必须相一致。
2、要求反馈或有其他相关事项的公文应标注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标注位置在发文机关署名和时间后。
例: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组织部
2010年9月9日
□□联系 人:李 海 燕
□□联系电话:893503063、正式公文不能省略主题词、发文单位。
4、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5、字号要求。发文字号用四号仿宋。文件标题用二号标宋(即:宋体加粗)。正文用三号字,其中,标题用黑体,二层标题用楷体,其他用仿宋。“附件:”用三号黑体,附件标题用二号标宋,附件内容与正文要求相同。“主题词”用三号黑体,主题词内容字体用三号标宋。印发机关名称和日期用四号仿宋。份数用五号宋体。页码用五号宋体。
6、落款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并与单位署名错开,(署名与行尾空四个字,日期空两个)公章压日期。如有多个单位落款,应对齐。
例:中共房山区委组织部□□□□
房 山 区 民 政 局 □□□□
2010年9月9日□□
7、公文中所提到的单位一律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8、正文中引用其它文件应加括号注明原文字号。如后面再次出现,可标明“以下简称××” 字样。
9、决定、意见、规定在标题下应加发文日期。例: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组织部
关于表彰××××××××××的决定
(2005年9月9日)
10、上行文应有签发人。版头如下:
中 共北 京 市 房 山 区 委 组 织 部(请示)
□发文字号签发人:×××□
★
如无签发人,发文字号居中。
11、转发其他单位的文件,应去掉原文版头及尾条。
12、印发和转发文件,附件标注可省略。
13、应以党委(组)名义向上级党委行文。不能向个人行文。
14、文件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书名号除外)。正文中的标题,单独一段,不用标点符号。
15、主题词不能随意标引,查阅《公文主题词表》,自由标引词后要加▲,并控制在2个以内。
第二篇: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的分类
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常用公文文种
我国现行党和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文件有14个: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种类有13个: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上述文件共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
不同的有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有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的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由于这18个文件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般称为法定文种。公司常用的主要公文种类 1.决定:适用于公司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如机构设立与撤销;变更或撤销公司不适当决定。
2.通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通报有关重要情况,也适用于对全系统各单位或个人的表彰与批评。
表彰通报:介绍先进事迹+先进事迹意义+表彰决定+希望号召 批评通报: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分析+惩罚措施+提出希望要求 情况通报:缘由目的+情况信息+希望要求
3.请示:适用于下级向上级的请求指示和批准;也适用于分公司必须以公文形式向总公司的请求指示和批准。
应用范围
(1)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2)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
(3)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助;
(4)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5)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6)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
注意事项
(1)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
(2)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3)不得越级;
(4)必须由主要负责人签发,留下联系人联系电话 ;(5)常用结语(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特此请示,请予批复等)。
句子成分
4.报告: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单位所反映问题的询问。又分: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回复报告、备案报告。
5.批复:适用于批准分公司以公文形式上报的请示事项。注意:主送机关一个,即发出请示的下级机关。6.函:适用于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不在公司内部使用。又分:公函和便函发函和复函
注意:主送机关一个,即发出请示的下级机关。
7.通知:适用于总、分公司批转至下级公司和的公文,转发上级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公司和有关部门办理的需要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人事任免等。
8.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会议事项。决策型、交流型、研讨型。注意:会议纪要一般不加盖公章。
