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角井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推荐)

时间:2019-05-14 00: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角井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角井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推荐)》。

第一篇:七角井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推荐)

七角井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摘要)

一、未按要求制订村集体“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的;

二、未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的;

三、未实行印签、账簿分管及未指定专人开票、收款分离制度,导致贪污、挪用行为发生的;

四、对内容不真实、票据不合规、报销手续不齐全的开支进行审批的;

五、代收代付行为未按规定时间结报的;

六、未按规定及时逐项逐笔公开“三资”管理情况及村级财务的;

七、收入不入账,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公款私存,以及截留、侵占、挪用集体资产的;

八、违反规定出借村集体资金或提供经济担保的;

九、违反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

十、基建工程项目、大额集体资产购置、拍卖、转让、发包、租赁,以及应收款项、投资款项增减,未经民主决策先行实施或未经招投标的;

十一、不接受上级审计和镇“三资办”监督管理的;

十二、因管理不善,造成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的;

十三、未按规定程序,签订长期或低价经济合同,造成集体利益受损的;

十四、对上级或村“三资”监督小组提出的正确意见,整改不及时或措施不力的;

十五、打击报复村财务人员和村“三资”监督小组成员的;

十六、未建立健全“三资”管理档案,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

十七、其它违反农村“三资”管理规定的十八、农村“三资”管理中查实的违规行为,由镇负责处理;构成违纪的,报纪检监察机关或相关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九、本办法与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政策不符的,以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篇:七角井镇“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办法

七角井镇“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办法

为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七角井镇党委对重大民生事项决策、重要岗位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以任何其它形式替代。

第二章 “三重一大”范围

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均属重大事项决策的范围。

第三章 决策程序

1、由党委成员提出凡“三重一大”事项上会议题,镇党政办负责收集议题,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事先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并对拟定议题在党务公开栏进行预公开。

2、“三重一大”听证咨询会预告制。在听证会召开十天前,将拟听证议题、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在政务公开栏里公布,同时设立民意征求箱,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3、“三重一大”民主听证咨询会。对听证中听证代表(农民党员代表、村两委班子成员代表、四老人员代表、相关利益人等)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论证和采纳,镇党政办对于未予采纳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后报镇党委,经镇党委研究后将结果向听证代表说明。

4、党委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参加,研究干部任免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方可召开会议。

5、党委会议在讨论议题时,决定事项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者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会议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人员的书面意见不计入表决票数)。

第三篇:加强农村集体资金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历来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之

一。早在1995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5]35号),2006年,不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而且中央、国务院两办还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市农村“三资”管理的情况

近年来,根据农业部、省厅局的安排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借助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促动力,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为依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主要是:一是清查债权债务。不仅在2005年对农村债权债务进行了典型调查,而且于2006年进行了全面清查,摸清了底子,并促使市政府在2007年下发了《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实施意见》,今年还有两个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形成债务的清理试点;二是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财务管理“双代管”。截止目前,全市153个乡镇办,已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有139个,购回并安装使用农业部软件的有133个,还有三个进行了县乡联网,有效地实行了“村财乡管”。三是加大了查处力度。不仅连续七年全市统一组织对以税改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支农资金进行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而且在2007年由市农廉办牵头,财政、农经、民政配合,对全市3191个村应拨付9856.7万元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村级管理费补助资金,在《运城日报》和《运城农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广泛公示,积极推动了开辟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村级管理费补助资金的“绿色通道”,将村级管理费补助资金直接分配到村,资金直达村级账户,有效地防止了截留挪用和“跑冒滴漏”,切实地维护了广大农村集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监督检查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拨付行为。还在今年8月份由市纪委牵头,市监察局、财政局、农业局、审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对违反农村财务管理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试行)》,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和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完善,促使农村各项支农惠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层层截留、挪用。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层层截留、挪用问题。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摸清底子,健全台账。首先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界定产权;然后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二是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检查制度、保

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三是“村财乡管”,强化监督。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村财乡管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审核审批、检查、审计监督、资质评估、招标投标、财务管理等有效管理。

四是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和工作的重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重点是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村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联合下发一个“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以上认识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农村集体资金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监督管理,是当前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基层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处置、集体资源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造成农民上访不断,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管理好农村集体 “三资”,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是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设置不科学,没有形成应有的监管合力。农经站主要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职能,会计代理中心主要承担代理会计职能,公共资源交易站则主要承担对公共资源交易日常管理的职能,由于乡(镇)农经站、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站的机构设置相对独立,互不隶属,最终导致各自为战,工作缺少统一领导、事务缺泛统一协调,只有明确职责分工,没有严密的工作合作,难以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监管优势,没有形成应有监管合力,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留下漏洞和埋下隐患。如由于资产的出售和工程的招标在“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常常因没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致出现资金失控;有些村干部在集体财产招标出售后有意不将合同等资料报告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导致资金滞溜入账、账实不符;有的工程承包后“农村会计代理中心”因没合同,造成盲目支付工程款。

