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1.我们常常看到的表达是这样的:“圆明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此相类的有长城、兵马俑、都江堰,乃至金字塔、空中花园„„我们后代在缅怀圆明园的时候,纪录片拍摄者在利用现代技术还原圆明园那美轮美奂、恍如人间仙境的景观的时候,恐怕难免都会对“古代人民的智慧”充满敬意和叹服。我们似乎早就形成了一种审美习惯与思维惯性,就是历史上那些存留至今的“文化遗产”
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我们应该因为这些惊人的艺术品而凭生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可是,有没有人问过,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怎么来的,谁让它们结晶出来的,劳动人民又是不是愿意把自己的智慧这么结晶出来?而结晶出来的,除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是还有血汗和眼泪?在一个君主一人意志便可翻覆万千黎民生活的时代,我不相信这些古代奇迹的创造者们全是出于对艺术的热情和对美好的向往而自觉自主地进行了这流芳百世的艺术创作。也就是说,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最初可未必想要参与创造什么流芳百世的艺术奇珍。范喜良想参与建造那个即使在宇宙中也能看到的蜿蜒蟠曲的带状围墙么?他不想,他只想和孟姜女安安分分地过自己的日子,可是历史却把他生生封锁进了那万恶的墙垣,并引导他那原本柔弱堪怜的妻子放开喉咙,唱出古代女性反对强权的第一个高音。进一步说,这些从古代幸存至今的奇迹一般的建筑大多不过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而兴建的,兵马俑意在陪葬,金字塔仅是墓穴,而圆明园,那个被毁弃的,被认为是最伟大的万园之园,不过是清朝皇帝度假休闲的一栋特大号别墅。也就是说,这些被我们称颂、追忆、叹惜的所谓古代建筑奇迹,在当时乃是统治君主的意志体现,只不过是他们私欲的实质化而已。
从这个角度上说,任何赞美长城、圆明园等浸渍了古代人民血汗的艺术品的论调,都是虚伪的,至少是冷血的。这是因为其在赞美的同时丝毫没有注意到这艺术珍品乃是由多少原本无辜的人民用鲜血与汗水构建起来,而这构建的过程,又必定导致我们无法对这些所谓奇迹抱一种简单的欣赏态度。在我看来,我倒宁愿我们的历史上没有这些艺术珍品,因为每一件流传下来或没有流传下来的建筑都是在向我诉说,我们现在坐享着的,不是什么祖宗的遗留,而是自己民族同胞的鲜血。
而进一步说,我们从这些鲜血淋漓的建筑物中得出的所谓民族自豪感有时不
是靠得住呢?我要说,如果说一个人作为后代在看到长城时对于长城里面范喜良的尸身没有丝毫敬畏,那么我便拒绝接受其因为长城产生的骄傲与自豪的合理性。如果我们会因为历史上遭受的侵略而对侵略者恨之入骨,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对那些凭一己好恶就荼毒天下的统治者保留好感?倘若一个人将长城、兵马俑、圆明园作为炫耀中国历史悠久华灿的论据,那么我将无法相信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能够死而瞑目。也就是说,圆明园本身固然是一件精雕细琢、妙趣天然的建筑奇珍,但我们在赞叹它的美好的同时一定要记住,这美好的代价,恐怕就是多少人民流尽的血汗,以及多少血汗汇集成的税银。
2.在试图通过想象来还原那场掠夺的时候,耳机里响起的是加勒比海盗的插
曲。曲调雄浑豪勇,搅得人血脉贲张。可是当我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耀武扬威的场面时,再辅以这首曲子就显得如此讽刺。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控诉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后那句充满正义感的“这
两个强盗,一个叫做英吉利,一个叫做法兰西”,足可以令我们对雨果凭生敬意。雨果在这一历史场景中的表现之所以为人称道,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他所表现出的仗义执言的正义感,更在于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的祖国。也就是说,尽管他同样是一名法兰西公民,却在法国军队犯下恶行的时候丝毫没有护短之意,反而旗帜鲜明地指责自己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们不能不深究雨果此举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索。
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当年入侵圆明园的也有一个中国(这个假设自然把圆明园假设到国外去了),并且也犯下了打砸烧抢的罪行,那么中国人民是否会如雨果一般对中国军队犯下的恶行毫不留情地进行声讨与问责?还是因为所谓的民族自尊拒绝承认中国这种行为属于赤裸裸地侵略,是天字第一号的强盗行为?中国人又是不是会在百年之后宣称,如果当初中国不去侵略,那么那个被侵略国便难以走上现代化的国家进程?