公文的格式 印刷用纸和技术要求:
用A4型纸(297X210),正文用3号仿宋体,每页22行,每行26-28个字。
几种常见公文的写作要点
1.请示:请示就是需要上级批示或批复的事项。写请示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只能一事一请,不能在一个请示里夹带多个请示事项。二是一请一报,一个请示只能报一个主送单位,不能多头报送。三是一般不越级请示。
四是要简短精炼,简洁明了地讲明目的、原因、困难,对请求上级批准的事项要写明白。
针对公司的情况,大体上要说明:为什么目的、干什么事情,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需多少花费,预算内还是预算外。
2.报告:报告的特点是阅知性,不是批复、答复性,看的人可以签署意见,也可以不签署意见或表态。
(1)分类:一是工作报告,是按照上级单位要求或公司要求所做的报告;二是情况报告,即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或觉得应该让上级知道某个重要事项的当前情况(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报告);三是建议报告,即在工作中发现好的经验、做法,认为应让上级采纳或推广,可以写建议报告;四是回复性报告,回答上级问询、落实上级临时交办的某项工作(关于整改情况的报告);五是备案报告(上级的规范性文件要求的备案)。
写法
一是要有导语:说明依据什么写这个报告,或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报告(依据上级的什么通知精神,或者根据某位领导的批示精神,我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二是总体结构一般包括:第一,基本情况;第二,主要做法;第三,收到的效果;第四,存在的问题;第五,今后工作的建议。也可以先写成效(或做法),再写问题,最后写建议,总共由三个部分完成。
回复报告的写法比较直接,上级问什么问题,我们就答什么问题,一条一条的答(比如意见整改报告,用打酱油的钱打了醋我们是怎么整改的,程序不规范我们是怎么整改的,挤占专项资金我们是怎么整改的)。
三是结尾:报告结尾写“专(特)此报告,请阅”;一般不能写“当(妥)否,请阅(批)示”;备案报告写“请予审查”。
注意:切忌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3.通知:通知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传达指示、部署工作、实施管理措施、处理公共事务、任免干部等等,都需要印发通知。通知属下行文,要下级单位(或受文对象)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这与请示、报告不同,一定要细,避免执行过程中的反复询问),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写一个会议通知,开会的目的、时间、地点、人员、会议内容(议程)、其他要求等等,要逐一说清楚,让执行的人一看就明白。
4.批复:批复的正文一般都很简短,不必像通知那样详细阐述意义或道理,也不必像请示那样充分说明理由,而只是答复问题。一般由“引语”和“答复意见”两部分组成:引语即引述请示名称或请示主要事项来作为批复的依据,多为“××收悉”等语。
“答复意见”即针对请示问题所作的具体答复,也很简短。如果答复意见稍多,须分项来写。“答复意见”如是同意意见,必要时还可加上几点指示或说明;如是不同意见,要说明不同意的理由,以便于下级理解和接受。
常用非规范性公文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讲话稿、调查报告、汇报材料、礼仪讲话、签报等,下面分别作简单介绍。1.工作计划类
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的文件,明确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
计划、规划、方案、要点,都属于计划类公文范畴。计划类公文必须具备目标、措施、步骤、检查与考核等四要素。
计划类公文有两种格式:一是文字表述式,一是图表式(图表式越来越多,清晰、明了、包含的信息量大),比如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拟办事项分解、主要经营指标分解、办理责任分解等都可以采用图表式。
计划类文件要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随便列几条交差。
2、作总结类
工作总结的特点是实践性、经验性、自述性、理论性。不仅要陈述工作情况,更要揭示理性认识,不仅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工作总结一般包括本(半年)基本工作情况、所做的主要工作、工作进度、取得哪些成绩经验、存在的不足和教训、下一步工作计划(个人总结写努力方向)。
个人总结要抓住主要问题,把握写的侧重点,突出收获最大、成绩最突出或者感受体会最深的东西,切忌写成流水帐。
工作总结类材料,要注意亮点的提炼和先进经验的总结。要让阅读者看出,与别的单位相比我们有什么亮点、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做得更好,促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政策、措施、方法是什么。
公文中常见问题分析 文种的误用
主要表现在报告和请示的错用报告和请示同属上行文,但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文种。
1、目的不同
报告以陈述情况为主,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以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为主,要求上级批复。
2、内容不同
请示可围绕请求事项反映情况,说明理由,不排除含有一定的情况汇报,但报告中不能夹杂请示事项。
3、性用语不同
报告用 “特此报告”等;请示用“当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批复”。
4、事例
这两种文种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请示、报告混用 如《关于请公司领导出席开业典礼的报告》(2)请示、报告并用 如《关于召开----会议的请示报告》
公文的语言特点:庄重、平实、明确、简约、得体
第三篇:求职信的内容和易犯错误