(二)公共资源交易漏洞较多。一是进站交易标准不统一。由于上级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价值下限多少才需进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各乡镇自定进站交易门槛,标准五花八门,造成进站交易的资产、资源存在随意性,为违规交易提供了可能。二是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进站交易的招投标数量不多,造成集体利益缺乏保障。由于进站交易标准不统一,使一部分集体资产资源游离于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缺泛监督,造成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从中捞取好处费;个别村干部在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集体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三是交易程序不规范,人为减化。没有严格按照“审批-告知-登记-公告-报名-评(开)标-中标-合同”等交易流程进行,存在“偷工减料”,对自己有利的程序则走,对自己不利的程序人为保留。如招投标公告,有的村仅在村部不显眼的地方张贴,没有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广而告之,造成投标人单一;有的村不开村“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四是交易合同签订不规范。有的村在出售、转让、承包、租赁村集体资产时,规范签订书面合同少,常常口说为凭;或者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关系不平等等。

(三)家底不清、闲置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源)清产核资不及时,或长时间不对帐,造成资(源)产帐实、帐帐不符,家底不清;二是“三资”登记台账不完整、不全面,有的村对机动土地、“四荒地”等村级资源的登记不全、不细,甚至没有建立台账,导致农村集体“三资”存在产权不明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等诸多问题。

(四)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一是资金资产不入账,体外循环,甚至私设“小金库”。目前,村财乡代的村级财务大部分只有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及相关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而对于村级的山林水库的承包租金收入,固定资产变卖收入等,有相当一部分未入账,当作“私房钱”,当作迎送往来“备用金”,导致村级收入不实。主要表现在:有的村擅自使用不合规票据收取资产资源处置费、承包金,长时间不入帐,资金体外循环,由个人掌管资金的去向及用途,并从中渔利;有的村干部自己开票收款、长期不报账,导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一些机动地、四荒地等资源没有登账,致使村集体资产账外运行及流失。二是支出审核把关不严。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经讨论;有的村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村白条列支现象普遍、严重。三是财务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报帐手续不规范。作为报销支出票据按规定必须由审批人、经办人及证明人签字,才能报销。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票据只有审批人,而无经办人、证明人或者有的大额票据只有审批人、经办人而无证明人,甚至极少数发票在既无审批人又无经办人、证明人的情况下入账;有的无正式发票,更无附件,造成假账、糊涂账,导致个别人从中浑水摸鱼;

(五)村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公开不及时、全面、详细。没有按季公开,有的村半年甚至一年公开一次;二是公开内容不够全面,有所保留。财务公开的内容存在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该公开的没公开,或者只公开合理合法的,违纪违法等上不了台面的则不公开;财务公开后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有质疑的没有给予解答释疑。

(六)民主理财监督形同虚设。一是履行职责不到位。村民主理财小组在村级支出的审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形同虚设,村干部兼任小组长,自批自监督;有的是老好人,一切围绕村委会的指示办事,民主监督组织变成了村委会的办事机构。理财不按照规定程序召开例会集中审议,而是将村干部签过字的单据加盖审核章了事,民主理财流于形式。二是理财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一些村虽然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没有制定一套规范的较为细化的理财程序和财务管理审批制度,开展理财工作无章可循,无制度可依,监督把关不到位。三是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专业知识,不

懂财务。无法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不胜任理财工作,不能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

(七)村账乡代理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是代理机构未单独设置。各乡镇虽然都成立了“农村会计代理中心”,但这个机构只是一个空架子,既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也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更没有安排工作经费,代理会计大多是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兼任,造成农经站工作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二是村财乡代理工作未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实行了“村财乡代管”,但有的乡镇对村只是实行了帐目的代管,并没有对其资金使用进行监管,造成了资金管理上的漏洞;有的乡镇农经站虽与村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但未真正意义上实行,“村财乡代管”有名无实;有的村干部为了用钱的方便,将经手收取到的资金不及时缴交收入专户,而是坐收坐支,报帐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乡会计代理中心也只能被动记帐。