如果你问我,作为被侵略国而去假设自己是侵略国,这种假设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是这么一句疑问:中国历史上自然有过极度煊盛的年代,也有过征服邻邦的履历,那么请问,中国历史上在攻击别国的时候,是否亦扮演过强盗,乃至杀手的角色?不要跟我说没有,因为中国人也是人类,不是圣徒,不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方外之人,中国人也有欲望,也会抢夺,也有犯罪的资质。而且,中国的历史并不仅仅有一个近现代史;我们不是经常自豪于自己辉煌雄强的汉唐风采么?
我之所以提到这些,实在是因为我不觉得我们仅仅记住自己受到的屈辱就够了。因为倘使如此,如果有朝一日历史给我们一个掠夺他人的机会,我们便未见得不会转变为今天我们仇视的掠夺者转生。我觉得,倘若我们能够在记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时,一并记住自己曾经给过别人的屈辱,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自信,我们这里是一个有良知的民族。
写到这里必须补充的是,不难想象,雨果的指控必然与法国政府所希望的背道而驰。然而雨果仍旧能够秉笔直书,这种做法实在需要勇气。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法国政府对文字管制极为严苛,如果雨果会因为他对法国军政的批评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并锒铛入狱,最后因为“躲猫猫”而惨死在监狱之中,他还能够拿出这样大的勇气来留下这段令中国人对其大生亲近的文字么?为了正义,或许他仍旧会写下自己的指责,但是否能够发表出来呢?倘使竟能发表,又会有多少人响应呢?这段文字最后又是否会被法国当局所消除湮灭呢?当然,我们应该为雨果庆幸,因为上述假设在历史上显然没有成立。所以,雨果能够在今天仍旧令中国人为其勇敢正义而喝彩,恐怕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3.在校园网论坛上看到很多写观后感的,眼光大多锁定在“不能固步自封”,“落后就要挨打”之上,更有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气人物。
能得到这样的影响,恐怕足以说明《圆明园》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是达到了的。最后补充两句感想: 掠夺者注定被唾骂与谴责,不论他们扯什么淡。与历史进化发展之潮流相悖的做法总归会失败,这句话不止适用于被评论者,同样适用于评论者,没有例外。
我的话说完了。
第二篇: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在试图通过想象来还原那场掠夺的时候,耳机里响起的是加勒比海盗的插曲。曲调雄浑豪勇,搅得人血脉贲张。可是当我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耀武扬威的场面时,再辅以这首曲子就显得如此讽刺。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控诉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后那句充满正义感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做英吉利,一个叫做法兰西”,足可以令我们对雨果凭生敬意。
雨果在这一历史场景中的表现之所以为人称道,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他所表现出的仗义执言的正义感,更在于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的祖国。也就是说,尽管他同样是一名法兰西公民,却在法国军队犯下恶行的时候丝毫没有护短之意,反而旗帜鲜明地指责自己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们不能不深究雨果此举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索。
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当年入侵圆明园的也有一个中国(这个假设自然把圆明园假设到国外去了),并且也犯下了打砸烧抢的罪行,那么中国人民是否会如雨果一般对中国军队犯下的恶行毫不留情地进行声讨与问责?还是因为所谓的民族自尊拒绝承认中国这种行为属于赤裸裸地侵略,是天字第一号的强盗行为?中国人又是不是会在百年之后宣称,如果当初中国不去侵略,那么那个被侵略国便难以走上现代化的国家进程?