一、内容
要记住求职信最重要的在于它与履历表起着不同作用,许多履历表中的具体内容不应在求职信中重复。例如,工作经历,学历或是个人目标。履历表告诉别人有关你个人,你的经历和你的技能。而求职信告诉别人你能为雇佣者做些什么。
(1)说明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用人消息的来源。首先在正文中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重点是介绍自己与应聘岗位有关的学历、经历、成就等,让招聘单位对你一开始就产生兴趣,但详细的个人简历应作为附录。其次说明用人消息的来源,做到师出有名。
(2)说明胜任某项工作的条件。这是自荐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向对方说明你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要突出适合于所求职业的特长和个性,不落俗套,起到吸引和打动对方的目的。
(3)介绍自己的潜能。向对方介绍自己曾经担任过各种社会工作及取得的成绩,预示着自己有管理方面的才能,有发展、培养的前途。
(4)申请具体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往往为多个岗位招聘人才,因此要写清楚你所要应聘的工作岗位。如果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说明自己希望申请哪一类工作岗位。
(5)附上有关材料或文件。
由于求职信的限制,有关材料要随求职信一起寄给招聘单位。大致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身份证、获奖证书、户籍的复印件,学校的推荐信、个人履历表、发表的文章、科研成果等。
(6)最后写明自己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二、易犯错误
1、称呼的后面要用冒号而不要用逗号,写称呼时要用正式的语气。
2、要用具体的称呼(例如不要写“给有关负责人”)。设法知道谁将收到你的信。如果有必要,打电话询问公司。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具体的名字,就称呼“招聘经理,”“人事部经理,”或者就称“经理。”
3、每段之间必须空一行,没有必要首行缩进
第四篇: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规范
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
使用。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有 “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
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 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 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 的却
用“通知”。
三是文种并用。指两种法定公文文种在标题中同时使
用,除比较常见的“关于……请示报告”外,还有“关于…
请示函”、“关于…决定(批复)的通知(通报、决议)”等。
(二)公文结构上的不规范
一是结构不严。
二是层次混乱。
三是段落组织松散无力。
四是过渡脱节。
五是层次段落重叠交叉
(三)公文格式不规范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如“关于印发《xx同志在XX会议上讲话》的通知”、关于印发《安徽电信备品备件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上两例中的“<<>>”符号都不应该使用,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四)公文标题不规范
标题用词重叠。多出现在转发、印发式公文方面。如“××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这里介词“关于”、动词“转发”、文种“通知”反复出现,在一个标题内重复使用,造成标题冗长,令人不知所云。解决用词重叠问题,避免介词“关于”、动词“转发”、文种“通知”反复出现,可采用“省略法”、“替代法”、“直转法”三种技术处理办法。
(五)语言、语法不规范
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规则。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要注意序数数词的写法,其中“
一、”下面是顿号,“1.”下面是圆号,而“
(一)”和“(1)”括号外面是不带顿号和点号。引用文号格式不对。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如,“据×办〔2003〕12号文《关于××××××的通知》”,其引用文号的方法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正确的引用方式应为据《关于××××××通知》(×办〔2003〕12号)。公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等名称表述混乱。一是同一名词在一篇公文中数次出现时表述不一致。二是排名次序混乱。三是随意用简称。“抄报”现象依然存在。目前,行政公文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抄送,概用“抄送”一词。公文中的数字使用不正确。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附件标注不符合规定。附件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有些公文出现附件和正文之间的间隔或大或小,附件顶格标识、附件序号使用汉语数字标识,附件名称后加标点符号等毛病。语言啰嗦,常有口语化的现象。公文的语体特点:准确、简要、规范、庄重。
不少公文存在不合语法的现象,以致于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或错误。主要有成分残缺、成分多
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毛病。
用词不当。主要有词义误用、生造词语、词语使用不当等毛病。
第五篇: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
一、容易用错写错的字词如何区辨?