二、原因分析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是一些乡(镇)、村领导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上级转移支付,村级已经没有什么资产可管。二是村干部对“村账乡代理”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村民自治了,村级财务管理是村里的事,不必实行村账乡代理。否则,就是削弱了村级财权。但既然村财已乡代理,村里就没有必要管了,从而放任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与监督。三是认为村民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乡镇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二)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工作力量薄弱。2003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各乡镇农经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由于机构的调整,现在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就一两个,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此外,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使一些农经人员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农经机构虚设、农经职能淡化、农经人员边缘化,是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跟不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 监督乏力。一是民主理财监督不到位。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现在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村民基本上是老少病残,他们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

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理财能力;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原则性不强,禁不住村干部做小动作。有的村理财小组组长由村主要干部担任,经费自批自用,民主理财形同虚设。二是乡镇农经站监管乏力。由于实行村帐乡(农经站)代理,乡农经站既负责村财乡代理业务,同时又担负着对村财的监督职责,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己做账又自己审自己的处境,使村账站审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甚至有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盖章了事。三是县级监督职能弱化。县级农经机构多是事业机构,执法力度不够。纪检、公、检、法、审等监督部门各自为战,信息交流不畅,工作协调不够,没有形成应有的监督合力。四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

(四)村级财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人员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年令偏大,大多半路出家,对财会知识掌握有限、会计处帐技能不高,不能适应现代财会工作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三、对策

(一)加强教育,广泛宣传。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法纪素质。另一方面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三资”相关政策及加强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增强做好 “三资”监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形成良好的 “三资”管理工作环境。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乡镇会计代理中心、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乡镇农经站进行整合,三合为一,在各乡镇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长、纪委书记担任正副组长,负责对“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在“三资”管理领导小组下重新组建“村财乡代理中心”、承担村级财务会计核算职能;组建“公共资源交易站”,承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的管理职能;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职能。实现对“三资”管理的统一领导、统一运作、统一规范。建立起乡镇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农业部门业务指导、各村自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本着用制度“管财、管事、管人”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行,按制度办事。一要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评估、处置、资产集中采购、交易信息发布、交易合同签订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管理岗位责任、财务公开等制度。三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定期清产核资制度。包括资产清查、资产(源)台账、资产评估、电子监管等制度。

(四)摸清底子,健全台账。结合新一届村级换届,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进行再次核对,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并将数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滚动管理。

(五)完善机制、强化监督。一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凡属村集体资产(源)处置等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一列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

表会议讨论决定。二要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机制。“三资”管理机构要规范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在村民方便阅览的地方制定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将财务活动情况向村民公布。对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三资”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三资”事项要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格式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资料档案化。要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监督作用。三要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村换届选举,做好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查出的问题,综合采取行政、司法等手段,依纪依法予以纠正或处理。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县纪检、监察、司法、农经等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加强工作的协调配合,形成“三资”管理监督合力,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切实纠正治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责任追究,加大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力度,坚决防止和纠正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六)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定期开展对乡镇农村“三个中心(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将财会、招投标、公有资产监管等制度、操作规程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第五篇:南昌市南昌县幽兰镇农村集体资金

南昌市南昌县幽兰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农村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规范办事程序,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任务是维护党在农村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实,监督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处置程序,防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追究违纪违法人员责任。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幽兰镇所辖行政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及镇财政所、“三资”代理服务中心。

第四条 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村民会履行村级重大事务按照“4+2”工作法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二)对村、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参与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等招投标活动,并监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四)、听取和反映群众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参与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

第五条 定期公开“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至少每季度向村、组公布一次“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其中资金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组向群众公布。村民对公布内容有异议的,有权到“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咨询。

第六条 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每年应至少对所代理的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重点核查村组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审查村组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是否公开竞价、招摊贩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督查“三资”管理事项是否经过“4+2”工作程序进行。

第二章 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第七条 行政村(组)集体资金的收入,包括原始集体积累、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利润收入、国家征用土地补偿收入、土地发包收入、变卖集体财产收入、国家及上级拨入的资金以及借入资金、群众公益事业建设集资收入等。

第八条 坚持村(组)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三不变”原则。村(组)集体资金实行代理服务后,其资金管理的主体仍然是各村(组),只要开支合理,审批程序规范,“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必须支付。第九条 村(组)集体和各项收入必须全额、及时上交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管理,所发生的一切财务收入,必须使用财政统一票据。

第十条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按照第五条规定原则,根据村(组)集体收入和财政统一票据,“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应在银行设立专户,并记入村(组)帐户,不得顶替、挪用或记作其它帐户。

第十一条 村级开支一次性支出在500元以下的由经办人、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签字、理财小组盖章后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村级开支一次支出在500元——3000元以内的,须经村两委班子研究,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由经办人、村委主任、村支部书记签字、理财小组盖章后办理手续。