如果你问我,作为被侵略国而去假设自己是侵略国,这种假设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是这么一句疑问:中国历史上自然有过极度煊盛的年代,也有过征服邻邦的履历,那么请问,中国历史上在攻击别国的时候,是否亦扮演过强盗,乃至杀手的角色?不要跟我说没有,因为中国人也是人类,不是圣徒,不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方外之人,中国人也有欲望,也会抢夺,也有犯罪的资质。而且,中国的历史并不仅仅有一个近现代史;我们不是经常自豪于自己辉煌雄强的汉唐风采么?
我之所以提到这些,实在是因为我不觉得我们仅仅记住自己受到的屈辱就够了。因为倘使如此,如果有朝一日历史给我们一个掠夺他人的机会,我们便未见得不会转变为今天我们仇视的掠夺者转生。我觉得,倘若我们能够在记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时,一并记住自己曾经给过别人的屈辱,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自信,我们这里是一个有良知的民族。
写到这里必须补充的是,不难想象,雨果的指控必然与法国政府所希望的背道而驰。然而雨果仍旧能够秉笔直书,这种做法实在需要勇气。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法国政府对文字管制极为严苛,如果雨果会因为他对法国军政的批评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并锒铛入狱,最后因为“躲猫猫”而惨死在监狱之中,他还能够拿出这样大的勇气来留下这段令中国人对其大生亲近的文字么?为了正义,或许他仍旧会写下自己的指责,但是否能够发表出来呢?倘使竟能发表,又会有多少人响应呢?这段文字最后又是否会被法国当局所消除湮灭呢?当然,我们应该为雨果庆幸,因为上述假设在历史上显然没有成立。
所以,雨果能够在今天仍旧令中国人为其勇敢正义而喝彩,恐怕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维克多。雨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
这是出现在《圆明园》里出现的两段话。前一段在片头,后一段在片尾。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别人看。而这部数字电影沿承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悲剧发展路线。
圆明园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个谜。不管看再多的资料或图片,仍然是个神秘的谜。它的神秘就在于它的不存在性和它的不可重复性,就如同《天方夜谈》里梦幻的东方城堡一样。因为再奇巧的工艺,再极至奢华的建筑,现在都只是荒烟蔓草http://www.xiexiebang.com/残垣断壁罢了。那曾经只属于全天下唯一一个人专用享乐的梦幻园子,现在则成为了万千普通百姓凭吊历史的遗迹。盛极而衰,中国两千年王权和奴性堆砌到顶峰而产生的标志就这样在一场火光中轰然崩塌。后人只能从故纸堆里翻出只言片语的叙述,妄自遐想。
《圆明园》是一部很精彩的记录片,它恢弘的画面和气势让人觉得50块的票价比《夜宴》值十倍。这是一部相当低调的片子,上映1个多月却几乎没做过什么宣传,要不是在机场大巴上的偶遇,我至今也不会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就是那惊鸿一瞥,却让它的美驻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怎样的一个画卷,当3D的模型从脚底的废墟里蹭蹭的拔地而起的时候,当立体的园林从二维平面图站立起来的时候,我觉得除了壮观还是壮观,除了震撼仍然震撼,除了激动惟有激动。于是,我一直寻觅着这部电影的芳踪,在得知网上无法下到,牒贩亦无货源的时候,我义无返顾的走进了影院。恐怕也只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的小剧场才能完整的显示影片的精髓,才能真实的再现电脑特技所展现的圆明园无与伦比的梦幻效果……雨果还曾这样描述:在东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作圆明园。几乎是神奇的人民运用想像能力创造的一切,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仙境一样的建筑。你尽管去想像这座建筑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全是用洋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用最珍贵的宝物装饰起来的。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孔雀。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皇宫。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德嫩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是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而这部电影,真的可以带你感受到那种虚缈的梦幻。