1、“二”与“两”
使用“二”的地方:①自然数。②序数、小数、分数。
使用“两”的地方:①一位数的基数。如“两台机器”。②概数。如“三两天”。
2、“倍”的运用
“倍”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词,但在公文写作中误用的情况却是多见的。一是与“增加了”合用时的误用。“增加了”是在原数基础上,向上增加若干个原数。二是与“增加到”合用时的误用。“增加到”是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三是把“倍”用在降低、减少上。如有的公文中出现“降低×倍”或“减少×倍”的提法,这是不妥的。因为“倍”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降低或减少。如果说用于减少,就应该加“负”字。
3、“以上”与“以下”的运用
“以上”、“以下”等词与前面的数字连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数目概念,习惯上应包括前面的本数在内,百人以上即含百人、千人以下即含千人,不应把本数排除在外。但是,为了使界限的划分清晰准确,应注明本数是否包含在内。如:“十四岁、十四岁以上儿童不得入内。”或“十四岁以下(包括十四岁在内)儿童不得入内。”
4、“制定”与“制订”的运用
“制定”即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如:“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为我们制定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总任务和政治路线。”
“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如:“我们单位相继制订了防火、门卫等安全管理制度。”
5、“物质”与“物资”的运用
“物质”即能触及、能见到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该词多用于哲学和物理学上的抽象概念。
“物资”即指具体的财物资源。
6、“需要”与“须要”的运用
“需要”即对“缺乏”而言,还有“要求”的意思。词性为及物动词,后可带宾语。
“须要”即说明“应当”、“必须”的意思。词性为能愿动词,修饰限制动词。
7、“截止”与“截至”的运用
“截止”即到期停止。
“截至”即到„„为止。
8、“违反”与“违犯”的运用
“违反”即不遵照,反着方向做。
“违犯”即违背,触犯。
9、“以至”与“以致”的运用
“以至”即到,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或扩大。
“以致”即弄得,由此而造成,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结果。
10、“象”与“像”的运用
在公文写作中重点要注意,当“像”作为比喻词或作为其它系动词时不能写作“象”。
11、“的”、“地”与“得”的运用
“的”、“地”、“得”是结构助词,在口语里都念“de”。“的”用在名词前,是定语的标志;“地”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是状语的标志;“得”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是补语的标志。
12、“部署”与“布置”的运用
“部署”即指全局重大工作的安排。
“布置”即指全局具体工作和事项的安排。
13、“既”与“即”的运用
“既”是并列连词,通常与“又”配对使用。
“即”相当于判断词“是”的用法。另有“即使”的含义。
14、“和”、“与”、“及”的运用
“和”口语色彩比较浓;“与”带一些文言色彩,常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及”连接的成分虽然也是并列,但表达的意思上有轻重的分别,即前重后轻。
15、“权利”与“权力” 的运用
“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和“权力”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
16、“急待”与“亟待 ”的运用
“急待”--紧急待办。“亟待”--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
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17、“决不”与“绝不”的运用
“决不”--决心不。“绝不”--绝对不。“决不”与“绝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就本身而言,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而后者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虽然也适用于自身,但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18、“检察”与“监察”的运用
“检察”--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监察”--监督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检察与监察的区别有三:第一,方式不同。一个是审查,一个是监督。第二,对象不同。一个是被检举的犯罪事实,一个是机关或工作人员的日常活动。第三,主体不同。一个是司法机关,一个不是司法机关。
19、“作”与“做”的运用
涉及具体的事物,习惯写“做”,涉及抽象的事物,习惯写“作”。
如:做——做事|做声|好吃懒做|白日做梦|~工作|~好事|。
作——作案|作孽|天公作美|弄虚作假|~调查|~报告|
二、如何处理公文标题制作中的几个棘手问题
1、解决转发性通知标题冗长繁琐问题
层层转发公文,由于“过桥”机关多,很容易造成该类公文标题冗长繁琐,如“裹脚布”似的,解决此问题办法有四:
①只写转发第一次转发机关的通知;
②直接转发原文件;
③在标题中只出现上一级机关转发通知的文号;
④只用本机关发文的标题,而将其它机关的标题概括为文件。
2、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
为了保持标题简炼和整洁大方,一般地尽量不用标点符号的尽可能的不用。非用不可的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可用书名号。主要用于法规、规章名称和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等。
②可用问号。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③可用引号。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
3、长标题的排列
根据标题长短,分一行、二行、三行均可,注意分割合理,布局匀称、美观,不可割裂题意,即一个词不可断开分在两行。
三、结构层次序数是如何规范的?