第十三条 村级开支在3000元以上的,须经村两委班子研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由经办人、村委主任、村支部书记签字、理财小组盖章,并附会议记录,到“三资”中心办理手续。

第十四条 组级开支凡一次支出在300元以下的,由经办办、组长签字后办理手续。

第十五条 组级开支凡一次支出在300元——3000元以内的,由经办人、组理财小组盖章后办理手续。

第十六条 组级开支一次支出超过3000元的,须经村两委班子研究,由经办人、组长、村委主任、村支部书记签字、理财小组盖章后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 村(组)所有的收支情况必须在“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第十八条 村(组)集体资金实行备用制,村级备用金原则为3000元,集体经济条件比较好,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上的,备用金最限额为5000元;组级备用金原则为300——500元,经济条件比较好,年集体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备用金最高限额为1000元。

第三章 资产资源的管理与处置

第十九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包括村集体拥有或以投资、贷款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工具、土地、通讯工具、林木、果园、荒田、水面、滩涂、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村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收益形成的资产。

第二十条 坚持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三不变”原则,村民委员会是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主体,其职责为管理、指导、监督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并接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新建开发项目和原有资产的承建、租赁、发包、处置等,除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外,必须采取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经营者,招标、投标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报乡镇办事处批准后,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

第二十二条 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流转,要通过拍卖、出售、转让、兼并、股份经营等形式,实现保值增值。

第二十三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建设和经营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合同或协议,新建项目要拿出预算报镇审核,经“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同意后进行档案化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建、租赁、发包、处置由村(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按照有关程度进行,并负责做好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建、租赁、发包、处置以及资金入帐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招投标的管理与程序

第二十五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租赁、发包、处置、新建投资项目,必须经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款项的收缴、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村集体投资一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在镇招投标中心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农村集体投资在一万元以下的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或资产资源租赁、承建、发包、处置的,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监督村两委按照程序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农村集体招投标活动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十九条 农村集体招投标,由镇招投标中心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或排斥本辖区或本辖区之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招投标活动。

第三十条 农村集体招投标,招标人应在发布招标公告前三天将招标文件报镇纪委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第三十一条 招投标的程序应依照《幽兰镇农村集体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有关条款执行。

第五章 票据的管理与使用

第三十二条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组)的收入票据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十三条 村(组)集体的所有收入必须使用财政统一票据。如不开据统一票据,村民有权拒付款项。

第三十四条 各村(组)报帐员发生业务时要及时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开取票据,并妥善保管。

第三十五条

使用票据时,不得涂改、伪造、转让,不得跨页使用。

第三十六条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统一票据要建立专项登记簿,对票据的入库、发放、结存、注销等事项进行记录。

第六章

现金的管理与使用

第三十七条 村(组)的现金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统一管理、监督使用,并按照《现金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村(组)发生正常经济往来1000元以下可以支付现金,1000元以上原则上必须使用支票。

第三十九条

出纳要严格按照各项规定履行职责,认真执行现金收付规定,帐款要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

第四十条

会计和出纳要责任分明,即“钱帐分开”,不准一兼两岗,不准用白条顶替库存现金,不准因私事借用公款,不准假借途套现现金,不准借转帐凭证套取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私存挪用,不准保留帐外公款和私设“小金库”,不准用有价证券抵顶现金。

第四十一条 出纳员发现现金短少或长余时,要查清原因,如实向中心主任做汇报,严禁私自处理。

第七章 支票的管理与使用

第四十二条 现金支票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出纳员统一根据用量到开户银行购买,及时登记支票序号。

第四十三条 支票作废时,要将加盖“作废”印章的作废支票连同正确支票存根、原始凭证粘贴在一起共同下帐,并在支票登记簿上注销证明。

第四十四条 支票的使用必须做到随签发、随盖章,不得事先盖章备用,严防因支票遗失或被盗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第四十五条 出纳应及时正确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准确掌握、严格控制不同性质资金的银行存款余额和使用限额,严禁透支现象的发生。

第四十六条 加强内部制约和审核,实行支票和印鉴分管、分放制,其中,中心公章由预算会计保管,主任印章由出纳保管。

第八章 财务开支联签会审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财务开支联签会审”是指:财务开支票据,由财务开支经手人签名;民主理财小组签审;村委主任(组长)或支部书记签批的联签会审制度。

第四十八条 村(组)日常开支或大额开支实施后,在票据入账报销之前必须履行联签会审程序:财务开支经手人签署“属实”字样并签名;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签名、盖章;村委主任(组长)或支部书记签署“同意开支”字样并签名。