这部记录片并不是以往那种唱高调的党中央宣传材料的教育片,到处都高唱着爱国主义的高调,它只是试图用最逼真的手段去还原一个万园之园从修建、扩建到焚毁的整个过程,去再现一段皇家林苑的历史,一段国家的历史,一段民族的历史。这部国产大型数字影片堪称史诗性的巨制,与荷马的《伊力亚特》所不同的是,后者用文字的描摹刺激着我们的想象,而前者则直接用直观的画面惊艳着我们的眼睛。这种感官上多方位全角度的移步换景似的立体刺激,比单看清宫画师创作的《圆明园四十景》的效果图的冲击力大的多。
150年的修建,耗费了6代皇帝的心血,囊括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它是整个东方灿烂文明的代表,是几十万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见证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甚至一度成为了类似罗斯福新政里的那个大坝,是政府花消银两促导货币正常流通的公共工程。盛世危言,但它同样奏向了一个王朝衰亡的挽歌,这颗东方明珠甚至同那个曾经叱诧在白山黑水之间征服了北戎南蛮的那个马背上的民族一起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难以想象,那些扩张奠定了中国超大版图的彪悍草原骑士的后代竟然能被鸦片蚕食的不成人形终日沉湎于花柳莺燕之间;难以想象,血性汉子皇太极的纯种基因世代遗传竟然孕育出了没有脊梁骨的无能懦夫胆小怕事的咸丰之流;难以想象,一国之君竟然能丢盔弃甲的舍下祖宗几百年开创的基业仓皇四逃抱头鼠窜;难以想象,当英法联军都在使用先进的远程大炮和来复枪的时候,我们奋勇的将士却还在拉弓射箭挥刀肉搏;更难以想象,耗费数十万劳力修建起来圆明园竟然最后只靠着20来个赤手空拳的小太监来保卫,150年财力基业所构建的洪篇巨制的神话世界竟然在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的焚烧之后化为灰烬……华夏史上最后一代王朝的历代先王在专门供奉他们画像的庙堂之中冷眼看着这场世间浩劫,并随着庙堂的焚毁一起化为灰烬,变成了笼罩在北京城上空那遮天蔽日挥之不去的黑云,和着圆明园的阴魂始终不散。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146年前的今天,正是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的日子。对于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不想再费笔墨,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教训我也不必再提,因为听的太多,也说的太多。仅仅就是走进影院吧,去体验一下东方夏宫卓尔不群万世瞩目的独特魅力,去感受一下八里桥一战数万蒙古铁骑在几千敌兵的洋枪大炮下几乎全军覆没的悲壮。历史总是波澜壮阔的奔涌向前,而我们需要历练自己的大气和智慧,才能从容的应对历史,平心静气的回顾过去,并淡定自若的面对未来。
第三篇: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篇一: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本周历史课我们全系观看了数字纪录片《圆明园》,当已经成为废墟的圆明园像梦一般突然恢复她昔日的壮丽,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惊叹不已,但是随后,当我们发现,这所有的壮美都要化为泡影,都要被摧毁,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该片以与《圆明园》的命运一起沉浮的人物为线索,从大清皇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圆明园从蓝图走向鼎盛的过程,而从咸丰皇帝那里,我们又目睹了圆明园被劫掠与焚毁的结局。
圆明园非常的美丽,圆明园有一些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狮子林、平湖秋月、安澜园„„,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壮观。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本园占地210公顷,水域约4/10。东部为园内最大水面福海,外围环列10个小岛,构成一处大型园林景区,共有10座园中园和建筑风景群。福海略呈方形,东西皆宽五六百米,水面开阔。盛时每逢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先后在此举行龙舟竞渡和放河灯等民俗活动。我真想去圆明园游览一番啊!