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 一是、二是、三是„„”,“首先、其次、第三„„”。
四、公文中的数字运用有哪些规范要求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党的公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成文日期。不标明主送机关的普发式公文(决议、决定、条例、意见、规章等)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
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78年、2003年不能略为78年、03年。同一文件中同类数量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哪些讲究?
1、并列短语中的顿号、逗号的使用。
并列短语中各成分之间如果没有显著的停顿,当中便不用顿号。如“工农业生产”不写成“工、农业生产”,“五六个”不写成“
五、六个”,“各乡镇”不写成“各乡、镇”,“青红皂白”不写成“青、红、皂、白”。
并列短语各项之间有比较长的短语或有较大的停顿,中间应用逗号。如“刀子,叉子,玻璃酒杯,大大小小的花瓷盘子,都放出晃眼的光。”
2、破折号、省略号同点号连用破折号和省略号都是标号。用在有停顿的地方,不论是句中或句末,如果本来应该用点号的,可以用了点号再加破折号或者省略号。
3、引号同点号连用
凡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末了的点号(多为句终号)放在引号之内。如: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凡是把引文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部分,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的外面。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4、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使用。
句内括号(即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倘若正文在这里该用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可以有逗号或分号,但不能有句号,尽管已经是一个句子。如: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
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句外括号(即注释全句的)前边正文的点号用在括号之前。括号内部如果是句子,可以用句号。如:全国各族人民间的大团结万岁!(长时间的鼓掌)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鼓掌,转为欢呼。)
六、加盖印章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文机关印章是证明公文效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总的要求是“上不压正文,下骑年盖月”。区别不同情况有以下具体要求: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1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上。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七、怎样提炼公文的主题词?
撰写文稿时应在文中标明主题词,具体要求和做法是:
1、全面审读公文,确认公文的主题内容,即确认公文涉及了哪些事物和具体对象及问题。
2、认真进行主题分析,找出公文涉及的主要对象。弄清其性质,弄清其归属哪方面问题,形成主题概念,对关键性语句准确、精炼地进行主题概括。
3、在有关机关正式制发的《公文主题词表》中选取与公文主题概念相对应的最专指的主题词,其词形务必与词表中规定的词形相一致。
4、如在词表中没有与公文主题相对应、专指性强的主题词时,要在词表中选取与公文主题直接相关,最相邻的主题词进行相配。组配后有多义性时,应放弃组配,直
接采用反映公文主题上位概念的上位词。不能进行组配时,也采用最直接的上位词。
5、应有效把握对公文主题的标引深度,一份公文的主题词除类别词外一般不超过5个。
6、主题词的排列次序应科学合理。一般应按主题词的含义,从内容到形式排列,进行组配时应按以下次序:
主体因素,即反映公文主题的关键性概念,如对象、材料、方法、过程、条件等,文中有几个并列的主体因素时,一般按语法关系和逻辑顺序排列;
通用因素,即描述主题的一些通用概念,在主题中居次要地位,对主题起细分的作用;
位置因素,即公文所涉及的事物、对象和问题所处的空间位置属性方面的概念,包括国家名、地区名、地名以及机构名称等方面的主题词;
时间因素,即公文所涉及的事物、对象和问题存左的时间范围属性方面的概念,包括具体年份等方面的主题词;
公文类型因素,即公文种类方面的概念,如命令、指令、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