第四十九条 村(组)财务支出审批权限,必须严格按照村(组)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执行。未经审报审批的,不得列支。

第五十条

所有经两委会讨论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开支票据,在开支入账时需附会议记录复印件。

第五十一条

联签公审必须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对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严格把关,实行“阳光票据”,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二条 未经联签会审的财务开支票据,一律不得入账报销。

第五十三条 取消村(组)行政招待费。对招商引资、聘请专家教授到村进行考察、教学、技术指导等确需的招待,必须经乡镇办事处纪委书记审批后,履行程序并附审批手续,方可入帐报销。

第五十四条

村(组)干部因集体事宜确需外出考察的,必须经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或纪委书记审批后,履行程序并附审批手续,方可入帐报销。

第五十五条 村(组)干部通讯费,严格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第九章 帐员的管理与职责

第五十六条 报帐员实行乡镇办事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两委双重管理。

第五十七条 报帐员应具备必要的财会专业知识,对村(组)负责人签批的会计事项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第五十八条 报帐员应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规定,将村(组)发生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有关单、证及时报送“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第五十九条 报帐员作为村(组)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之间的桥梁,应对双方在有关会计业务处理上的分歧进行沟通协调。

第六十条 报帐员应依据“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出具的财务收支凭证,按要求据实登记核算村(组)财务辅助账(包括内部往来明细帐、应收、应付款),季度终了及时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地帐。对异议的事项须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及有关人员核准后方可变更。

第六十一条 报帐员对会计服务中心提供的备用金应严格按现金管理制度管理。备用金的支用与报补必须规范化。

第十章 档案管理

第六十二条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源的档案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会计管理,具体管理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十三条 会计档案类别分会计凭下类、会计帐簿类、财务报表类、其他类,“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按村(组)分类分单位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有序存放,方便查阅。

第六十四条 会计档案必须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妥善保管,严禁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六十五条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应为村(组)查阅本单位资金收支情况提供方便。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得借出,纪委、审计、监察、财政、农业、政法等有关部门需查阅会计档案时,应报乡镇纪委书记同意后办理相关借出手续。村(组)主要领导需查阅本村(组)会计档案时,须报请乡镇纪委书记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方可查阅。

第六十六条

会计档案保管。“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原则上保留三年的会计资料,移交给村保管时要填写移交表一式两份,村(组)和“三资”服务中心各留一份存档。移交时由服务中心移交、村(组)报帐员接交,村(组)负责人和“三资”服务中心负责人监交。

第六十七条

“三资”服务中心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终了要按期进行备份,并妥善保管。

第十一章

责任追究

第六十八条

村(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保证优质快捷的服务,严格坚持财务制度,认真遵守各项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监督村级的各项经济活动,切实管好用好各项资金。

第六十九条 对村(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一)违反规定设立收入项目;

(二)违反规定擅自改变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的;

(三)隐瞒、截留、滞留村(组)集体收的;

(四)伪造支出票据,虚支、冒领的;

(五)套取、挪用、坐收坐支的;

(六)擅自报销村(组)未按程序审批的支出票据的。

第七十条 对村(组)报账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经济处罚或解聘:

(一)收入未如期上缴或坐支的;

(二)未按申请预算支出用途支出的;

(三)违反预算计划,擅自付款、贷款的;

(四)不能按时完成“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布置的工作的。

第七十一条

各村(组)级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三资”中心应停止报帐,没收资金,同时会同纪委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一)伪造支出单据,虚支、冒领的;

(二)收入不入账,贪污公款、公物的;

(三)伪造、变造发票,虚列支出的;

(四)套取或坐支现金的;

(五)公款私存或私设“小金库”的。

第七十二条 村(组)和个人侵占、哄抢、挪用、私分、损坏等非法动用集体资产资源的,由镇纪委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对不经民主讨论同意,擅自安排工程项目使用专项资金和变更、终止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的,镇领导对主要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七十四条 对不采取招标、投标等方式或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出租集体资产资源的,以及私自决定应由民主讨论决定事项的,由镇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责任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七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共幽兰镇纪委、幽兰镇财政所负责解释。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七角井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角井镇违反农村集体资金(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1、财务收入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

    ..擦罗乡关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新举措......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一、财务收入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

    春镇农村集体

    ***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的 调 查 报 告 ***县农经站: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调研相关准备工作......

    ××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

    ××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我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

    旴江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情况

    严肃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纪律,保障农村、 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旴江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情况 为了进一步规范加强我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范文)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决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本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保护农村集体“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本......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共五篇]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一、财务收支预决算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按照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对管理费用等非经营性开支要实行总量控制,不得超支,保证增收节支、量入为出......