但是,好景不长,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时候让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灰烬。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当场拍卖文物!一个青铜铁器3英镑卖掉了!一副图画则1英镑卖掉了!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高空飘扬,永不垂下。
篇二: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上个学期,我们语文课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文章讲述了美丽辉煌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侵略。让我感到了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今天,我又一次看了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圆明园》,感受到不仅是侵略者的残暴,更是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间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的圆明园。并藏有无数奇珍异宝。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侵入中国,大清陷入风雨摇曳之中。1860年,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圆明园就在魔爪下毁于一旦。这帮强盗不但毁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毁了我们中国璀璨的文明。
我看完片子后,心里对当时为对抗侵略者的军人表示深深的惋惜。他们并不是懦夫。数万勇士英勇地朝着侵略者冲锋,冲锋,以求保全皇帝,保全圆明园,保全中华民族的尊严!()但是,再勇猛的铁骑,再锋利的战刀,也无法与先进的来福qiāng,远程炮相抗衡,可敬可怜的勇士们,举着大万长矛还没有来得及接近敌人,就被远程炮炸了个粉碎,可悲啊!被炸了个粉碎,同时被炸碎的还有大清帝国的防线。他们不知道,当他们还在使用着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大刀长矛时,当他们还在使用着两个世纪以来丝毫没有改进的炮时,敌人已经拥有了发达的机器,拥有了强于大刀长矛数百数千数万倍的qiāng炮!清政府没有让先进的科技进入国门,没有让他们拥有同敌人相同的武器,因为皇上认为“天朝”无所不能,无所不有!
这个悲剧告诉我,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地进步,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是一名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强身健体,长大了和千千万万同胞共同用自己的力量去创建自己的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第四篇: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纪录片《圆明园》,它详细地记叙了圆明园的筹划、建设过程。展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灿烂文明,最终却被侵略者无情地践踏、毁灭。虽然已过去几天了,但我的心情却久久都不能平静,有惋惜也有愤怒。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它是人类最宏伟﹑最壮观﹑收藏最多奇珍异宝的园林。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精致的的楼台亭阁,还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令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引以为荣„„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但英国和法国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历史中却有的没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没有记载,并不说明没发生过,历史会铭记。
回顾历史,为何会发生火烧圆明园这样辱国的事,那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科学技术十分落后。而外国人有洋枪有洋炮,清政府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最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圆明园集中了中国人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的一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那个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催命符。
在贯穿整个记录片中,以一种平实的读白与清晰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封闭则代表着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了。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
回忆祖国的过去,看看祖国的今天,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像一条巨龙在世界东方飞翔着。经济、科技迅速发展,使得那些外国人在也不敢来侵略我们,这一切不都归功于我们的党,归功于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吗?虽然我们现在强大了,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用那段历史作为驱动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就更应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祖国的未来努力拼搏、奋斗。
第五篇: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中华民族的特殊记忆与历史的警示
圆明园——这个令全中国人都为之感慨而惋惜的名字,曾经的华夏民族至高无上的荣耀与近一个世纪集国人一切想象的艺术的结晶,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慨叹不绝……
圆明园,对于中国历史和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遗址公园,它,是历史的特殊记号,是一个民族由兴盛转向衰落的转折。无论如何,关于圆明园的那段历史是不能够被遗忘的。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朝的鼎盛,它的毁灭昭示着大清王朝不可逆转的败落,文明的玄机和历史的真相尽在其中!
圆明园,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它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然而,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是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它不像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幻想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幻想可以有模型的话,请你想象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然而这么一座完美的园林建筑,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烧毁的命运,不得不令人为之扼腕!究竟是什么让这座世界的瑰宝与世长辞,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观看完圆明园纪录片,通过资料的查阅与相关文章的剖析,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值得当今我国政府与每一个国民深省:
1、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由于闭关锁国,此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然而,我们知道,其实清王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封闭。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不倦地学习,不断地用新思想补充自己,从圆明园中出现的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以及他委派一个外国的官员来负责圆明园的事等无一不体现了他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作为一个帝王所应该有的气度。因此当时的清王朝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一路平定准格尔和吴三桂的叛乱,带领着刚刚安定下来的清王朝走向发达的正轨。不过独裁统治和世袭的祖制注定了清王朝不可能一直由英明的皇帝通知下去,果不其然,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登上了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利舞台。他虽然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电影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圆明园内批改奏折直至次日,也能够看到他为了国家公务废寝忘食,可是他却并不相信西学。他摒弃了他父亲的良好习惯,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不屑一顾,以读古书以及下围棋为乐,虽然在当时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可是他不知,就在他羡慕文人潇洒的生活方式之时,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西方的资本积累正在迅速地进行着,而清王朝,也逐渐地被人追上,甚至有被人甩远的趋势。在雍正皇帝过世之后,所谓“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与他的父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于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视,以泱泱大国,“天朝”自居,而小觑天下的其他列强,而且也就是在他当朝的阶段,清王朝关闭了许多对外国的通商口岸,理由则是认为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同“蛮夷之国”进行通商!这是何等地夜郎
自大!历史做出了残忍的但正确的抉择,他抛弃了他的宠儿——大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失误导致了痛失圆明园以及丧权割地的恶果!这个沉痛的教训不经警醒着我们的政府,我们个人,在做决断时要充分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决策。
2、清王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点无可厚非,不过当无限的渴望配上无穷的权利与财力,那所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令人可怕的!在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内,圆明园始终在不断地被扩建被拓宽。圆明园似乎化身成了一个财富的黑洞,不断地吸取着清王朝的财力,处在盛世时统治者可能还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一旦一有风吹草动,清王朝的财力便立马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各个国家的大炮打进中国来的时候,当敌国的军队已经占领沈阳的时候,我们的统治者咸丰帝居然还在扩建圆明园!当无数的城池被敌国占领时,不知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内心是否有过一丝的后悔:如果不投入如此多的钱财在扩建圆明园上,如果将这些巨大的财富用在改装武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上,我泱泱大国,百万之众又怎么会被几个弹丸小国,数千军队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其实不仅仅是清王朝统治者震惊外国军队的强大,外国的指挥官也同样十分不解:如此雄踞东方的大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拥有如此坚强意志的士兵的军队,他们的武器怎么会如此地古老,他们的衣甲怎么会如此的破旧。我们现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们那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弥补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烧圆明园!对于当今物欲充斥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对财富的渴望日益强烈,然而,我们将自己的财富是否也如此的大肆挥霍,而未将其用在正途上。这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保持理智,合理支配我们的资源,让物尽其用,达到其价值最大化。
3、清王朝内部政治的黑暗。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几个帝国能够独霸中国超过200多年的,这很大的程度上也与政治制度的溃败周期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一个帝国建立伊始,它的制度总是最能满足当时的人民的需求,最能使当时的国家得到安定和团结,但是随着时光的变迁,岁月的漂移,原有的政治体制势必不可能适应现有的国家的情况,清王朝也不例外,铁马金戈的骑兵征服全中国他们做得很好,但是他们在征服之后却并没有对他们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改革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改革。原因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八旗贵族,不愿意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失,而最高统治者皇帝也显然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贵族亲王们进行斗争,久而久之,内部的帮派也逐渐形成,一旦当朝的皇帝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他的统治权就岌岌可危,虎视一旁的其他权贵就会抢夺政权,而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政局动荡,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险,若此时再有外国进攻,那帝国则必然将走上毁灭的道路。清王朝显然就是走了这条路,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宣告了“垂帘听政”的开始,也宣布着清王朝走向覆灭的倒计时。每个执政党在其建立之初都是本着为人民谋福利的出发点走的,然而在其壮大的同时,腐败的种子也渐渐萌芽。每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从建立之初就严抓党风党纪,组织纪律,将腐败扼杀在摇篮里!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悲剧是和清王朝的覆灭是密不可分的,而清王朝的灭亡其原因也不只是闭关锁国,骄奢淫逸和政治黑暗这几方面的因素。《圆明园》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反映了相对客观的史实,也同时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与启迪。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唯有铭记,方可珍惜;唯有深省,方可重生。
希望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个国民能够始终记住过去的创伤,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内修政事,外处国事,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姓名:钟颢
学号:41112242
专业:工商管理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